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汇总.

合集下载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

第22卷 第5期2010年10月中国海上油气CHIN A OF FSH OR E O IL A ND G A SV ol.22 N o.5O ct.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2030)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SC 06T J TQL 004)部分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周心怀,男,高级工程师,现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E mail:zhouxh 3@ 。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周心怀1余一欣2,3汤良杰2,3吕丁友1王应斌1(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摘 要 在对渤海海域13条区域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解剖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确定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并进行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

渤海海域不同地区新生代盆地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沉积地层时代和厚度也有所不同。

根据地质结构和沉积地层的差异,渤海海域可分为辽东湾坳陷(海域)、渤中坳陷、济阳坳陷(海域)、黄骅坳陷(海域)和埕宁隆起(海域)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可划分出二级构造单元35个,其中凸起13个、低凸起4个、凹陷18个。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地质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构造单元划分对优选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生代盆地 盆地结构 构造单元 在不同阶段的油气勘探过程中,查明盆地结构和进行构造单元划分是盆地普查和区域详查阶段的主要任务,并为圈闭预探提供重要依据。

盆地内部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划分有利于明确勘探方向,合理部署勘探工作[1]。

在油气勘探初期,由于资料缺乏,不同研究人员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以及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积累,对盆地结构和如何划分构造单元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此时依据新资料对盆地结构和构造单元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渤海湾盆地CO2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渤海湾盆地CO2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V01.36No.2图1渤海湾盆地COz气田【藏1分布示意图21、旺古1、友爱村、翟庄子和齐家务CO:气田(藏),济阳坳陷阳25、八里泊、平方王、平南、花17和高青C0:气田(藏)。

除了这些COz含量高于60%的COz气田(藏)外,渤海湾盆地还有很多高含CO。

的气井,如冀中坳陷留58井、宁古1井以及黄骅坳陷港西潜山地区的港23井、港lo一7井等。

本文着重讨论盆地内COz含量高于60%的气田(藏)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2二氧化碳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2.1渤海湾盆地CO。

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表1为渤海湾盆地C0:气田(藏)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H-7]。

可见,渤海湾盆地COz气田(藏)天然气组分以CO。

为主,含量67.35%~99.50%;其次为甲烷,含量0.14%~26.43%;氮气含量0.06%~5.43%。

CO:的碳同位素组成较重,为一5.90‰~--3.35%0;氦同位素比值R/R。

(其中R为样品的3He/4H馐,R。

为大气的3He/4He值)均不小于2,为2.00~4.47;40Ar/36Ar值为317一.-7037,黄骅坳陷港151井40Ar/36Ar值最大,达到7037;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有所差异,其中黄骅坳陷港151井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很重,达到~28。

60%o,而济阳坳陷CQ气藏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较轻,为--54.39‰~一35.00‰,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均按正序分布(∥3C。

<伊3G<∥3C3<伊3C4)。

图2显示了CH。

含量、CO。

含量、艿13C。

m值及R/尺。

值间相互关系。

由图2a可看出,随着C0:含量增加,CH。

含量减少,几乎呈线性的负相关关系;由图2b和图2c可知,C0。

含量随着艿13C。

吼值和R/R。

值变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图2d则显示艿13C吼值和R/R。

值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着R/R。

值变大,伊3Cc瓯值也变重。

由此可知,CO:气藏的主要组分及同位素组成密切相关,COz含量、d13Cc吼值和R/R。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
8地层缺失以披覆背斜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分布模式图以沾化凹陷为例3地层超覆不整合基岩断块体油气藏为主要类型的复式油气富集区地层超覆不整合基岩断块体油气藏为主要类型的复式油气富集区在前第三系基岩断块隆起的背景上形成了块断岩溶区又被次一级基岩断裂切割改造为堑垒相间排列的地质结构使生油岩直接覆盖或以断层间的形式与岩溶块断体直接接触组成新生古储成油组合形成了以古潜山为主要类型的油气富集区
E始: 区域性沉降为主。 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
三、构造单元划分
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 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
内部及周围的任 丘、留路、南马庄、 文安及高阳坡等二 级构造带上有10多 个油田分布。
地质储量占80% 多。
廊固凹陷
坝县凹陷 饶阳凹陷 深县凹陷 束鹿凹陷 晋县凹陷
黄骅坳陷内的歧口凹 陷最大,是生油最丰 富的地区。
油气田围绕凹陷呈环 带分布。
有北大港、南大港、 羊二庄、海四井等构 造带上已找到了多个 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
探明储量占60%以上。

大城 青县
天津
汉沽

小站 桥板
凹 陷
北 塘沽



歧歧口口 凹 陷

孔 店

沧起
沧州 东
凹 陷

王徐庄 黄骅


南皮 南

凹 陷
龙黑 村 凸



盐山 山
凹 陷

海兴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

大 吉 辽 华 大 新 长 玉 青 四 延 冀 塔 吐 胜 中 河 江 江 滇 新 庆 林 河 北 港 疆 庆 门 海 川 长 东 里 哈 利 原 南 汉 苏 黔 星 木 桂
渤海湾盆地原油产量已经超过了松辽盆地。
2009年中国盆地油气产量
8000 7000
7435.32
油气当量(万吨)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渤海湾
续5年增加。
2006年中国主要油田石油产量(万吨)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大 庆 油 田 胜 利 油 田 长 庆 油 田 中 海 油 天 津 塔 里 木 油 田 拉 玛 依 油 田 辽 河 油 田 吉 林 油 田 大 港 油 田 青 海 油 田
4341 3000 1700 1600 1533
以上断裂使盆地呈现出 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
中新生代裂陷活动强烈,形成多断、多阶, 垒、堑相间的面貌。
燕山
埕宁
褶皱带
冀中拗陷
沧县隆起
黄骅拗陷
隆起
济阳拗陷
鲁西隆起
东临胶辽隆起,西以山西台 背斜为邻,南靠东濮坳陷 南缘,北接燕山褶皱带, 是中朝准地台经古生代沉 积并在印支、燕山期运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 生代断陷盆地。
3. 勘探概况
石油普查始于1956年,1964年全面石油勘探,1966年开始在渤海海域进行石油勘探。 经历了20多年的陆地和海域石油勘探,共钻探井7000多口, 发现了近100个油气田。第三系及其 不整合下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油层。
1089
1214 186
柴达木盆地
16.7
四川盆地
胜利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 截至2008年底,共发现75个油气田,累 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29亿吨,累计生

中国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油气散失及富集机理

中国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油气散失及富集机理

中国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油气散失及富集机理Fang Hao, Xinhuai Zhou, Yangming Zhu, and Yuanyuan Yang 摘要石臼坨凸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主要凸起,也是渤中次盆地中最大的生烃灶。

尽管N35-2圈闭有中等油气的聚集并且Q32-6圈闭有中国第3大海上油气聚集,但位于N35-2圈闭和Q32-6圈闭之间、有相似演化史的Q31-1圈闭确认为干层。

通过对原油及烃源岩生标化合物相关分析以及三维地震运移路径模拟有助于研究在抬升区油源及油气富集与散失的机制。

选择10中生标化合物参数进行多参数油源对比及集群分析可以识别4型近源石油。

来自石臼坨凸起的石油几乎全部产自始新世沙河街组,而在石臼坨凸起和渤中凹陷间发现的石油来源于或主要构成于渐新世东营组地层。

石油种型及生标参数的多样性表明沙河街组及东营组生成的石油是连续运移的,这些可以被石油运移路径模拟证实。

石油产自两套烃源岩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来源于渤中生烃灶大范围的油聚集于同一圈闭,可以解释中国第三大海上油田Q32-6构造油气的富集及形成。

盖层面(运载层的顶面)形态的复杂度及对运移路径位置的控制使得Q31-1圈闭被渤中凹陷油气的运移所遮挡,导致圈闭油气耗散。

由于油气运移在三维空间上的特点可能会产生油气运移的遮挡,而且二维上油气运移模拟会误导油气分布的预测。

引言渤海湾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盆地之一,占了中国总油气产量的三分之一。

渤中次级盆地是渤海湾盆地的近海区域。

这个次级盆地经过了30年的密集开发并且发现了超过25 × 108的石油。

渤中次级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入了成熟阶段,发现新储量也越来越难。

油气在沉积盆地中分布不均。

在含油气系统中(Magoon and Dow, 1994; Magoon et al., 2005),油气运移是沟通烃源岩和圈闭的无形的桥梁。

油气运移路径控制了沉积盆地中油气分布(Demaison and Huizinga, 1991; Pratsch, 1994;Hindle, 1997; Bekele et al., 2002)。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生油岩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生油岩

渤海湾盆地地质结构图
生油层位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拉张型断陷盆 盆地在拉张过程中不断沉陷, 地,盆地在拉张过程中不断沉陷,最大沉积厚度可达 10000m以上,形成巨厚的生油泥岩和多种类型的储 以上, 以上 集层。 集层。 经历多旋回发育过程,湖盆多次扩张和收缩。 经历多旋回发育过程,湖盆多次扩张和收缩。扩 张期为主要生油岩发育阶段,生油层包括孔店组、 张期为主要生油岩发育阶段,生油层包括孔店组、沙 河街组四段、三段、二段、一段和东营组等。 河街组四段、三段、二段、一段和东营组等。
生油岩分布
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演化过程, 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演化过程,发育 多套生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以下生油岩: 多套生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以下生油岩:
1)二叠系生油层; )二叠系生油层; 2)三叠系—中侏罗统生油层; )三叠系 中侏罗统生油层 中侏罗统生油层; 3)古近系安集海组生油层。 )古近系安集海组生油层。
五、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北纬 28°~32°40’,东经 ° ° , 102°30 ’ ~110°之间呈 ° ° 宽的菱形状, 宽的菱形状,面积为 18.4万km2。大地构造位 万 置上位于上扬子地台西 北部, 北部,西为龙门山断褶 北为米仓山隆起, 带,北为米仓山隆起, 东北边缘为大巴山断褶 城口-万源断裂 万源断裂), 带(城口 万源断裂), 东南侧为鄂湘黔断褶带, 东南侧为鄂湘黔断褶带, 南侧为峨眉山-凉山块断 南侧为峨眉山 凉山块断 带。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生油岩
一、松辽盆地 二、渤海湾盆地 三、鄂尔多斯盆地 四、江汉盆地 五、四川盆地 六、柴达木盆地 七、准噶尔盆地 八、塔里木盆地
一、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位于 中国东北部, 中国东北部,东经 119°40’~128°24’, ° ° , 北纬 42°25’~49°23’, ° ° , 呈北北东向展布的 不规则梯形,。 ,。面 不规则梯形,。面 积约26万 积约 万km2。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

郯 庐 断 裂 带 晚 侏 罗 世 区 域 挤 压 应 力 场
郯庐 断裂 带及 邻区 晚白 垩世 王氏 期与 古近 纪拉 伸应 力状 态图
渤 海 湾 盆 地 及 其 周 缘 构 造 体 系 分 布 示 意 图
北京—塘沽—蓬莱走滑断裂带,
济源—黄口走滑断裂带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 新生代是 渤海湾盆地的成盆期,渤海湾 盆地的沉降带是按一定规律变迁。 在整个大的区域构造背景下,沉降带 表现为由早到晚从周边向中心迁移,由 西向东,由南向北迁移,最后集中到渤 海海域 • 烃源岩表现为西南老,东北新
(三)区域地质构造
(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 (六)油气田形成特点
(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烃源岩类型
烃源岩西南老东北新 根据湖盆古气候、水介质条件及沉积环境等条件,可将渤 海湾盆地的生油凹陷分为: • 以富腐泥型为主的生油凹陷,如辽河西部凹陷; • 含腐殖质的腐泥型的生油凹陷,如东营、饶阳、歧口、 沾化凹陷; • 含腐泥质的腐殖型的生油凹陷,如廊固、板桥、南堡凹 陷; • 富腐殖型的生油凹陷,如东濮凹陷。
大港油田
辽河油田
• 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 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油田, 1995年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1亿 立方米。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中原油田
(赵文智,2000年)
•泥质岩层:泥岩、页岩。渤海湾盆地的主力产油层沙 二-沙四段Es2-4,盖层为Es1中部和Es3上部的暗色泥岩、 页岩(自上而下,依次是Es1→Es4)。
渤海湾盆地各坳陷的盖层与气层分布示意图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 种类型: 潜 山型火山岩油气藏、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 地层- 岩性油气藏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
4001-915
下白垩统下沟组
泥页岩
上侏罗统赤金堡组
构造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第三系
火烧沟组
白杨河组
白垩系
老油田的三采,构造复杂的新区勘探。
中等
第三系
2300-10388
中生界
白垩系
2745-10627
侏罗系
1548-3406
三叠系
27166-7491
古生界
二叠系
5590-8318
石炭系
500-13000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下第三系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岩
复杂断块稠油藏开采难,深层勘探与钻探难。

第三系
4000-12500
中生界
白垩系
0->3001
侏罗系
0-10611
二叠系
14651
石炭系
2551
奥陶系
400-947
寒武系
320-810
元古界
青白口系
0-180
蓟县系
0-12121
长城系
0-500
碎屑岩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姚家组
嫩江组
泉头组
新探明地质储量丰度低、开采难,老油田含水率大、稳产难。
中等
第三系
0-583
中生界
白垩系
0->7000
侏罗系
0-2977
辽河油田(渤海湾盆地下辽河坳陷为主)
板内多旋回断陷—坳陷盆地
新生界
第四系
0-417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泥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块-背斜,断块-逆牵引背斜为主)碎屑岩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一览表(表一)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1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何海清 (1 王兆云 (1 韩品龙 (2(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前言渤海湾盆地深层 (3. 5km 深度以下勘探虽然有 /低、深、难 0的特点 , 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深层已发现油气田和含油气区块 44个 , 是目前最现实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根据目前的研究认识 , 持续沉降的凹陷是深层勘探的有利凹陷 , 它们的主断陷期是形成深层油气藏的主要时期 , 源控规律比中、浅层更明显 , 而且圈闭及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特点与中、浅层有明显差异 [1,2]。

本文主要根据现有深层勘探成果和研究认识 , 对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圈闭类型、特征及油气分规律进行了初步归纳 , 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深层油气藏圈闭类型和分布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及圈闭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 8个亚类 (见图 1 。

1构造型构造型有背斜型、断块型和断鼻型 3个亚类。

背斜型有 4种 :¹逆牵引背斜 , 以歧口凹陷马西深层油藏为代表 , 东营凹陷胜坨构造带、辽西凹陷清水洼陷可能也有该类油气藏。

º披覆背斜 , 冀中坳陷深层较发育 , 如饶阳凹陷留西大王庄潜山披覆构造带、任丘雁翎披覆构造带和霸县凹陷顾辛庄潜山披覆构造带已发现该类油气藏 , 预测束鹿、晋县凹陷陡翼断阶潜山披覆构造带、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披覆构造带、武清凹陷泗村甸潜山披覆构造带等都有可能发现该类油气藏 ; 另外 ,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深层的郝家、广利构造也都是在中生界、古生界基岩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披覆背斜。

»(滑塌挤压背斜 , 具有形成早、规模大的特点 , 如 :歧口凹陷马棚口构造 , 板桥凹陷长芦深层滑塌背斜构造 , 霸县凹陷高家堡岔河集构造带 , 饶阳凹陷留楚皇甫村、河间肃宁挤压背斜构造带 , 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构造带 , 辽西凹陷河口双南背斜构造带 , 东濮凹陷文留、文东、濮城背斜构造带 , 这些构造带都发现了深层油气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演化历程及展布规律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演化历程及展布规律

矿产资源潜力
黄骅坳陷的矿产资源潜力较小,但仍然存在一些有价值 的矿床和矿点,如金、铜、铁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 利用有助于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成果
01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生代至中生代早 期,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02
潜山主要受控于板块构造运动和地壳隆升,具有明显的分区性
要点二
水质状况
黄骅坳陷的地下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 污染。其中,平原地区的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而丘陵 地区的地下水污染较轻。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状况,需 要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利 用。
其他资源潜力评价
地热资源潜力
黄骅坳陷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潜力,主要分布在多个构 造单元和沉积盆地中。这些地热田具有良好的热储条件 和开发利用前景,为该区域的能源利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
潜山形成时期与背景
形成时期
黄骅坳陷潜山形成时期主要集中在晚第三 纪和第四纪,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期间。
VS
背景
在地质历史长期演化过程中,渤海湾盆地 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 复杂的构造形迹和地层序列。
潜山演化过程与机制
演化过程
黄骅坳陷潜山的演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阶段:原形形成、坳陷沉降、构造抬升 和外力侵蚀。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是影响潜山展布的主 要因素之一,包括板块运动、
断裂活动等。
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对潜山展布也有重要 影响,不同地层岩石的力学性 质和热学性质等会影响潜山的
形成和分布。
气候与环境
气候和环境因素也会对潜山展 布产生影响,如气候变化引起 的海平面升降、河流冲刷等。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圈闭类型共有四类八种型式(图13)
1.构造圈闭油气藏
①穹隆型圈闭。位于二级构造带轴部。有时呈披覆构造,有 时呈挤压背斜。
油气层在构造顶部厚、边部薄,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如王徐庄 油田和濮城油田等。
②逆牵引型圈闭(滚动背斜)。位于凹陷或二级构造带主断层 下降盘。圈闭由同生断层下降时的重力塌扭作用所形成。常沿 着主断层下降盘成串分布。油气藏受构造高点控制,深部高点 依次向断层面下倾方向偏移。上下油藏各有独立的油水界面。 如胜坨油田和港东油田等。 ③断块型圈闭。构造被一系列断层所复杂化。油藏分布在断 层两侧,靠断层愈近,油藏厚度愈大。油水界面比较复杂。各 断块之间,含油层位不同,油层厚度不等,油水界面不一致, 甚至原油性质也有差异。如东辛油田和临盘油田等。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由三条大断裂呈羽状排列, 走向北北东,构成渤海湾盆地 区的西部边界。 7.黄河深断裂带,走向北西西,延伸200km,为内黄 隆起与开封拗陷的分界断层,是盆地的南界,
上述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边界及盆地内大型沉 积拗陷区和隆区,使盆地内构造呈 现东西分带 南北成块的格局.
1.郯庐断裂带
2.齐河_广绕深断裂带 3.聊兰_埕西深断裂带 4.沧东深断裂带 5.宝坻_昌黎深断裂带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 7.黄河深断裂带
凹陷是拗陷内次一级的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较厚的 下第三系沉积。全区共划分了50 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在 拗陷内多呈雁行排列。如冀中拗陷内就有四排呈北北东 雁行排列的 凹陷, 下第三纪凹陷的基本型式有两种,即单断型凹陷和双断 型凹型(图3—5)。 1.单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 下掉另一侧台升的箕状凹陷. 它们一般分布在拗陷腰部。 单断式凹陷是常见的凹陷形式。 2.双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 断裂发育稍晚。两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 陷,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如辽河东部凹陷。 上第三纪形成的凹陷,断裂活动一般较弱,在凹陷中 心部位沉积厚度最大,如渤中凹 陷。

中国渤海地区地质综述(1)

中国渤海地区地质综述(1)

中国渤海地区地质综述(1)胡经国一、渤海自然地理㈠、概述渤海,旧称勃海、北海,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是中国的内海。

渤海三面环陆,位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其海岸线所围成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渤海海峡峡口宽度为59海里。

渤海海域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岛屿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在地形地貌上,渤海属于渤海-华北盆地。

(下图来源:网络)在2018年12月11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㈡、位置境域渤海是一个近于封闭的内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北端,即为北纬37°07′-41°,东经117°35′-122°15′的区域。

渤海一面临海,三面环陆。

其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相毗邻,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之间的连线即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犹如伸出的双臂将其合抱,构成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放眼眺望,渤海形如一个东北-西南向微倾的葫芦,侧卧于华北大地;其底部两侧即为莱州湾和渤海湾,顶部为辽东湾。

渤海海域面积为77284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为2668千米;平均水深为18米,最大水深为85米,水深20米以下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

㈢、水文特征1、水温变化渤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为10.7℃,降水量为500~600毫米;海水盐度为30‰。

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21℃。

渤海湾盆地陈家庄凸起浅层气成藏规律

渤海湾盆地陈家庄凸起浅层气成藏规律

渤海湾盆地陈家庄凸起浅层气成藏规律1、渤海湾盆地的概况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东部,总面积超过500,00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潜在石油储量和原油开采条件最好的盆地。

包括渤海、黄海等海相沉积盆地,及其最主要的海岸线构造特征,是由盆地-构造复合沉积系统构成的复杂沉积系统。

其下部主要古油气运聚区域,上部则是盆地内部构造活动区和常见的变形带。

2、陈家庄凸起浅层气成藏规律陈家庄凸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北部,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家庄断层凸起为椭圆形,由前断裂组成。

陈家庄凸起浅层气成藏在断层凸起的上升段发育,性质较差,属于极浅成藏,厚度仅为1-30米,形成密闭性较好,渗透率较大的极浅浅气层。

3、构造活动和物源条件陈家庄凸起的主控断裂构成的椭圆形凸起,以及其内部构造活动区和常见的变形带,使得此区域蕴藏着较大的潜力。

凸起的形成有助于运动的热液和淋溶的盐水侵入岩石层,进而对成岩性质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使得部分烃源岩能够开采凿裂孔,进而在孔内向上形成气层。

同时,北部冲积盆地植被肥沃,向东方陆源物质源源不断,使得该区域烃源有完善的保障,有利于浅层气藏的发育。

4、技术措施技术措施在发现和开发陈家庄浅层气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既有利于成藏条件的存在性探测,又有助于柱状条件的提炼,以及浅层气的开发。

在技术措施的支持下,不仅能节省时间与经费,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藏区的成藏状态,提高开发率。

另外,新型的采油技术,如聚焦回波动态地震成像、微波视频成像技术、山包定向井定向示踪等,也有助于新型浅层气藏的发现与开发。

5、总结渤海湾盆地陈家庄凸起浅层气成藏规律由断裂凸起和内部变形带构成,并受构造活动和物源条件的影响,潜在的储量较高。

为提高开发效率,应加强构造地质研究,采用新型采油技术,研究储层孔隙发育及其分布特征,提升综合利用率。

《全球油气分布》渤海湾盆地油气分布

《全球油气分布》渤海湾盆地油气分布

Q+N
r2
Ar
E
E
E
Ar
Mz
E
Mz
Mz Mz
Granite
Augite diorite
36
Upper Mantle
(Peridotite)
46 km
Geological,seismic and gravity profiles of Bohai Gulf coastal basin,showing crustal thinning and relationship to rift-depression development (Li Desheng,1982)
Triassic
terminology
Regional structural setting of Bohai Bay Basin
渤海湾盆地油田分布
冀东油区 大港油区 渤海油区 华北油区
胜利油区
凹陷
1-平邑,2-蒙阴,3-莱芜, 4-泗水,5-汶东, 6-莱芜西,7-肥城, 8-大汶口, 9-汶上-宁阳, 10-潍北, 11-东营, 12-惠民, 13-沾化, 14-车镇, 15-埕北
2009年全国全年石油产量1.8949亿吨,天然气830亿立方米,而95%油气产量是 产于七大沉积盆地。
Lecture Outline
Bohai Bay Basin
1. Regional setting and structural geology 2. Stratigraph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3. Oil/gas distribution and salient features of petroleum geology 4. Exploration history: evolution of play ideas 5. Discovery process and where to find more oil 6. Integrated approach in exploring for turbidite reservoirs

3-1渤海湾盆地[分]—典型油气区-学生拷贝

3-1渤海湾盆地[分]—典型油气区-学生拷贝

辽河坳陷油气区冀中坳陷油气区黄骅坳陷油气区渤海海域油气区 (中海油探区)东濮坳陷油气区济阳坳陷油气区渤海湾盆地主要油气区油气藏地质特征一、辽河坳陷油气区 二、黄骅坳陷油气区 三、冀中坳陷油气区 四、济阳坳陷油气区 五、东濮坳陷油气区 六、渤海海域油气区一、辽河坳陷油气区包括陆上辽河下游平 原。

陆上面积12400 (km2)。

划分出 3个凹陷,1个 中央凸起。

辽河油区位于辽宁省及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起 内蒙的阿鲁科尔沁旗,南 临辽东湾,西起赤峰市, 东至新宾县。

勘 探 领 域:辽河坳陷陆上、滩海、外围和南海海域 地 域 范 围:辽宁省、内蒙古、中国南海 探矿权面积: 20.4×104 km2辽 河 陆 上:6779 km2 辽 河 滩 海:3391 km2 辽 河 外 围:24159 km2 南 海 地 区:169264 km2一个具有多油品性质、 多油气藏类型、多套含油 层系、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的大型复式油气区。

勘探总面积84566km2; 陆上面积12400km2(6660) 滩海面积3506km2(3506) 外围面积68660km2(8460)三套含油层系:孔店组顶部的中一基性火 山岩油层;沙一段油层;沙 三段。

三种类型油藏组成:上部(沙一段下部一沙三段 上部)为断块油藏,分布局 限; 中部(沙三段下部-沙四) 为地层-岩性油藏,它是西坡 主要油藏类型,油田西部边 界被氧化带稠油封闭; 下部有中生界潜山油藏。

潜山边界(一)辽河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地质特征沙四段岩性油气藏沈299砂体 沈267砂体 沈267缘 前沈278沈225砂体洲 角沈225沈257砂体沈268三沈281砂体扇沈257 沈281 沈640沈232胜21沈288沈235沈9前32浊积扇西部沙四段:先后发现沈225等5个LST扇三沈179角洲前缘砂体、沈232等3个TST浊积扇砂 体,总面积136km2。

岩性圈闭EdES1ES31ES32LINE 5600 ES1、ES31、ES32、ES33与基底均为上超接触ES33发育岩性圈闭过铁25井波阻抗反演纵线5421铁25井II砂组 I砂组(二)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地质特征潜山边界大洼—新开潜山成藏模式图兴隆台潜山油层之下找油层1.241.171.141.051.051.06辽河断陷勘探成果图兴古7曙古158曙古1冷1201.8km23.8km22.8km2双226双100双106双台子地区沙一、二段底界构造图有利面积18.1km 2砂体面积29.0km 226双台子地区沙一、二段砂体顶面构造图曙1-28-44(Es4)杜84-38-172(Ng)曙1-041-043(潜山))曙1-32-58C(Es4)杜32杜84-兴H254(兴)曙1-7-03(Es4杜)杜84-58-136(Ng)杜84-37-73(Es1-2兴)A’盖层:沥青壳具有封堵作用D(m)100020003000400037833齐50齐古16齐2-22-14齐62双深双海43海海19Es Ng+QNg+QNg+QEdEs 1+2Es 1+2EdEdEs 3Es 3Es 4Es 3Es 4Ar3Es 1+2Es 1+2EdNg+QArAr5km比例尺油藏埋深一般<3000mN E 千15千11千5锦17锦2-21-35锦2-8-08锦2-9-12锦13锦2-10-24锦2-8-9锦2-8-307深度(m )10001500200025003000g s 233N E E 32E 13E s 33E s 1E s 3E s 33E s 33E s 33E d E s 1+S 2E dgE d d E d d E d E d E s 32E s 32E s 12E s 13+S 2E s 13+S 2E s 12E s 13+S 2E s 31E s 3E s 13+S 2E s 32E s 3E s 32E s 31E s 1+S 2E s 1E s 12E s 1E s 32E s 13+S 2E s 12s 13+S 2E s 12E s 32N g气油层水层断层层A A’锦州-欢喜岭油田油气分布A A’BB’C C’AA’BB’CC’主干断层控制油气运聚:¾控制圈闭的形成¾油气运移的通道¾控制油气的分布¾沙四段-沙一段多含油层锦州-欢喜岭油田早期油藏形成后保存条件较差,原油降解稠化,稠油封堵——重要富集因素二、黄骅坳陷油气区黄骅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为一第三纪发育的裂谷盆地;探区面积18744km2,探区面积是渤海湾盆地面积的4.7%。

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

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

盆地分析读书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序号:时间: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引言:渤海湾盆地为我国东部的一大型重要产油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和力学机制演变的影响,渤海湾盆地产生了众多类型的断裂构造样式和被切割的大小断块,而不同的构造圈闭样式和断块体系形成了该盆地内主要的油气聚集单元,如济阳坳陷、东濮坳陷、黄骅坳陷、辽河坳陷和临清坳陷等。

本文将从盆地的形成机制、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热演化历史等方面对新生代时期渤海湾盆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一、构造背景:在古生代结晶基底之上,中国东部大陆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作用旋回。

渤海湾盆地在中生代末由于区域抬升剥蚀而经历了准平原化作用,其新生代盆地为典型断陷一凹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是在太古界、下元古界褶皱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多层结构含油气盆地。

从早元古代末起到晚第三纪大致经历了五个地质历史演化阶段:(1)地台发育期。

根据沉积发育和构造运动背景又可将该期分为三个亚期即中、晚元古代箕状断陷期、早古生代海侵期、晚古生代海陆交互发育期;(2)三叠纪持续沉积期、(3)侏罗-白垩纪褶皱充填期;(4)早第三纪拉张倾翘期;(5)晚第三纪挤压坳陷期。

中生代华北地台进入地质活动强烈的时期,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的渤海湾盆地也进入了相对活跃的地质时期。

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渤海湾盆地基本发育北东向和东西向的褶皱和逆冲断层,这与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挤压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向北推挤华北板块及郯庐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的剪压构造机制是相吻合的。

根据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分布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三个北西向断堑系,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

同时,郯庐断裂带本身在中生代晚期就是一个剪张性的“两堑一垒”的断堑盆地。

根据中生界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渤海坳陷中生代盆地范围较大,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范围也较广;而鲁西南断堑系是由五个雁列的北西向狭窄断堑组成,即益都、沂源、莱芜、蒙阴和平邑五个断堑(自北向南雁列),指示中生代郯庐断裂带是左旋走滑平移运动。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摘要】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走滑反转型、凹中隆披覆型、陡坡断块型和缓坡断鼻型等5种主要成藏模式,且具有独特的成藏规律:紧邻(潜在)富烃凹陷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必要条件;优越储盖组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保障;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郯庐断裂带是大中型油田形成的有利聚集区带;晚期成藏中“时-空-源”成藏条件的耦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10页(P10-19)【关键词】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郯庐断裂;晚期成藏;新构造运动【作者】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华北板块东部,面积约20万km2,是中生代以来叠置在华北古生界克拉通基底上的多旋回裂谷断陷盆地[1]。

盆地四周分别受燕山褶皱带、太行山造山带、鲁西隆起区及辽东-鲁东隆起带的限制,整体呈“菱形”。

在多期伸展拉张和走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2-3],盆地内凹凸相间,以陆源湖泊沉积为主,在古近纪发生多幕裂陷和沉降充填,从而形成多套优质烃源岩及多种类型的优质储集体[4-7],并在盆地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8]。

渤海海域是渤海湾盆地现今的海域部分,是由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半封闭内海,面积7.3万km2,可供油气勘探面积约5.1万km2,占整个渤海湾盆地面积的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断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下掉,另一侧抬升的箕状凹
陷。 一般分布于凹陷腰部。常见。
单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双断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断裂发育较晚,两 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陷。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如辽河 东部凹陷。
双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2.二级构造划分
冀东
胜利
中原
二、盆地演化与地层
1.地层
基底:太古界—中下元古界;
沉积盖层: Pt3-Pz准地槽和地台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 Mz-Kz陆相湖泊碎屑岩沉积,累积沉积厚度33000米。
渤海湾地层综合表
2.演化
华北地台基础上经多期构造运动,最后形成一系列下第三系箕状凹 陷组成的断陷盆地。
盆地基底由At、Pt1、Pt2等三套变质岩组成;
辽河滩海地区油藏分布图
6、 断阶带:发育在主断层的伴生断裂内,主断层与基底断裂有关。
断层逐级下掉,形成台阶。落差大,水活动,容易造成油气的差 异分布。
7、 斜坡带:发育于坳陷周边斜坡上,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尖灭,超
覆或推覆现象频繁。如:曙光、大王庄等斜坡构造带。
曙光油田(辽河油气区-地层、断层)
1.盆地内部一级构造划分为坳陷和隆起:



6个坳陷:辽河坳陷、渤中坳陷、
济阳坳陷、黄华坳陷、 冀中坳陷、临清—东濮坳陷。












齐河-广饶深断裂带

2个隆起:沧县隆起、埕宁隆起。

黄河 深断裂

聊兰 -埕 西


坳陷内分布若多个断陷构造,共分布47个断陷;
断陷类型:单断式
双断式
两种
四、生储盖特征 1.生油岩 近海内陆湖盆是油气生成的重要地区.本区由一系列近海内陆
湖盆组成,它是陆源生物汇集和水生生物繁殖的有利场所。
湖盆边缘:一般富集陆生植物、孢子花粉和轮藻等; 湖盆中心:水生生物明显增多,尤以藻类为主。 每个凹陷都有一个沉积中心=生油气中心。在持续稳定沉积条 件下有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控制油气的分布:凹陷内部及其周围地区是油气分布的有利场 所。
1、凸起潜山构造:顶部Pz或AnPz隆起高,部分缺失E。
形成披覆构造,E各组段超覆于翼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断裂活动和差异压实有关。 港西、石臼坨、孤岛等凸起潜山构造带。
2)潜山背斜构造带:潜山背景上继承性发展的E背斜构造带,
顶厚翼薄,翼部为超覆-不整合关系。
3、 背斜带:成因多。 E沉积后形成,生储盖组合完整。
三、构造单元划分
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 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 Mz 和Kz裂陷活动特别明显,形成多断、多阶,垒、堑相间的面貌。
坳陷是大面积接受较厚的E沉积的地区。
渤海湾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图 盆地边缘及盆地内的坳陷与隆起之间 以大断裂控制
裂 断
宝坻-昌黎深断裂 带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7Á ê 1998Á ê
¯ Í Ê Ó ° ú ¾ ¼ £ ¨Ò Ú ´ Ö £ ©
É · ¾ Ó
ª ± ¸
ó µ ² Û
º ´ ¹ «
¤½ Ê û
Ð Ô Ö ­
20
天然气产量(亿方)
15 10 5 0
1997年 1998年
辽河
华北
大港
渤海湾盆地有几十个凹陷。 一般,有利的凹陷是:继承性沉积、埋藏深度大、面积广。
A 构造的垂直差异活动、膏泥岩塑性流动等引起地层变形。 在E沉积期或后产生,生储盖组合发育完整。
辽 河 双 台 子 复 式 油 气 聚 集 带 成 藏 模 式 图
4、 逆牵引背斜带:渤海湾广泛发育,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断层受张力作用拉开,下盘地层因重力塌落,形成逆牵引背斜。 如:胜利、杨二庄和海四井等。
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和同生断层底劈隆起油气藏类型
5、 断鼻带:1)一般分布于凹陷斜坡部位。2)有些在基岩隆起背景上发育
形成;3)有些在斜坡上冲积扇和水下扇因上覆层的差异压实而成。 构造向盆地内倾末,沉积盖层向构造顶部减薄,以致超覆、尖灭。如:纯化镇、 塘沽等。
辽河陆上、滩海油藏剖面对比图
齐44井 —— 驾4井油藏剖面图
渤海湾盆地
一、概况
盆地类型:华北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是中朝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支、燕山期 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 面 积: 近20×104km2。
行政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市,
山东、河北、河南、 辽宁
的一部分以及渤海海域。
区域构造:东临胶辽隆起,
西以山西台向斜为邻; 南靠东濮凹陷南缘, 北接燕山褶皱带。
1955年开展了大规模油气普查; 1964年开始全面石油地质勘探,
目前已经找到100多个油气田, 建成了胜利、辽河、华北、 大港、中原等油气田区。
资源量: 石油188.4亿吨, 探明71.69亿吨; 天然气2.12万亿方, 探明储量0.52亿吨。
主要油气田油气产量
产量 石油 天然气 1997 年 1998 年 1997 年 1998 年 辽河 1504.1 1452.08 15.51 12.01 华北 468.1 473.02 3.29 3.13 大港 435 430 3.89 3.54 冀东 61.1 63.81 0.33 0.46 胜利 2801.2 2731 10.02 9.18 中原 402.1 400.17 11.57 11.9 合计 5671.6 5550.08 68.01 63.52
Pt2-Pz(印支运动前):为华北地台一部分,发育Pt2-3和Pz1碳酸盐岩建造, Pz2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 J: 海区全部退出,全区成为大陆。从J3 起,断块活动为特征阶段; E始: 区域性沉降为主。 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
在一级构造内根据构造特征的不同做进一步划分: 1)多为正断层活动带,方向性强,面积在100-500km2之间。 2)常具有2个以上的成因相似的局部构造。 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3)盆地内共有170多个二级构造。 依据基底起伏、断裂形态、发育特征、构造带成因、区域构造位置等 分为7类:
上述二级构造在单断凹陷和双断凹陷内分布方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