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与转换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最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调整

最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调整

《国际贸易》专题作业姓名:***学号:5号班级:国贸2班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调整摘要:从20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从欧美殖民地中独立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了获取经济上自立,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一直在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对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内市场非常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无疑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20世纪70年代,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大力扶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及经济振兴,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将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考虑。

本文将在比较分析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实施过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战略进行评价,以寻求今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贸易政策;演变过程;一带一路Key words: Trade Policy;Evolution process;B&R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增长。

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到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43030.4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举世瞩目。

然而,这一模式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不得不有所调整。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和进出口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总政策是各国从国民经济的总体结构和长远目标出发,在一个长时期实行的基本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各国或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对个别国家或地区所实行的贸易政策;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政策是各国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每个时期进出口商品的规模与国际市场状况,对主要进出口商品采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即宏观性、统一性、协调性、政治性、国际性。

经济地理学题目

经济地理学题目

选择题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B)。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C)。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C)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D)。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B)。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7.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D)。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8.有关增长极,说法错误的是(D)。

A.增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但他忽视了地理空间B.布代维尔强调了地理空间,并把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C.增长极通过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城市,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D.增长极适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10.点轴(线)布局模式适用于(A)。

A.经济落后地区 B.中等发达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以上答案都不是11.(B )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A.增长极理论B.梯度转移理论C.点-轴开发理论D.内生增长理论12.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农业地理学家(D)。

A.佩鲁B.克拉克C.韦伯D.杜能13.1826年,《B》一书出版了,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A.《经济进步的条件》B.《孤立国》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填空题1.国内最古老的经济地理文献《山海经》、《禹贡》。

2.17世纪瓦伦纽斯出版商业地理教科书,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

第四章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第四章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3)保持外贸政策统一性和透明度

(3)下放商品经营权 对出口商品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经营 (4)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外贸代理)
“四联合、两公开”
(5)改革外贸计划体制
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范围,扩大市场调节作用
(6)改革外贸财务体制:增盈减亏按比例分成
(7)试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7年,外贸专业总公司实行三项
指标(承包出口总额、出口商品换 汇成本和出口盈亏总额)承包经营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指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管理权限
分配、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组织形式、
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特征与评价 (一)改革开放前外贸体制的形成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1949— 1956年)

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 易政策”的规定。
国际贸易学课程组
8
WTO的原则
(1) 非歧视原则 (i)最惠国待遇:一国对所有成员国的贸易待遇必须相 同;(ii)国民待遇:一国对所有成员国的公民和企业在经 济上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待遇 (2)自由贸易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国际贸易学课程组
10
最惠国待遇的例外:1.边境贸易的例外 2.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例外 3.普惠制的例外 4.国际条约已有规定的例外
责任制,分别落实到分公司,实行
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
成,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
口奖励。
2、1988—1990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1)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由外贸总公司、工贸总公司及地方政府分别向中央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范文一:提高对外贸易经济论文一、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出口商品价格要全面反映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

鼓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规范出口秩序,遏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和恶性竞争。

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抓住当前国际石油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适时扩大原油进口,充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进一步提高进口的便利化程度,适当减少进口自动许可目录产品。

抓紧研究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为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创造条件此外,实施科技兴贸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科技兴贸工程是商务部13项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建设一批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运用政府相关的特殊政策,如典型的技改贴息以及新型产品的研发和资助等,在最大程度上的鼓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以及再创新,进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外贸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外乎是外贸企业利润的提高,因此,在我国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转变期职能,即是必从过去的外贸经营者转变为外贸宏观调控者,从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通过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进而通过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提高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简单而言,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必须有所改变,必须要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

简单来说,政府在改变职能后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1、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明确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一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1.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2.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 中韩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4. 中俄能源贸易结构问题研究5. 中国外商撤资问题研究6.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研究7. 中国出口贸易中假冒伪劣问题研究8.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9.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10. 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调整研究11. 基于贸易平衡的我国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研究12. 我国技术引进的新特点13. 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14.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15. 地区贸易模式转变研究(二)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2. 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 欧盟的环境贸易政策及其启示4. 论非关税壁垒下的我国农产品出口5. 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及中国的对策6. 纺织品的绿色关税壁垒与应对方案7. 避免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8. 调整我国出口补贴政策应对反补贴摩擦9.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10. 中国家具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11.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12. 绿色壁垒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13. 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和生产的影响14. 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15. 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16. 美国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17. 绿色壁垒与我国茶叶贸易18. 国如何运用普惠制原产地规则(三)1. 地区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2.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3. 中澳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4. 中韩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5.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与研究6. 我国航运现状及竞争力分析7.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8. 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9. 出口骗税问题的剖析10. 出口退税政策的合理性分析11. 我国进出口货物的外汇管制分析12.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3. 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14. 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与我国对策15.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16.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17. 规模报酬递增视角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评析18. 当前中国国际分工方式的选择探析19. 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上升与贸易指导思想的转换20.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述评。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美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以前,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表现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外,资本的增长则主要来自国内,而现在,资本的增长更加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台湾资本,而需求增长则依赖于本地资源。

印证这种变化趋势的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气势似乎盖过了珠江三角洲,上海与香港的金融中心之争也是咄咄逼人,如果说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体系,那末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系在地缘和传统上则较多是以内向(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这也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更多的选择上海的原因。

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最终要超过国外市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颠倒过来。

翻开世界经济历史地图就会发现,经济大国的近代工业均发轫于沿海,但成功的大国经济很快就转向内地工业资源密集区,至少美国的经济历程是如此。

美国经济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起来的,而法国、西班牙、荷兰、汉萨同盟则在相反道路上衰弱了。

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生产力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但美国人并没有长期沉浸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策,而是调头西进,走“内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

特殊是19 世纪早期,运输业和通信业的新技术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通过其东部沿海的城市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中心从英国输入资本,运用这些资本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等州建立了炼钢和采煤等新兴工业。

这些产品运往内陆,供应芝加哥等新兴城市和西海岸的城市。

这些新城市则在美国的腹地开辟出新的农业产地以供应世界市场。

而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各国等周边国家向美国提供原材料和某些特定的制成品以满足美国工业生产的需要。

同时,从企业债券到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的浮现,标志着 19 世纪末华尔街资本证券市场的成熟,这为 20 世纪产业重组和企业并购提供了金融平台,那些 20 世纪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就是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

结果,半个世纪以后,整个西部地区就为美利坚的民族生产力所充溢,为美国迅速跨入世界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贸易模式的测度和演变规律综述

贸易模式的测度和演变规律综述
( ie ict n 等一些新的指标。 D vrf ao ) s i i
国的经 济发展与国际 贸易之 间的 内在 联系和 相互作用
往 往集 中体现 在 贸易模 式 ( rd ae ) T ae Pt r 的演 变上 ( t n 陈飞翔 ,
19 ) 94。贸易模式探讨的基本问题是 , 一国应向哪 些国家 出口何
理 论 探 索
■ ■■ ■ ■■ ■● ● ■■ ■ ■■ ●■ ■ ■■ ● —● ■ _
PO RA RY ECO பைடு நூலகம் O M l CS
【 摘要 】在不同分工形式共存 、 国际贸 易不 断深化 、 技术不
断 进 步 的 新 形 势 下 , 界 贸 易模 式 已 经发 生 了较 大 的 变化 。对 世 于 贸 易模 式 的测 度 不仅 包括 商 品 数 量 结 构 , 包括 商 品 技 术 结 还
基础之上 。其中 , 显示性 比较 优势是最常用 的描述 比较优势的
指标 ;对称显示 陛比较优势指数 则在显 示性比 较优势 的基础
上, 利用数 学办法将该指标值域规 范到 一 到 1 1 之间 ; 出口 贸易 份额 用出 口份额 表示贸易集 中的程度 ; 易强度指数 、 口相 贸 出
似性 指数 和贸易互 补性 指数 常用于刻画两国间贸 易特 征 ; 结构 变化指数 .er n相关 系数和 Ba— ut 非相 似系数 主要 从 pao s r C rs y i 统计角度发掘数据之间的相关关 系。 () 2 贸易技术结构测度指标 。“ 复杂度 ”S pii t n 这一 ( ohsci ) ta o 概念最早由 Ll 2 0 )提 出 ,用于描述 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 a 00 l( ( eh o 西 a Src r) T cn 1 cl t t e 。关 志雄( 0 2在这 一概念的基础 上 o uu 20 )

当前中国国际贸易政策

当前中国国际贸易政策

当前中国国际贸易政策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经济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发展潮流,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间经济日益融合,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高级人才得以全面、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加快推进。

经济一体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同时使国际贸易出现了系列新特征。

一、国际贸易的新特征1.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贸易结构的变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资源配置和公司经营战略,按照成本和收益原则剥离非核心的后勤与生产服务业务,增强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增长异军突起,服务产品的生产尤其是服务外包也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领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贸易保护政策效果不明显在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由于国际分工网络的形成、各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得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环境发生变化,单纯考虑本国利益的自主贸易保护政策难有生存余地。

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市场相互开放,要求各国对跨国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允许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否则经济全球化的链条将会中断。

因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贸易对方国的利益,遵循国际惯例,双边、诸边和多边因素对一国外贸政策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单边保护越来越困难。

3.国际利益争夺激烈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应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追求。

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在一国市场上从事生产和出口的企业,不仅有“本国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出口收入并不为出口国所独享。

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化经营时,它们不可避免的会使用转移价格手段转移利润,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直接贸易利益将大打折扣。

但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十分显著,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现代理念的普及和社会现代化等。

二、发展中国国际贸易策略1.加强国家政府职能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

调结构、优布局、谋创新--推动“十三五”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调结构、优布局、谋创新--推动“十三五”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胃易------调结构、优布局、谋创新-------推动“十三五”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张一婷刘栩畅----------------/“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 复杂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 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 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开放合作步人关键的十字路口。

在此全球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稳中提质,不仅巩固了 贸易大国地位,同时在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出口产品国 际竞争力、推动贸易创新、积极构建高标准经贸规则等 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贸易活力持续迸发(一)从贸易总量看,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2016年至2020年,我国累计进出口总额 21.6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3.3%,较“十二五”时期 年均增速降低2.5个百分点。

其中,累计出口11.9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6%;累计进口 7.65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5.5%。

自2017年起,我国连 续三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0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疫情的严 重冲击,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逆势增长,规模达 到4.65万亿美元,增长1.5%;以人民币计价达到 32.16万亿元,增长1.9%。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 )和各国已公布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 国进出口占全球份额达到12.8%,较“十二五”末 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占全球份额达到 14.2%,较“十二五”末提高0.5个百分点,进口占 全球份额达到11.5%,较“十二五”末提高1.4个 百分点。

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我国防疫物资出口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据海关统计,2020年3—12月,我国出口的主要疫情防控物资 规模达4385亿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3.7%。

(二)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 19.25万亿元,较 “十二五”末增长45.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59.9%,较“十二五”末提高5.8个百分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题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题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题库期末复大纲一.单选题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所决定。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没收。

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发展出口贸易。

5.1992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货物出口。

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多元化。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156项。

10.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商品出口。

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12.中美是1979年建交的。

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

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增值税与消费税。

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招标分配。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1986年。

33、20世纪70年代中日贸易采用的是垂直分工模型(B)。

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我国对国际服务贸易实行逐步开放(C)。

35、根据《海关法》与《进出口关税条例》进行的关税减免为法定减免(B)。

36、原产地原则被称为国际贸易中货物的经济国籍(A)。

37、我国实行被动配额管理的主要是纺织品(B)。

38、我国对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银行结汇制(B)。

39、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外贸企业凭货单通知开展进出口业务(C)。

40、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贸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水平型分工为主(B)。

41、中国出口产品最大的转口市场是香港地区(A)。

42、新中国成立后,中日贸易逐步发展的基础是民间贸易(A)。

中国模式的具体内容及世界意义

中国模式的具体内容及世界意义

一、中国奇迹与中国模式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经济方面看,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到城镇,从沿海到内地,从商品市场到生产要素市场,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改革的内容日益全面,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彻底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体制充满生机和活力。

2.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占GDP的9.7﹪,到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21738亿美元,是1978年的105倍,占GDP的比重达到62.8﹪,贸易总量由世界第22位跃居到第3位。

1978年到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了7600亿美元,据发展中国家第1位,世界第2位。

3.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量跃至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的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6 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8﹪,世界排名由第10位跃居到第4位。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化的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6年的43.9﹪,工业化的水平由1978年的62.3﹪上升为2006年的72.3﹪。

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及我国的战略对策

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及我国的战略对策
特 网上进 行 ,从 而大 大 缩小 了地 球 的时 空界 限。企 业 不 仅 要 制造 适合 顾 客 需 求 的产 品和 服 务 , 而且 还要 构
挑战。 我国对外 贸易必须抓住 经济全 球化 带来的机 遇 ,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和竞争观念 ,创造
新 的优 势产业 ,参 与 国际分 工 ,促 进 贸易和谐发 展。
当代国际贸易是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的,与传 统工
业 经济 时代 的 国际 贸易 相 比 ,虽 有相 同的特 征 ,但 最 主要 的还是表 现 出以下不 同的本 质特 点。
1 .当代 国 际 贸易 ,是 以知 识 、 信息 技 术 为代 表
的 需求 信 息和 市 场反 馈 。 当代 国际 经济 贸 易 活 动中 ,
业 对 要 素市 场和 终 端 产 品市 场 的控 制 力 强 ,产 品技 术
用 范 围的扩 大和 管理 力度 的加强 ,看来 是大趋 势 。我 国 是 国际劳工 组织 的常任理 事 国,也 已参加和 批准 了相 当

压 力 的 自律 守则 ,从 一开始 ,就 兼 有 “ 权”和 “ 平 人 公
贸易” 两方 面的诉 求 因素。 由于 “ 业社会 责任 标准 ” 企
健全 ,工人们既缺乏维权的能力,又缺少外部支持。
对S 8 0 社会 责任标 准 应 当有 一个 正确 的认 识。这 A 00

标 准原 本是发 达 国家 一些大企 业迫 于社会 舆论 、同行
贸企业在跨国采购中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在
绝 大多数工 业制成 品进 出 口是 买方市场 的情况 下 ,其作
当代 国际 贸 易的特点
筑起顺利、及时将其转移给消费者的流通渠道 ,否则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业成 为我 国的主要 出 口主体 ,形 成较长期 以制造
业 出 口为 主 的 对 外 贸 易格 局 。从 表 1 可 见 ,我 国 服 务 贸 易发 展 规 模 相 对 快 速 发 展 是 1 9 9 2年邓 小 平
服务 贸易 总额位居世界第 3 位 。其 中 ,服务 贸易
出 口额在世 界排名第 4 位 ,次于美 国、英 国和德
【 关 键 词 】服务 贸易;服务 贸易结构 ;现代服务 贸易
【 基金项目】本文为 “ 河北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科研平台成果。 【 作者简介】张鹏杨,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李惠茹,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
授 ,研 究方向 :国际贸 易、 国际投 资学。
国;进 口服务贸易额排名仅次于美 国和德 国,为 世界第 3 位 ( 见图 1 、图 2 ) 。虽然所 处位次 在上 升 ,但规模实力相差较 大 ,与美 国相 比只占2 0 1 1 年美 国服务贸易总规模的一半 。并且 ,发达 国家
南巡讲话后 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引致 的 ,1 9 9 3 年达 到百亿美元 以上 ,之后呈现增长之势 ,到 1 9 9 6 年 达到 2 0 0 亿美元 以上 ,2 0 0 0 年达到 3 0 0 亿美元后又
表1 1 9 9 1— 2 0 1 1 年 我 国服 务贸 易 发 展 状 况
数据 来源:中国商务部数据 整理 。
服 务贸易 占经济 总量 的 比重约 为 7 0 %,我 国占比 为4 3 %。所 以 ,我 国服务 贸易发 展 的空 间较大 ,
发展潜力很大 。 ( 三 )已形成 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 ,现代服务
服务贸易呈逆差 的结论 ,而且逆差额伴随着规模 不 断 扩 大 而 增 加 ,可 见 我 国 的服 务 贸 易 竞 争 力 较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外贸会展业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外贸会展业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

2023年07月30日 第14期 总第542期89外贸会展业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搭建了促进贸易、拓展市场和展示产品的平台。

然而,随着经济新常态下复杂情况的出现,外贸会展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机遇,通过转型升级寻找新道路,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先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分析了外贸会展业的现状和问题,就此论证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接着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外贸会展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并据此提出了风险点和保障措施,旨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分析支持。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外贸会展业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 文: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刘洁芳 ●责任编辑:林曼曼****************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y一、经济新常态的背景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研究外贸会展业转型升级的起点。

它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态势和规律,它与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等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传统的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重点地区还会加强对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产业的竞争力逐渐提升,也将渗透入外贸展会行业中。

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可能随之较低,因为传统的驱动因素(如:劳动力、资本、资源供给)逐渐减弱,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平台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可能更为突出,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会增强。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转变也引导了外贸展会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和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和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和特点一.形势(一)2010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降低及国内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2011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全年同比增长 22.5%,比 2010 年减少 12.2 %;2012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上半年同比增长8.0%;2013年,增速在2012年的低增长的状态下继续缓慢增长,只增长了7.6%。

(二)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

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创新高,扩大45.9%。

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了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为特征的新常态。

(三)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

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

12月,按人民币计价,我国出口同比上涨2.3%,预期下降4.1%,前值下降3.7%;进口同比下降4%,预期下降7.9%,前值下降5.6%;12月贸易顺差3820.5亿元,预期顺差3388亿元,前值顺差3431亿元。

贸易数据回暖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在促进中国外贸竞争力上已初见端倪。

人民币疲弱有助于出口,但弱势人民币对出口的影响将逐渐减退。

2015年对中国贸易来说是困难且复杂的一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速的放缓是2015年中国进口值出现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外需疲弱亦造成此结果。

(四)2016年一季度外贸形势缓中趋稳,全年下行压力仍在。

2015年,受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影响,我国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24.55万亿元,同降7.0%。

我国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1

我国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1

经济贸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战略内容摘要:回顾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一直稳中有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这11年,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经济泡沫导致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虽顶住压力,率先走出阴影,但不免引人反思,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到底应当怎样审时度势,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上走的更加稳健。

答案是值得商榷的,但是总的方向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那就是坚定不移的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知识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的完美结合。

面对贸易全球化这一不断形成的新趋势,我们也应及早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贸易壁垒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阻力,以实现共赢为核心,逐步扩大影响力,最终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低碳经济模式贸易全球化贸易壁垒合作共赢一.新时代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新特征(1.)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已显示出一定的规模性、持续性和整体性的贸易增长,另据世贸组织统计,这个时期的主要贸易大国中,中国增长最快,增幅达到24%;紧接着是俄罗斯,平均增幅达到21%,印度平均增长是22%,巴西平均增长17%,均居世界前列。

而且就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回升速度来看,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回升速度相对较快,这充分说明贸易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世界格局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

(2.)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因此制造业不免呈衰落的态势,但近来,制造业重新引起各发达国家的重视,大有重整旗鼓之势。

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先后颁布了振兴制造业的法案、战略和目标。

(3.)美国次贷泡沫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遗症,正在使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贸易格局面临重重困境,下面将以美国为例,简要罗列事实。

首先,美国目前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近10%,国债剩余总额占GDP比重约100%,均为二战后最高水平。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趋势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趋势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趋势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由西方转向东方。

这些变化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并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贸易格局的崩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贸易格局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按照这种格局,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扮演较边缘化的角色。

由于经济体量等方面的差距,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往是不平等的。

然而,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这种格局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例如,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不公正的贸易政策,导致前者的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并且在一些领域被迫放弃竞争。

二、中国崛起的影响在新的全球贸易格局中,中国崛起成为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由于经济增长的迅速和规模的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趋势将在未来继续加强。

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这种贸易模式的创新和优势不断加强,已经开始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挑战传统的贸易格局。

三、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数字贸易也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加速了跨境贸易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增加了各种服务和产品的可获得性。

具有代表性的是,许多大型跨国企业的发展都与数字化程度密切相关。

比如,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都非常注重运用数字技术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市场中拓展业务。

四、对环保问题的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日益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环保问题也借全球贸易的变化而来到我们面前。

在以前,商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往往是分散进行的,无法很好地避免环境污染。

现在,企业愈来愈意识到环保政策的重要性,开始考虑借助贸易手段来解决环保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减少空运和水路运输这类高耗能的运输方式,来降低碳排放和其他环境影响。

最后,新的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形势。

全球各国应秉持平等、公正和开放的贸易理念,力争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经济发展和环保共同体。

中国贸易模式演进.doc

中国贸易模式演进.doc

中国贸易模式演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贸易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以往大部分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常常停留在出口贸易模式方面,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也只是流量而非存量。

本文引进了贸易模式演进的概念,使用流量与存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条件三个方面较为完整地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贸易模式演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直接投资指数和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成正比。

(2)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模式有长期均衡显著影响,会引起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比重的上升,有利于我国贸易模式的正向演进。

(3)外商直接投资指数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总指数的改善起积极作用。

迄今为止,全球化的浪潮发展得如火如茶,国际投资使得国际贸易的发展更为迅猛,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写作硕士论文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作用发挥得更为自如。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538万亿美元,超过2000年创下的前历史纪录1.4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吸引的FDI总量居世界第五位。

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按照uNcTAD①统计,为670亿美元,下降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FDI从最初的每年几亿美元到后来的每年十几亿、几十亿美元再到现在每年几百亿美元,可以说FDI在量上的发展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大,国际游资等大规模FDI流入中国,2007年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增长13.8%,创下了中国FDI的最高纪录。

FDI 对我国经济的各方面影响甚广,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贡献。

从以往的数据及前任研究成果看来,FDI与一国的贸易额有极大的关联性,并且相关系数还不小。

从我国的情况看来,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扩大自身优势产品进出口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而且对我国进出口结构也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郎丽华



总额 中所 占的 比重不仅 已经远高 于世 界
平 均水 平 ,同时 ,还 高 出发 达 国家 的平 均 水 平 。根 据 世 界 贸 易组 织 统 计 数 据 , 2 0 ,制 成 品出 口 占总 出 口的 比重 , 06年 亚洲 最高 ,达 8 %,欧 洲为 8 %,北美 4 0
9. ,下 降 到 20 9 2% 0 9年 的 2.% ;同 期 ,外 87
资企 业 进 口 占进 口总 额 的 比重 由 01 .%上 升 到 20 0 9年的 5 .%; 42 民营企业则 由 1 8 年 的 03 91 .% 上升到 2 0 的 1 .%。 0 9年 71 在 一 定程 度 上我 们 可 以说 ,中国 贸易 商 品
为 7 %。 7

中 国贸 易 模 式 的 主 要 特征
另一 方 面 ,工业 制成 品 中 ,机 电产 品和高新 技术 产 品 出 口从 无到有 ,由低 到 高 ,实 现 了工业制 成 品 出 口商 品结构
的大跨 越。机 电产 品 出 口在 总 出 口中的 比重 由 18 的 61 95年 .%,上 升到 20 年 00
重呈上升势态 。2 0 年 ,达 2 .%。 09 8 7
民 营 企 业 占 出 口的 比重 则 从 1 8 9 1年 的 01 .% 缓 慢 增 加 到 20 0 0年 的 5 - ,2 0 4% 0 2年 上 升 到
1 .% ,2 0 01 0 9年 达到 2 .%。 82
进 口方 面 , 国有 企 业 的 比重 由 1 5 .%。高新技术 0 09 9 3
产 品在 出 口中所 占比重 由 19 年的 68 95 . % 上升 到 20 0 9年的 3.%。根据 世界银行 1 4
密集 型产 品为 主。进 入 2 0世纪 8 0年代 中后期 ,随着对 外开 放 的扩 大 ,出 口商 品结构 也 不断升 级 ,逐 步 由初级 产 品为
18 年 的 05 迅 速 上 升 到 2 0 91 .% 0 7年 的 6 .% ; 58
断上升 的势态 ,其 占进 口比重 由 18 的 2 % 90年 5
逐 年 稳 定 上 升 到 20 0 9年 的 4 .%。 如 上 所 述 , 8 9
这一领 域亦是外商直接投 资的重点领域 ,这 既有
品 、资源密集型产 品的出 口比重在下降 。
5.% ,20 年 首 次 下 降 到 1 % 以 下 , O3 01 0
20 0 9年 仅 占 出 口总 额 的 5 % ;工 业 制 . 2 成 品在总 出 口额 中所 占比重 由 1 8 的 9 0年 4 .%上升到 2 0 年 的 9 .%。 9 7 09 48 工 业 制 成 品 在 一 国 G P和 出 口总 D
主过 渡到 工业制 成 品为 主 的阶段 。初 级
的数 据 ,中 国高新技 术产 品 出 口比重与
发达 国家之 间 的距 离在 缩小 ,甚 至高于 部分 发 达 国家 ,如加拿 大 、法 国等 。与
此 同时 ,传 统 的 出 口包 括劳 动密集 型产
产 品 在 总 出 口 中 的 比重 已 由 18 90年 的
1进 出 口商 品 结 构 发 生质 变 .
出 口商 品 中,工业制 成 品出 口比重 不断 上升 。改革 开放 之初 ,中国 出 口商
品 中,以农产 品和燃料 等 资源性 产 品为
主 的 初 级 产 品 占 5 % 以 上 ,工 业 制 成 0 品不足 5 % ,且 主要 以轻纺 产 品等 劳动 0
国家产 业政策引导 的作用 ,也有 国际产业结 构转 移 的影 响。由于近些年 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 升 以及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等原 因,近几年 中国进 口商品 中,初级产 品的 比重也在 不断上升 。18 90
年 ,初 级 产 品 进 口在 总 进 口中 的 比重 为 3 %, 4 以后逐 年 减少 ,19 9 5年达 l %。这 之后 ,该 比 8
从数 字 上看 ,中 国的 贸易模 式 不完 全 是按 照 比较优 势来 进 行 的 。 中国 出 口的商 品 中 ,尽 管 劳 动密 集 型产 品 ( 括 玩具 、服装 、简 单 的 包 电子器 件 )仍 然 占重 要 比重 ,但 是 在 大 多数人 看 来并 非 中 国这样 的劳 动丰 裕 的低 收入 国家所 能生 产 的 高精产 品 的 比重 也 在 不 断扩大 。而从 贸 易方 式 和贸 易主 体 上 ,我们 仍 然 能看 出 中 国 贸易模 式的本 质还是 由 比较优 势决定 的 。 2 贸易方式— —加 工 贸 易主导 . 贸易 方式 ,是 指一 国或地 区对外 进 行 商品 ( 物 )交易 时所采用 的各 种具体 做法 ,如一 般 货 贸易 、加 工 贸易 、易 货 贸 易 、补偿 贸 易 等 。改 革开 放 以后 ,中国经济 日渐融 人世 界经 济之 中 , 外 部 资源 的获 取 成 为保 持 中 国经济 高 速增 长 的 动 力之 一 。 因此 ,在 贸易 方 式 上 ,以加 工 贸 易 为 主 ,中 国成 为跨 国公 司全球 经 营链 条 上 的重 要 一 环 。 加 工 贸 易 在 中 国 对 外 贸 易 中一 直 占 5 %左 右的 比例 。加 工 贸易 出 口额 由 17 年 的 0 99
额 中的 比重 ,反映 了一 国工业化 的程 度 。
机 电产品 和高新技 术 产品 出 口额 的
增长 ,很 大程 度上是 由于跨 国公 司在 国
际上 进行 产业 链整 合 ,将大量 加 工环节
转 移到 了中 国。
中 国 的进 口商 品 结 构 中 ,工 业 制 成 品所 占 比重 由 18 9 0年 的 6 %上 升 到 5
从 国际 比较 看 ,中国工业 制 成 品在 出 口
2 中国集体经济 ・ 0 0/1 期 4 21 2
18 9 5年的 8 %,随后 ,该 比重不断下降 , 7
20 09年为 7 . ,而机 电产品所 占比重则处 于不 1% 2
比 重 不 断 下 降 ,由 18 年 的 9 .%快 速 下 降 91 98 到 20 的 1.% ; 资企业 对 出 口的贡献 由 09年 59 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