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律 长征》第一课时PPT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 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 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
乌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 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创作背景 这首诗
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 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 险阻,他满怀喜悦 的战斗豪情,以极 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七律〕
“大渡桥横铁索寒”:
1 . “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 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 .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 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 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 .“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 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这是浸染战士鲜血的一句诗——
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 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 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 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 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 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 对仗。包括四联。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词语积累
万水千山 千辛万苦 万紫千红
(含有千和万的词语)
这句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朗读指导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句要用坚决、充 满信心的语气来读;“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做平常 事的平淡语气。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千 里,高大绵亘,在红 军看来,也不过是腾 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寒:寒意(暗示飞夺 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 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在望,诗中又是 怎样描述的?
尾联
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承上启下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 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 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敬爱的叔叔阿姨 ,你们放心。我们会好好 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一、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等闲:寻常、平常。
(2)五岭·逶迤· 腾细浪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 皎平渡的任务。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 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 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 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 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 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 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一、走近长征,理解诗意。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长征》2、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大事件,【了解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之后,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他们一方面要抵抗几十万的敌军疯狂的围追堵截,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跋山涉水,在一年的时间里,整整跨越了11个省!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的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要胜利了,毛主席回顾踏过的征程,激动地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3、师:七律长征的作者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写】4、正因为有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国红军才走了长征之路,中国革命才走上胜利之路。
我们一起走进《长征》。
二、1、自由读,反复读“书不读熟不开讲”【师板书词语——读准词语】2、指名读诗3、七言律诗一般在第二、四、六、八句押韵,这首诗的韵脚就是——闲、丸、寒、颜。
读这样的诗一般可以把韵脚读得悠长些,采用三顿法体现节奏。
4、这首诗是诗中精品,齐读三、品读诗文,感悟诗情1.过渡:学诗最重要的是读懂诗文,领悟诗境。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毛泽东去追忆那漫漫征程,去感受这位伟人博大的情怀吧。
2.默读这首诗,整首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第一联)【板书:不怕远征难,只等闲】什么意思?(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读好!3、“远征难”,难在何处呢?用心再读读诗歌,用笔画一画。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大渡桥横、金沙水拍、千里岷山】4、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岭山脉用一个词来形容——连绵不断、蜿蜒盘旋)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啊!对我们来说,平常要翻越一座山,就会累得气喘吁吁,何况要翻越绵延千里的五岭呢?一起读。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
(描红:难)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
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看地图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示例文章篇一:《〈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之第一课时》嗨,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开启一场超级有趣的诗词之旅。
我呀,就像一个小探险家,要带着大家在这首诗里发现好多好多宝藏。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背景吧。
那时候啊,红军战士们可不容易呢。
国民党反动派老是想打压他们,可是红军战士就像一群勇敢的小超人,怎么会被轻易打倒呢?他们决定进行长征。
这长征啊,就像一场超级漫长又超级艰难的马拉松比赛。
红军战士们要走过数不清的高山大河,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
那环境,比咱们想象的还要恶劣。
我来给大家讲讲红军长征中遇到的那些困难。
比如说大雪山,那雪山啊,白花花的一片,冷得要命。
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冰冷的怪兽,想要把红军战士们都吞掉。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雪地里艰难地前行。
每走一步都像有千斤重,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就像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困难重重,但始终朝着目标前进。
还有那沼泽地呢,沼泽地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大陷阱。
表面上看着和普通的草地差不多,可一旦踩进去,就会被慢慢地吞没。
好多战士就不小心陷进去了,那得多危险啊。
但是其他战士呢,他们没有被吓倒,就像一群勇敢的小蜜蜂,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想尽办法把陷进去的战友拉出来。
现在咱们就来正式看看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哇,这开头就特别霸气。
红军战士们根本不怕长征的艰难啊,这千山万水在他们眼里就像小土坡和小水沟一样轻松。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我能像红军战士们这么勇敢吗?同学们,你们呢?这一句诗就像一声响亮的号角,告诉我们红军战士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再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么长,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条大蛇趴在地上。
可是在红军战士眼里,这就像小小的波浪。
乌蒙山那么雄伟高大,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可是红军战士却觉得它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这就好比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那些超级大的怪物,我们要是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也能把它们当成小喽啰一样轻松打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课件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课堂小结 初读诗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是诗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红 军在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人 敬佩。
一、读拼音,写字词。
dà dù qiáo
téng xì làng
( 大渡桥 ) yún yá nuǎn
诗中,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
“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
“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 过程中的千难万险 全无惧色。“ 等闲” 两字则将困 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 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 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 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 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 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 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5 七律•长征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时代背景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 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 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 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1935 年1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 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 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行程 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 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七律·长征》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第一课时
于海 丰
这首诗就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文学常识
结构: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 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必须一句内和句间要讲 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包括四联。
自读指南 (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河的伟大诗篇。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这首诗就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这首诗就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1976)中国人民 的领袖,马克思主义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会写本课生字和本课词语。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朗读课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件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10
再读诗歌,了解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 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 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 意阵阵。
15
我会写
suǒ
铁索 索
结构:上中下 音序:S 部首:十 组词:绳索 索然无味 造句:我们沿着铁索,终于 爬到了山顶。
书写指导:“十”扁小,“冖”的 横要长,“幺”下边的撇折要大, 末端有一点,“ 小” 两点宽展。
16
课堂小结 初读诗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是诗歌,让我们真切地感 受到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大无畏的精 神让人敬佩。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5 七律•长征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1
时代背景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 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 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 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28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 “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 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 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4 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重点) 3.初步理解诗歌大意。(难点)
部编版语文六上5《七律长征》深度备课
成果集成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万水 金沙江 (巧渡)
大渡河 (强渡)
千山 五岭 (腾细浪)
乌蒙 (走泥丸)
尽开颜
作业设计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达成评价:
1.识记“崖、渡”2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3.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
新知建构
问题、任务
(做什么)
学习活动
(怎么做)
规则评价
(做到什么程度)
任务一:
学习诗歌第一句,品悟诗中情感
任务二:
出示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新知建构
问题、任务
(做什么)
学习活动
(怎么做)
规则评价
(做到什么程度)
任务一:
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
任务二:
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任务三: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第一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 宾市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岷(mín)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整体感知
这首诗和以往的诗有什么不同? 全诗一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 共四句,这种诗叫“七言律诗”,其分为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四部分。诗中第二、四、六、八句 要押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 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
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 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 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悬崖峭壁,溅起阵阵水雾,就像冒出的蒸气;大渡河 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 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山”要扁宽
两个“土” 上下排 列,中间竖分开写
易错提示: 两笔竖,不要写成一笔!
dù
渡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十二 组词:大渡河 渡口
“廿”要扁
“又”的捺起 笔由轻变重 “广”撇要长
suǒ
索
结构:上下 部首:糸 笔画:十 组词:铁索 索道
“十”扁 “小” 两点宽展。
感谢各位聆听
七律 大渡桥
词语出示
云崖 铁索
5.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5.七律·长征授课目的:1.认识“逶〞、“迤〞等 6 个生字,会写“崖〞、“渡〞 2 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汹涌、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汹涌的气派,并背诵课文。
3.领悟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样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授课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意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领悟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汹涌的气派。
〔2〕认识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授课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况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第周星期第 1课时累计 15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辛岁月。
板书: 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公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 1931 年到 1934 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获取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成功。
今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走开中央苏区依照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 1935 年 4 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今后中国革命转败为胜,从成功走向成功。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掉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 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仇家的屡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成功到达陕北依照地。
七律长征教案部编版第一课时
七律长征教案部编版第一课时教案标题:《七律长征》教案(部编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七律长征》的情感和主题。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 部编版语文教材2. 《七律长征》的课文和注释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介绍《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发学生对长征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七律长征》的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带领全班共同解读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Step 3:诗歌鉴赏(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2. 教师逐句解读《七律长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学生跟读诗歌,体会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4.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Step 4: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欣赏诗歌。
Step 5:课后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七律长征》的前两句。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七律长征》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课文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诗歌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通过朗诵比赛和写作作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首诗与以前学过的诗有什 么不同。
读一读
腾细浪 大渡河
泥丸 逶迤
云崖 磅礴
写一写
律崖渡索
书写指导
律崖
这两个字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 要注意不同位置横画的长短不同。
索
下面是“ ”,不要误写成“系”。
七律 • 长征
2.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腾五岭山 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喜过岷山
点 腾五岭山 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喜过岷山
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样的写法叫“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 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 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 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全 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生动。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七律 •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面)
腾五岭山
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点面结合
喜过岷山 (点)
七律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学提示
(1)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 语,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同小桌组拍内手讨读论一交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用具: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了解时代背景,初步感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同志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
A、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
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七律: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
理解词语的意思: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3、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指导朗读《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