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事物形象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①②描 这写 首了诗小以松“由松小”而写大人,,具用有“顽小强松生”命初力时的不特为点。 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 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 陋。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 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病牛》: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 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 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 下,也在所不辞。
早梅 张渭
翻译: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 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 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赏析: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 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 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 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 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 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第二首:“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 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
第三首:“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事物形象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 特点?②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
古典诗歌鉴赏之二形象(事物形象)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3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 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 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 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 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 途数起数伏。
•鉴赏
•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 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 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 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 “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 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 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 “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 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 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 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 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 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 意象出发。 【解析】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 “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 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 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 释①作答。
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阅读高考调研P172古代诗歌常见八类人物形象,完成下列问题
• 1.判断下列诗句中人物形象的类型。
• ①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 __①_闲__置__不__用__、_壮__志__未__酬__、_报__国__无__门__的_抗__金__英__雄__形_象__。_________ _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独坐敬亭山》)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三语文组
前言
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 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感 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也是诗歌 鉴赏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诗歌中的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课时1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任务反馈
•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 [宋]杨万里
•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 英”句。②政:通“正”。 • 题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由表及里挖掘事物的精神特征
• 咏物诗,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由表及 里挖掘事物的品性才是赏析
•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分析
• 时代背景或作者阅历都影响着诗人的情感抒发。鉴赏时应注意结合背景 深入分析,寻找事物与诗人的契合点,进而领悟事物中所寄寓的诗人情 感或志向。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 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 把握事物的特点。
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 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 分析。
二、诗词中常见的七类意象
练习一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012·天津卷)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在野有
野菊
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
[宋] 杨万里
“幽香”的特点。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况随流俗作重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阳”说明其超凡脱俗; “肯为无人减妙
【参考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 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 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 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 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 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点出物象意义)
七、诗词中物象的作用
练习二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
(2020·北京卷)
寄东鲁二稚子①
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 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 也心感茫然。
李白
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门前。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2.表现手法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3.形象意义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 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巩固练习
•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提问:诗人如何借梅花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寂寞开无主”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洁脱俗;“更著风和雨”说梅花生长环境恶劣, 也写出诗人备受打击摧残的不幸;“零落成泥碾 作尘”“香如故”写出诗人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 曲求全的高洁志向。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 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 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 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 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 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 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 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 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 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 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 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 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 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 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 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 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的品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 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梅花:傲霜斗雪,坚贞不屈,高洁脱俗
• 咏物诗的内容特点: •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Leabharlann 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诗歌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事 物 形 象 鉴 赏
3
步 骤
事
物
形
鉴赏事物形象题答题步骤
象
鉴
赏
4
步 骤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
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①也愁人苦。把酒问春
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参考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
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 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意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
“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意,所以有惜 别怀远之意。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
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 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 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一)事物形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
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 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 “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两个 关键要素。
具体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
诗人刻画“笼莺”这一形 才不遇(或:白白浪费
象,有何实际意义?
青春年华)的怨恨。
[典例3]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 面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的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雁,其往往与两情交往、思乡思亲和孤独连在一起。
2、塑造事物形象的目的作者塑造事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3、咏物诗的概念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于是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歌中,作者或流露出他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七、同桌交流区别咏物诗和写景诗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y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八、展示结果总结区别要点九、提问方式五、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六、某物象有什么特征?七、某物象象征什么?八、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九、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九、对比鉴赏发现诗中的常见手法咏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杀:凋谢。
[3]香阵:阵阵香气。
[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4]: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
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问:从写作手法和表达感情上,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事物形象-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巧鉴赏
何为“事物形象”?
•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 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 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学过哪些咏物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石灰吟
(明)于谦
【答案】14. C 14.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 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 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诗人虽 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 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故选C。
A.王诗中海棠“绿娇红嫩”类似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都用巧妙的 手法来描绘海棠的形象,可谓匠心独运。
B.王诗开头两句描绘出了海棠叶娇柔、花妖娆的美;苏诗开头则描绘出一 幅春风吹拂、香雾弥漫的画面,空蒙而略显幽寂。
C.王诗主要从视觉的角度来描摹海棠,苏诗在此基础上还调动了嗅觉这一 感官来描摹,两诗均将海棠描绘得形神兼备。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 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 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 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 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解析: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 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诗人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 高。 (2)明确诗歌意境。最后一句才切入到山 泉恬淡和自清的本质,寓意十分深刻。
8
(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从山泉表象分析出山泉品格,得2分;由山 泉到人,分析出情怀,得2分。
(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自己的情思。(2分)
19
4
例题1——(2011·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 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5
(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咏山泉》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 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 “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 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 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 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 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 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10
问题: 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孤 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形象:孤雁在潇潇暮雨中独自飞 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 迟疑,只恐遇险。 (2分)目的:通过对孤雁形象的描绘抒发诗人
飘泊异乡孤独凄凉的情感。(2分)
11
例题3: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 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 清高自守的品格。(2分)诗人借咏山泉表现 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分)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一、考点分析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使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3、某物象象征什么?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二.高考真题1、(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作者简介】张弼(生卒不详),字舜元,莆田仙游人。
曾授福州司户参军,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
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意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意象的作用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意象及作用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实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
在诗歌中,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成为诗歌的灵魂。
其中,事物形象在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山川、草木、鸟兽、风霜雨雪等。
这些形象并非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经过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提炼、升华的形象,它们往往寄寓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事物形象的作用1、营造意境: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光这个形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意境。
2、表达情感: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秋风、落叶、长江等形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3、象征寓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时会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寓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古原草形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寓意着离别的痛苦和希望的力量。
三、如何鉴赏事物形象?1、深入理解形象: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包括其特点、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雪”这个形象,既是自然的雪,又具有高洁、纯净的象征意义。
2、把握情感体验: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和内涵。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3、时代背景: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例如,《春夜喜雨》中的“春雨”这个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滋润万物、造福人类的价值的肯定。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
▪ 白 梅 (元)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参考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 (2)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答题步骤
▪ 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
▪ 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 马 诗 李贺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 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参考答案】
▪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 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 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 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 轻捷矫健的风姿。
▪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 不遇的激愤之情。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 1、树木类: ▪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 感、春天的美好。 ▪ 2、花草类: ▪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 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 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 昔盛今衰)。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 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
心声。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
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 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 在此而意在彼。
林 籍 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n à li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悲 : ) 诗中 “ 四句体现了 延颈望八荒” 高鸣彻九州, 日夕栖山冈。 提示:超越世俗,清高,( 析出凤凰的品性。 是凤凰动作,“九州”“八荒”是凤凰眼界所及,眼界高远,志向不在三寸之地;综上可以分 延颈望” 解析:根据“醴泉”“山冈”是凤凰生活、居住习性,不与世俗相同;和“高鸣”“ 怎样的品性? 1 阅 大,才能出众) 4 李 布 瀑 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分 2 (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 5 答: 说说你对“孤桐”形象的理解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听五弦琴。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王安石 孤桐 清朝饮醴泉, 凤凰” g阅读下边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伤。 )眼界高远,( )心忧天下。( )(品行高洁,志向远 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忱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 )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 lià ng):悲伤。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1)“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 (“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 (“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一个要点得1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①托物言志。(2分)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 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2分)(“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 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 得分。)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类
事物形象即物象,具有两个特点
1、具有象征意义 2、具有特定含意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 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托物言志诗” 。
咏物诗的特点: 主要内容 写具体事物
主要手法 思想情感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情志?
先看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指松树苗长满 松针,又直有硬 ”。社会特点:寓旺 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社会特 点:有凌云之志
再找小松与诗人的“契合点”: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 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返回
[白话诗歌]
天上碧桃有和露滋养,不同于俗卉与凡花。盛开在乱山之 中、潆回盘绕的溪水之畔,可惜这一枝盈盈如画的花为谁开?
轻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大醉 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已断肠。
返回
[技法通] 鉴赏事物形象 3 方面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 • • • • • •
答题步骤与思路: 1、指出物象特点。 2、分析物象特点(找依据) (1)结合词语具体分析 (2)把握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 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10年山东卷)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 这两句视听结合,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 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彻见底,水面映照天 光云彩;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天照地,兴风作浪的奇观。
• 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 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凸 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 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 称。 •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 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 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 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 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 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 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年山东卷) • 咏山泉 储光羲 •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 作雨声”的妙处。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16张PPT)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P155: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边学边练 P156 第1、2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 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 样的情怀?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物 象的品格需抓住关键词句 :“不知名”“恬淡”“自清”等 ,便可了解诗人的写作意 图,即“志”。
诗中前两联体现了“古松”怎样的品格?请结合诗 句加以分析。(5分)
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古 松挺拔不屈、刚直豪放的品格。(2分)古松挺拔笔直, 它那如“铁衣”“紫鳞”般的松皮彰显着苍老遒劲 的气骨。古松在风中摇曳就像龙蛇舞动,枝叶摆动 的声响犹如暴风骤雨,令人心惊胆战。(3分)
【对点精练】事物形象鉴赏通关突破 4.(2016·苏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 题。
古松 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①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绿萝②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才③者,便作明堂④一柱看。
【注】①铁衣:指古松的树皮。②绿萝:蔓生植物,缠绕 于树木上。③抡才:指选拔人才。④明堂:泛指朝廷。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 通“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一、解说: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常见的物象有:菊、竹、梅、柳、蝉、鸟、马等等。
2.特点归纳:(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二、解题步骤归纳: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 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 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三、考题示意: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歌中的梅是一个什么形象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白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4、(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过程。
“晚”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5、(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衬托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出鹰的形象。
(2)、下片前两句,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后三句,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6、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4分)答案:(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是一个有远大志向,不断追求进步,顽强拼搏的的艺术形象。
附:谈谈咏物诗的鉴赏黄琼珍古人很喜欢吟咏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诗人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流传下来的咏物诗亦是数不胜数,仅《全唐诗》就有6021首,因此,咏物诗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诗歌类型。
这里就咏物诗的鉴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请看几首大家熟悉的诗歌: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这几首诗歌,不难发现,咏物诗一般都以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主要特点: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
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
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二、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托的常见情感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
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吴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
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
典型的如以下两首:题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像屈原一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
两首诗主旨虽有有一定差别,但又有相似之处。
然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三、咏物诗常见的手法整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局部: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
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身碎骨全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画菊》),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
有时,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