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近五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设题情况一览表
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
(8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
(6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
(4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书边事①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
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4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3202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怜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分〕【解析】此题考察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展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白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需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怜悯感。
【例如】“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明媚,翻腾吵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此题考察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力量。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风光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风光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例如】“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风光,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间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
练案61 赏析表达技巧(一)一、(2023·浙江高三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梅花绝句①陆游其一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其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②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这里所选二首,都是诗人老年赋闲于家乡山阴之作。
②自分:甘愿。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一开篇由“闻道”领起,说明诗人得知梅花已经盛开,但并未亲眼见到,引出后文的内容。
B.其一次句,诗人通过对漫山遍野的大雪情形的描绘,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
C.其二首句写梅花的处境艰难:梅生幽谷,本已是不顺之境,更何况花枝又朝向背阴的北面。
D.其二后两句使用设问手法,对梅的赞美由隐到显,“层冰积雪”为“高标逸韵”作了映衬。
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与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所用手法相似而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23·吉林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湘春夜月黄孝迈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①,剪断心上愁痕。
:指并州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湘春夜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近清明”交代了时间,词人描述的是清明前在湘江边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B.翠禽鸣声仿佛一首美妙的清歌,本应让人愉悦,但最终“都付与黄昏”,这让词人忧伤之感更显深重。
C.词人想要将自己的心事诉诸柳花,却又担心柳花轻薄,无法理解“伤春”之意,突出了词人愁思之深。
D.下片写景虚实相生,既虚写青山不语、残照当门,又实写了翠玉楼前水波隐隐、水天摇荡,突出整个画面的静寂。
安徽省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6首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客去追记坐间所言①陆游征西幕罢几经春,叹息儿音尚带秦。
②每为後生谈旧事,始知老子是陈人。
③建隆乾德④开王业,温洛荣河⑤厌虏麈。
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爱不赀⑥身。
[注]①坐间所言:陆游晚年闲居家中,但以其诗名和主战态度名著当世,韩侂胄主政,曾一度主持北伐,可能是朝廷当局派人来向陆游征求意见。
②陆游1172年(47岁)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携同家眷赴任,1178年被回朝廷。
这期间曾亲赴南郑前线抗金。
③陈人:过去时代人物。
④建隆乾德:是宋太祖开国时的两个年号。
⑤温洛荣河:《尚书中候》“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又《易·乾凿度》“帝盛德之应,洛水先温”,诗中总指中原之地,为古帝王所都。
⑥不赀:价值无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壮岁从戎的经历,家眷同去,小儿咿呀学语时在边防前线度过,至今还带有秦地的方音,这常常又使诗人回忆起那段前线抗金的峥嵘岁月。
B.诗人生于硝烟战火,长于万方多难,对于南宋王朝屈辱的历史记忆犹新,而那些生长于承平之际的后生们对历史却一无所知,还常常嘲讽诗人是落伍之人。
C.中间两联用对比的手法,将“老子”与“后生”对待历中的态度,宋太祖开创基业的宏伟与南渡君王之萎弱进行对比,传达出“斯人独憔悴”的孤寂情怀。
D.尾联照应标题,是对来客坐间所言之事的回应;如果人生还能再少,面对国家的的危难,我毫不爱惜自身,义无反顾地重返战场杀敌报国。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14.B(“还常常嘲讽诗人是落伍之人”错,于诗无据。
“始知老子是陈人”是诗人感慨于年轻人对历史真相无知,再加上统治者美化历史,在年轻人面前谈历史,诗人自感落伍,是激愤之语。
)15.①对曾经的征西抗敌的战斗经历难以忘怀;②对年轻人不知历史的痛心、忧虑;③对宋王朝抗金大业后继无人的忧愤;④对南宋君主长期以来贪图享乐,腐朽无能,不思抗金的讽刺;⑤表达了老骥伏枥,时刻准备奔赴战场,杀敌保国,勇于牺牲的决心。
安徽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经典例题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
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
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
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
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
安徽省高考近五年诗歌鉴赏原体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解析】【分析】⑴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题大全40题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西京:指洛阳。
悬知:预测,推想。
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②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反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就有了这种味道。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
B.“春山踯躅芳”写黎六郎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这是以景衬情。
C.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
D.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
E. 全诗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和议论,最后两句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
安徽省合肥市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杯(宋)柳永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
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
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
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
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
(2)先直写别后水山远, 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游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远走天涯的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己日前的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愉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远望京华,但见远峰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地传达了无尽的惆怅低徊之意。
【解析】【分析】(1)“起”,吹奏起。
是谁人迎着风站在月光下?忽然吹奏起一阵阵的羌笛声。
用设问手法,借笛声回答,抒发旅怀,使人体会到浓烈悲凉的思远之情和吹笛人遗世独立的孤傲。
虽写愁,却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
(2)词的下阕抒写离愁之苦,先用“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触景生情,抒写别后的思念和因关山阻隔而鱼雁难通的离别之悲。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三句,用想象手法,写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的思念苦处。
接着“楚峡”句用宋玉的典故,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再联系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此时孤村独坐,对月自伤之悲。
末尾“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两句,以景结情,京华杳不可见,只见远峰清苦愁恨,融情于景地写出思年之怅惘。
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
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诗歌鉴赏题(课堂PPT)
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 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
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
物只在苏家门庭。
7
17年全国Ⅱ卷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
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D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 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 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 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8
16年全国Ⅱ卷
白话译文 先帝有一匹御马叫玉花骢,无数的画工都画不出
24
16年全国Ⅲ卷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 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 记自己老之将至。
10
17年全国Ⅲ卷
白话译文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
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
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
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
成。
11
17年全国Ⅲ卷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D
25
16年全国Ⅲ卷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 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 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安徽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008年
8.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 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 够力挽狂谰、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9.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试题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 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 《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 也可。)
2008年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
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
2012年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
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中的一 首。
2012年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 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 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安徽省滁州中学高三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测试题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 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案】(1)D(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分析】(1)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故选D。
(2)《听蜀僧濬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
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分明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
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铜陵第二十中学余飞年全国高考安徽卷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地关键.诗中“折柳”地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折柳”这首曲子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是从听到地“折柳”曲地笛声引起地,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地关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地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地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地“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地流泉由于岩石地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地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地景象(意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地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地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地情感?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地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春行即景·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地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答:这道试题是就所供绝句地三、四句要求考生指出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可知,这两句用了对偶地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地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地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地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地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地?请作简要分析.()结合下片地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么地思想感情?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地手法.‚ 借用壁立地寒山、空旷地大地、澄碧地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地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地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地志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公里地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地大漩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诗中小孤山地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地妙处.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地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地坚定信念.()小孤山地“孤”与孤臣地“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地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地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地孤山与末世仅存地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这首词最突出地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地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地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地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地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地崇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地繁忙喜庆和作者地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地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地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地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地责任感,强烈地爱国感情,与其艰难地处境、报国愿望地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地紧张,渲染了时局地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地深深忧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á):这里指拼扎而成地简易木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情感?()请从虚实结合地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地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地悠然情怀.()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地景象;虚写山中地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地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地想象,丰富了画面地内涵.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全国高考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地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地形象..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地妙处..答案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里地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地诗人形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地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地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地东山如银涛涌出地奇丽景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委婉B. 雄奇瑰丽C. 高亢豪放D. 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C(2)D(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
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
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
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
这与尾联不合。
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
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
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
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
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近五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设题情况一览表
结论:从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卷诗歌鉴赏,选材既关注非名家,同时又注重名人名篇,总的特点是诗歌容易读懂,诗歌的内容都有相关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几年的考点基本相同,2011年的第一问要求考生概括画面,分析情感,还是侧重于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情感。
为何出现这种三年不改的命题思路?因为对古诗的鉴赏,一般的都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查也是如此,思想情感属于内容方面的,表现手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
2013安徽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2012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2011安徽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
2010安徽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2009安徽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