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ppt课件
;.
16
例题展示一(07四 川):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
例题7: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
【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 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 的淡泊情怀。(2分)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鉴赏景物形象26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 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 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诗歌鉴赏之 意象与意境ppt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 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 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
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 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 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 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 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 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 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沈约瘦腰”出自《南史·沈约传》,亦见《梁 书·沈约传》。据传:沈约想告老辞职,于是借自已病老 的事由,一次给徐勉写了封信,说自已年老多病,近百 多天来皮带常紧,每月估计腰肢要缩小半分。千古词帝 李后唐主李煜词中有“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词句,使沈约名声大震。再后来,明代少年诗人夏完淳 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又 让这则典故锦上添花。在后世的艳情小说、戏曲文中, “沈约瘦腰”常用作男女因情思而引起的病瘦,也用作 咏写身材细长的男子的典实以及为身材细长的男子的借 指,含称美之意。(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特指男子))
回忆当年远奔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 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 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 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 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 意在天山抗敌,却只能老死于沧洲!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诗歌鉴赏形象PPT课件
▪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所以:很多男子所写的宫怨、闺怨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
女生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同情,对这种社会制度的含蓄批判;另
一方面也含蓄地抱怨自己就像那些女子一样得不到重视(任用、
重用) 2021/3/7
CHENLI
11
▪ 【知识积累·古诗常用人物形象特点:术语】 ▪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厌恶战争、同情百姓 ▪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热爱自然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 ▪ 矢志报国、献身边塞、建功立业 ▪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9
▪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客观人物形象)命运悲苦的王昭君:绝世美颜却远嫁胡尘、客死他 乡
▪ (诗人自己)路途多舛的自己:才华横溢去报国无门,漂泊流落 ▪ 杜甫通过王昭君与自己的悲苦命运类似描写,既表现对王昭君的同情,
又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君王昏庸无德,悲年老漂泊孤苦。
▪ ★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10
你猜猜它们表达什么内容?
▪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咏柳》中的 柳)和人文景象(如《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等)。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称之为“意象”。
所以:很多男子所写的宫怨、闺怨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
女生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同情,对这种社会制度的含蓄批判;另
一方面也含蓄地抱怨自己就像那些女子一样得不到重视(任用、
重用) 2021/3/7
CHENLI
11
▪ 【知识积累·古诗常用人物形象特点:术语】 ▪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厌恶战争、同情百姓 ▪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热爱自然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 ▪ 矢志报国、献身边塞、建功立业 ▪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9
▪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客观人物形象)命运悲苦的王昭君:绝世美颜却远嫁胡尘、客死他 乡
▪ (诗人自己)路途多舛的自己:才华横溢去报国无门,漂泊流落 ▪ 杜甫通过王昭君与自己的悲苦命运类似描写,既表现对王昭君的同情,
又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君王昏庸无德,悲年老漂泊孤苦。
▪ ★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10
你猜猜它们表达什么内容?
▪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咏柳》中的 柳)和人文景象(如《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等)。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称之为“意象”。
事物与景物比较之诗歌鉴赏景物形象精品最优秀11.26课件
·
例题展示一
葛溪驿——王安石
(07四川)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鉴赏意象和意境
意象+意象+……=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 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 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 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 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 远等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 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鉴赏景物形象
(1)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 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
鉴
赏 景物形象
景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
与
物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形 象
的情感或思想
鉴 赏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
·
借 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
景 “志”。 抒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诗歌物象赏析题 课件(共20张ppt)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实际上是托物寓意,试作分析。 2.提问变体:这首诗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步骤3:点出形象的意义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品性高洁、孤寂 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金络脑:金子做的辔[pèi]头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概括物 象的基本特征) 步骤2: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 “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点出形象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与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谢谢聆听
第二步,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表现手法),抓住物与志的 “契合点”。
第三步,分析诗(词)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诗<词>人的某 种情操或情感,表达诗<词>人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 志>)。
鉴
赏
北陂(bēi)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鉴赏古代诗歌事物形象ppt课件
2、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①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②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③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④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7
物的分特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 精 征神)
10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7
答 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雨 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16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17
答案: (1)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②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2
随堂巩固: (2011年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望春
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1)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专题02--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ppt课件)
16
【答题规范】
①概括画面要素 ( “xx图”式短语,常见要素为时间、地点、事件、主 要景物等,通常4~6字)
②点出画面氛围 (常用四字短语)
③分析蕴含情感
【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汉江奔流的景象,汉江萦纡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 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营造了浩瀚磅礴、气 势宏大的氛围; ②渲染了汉江汹涌浩大的气势,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 统、国运兴盛蓄势,突出了歌颂盛世伟迹的主题。
关注,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 ②“析”
掌握基本答题模式,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 合理的解读。
24
【真题直击】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 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
三、情景关系类
21
示例:
①哀景写乐
②乐景写哀
•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 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 西出阳关 无故人。
22
【题型解析】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32
【答题规范】
①指出作用; ②结合作用,紧扣文本进行分析; 如果有多种作用,则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分点作答。
【答题规范】
①概括画面要素 ( “xx图”式短语,常见要素为时间、地点、事件、主 要景物等,通常4~6字)
②点出画面氛围 (常用四字短语)
③分析蕴含情感
【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汉江奔流的景象,汉江萦纡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 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营造了浩瀚磅礴、气 势宏大的氛围; ②渲染了汉江汹涌浩大的气势,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 统、国运兴盛蓄势,突出了歌颂盛世伟迹的主题。
关注,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 ②“析”
掌握基本答题模式,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 合理的解读。
24
【真题直击】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 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
三、情景关系类
21
示例:
①哀景写乐
②乐景写哀
•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 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 西出阳关 无故人。
22
【题型解析】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32
【答题规范】
①指出作用; ②结合作用,紧扣文本进行分析; 如果有多种作用,则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分点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描述画面)
?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意境特点)
?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 的心境。(分析情感)
?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 一幅凄凉的画面。树木支梢空疏,傍晚只有 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些 许寒意,连喜爱莲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衬 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
? 归燕诗 张九龄 ?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按照怎样去读懂一首诗的步骤去解读,找出里 面的意象,结合上面意境特点的词语作答。)
? 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绘景+析境+悟情
?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 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 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 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或幽静,或萧瑟, 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 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 现出早梅的孤单;用“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傲脱俗 的自我形象。
?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 2、常见命题形式:
? (1)景物形象:这首诗营造(描绘)了怎样 的意境(画面),试简要分析。
? (2)事物形象:简析诗中某某形象。
? 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 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 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 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 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
? 2、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 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 物诗。
? 3.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 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 (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 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 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 凉雄浑、旷远等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 事物形象
? 学习目标 ? 1、说出诗歌中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
区别。 ? 2、熟记诗歌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类型
题的解题思路。
? 考情分析
? 1、考查形式和重难点:在实际考查中,此 类型题常作为主观题出题,得分为6分。诗歌 中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往往都折射着作者 的主观情感意志,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 作者主观情感和和客观物像的高度结合。解 读此类题目,需要对全诗内容和作者经历有 一定的理解
? 试分析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 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1.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 十分勤劳。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 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 衔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
? 2.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卑微,在圣明的 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 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借本诗表 达了隐退之意。
?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 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 答题模板:指出形象(物象)及总特征+具体 分析+点出意义。
? 早梅 张谓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 析。
? 参考答案: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 的形象。
?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 情。(悟情)
? 答题模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形象的答题步骤:
?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概 括形象特点)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 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
? 参考答案: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描述画面)
?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意境特点)
?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 的心境。(分析情感)
?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 一幅凄凉的画面。树木支梢空疏,傍晚只有 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些 许寒意,连喜爱莲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衬 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
? 归燕诗 张九龄 ?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按照怎样去读懂一首诗的步骤去解读,找出里 面的意象,结合上面意境特点的词语作答。)
? 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绘景+析境+悟情
?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 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 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 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或幽静,或萧瑟, 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 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 现出早梅的孤单;用“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傲脱俗 的自我形象。
?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 2、常见命题形式:
? (1)景物形象:这首诗营造(描绘)了怎样 的意境(画面),试简要分析。
? (2)事物形象:简析诗中某某形象。
? 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 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 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 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 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
? 2、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 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 物诗。
? 3.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 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 (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 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 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 凉雄浑、旷远等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 事物形象
? 学习目标 ? 1、说出诗歌中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
区别。 ? 2、熟记诗歌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类型
题的解题思路。
? 考情分析
? 1、考查形式和重难点:在实际考查中,此 类型题常作为主观题出题,得分为6分。诗歌 中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往往都折射着作者 的主观情感意志,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 作者主观情感和和客观物像的高度结合。解 读此类题目,需要对全诗内容和作者经历有 一定的理解
? 试分析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 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1.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 十分勤劳。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 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 衔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
? 2.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卑微,在圣明的 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 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借本诗表 达了隐退之意。
?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 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 答题模板:指出形象(物象)及总特征+具体 分析+点出意义。
? 早梅 张谓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 析。
? 参考答案: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 的形象。
?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 情。(悟情)
? 答题模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形象的答题步骤:
?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概 括形象特点)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 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