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脱疽的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脱疽

脱疽

脱疽脱疽指发生于四肢末端,以肢端缺血性坏死,甚则趾(指)节坏疽脱落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更为多见;发病前有长期多量吸烟、寒冻、潮湿、外伤史等;初期患肢有发凉、怕冷、麻木感,足趾有针刺样痛,小腿肌肉有抽搐样痛,并出现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剧烈难忍,后期患趾(指)出现坏死变黑甚至脱落;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性坏疽。

本病主要是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寒湿侵袭,凝滞脉络所致。

四肢为诸阳之末,得阳气而温,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感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经络阻遏,不通则痛;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不荣,汗毛脱落;寒邪郁久化热蕴毒,湿毒浸淫,脉络闭阻,肢末无血供养,而致趾(指)焦黑坏死,甚则脱落;病久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两虚。

脾肾阳气不足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寒湿外伤是发生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还与长期吸烟、环境、饮食、遗传及外伤等因素有关。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寒湿阻络证、血脉瘀阻证、湿热毒盛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

【病例摘要】曹某,男,37岁。

主诉:双足凉痛、间歇性跛行3年,左足第一趾溃破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发凉、怕冷、麻木,跛行距离约300m,继之右足亦病,足底皮肤出现瘀斑,双足凉痛加重,遇冷后加重,曾到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上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处理,症状稍缓解,近三年来上症渐加重,跛行距离约50m,2个月前不慎擦伤左足第一趾致局部破溃不愈,渐干黑坏死,夜间痛剧,不得寐。

现在症:左足第一趾干黑坏死,双足持续性疼痛,左侧肢端为甚,夜间痛剧,不得寐,伴有发热,口干,食欲减退,便秘,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既往有下肢受寒史,长期吸烟史,日均30支,3年前发病后戒烟至今。

体格检查:T38.1℃,P82次/分,R22次/分,BP120/75mmHg。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试卷9 (1)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试卷9 (1)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试卷9(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臁疮的好发部位是(分数:2.00)A.前臂下1/3B.足部C.臀部D.小腿中下1/3 √E.膝内侧解析:解析:臁疮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前内外侧,溃疡发生前患部长期皮肤瘀斑、粗糙,溃烂后疮口经久不愈或虽已经收口,每易因局部损伤而复发。

此病俗称老烂腿。

2.筋瘤寒湿凝筋证内服方宜选(分数:2.00)A.补阳还五汤B.阳和汤C.当归四逆汤D.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E.暖肝煎解析:解析:筋瘤寒湿凝筋证症见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治宜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方用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3.脱疽的寒湿阻络证的症状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间歇性跛行B.肢体寒冷C.苍白D.静息痛√E.趺阳脉搏动减弱解析:解析:寒湿阻络证症见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方用阳和汤加减。

4.不属脱疽的常见证型的是(分数:2.00)A.寒湿证B.血瘀证C.热毒证D.气血两虚证E.脾胃两虚证√解析:解析:脱疽的常见证型:①寒湿阻络证;②血脉瘀阻证;③湿热毒盛证;④热毒伤阴证;⑤气血两虚证。

5.股肿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分数:2.00)A.浅静脉扩张B.皮炎C.臁疮D.肺栓塞√E.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解析:解析:股肿并发症:急性股动脉痉挛(疼痛性股蓝肿)和肺动脉栓塞(最严重的)。

6.股肿湿热下注证内服方宜选(分数:2.00)A.三妙丸B.五神汤C.四妙勇安汤√D.萆薢渗湿汤E.黄连解毒汤解析:解析:股肿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

7.毒蛇咬伤早期结扎的松紧度最好是(分数:2.00)A.能阻断动脉回流,但不阻断静脉血流B.能阻断静脉回流而不影响动脉血流√C.能阻断淋巴回流,但不阻断静脉血流D.能阻断动脉和淋巴回流,但不阻断静脉血流E.不能阻断动脉和淋巴回流,能阻断静脉血流解析:解析:缚扎目的在于阻止蛇毒的吸收和扩散,早期使用才有效。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西医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程较长,疼痛剧烈,严重坏死,甚有截肢者,治疗困难。

【病因病机】本病成因多因涉水冒雨,感寒受凉,而本有肾阳不足,阳气不达四末,寒湿下受,气血运行不畅,脉道痹阻而发病。

《素问·举痛论》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病初为寒湿凝滞,蕴久则化热,而成热毒,由于个体差异,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寒湿、热毒、正虚三种类型。

1.寒湿型(患肢缺血期) 症见患侧肢体沉重、麻木、畏寒、皮肤苍白、冰冷,足趾、足背疼痛,跗阳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由于寒邪过盛,寒凝血滞,经络闭塞,阳气不达而成。

2.热毒型(肢体坏疽期) 症见患肢肿胀、疼痛,跗阳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色暗青紫,甚则破溃,脓水腥臭,患肢持久性静止痛,尤以夜间为重。

由于气滞血瘀,经脉闭塞,郁久化热所致。

3.正虚型(末期)症见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神倦乏力,心悸气短,畏冷自汗,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坏死组织脱落,疮面经久不愈。

此由久病体衰,气血俱伤,元气大亏所致。

【辨证用药】1.寒湿型治以温经通脉,化瘀通络。

方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当归、牛膝。

方中熟地黄、当归温补营血;肉桂、炮姜温经通脉,解散寒凝;麻黄开腠理已达表;鹿角胶、牛膝填精补髓,强筋壮骨,并助熟地黄补血养血,牛膝引药下行;白芥子去痰浊;生甘草有解毒之功。

全方温补营血,解散寒凝。

2.热毒型治以滋阴降火,和营解毒。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处方: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乳香、没药、牛膝。

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玄参泻火解毒;当归活血化瘀;甘草配金银花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牛膝通利血脉,引药下行。

3.正虚型治以补益气血,通脉生肌。

方用八珍汤加减。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

方中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补脾益气;熟地黄、当归、白芍滋养心肝,加川芎人血分而理气,使熟地黄、当归补而不滞腻。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是指因先天不足,正气衰弱,寒湿侵袭,瘀血痹阻脉络所致的趾(指)节节脱落的疾病。

以间歇性跛行或持续剧烈疼痛,夜间为甚(静息痛),趾(指)麻木怕冷,甚则坏死脱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好发于有吸烟史的男性青壮年,多见于四肢末端,尤以下肢为多。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坏疽。

诊断依据1、多发于20到40岁青壮年男性嗜烟者。

2、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3、足背和小腿反复发作游走性青蛇毒(静脉炎)。

4、患肢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肢体阻抗性血流图、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甲皱微循环、X 线胸部摄片、血脂血糖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要点1、雷诺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手指较足趾为多,常对称性发病,表现为手指(足趾)阵发性苍白发绀潮红三色改变,发作过后,恢复如常,患肢动脉搏动正常,无坏死,多与情绪波动及天气变化有关。

2、糖尿病坏疽足部坏疽多为湿性坏疽,且病情发展迅速,常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三多一少症状,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3、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双下肢常同时发病,病程较短,进展较快,病变范围广泛,血液学检查显示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X线检查可在动脉部位显示钙化点,眼底检查可有异常改变。

辨证论治1、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常患肢抬高时加重,下垂时减轻,患肢发凉,怕冷,对寒冷尤其敏感,趾(指)肤色苍白或紫暗或枯黑,感觉酸麻胀痒,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肌肤甲错,肌肉萎缩,趾(指)甲增厚变形,汗毛脱落,甚至趾(指)坏死脱落。

常伴游走性浅静脉炎(可见皮肤硬结红,灼热疼痛,压痛明显,色素沉着等症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临床分期(1)初期(功能障碍期):患肢麻木,沉重,怕冷,步履不便(间歇性跛行),皮色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

脱疽—中医外科学

脱疽—中医外科学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常配合 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药物,以改善肢体血运,建立侧支循 环。
寒湿阻络证 血脉瘀阻证 热毒蕴结证 热毒伤阴证
内治辨证论治外治 Nhomakorabea气血两虚证
其他疗法
西药等
• 冬季室外工作者,应采取保暖防护措施。患病后 应注意肢体保理。
• 避免外伤。 • 患者应严禁吸烟。 • 非坏疽感染期可进行患肢锻炼,促使侧支循环建 立。如采用Buerger运动并使患者平卧,先抬高患 肢45°以上,维持1~2min,再在床边下垂2~ 3min,然后放置水平位2min,并作足部旋转、伸 屈活动20min.每日数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本节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动静脉的慢 性、持续进展性炎症和闭塞性病变。 具有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特征。 主要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 主,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 多由素体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外受寒冷, 寒湿之邪侵袭肢体,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而发 病。 • 西医认为本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吸 烟、寒冷、外伤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辨证论治同时,积极应用降血压、降血脂等 药物。参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痰浊瘀阻证
辨证论治
内治
热毒蕴结证 脾肾阳虚证
• 保护肢体,避免外伤及寒冷,保持足部清洁和 干燥,鞋袜宜宽松舒适。 •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 •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肢体大中小动脉 和微血管病变,并伴周围神经病变, 发生肢端缺血、缺氧、甚至坏疽,是 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 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中医古籍中对此多有论述,如宋代《卫生家宝》 记载:“消渴病人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元代 《丹溪心法》则详细记载了消渴病脱疽的临床症 状,指出“脱疽生于足指之间,手指生者间或有之, 盖手足十指乃脏腑支干,未发疽之先烦躁发热, 颇类消渴,口久始发此患。初生如粟黄泡一点, 皮色紫暗,犹如煮熟红枣,黑气蔓延,腐烂延开, 五指相传,甚则攻于脚面,犹如汤泼火燃。”清 代魏之琇《续名医类案》曾记载消渴病并发下肢 坏疽的案例,“一男,因服药后作渴,左足大趾 患疽,色紫不痛。若黑若紫即不治。”

中医外科学-脱疽

中医外科学-脱疽

第Ⅲ期(壞死期):二期表現進一步加重, 由於缺血嚴重,肢端出現幹性或濕性壞疽。 常先從大或小趾開始,向上蔓延,逐漸延 及各趾及足背,甚至超過踝關節。壞疽組 織脫落則產生潰瘍,然後再發生新的壞疽, 互為因果。合併感染時,則紅腫明顯,流 膿味臭,劇烈疼痛。感染嚴重者,可出現 大面積濕性壞疽,伴有高熱、劇痛、貧血、 衰竭等全身毒血症表現。
見。發病多從單側下肢開始,漸延及對側, 然後侵犯上肢,多在寒冷季節發病或病情加 重。患者多有受凍、潮濕、嗜煙、外傷等病 史。
⑵閉塞性動脈硬化症(ASO):
(p572-A2-2) (p571-A2-1) (p571-A1-1) 本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男性略多於女性。常伴有高脂血症、高 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病變常累 及大、中動脈,所以常常四肢同時發病, 但下肢病變明顯,上肢病變較輕。
⑤氣陰兩虛證(p573-A2-9) 證候:病程日久,患肢細瘦,皮膚乾燥或
潰瘍創面肉芽灰暗,膿液稀少,久 不收口,伴有面色萎黃,乏力氣短, 口渴不欲飲,五心煩熱;舌質淡尖 紅,少苔,脈細無力。此屬後期。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黃芪鱉甲湯加減。
⑵外治
①中藥熏洗:患者早期(Ⅰ、Ⅱ期)可用活 血止痛散、回陽止痛洗藥外洗。濕性壞疽 瘡面潰爛,膿多味臭,可用解毒洗藥外洗, 洗後常規換藥。後期創面久不癒合,可用 潰瘍洗藥外洗,洗後常規換藥。
內皮細胞損傷 血栓形成
總之
本病的發生以脾腎受損,氣血虧虛為本, 寒濕煙毒之邪外襲為標,病位在經脈,病 體在四肢。
主要機理為寒濕凝聚氣血於血脈之中, 經絡脈道痹阻,肢末失養而成。日久化熱, 熱勝肉腐,筋爛骨枯,節節脫落,名為脫 疽。
三、診斷
1.臨床表現
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AO): (p574-B1-10) 本病以20~40歲男性青壯年多見,女性罕

脱疽中医

脱疽中医
症状加重。 2、出现静息痛。 3、出现营养障碍的症状。 4、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7
临床表现
三期——坏死期 患肢出现溃疡或坏疽。 先发生于大拇趾,常由指端开始向近心
端发展。 患者疼痛难忍,伴有发热,纳差,乏力,
消瘦等全身症状。 病久者指节坏死脱落,疼痛可缓解,但
38
39
预防与调护
1、严格戒烟 2、防寒保暖,避免过热 3、避免外伤 4、功能锻炼 5、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40
坏疽;热盛还可灼阴; 后期脓水淋漓可致气血两虚。
4
病因病机
(二)西医 小血管 炎症 节段性 复发 寒冷 激素 吸烟 外伤 免疫
5
临床表现
一期——缺血期 1、患肢发凉、怕冷、疼痛、麻木。 2、间歇性跛行。 3、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可减弱或消失。 4、部分患者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
炎。
6
脓水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耗伤气血, 可出现气血两伤之象。
8
临床表现
三级 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 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 三级:坏疽发展至踝关节及以上。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 2、无损伤 3、有损伤
19
20
21
鉴别诊断
1、ASO 2、A栓塞 Pain Pulselessness Pallor
34
治疗
(一)内治 4、热毒伤阴—顾步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5
治疗
(一)内治 5、气血两虚—补气养血—十全大补汤加减。
36
(二)外治
1、控制感染 2、改善循环 3、分离坏死 4、促使愈合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
脱疽是中医术语,也被称为"脱脓"或"脱蚀",是指皮肤组织出现坏死或溃烂的一种疾病。

以下是对脱疽的中医解释:
1.病因:中医认为,脱疽是由于外伤、瘀血、湿热等因素导致局
部气血循环受阻,导致组织坏死、溃烂和脱落。

2.病理表现:脱疽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或组织的坏死、糜烂和脱
落,伴随有剧烈的疼痛、红肿、热感、脓液排出等症状。

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脱疽主要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
毒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外敷、中药熏洗、中
药煎汤内服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辨
证判断来确定。

4.预防和调护:中医强调脱疽的预防和调护,包括保持局部清洁、
避免外伤、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等。

对于易患脱疽的人群,还可
以采取中药调理或针灸等方法加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脱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以上是对脱疽在中医中的解释,但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仍需由专业中医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确定。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外科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外科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外科
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这“脱疽”!脱疽啊,在中医外科里可是个挺
重要的玩意儿呢!它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场“风暴”,专门袭击四肢末端。

你想想啊,就好像冬天里那冰冷的寒风,无情地吹袭着树木的枝桠,让它们变得干枯脆弱。

脱疽也是这样,它会让肢体末端出现一系列吓
人的症状。

比如说,脚趾或者手指会变得又冷又麻,就像你在大冬天
里没穿厚袜子走在雪地里一样,那滋味可不好受啊!然后呢,颜色还
会变得暗暗的,就像那失去了阳光照耀的花朵。

有个例子啊,我曾经见过一个病人,他的脚趾开始就是这样,慢慢地,那脚趾竟然开始溃烂了,哎呀,那场面真让人揪心!这不就跟那
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的树叶似的嘛。

而且啊,这脱疽发展起来还挺厉害的呢!它要是严重起来,能让你
的肢体末端坏死,甚至得截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你说吓人不吓人?这就好比是一场无情的战争,把肢体的一部分都给“摧毁”了。

咱中医对付脱疽可有不少办法呢!通过中药的调理,就像给身体注
入一股温暖的力量,去对抗这场“风暴”。

还有针灸啥的,就像是派出
了一队“精兵强将”,去打通身体的脉络。

总之啊,脱疽可不是个小问题,咱可得重视起来呀!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赶紧找中医瞧瞧,别等问题严重了才后悔莫及呀!这就是我对脱疽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中医外科-脱疽、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

中医外科-脱疽、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
(3)介入治疗 经皮血管扩张成形术(PTA) 内支架植入术
(4)其他治疗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高压氧
(5)手术疗法
1、预防 冬季室外工作者,应有保暖防护措施;应 严禁吸烟,戒除吸烟嗜好;应注意保护肢体,避 免外伤。
2、护理 患病后应注意肢体保暖,每晚用温水清洗 足部。进行患肢锻炼,如采用Buerger运动法,即 病人平卧,先抬高患肢45度以上,维持1-2分钟, 再在床边下垂2-3分钟,然后放置水平位2分钟,并 作足部旋转,伸屈活动20分钟,每天数次。还可以 单纯步行,以促进侧支循环更好的建立。
[主证] 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 ,肌肉萎缩,趾(指)多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 ,便秘溲赤。舌质红,少津,舌苔黄,脉弦细数 。
[治法] 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方药] 顾步汤加减。
[主证]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
肉芽黯红或淡红而不鲜。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 燥,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神情倦怠。舌质淡胖 ,苔薄白,脉细无力,
三、“脱疽”一名首载与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刘涓子鬼遗方》,曰“发于足者,名曰脱疽,其 状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治不去,必 死矣”。
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 动脉硬化症和糖尿病性坏疽。
一、概念: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 中小动、静脉的周围、节段性的非特异性炎症病 变和慢性闭塞性疾病,简称脉管炎。
溃疡面积小者,可选用毛冬青煎水浸泡后,外 敷生肌玉红膏保护伤口;溃疡面积较大,坏死组 织难以脱落者,可用“蚕食”方式清除坏死组织 、具体要求和措施有:先将患肢放平,避免下垂 。外用冰片锌氧油软化创面硬结痂皮。经上述处 理后,患肢的炎症、肿胀逐渐消退,坏死组织开 始软化,即可作分期分批清除,疏松的先除,牢 固的后除;坏死的软组织先除,腐骨后除;彻底 的清创术必须待炎症完全消退后才可实施。

脱疽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脱疽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脱疽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脱疽是一种令人感到恐惧的疾病,它可以导致组织坏死和烈性疼痛,并且可以最终导
致截肢甚至死亡。

脱疽起源于古代,当时常被称为“冻伤”,因为它通常发生在寒冷的环境中。

这导致
了数千年来对该病的研究和记录,而这些记录最终编写成历史文献供今人学习。

在中国古代的医学文献中,脱疽被称为“臌痔”,并被认为是由于肝经疾病导致。

《内经》中提到:“肝主筋,其目在足,故善行者多致伤筋而生此病。

”也就是说,如果
肝的能量流被阻碍,会导致筋肉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脱疽。

在古罗马时期,脱疽被称为“冷疮”,并被认为是由于身体局部的寒冷或创伤造成的。

按摩和按摩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公元1世纪,罗马医生托比亚斯在其书中详细
描述了脱疽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在中世纪,脱疽在欧洲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冬季和战争期间。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许
多士兵因为极度寒冷而得了脱疽。

欧洲医生使用诸如绑紧患处以及切除整个肢体等一系列
极其粗暴的治疗方法,这往往导致患者死亡。

到了16世纪,脱疽的治疗方法有了一些改进。

医生们开始试图通过使用前所未有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实施清洗和换药等方法被证明是治疗脱疽的最佳方法之一。

在现代医学中,脱疽的治疗基本上仍然是使用清洗和换药,这些方法已经被证明可以
促进肉芽组织的新生以及预防感染。

另外,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也有助于治疗脱疽。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脱疽的病理及西医病因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脱疽的病理及西医病因

脱疽的病理(1)早期多侵犯中小动、静脉,病情进展可波及腘、股、髂动脉和肱动脉,侵犯腹主动脉及内脏血管者罕见。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3)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为急性动、静脉炎和其周围炎,并可波及伴随神经。

血管全层有广泛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有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还可见巨细胞、血管内皮增生和血栓形成。

慢性期管腔内血栓机化,内有新生细小血管再通,含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并与增生的血管内膜融合粘连。

动脉内弹力层显著增厚,动脉各层有广泛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动脉周围显著纤维化,呈炎症性粘连,使动脉、静脉、神经包裹在一起,形成坚硬的索条。

呈周期性发作,故具有急、慢性变化。

(4)当血管闭塞时都会有侧支循环建立。

如果代偿不足,或侧支血管痉挛,即可引起肢体循环障碍而出现发凉、麻木、疼痛、溃疡和坏疽。

脱疽的西医病因目前本病病因虽尚未明确,但关于病因有以下学说:(1)烟草致敏学说:吸烟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国内资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吸烟史的占患病人数的88.7%~98.2%,烟草浸出液可使实验动物的动脉发生炎性病变,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吸烟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引起血管痉挛及损伤内皮细胞。

戒烟可使病情缓解,再度吸烟病情常复发。

(2)寒冻学说:本病寒冷地区较南方温暖地区发病率高,而且许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有过冻伤史,寒冷刺激下血管呈痉挛状态,致使血管中滋养血管炎性变性。

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差及其反应敏感者易诱发本病。

(3)免疫学说:近代免疫学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人血清中有抗核抗体存在,并在罹患动脉中发现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及C 3复合物。

有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在以烟草过敏为主的作用下,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损害血管的结果。

(4)激素学说:临床上本病几乎为青壮年男性,女性极少见,一方面雌激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壮年男性多发生前列腺功能紊乱,此时前列腺素丧失过多,而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脱疽的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脱疽的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脱疽的临床特
点和病因病机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复习开始,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

我们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特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脱疽的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相关内容,详细如下:
(一)特点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

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足。

(二)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

若寒邪久蕴,则郁而化热,湿热浸淫,则患趾(指)红肿溃脓。

热邪伤阴,阴虚火旺,病久可致阴血亏虚,肢节失养,坏疽脱落。

本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肠痈的辨证论治
冻伤的分级和急救—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乳核的中医辨证论治
1 / 1。

中医学“脱疽”的病因病机如何

中医学“脱疽”的病因病机如何

中医学“脱疽”的病因病机如何
脱疽的病因,主要由于内伤情绪激动而肝血不足;房事过度,耗伤精血而肾亏;外感以严寒涉水,寒湿下受,外伤以及吸烟等刺激,以致肝肾不足,寒湿凝聚,瘀阻经络,痹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成。

寒湿之邪易于发为本病的原因,在于肝肾不足,正气衰弱,不能抗御外邪所致。

寒湿为阴霾之邪,最易伤人阳气。

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凝血瘀,经络阻塞不能,不通则痛。

肝血不养则麻木。

肾气不足则下肢酸软无力。

趾为人体之四末,易为寒湿所侵。

肾阳不足,阳气不能畅达四末,则四肢不温。

当寒湿郁久化热,热胜肉腐则形成溃疡、坏疽。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故筋骨伤败,而趾脱落。

若因热毒炽盛,疼痛彻夜不寐,以致阴液耗伤,故又可出现伤阴症。

病之后期,疼痛缓解,但由于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又可出现气血两虚的症状。

总之,本病的发生肝肾不足为主要内因,特别是肾阳不足而易感寒邪,寒邪收敛经脉,凝滞气血,故早期常为阳虚寒凝症。

由于寒邪蕴久可以化热,故中期可出现热毒症,后期由于溃烂流脓失血,而出现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之症。

本症为慢性病,病程序长可消耗气血,故久病穷肾,从而加重肝肾的亏损,形成难治之症。

脱疽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

脱疽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

脱疽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张传奇;许斌【摘要】[目的]构建脱疽病因病机的框架结构,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方法]以时间轴为导向,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脱疽"为关键词检索秦汉至清末时期各医家的医集著作,并与图书馆书籍进行校对,将文献中有关脱疽病因病机的文段进行串联,对其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脱疽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始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丰富于宋元,完善充实于明清;凝练其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寒凝致瘀;热毒蕴结,灼伤精气;气阴耗损,脉络瘀阻.[结论]通过对脱疽病因病机框架结构的分析,不仅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还为现代医学疾病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并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科学研究者尽一份绵薄之力.%[Objective] Build gangren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frame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heory. [Methods] Based on the time axis oriented, taking "Chinese Medical Code" as a search tool, "gangrene" as the key word, search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physician medical books, and with the library books proofreading ,this paper will be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 about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lips in series, and carries on the comb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To sum up gangrene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heory framework is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Begin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development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rich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perfect and enrich in the Ming-Qing Dynasty. 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re concise:yin-yang disharmony, cold coagulation to stasis;toxic heat accumulation. burns essence;Qi and Yin waste, blood stasis inchannels.[Conclusion] Through the gangrene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not only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modern medicine.In order to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 work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rs.【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10【总页数】4页(P800-802,805)【关键词】脱疽;病因病机;框架结构;理论基础;内涵;外延;中华医典;中医文献【作者】张传奇;许斌【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中医应用理论框架是指导临床诊疗及康复的理论范畴,其理论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关联如同建筑结构的“梁”和“柱”一样,使该范畴内的理论形成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1]。

中医不截肢、治好脱骨疽脱骨疽是中...

中医不截肢、治好脱骨疽脱骨疽是中...

中医不截肢、治好脱骨疽脱骨疽是中...
中医不截肢、治好脱骨疽
脱骨疽是中医的叫法,西医称之为;下肢栓塞性脉管炎。

病因:平日酒色无度,气竭伤精,久则骨枯髓凅,血液凝固坏死又因过度受冷,为外邪所侵,经络闭塞,骨髓凝固而坏死。

或年老血衰,经络不畅,或大病余毒不尽,流注下肢,为脱足伤寒。

病理:有虚实之分,名为干湿二种。

症状:开始感觉迟钝,无脉搏无温度,疼痛难忍,呻吟不断,日夜难寝。

实证发热快,患处发黑,多有水肿,分泌物多,界限明显,其色棕黄,就冷则肌内干枯,坏死而脱落。

治疗方法:据临床经验,按病程长短,轻重,以'四妙勇安汤’为主,酌情加减,在治疗上有一定成就,效果良好。

处方:当归,二花、元参、甘草、黄芪、乳香、没药、白芷、连翘。

加减:口苦加花粉。

小便黄加黄柏、泽泻。

四肢发凉加桂枝、川断。

气虚加黄芪。

痛甚加乳没。

便溏加白术。

消化不良加川厚朴、砂仁、陈皮。

下肢肿胀加防己、夏枯草。

如无合并症,可只取前四味连服数十剂。

疗效:曾治疗20例,效果良好。

谁惹患上脱骨疽,弄不好就要截肢,四妙勇安汤加减,效果良好二十例。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脱疽知识点总结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脱疽知识点总结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脱疽知识点总结1.脱疽特点: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

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有间歇性跛行。

继而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脱落。

2.脱疽西医病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等。

3.脱疽分期(1)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有间歇性跛行,肌肉轻度萎缩,皮肤干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小腿可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二期(营养障碍期):一期基础上间歇性跛行加重,出现静息痛,夜间疼痛较重。

肌肉明显萎缩,汗毛脱落,皮肤苍白/潮红/紫绀,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3)三期(坏死期/坏疽期):坏疽逐渐向上发展。

湿性坏疽:有感染,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干性坏疽:足趾发黑,干瘪。

日久可出现乏力纳差、口干、形瘦,甚则壮热神昏。

4.辨证论治(1)寒湿阻络证见于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则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为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用方为阳和汤。

(2)血脉瘀阻证见于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用方为桃红四物汤加减。

(3)湿热毒盛证见于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为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用方为四妙勇安汤加减。

(4)热毒伤阴证见于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为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用方为顾步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见于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淡尖红,少苔,脉细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

在《灵枢。

痈疽》中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云:“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

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足可参照本病治疗。

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

脾气不健,化生不足,气血亏虚,气阴两伤,内不能荣养脏腑,外不能充养四肢。

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受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络阻塞,不通则痛。

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坏死脱落。

若寒邪久蕴,则郁而化热,湿热浸淫,则患趾(指)红肿溃脓。

热邪伤阴,阴虚火旺,病久可致阴血亏虚,肢节失养,坏疽脱落。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饮食不节、环境、遗传及外伤等因素有关。

总之,本病是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