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镜花缘_与_九云记_中的品茶与茶论_詹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翁有枯肠未易禁三碗之句 。

: “晋 司 徒 长 史 王 濛 好 饮 茶, 末二句中水厄, 典 出《世 说》 人 至辄 命 饮 之, 士 大 夫 皆 患 之, 每 欲 往 候, 必 云: ‘今 日 有 水 。 ” 由此诗可知, 厄’ 敦诚嗜茶, 因病久不饮茶, 但友人赠茶 、 如 病 前 之 故 态 。 敦 诚 诗 中 多 有“茶 烟 ” 则还是煮来 痛 饮, “茶灶” 、 “茗 碗” 、 “茶 瓜 ” 等 语, 可知茶在其时人日常生活 与 中的地位 。 敦 诚 还 记 其 友 人 默 君“于 夏 初 泊 小 姑 山 下,

赵州茶从此成为著名的禅林公案, 禅 宗 僧 人 纷 纷 以“吃 茶 ” 作为启迪后学 开 悟 、 切 磋 与 印 可 禅 修 体 验 的 话 头, 赋予了 “吃茶 ” 这一日常活动以不同寻常 的 内 涵, 并逐渐形成了影 响深远的禅茶文化 。 中 唐 以 后, 一些文人雅士将饮茶视为 高雅脱俗的爱好, 好至 寺 庙 与 僧 人 品 茗 赋 诗, 礼 佛 谈 禅, 以 追求心灵皈依与精神超越, 禅茶文化的形成更 茶洗涤俗虑, 强化了茶这一文人雅士与寺庙联系的纽带 。 曹公生活的时代, 寺院以茶待客的礼仪依然延续, 文人

1743 ) 后, 由上述记载可知, 自乾隆 癸 亥 ( 乾 隆 八 年, 皇 帝于新春在重华宫设茶宴, 与宴者多为内直词臣, 君臣宴集 时诗歌倡和, 这是国家 政 治 、 文 化 盛 典, 也是茶与文学结缘 对于整个社会 的 饮 茶 风 尚 与 茶 文 学 的 发 展 无 疑 是 的盛事, 极具促进作用的 。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饮茶之习, 且见之于诗歌, 诗集中 170
169
此节中的品茶与茶论 。 《红楼梦 》 是源于生活而高 于 生 活 的 艺 术 创 造, 栊翠庵 品茶一节正是如此 。 饮茶之风自唐至清, 盛行了千年, 至曹 雪芹成长与《红楼梦 》 成书的康雍 乾 时 期, 也并未由于异族 入主中原而衰落 。 康熙与乾隆皇帝皆好饮茶, 尤其是乾隆, , 传说称其“不可 一 日 无 茶 ” 他 写 有 大 量 咏 茶 诗 作, 其饮茶 爱好也影响到 国 家 的 政 治 与 文 化 活 动 。 据《养 吉 斋 丛 录 》 记载: 重华宫茶宴, 始于乾隆间 。 自正月初二至初十日, 无定期 。 嘉庆间, 多以初二日举行 。 先是宴集 、 赓吟无 定地, 乾隆癸亥后皆在重华宫 。 列坐左厢, 宴用盒果盃 ” 茗 。 御制诗云: “杯休 醁 劳 行 酒, 盘 饤 餦 餭 可 侑 茶。 二 〇 一 二 年 第 六 辑 纪实也 。 初人数无定, 大抵内直词臣居多, 体裁亦古今 小序或有或无, 后以时事命题, 非长篇不能赅赡 。 并用, 自丙戌始, 定为七十 二 韵, 二 十 八 人 分 为 八 排, 人得四 句 。 每排冠以御制, 又 别 有 御 制 七 律 二 章。旧 时 或 一 或二章无定 。 诸臣不和者听 。 题固预知, 惟御制元 章、 韵, 须要席前发下始知之 。 与宴仅十八人, 寓登瀛学士 不 待 汇 呈 。 颁 赏 珍 物, 叩首祗 之意 。 诗 成 先 后 进 览, 谢, 亲捧而出 。 赐物以小荷囊为最重 。 谢时悬之衣襟, 昭恩宠也 。 余人在外和诗, 不入宴 。
《 、 《 红楼梦》 镜花缘 》 与 《 九云记 》 中的品茶与茶论


内容提要:《红楼梦 》 中栊翠庵 品 茶 一 节 以 颇 长 篇 幅 描 二 〇 一 二 年 第 六 辑 并 记 叙 其 有 关 茶 的 议 论, 其详 写以女性为主 的 品 茶 活 动, 赡、 深入为文学史上 首 见 。 此 节 是 佛 门 茶 文 化 与 雅 士 茶 道 有其历史渊源与现 实 基 础。《镜 花 缘 》 亦以专 的艺术呈现, 节写女子品茶, 重在发 表 茶 论, 是 学 者 式 的 探 讨 与 警 示, 在 正可全面了解清人对于 茶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 二 者 合 观, 中国茶文化的态 度 。 作 者 国 籍 尚 有 争 议 的《九 云 记 》 亦以 专节写女子的品茶与茶论, 其内容则 是 直 接 抄 袭《红 楼 梦 》 与《镜花缘 》 中 的 相 关 章 节, 拼 凑 而 成, 从其抄袭情况可看 出作者对于中国茶文化的认识与态度 。 关键词:《红楼梦 》 《镜花缘 》 《九云记 》 茶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 长, 茶 早 已 是 诗 歌 吟 咏 的 对 象。中 唐以后, 茶成为中国百 姓 的 日 常 饮 料, 文 人 品 茶 之 风 形 成, 茶与文学的关系也愈 加 密 切 。 历 代 诗 人 以 诗 咏 茶, 佳作叠 168
出 。 下逮清代, 茶诗作者 上 自 帝 王, 下 至 普 通 文 士, 亦有不 少佳什 。 较之前代, 清代 茶 文 学 作 品 中 值 得 关 注 的 不 仅 有 茶诗, 更有小说中关于茶事的描写及相关的议论 。 《红 楼 梦 》 《镜 花 清代小 说 中, 的 茶 事 描 写 最 为 丰 富, 缘》 中的品茶与茶论则别具一格。《红楼梦 》 中的茶事俯拾 第八回枫露茶风波以及第二十五回众人评暹罗茶 、 王 即是, 熙凤借机打趣黛玉等 片 断 皆 是 读 者 印 象 深 刻 的 茶 事 描 写, 第四十一回“栊 翠 庵 茶 品 梅 花 雪 ” 一节更以颇长篇幅描写 以女性为主的品茶活 动, 并记叙 其 有 关 茶 的 议 论。此 前 小 说如《金瓶梅 》 虽 也 多 处 写 到 过 女 性 饮 茶, 但 皆 较 简 略, 未 《镜 花 缘 》 深 入 。 其 后, 第六十一回亦专设 如此节之详 赡 、 “小才女亭内 品 茶 ” 一 节 写 女 性 的 品 茶 与 茶 论。 虽 然 同 是 写品茶与茶论, 但二者 大 异 其 趣, 读 者 合 观, 正可全面了解 《九 云 记 》 清人对于茶文化的态度 。 颇有意 思 的 是, 这部作 者国籍尚有争议的小说亦 在 第 三 十 一 回 以“英 阳 主 细 评 柏 叶茶 ” 一节专 写 女 性 的 品 茶 与 茶 论, 而内容则是直接抄袭 《红楼梦 》 与《镜花缘 》 中的相关章节, 拼凑而成 。 《红楼梦 》 与《镜 花 缘 》 中 的 品 茶 与 茶 论 有 何 不 同? 原 因何在? 《九 云 记 》 又 是 如 何 抄 袭 这 两 部 作 品 的? 这 些 正 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 ︽ 红 楼 梦 ︾ 、 ︽ 镜 花 缘 ︾ 与 ︽ 九 云 记 ︾ 中 的 品 茶 与 茶 论
③ ②
此诗将烹茶环境 、 火候与用水及茶之色与香写得生动 细腻, 非熟谙茶事者不能道出 。 敦 诚《四 松 堂 集 》 中写到茶 事者更多 。 卷一《蒋千 之 良 骐 又 号 螺 峰 编 修 赠 六 峝 茶 小 诗 寄谢叠前韵 》 一诗曰: 篛裹筠封出故乡, 六峝山下晚云黄 。 岂因内翰小团月, 早为南丰一瓣香 。 蠏眼沸汤鸣石鼎, 松风如雨落山房 。 久辞水厄缘多病, 三椀依然故态狂 。
︽ 红 楼 梦 ︾ 、 ︽ 镜 花 缘 ︾ 与 ︽ 九 云 记 ︾ 中 的 品 茶 与 茶 论
⑥ 寺僧斗茶和诗 ” , 可知其时南方仍有斗茶之风 。 ⑤
︽ 红 楼 梦 ︾ 、 ︽ 镜 花 缘 ︾ 与 ︽ 九 云 记 ︾ 中 的 品 茶 与 茶 论
171
曹雪芹生活在这样一 个 茶 文 化 氛 围 浓 厚 的 时 代, 皇帝 的喜好促进了整个社会饮茶之风的发展, 其家人 、 友人皆有 《红楼梦 》 谙于茶道者, 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 一节从品茶 地点的安排 、 品茶的形而下的讲究乃至形而上的追求, 莫不 源于深厚的茶文化传统, 而又有其现实文化土壤 。 曹公将《红楼梦 》 中描写最 细 致 、 全面的一次品茶活动 安排在栊翠庵, 固然是出于情节发展与人物塑造的需要, 也 正与寺院在 茶 文 化 史 上 的 重 要 地 位 相 合 。 据《封 氏 闻 见 : 记》 茶 …… 南人好饮之, 北人初不多饮 。 开元中, 泰山 灵岩寺有降魔师大 兴 禅 教, 学 禅 务 于 不 寐, 又 不 夕 食, 皆许其饮茶 。 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 。 从此转相仿效, 遂 二 〇 一 二 年 第 六 辑 成风俗 。 自 邹 、 齐、 沧、 棣, 渐 至 京 邑, 城市多开店铺煎 不问道俗, 投钱取饮 。 其茶自江 、 淮而来, 舟车 茶卖之, 相继, 所在山积, 色额甚多 。 ,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 》 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 造茶具 二 十 四 事 以“都 统 笼 ” 贮 之 。 远 近 倾 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 法, 事者家藏一副 。 有常伯熊者,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 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 此条规定接待外 客 的 礼 仪, 即 便“寻 常 人 客 ” 亦待以客位 茶汤, 可知以茶待外客是其时寺院的基本礼仪 。 茶不仅是寺院的重要 生 活 资 料, 也在寺院各类佛事与 礼仪活动中扮演重要角 色 。 唐 代 赵 州 从 谂 禅 师 三 称“吃 茶 , 去” 更 将 吃 茶 上 升 到 了 禅 宗 的 开 悟 层 面 。 据《古 尊 宿 语 录》 记载: ” 师问 二 新 到: “上 座 曾 到 此 间 否? ” 云: “不 曾 到 。 师云: “吃茶 去 . ” 又 问 那 一 人: “曾 到 此 间 否? ” 云: “曾 ” ” 师云: “吃茶 去 。 院 主 问: “和 尚, 不 曾 到, 教伊吃 到。 茶去即 且 置 。 曾 到, 为 什 么 教 伊 吃 茶 去? ” 师 云: “院 ” 院主应诺 。 师云: “吃茶去 。 主! ”
清规典籍, 其中即详细 规 定 了 禅 林 中 僧 人 赴 各 类 茶 汤 礼 的 行为规范与礼仪 。 卷四“知客 ” 条曰: 官员 、 檀 越、 尊 宿 及 诸 方 名 德 之 人 入 院 相 看, 先令 行者告报堂头, 然后知客引上, 并照管人客, 安下去处 。 如寻常人客, 只就客 位 茶 汤, 欲 往 堂 头、 库下及诸寮相 看, 只令行者相引 。
一、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 佛门茶文化与 雅士茶道的艺术呈现
《红楼梦 》 第四 十 一 回“栊 翠 庵 茶 品 梅 花 雪 ” 一节脍炙 人口, 也早已引起研 究 者 们 的 兴 趣 。 有 学 者 对 于 其 中 的 茶 更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 品与茶具做了考证与 疏 释, 其中的茶道, 论及此节描写的历史渊源, 但对其现实基础则 关注不足 。 本文拟着重从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两方面分析
有多首写到茶事。《楝亭诗钞 》 卷一《月凉茗饮歌 》 及《楝亭 诗别集 》 卷 四《护 月 与 秋 屏 煎 茶 待 旦 》 皆 写 其 夜 中 饮 茶。 《月凉茗 饮 歌 》中 曰: “为 怜 好 友 馈 唐 贡, 一升满瀹怜中 ” 所饮为友人所 馈 贡 茶。《楝 亭 诗 钞 》 宵。 卷 四《浔 江 以 夜 坐诗见寄兼饷武夷茶 》 诗题 中 即点 明友 人以 茶 相 赠。 友 人 方赠其所好 。 应是知其习于饮茶, 曹雪芹的 友 人 敦 敏 、 敦 诚 亦 颇 解 茶 道, 敦 敏《懋 斋 诗 《全虚花十咏 》 钞》 中有数处写到茶事, 中特写“茗花 ” 曰: 骤雨潇潇已沸汤, 兰芽别自蔼清芳 。 地炉纸帐疎烟薄, 活火寒泉飞雪香 。 几 片 绿 云 凝 露 润, 一 瓯 碧 玉 喷 珠 光。茶 轻细相看入品尝 。 经陆羽真能事,

由于僧人以饮茶助禅修, 人们转相仿效, 原来仅南人好 饮的茶亦成为北方人 的 日 常 饮 料, 又由于陆羽与常伯熊在 茶道方大行于天下 。 可见, 理论上的宣传与实践上的示范, 寺院在 饮 茶 之 风 的 传 播 与 普 及 过 程 中 起 了 至 关 重 要 的 作用 。 在佛教禅宗的发展过 程 中, 饮茶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 的礼仪制度, 被纳入 了 丛 林 清 规 之 中 。 北 宋 云 门 宗 第 六 世 为中国佛教现存最早的 传人长芦宗赜编 纂 的《禅 苑 清 规 》 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