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曾文华)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2)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2)

分析下面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 象。(步骤一) 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 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 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步骤二) 以此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 洁情操的决心。(步骤三)
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它什么样的 形象?
▪ 运用夸张(或“想象”)的手法,
▪ 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 震荡沧海的大鹏。
▪ 体现了李白胸怀大志、高度自信、傲视权贵 (或“桀骜不驯”)、自由洒脱的个性。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 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 追求、品性等)。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图示 如下:
物的 特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志趣追求(拟人)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 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物 的
外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 放,无人欣赏,备受风雨 摧残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届高三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曾文华

届高三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曾文华

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岑参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门①百壶送韩侯,白云千里连嵩丘。 北堂②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③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注 ①青门:泛指京城东门。②北堂:母亲的居室, 这里代指母亲。③扇枕:子女孝亲。
问: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经典例题1】: (2012·山东)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 氛围?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 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 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答案: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 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 景象。(2分)交代了时间、地点,(1 分)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1分) 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1分)
题型二:意境+开头作用
⑤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 用?请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加入了首联或上阙写景的作用考查,故 而在一般意境型答题模式意境 ①请概括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 ②××(句、联、片、全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 围? ③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④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全诗或上(下) 片做简要赏析。
意境型答题技巧点拨
这类意境型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描写了哪些意象,要写出各自的特征(某时 某地,视题而定)(景)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特点或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境) 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情),该点并 非必答,要看题目问题设置和分值而定。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16张PPT)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16张PPT)
• 【答案】 •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凌寒独开的形象。 •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P155: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边学边练 P156 第1、2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 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 样的情怀?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物 象的品格需抓住关键词句 :“不知名”“恬淡”“自清”等 ,便可了解诗人的写作意 图,即“志”。
诗中前两联体现了“古松”怎样的品格?请结合诗 句加以分析。(5分)
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古 松挺拔不屈、刚直豪放的品格。(2分)古松挺拔笔直, 它那如“铁衣”“紫鳞”般的松皮彰显着苍老遒劲 的气骨。古松在风中摇曳就像龙蛇舞动,枝叶摆动 的声响犹如暴风骤雨,令人心惊胆战。(3分)
【对点精练】事物形象鉴赏通关突破 4.(2016·苏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 题。
古松 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①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绿萝②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才③者,便作明堂④一柱看。
【注】①铁衣:指古松的树皮。②绿萝:蔓生植物,缠绕 于树木上。③抡才:指选拔人才。④明堂:泛指朝廷。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 通“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 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 把握事物的特点。
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 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 分析。
二、诗词中常见的七类意象
练习一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012·天津卷)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在野有
野菊
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
[宋] 杨万里
“幽香”的特点。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况随流俗作重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阳”说明其超凡脱俗; “肯为无人减妙
【参考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 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 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 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 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 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点出物象意义)
七、诗词中物象的作用
练习二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
(2020·北京卷)
寄东鲁二稚子①
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 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 也心感茫然。
李白
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门前。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2.表现手法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3.形象意义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 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诗歌鉴赏之形象——事物形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1、考点分析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画菊_________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018版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3

2018版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3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解读表达技巧,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 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 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 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须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 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 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 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题攻略] 一、分析鉴赏诗词中事物形象的方法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 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 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 风云等物象,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 象征意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诗意助读】 楼外杨柳垂下千万条如丝的枝条,好像要系住那春天,但春天经过短暂的 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是否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 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 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 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 情的哀鸣。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 起的潇潇细雨。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18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18张PPT)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 ,山中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 一是具有动态。(2)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 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 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3)“烟”的的飘渺轻盈、流 落不定暗寓作者羁旅生活漂泊无依的特点。
2.(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12分) 寄东鲁二稚子①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补充拓展
咏物诗的情感分类
1、反映社会、批判现实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 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愁情忧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国家( ,)
• 5. 《己亥杂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 , )
看看你答对了吗
• 1. 借莲写君子品行端正,令人敬重而不敢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的句子是:(亭亭
• 2. 莲花高洁的品质,比喻人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予独爱莲之出淤
• 3. 借莲写君子 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两句(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

2018届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2018届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2018届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2018届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1、反映社会、批判现实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018届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2、抒发愁情幽愤的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人托物寓意
+物+ 物的 特征+
诗人借物喻人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托物象征
表达诗人……情 感(追求、理想)
+寓意
表明了……生 活哲理
象征了……人物 或精神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 合诗句+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2018届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 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 )。 感、理想、追求、20品18届诗性歌鉴等赏之事物形象
▪ 马 诗 李贺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 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8届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认知理解形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 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表达了自己不 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 “宁为玉碎,不为瓦2018全届诗歌”鉴赏之的事物高形象 风亮节。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一、考点分析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使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3、某物象象征什么?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二.高考真题1、(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作者简介】张弼(生卒不详),字舜元,莆田仙游人。

曾授福州司户参军,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

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意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意象的作用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意象及作用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实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之表达技巧(曾文华)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之表达技巧(曾文华)

2.托物言志(托物言情)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②政:通“正”
本诗托物言志,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赏, 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做人嫁衣裳的清高的 志趣
静 、 以乐景衬哀情) 2、曲写(想象):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1.描写技巧概述 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 点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景物,讲究描写 角度,这些角度有:①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 等;②空间角度,如正与侧(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远 与近、内与外、高与低等;③感觉角度,如视觉与听觉 结合(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等。讲究手法,这些手法 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 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及 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精要点拨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心志时,不是直 接抒情,而是将情志寄托在对某一外物 的咏叹描摹之中,从而收到情蕴物中、 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
3.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这首诗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一、二句是实写,用巴 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 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 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
精要点拨
虚实结合是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其眼前之 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景、 回忆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虚实结合, 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使 形象鲜明,并使诗歌容量增大。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曾文华)ppt课件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曾文华)ppt课件
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6
【经典例题1】: (2012·山东)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2
题型二:意境+开头作用
⑤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 用?请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加入了首联或上阙写景的作用考查,故 而在一般意境型答题模式上再加入作用分析即可。 首联或上阙(片)写景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
13
补充:
1、意境常用专业术语一般是两个双音节词, 请参考《步步高》教师版194页学生版161页 2、在概括意境、画面特点时最好能补上时间、 地点,如“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荒野 图”。 3、近几年该考点往往和表达技巧放一起考 (如17年高考全国卷1),答题时就主要根据手 法题答题步骤来回答。
象、语言和表达技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巧。
5
【经典例题1】:【17年北京卷】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
3
景物形象(含意境)是古诗形象鉴 赏中的一种常考题,也称为“意境型”。 主要考查诗歌中景象(含意境)的特点 及描写景象(含意境)的作用。做此类 题型要积累常见的景物意象以及表示意 境的专业词语,理解和掌握意境的常见 作用。
4
古代诗歌阅读备考——知己知彼

2018最新鉴赏诗歌事物形象__教案

2018最新鉴赏诗歌事物形象__教案

(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 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 俗的自我形象。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 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 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 亮节。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烘托(用冰雪衬托梅的坚毅)、 2、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的高洁守志),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演练1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 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6分)
【参考答案】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 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分)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 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 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 “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2分)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 具有满涧平池之能(外在特征)的同时, 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 格(内在品性)。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 自己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注】本题有两问,属小口径题,两问 刻分开来答,问什么答什么,可不用分 析,视分值而定。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生长于山野,花色清 淡,香气清馨,内心高洁的野菊形象。(第 一步:总括)首联表现了野菊不愿被文人赏 识,更不愿被流俗赏识,颔联表现了生长于 山野的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 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自视清高,颈联 从色彩方面衬托出野菊的清幽高雅,尾联化 用典故,写野菊嘲笑被人赏识的家菊。(第 二步:分析)作者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 赏,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做嫁衣裳的清 高(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第三 步:感情)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 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 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 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 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 者的思想感情。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 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 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 府生涯。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
——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如何鉴赏事物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 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 2、形似 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 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 3、神似 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 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 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常用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正 面描写、侧面烘托等等。
典型例题1: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②政:通“正”
外在特征: 内在品性: 形象意 义: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 变内心的高洁,自视清高。 本诗(托物言志)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赏, 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做人嫁衣裳的清高的 志趣
2、 提问方式: 1、诗中描写体现了形象(物象)怎样的特征(品
格)?
2、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 3、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情怀?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 要物象。(外在特征+内在品格)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 (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 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 剖析所托之情。
课后作业
1、《课时作业》学生版317页,教师版 394页,第5题 2、预习《步步高》P162鉴赏人物形象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咏物诗的情感归类 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2、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 同流合污)的气节。 3、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 的生活。
1、鉴赏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⑴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 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 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含意。 ⑵鉴赏一般物象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 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 意义。 ⑶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
实战演练2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6分)
步骤1:本诗展现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早梅形象。 (2分)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2分)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 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