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大油田新研究

合集下载

对华北油田突破勘探新层系的思考

对华北油田突破勘探新层系的思考
/ / 中国石油勘探 21 年第 1 / f 00 期 7 4

0 m,占该组 厚度 的 5%~6%,单 层厚 度大于 4 6 2 m, () 3 深县 束鹿 凹陷 , 钻探晋 古 2 在 井潜 山时 , 石 10 于
炭 系一 二 叠 系石 盒子 组 见 良好 显 示 ,于 井段 4 2 ~ 最 大单 层厚度 为 2m,一 般为 1m 左右 。孔 隙度一 般 2 1 8 0
密度为 14 , .6 黏度为 4s 在开发井 ( 9 l 也见 3。 永 一 井) 华 北 油 田属于 渤海 湾盆地 ,冀 中坳 陷紧邻 鄂尔 多 到此套砂 层 ,单 层厚 2 .m,累计 4 4 .m。 68 层 54 。
() 2 坝县 凹陷 , 已在石炭 系一二 叠系石盒 子组找到
斯盆地 ,通过 3 0多年 的勘探 ,也 曾在 上古生 界石炭 系
且这套地层在苏 1 井、苏 4 井也见有油气显示 ・ 。
第一作者简介 :赵龙华 ,男 ,工程师 ,原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副经理 ,主管地质录井工作 。 收稿 日期 :2 0 -1-0 08 2 8 ●二连勘探新突破 ,华北石油报,2 0 0 8年 1 0月 2 9日。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陕西神木县大 2 井完井地质报告 ,2 0 。 1 0 4
好油气显示 ,也获得了工业流气流。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无论生油层 、储层 、生储盖组合 ,以及油气显示等地质特征,
冀中坳陷都不亚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基本地质情 况。长庆油 田近几年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都有大幅度提升 ,因此选定
冀中坳陷上古生界石炭系一二叠系作为华北油田下步勘探 的有利地区之一 ,以及突破新领域 、 新层系、 增储上产的主攻

二 叠系有所发现 。最近在 二连盆地所 钻探 的赛 5 井 了苏 2 、文 5 、文 2 井的高 产油气藏 ,但 在 山 l 0井 7井 3 古生界 石炭 系石 灰岩地 层获得高产 油流 。 进 一步增 强 西 组一太 原组还应 有很大 的潜 力。钻 探苏 2 潜 山时 , 。 井 了开 辟勘探新 领域 的信心 。通过钻 井地 质资料 分析可 于 井深 4 3 . ~4 7 .m共 见荧光显示 层 8 8 .m, 3 6 4 6 14 层 88 知, 油源 层和储 层的地 质特 点都 比鄂 尔多斯盆 地的好 , 荧光级别为7 l 砂层最大单层厚2 .m, ~1 级, 06 最小厚 为什 么却没有找 到大场面 , 为什 么还 没有在这 新领域 、 4 m,一般 为 6 5 ~1m;电测解释 可疑 层 6 6 .m,孔 层 54 新 层系有突破 ,使华 北油 田的油 气储量和 产量都 有 明 隙度最大 为 9 %,最小 为 4 1 .%,一般为 6 6 .%~7 4 .%, 显的提高 呢?

渤海湾盆地新滩油田垦东32—33块隐蔽油气藏研究

渤海湾盆地新滩油田垦东32—33块隐蔽油气藏研究

渤 海湾 盆 地 新 滩 油 田垦 东 3—3 2学 。 京 1 2 0 ) 中 北 0 2 0
摘 要 : 海 湾 盆地 新 滩 油 田垦 东 3 ~ 3 块 已进 入隐 蔽 油 气藏 勘 探 阶 段 , 层河 流 相 砂 岩 的 地 震 预 测 是 本 区 滚 动 勘 探 开 发 的 关 键 。 渤 2 3 薄 为此 , 应用 尚未广 泛 推 广 的 C ne 系 统 对研 究 区 进行 小 波 分频 域 高 分 辨 率处 理 、 井 曲线 重 构 和 构 造一 测 井 约 束 非 线 性 反 演储 层 osi s 测
t he Boh iBa sn a y Ba i
新滩 油 田垦东 3 — 3 2 3块位 于 渤海湾 盆地 济 阳
当预处 理 。
坳 陷沾 化 凹陷东北 部 . 一个在 前第 三 系潜 山背景 是 上 发育 起 来 的第 三 系 超 覆一披 覆 构 造 带 , 积 约 面
3 m。 主 要 含 油 层 系 为 上 馆 陶 组 的 N 5 N 6砂 8k , g ,g 层组 [ j T 。油 层 埋 深 10 0 110 m, 河 流 相 砂 2 ~ 1 为
Hu H aya i n
( iaUn vriy o toe m ,Bej n 2 0 , k n Ch n ie st f Per lu i g 1 2 0 C ia) i 0
Ab t a t sr c :The b o k KD3 — 3 i n a lFi l ft ha y Ba i sa r a y c m e i o t t ge lc 2 3 n Xi t n Oi e d o he Bo iBa sn ha le d o nt he s a o u l i a s r s r oi x o aon Th es c pr dito ft i — dd d fuva a b is i he fs bte o l nd ga e e v r e pl r i . e s imi e c i n o h n be e l i ls nd od e st ke o o lng e l r to nd e l ia i n t s a e .Appl i g t ns i omplx o la d g sr s r y f r r li xp o a i n a xp o t ton i hi r a y n he Co e sc e i n a e e— v i o e a ts t m i h ha tbe n ge r lz d,t e r c s r c i fwe ll g a d t e e v i r — o rf r c s ys e wh c sno e ne a ie h e on t u ton o l o n he r s r o rp e — dc i n o e t r —og n o t a n nln a n r i r de Thi- e e a b i sa e e f c i e ito ft x u e l gi g c ns r i tno i e ri ve son a e ma . n b dd d s nd od e r fe tv — l e o nie . F l na s rb i fs nd d e s p e c e y r c g z d he p a rdit i uton o a bo i s i r dit d。i t uc i g t o ln x o a i nd ns r tn her li g e pl r ton a e p oia i i a a . Th t anme t r t sc nfr e gh by drli g we l. x l t ton ofo l nd g s ea ti n a e i o im d hi iln ls Ke r :i e so y wo ds nv r i n;sope b e k;s q e e s r tg a hy; ub l i a a e e v r;Xi a lFil l —ra e u nc t a i r p s te o l nd g sr s r oi nt n Oi ed:

中石油在渤海湾发现储量规模十亿吨大油田

中石油在渤海湾发现储量规模十亿吨大油田
次为 : 四川 盆 地 、 里 木 盆地 、 尔 多 斯 盆地 。业 界 塔 鄂 人 士认 为 , 映石 油资 源最 重 要 的指标 有两 个 : 量 反 储
开发石油经济可采储 量与扣除累计产量后 的差值 ,
反 映 出在一 定 的经 济 、 技术 条件 下 , 国家或 公 司未来 可能 得 到 的 实 际经 济 利 益 。 我 国在 20 0 4年 对 石 油
4 , 际在 煤 矿 开采 过 程 中 吨煤 瓦斯 抽 采 量 不 足 O 实
l 。煤矿安全事故 8 与煤矿瓦斯事故有关 。综 m3 O 合勘 查 有利 于改 善 煤 矿 安 全 生 产 条 件 、 分 利 用 煤 充
层气 资 源并 有利 于保 护 生态 环境 。 国土 资 源 部 还 对 进 一 步 加 强 煤 层 气 矿 业 权 管 理, 并妥 善解 决煤 炭 、 煤层 气 矿业 权重 叠 问题 一系 列
层气勘查评价。我国每年采煤排放煤层气约 10 5 亿 立方米 , 其中建有井下抽采 系统 的高 瓦斯矿井抽采 煤层气仅为 2 亿立方米 , 3 抽采率 只占总量的 1 。 5 全 国高 瓦斯煤 矿 的 吨煤 瓦斯 含 量平 均 为 6 1m3 ~ O ,
除 国 有 煤 矿 外 , 井 未 建 抽 采 系 统 所 占 比 例 为 矿
( 自: 选 中国地质 调查局 网站)
探明地质储量 94 .9亿吨 , 同比下降 16 ; . 新增探
中石 油在 渤 海湾 发 现储 量 规模 十 亿 吨 大 油 田
新发现的冀东南堡油 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 内 曹妃甸 港 区 , 质 上 为 渤 海 湾 盆地 黄骅 坳 陷北 部 的 地 南堡凹陷 , 属中国石油冀东油 田公司勘探开发范围。 据介绍 , 这是一个整装 、 优质 、 高效油 田。储量

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东营组则是渤海海域所独有的主力烃源岩。

在东营组,发育出了我国渤海海域的主力烃源岩的主要原因是其优越的沉积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我国在渤海海域的东营期沉降速度大约是全世界大陆地区的2~3倍,以及作为整个渤海湾的沉积与平均沉降量的中心。

砂三段的主要成因是由于盆源断裂的长期连续性活动,在盆源断裂后的低层下降盘内已经发育出接近物源的扇三角洲、湖底扇,与良好的浅层、深湖之间可以相生的油泥岩交互,凹陷的沉降和石灰岩位置相对更加平静,以及沉积中心相对更加稳定。

因而在海洋底部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砂三段,砂三段被广泛认为是我国渤海海域和大陆架盆地的第一套主力烃源岩。

在古新世中期,整个渤海湾盆地都已经是在海湾裂陷的作用下,原本孤立、分散的古代湖泊逐渐相互连通,形成若干较大的湖泊。

但是由于在渤海海域的孔店组-砂四期时,以孔店组为代表的古代湖泊水系占据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了烃源岩的分布相对有限,所以今天的孔店组-砂四段仅仅只是形成了一套次要的烃源岩。

而砂一、二段由于受到了砂三段末期的区域性构造抬升,导致其降低了沉积速率,造成烃源岩厚度不够;尽管如此,砂一、二段品质相对较高,且分布广泛,是该区域内的次要烃源岩。

1.2 沉积体系由扇形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滩坝、湖相碳酸盐岩、湖底扇等结构,共同构成了渤海海域的盆地古近系发育沉积体系。

因为这些大量的沉积物体系存在,才给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丰富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储藏空间。

扇形三角洲的沉积大多在主厅层体系内部;在存放方面具有层级垂向厚0 引言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油气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开采。

渤海海域面积总共7.3万km 2,是我国最北的海域。

渤海海域在东西向上大约相距346 km ,在南北向上相距大约550 km [1]。

渤海海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油气和天然资源的沉积性盆地,渤海的海上油田以及战略性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共同组合构成了我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区[2]。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1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何海清 (1 王兆云 (1 韩品龙 (2(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前言渤海湾盆地深层 (3. 5km 深度以下勘探虽然有 /低、深、难 0的特点 , 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深层已发现油气田和含油气区块 44个 , 是目前最现实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根据目前的研究认识 , 持续沉降的凹陷是深层勘探的有利凹陷 , 它们的主断陷期是形成深层油气藏的主要时期 , 源控规律比中、浅层更明显 , 而且圈闭及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特点与中、浅层有明显差异 [1,2]。

本文主要根据现有深层勘探成果和研究认识 , 对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圈闭类型、特征及油气分规律进行了初步归纳 , 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深层油气藏圈闭类型和分布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及圈闭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 8个亚类 (见图 1 。

1构造型构造型有背斜型、断块型和断鼻型 3个亚类。

背斜型有 4种 :¹逆牵引背斜 , 以歧口凹陷马西深层油藏为代表 , 东营凹陷胜坨构造带、辽西凹陷清水洼陷可能也有该类油气藏。

º披覆背斜 , 冀中坳陷深层较发育 , 如饶阳凹陷留西大王庄潜山披覆构造带、任丘雁翎披覆构造带和霸县凹陷顾辛庄潜山披覆构造带已发现该类油气藏 , 预测束鹿、晋县凹陷陡翼断阶潜山披覆构造带、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披覆构造带、武清凹陷泗村甸潜山披覆构造带等都有可能发现该类油气藏 ; 另外 ,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深层的郝家、广利构造也都是在中生界、古生界基岩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披覆背斜。

»(滑塌挤压背斜 , 具有形成早、规模大的特点 , 如 :歧口凹陷马棚口构造 , 板桥凹陷长芦深层滑塌背斜构造 , 霸县凹陷高家堡岔河集构造带 , 饶阳凹陷留楚皇甫村、河间肃宁挤压背斜构造带 , 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构造带 , 辽西凹陷河口双南背斜构造带 , 东濮凹陷文留、文东、濮城背斜构造带 , 这些构造带都发现了深层油气藏。

渤海大油田形成条件探讨

渤海大油田形成条件探讨
也 控 制 了油气 田 的展 布 。盆 地 经历 了古 近 纪 断 陷 、 新 近 纪拗 陷 的两 个 发 展 阶段 , 近 纪 为浅 一 深 湖 相 古 沉积 , 近纪 为 河流一 浅 湖相 沉积 。 新 渤海 油 区属 渤 海 湾 盆 地 一 部 分 , 具 有 与 周 边 它 陆地油区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 , J但是也具有一些
作; m i dny@ccc ̄m.n E- al egh no .o c :
1 n
由围 T程 科 堂
( 二 一东一 ) 沙 为第 三 期 裂 陷 , 中新 世 一上 新 世 ( 馆 陶 一明化 镇组 ) 为拗 陷期 , 演 化 阶段 沉 积 的 砂 岩 、 各 生物 碎 屑灰 岩 、 岩 、 岩 及 盆 地 基底 潜 山 , 成 了 泥 页 组
好的储 一 盖组合 ; 凸起上大 型的潜 山 一 披覆背斜 和大断层下 降盘 的逆 牵引背斜 , 量多 、 数 面积 大 , 为石油 聚集
提供 了场所 ; 基底不整合面及控 凹大断层是运移 的优质通 道 , 为石油 的汇聚提 供 了条 件。 以上优 越 的源 、 、 储 盖、 、 圈 运等条件 , 奠定 了渤 海大油 田形成 的基础 。 [ 关键 词] 渤海大 油 田; 地质条件 [ 中图分 类号 ] T 5 [ 献标识码 ] A [ E1 文 文章编号 ] 10 09—14 (0 1 0 0 1 6 72 2 1 ) 5— 0 0—0
构造运动时代都有 由老变新的趋势 , 渤海是渤海湾 盆地构造发育 和发展 的归宿 。这 一特点使 得渤 J
[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0 8 X 5 2 , 0 Z 0 0 7 ; 2 0 Z 0 0 4 2 8 X 5 5 ) 国家“ 6 ” 0 8 3 计划项 目(0 7 A 97 1 20 A 0 0 0 ) [ 作者简介 ] 邓运华(92 )男 , 1 一 , 湖北红安县人 , 6 中海油副总地质师 , 长期从事石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秦皇岛27-3大型油田发现与地质新认识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秦皇岛27-3大型油田发现与地质新认识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秦皇岛27-3大型油田发现与地质新认识周家雄;徐春强;杨海风;张宏国;张震;柳永军;张德龙【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24(36)1【摘要】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历经50余年勘探,在凸起高部位背斜区发现了3个浅层亿吨级大油田,而低部位斜坡区浅层由于构造圈闭不发育,勘探程度较低,近10年无规模性发现。

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提高,现已全面进入岩性勘探阶段,针对石臼坨凸起东段顺向断裂斜坡区浅层油气运移、岩性圈闭刻画和油气成藏规律等展开了深入系统研究。

研究认为:(1)研究区南北两侧被富生烃凹陷夹持,凸起边界大断层晚期强烈活动和陡坡带近源扇体普遍发育使凸起区成为规模性油气运聚的最终指向区;(2)凸起边界大断层在馆陶组开启系数最小,馆陶组含砾砂岩输导层是石臼坨凸起之上主要的油气横向运移通道;(3)馆陶组输导脊坡度和切脊断层组合控制顺向斜坡区油气的垂向输导,当坡度小于1°且断层长度大于2.50 km、成藏期断距大于40 m时斜坡区可产生规模性的油气垂向运移,突破顺向断裂斜坡区“过路不留”的传统认识;(4)在凸起斜坡区,与构造脊方向斜交的砂体有利于油气保存,同时,提出井约束谱蓝化整形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斜坡区岩性圈闭有效刻画,优选出保存条件较好的斜向砂体开展钻探部署。

基于上述新认识、新技术,2023年在石臼坨凸起东段顺向斜坡区成功评价了秦皇岛27-3亿吨级油田,实现了勘探老区浅层挖潜的重大突破,为渤海湾盆地高成熟探区持续油气发现提供了借鉴。

【总页数】12页(P14-25)【作者】周家雄;徐春强;杨海风;张宏国;张震;柳永军;张德龙【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P744.4【相关文献】1.少井条件下的复杂岩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以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A油田为例2.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Q油田沙一二段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3.渤海湾盆地大型变质岩潜山油田勘探发现及地质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圈闭类型共有四类八种型式(图13)
1.构造圈闭油气藏
①穹隆型圈闭。位于二级构造带轴部。有时呈披覆构造,有 时呈挤压背斜。
油气层在构造顶部厚、边部薄,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如王徐庄 油田和濮城油田等。
②逆牵引型圈闭(滚动背斜)。位于凹陷或二级构造带主断层 下降盘。圈闭由同生断层下降时的重力塌扭作用所形成。常沿 着主断层下降盘成串分布。油气藏受构造高点控制,深部高点 依次向断层面下倾方向偏移。上下油藏各有独立的油水界面。 如胜坨油田和港东油田等。 ③断块型圈闭。构造被一系列断层所复杂化。油藏分布在断 层两侧,靠断层愈近,油藏厚度愈大。油水界面比较复杂。各 断块之间,含油层位不同,油层厚度不等,油水界面不一致, 甚至原油性质也有差异。如东辛油田和临盘油田等。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由三条大断裂呈羽状排列, 走向北北东,构成渤海湾盆地 区的西部边界。 7.黄河深断裂带,走向北西西,延伸200km,为内黄 隆起与开封拗陷的分界断层,是盆地的南界,
上述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边界及盆地内大型沉 积拗陷区和隆区,使盆地内构造呈 现东西分带 南北成块的格局.
1.郯庐断裂带
2.齐河_广绕深断裂带 3.聊兰_埕西深断裂带 4.沧东深断裂带 5.宝坻_昌黎深断裂带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 7.黄河深断裂带
凹陷是拗陷内次一级的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较厚的 下第三系沉积。全区共划分了50 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在 拗陷内多呈雁行排列。如冀中拗陷内就有四排呈北北东 雁行排列的 凹陷, 下第三纪凹陷的基本型式有两种,即单断型凹陷和双断 型凹型(图3—5)。 1.单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 下掉另一侧台升的箕状凹陷. 它们一般分布在拗陷腰部。 单断式凹陷是常见的凹陷形式。 2.双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 断裂发育稍晚。两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 陷,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如辽河东部凹陷。 上第三纪形成的凹陷,断裂活动一般较弱,在凹陷中 心部位沉积厚度最大,如渤中凹 陷。

冀东南堡特大型油田——10亿吨级特大油田发现始末

冀东南堡特大型油田——10亿吨级特大油田发现始末

冀东南堡特大型油田——10亿吨级特大油田发现始末冀东南堡油田——10亿吨级特大油田发现始末工程总投资:300亿元以上工程期限:1962年——2020年通过吹沙填海方式建造的冀东南堡油田2号人工岛,矗立在渤海中。

2007年5月1日,河北省唐海县境内的冀东南堡油田1号人工岛上,一位1968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的老人,头戴红色安全帽,登上钻井平台——这位老人就是温家宝总理。

两天后的5月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特大型油田——冀东南堡油田。

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又一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冀东南堡油田的规模相当于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21年的原油产量,占近几年全国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储量的1/2左右,以每桶40美元的石油价格计算,该油田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

从世界范围来看,其储量规模之大、油层厚度之大也是十多年来罕见的。

冀东南堡油田发现的消息公布后,国际油价当日一度下跌1美元左右,中石油在香港的股票暴涨14%。

渤海湾找到大油田,改变的不仅是冀东油田的命运。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2007年的原油进口量达1.6亿吨,相当于每天320万桶,增长10.3%。

面对飞速增长的石油需求,国内的石油资源却日渐减少。

中石油统计,它们在国内探明的原油可采储量共计50.39亿吨,已开采23.3亿吨,一连串的数字意味着国内将近一半的可采石油都已经被用完。

在紧要关头,如果能打开巨大的石油宝库,对于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南堡油田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邻近京、津、唐、秦皇岛市等地,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无疑将对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紧邻曹妃甸开发区的冀东南堡特大型油田,将为环渤海经济圈带来庞大的产业链。

冀东南堡油田概况冀东南堡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的南堡凹陷,属中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范围,主要作业区位于河北省唐海县南堡镇海岸,距离唐山只有80公里,距离北京和天津的距离也不过260公里和150公里。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形成与勘探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形成与勘探

成藏具有“盖控”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
凸起上上第三系油气富集程度还与邻近凹陷的聚烃条件有关。若凹陷内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好, 凹陷内
生成的油气则优先在凹陷内聚集, 只有少量油气运移至周围凸起, 东营凹陷、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就是例证; 若
凹陷内储盖及圈闭条件较差, 凹陷内生成的油气则沿不整合面和断层运移至凸起上富集, 沾化凹陷、渤中凹
凸起是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分布的主要构造单元, 上第三系油藏的地质储量约 80% 分布在凸起上
( 如孤岛、孤东、埕岛、埕东、港西、孔店、秦皇岛 32-6、南堡 35-2 等上第三系大中型油田都位于凸起上) 。凸起
上 的上第三系油藏埋藏较浅( 900~1600m) , 油稠( 原油密度为 0. 93~0. 99g / cm3) , 气油比低( 10~30m3/
盖层是控制盆地内上第三系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区域展布而言, 已发现的上第三系油藏主要分 布在远离物源区的坳陷内。
渤海湾盆地断层非常发育, 继承性活动的大断层控制了凸起、凹陷的形成与演化, 烃源岩以凹陷为单元 分布, 因此, 上第三系油藏又主要分布在凹陷边界大断层下降盘及邻近凹陷的凸起上。
2 凸起上上第三系油藏成因分析
第 14 卷 第 3 期 邓运华: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 藏形成与勘探
1 65
陷属于这种类型。
2. 2 断鼻型油藏 在凸起边缘大断层上升盘发育一种晚期断鼻油藏( 如南堡 35-2 油田南高点油藏) , 这
种油藏的成因机制与披覆背斜型明显不同。南堡 35-2 油田分南、北两个高点, 北高点是继承性披覆背斜( 北 东走向) , 南高点是晚期形成的断鼻( 北西走向) ; 北高点对应基底高, 南高点对应基底斜坡( 图 3) 。在明化镇

10亿吨大油田迷雾散去后的真实南堡

10亿吨大油田迷雾散去后的真实南堡

10亿吨大油田迷雾散去后的真实南堡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深刻地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状况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显然,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学术界、媒体对此的沉默、冷漠、麻木。

这说明国家和民众没有代言人,学术和媒体的商业化已经使言论倒向了利益而不是正义,我们的各种媒体有时候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也没有思辩和争论的对手,温总理对被形势一片大好声所包围就一直感觉到不正常,因为这说明真实情况被遮蔽,潜伏的重大风险没有被识别。

对于种种利益集团施放的烟雾弹,国家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被层层云遮雾绕,急需强大的反制力量,对于现行的法律、制度、政策进行追问,推动和监督必要的变革。

对雾里看花一连串追问的背后是思考,是呼唤,更是责任。

只有如此才能吹开迷雾,露出庐山真面目,使国家和民众能清楚地认识,准确地对策。

媒体也要善良批评,理性建议,与政府共同营造“同向效应”。

2007年3月底中国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中石油最近在河北曹妃甸南堡油田区发现的新的大型油田预计储量可能为22亿桶,中石油的一位管理人士称,该公司计划在5月份,宣布这一发现的具体内容。

为啥这要在5月份宣布?5月1日迷底揭开,温家宝总理前往冀东油田考察,中石油宣布发现南堡油田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10亿吨大油田!“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正对中国石油供应保障忧心忡忡的温总理彻夜难眠。

正对中国石油供应保障忧心忡忡的西李湾听到这个消息也睡不着觉,不过倒是对这个消息是否客观,有无可能误导高层决策和民众判断彻夜难眠。

中石油宣布的是三级油气地质储量,其中:探明储量40507万吨,控制储量29834万吨,预测储量20217万吨,天然气(溶解气)地质储量1401亿立方米(折算油当量11163万吨)。

乍看就知这个10亿吨大油田是拼凑的,油是油,气是气,单油田只有9亿吨。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泥页岩有机储集空间研究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泥页岩有机储集空间研究

段. 岩石脆性 变大 , 30 0m以下 , 在 0 有机孑 隙保存条件较好 。在此基础上计算 2套不 同丰度泥页岩在 不同埋深条件下 的有机 储 L 集空间的大小 。结果表 明, 有机质丰度较低( O T C含量小 于 2 0 的泥页岩 , . %) 生烃 次生孔隙非常有 限, 高丰度烃源岩 ( O 而 T C含 量大于 4 O ) 在演化程度较 高的条件下生烃转化能形成 4 以上 的次生孔隙 。东营凹陷沙 四上亚段埋藏较深 , .% , % 演化 程度较高 , 在深洼处具有较丰富的生烃次生孑 隙 ; L 而沙三下亚段总体演化程度不高 , 其生烃产生的次生孔 隙仅局部地区发育。 关键词 : 有机孔隙 ; 有机储集 空间; 生烃转化 ; 泥页岩 ; 东营凹陷 ; 渤海湾盆地
所, 是计算 游离 气含 量 的关 键 参数 ] j 泥页 岩 的孑 隙直 径 非常小 , 多孔 隙用 常规 的 L 许
收 稿 日期 :0 2 0 — 1 修 订 日期 :0 2 0 — 2 2 1— 3 0 ; 2 1— 5 2 。
的孔隙分为有机孔隙和无机孑 L
] 。无机孔 隙
指 基质 孑 隙 ( 括 裂缝 ) 矿 物 间 隙 和无 机 矿 物 粒 L 包 、 内孑 隙。 机孔 隙 ( oe i i og n a e) 有 L 有 p rs t n ra i m t r 为 wh c t
第 3 第 4期 4卷 21 0 2年 7月
文 章 编 号 :0 1 6 2 1 )4 0 5 — 5 10 - 12(0 2 0 - 3 2 0 1
石 油 蜜 驺 弛 厦
P ETRoLEUM GE0LOGY & EXP ERI ENT M
V0 _ 4. . I 3 No 4
b re e t r u t e ic s d I s s o ha h o o iis wih n o g n c mat ra e v r i td fr t e u d d p h a e f rh rd s use . ti h wn t tt e p r st t i r a i t r ey lmie h i e e o

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

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

盆地分析读书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序号:时间: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引言:渤海湾盆地为我国东部的一大型重要产油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和力学机制演变的影响,渤海湾盆地产生了众多类型的断裂构造样式和被切割的大小断块,而不同的构造圈闭样式和断块体系形成了该盆地内主要的油气聚集单元,如济阳坳陷、东濮坳陷、黄骅坳陷、辽河坳陷和临清坳陷等。

本文将从盆地的形成机制、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热演化历史等方面对新生代时期渤海湾盆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一、构造背景:在古生代结晶基底之上,中国东部大陆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作用旋回。

渤海湾盆地在中生代末由于区域抬升剥蚀而经历了准平原化作用,其新生代盆地为典型断陷一凹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是在太古界、下元古界褶皱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多层结构含油气盆地。

从早元古代末起到晚第三纪大致经历了五个地质历史演化阶段:(1)地台发育期。

根据沉积发育和构造运动背景又可将该期分为三个亚期即中、晚元古代箕状断陷期、早古生代海侵期、晚古生代海陆交互发育期;(2)三叠纪持续沉积期、(3)侏罗-白垩纪褶皱充填期;(4)早第三纪拉张倾翘期;(5)晚第三纪挤压坳陷期。

中生代华北地台进入地质活动强烈的时期,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的渤海湾盆地也进入了相对活跃的地质时期。

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渤海湾盆地基本发育北东向和东西向的褶皱和逆冲断层,这与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挤压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向北推挤华北板块及郯庐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的剪压构造机制是相吻合的。

根据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分布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三个北西向断堑系,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

同时,郯庐断裂带本身在中生代晚期就是一个剪张性的“两堑一垒”的断堑盆地。

根据中生界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渤海坳陷中生代盆地范围较大,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范围也较广;而鲁西南断堑系是由五个雁列的北西向狭窄断堑组成,即益都、沂源、莱芜、蒙阴和平邑五个断堑(自北向南雁列),指示中生代郯庐断裂带是左旋走滑平移运动。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勘探方向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勘探方向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勘探方向李欣;李建忠;杨涛;闫伟鹏;郭彬程;吕维宁;陈晓明【摘要】渤海湾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高,与美国对比,该盆地勘探处于储量稳定增长阶段后期,仍具备深化勘探的资源潜力.深入分析后认为,碎屑岩、深潜山和潜山内幕等常规油气藏依然是实现储量、产量稳定增长的重要勘探领域;同时致密砂岩、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分别为15×108~18×108t和12×108t,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6.3×1012m3,这些非常规油气藏将是未来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现阶段应立足常规油气藏、探索非常规油气藏,从而实现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2【总页数】5页(P140-144)【关键词】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储量增长规律;重点勘探领域【作者】李欣;李建忠;杨涛;闫伟鹏;郭彬程;吕维宁;陈晓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渤海湾盆地是在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克拉通基底上,由石炭-二叠系残留含煤盆地、中生界裂谷盆地和新生界裂谷盆地叠置的叠合盆地,面积20×104km2.据2005年全国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1],该盆地石油远景资源量为224.5×108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1.09×1012m3.盆地的油气勘探始于1955年,截至2010年底,探明石油储量为130.5×108t、天然气储量为3 510×108m3,资源探明率分别为58%和32%,在这种情况下,后备资源不足的弊端逐渐显现。

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勘探远景分析

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勘探远景分析
又被 一 系列 南掉 断层切 割成 若 干个 断块 区 .各断块
区 的下第 三 系各 组 皆不 同程 度遭 受剥 蚀 而缺失 。临 邑断层 下 降 盘 发育 一 系 列逆 牵 引构 造 和鼻 状 构 造 .
图 1 恿 民 凹 陷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图
自西 向东有 唐 庄 鼻状 构造 、 马寨 、 芦 家 、 大 田家 、 2 商 区 、 3区 等一 系列 逆牵 引构 造 。 商 临邑一商河构造带处于地堑式结构的北界 。 习惯上 称之为临商 中央隆起带 。 该隆起带被断层复杂化 。 发育了
油 层 系 . 勘探 的主要 目的层 。 为 孔店 组一 沙 四段为 一 套 巨厚 的砂 泥 岩互 层 , 因区 内揭露很 少 . 层段 划分 尚
组 成 。南 面 为 临南 斜 坡带 , 面 以 临商 中央 隆起 带 北 与 滋镇 洼 陷分 开 , 陷走 向北 东东 向( 1 。 洼 图 )
总之 , 临南 洼 陷地 质构 造较 为复 杂 , 的特 征是 总
褶皱少 , 断层多 , 地应 力方 式复杂 , 断裂活动 阶段性强 。
油 气远 景 。
23 不 同类型 圈闭油 气分 布不 均 .
2 油气 分 布 特 征
惠民 凹陷西部 的构造运 动控 制着 临南 洼陷 圈 闭
大部分 油气 储量 分布 于第 三系构 造带 与潜 山披 覆 构造带 中。作 者对临盘 、 河两油 田的几个 油藏剖 商 面进行 了具体统 计 ( 2 。结 果表 明 : 表 ) 大量 的 油气聚 集 于构造圈闭 内 。 构造油 气藏 。构 造圈闭是本 区 形成
式结构 , 主要 由北 倾 的夏 口断 裂及 南 倾 的临 邑 断裂
段 以灰 绿 、 红 泥岩 为 主 . 少 量 粉砂 岩 度最 大 , 2O 0 厚 达 0 m以上 , 油 生 岩 最 大厚 度 可达 1 0 m. 临南 洼 陷 的最 主要 的生 0 是 O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摘要】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走滑反转型、凹中隆披覆型、陡坡断块型和缓坡断鼻型等5种主要成藏模式,且具有独特的成藏规律:紧邻(潜在)富烃凹陷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必要条件;优越储盖组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保障;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郯庐断裂带是大中型油田形成的有利聚集区带;晚期成藏中“时-空-源”成藏条件的耦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10页(P10-19)【关键词】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郯庐断裂;晚期成藏;新构造运动【作者】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华北板块东部,面积约20万km2,是中生代以来叠置在华北古生界克拉通基底上的多旋回裂谷断陷盆地[1]。

盆地四周分别受燕山褶皱带、太行山造山带、鲁西隆起区及辽东-鲁东隆起带的限制,整体呈“菱形”。

在多期伸展拉张和走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2-3],盆地内凹凸相间,以陆源湖泊沉积为主,在古近纪发生多幕裂陷和沉降充填,从而形成多套优质烃源岩及多种类型的优质储集体[4-7],并在盆地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8]。

渤海海域是渤海湾盆地现今的海域部分,是由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半封闭内海,面积7.3万km2,可供油气勘探面积约5.1万km2,占整个渤海湾盆地面积的1/4。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馆上段沉积相研究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馆上段沉积相研究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 1 期
20 0 7年 2月
文章 编 号 :0 1 6 1 (0 70 —0 5 —0 1 0 — 12 2 0 ) 1 0 2 5
石 油 雾 嚣 弛 质
PETRoLEUM GEo L0GY & EXPERI ENT M
e la e va u t d. Ke wo d y r s: f ce ma k;s di n a y a i s;s nd t e;t Ne g ne a is r e me t r f c e a s on he o e up e Gu nt o or ton; t pr a a f ma i he Ch n a lFi l t e gd o Oi e d:he Boh iBa sn a y Ba i
Vo . 9. . 1 2 No 1
Fe b., 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7
渤 海湾 盆 地 埕 岛油 田馆 上段 沉 积 相研 究
张海 娜
( 国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公 司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地 质 科 学 研 究 院 , 中 山东 东 营 271) 5 0 5
摘 要 : 海 湾 盆 地 埕 岛油 田是 我 国 极 浅 海 地 区 第一 个 投 入 开 发 的 大 油 田 。综 合应 用 沉 积 岩 石 学 、 渤 地质 学 等 多 学 科 理 论 , 岩 心 描 述 入 从 手 , 合 区 域 地 质 背景 、 心 分 析 和 测 井 等 资料 , 面分 析 了埕 岛 油 田 馆上 段 的岩 石 学 特 征 、 积构 造 特 征 、 井 曲 线 特 征 和 古 生 物 特 结 岩 全 沉 测 征 等 . 定 了该 区馆 上 段 砂 岩 为 河 流 相 沉积 , 运 用 多 种 河 相 判 别 参数 对 埕 岛 油 田馆 上 段储 层 进 行 判 别 , 一 步 确 定 了该 储层 的 亚 相 确 并 进 类 型 为 曲 流河 , 此 基 础 上 总 结 了 4种 沉 积 微相 特 征 和 主 力 小 层古 水流 方 向 , 对 不 同 沉积 微 相 的 开 发 特 征 和 开 发效 果 进 行 了评 价 。 在 并

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差异性主控因素

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差异性主控因素

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差异性主控因素摘要:含油气盆地不同地区油气分布层系及富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统计资料及前人成果为基础,探讨了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古近系油气富集的差异性及主控因素。

多种因素控制了不同凹陷古近系油气差异性富集:凹陷生烃条件从根本上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差异,盆地东、西部地温场及烃源岩演化的差异是造成“东富西贫”油气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烃源岩层系生烃差异性和主力生烃层系、生储盖组合和断层输导作用控制了油气纵向富集层系。

关键词:油气分布;差异富集;断层输导;主控因素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截至2017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0.63×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0.36×1012m3。

但不同坳(凹)陷油气分布层系和富集程度差异悬殊,总体具有“东富西贫”、“纵向多层系分布”等特征。

古近系为主力含油气层系,石油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61%以上,已发现十多个亿吨级大油田。

前人对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区新近系和前古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条件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对不同地区古近系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的研究还较少。

古近系作为渤海湾盆地主力生储层系,是未来增储的主力领域。

本文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古近系油气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富集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以期对该盆地古近系油气勘探有借鉴意义。

1凹陷生烃条件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源控论”认为,油源区控制油气田分布,油气生成后就近运移聚集在油源区或其邻近地带,烃源岩分布对油气分布起重要作用。

渤海湾盆地孔店组烃源岩主要在盆地边缘潍北、沧东-南皮等少数凹陷提供油气源,沙四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济阳坳陷和冀中坳陷,沙三段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沙一段烃源岩分布局限,主要集中在冀中坳陷和环渤海一带,东营组烃源岩仅分布于渤中坳陷。

整体上,沙三段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最大,由此向上、向下层段烃源岩分布面积逐渐减小,从而控制了古近系油气平面分布的分区性。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李欣;闫伟鹏;崔周旗;郭彬程;梁坤;张涛【摘要】The buried hill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ve experienced over 40 years' exploration. And based on its exploration course and rules, the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y ten years, including scale discovery stage, downturn stage, slow discovery stage and new stage. It is indicated from deep resource study that hydrocarbon resource is abundant and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is based on ample resource. It is shown from current situations that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is unbalanced in types, exploration series of strata, depth and degrees, which provides immense prospecting potential. From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s in Archaean metamorphic rock buried hill in Xinglongtai of the Liaohe Depression and in Wumishan deep buried hill in Niudong of the Jizhong Depression,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will be subsequently conducted in the deeper reservoirs and those below 4 000 m will be the hot spots of exploration. The principal type of buried hills varies from weathering crust to internal buried hill. Central sags and swells are the focuse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internal buried hills. And the exploration presents obvious depression replacement. Attentions are paid on the beaches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and the Liaohe Depression and those areas with low exploration degree. In terms of exploration degree, 26 buried-hill zones present higher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cluding Daxing - Gu ' an, Shubei - Niuxintuo, Changlu, Wangguantun-Wumaying, Yannan, Bijialing, Haiyueand so on. New discoveries will be surely realiz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buried hills.%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历经40余年,通过勘探历程与发现规律分析认为,以10年为一个阶段,潜山勘探经历了规模发现阶段、勘探低迷阶段、缓慢发现阶段,目前正处于新的勘探阶段.深层资源研究证实油气资源丰富,潜山勘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潜山勘探现状分析表明,潜山类型、潜山勘探层系、勘探深度、不同勘探区域勘探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并在不均衡中孕育着巨大的勘探潜力.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与冀中坳陷牛东深潜山的勘探表明,深层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未来潜山勘探深度将不断加深,4000m以下将成为勘探的热点;潜山类型将由以风化壳型为主向潜山内幕型转变,凹中、凹边隆起(凸起)是内幕潜山勘探的重点;潜山勘探发现具有明显的坳陷接替式,黄骅坳陷、辽河坳陷的滩海以及以往受认识局限制约的低勘探程度区将成为勘探重点.通过勘探程度等条件分析,大兴—固安、曙北—牛心坨、长芦、王官屯—乌马营、燕南、笔架岭、海月等26个潜山带勘探潜力较大.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与成藏认识的提升,潜山勘探必将形成一轮新的规模发现.【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2【总页数】6页(P140-144,152)【关键词】潜山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潜力;渤海湾盆地【作者】李欣;闫伟鹏;崔周旗;郭彬程;梁坤;张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渤海湾盆地为大型叠合(或残留)盆地,东临胶—辽隆起区,西接太行山隆起区,南北分别被鲁西隆起区和燕山褶皱带所限,面积约20×104km2,总体上呈不规则的菱形[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 石家庄 天津
!辽 河 坳 陷 "渤 中 坳 陷 #黄 骅 坳 陷
北京
$济 阳 坳 陷 %冀 中 坳 陷 &临 清 坳 陷
秦皇岛
7 9 ! : 8
沈阳
<
大连
%
E
= ># B
; A ? @
"
D C $
济南
蓬莱
4
, & F 6
隆起及 高凸起 低凸起 大油田 (名 称 见 图 " )
图!
渤海湾盆地构造单元与大油田位置综合
*#+ 和 “孔、 洞、 缝于一体的储集层” 。 又如认为, 北大港油
其形成与分布的论文,代表了当代研究的最高水平。 两三年来, 笔者另辟蹊径, 从新的角度取得一些新的 看法, 现在奉献出来, 可能对正在开展的新世纪找油 勘探有所裨益。 正如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的那样: “勘 探总结应该是在肯定成功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找没有 认识、 没有解决的问题。 因为没有认识的问题, 可能就
的水平, 这个概念后来发展成为 “复式油气聚集带” 的 崭新理论。 有的学者又把复式油气聚集带推广到全国 各含油气盆地, 成为油气田形成三环节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油气聚集) 中, 继陆相生油学说之后, 在油 气聚集领域新的理论突破。 从中国大油田的专著中所 载的关于渤海湾盆地的 &( 多篇论文来看,大体上保 持了李德生当年的水平。 就是分析大油田形成的地质 条件 (或称控制因素) 以及建立油藏分布模式, 用作对 油气田分布的理论概括和预测油气勘探靶区的选择。 若干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 现概括于后。
!&*
下层 渤海湾盆地的基岩中, 发现古潜山油藏已有二十
多年的历史了, 含油层的岩性可以说很复杂, 仅 "’ 个 大油田中就有碳酸盐岩 (任丘) , 太古界变质岩 (静安 堡) , 中生界凝灰质砂岩、 凝灰岩 (埕岛) , 等等。 总之盆 地基底的凸起部分受到风化剥蚀,无论什么岩性, 只 要有一定的油源条件和封闭条件, 都能形成油田。 综上所述,在渤海湾盆地的大油田的三层结构 中, 中层是含油气源岩, 下层和上层中的油气大都来 自中层的源岩。 一般认为, 下层和中层一样, 是油气经 过一次运聚形成的; 而上层则经历了不止一次运聚过 程形成的。 这一点笔者曾以孤岛油田作为由新生断裂 切入油气藏而引起的类型为例论述过 。
12
75$
,.$ 45
,.0
A 高尚堡 /柳赞油田 *
,,.$/! ,.0 45 45 12
B 北大港油田
*+ *6 ,,.$/! 45/75! 75$ ,.0
C 枣园 /王官屯油田 *
,.$ ,9 45 45 ,,.$ ,9 45
: 埕岛油田
*+ *6 ,,. 45 12 12 75$ ,45
D 孤东油田
为 了 迎 接 第 "# 届 世 界 石 油 大 会 , 有 关 部 门 于
(" )烃源条件
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生油层中,
"$$% 年组织力量编写了中国大油田的专著 。其中 所载渤海湾盆地的大油田计 "$ 个,并且有一些分析
[", !]
以沙三段的生油层厚度大、 质量好、 分布广, 此层以下 沙四段、 孔二段和以上的沙一段、 东营组, 都有一定的 生烃能力, 但生油岩质量较差、 分布局限。 (! )储 集 条 件 (包 括 储 集 层 和 圈 闭 ) 必 须 有 巨 大的储集空间和良好物性。在已发现的 "$ 个大油田 中均具备这些条件, 现仅举两例: 如认为任丘潜山油 田形成的头两个条件是, “ 高峻的潜山,完好的圈闭”
!(!
中层 是指渤海湾盆地的下第三系, 是烃源岩分布的层
< 兴隆油田 *
,-/,.$/! ,.$/! ,.0 ,.& 45/12
= 高升油田
*
,-
> 曙光 /欢喜岭油田
*+ *6 ,.0 ,.& 78 ,,.$/!
, 绥中 0?/$ 油田
*
,-
@ 秦皇岛 0!/? 油田
*+ *6 ,45 45
,.$ ,.!/0
*+ *6 *6
E 孤岛油田
G *+ *6 75! 75$ *6 ,,. 45
,,.$ ,.!
45
,,. 45
4 渤南油田
*
,,.$ ,.! ,-
* 东辛油田
*+ *6 ,,.$ ,.! ,.0
F 胜坨油田
*+ *6 ,,.$ ,.!
,.0
,.0 ,.0
7 单家寺油田
*+ *6 ,,.$ ,.0
G 任丘油田 *
分布规律论文以后, 特别是他提出的 “复合油气田” 的 概念 , 把渤海湾盆地油气聚集的研究, 提高到了新
[)]
(& )运 聚 条 件
由于渤海湾盆地的大油田都紧
邻生油凹陷,所以油气运移的距离不长。有人认为: “多种油气运移渠道与供油方式,是形成大型复式油
*%+ 气藏的必要条件” 。 “烃类依靠浮力等作用, 沿陡坡带
・+’’・






!""" 年
裹着的浊积砂岩体的组合和沙二段砂岩层的组合就 有很大区别, 前者可称为自生式, 后者则应为下生式。 当然生油岩中微裂缝发育带形成的油藏也是自生式, 在松辽盆地古龙凹陷中发现有。 至于古潜山油藏则是 侧生式的地层不整合连接和断层连接,高尚堡# 柳赞 。 油田中有侧生式的岩性横向变化连接的现象 (图 $ ) 当然,在下第三系不难找到上生式的例子。可见, 对 生、 储盖组合分类和命名时, 则以生油岩在储盖层的 空间位置而定, 这样就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了。
[&] 是潜力所在, 就是我们生存、 发展的希望” 。
田形成中主要因素的第二、 三点是, “ 不同成因类型的 储集体, 控制储集体围绕翘斜体呈环带状展布, 为多 套产层的连片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 , “ 多种圈闭类
*,+ 型, 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
以往研究的概括
自从 "$’( 年李德生发表关于渤海湾盆地油气田
作者简介: 安作相 ("$&!1 ) , 男, 编审, 石油地质, "$#’ 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 万方数据
・0JK・






!""" 年
布规律和岩相古地理会议上提出的,后来著文发表, 称之为 “成油组合” 。没想到 &" 多年沿用不衰。
#$"%
和济阳坳陷中有些小规模湖泊沉积外, 基本上为河流 沉积和泛滥平原的沼泽低地#$$%) 因此缺乏烃源岩。 地层 剖面是由砂岩和泥岩组成的旋回层, 因而储盖条件甚 佳。 目前在 $’ 个大油田中, 发现在上第三系及第四系 中有油气藏的有 $$ 个 (图 $ ) 。 研究已经证实, 上第三系中的油气都是从下第三 系运移而来的, 其运移通道主要是断层, 个别的为不 整合面。如单家寺油田那样被称为是次生的。
,,. :; 75$
H 濮坡油田 *
,,.$ ,.! ,.0 ,.0
I 文留油田
,,.$/! 45/,9
*
,,.$/! ,.0 <, 7
油层
43; , ,-
万方数据
图$
渤海湾盆地大油田剖面示意 (据文献 #$% 及李国玉 《中国油田图集, ) $’’" 》
第 !" 卷
第#期
第!" 卷 第 第##期 期 !"卷 第 !((( 年 "( 月
新 渤海湾盆地大油田新研究 疆 石 油 地 质 安作相:
67587059 :.-;<=.>? 9.<=<9@
234/!" , 53/ # <AB/ !(((
文章编号: (!((( ) "(("1&’%& (#1(&%#1()
渤海湾盆地大油田新研究
!
大油田剖面的结构特点
渤海湾盆地 $’ 个大油田在剖面上总体上呈三层
。上层由上第三系及其以上层系组成, 中 结构 (图 $ ) 层由下第三系组成, 下层由盆地基岩的局部凸起 (即 古潜山) 。
!($
上层 渤海湾盆地的上第三系, 除渤中坳陷、 黄骅坳陷
1 静安堡油田 *
,,.$/! ,.0 ,.0 ,.& 12 ,3
$"#%
*
大油田剖面结构的平面变化
前已述及,在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有油气藏的为
其一, 靠边部的 "" 个大油田。值得指出的还有两点: 曙光 2 欢喜岭、 绥中 *+2" 、 单家寺等油田, 上层不如中 层发育; 其二, 以孤岛油气藏分布的层位最高, 达第四 系, 其 深 度 仅 "+- .& 这 些 大 油 田 在 平 面 上 呈 环 带 状 分布。 这种现象和大油田在盆地内构造位置相联系起 : 只有 上 层 的 大 油 田 , 分布在渤海及其邻 来看 (图 !) 近地区,基本上向渤海方向含油的层位越来越高; 有 一些是三层都有的大油田, 如最近在北大港油田的东 北部发现的千米桥潜山油藏, 就扩大了这个油田三层 含油结构中的下层, “ 是储量规模近亿吨级的高 万方数据 据称:
收稿日期: !(((1(&1&(
大断裂、地层不整合面运移至各种类型的圈闭中运
*’+ 聚、 富集, 形成多期、 多类型的油气藏” 。
令笔者甚为感动的是,论述 "$ 个大油田形成条 件的学者中, 多数注意和运用了 “生 储 盖 组 合 ” 的概 念。有的学者还分成三种类型: 即自生自储, 新生古储 和下生上储*$+。分别指下第三系中的油藏, 盆地基岩中 的油藏和上第三系中的油藏。 “生储盖组合” 这个概念 是笔者于 "$,( 年在当时石油部召开的全国油气田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