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源染色体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X 、Y 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关于伴性遗传,中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在X 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遗传,而对同源区段以及Y 染色体上的遗传讲解较少,下面主要介绍当基因在同源、非同源区段(X 、Y 都有)这三种情况的遗传特点。
关键词:伴性遗传 X 、Y 染色体 同源和非同源区段 遗传特点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核内,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
X、Y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其形状、大小却不相同(如图)。
一般来说,低等生物如果蝇的Y 染色体比X 染色体略大。
高等生物如人类的Y 染色体比X 染色体小得多,大部分不是同源区段。
下面以人的X 、Y 染色体为例来了解X 、Y 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图中I 区段为X、Y同源区段,在I 区段上X、Y都有相同或等位基因。
II 区段为非同源区段,II 区段上X、Y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1上基因为X特有,II-2上基因也为Y特有。
I 、II-1、II-2段上分布的基因遗传都与性别相联系,都是伴性遗传,但又各有特点。
(一)II-1区段,即在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它的遗传特点讲的最多,平常也最常见。
该区段的基因在Y 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它的遗传特点可分为:(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即男→女→男,也就是男性患者是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③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常见的伴X 的隐性遗传病有色盲、血友病等。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具有世代连续性。
常见的伴X显性遗传病有:抗维生素D 佝偻病。
(二)在Y 染色体II-2区段,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简单点到。
该区段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所以叫做伴Y遗传,也称限雄遗传较少见,如印第安人中发现的外耳道多毛的性状,控制这性状基因位于此区段。
题型6:是否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题型五、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一):AaBb ×aabb预期结果1:AaBb :Aabb :aaBb :aabb=1:1:1:1 结论: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2:AaBb :Aabb :aaBb :aabb 不等于1:1:1: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预期结果3:AaBb :aabb=1: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预期结果4:Aabb :aaBb=1: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方案(二):AaBb ×AaBb预期结果1:AaBb :Aabb :aaBb :aabb=9:3:3:1 结论: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2:AaBb :Aabb :aaBb :aabb 不等于9:3:3: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3:AABB :AaBb :aabb=1:2: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4:AAbb :AaBb :aaBB=1:2: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1.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 、a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 、b 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一: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 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杂交实验二: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 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2.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 和a ,B 和b )控制,A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 和Aa 的效应相同),B 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 和Bb 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1)让纯合白花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
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 、 。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 和a ,B 和b )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关于伴性遗传,中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遗传,而对同源区段以及Y染色体上的遗传讲解较少,下面主要介绍当基因在同源、非同源区段(X、Y都有)这三种情况的遗传特点。
关键词:伴性遗传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遗传特点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核内,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
X、Y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其形状、大小却不相同(如图)。
一般来说,低等生物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略大。
高等生物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得多,大部分不是同源区段。
下面以人的X、Y染色体为例来了解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图中I区段为X、Y同源区段,在I区段上X、Y都有相同或等位基因。
II区段为非同源区段,II区段上X、Y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1上基因为X特有,II-2上基因也为Y特有。
I、II-1、II-2段上分布的基因遗传都与性别相联系,都是伴性遗传,但又各有特点。
(一)II-1区段,即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它的遗传特点讲的最多,平常也最常见。
该区段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它的遗传特点可分为:(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即男→女→男,也就是男性患者是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③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常见的伴X的隐性遗传病有色盲、血友病等。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具有世代连续性。
常见的伴X显性遗传病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
(二)在Y染色体II-2区段,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简单点到。
该区段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所以叫做伴Y遗传,也称限雄遗传较少见,如印第安人中发现的外耳道多毛的性状,控制这性状基因位于此区段。
它的遗传特点是:(1)由于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所以这性状只发生于男性。
染色体同源
染色体同源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功能完全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在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基因,所控制性状相同,临床也称为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进行复制,形成四个姐妹染色单体,也就称为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凑到一起的行为称为联会,在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在细胞分裂中,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第二次减数分裂。
染色体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也是生殖细胞,含有染色体的数量减少一半。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人类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
人 类 X 染 色 体 与 Y 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 这一问题往往是中学教师和中学生非常关心 对的 2 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3 ] 。
现有体, 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是学习遗传学的大 的诸多遗传学教科书以及生物学词典 、 遗传学词学生所关心和经常探讨的问题 。
然 而 , 由 于 X 染 典中对同源染色体的理解都强调以下 4 点: 即来 色 体 与 Y 染 色 体 在 形 态 、大 小 等 方 面 存 在 明 显 差 别,导致人们形成不同的观点,在许多大学的遗传 学教科书中和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对这一问题往往 避而不谈,使这一有趣的问题更加神秘化, 给教学 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旨 在给人们一个较为清晰的答案。
冯德培主编的《 简明生物学词典 》 中指出同源 染 色 体 是 : “ 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 形 状、大小、结构和功能都相同。
同源染色体中一条 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1 ] 。
王金发主编的《英汉 细胞生物学词典 》 中 指 出 : “ 成 对 的 染 色 体 , 它们 源于父方和母方; 形态、 大小一般相同 ; 功能相同 ; 在 减 数 分 裂 中 可 以 配 对 。
那么 X 染 色 体 与 Y 染色体是否符合这 4 点要求呢?1 从来源看,X 与 Y 属于同源染色体从个体发育的 观 点 看 ,X 染色体来自母方 ,Y染色体来自父方, 由于受精作用把二者组合到了一 个 体 细 胞 中 ,X 与 Y 染色体的来源符合同源染 色体概念中的基本条件。
另外,同源染色体的最本质 的 特 征 是 “ 同 源 ”。
英 文 “hom o l ogou s chr o m o - so m es ” 中 的 “hom o l ogous ” 一 词 的 意 义就 是 “ 同 源 的”。
这里的“同源”是指物种系统发育方面的“来 源 相 同 ”, 即具有共同的祖先 ,在进化上具有相同 的起点。
同源染色体的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的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是指来自不同个体但具有相同的基因顺序和相似的基因组结构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中的同源染色体,另一类是不同物种中的同源染色体。
首先,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中的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染色体具有相同的形态和基因的排列顺序。
在常染色体上,即非性染色体上,人类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其中,第1对至第22对为自动染色体,即非性染色体;第23对为性
染色体,即由X和Y染色体组成。
每一对染色体都是同源的,其中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
在同源染色体中,基因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但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这正是个体间遗传差异的原因之一。
其次,不同物种中的同源染色体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染色体具有相同的基因顺序和相似的基因组结构。
这种同源染色体也被称为保守染色体。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间的同源染色体,可以揭示物种的进化关系。
例如,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染色体结构高度相似,表明它们具有较近的进化亲缘关系。
同样地,不同哺乳动物物种的染色体结构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共同的特征。
同源染色体的研究对于理解物种进化、遗传变异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同源染色体,可以揭示物种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了解基因的进化过程和功能的改变。
此外,
同源染色体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人类遗传疾病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联,探索疾病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遗传学名词解释2
遗传学名词解释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
反应规范:指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所显示出的表型变化范围,即基因型决定着个体对这种或那种环境条件的反应。
表现度: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外显率:指一定基因型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表型模写:指环境改变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会类似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
不完全显性:又称半显性,其特点是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
镶嵌显性:特点是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上分别表现出双亲的表型。
并显性:特点是在后代个体的同一组织同一空间表现了双亲各自的特点。
致死基因:指能使携带者个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互补作用: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独立的等位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着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或者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
积加作用:是指由几个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着某一性状的表现,并且每一个基因都只有部分的作用,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重叠作用:是指多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只要存在任何一个,都能表现出同样的表型,只有当显性基因都不存在时,才表现出另一种表型。
修饰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控制生物性状的表型,但它可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这些基因称为修饰基因。
上位效应: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作用于一对性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遮盖作用,随着后者不同而不同的现象。
起遮盖作用的如果是受显性基因的控制,则称为显性上位效应,如果起遮盖作用的是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则称为隐性上位效应。
染色体作图:研究连锁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距离通常要分析减数分裂的产物,采用测交方法可以通过表型直接检测出基因交换类型。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基因连锁互换定律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联合遗传,即它们之间存在连锁关系。
这一定律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初期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的。
该定律对于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发现1.1 摩尔根实验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进行实验,发现了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他们选取了两组显性突变体(眼睛颜色和翅膀形态),并将它们杂交,得到了F1代。
然后再将F1代进行自交,得到F2代。
他们发现,F2代中出现了不同于父母代的表型比例,并且这些表型出现的频率并不相等。
1.2 连锁关系的发现通过对F2代的分析,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这些表型不是独立地遗传的,而是存在某种联系。
他们将这种联系称为连锁关系。
具体来说,他们发现了两个显性突变体(红眼和长翅膀)在同一染色体上,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一起遗传。
1.3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提出通过对果蝇遗传实验的研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基因连锁互换定律: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会联合遗传,即它们之间存在连锁关系。
这意味着,在一些情况下,不同基因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地遗传。
二、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解释2.1 染色体结构要理解基因连锁互换定律,首先需要了解染色体结构。
每个细胞核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其中包含了DNA分子。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
这些碱基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了基因。
每个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它们的位置是固定的。
2.2 染色体的配对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会从父母那里继承一条染色体。
因此,在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与之对应的另一条染色体。
这两条染色体组成了一对同源染色体。
区别同源和非同源染色体
1..非同源染色体:一个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
.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由于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它们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一定.例如豌豆有14条染色体,7对同源染色体.
3。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图13-12),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或多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4。
.减数分裂过程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 3.减一中期。
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减数分裂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
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孟德尔(Gregor Mendel)是19世纪最重要的遗传学家之一,他的遗传定律为后世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而同源染色体则是在后来的遗传学研究中被发现的,它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是一位奥地利的修道士,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两个基本的遗传定律:一是显性-隐性定律,即某一性状的表现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二是分离定律,即基因的分离传递给后代。
这两个定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指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对应关系。
人类有2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
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也影响了后代的遗传特征。
那么,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同源染色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基于孟德尔对豌豆所做的实验而提出的,而豌豆的遗传特征正是由其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决定的。
同源染色体在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离定律。
同源染色体的特性与孟德尔遗传定律密切相关。
同源染色体还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表达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在同源染色体中,如果一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而隐性基因存在于另一个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这个性状就会表现为显性。
这也符合孟德尔的显性-隐性定律。
第二篇示例: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奠基石,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认为,生物的遗传信息是通过一对一对的基因来确定某些性状的表现。
而在细胞遗传学中,染色体则承载这些基因。
等位基因名词解释遗传学
等位基因名词解释遗传学
等位基因(allele又作allelomorph)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如果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或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那么该个体对此性状来说成为纯合子。
如果等位基因不同,该个体对该性状来说是杂合子。
在杂合子配对中,显性等位基因使隐性等位基因的性状得不到表现。
某些成对基因的两个成员为共显性的,即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例如人类的ABO血型系统:AB血型的人有一个等位基因决定A,一个等位基因决定B(既无A又无B等位基因的人的血型为O型)。
多数性状由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决定。
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例如发色或血型等遗传特征的变化。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可将等位基因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个体中,等位基因的某个形式(显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隐性的)表达得多。
双单体型生活史的名词解释
双单体型生活史的名词解释
1、单体(monosomic)在遗传学上指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
一条染色体的个体。
是指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只有一条
而不是两条的个体。
常用2n-1来表示。
2、三体:与三倍体相对。
在染色体变异中,如果一对同源染色体多
出一条染色体,那么称之为“三体”,常见的如21三体综合征,就是21
号染色体多一条的遗传病。
如果所有同源染色体均多出一条,则称之为
“三倍体”。
3、缺体: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细胞、组织或个体。
表示
为2n-2。
4、四体:某同源染色体增加两条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表示为2n+2。
5、双三体:二体中增加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表示为
2n+1+1。
6、双单体:二体中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表示为2n-1-1。
7、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8、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
种方法。
同源染色体配对-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受精卵(2N)
受精作用
减 数 分 裂
卵细胞(N)
精子(N)
2、配子产生变异,使后代个体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 为物种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223 =8388608
配子
同源染色体之 间遗传物质的 交换。 人的生殖细胞 ,每个二价体 平均有2.36个 交叉点。
终变期: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核仁核膜消失。
中期Ⅰ : 二价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每条染色体 只有一侧有动粒,只有一侧与微管相连。
后期Ⅰ :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增加配子的多样性。
末期Ⅰ :
每个子细胞内含有N个二分体,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每个子细胞获得一套遗传物质。
卵裂
减数分裂
是有性生殖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所发生 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特点:
DNA只复制1次;
细胞连续分裂2次;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 半,即由2n变成n,故 称减数分裂,也叫成 熟分裂。
间期Ⅰ
前期Ⅰ 减数第一次分裂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前期Ⅱ
多样性
3、遗传学三大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D
d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分离定律 d
D
Y R
y r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
Y R
y
Y r R
y
r
同源非姐妹染色体单体 的交叉互换
连锁互换定律
练习一
1、同源染色体指( B、C、D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关于伴性遗传,中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遗传,而对同源区段以及Y染色体上的遗传讲解较少,下面主要介绍当基因在同源、非同源区段(X、Y都有)这三种情况的遗传特点。
关键词:伴性遗传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遗传特点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核内,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
X、Y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其形状、大小却不相同(如图)。
一般来说,低等生物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略大。
高等生物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得多,大部分不是同源区段。
下面以人的X、Y染色体为例来了解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图中I区段为X、Y同源区段,在I区段上X、Y都有相同或等位基因。
II区段为非同源区段,II区段上X、Y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1上基因为X特有,II-2上基因也为Y特有。
I、II-1、II-2段上分布的基因遗传都与性别相联系,都是伴性遗传,但又各有特点。
(一)II-1区段,即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它的遗传特点讲的最多,平常也最常见。
该区段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它的遗传特点可分为:(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即男→女→男,也就是男性患者是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③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常见的伴X的隐性遗传病有色盲、血友病等。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具有世代连续性。
常见的伴X显性遗传病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
(二)在Y染色体II-2区段,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简单点到。
该区段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所以叫做伴Y遗传,也称限雄遗传较少见,如印第安人中发现的外耳道多毛的性状,控制这性状基因位于此区段。
它的遗传特点是:(1)由于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所以这性状只发生于男性。
【高考生物】题点考法6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与探究-高三生物复习
题点考法6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与探究1.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相对性状对数等位基因对数F1配子F1配子可能组合数F2基因型F2表现型种类比例种类比例种类比例1 12 1∶1 43 1∶2∶1 2 3∶12 2 22(1∶1)24232(1∶2∶1)222(3∶1)23 3 23(1∶1)34333(1∶2∶1)323(3∶1)3⋮⋮⋮⋮⋮⋮⋮⋮⋮n n2n(1∶1)n4n3n(1∶2∶1)n2n(3∶1)n2.巧用遗传学比例判断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对数(1)若F2子代性状分离比之和为4n,则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F2中某性状所占分离比为(1/4)n,则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
(3)若F2中某性状所占分离比为(3/4)n,则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
3.乘法原理的应用只要是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所以这类试题分析的总原则为“化繁为简、集简为繁”,即按照“先分开后组合”的原则,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别用分离定律进行推断,然后再将结果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即可。
提醒多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通常是指在一个个体中,如AaBb或AaX B Y。
当个体和个体交配时,只要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我们就可以用“乘法原理”。
而一个“群体”中,在进行交配时,需要验证基因型是否遵循了“乘法原理”。
考向一考查判断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对数1.如图是基因M、N、P对某种生物性状控制的关系(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表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B.表现出性状2的个体基因型是ppM_nnC.表现出性状3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有4种D.基因型为PpMmNn的个体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性状1的个体占316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减数分裂概念的要点:
1. 范 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 时 间: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或卵原细胞) 发 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3.特 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 果: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 数 第 一 次 分 精原 裂 细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
N 2N
受精作用
2N
有丝分裂
2N
N
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染色体的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
和变异都是十分的重要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
1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①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它永远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性状。用 这些性状进行豌豆品种间的杂交,试验 结果易观察和分析。
3 4 B b
(1) 此细胞的基因型是
AaBb
.
A 1 2
a
(2)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1 2和3 4. (3)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 是 1 3, 1 4, 2 3, 2 4 .
(4)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和a
B和b .
(5)不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 B Ab a B a b. (6)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的基因 是 . A和 a B 和 b
例.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 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 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 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 相同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 传,各 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 ) A. 2种和1种 B. 4种和4种 C. 4种和1种 D. 2种和2种 2.一个具有YyRr基因型的生物个体经减数分 裂后,最多 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B ) A. 2种和1种 B. 4种和4种 C. 4种和1种 D. 2种和2种 3.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卵原细胞形成了一个Yr的 卵细胞,则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数等于各对基因单 独形成的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数为
AaBBCcDd的个体与AaBBCCDd的个体 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 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时 产生的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时 产生的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初级精母细胞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a a’ b b’
A C
B D
c c’ d d’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 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 过程中会进行联会,形成“四 分体” 。
联会与四分体
a a’ b b’
子细胞性质及数目
相同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4N
2N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染色体数 4n DNA分子数
2n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4n 2n n 2n
4n
2n
4n 2n n
a、b、c、d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指出各表示的是什么分裂 什么的变化曲线
①相加法则(互斥事件) 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相互排斥的, 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则是两个 事件的各自概率之和。 ②相乘法则(独立事件) 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 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例.具有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 杂交(AABB×aabb),F1自交得F2,回答下 列问题: (1) F2中亲本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__ (2) 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 (3) F2中双显性性状的比例是:________ (4) F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 (6) F2中AaBb的比例是:__________ (7) F2中Aabb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基因型及比例
YYRr YyRr 2/ 16 4/ 16
黄色皱粒 3
YYrr yyRR 1/ 16 1/ 16 Yyrr yyRr yyrr 2/ 16 2/ 16 1/16
绿色圆粒 3
绿色皱粒 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记到课本上) 1、假设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 控制 2、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 组合。F1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再理解:
精子
受精卵 卵细胞
精原细胞
例.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 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
细胞,根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______分裂_________期。 (2)图乙表示______分裂_________期。 (3)图丙表示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__期。 (4)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细胞 (5)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
伴性遗传 一、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二、抗维D佝偻病遗传的特点(伴X显性遗传
的特点)
三、毛耳遗传的特点(伴Y遗传的特点)
女性携带者
亲代 配子
男性正常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女正常 1 : 女携者 1 : 男正常 1 : 男色盲 1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亲代
B b XX
b X
X bY Xb
4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7、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①验证方法:
测交
②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根据孟德尔的解释,预期结果应是:
测交后代应该出现高茎:矮茎两种性
状,且分离比为1:1.
8、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P30
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卵原 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场所 细胞质分裂 方式 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
睾丸 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形成 4个精子 需
卵巢
初级、次级卵母细 胞均为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产生生殖细 胞的个数 生殖细胞是 否需经变形
b XY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 1 : 1
配子
子代
B b XX
女性携带者 1 :
b b XX
女性色盲 1
色盲遗传系谱
1.默写性别决定、伴性遗传、X隐性遗 传的特点 2.写出下列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1)男性色盲与女性携带者 (2)男性正常与女性携带者 (3)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选做) (4)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选做)
相同点
不需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 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比较项目
细胞分裂次数 有无联会等行为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有丝分裂
1次
减数分裂
2次
有
无
与母细胞相同 比母细胞减少一半 精细胞4个,卵细胞 体细胞 2个 1个和极体3个 (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丝 出现.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都只复制 一次
d D
F1
d 高茎
D
d
高茎
分裂 子
减数 配
D D D 高
茎
d D d 高
茎
D
d
D
d 高
茎
d
d
矮 茎
等位基因的概念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四个原因.
9、基因型和表现型:
1.表现型: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两者关系: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 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A
C
B
D
c c’ d d’
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 联 会: 对。 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 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 体,叫一个四分体。
1 对同源染色体 __ 2 __个染色体
1个四分体
4 __个染色单体 4 个DNA ___
减 数 第 一 次 分 精原 裂 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 成功的原因: 2.杂交实验对母本处理的时间和方法 各是什么 3.相对性状的概念 4.性状分离的概念 5.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再验证.
高茎与矮茎杂交试验的图解(新解)
高茎 矮茎
P
D
减数
D
分裂
x
d
减数
d
分裂
配子
D
受精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2
YR
YR y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r
yy Rr
F2
表现型
黄色圆粒 9
YYRR YyRR 1/ 16 2/ 16
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隔代、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女性患者的儿子和她的父亲一定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