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范文
“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研究”结题报告新北区实验中学张爱红一、研究背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不容乐观,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堂结构不尽合理,过程管理不严密,教学评价单一化,再加上教师的观念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把活动课当成是体育课或者是综合实践课,导致活动课上课的随意性很大,同时应试教育的潜在压力,使得教师对活动课的课堂结构、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只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或者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把学生牢牢地套在框框里,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样的活动课就像在演戏,教师和学生都按照剧本已定的角色表演,或者是教师完全放手,不加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搞,学生无法从活动课结构上来把握活动课的上课要领,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活动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活泼热烈,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是低效的。
马和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然而由于人们过多的强调教无定法,忽视了教学应当有法的一面,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更新和标准理论的研究,在冲破了赫尔巴特和凯洛夫的模式之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尤其是思想品德活动课,不少教师对四十五分钟缺乏通盘的考虑,导致活动课结构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
这与思品活动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初三中考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为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将教研目标锁定在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上,寻求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的途径、方法、原则、评价等,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发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
在学校,应以德育课程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
家庭应以身教为先,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并与学校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
社会环境应提供良好的道德导向,倡导公德、责任、友善等共同的价值取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在当今社会,诸多负面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德育水平不容忽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方法,并报告其实施效果。
二、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因此,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应结合学科知识与现实案例。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各类道德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学校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形成合力。
通过家校联合会、家长讲座等形式,促进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和进展。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只有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社会环境营造:1. 公德倡导公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结题报告
告报题结略策效有的学教治政事时课德品想思中初
-2-
。视重的师教科学本起引难很�中学教的时平在�难 更化善完、化统系�难理整、难集搜且并�强极又性效时�散零容内治政事时——素因科学.3 。钟独有情剧续连对都大生中初村农 在现�此如非并事实是但�事时解了来视电看过通以可家回假放生学�及普分十视电在现。事小碎 琐的中活生于关是只也聊闲间时有�事大下天和事国心关暇无本根婆外公外奶奶爷爷�工打出外长 家的生学分部大于由。围氛的治政事时习学有没生学中初村农�面方一另。事大外内国的生发在现 得获息信播广听、闻新视电看、志杂刊报读、页网览浏网上过通会机有没生学�后落施设校学于由 �限有常非间时的学教治政事时触接校在生学�面方一。校住部全生学体全�校学制宿寄是校我 。安不感 深闻新治政事时到触接难很校在对又�惧恐治政事时对上理心在既�动被习学——因原生学.2 。位到不识认用作的中长成年少青在学教治政事时对�位到不识认律规和点特 的学教治政事时行进中生学在于对�位到不性要重的学教治政事时行进生学对识认度高略战和度角 治政从是要主,看面方识认从。位到不施措、位到不识认性要重的学教治政事时于对师教�之总 。展开的动活习学事时的体主为作生学以了视忽是其尤�实事乏缺题问证论�肘见襟捉料材鲜 新用使�系联的切密有材教和事时视忽�趣兴的生学高提来例事动生闻新事时以视忽师教些一 。环循 性恶种一成形�感恶厌生产会也西东的趣兴有本原些这对生学长天久日样这。趣乐种一是不而袱包 种一、担负种一成当习学事时把�条条考和条条背、条条记是只习学事时为以�区误的上识认想思 成造生学给时有至甚�果效学教到不达往往也�性极积的事时习学的生学了不动调本根学与教式动 被的”脚佛抱时临“ 、背硬记死、击突搞前考、习学不时平种这。净二干一得忘事时将就们生学�久 多没完试考而因�学教而试考付应了为是全完式形种这。择选项单是上本基目题其�试考加参后然 �忆记生学让着接�围范事时要重些一的出划师老由前考取采是遍普�学教治政事时中初段阶现 。差很果效�后落法方�化淡念观习学治政事时成造�点热事时今当 析分识知学所用于善不又制机学教治政事时的效有套一有没既�后落念理学教——因原师教.1 �是因原的想理太不果效的学教治政事时中初前当 考思题问)二( 。题课的究研须必们我是平水 学教治政事时中初高提略策么什用采�题问的决解要需切迫师教大广为成效实的学教治政事时中初 高提何如�以所。性效有的学教课德品想思到响影�养培的感任责会社生学到响影�情热的际实会 社边身识认、考思、察观�活生会社与参极积生学到响影必势这。绩成试考考中高提于利不�力能 的题问决解析分高提于利不�质素文人的生学高提面全于利不�针方政大的党解理地确正于利不必 势这�事大外内国解了不�治政事时习学视重不生中初的在现了明说面侧同不从例案个三述上 。大很值分的占中卷试在容内的关有其或容内的治政事时。题问点热会社等对面容从们我前 面暴风融金界世在�会奥残、会运奥京北办举功成和举壮的”步漫空太“七神 败挫�利胜的”害灾雪冰“击抗取夺年 8002 了映反中集还卷试。等等题 问全安品食、年周 09 动运四五、券费消州杭、通三岸两、观展发学科、盗海击打域海里马索湾丁亚 赴国中、年周 06 国建、年周 03 交建美中了及涉�路思题答和材素的题 83—53、23—72、32、81— 31。事大”政时“外国内国的来年一了核考接直题 8—1 如。点热大会社了准瞄谓可卷试年今点热 会社准瞄题试考中会社与史历德品想思市州杭年 9002。则原的循遵须必题命是也�求要和向方的学 教科学门本是化变展发会社受感�事大边身解了�点热会社注关生学导引�题问出引料材事时以或 政时大重考或题试�际实系联论理重注题命考中会社与史历和德品想思市州杭年 9002---7002 �三例案 ?么什为是这,闭封此如却想思的生中初些这,天今的快之 此如度速递传、多之此如道渠播传息信、达发此如介媒闻新在?物人型典和事大要重些这的家国和党 道知该应不应生中初�思深人令不能不这。谁是理总院务国道知不生学数半有竟�中试考课治政想 思市某在。谁是儒玉牛知不人的%36 有�中生学中初位 04 的校学所两州温、京北在但,物人型典的 传宣中集刊报视电期近是儒玉牛。案答确准了出给生学数少有只果结�)括概话句一或”词键关“用 以可(容内心核的会全中四届七十的党出说地括概生学请卷问 。查调卷问了行进生学中初的谈座加参 对�物人和事时大重的高度强传宣前当了取选�研调校学在员人织组部辑编志杂》事时《的办主社 志杂告报事时部宣中。地境尬尴的化缘边被于处渐日学教治政事时行进中生学在�查调体媒有 �二例案 。子例个一出不举然竟生学多许” 。行举京北在会动运克匹林奥届九十二第�晚日�月�年�� ��“ ” 。震地级 0.8 生发县川汶省川四�日��月�“ �道知生学别个有只�后钟分两论讨生学 ”�吗子例个几举 能你�就成的大巨了得取也�验考的峻严了历经族民华中�年一的凡平不极是 8002�们学同“ �课新入导题问个一了计设�时》线路本基的党《框二第》情国本基清 认《课三第》德品想思《级年九上在我。知不三问一是策政、针方、线路的家国和党及以事大内国际 国今当对�睹无视熟闻新上网对�闻新视收不也�报看不既�事外窗闻不耳两生学多许。%71 占仅 的趣兴感�%38 占的趣兴感不本基或趣兴感不本根治政事时对�查调过作生中初对来年近者笔 �一例案 。忧堪人令况状实现学教治政事时中 初前目但。学教种一的势形识认确正�征特代时握把�点热会社视透生学使�学教的策政针方线路 大重家国和党与件事大重外内国过通指是学教治政事时。策政针方大重和线路本基的段阶现在府政 国中和党产共国中指是二�件事大重外内国的生发�内之年一是般一�期近指是一�治政事时 起说例案个三从——象现题问�一� 出提的题问、一
《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策略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策略实施研究》结题报告【摘要】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性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
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
这是解决传统品德教学存在的弊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彰显其应有德育功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德育活动化教学有效活动环节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学政治学科历来是各学科中被视为德育学科,思品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以教为主,以讲授为主要方法,忽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忽视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长期以来教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缺乏主动精神。
因此政治学科的德育作用是成问题的: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作为本课题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转变,加强并突出初中思品课的显性德育作用,这是初中思品学科当前必须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将具有现实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当代德育重点已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从“培养论”向“学习论”转变,强调在老师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
现行教材的一个理念就是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长与发展的。
思想品德课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题结题报告
《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柯蔓莉)摘要: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对课堂教学师生灵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操作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我国传统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师生关系不平等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严肃与紧张,师生之间自然就不能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意见,更不能在平等的关系上探讨知识;学生的独立性,怀疑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发挥,学生自然会对政治课产生厌倦的心理,这也就使学生养成被动、服从、消极和依赖的学习习惯。
其次,生生人际关系往往被忽略或不重视,互动的空间基本上是没有的。
人们要么无视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存在,要么将这种交流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效果远远没有被利用。
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结构比较单一,简单枯燥,达不到更深层次上的课堂互动价值。
此外,我校的学生均来自普通平民家庭,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缺乏刻苦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因此,我们选择这课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与灵动策略的深入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们师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灵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促进、推动的状态,通过这种状态,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2、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策略”结题报告法官中学孙建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策略”,2011年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校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方法的研究来提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
因为其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这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是我们每一位品德教师期待的。
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部动力。
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成绩的关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初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行动研究法:针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制定方案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检验。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课题的提出
追求教学的高效,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的有效作用,是每位教师基本要求和职责所在。因此,我选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教师反思自我、提高认识、促进成长的需要。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当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理论日益成熟而教育实践稍显滞后,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这一现状警示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各种优势,通过观察、对比、借鉴、研究,力图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普遍做法,为广大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我针对本课题进行了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X年1月——3月)召开会议,制定方案,聘请专家指导,进行理论学习,形成方案。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X年3月——202X年5月)研究阶段(一)(202X年3月——8月)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现状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2、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节低效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研究阶段(二)(202X年9月——202X年5月)3、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与实践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X年5月——7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式,剔除低效教学行为,积累高效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发挥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快乐。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避免无效教学行为,建构有效教学方式,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参考和借鉴。(2)、课题研究的意义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促学生成长的需要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教育背景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2.现实状况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省内某些地市及部分县市区已经开始行动,并且有的还有所成就。
加强课堂建设是深化我校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构建和谐高效特色的课堂也是形成教学风格、彰显名师品质的重要标志。
同时,大家都意识到:只有触及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才是彻底的,才能真正改变教师行为和学校生活,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同时,也只有课堂效率的提高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前提和保证,才能适应规范办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前期提高课堂效率调研的基础上,准备进一步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信心在全校积极加强对新课改条件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构建进行研究,决心从根本上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于是,我校于2011年6月申报了合肥市级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并被合肥市教育局批准立项。
3.研究基础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生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上。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们的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老样子。
大部分教室还是报告厅,不是学校。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德育内容过于空泛、德育理念陈旧落后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同时,选取3所学校作为实地访谈的对象,共访谈了5位教师和15名学生。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访谈的内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层面,缺乏对德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 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以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
3. 德育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德育教育过于注重单向传递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当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与创新方向:1. 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德育的热情。
2.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灌输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和思辨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动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四、结论通过对德育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德育教育存在着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思想品德课题结题报告
《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柯蔓莉)摘要: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对课堂教学师生灵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操作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我国传统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师生关系不平等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严肃与紧张,师生之间自然就不能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意见,更不能在平等的关系上探讨知识;学生的独立性,怀疑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发挥,学生自然会对政治课产生厌倦的心理,这也就使学生养成被动、服从、消极和依赖的学习习惯。
其次,生生人际关系往往被忽略或不重视,互动的空间基本上是没有的。
人们要么无视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存在,要么将这种交流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效果远远没有被利用。
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结构比较单一,简单枯燥,达不到更深层次上的课堂互动价值。
此外,我校的学生均来自普通平民家庭,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缺乏刻苦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因此,我们选择这课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与灵动策略的深入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们师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灵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促进、推动的状态,通过这种状态,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2、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题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校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题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研究内容(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2)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3)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研究(4)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三、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求和评价,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为其他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4.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题研究过程1. 课题启动阶段(2021年1月-2021年3月)(1)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2)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
(3)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2. 课题实施阶段(2021年4月-2022年6月)(1)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2)收集实践教学数据,包括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问题化研究》结题报告——丰县孙楼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问题化研究》结题报告——丰县孙楼中学ok3w_ads(“s004”);ok3w_ads(“s005”);篇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兴隆初级中学政史地学科组易尚平一、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评价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大障碍。
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改革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紧迫性不言而喻。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以不同的导向作用,教学实践中仍然坚持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方法,从而使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严重弱化了本课程的德育功能。
首先,唯分数论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无赖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
其次,这咱评价方式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唯分数论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培养的仍然是高分低能的人才。
再次,这种评价方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使新课程理念无法得到落实,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困惑,教师和学生一直处于“应考”状态,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特长得不到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受到抵制。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推行新的评价制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五项工程之一。
近年来,国内对教学评价制度的研究很活跃,主要有过程性评价、天书生评价、终结性评价,具体方式是有的推行评等制,有的实行鼓励性评语综合评价制,有的实行学分制等。
但都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一套评价机制,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依据对师生进行定性评价。
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急需建立一套新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校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
拟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简单易操作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强化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国内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论述近年来,国内关于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研究论述很多,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种评价方法:“笔试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一、研究目标: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密切学生与FI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 实践活动课程。
以学生为本,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践性活动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责任承担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将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知识和能力发展平衡,使学生不断认识与改进FI我,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进步。
二、研窕内容:本课题通过丰富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建设,把思政课程与实践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真实课堂中情景,注重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知行统一。
让学生真学习、真感悟、真思考、真践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意识。
三、研究方法: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根据研究的课题搜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实事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做出方案建议。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
这其中包括计划一一实践一9一反思一一实践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国内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吸取经验,进一步确定课题目标和实施方法,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
分析比较法针对课题实验中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积累实践研究的经验。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从而推广、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
思想品德课题结题报告
《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柯蔓莉)摘要: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对课堂教学师生灵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操作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我国传统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师生关系不平等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严肃与紧张,师生之间自然就不能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意见,更不能在平等的关系上探讨知识;学生的独立性,怀疑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发挥,学生自然会对政治课产生厌倦的心理,这也就使学生养成被动、服从、消极和依赖的学习习惯。
其次,生生人际关系往往被忽略或不重视,互动的空间基本上是没有的。
人们要么无视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存在,要么将这种交流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效果远远没有被利用。
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结构比较单一,简单枯燥,达不到更深层次上的课堂互动价值。
此外,我校的学生均来自普通平民家庭,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缺乏刻苦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因此,我们选择这课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与灵动策略的深入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们师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灵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促进、推动的状态,通过这种状态,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2、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创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1、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构建立体化教育框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首先要解决好育人为本的问题,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革命。
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2、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布局与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本领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本领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
通过开展创学模式课活动,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活动起来,学生大声说话,大胆质疑,大气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本领,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研究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研究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
通过开展创学模式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学生的自主与自信成为学生研究的兴趣与内驱力,可以大幅度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单位:河南省新郑市梨河镇中心学校姓名:刘小勇“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选题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着教育的第三次革命。
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这场新的教育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课程改革背景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全面、和谐、积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
同时,在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然而,审视目前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束缚着。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础1、专业支持:课题组成员全部为学校骨干,有丰富教学经验作专业引领和技术指导。
2、课题组负责人刘小勇一直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擅长课题研究,是郑州市农村骨干教师。
3、课题组其他教师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参与教师都能认真钻研课堂教学,理论素养高,曾经主持或参与过省市级别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又年富力强,能吃苦,肯钻研,长期在教学一线,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参与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创新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研究创新度:1、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研究性学习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通过自学辅导法教学,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改变过去“死读书”,管束太严,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
3、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既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又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理论意义应用价值:1、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策略理论,为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理念,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探索出更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通过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我们期望能探究出符合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用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目标、内容、思路、方法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改善师生关系,探索学校、教师如何帮助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发现知识的方法及途径,进而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研究具体内容:1、探索建构思想品德学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策略,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努力促使常态课堂效能最大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2、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策略。
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思维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4、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有效调控、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兼顾个体差异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课堂教学对话行为以及课堂管理行为、辅助行为等方面研究,构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操作体系。
5、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集中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开放性、动态性、持续性、综合性的策略研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研究思路:以课堂为主阵地和切入口,研究新理念下的评价新策略,把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把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及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修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研究方法:文献法:教师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文献,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理论及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用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加工、比较、概括提取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行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专题,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上、案例分析、课堂观察等活动。
集体备课采取:个人构思(形成初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个人加工(形成学案)――课堂实践――交流反思。
调查观察法: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个案研究:在实验中要求实验教师结合课例,每周写一篇案例反思,每月撰写一篇实验札记,每学期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实验论文,及时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五、研究途径: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和有效性教学评价,按照“发现问题——寻找方法、策略——实践——反思——记录心得——再实践”的思路进行,探索出思想品德教学中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成果。
六、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准备阶段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展开调研,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实施阶段1.全面实施研究;2.研讨、完善、发展;3.阶段总结评估。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5月):总结成果阶段1.测查、评估、总结;2.撰写结题报告3.收集整理各类资料4.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研究成果.阶段成果:结题报告论文成果七、课题研究的成果理论成果:通过一年的研究,得出了思想品德课堂低效的原因: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乏味,死板,未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满堂灌、压作业、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低效课堂依然存在,很少乃至从来都不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或是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取代其他教学手段,本末倒置。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政治课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
我们的课堂上,大多仍以教师机械的灌输和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为主。
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困难。
有的教师不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上对“学困生”关心不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师生关系疏远,致使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学语言平铺直叙;教师独霸课堂;假问题假情境充斥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经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结论:(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赞可夫说过:“教师之爱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一种最佳的营养剂。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是双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效率。
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并赋以积极的引导;而学生对教师尊重、信任,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会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这门课。
(2)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是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几千年来,教师的作用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所以他们的“传”、“授”、“解”都是靠教师一个人高高站在三尺讲台上眉飞色舞讲出来的,是不用质疑的,教师与学生只是一种简单的输送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而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关注的不应该是知识本身而应该是关注学生本人。
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学生的主宰者,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他只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课堂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其他老师与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不能经常有意无意侵犯学生的个人学习知识的权利,更不能以爱的名言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健康成长。
切实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法指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变“要我学、逼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高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着轻松和快乐(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教师在日常的政治课教学中,应一视同仁地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和智力因素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要双管齐下,从而为高中政治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二是提升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动力。
要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
要重视积极性格的培养:一是克服情绪化学习,积极面对学习成绩;二是勇于表现自己,增强学习参与意识。
(4)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是这堂课你对知识点完全掌握没有,而是你参与没有,你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你为这节课准备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