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是由一篇一篇精挑细选的文章组成的,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若想这些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培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读的多了,才能了解别人说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恰当地表述,才能把自己想到的写出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能够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
因此,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去体会文中的感情和思想,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中享受美,享受乐趣。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一、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充分地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课堂上形成阅读的氛围,让这种气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那些懒惰而又不好学的人也纷纷被吸引进来,加入阅读者的行列。
我们可以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大家自由地朗读,不规定要读什么,要怎么读,而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地阅读,让这一节课成为学生阅读的天堂。
在临下课的时候,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让学生在这种浓郁又轻松的阅读环境下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可见,如果没有兴趣,只是一味地进行强制性的教学,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情。
叶圣陶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很多文章本身就带着故事性,对学生有吸引力,另外,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引导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它的内容却集自然美、社会美、哲理美于一身。
从教学内容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
而阅读作为传承文化的桥梁,作为读者从语言大师那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要多阅读经过历史选择和祖辈筛选的文化精华,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初中语文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作用语文课程标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这就对阅读的内容、范围、字数等做了具体规定。
对此,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问题已引发了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兴趣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爱读。
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多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掌握好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与人格教育的结合和统一。
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来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品味。
其次,要让学生以读为乐,当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收获,他们并会受到成功的鼓励,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和潜能,要让学生独自去品尝,去领悟阅读的乐趣。
2.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阅读的独立性。
学生的阅读是教师永远都不可能替代的,我们作为教师只能从阅读内容、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充分去感知、发现、辨别、理解到再认识的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达到阅读的个性化。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谈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
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
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
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
”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
”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
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之建议论文
略谈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之建议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总结,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和措施,并用于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有效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以生命活动为载体,以情感意志为动力,在阅读中进行思想的对话和灵感的交流,升华情感。
新课标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入书本,与作者交流,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历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辅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思路,质疑求解。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讨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一、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教育学理论观点是:教学的成功实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
学生只有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学习,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实践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精髓。
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开展阅读教学,比如在开展《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并按照编写剧本演出场景:邹忌与妻、妾、客三问三答的对话表演劝谏齐威王,终于使齐威王听从。
能在“舞台”上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故事情节,学生必然要深入了解文本,加强阅读体会,领悟身处高位,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
兴趣激发下的语文课堂增添一分精彩,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课堂。
二、开放式阅读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要制造开放式的阅读环境,学生只有在阅读时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才会主动思考并积极寻找答案。
初中语文论文(5篇)
初中语文论文(5篇)学校语文论文(5篇)学校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什么是语文?“语”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文”是人们书写的文字。
语文就是用文字记录人们的言论。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语文的影子。
我们每天看的新闻,电视节目,以及邻里间的问候,都可以算作语文的一部分。
可以说,从我们诞生以后,每天都在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掩盖面特别广泛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对于语文的教学,并不是几千字就能说完的。
学校的语文课,是对学校语文的强化,同时也为同学高中的语文学习作铺垫。
在这里,我从爱好培育,习惯养成,以及学会做人三个方面渐渐的探讨学校语文的教学,望己之拙作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2学校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长期以来,学校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的熟悉,是造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荒漠化"的主要缘由之一。
学校语文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老师在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乐观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效果的教学。
具有如下特点:情感性、爱好性、审美性。
情感性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在传授学问、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乐观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爱好性指的是老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使同学怀着欢乐、爱好的心情进行学习,努力使教学在同学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
它与"乐学"的基本精神相呼应。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这个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学问传递和学问获得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
是老师和同学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共同活动,而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制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气的外化和现实化。
3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方法3.1奇妙导入,开心教学之开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假如擅长奇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同学学习的乐趣,使同学产生好学之乐。
比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之前,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一次应邀参与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的问:“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式样好吗?质料好吗?你喜爱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爱。
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名著阅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名著阅读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学经典名著阅读未能以有效方式开展。
要很好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真正提高学生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读懂名著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作为初中学生来说,阅历较少,认知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是读不懂名著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加以指导。
那么,怎样进行指导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层级阅读、循序渐进现在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不管孩子多大,基础如何,动辄让孩子读古典名著,世界名著,这对于只有十多岁的初中生而言,实在勉为其难。
比如四大名著中,哪一部作品最受初中生欢迎呢?调查显示,按学生阅读喜好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
《西游记》因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瑰丽丰富的想象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而《红楼梦》则因语言、情节不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而排在最后。
由此可见,如果推荐阅读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学生现有的阅读前理解范围,势必会造成部分优秀的文化作品没有在最佳的时机与合适的学生相遇,本可很好抓住的文化传承机会将与学生失之交臂。
罗彻斯特大学的爱德华?德赛教授认为:“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并且颇有乐趣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把它视为己任。
”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阅读前理解力地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设置,让学生扩充自己的阅读前理解视野,拥有突破阅读障碍的勇气,找到阅读兴趣所在,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体验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乐趣。
在坚持有利于全面优化中学生素质基础结构的基础性原则,遵循中学生实际学力、智力、心力的量力性原则。
在读本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由短到长。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十篇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的十篇精选。
这些论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教学方法,旨在提供给教师们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论文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探究》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阅读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不同策略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论文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该论文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论文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讲述教学模式探究》本文研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讲述教学模式的效果,并比较了该模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异同。
论文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研究》该论文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论文五:《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本文研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影响。
论文六:《从合作研究视角看初中语文教学》该论文从合作研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合作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论文七:《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本文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应用建议。
论文八:《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该论文研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语文研究效果。
论文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方法研究》本文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评价方法。
论文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研究》该论文研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管理课堂,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和秩序。
结论以上十篇论文涵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不同方面,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王五.《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综述》. 语文教育杂志,2020(2): 12-25.- 王小红.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语文研究,2019(3): 45-58.- ...(依次列出所有引用的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7篇
初中语文论文7篇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对于初中语文论文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
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
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
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
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
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
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人的视野,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发展思维和智慧,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习惯和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可是由于考试机制、对老师的实绩评估等制度的存在,使得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现行的大部分语文课堂说到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教的进度,考试是否考到,甚至关注敦得是否与教参上说的相同,就是不关注学生学行如何,感受怎样,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被严重束缚,学生本来应有的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等都不存在了。
2、片面追求新奇的教学模式。
有不少语文教学专家,成功地运用过一些“教学模式”,但那是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而我们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做一些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也在套用专家们的“结晶”进行“创新”教学,但把握不好时往往很容易丢掉语文教学基本的东西,不利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3、忽视学生精读和略读的培养能力。
一篇文章中有重点难点,有概括与详细叙述,只是一味地读整篇文章,没有划分文章中的重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作为精读与略读之分,忽视了学生精读与略读的能力培养。
4、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
许多老师没有很好的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学生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致使学生不能自主的在课外进行阅读实践。
而读书只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缺少了获取课外更多丰富知识的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的实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真正得以提高,我个人以为应做到如下几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1【摘要】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所以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我认为微课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科学地发挥好微课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微课教学;实际运用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的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发挥好微课的价值,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1.利用好微课给学生介绍课文背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介绍课文的背景,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背景的介绍对于学生去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课文中有很少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背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依靠自己的语言介绍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背景,这些教学模式都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理解好课文的背景,所以,教学的模式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微课的运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微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详细的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同时还进行拓展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比如说在教学《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的时候。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看法论文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最难的是阅读。
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过程中,出错率最高的也是阅读。
有些学生碰到阅读题,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写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学生“学会多种阅读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认为:一打好基础,培养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弄清楚什么是阅读,阅读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来说,阅读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是认读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组、标点、修辞和句式等,这是阅读的基本层次,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各个脉络;另一个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绝不是孤立地认识几个字、词。
如果把阅读仅仅停留于认识的阶段,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更不能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
因此,阅读文章必须经过熟读深思,心领神会,把文章中可供利用的精华,很自然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能指出文章的是非。
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到文章的精微奥妙之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喜悦,把阅读文章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享受。
例如,阅读一篇记叙文。
首先要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中的描写等,特别是记叙线索。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阅读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一步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到全篇的思想内容。
这是阅读一篇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当然阅读是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角度,侧重点不完全相同,感受也有差异,但是我们都应该遵循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由认读理解,到完全消化,这是阅读的必走之路。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5篇(可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5篇【篇一】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遭遇这样的痛苦和困惑: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针对性或有序性。
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作用。
下面我就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提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提高认识,从“怕”到“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从“怕”到“乐”,首先要解决“知”的问题。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
”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
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论文二、仿写范文,找到自信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尤其是讲读课文。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把分析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仿写,不是机械的照搬,而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仿照范文立意、构架、选材的方法去进行写作。
例如,在学《桥之美》这篇范文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家乡身边自己熟悉的桥为对象,从审美的角度发表看法来仿写,效果很好,有好些同学的文章出乎我的意料,尤其对家乡雅安廊桥的精彩评述更是让我拍手叫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牢固树立起目标意识,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阅读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合适的教学策略,做到关注文本、关注学生,才能构建有效课堂,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实现新的跨越,质的飞跃。
阅读教学指导创新兴趣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具体要求是:一要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二要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三要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大量的阅读。
很多语文学得好的学生都说,我的语文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学的;不是学来的,而是看来的。
这说明,看书是多么重要。
因此,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自由阅读。
先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并在指导学生时,有目的围绕教材,甚至某篇课文,某个作家,来吸引学生。
也可以在保证内容健康的情况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从而不但强化阅读,而且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以课文内容为核心,结合课外进行学习。
围绕课文,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量和信息量。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怎么写呢?今天小编给带啊大家带来了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如何优化阅读评价书籍承载的是世界文明和与之相应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让学生浸染书香,更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新课标也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我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曾说,“一个人读书必然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
因此,我们老师从孩子入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培养孩子读课外书的习惯。
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1、选择合适的书籍。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的信息的学习活动,在未经指引的情况下,很多更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卡通图书。
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
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应以拼音读物为主。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历史故事、科普知识都要涉及。
初入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通过教师和家长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图猜一猜等方式读懂内容;学完拼音后,开始让学生借助拼音逐步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可以引进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童书。
2、培养听读习惯。
早期阅读中,儿童听读及其伴随的思维、智利的发展,对阅读过程中形音译的结合,儿童的语言意识培养以及由口头词汇的过渡,从听,到读,到写的自然过程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奥秘所在。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应从最基本的听、读童书开始。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四篇(可供参考)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四篇【篇一】摘要:阅读和写作在语文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没有阅读,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内容,不写作,阅读学到的东西也无法发挥出来。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阅读融入写作,写作融入阅读,不要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教授。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以读促写中“读”主要指学生在阅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并且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即是对阅读积累的知识进行运用,是阅读所要达到的效果。
“以读促写”整体上的意义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知识,比如,学习如何造句、如何构建文章结构、如何把句子连成一段等,然后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是它们的关系密切,在教学中不可分割。
如何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在讨论研究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在对以读促写的认识上存在歧义,而且实行也没有到位。
其实,初中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所摘录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甄选的优秀美文,它们在语言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可以把它们当成是范文,在阅读教授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通过以读促写,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那么,以读促写的策略具体如何实施呢?一、阅读要读透1、加强学生的读阅读是很多伟人都推崇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重点讲解难点,往往忽视了读,因此学生的语感不强,也体会不到语言中的意蕴美。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体现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磨练自己的语言感觉。
一些优美的课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将语言之美牢记,这对于写作中语言的运用、词汇的表达、文章的构建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读的重要性,要明白一味地讲解知识点会破坏语言之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摘要:语文阅读历来是初中学生感到头疼的第一大问题,教师对于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也深感棘手。
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难度大、费时多、效果差的大难题呢?本文着重从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咀嚼联想和想象迁移通过我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总结出如下几点阅读教学的方法,解决了学生阅读难的问题。
一、“字斟旬酌”与“咬文嚼字。
通过新课改,我们初中语文所选取的文章更科学,题材更丰富,时代感也非常强烈,与时俱进,集科学性、教育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一些优秀的范文,常常在文字、词汇功夫上有过人的地方,阅读时不可忽视。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与课文产生共鸣。
如鲁迅的《风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如果我们在上课时抓住重点字“重~堕”指导学生咀嚼其义,学生很容易看出在这里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文“心变成了铅块”相照应,可见当时作者心情是多么沉重。
这沉重是因为作者当时虐杀了弟弟游戏的童心造成的。
因为一直无法补过,所以这块铅一直压在心上,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又因为“重”“堕”是第四声,本身读起来也有沉重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咬文嚼字,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就加深了。
一篇好的文章炼字上都是有讲究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反复“推敲”的贾岛,无一不是在炼字上闻名的大家。
教学这些文章时就要还原它的文学本味,引导学生仔细推敲。
文学大家们这些精辟的语言岂是几堂课能悟得清楚的,课后也要积累运用,通过揣摩与字斟句酌,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日积月累养成的字斟句酌和咬文嚼字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二、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邀游知识天空的强劲翅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展创新性学习的最佳时机。
特别在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透过作品语言的表面含义,去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究【摘要】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探求有效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引言阅读是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最基本的学习活动,从接触语文开始,阅读伴随着终生。
通过扎实学习、训练,学生自身拥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使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等一系列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并且对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因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
一、开展有声诵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
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
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效率。
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
有声诵读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在授课前,要求学生找出每篇课文中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并加以解决。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诵读。
而且如果不能理解生字词的具体含意,就难以理解句子的含意,不理解句子的具体含意,也就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
因此,理解生字词就很必要。
通常的做法是由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来解决;对一时不能理解的字词加以讨论,并解决之。
学生只有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才能对文章进行阅读品味。
二、教读与自读相结合新的课程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培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
将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体系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去,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
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
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
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
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
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有效方法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有效方法【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不但是对语文教学的巩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阅读教学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最后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分析一、阅读教学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阅读课程应该考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受汉语言文学特点的影响程度,对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
因此,教师不能够将认识文章整体的手段立足于对部分的分析,而应该强调语文阅读的整体性。
对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方法的指导应该要以阅读理论和认知规律为依据,使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建立创新的意识。
通过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对整体性阅读方法的掌握、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摆脱厌学的状态,纠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一)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开展的指导者非初中语文教师莫属,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针的制约。
可以说,开展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目前许多语文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阅读教学对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开展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多、耗费精力大、短期内难以达到明显效果就是其原因,因此,制约着初中阅读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有许多语文教师错误的认为阅读教学的开展与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关系不大。
(二)阅读教学开展欠缺引导拓展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习一篇解析一篇。
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学生问题探究能力以及知识拓展能力的培养过于重视,这样就不免忽视了学生的课堂阅读,即便是对其进行的提问、分析、归纳也是在学生并不了解阅读内容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讲”,让学生依照规律去背诵、学习,学生很难在阅读时间少的前提下真正走进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欣赏文本。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融入个人情感,用自己的身心体验,把外在的、静态的文本变成可以交流的、鲜活的场景。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化抽象的文本知识为具体的文本知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我国华东师范大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方智苑老师曾讲道:“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舍身处地,感同身受。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用情感带动体验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清晰地指出:“培养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初中生用情感去和课文对话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同时,注重体验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以情感带动体验的方法,创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多种问题。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次,但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依然有一个突出的问题,也即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掌控着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课。
很多学生依然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学习。
他们的情感、个性体验、创造性思维被束缚,以致于整个阅读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的投入。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忽视课文的审美
功能,不关注课文内容对人的情感的陶冶。
这样以“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课堂阅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这种弊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使得改革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创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在贯彻新课程思想的同时还不能忘记更新教学观念。
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那么多问题,老师十分困惑和迷茫。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情感带动体验”,创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究竟应该怎么样实施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增强感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完成。
创设这种能够推动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笔者经过实践,认为课采取如下措施。
1、文画相互辉映,渲染良好情绪
初中语文阅读文章几乎每一篇都配有插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图画,结合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体验,帮助学生快速的把握文章的意蕴和内涵。
比如我在古诗《泊船瓜洲》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全体同学大声齐读,之后请一个同学在黑
板上画出诗的意境,下面的同学在本子上画,引导学生动手去感悟诗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境。
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作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从而更为深刻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音像烘托,营造情境
音乐是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唤起人的情感,安抚人的心灵,创造良好气氛,渲染情境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音乐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有时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情感体验式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音乐可以作为课文教学的导入,也可以作为同学们朗读的背景,为学生感知文章创造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插入音乐朗读,激发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到阅读文本中,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雨铃霖》一课的时候,提前选择了一首古典乐曲《离别》,当做本次课堂教学的背景音乐。
当低沉的乐曲想起来的时候,同学们沉浸于一种哀婉的气氛中。
伴着音乐的节奏,同学们深情的朗读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种离愁别绪涌上心头,与背景音乐融为一体,同学们深刻的理解了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文配上音乐去读能够让学生体味到音韵之美,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语言之美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恰如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文中的场景,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品读文本语言,诱发内心情感
任何阅读文本都是语言的作品。
无论多么优美的形式,多么生动的形象,多么精美的结构,多么优美的意境,都要靠语言这个载体才能够表达出来。
反之亦然。
初中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学习消化也必然要
借助语言这座桥梁。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读文本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著名语文专家魏书生曾说:“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诵读也是一个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唤醒学生的精神观念,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
我国古代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精辟见解。
同时,读书还要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才能够唤醒读者的情感。
有人不解,要问为什么要大声的读出来呢?殊不知有声的朗读就是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对话方式,朗读是一种对文本再创造的感知过程,它既是学生对文本定义的一种建构、内化,同时也是文本的言语积淀为学生的语感的过程。
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中,不断革新,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阅读教学。
纵观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大多精选的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富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每一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意蕴。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热情,能够充分发挥情绪感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给予学生提供自我体验的机会。
反复多次朗读课文,能深化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体验到语言文字背后深藏的内在韵律和情感色彩。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欣赏文本。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融入个人情感,用自己的身心体验,把外在的、静态的文本变成可以交流的、鲜活的场景。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化抽象的文本知识为具体的文本知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傅友喜.以情感教育入手,搞好阅读教学.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2(5).
王海风.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中学教学研究.2013(1).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