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德性与德行

合集下载

德行与德性-品格与学问

德行与德性-品格与学问

德行与德性、知识与思考谈到教育和培养人才,一般都说「品学」。

「品学」,即「品格」与「学问」,确实代表生命内涵的两大面向。

要完成「品学」的教育,其难易度及其需要的「用心」度,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学」是容易教容易学的,而「品」是较难的。

分析地看,学与品的教育,又各分两个层次。

同属于「学问」一方面,又可分「知识」与「思考」两层。

天下间最容易教成的,也最容易检测出成绩的,是各种知识和技能。

因为它们是「死的」东西,是累积起来的,看得到的学问。

所以,在一个没有智慧的时代,总是以这些成绩来做教育的指标。

因为这些是浮在人生表面的东西,最容易被看到功效。

今日中国,包括急切地想「追欧赶美」的诸东方国家,其教育体制所注重者,即此也,因为这个在这个时代里,这些国家是最没智慧的——不仅丧失了自己的智慧,同时,也没有学到西方的智慧。

如果吾人深入看一看,更会察觉欧美知识教育之所以成功,其实是因他们注重的不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测试,而是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鼓舞。

思考能力是知识之所以成就的根本能力。

西方人三百年来,知道科技的基础在数学,数学的基础在逻辑(当然,他们并不一定知道逻辑的基础在「识心」,而识心的基础在「良知的坎陷」,或者如佛家所说,「识心」的基础在「无明」,但,西方人不必懂这么多,他们只要抓住逻辑思考,就已有富丽堂皇的表现而让丧失智慧的东方人瞪目结舌了),所以,西方教育,对「算数技巧」「和课本上的科学知识」并不在行,也不注重。

而东方,如台湾、大陆、日本、新加坡,却为每年的「中学的数理成绩在世界评比中名列前矛」而沾沾自喜。

其实,这些东方诸国,充其量也只不过把「算数技巧」和「科学知识」提早的大量的硬塞给学生而已,那是不值得骄傲的。

何况如此的硬塞之结果,坏了思考的胃口,到最后,是:刻苦所来学的一大堆知识并没有大用,因为大多过时了,而一生守着死知识,没有求新求变的本领和兴致,所以都成为永远的「仿冒国家」。

教育上比较深比较难比较可贵的的是「品」的教育。

德性与德行的关系——论《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德性思想

德性与德行的关系——论《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德性思想

( ) 性 的 内 涵 一 德 德 性 (iu) 是 古 希 腊 伦 理 学 中 的 一 个 基 本 概 vr e , t
念 ,最 初 它 是 被 希 腊 人 用 来 指 武 士 英 勇 善 战 、 所 无 畏 惧 的 高 贵 行 为 , 如 , 荷 马 史 诗 中 , 性 概 念 的 例 在 德 含义 和 勇 敢 是 等 同 的 。 之 后 它 也 被 用 来 指 称 那 些 优 秀 的 公 民 在 城 邦 生 活 中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优 良行 为 和 品 质 , 逐 渐被 推 而广 之 , 来 指 一 切 生命 物 、 生命 并 用 非 物 所 具 有 的 突 出 优 点 和 特 长 。在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用 法 中 , 性 一 词 , “ 越 ” ec H n e 相 近 , 有 两 种 德 与 卓 ( xe e c ) 它
张 超 兵
( 南 大 学 政 治 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 , 庆 40 1) 西 重 0 75

要: 德性和德行是德性伦理 学的两个重要 概念 , 德性 是使 一个人 成为好人 并且使 其现 实活动 完成得好 的
品 质 , 行 则是 一种 “ 乎 德 性 的 现 实活 动 ” 德 舍 。德 性 是 人 的 内在 品 质 , 行 则 是 人 的 外 在 品 行 , 者 相 辅 相 成 , 互 德 两 相
满 I(5德 性 是 “ 于 行 为 的 多 次 重 复 才 保 留下 来 ” p ) J2 由
的” ( J … I 。
德 性 究 竟 是 什 么 呢 ? 亚 里 士 多 德 认 为 。在 灵 魂 “
中 有 三 者 生 成 , 就 是 感 受 、 能 和 品 质 , 性 将 为 这 潜 德
德 性 (nelc a iu ) 如 智 慧 、 解 和 明 智 ; 一 itl t lvr e , eu t 谅 另

德性德行德政心得

德性德行德政心得

德性德行德政心得德性、德行、德政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贯彻这三个方面的德之要求,从而增强自身的德性和德行,为中国的德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介绍我从德性、德行和德政三个方面的理解和实践心得。

德性是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品德、性格、态度等。

作为德性的塑造者,我们首先要自觉地树立良好的行为自觉,做到讲究礼仪文化、有规矩、有节度,以及有远大的志向和担当。

这样的德性表现得体,它对个人的事业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思路清晰、知识理性的人,我们还要自觉地拥有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善于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单身、能力和素质,为全人类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德行方面,我们需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着规定,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有所捍卫,善良、诚实、守信、慷慨、耐心、友爱、勤奋、诚信、自尊、自强不息等品质,这些品质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情感品质、丰富的美德特征和无穷的光芒,是一个人维持社会和谐、巩固国家安全、提升个人价值的基本保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

同时,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和担当的人,我们还需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家庭、社交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放平心态,不妥协、不懈怠,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思维、切实可行、事业有成。

德政是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建设和治理的重要技术。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贯彻德政理念,尊重法制,遵守公序良俗,良性互动、忠诚敬业、打破常规,协作共创、以人为本等关键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服务先行”的公共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与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规范社会生活,加强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深入学习和贯彻“德性、德行、德政”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修养,切实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品德修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和优秀的公民,为建设具有强大实力、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性视域中的“德性”及“德行”——休谟德性关于及其现实启迪

人性视域中的“德性”及“德行”——休谟德性关于及其现实启迪

摘要作为十八世纪道德情感主义的思想先驱,休谟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从“感性世界”的视角来谈论道德问题。

通过对人性进行深入剖析,休谟破除了西方伦理学上道德理性主义的独断特权地位,指出了人性中固有的自爱和仁爱情感倾向是德性生成的基础,并提出“道德区分是由道德感得来的”的结论。

休谟对道德的解释是与其对人性的关注紧密相联的,整个道德学说的立论基点和理论焦点是建立在他的自然人性基础和自然法则的方法论之上的。

德性作为人的一种心灵品质,在本质上属于情感问题,德性判断表明了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当道德的视阈从抽象的思辩科学和超验的世界转向现实的人性关注后,人在道德中的主体地位与价值被确立起来。

在休谟看来,道德善恶与人的快乐、痛苦相连,善的品质或行为能引起人精神上的愉悦,恶的品质或行为则与之相反。

功能上有“效用”的品质因其有用性而引起自身或他人的愉悦情感,故而有用的品质也具有其德性价值。

人类的德性主要由它们所具有的功能上的“有用性”和精神上的愉悦性的程度来衡量。

在德行评价上,休谟以动机作为德行评价的依据,并不脱离和回避人的自然性需要,亦人性中的自私因素。

出于仁爱动机的行为固然值得我们赞美,但出于义务动机的行为也同样具有道德之美,由义务动机而做出的行为显然是一种为符合自身利益需要而设计的,这就回应了他的自然人性的理论前提。

在阐述自然德性与人为德性的问题上,休谟结合了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强调了道德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生命体,自利与人的自然性基础是不可分离的,它是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人性中还有一种自然的原则:它不以个人利益为标准的道德标准,而是以“是否有助于人性完善”为尺度,其表现为人的原始本能所产生的德性。

其理论兼具了情感主义原则与功利主义标准。

休谟的德性论以其对自然人性的回归,打破传统以理性化为标准的道德规范和价值,重新赋予现实道德人伦气息与情怀,使抽象的道德规范通过道德情感的认同进入到主体心中,充分展现了对现实生活和道德实践的本性关注。

德性

德性
第八讲 德性与德行
(2)职业道德修养
A.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 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 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B.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 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 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C.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 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 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 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A.提高道德认识,道德知识即道德意识, 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前提。 B.陶冶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以道德认识 为基础的,对社会的态度、内心的体验。 C.锻炼道德意志,这是追求道德目标的 意志、毅力与自觉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 决心。锻炼道德意志是德性形成的关键因素。 D.养成道德习惯。

第八讲 德性与德行

第八讲 德性与德行
C.诚实守信是建立社会公德体系 的基石。只有做到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 才能发展相互间的友谊和信任,你才能得到 别人的关怀和帮助。 D.诚信问题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只要有一个人不讲诚信,这个市场的运行成 本就会大大提高,而市场主体的利益也会受 到损害。 我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讲信用、 欺骗欺诈、损公肥私的行为,这不仅败坏了 社会风气,而且直接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运行。

第八讲 德性与德行
德谟克利特: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 谈道德。 夸美纽斯: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各人所得的给 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 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约翰· 洛克: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 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罗素: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 爱,对穷人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公共管理者的德性

公共管理者的德性

格言欣赏,体会古人、名人对诚信的认识。 1、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诚者,天之道 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2、海涅(德国诗人):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 开出灿烂的鲜花。 3、裴多菲(匈牙利诗人):我宁愿以诚挚获 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意以伪善获得 十个朋友的赞扬。
正面案例:美国沃尔玛、中铁十六局 反面案例: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
美国的安然公司公布虚假信息,虚增营业额 60%,竞一时跻身于国内50强。美国世通公司, 虚造假账410亿美元,欠债35亿美元 。 美国安然,世通公司做假帐丑闻曝光后,舆论哗 然,股市道琼斯指数和纳克达斯指数下降到历 史最低点,股市资产3.5亿美元瞬间蒸发,贻害 于民,更害自己。针对安然、世通丑闻,由美 国司法部召集,美国总统布什主持美国前100 名大企业董事长举行“诚信宣誓”,向社会和 国家法律郑重宣誓:不造假帐,诚挚经营,如 实编造会计报表,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诚信 责任,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德性的根据(Basis )
德性的主体是人,即生活在 一定群体和社会中的个人。 虽然德性属于个人,却是 历史选择、社会或群体选大特征(characteristics)
(1) :是一般性的伦理文化和观
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具体的社 会生活和活动领域中的表现。
德性
德行
(2)德性对个人价值的意义:个人的德性
对于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是有积极意 义的,个人越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越 是乐意通过学习、修养等途径去获得德性 和拥有德性,他的个人利益和要求也就越 能够得到持续和长久的实现。
在公共管理领域,德性能 使公共管理者获得开展公共管 理活动的自由以及展现能力和 才干的自由。
德制是德性的客观保障
对于社会治理而言,权欲、物欲、爱慕 虚荣是诚实守信的最大障碍。

人生五性——德性、悟性、韧性、血性、记性

人生五性——德性、悟性、韧性、血性、记性

人生五性——德性、悟性、韌性、血性、記性第一個性是德性。

----德性也可以叫德行。

但是我覺得用德性可能和後邊的詞語相勾連得更密切一點。

----為什麼把德性德行放在第一位?有一句老話,《菜根譚》裏面的一句話,叫“修身建德,事業之基”。

修身建德,古人非常重視,認為是事業的基礎,那麼這個事業呢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事業,而是處事和為業。

司馬光曾以此標準來評判人:德才兼備是聖人,德大於才是君子,德才皆無是庸人,才大於德是小人。

還感慨:傳位授業,若不聖人君子,甯與庸人不與小人。

可見,無論做人做事,德字為先,這個是不需要我再綴述的。

這是德性,人生首要。

第二性,悟性。

----中國有句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18歲之前,我們的知識,很多都是字面上的東西,但是字面之後的意義,也許真的非得等到我們十八歲,開始進入社會之後,才能夠理解。

書法上有一句話講:力透紙背,講的是書者的功力。

我們生活的閱歷將告訴我們,我們除了要讀懂字面的意義之外,字後的意義可能更加意味深長。

因為一旦我們步入社會,我們接受的社會規則,除了有字面上的規則之外,還有字面下的規則。

這些是我們在中學讀書、乃至大學學習都可能學不到的,是我們老師講不到,我們家長講不到,別人無法講,必須靠自己去領悟的。

這個悟性強,悟性弱,在我們真正成人步入社會之後,會對我們在人生座標的確定,和人生價值觀的樹立以及把握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領悟人生的功力,這是第二性,悟性。

第三性,韌性。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追逐自己的夢想。

剛才我聽我們同學在講,七歲就有了夢想,八歲已經開始試圖把握和實現自己的夢想,十七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感受到:無為的憂慮,會像紛紛細雨那樣打擾著自己的心房。

但是每個人的夢想能不能最後實現,關鍵在韌性。

因為社會的運轉,並非像我們每個人設定的夢想的軌道一樣,那麼嚴絲合縫。

總有磕磕碰碰,總有風風雨雨。

在風雨面前,在發展的軌跡和我們自身的理想不相協調的時候,甚至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是悲觀、是抱怨、是失望、是放棄,還是要鍥而不捨、堅韌不拔呢?沒有韌性,我們無法達到我們理想的彼岸。

【词句】“德性”与“德行”的区别和用法

【词句】“德性”与“德行”的区别和用法

【词句】“德性”与“德⾏”的区别和⽤法近⽇,俩朋友笔谈,有意⽆意让我赏玩。

⽂中⽤了“看他那德性,看我⾃⼰也这德性”。

⾃嘲也好,辱⼈也罢,但我对“德性”⼀词⽤法还是产⽣了浓厚的兴趣。

“德”实有五层含义。

⼀是道德:品德。

《易·乾·⽂⾔》:“君⼦进德修业”。

⼆是恩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施实德于⼼”。

三是感德:《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于我乎”。

四是事物的属性。

章炳麟《国故论衡·语⾔缘起说》:“实、德、业三,名不相离”。

五是道德:是⼈们共同⽣活及其⾏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字连⽤始于荀⼦《劝学》篇:“故学⾄乎礼⽽⽌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性”亦有五层含义。

⼀是⼈或事物的本⾝具有的特质。

《左传·昭公⼆⼗五年则天之明》: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是性别:男性;⼥性;雄性;雌性。

三是与⽣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四是在名词后⾯指范围、⽅式等。

全国性,综全性。

五是性情;脾⽓。

《孟⼦·告⼦下》:动⼼忍性。

德性组词便指⼈的⾃然⾄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尊德性⽽道问学。

” 郑⽞注:“德性,谓性⾄诚者也。

” 孔颖达疏:“‘君⼦尊德性’者,谓君⼦贤⼈尊敬此圣⼈道德之性,⾃然⾄诚也。

”德性亦有品性,品质之意。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年⽬睹之怪现状》:“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诫》、《⼥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了,⾃然他就明理;明了理,⾃然德性就有了基础。

”《绅⼠的太太》:“凡是⼀切绅⼠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

”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本⾝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的“德⾏”。

现汉中解释:“德性”同“德⾏”,被视为同义词,实际在⽤法上是有所不同与区别的,这要看句中的语⾔环境。

⼀个⼈有没有“德性”,要看⼀个⼈的“德⾏”。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意思就是说人的本质虽然都一样,但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每个人所形成的品格、修养则会有很大差别,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

而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各种外界诱惑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使得许多人变得浮躁起来,为了追求物欲享受,做出了一些背离道德良知甚至违法乱纪之事。

他们把社会上那些假冒伪劣商品当作精神的食粮,或者将金钱名利看得比亲情友谊更重要;有的人虚度光阴,没日没夜地工作赚钱,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有的贪图享乐,用公款大吃大喝……这些丑恶现象的产生原因并非单纯只是某个人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它还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比如: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际交往频繁复杂,竞争压力增大等等。

面对如此纷扰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持内心的宁静?又该怎样去营造美好的生活氛围呢?这便需要我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坚定自己的立场。

既然明白道德规范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对这些条例进行认真反省,对照以下几点问题,找到你做错的原因:第一,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首先都要尽忠职守,严于律已,踏实肯干。

人生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怪兽,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才能克服困难。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因长期接触钨丝,手指被烧伤致残。

道德与道德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道德主要表现为善良的愿望和信念,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和评价的功能。

而道德行为则属于人类本能的正常活动。

这里讲的道德行为,是狭义的,即仅仅限制于公民个人对国家和集体事务方面。

如果一个社会连正确的价值观念都没有,人们不懂得荣辱标准,对社会和人民没有责任感,无视基本的社会规则,又谈什么“公德”呢?不妨想想我们周围发生的那些偷鸡摸狗的坏人。

第二,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在自己承担责任后,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向人们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以让警察、法官为自己作证,让群众帮助自己澄清事实。

第三,做人要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

要珍惜别人给予的信任,绝不要辜负朋友和老师的殷切希望。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德性与德行的区别是什么?“德”乃道义,其实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中国古代,思想道德被称之为德行,而德性则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德行是指人们遵循客观规律,并把这种认识转化成具体生活行动的方式;而德性是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情所用到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为品质。

那我们怎样才算得上德性呢?第一,他必须尊重你;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获得尊重,但这不意味着要去迎合别人。

如果你觉得某些东西很好或者值得尊敬,那么你会愿意付出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来维护它。

第二,他需要真诚地关心你。

如果你感受到了爱,那么你肯定会全身心投入进去。

因此,如果你发现一段恋情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你便会毫无保留地放弃它。

即使你已经拥有了财富、权利等许多令人羡慕的东西,你仍旧渴求更高层次的幸福。

第三,他必须欣赏你。

欣赏包括两部分:一是表扬,另外还有鼓励。

如果你总是听到批评声音,那么你永远也长不大;反过来讲,如果你常常收到赞美,那么你将变得越来越优秀。

最后,他必须信任你。

如果你从未被信赖过,那么你根本谈不上取得成功。

第四,他必须忠于你。

忠诚是非常难得的品格,特别是对于男女双方来说。

因此,婚姻的基础就是互相忠诚。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忠诚的价值,但他(她)绝对应该牢记这点。

德行是一个人的操守,他必须坚持公正原则、主张公平待人、严守秘密、善良等。

德性是先天的,后天靠环境影响改变;德行往往表现在言语上,却更重要,比如君子慎独、道德修养、爱国等。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圣洁的,心存善念,积极乐观,一切的坏事就不容易找到我们头上,社会风气也就好起来了!我们虽然年纪小,却可以通过日常的细节提升自己的德行。

比如今早问候父母,帮妈妈拿下书包,帮爸爸递上茶杯,说句辛苦啦……相信你能做到的!每个人都喜欢德性高尚的人,如果你没有一颗纯净的心灵,就请及时醒悟吧!何为德?我的理解是:就是给予了别人一份快乐,同时自己也快乐;就是给别人一片温暖,同时自己也得到温暖。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

德性与德行的区别
就如同善良和善心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做到外表像个君子,但不能内心是君子;我们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但不必非得学着去行侠仗义。

当然,即使不具备这些美好的特征也并不影响你是个正直的人,你仍旧会被人所喜爱,甚至拥有比那些道貌岸然者更多的朋友!只要你坚持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
为什么?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首先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立的
人格,其次才是去完成从小接受教育而获取的知识技巧。

即便我们再怎样富有智慧和远见卓识,没有人性的德性的话终究无法成大事。

这是根本问题。

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品质修养的典范。

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用五年时间为吴国效劳以求灭掉强大的吴国来复仇;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思想家孔丘,虽天赋异禀却没有固守书斋做个学究式的老师,反而弃官从政去做了一个官吏,他希望通过体察民情帮助百姓排忧解难来报答国君的恩赐,后来果然深得百姓欢迎且声誉很好,齐景公很赏识他,最后成为了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满腹经纶却不屑于功名利禄的纷争,一心追求自由随性的洒脱,最终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令众人敬仰。

这些例子说明:诚信、智慧、勇气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不能单纯依靠外界力量去驱动,它还需要从主观出发付诸努力培养,才能长久保持下去。

- 1 -。

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的磨合

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的磨合

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的磨合在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的磨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德行指的是一个人在行为上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和道德准则,而德性则是指一个人在性格上所具备的品质和特点。

在经济活动中,一个人的德行表现出来的是他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一个人如果具备正直、诚实、谦虚和勤奋等德行,他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会受到他的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引导。

这样的人会尽量遵守各种职业道德规范,如不做虚假宣传、不参与腐败、不侵犯他人权益等。

他们会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商业伙伴和客户,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德性则是一个人在性格上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具备善良、宽容、正直、公正等德性,他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会受到他性格的引导和影响。

这样的人会关心他人的利益,愿意作出让步和妥协,对待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他们会尽量避免剥削和欺诈等不道德的行为。

德行和德性之间的磨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如果只有德行而没有德性,他可能只会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但却缺乏对他人利益的关心和尊重。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有德性而没有德行,他可能会过于善良和宽容,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

在经济活动中,一个人的德行和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决策。

一个人的德性和德行会决定他是否能够忠诚、诚实和公正地对待企业和消费者。

德行和德性也会影响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成功和声誉。

教育和培训。

要培养和弘扬正确的德行和德性,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

规章制度和监管。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对违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并给予遵守道德和行为准则的人以激励。

道德榜样。

在经济活动中,需要树立符合德行和德性要求的榜样,鼓励企业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等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道德引领的作用。

宣传和倡导。

在经济伦理秩序中,需要加强对德行和德性的宣传和倡导,让人们认识到德行和德性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德行和德性在经济伦理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的磨合

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的磨合

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的磨合在经济伦理秩序中,德行和德性是相辅相成的。

德行是指个体在行为中表现出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是对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

在经济活动中,德行伦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道德规范的遵守可以建立起企业和社会的公信力和良好形象,从而产生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德性是指人的品质和性格,是在长期的道德和人格修养中形成的。

它是一个人行为习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决定了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选择何种行为。

与德行不同的是,德性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内在的品性,是形成德行行为的前提。

在经济活动中,德行被视为企业、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

对于企业而言,德行伦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对于个体而言,遵守德行规范则能够提高个人自我认知和自我修养。

在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下,德性和德行之间的磨合显得尤为重要。

在具体实践中,一个人的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选择。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往往面临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道德评价,需要进行相应的行为选择。

而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内心的动机、态度、信念和行为经验共同决定的。

因此,对于工商企业而言,除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外,还应该鼓励人们在内心中培养出高尚的道德素养。

在具体操作中,要引导人们正视自己的行为,自我修养,重视与他人、环境、社会和谐相处的道德态度。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德性和德行之间的磨合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德性与德行需要有较高的契合度。

德性是行为的基础和源头,它在生活中长期积淀,随时可能激发出相应的行为模式。

而德行是具体实践中对行为的规范和评价,是对德性的一种表现。

两者的契合度直接影响到人们在具体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和道德认识。

只有当德行规范与人的内在德性相辅相成、相互印证,企业和社会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

其次,德性与德行需要长期积累,并注重行为的反省和总结。

经济活动需要各种复杂的技能和技术,但德性和德行同样需要进行长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转变。

“德行”与“德性”,敢情两码事!

“德行”与“德性”,敢情两码事!

“德⾏”与“德性”,敢情两码事!“德⾏”与“德性”,敢情两码事!谭汝为“德⾏”指道德和品⾏。

其中的“⾏”,读⼆声。

例如:“鲁迅先⽣的⽂章和德⾏,都为世⼈所推重。

”但是,天津⼈说的“德性”,其中的“性”,读为轻声。

“德性”是讥讽某⼈的话,含贬义,表⽰看不起他的仪容、举⽌、⾏为、作风等。

如“看他那德性,不会有什么出息!”“瞧你吓得这份德性!”“瞧她那德性,够⼗五个⼈瞅半个⽉的!”城市的年轻⼥性,有的喜欢扭捏作态,在遇到男⼦追求纠缠的时候,便把⼩脸⼀绷,娇滴滴地迸出两字“讨厌”。

有些年轻姑娘,在嗔怪男朋友时喜欢说:“腻味⼈”,“讨厌”,“你真坏”等,都带有撒娇的性质。

其实,这在修辞上属于反语,就是反话正说,明贬实褒。

这属于⼥性语汇,为⼥性所专擅。

如果青年男⼦在⾔语交际中使⽤诸如“腻味⼈”“讨厌”“你真坏”等词语,那就⼤煞风景,被认为是“娘娘腔”,⽽令⼈讪笑啦!天津姑娘遇到陌⽣男性的纠缠,也是把脸⼀沉,甩出脆⽣⽣的两⼉字⼉:“德性!”这个“德性”就是严词拒绝的表态了。

其潜台词是“瞧你那倒霉德性,边⼉呆着去吧!”那位吃了窝脖、碰了钉⼦的男⼦,如识时务,就偃旗息⿎,激流勇退了。

但有的仍不死⼼,还是嬉⽪笑脸地继续纠缠。

那么,姑娘后边的话,就不好听了:“真不觉闷,那⼉凉快哪呆着去!”旁观者就会说那位男⼦是“剃头挑⼦——⼀头热”,是“癞蛤蟆想吃天鹅⾁”,是“卖卤鸡的挎提盒,不吃卤鸡吃窝脖”了。

“德性!”在语法上属于名词性的⾮主谓句,虽然缺少主语,但表意明确⽽完整。

在语⽤上“德性”属于骂⼈的话。

“也不(此处说者为留⾯⼦,省却了“撒泡尿”三字,)照照镜⼦,瞧瞧⾃⼰那份德性!”天津⼈历来⽣性幽默,在民间,⽼⼈曾编歇后语:“宫北帽铺——德性!”原来宫北⼤街有⼀家帽⼦专营店,名“德兴帽店”。

这个歇后语,是拐着弯⼉损⼈的话。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说说“德性”与“德行”近日~俩朋友笔谈~有意无意让我赏玩。

文中用了‚看他那德性~看我自己也这德性?。

自嘲也好~辱人也罢~但我对‚德性?一词用法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德?实有五层含义。

一是道德:品德。

《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二是恩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心?。

三是感德:《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于我乎?。

四是事物的属性。

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实、德、业三~名不相离?。

五是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性?亦有五层含义。

一是人或事物的本身具有的特质。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二是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三是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四是在名词后面指范围、方式等。

全国性~综全性。

五是性情,脾气。

《孟子〃告子下》:动心忍性。

德性组词便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 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

? 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德性亦有品性~品质之意。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

?《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

?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

现汉中解释:‚德性?同‚德行?~被视为同义词~实际在用法上是有所不同与区别的~这要看句中的语言环境。

一个人有没有‚德性?~要看一个人的‚德行?。

何为‚德行?,谓道德品行。

《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

为人处世的德行

为人处世的德行

为人处世的德行
为人处世的德行是指在与他人相处和处理事情时所展现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德行:
1. 诚实和正直:保持诚实和正直,不说谎、不欺骗,以真诚对待他人。

2. 尊重和礼貌:对待他人要有尊重和礼貌,不论对方的地位、背景或观点如何。

3. 宽容和理解:能够宽容他人的错误和不足,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4. 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和承诺负责,尽力履行自己的责任。

5. 善良和同情心:关心他人的福祉,乐于帮助他人,展现善良和同情心。

6. 诚实守信:遵守诺言,保持诚信,建立可信赖的声誉。

7. 谦虚和低调:不自大、不炫耀,保持谦虚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成就和贡献。

8. 感恩和感激:对所拥有的表示感恩,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激。

9. 公正和平等:对待他人要公正和平等,不歧视、不偏见,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10. 学习和成长: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成为更好的人。

这些德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获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通过培养和践行这些德行,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有价值、更受人尊敬的人。

有德无才的经典语录

有德无才的经典语录

有德无才的经典语录1. 有德无才,如同瞎子吹奏乐器。

2. 品德高尚是做人的根本,没有德性的人,即使才华再高,也不值得称道。

3. 才智是一时的,品德是一世的。

有了品德,就能够吸收更多的才智。

4. 一个人的品德是他的底线,才华是他的亮点,德才兼备方能称得上真正的人才。

5.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信任。

6. 德行高尚是人类的尊严,才能出众是人类的光荣。

7. 有德无才,还不如给人打扫卫生;有才无德,只能成为社会的败类。

8. 德行是人们对我们的评价,才能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9. 才华只是一种能力,而德行是一种修养。

才华会消逝,而德行却会永存。

10. 德行是人的本质,才华是人的外在表现。

有了德行,才能在才华的道路上行得更远。

11. 才是一时的,德是一生的。

真正的人才必须有高尚的品德作为基础。

12. 人的才华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14. 才华只是一种工具,德行才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成功的关键。

15. 有德无才,如同纸上谈兵;有才无德,如同惊弓之鸟。

16. 人的品德是他的根基,才智是他的工具。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17. 德行是人的底线,才能是人的天花板。

有德才能有更高的发展空间。

18. 没有品德支撑的才华是不完整的,真正的才华应该包含着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行为方式。

19. 品德是人生的定海神针,才能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

20. 只有德行高尚,才能够使才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

没有德行的才华是一种浪费。

人生“五性”

人生“五性”

人生“五性”
第一性:德性
德性,也可以叫德行。

德才兼备是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德才皆无是庸人,才大于德是小人。

无论做人做事,德字为先。

故说德性乃为人生首要。

第二性:悟性
领悟人生的功力,悟性。

我们生活的阅历将告诉我们,除了要读懂字面的意义之外,字后的意义可能更加意味深长。

悟性强还是弱,在我们真正成人步入社会之后,会对我们在人生坐标的确定,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把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性:韧性
韧性就是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风雨面前,在发展的轨迹和我们自身的理想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要锲而不舍、坚忍不拔!没有韧性,我们就无法达到我们理想的彼岸。

第四性:血性
血气方刚,个性张扬,在年轻的时候,不成问题,但是,这个大千世界并不是按照我们的所想、所愿发展的。

血性也不能没有,特别是人过中年以后。

第五性:记性
心理学上讲,一个动作要重复七回,才能有所记忆。

善于从历史经验当中找教训,善于从别人的教训当中找经验,锻炼提高自己的记性,是我们少走弯路的一个捷径。

骂没有德性句子

骂没有德性句子

没有德性句子
1.人品,是做人的底牌。

人生在世,无德不立。

没有好的人品支撑,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人品是一个人的名片,是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2.一个人最大的福报不是财富,而是有德。

有些人生而有德,有些人则生而无德。

所以有德非常重要,所谓厚德载物。

当一个人有了德行,那么自然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3.有智慧的人会将多余的主动奉献给社会和世界,这样“得”和“德”的天平就会平衡。

如果不主动贡献,天平就会失去平衡。

这就是: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

4.古人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古人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5.人想成事,先做好人,有德无才,可以勤能补拙,但有才无德,却终会败落。

好的人品,就是一个人最强大的底牌。

如果人品出了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会被所有人瞧不起。

徳字的用法

徳字的用法

徳字的用法
1. 德行:指人的品德、行为表现,常用于描述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2. 德性:指人的天性、本质,与品德有关。

3. 德政:指政治、行政上的善治,以实现社会公正、人民幸福为宗旨。

4. 德艺双馨:指一个人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能,而且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5. 積德:指积累善行和功德,常用于宗教、佛教语境中。

6. 勇德:指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高尚品德。

7. 大徳:指地位高、品德好、受人尊敬的人。

8. 以德服人:指用自己的品德感化、影响别人,使其顺从。

9. 德才兼备:指人才和品德兼备,是一种表彰和赞美。

10. 信德:指信仰和品德,如信心和虔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德性”与“德行”
近日,俩朋友笔谈,有意无意让我赏玩。

文中用了‚看他那德性,看我自己也这德性‛。

自嘲也好,辱人也罢,但我对‚德性‛一词用法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德‛实有五层含义。

一是道德:品德。

《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二是恩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心‛。

三是感德:《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于我乎‛。

四是事物的属性。

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实、德、业三,名不相离‛。

五是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性‛亦有五层含义。

一是人或事物的本身具有的特质。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二是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三是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四是在名词后面指范围、方式等。

全国性,综全性。

五是性情;脾气。

《孟子〃告子下》:动心忍性。

德性组词便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

‛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德性亦有品性,品质之意。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

‛《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


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

现汉中解释:‚德性‛同‚德行‛,被视为同义词,实际在用法上是有所不同与区别的,这要看句中的语言环境。

一个人有没有‚德性‛,要看一个人的‚德行‛。

何为‚德行‛?谓道德品行。

《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

‛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早在远古殷周时代就已出现。

在《盘庚篇》中,盘庚自己一再警惕地说:
‚我并不是不顾我先祖的德行。


‚我也不敢不顾先祖的德行而妄自作为。


‚我们都应当同心又同德。


从这几则话中,就显示了殷人对于‚德‛修养的讲究。

从远古‚德‛字造字的含义上说,‚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这就是‚德‛,
也就是‚得‛。

据《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

‛亦有‚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之说。

其实,‚德‛是殷人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所抛出的中心骨干的内容,一个是作为内心修养的‚德‛;另一个就是作为规范行为的‚礼‛。

殷人从建国的过程中就已倡导‚德治‛和‚礼治‛,就以‚德‛和‚礼‛作为他维护统治权力的中心骨干。

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达到这作为规范‚礼‛的目的,就必得要有很好的‚德‛的修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要完成‚德‛的修养,也必得有‚礼‛作为规范,二者在作用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人们可以这样说:殷人之所谓‚德治‛是为了走向‚礼治‛,而殷人之所谓‚礼治‛也就是为了要完成‚德治‛。

换句话说,这‚德治‛就是‚礼治‛,而这‚礼治‛也就是‚德治‛这‚德治‛、‚礼治‛的完成,从殷人看来,就是殷族对其他被子奴役的种族的统治权力的臻于巩固。

周人取代了殷种族国家之后,‚德‛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到后期,受现实的冲击,‚民各有心‛,局面‚不可救药‛,‚德‛观念有所动遥,便有了‚德‛的毁灭说法:
‚乃如之人兮,德间无良!‛意思是:象这样的人,真是太没有行德行了!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意思是:这人之不好,就是德行的不一致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意思是:这男人的不正,也是德行的不一致呀!‛
说到此,我们应对‚德性‛与‚德行‛有了深刻的理解了。

与‚德‛字组成词的还有很多,其中对‚德化‛、‚德风‛、‚德操‛还是情有独衷。

德化:以德感人。

《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会乎!乃躬藉处若而民从之。

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德风:儒家以为统治者如能用道德教化人民,人民就会像受风的草一样顺从。

固称这种作用为‚德风‛。

语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德操:德行操守。

《荀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行操。

‛王先谦解引郝懿行注:‚德操,谓有德而能操持也。


‚德化‛、‚德风‛、‚德操‛乃为人、为政、行德之道。

‛正所谓‚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

人若想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

就必须以‚尊德性‛为本,求仁义为善之道,行君子坦荡之举,唾小人戚戚之为。

是的,‚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希望我的朋友明白了‚德性‛与‚德行‛,能好自为之,多行善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