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六》补充教案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练习六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支援灾区,爱心捐书
(多媒体出示)
1.观看多媒体,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

2.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1)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
(2)根据新华小学部分学生捐书的本数,25所小学小学的
四、
五、六年级可以捐书约多少本?
二、设计方案,购买文具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2页第3题)
1.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2.小组讨论,设计购买方案
三、全民健身、购买泳票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3页第7题)
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如果小青和他的父母去游泳2次,买哪一种票比较便宜?3次?4次?5次?6次呢?用同样的讨论方法解决82页第7题的2、3、小题。

四、实践活动
你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物有多高?
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
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三位数的数名。

2.能正确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3.能快速计算包括三位数在内的两个数的和或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三位数数名、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三位数的数名时注意百位和十位的读法顺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三位数数名的读法和大小比较。

通过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

2. 新知识讲解和练习1.引导学生读出红色数卡上的数,注意百位和十位的读法顺序。

让学生读完后互相核对。

2.让学生根据红色数卡中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3.练习1:计算题。

让学生快速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核对答案。

4.练习2:填空题。

要求学生写出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并写出它的数名。

3. 知识巩固和拓展1.布置作业:完成银色数卡上的题目,并正确书写答案和数名。

2.拓展练习:让学生练习把两个三位数的数加起来,并核对答案。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数名、大小关系和加减法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

通过上课的讲授和练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三位数的数名,正确比较大小关系,并且愉快地完成加减运算。

在布置作业之前,我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确保作业的顺利完成。

在课堂上还注意了小朋友的自学能力,引导大家互相核对答案、找出错误,并对错解及时指出。

总体来说,此次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得到了丰富而有趣的数学知识启发。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识别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认知,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数字卡片、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幅生活场景:小明和小红去公园玩,小明有3个气球,小红有2个气球,他们一共玩了多少个气球?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加法运算的规则,以小明和小红的气球为例,进行加法运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知识巩固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2. 内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题目。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例,编写一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例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爸爸又买了3个,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答案:8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加减法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并进行计算。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的准确把握。

2. 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作业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六的题目。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为教学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新课引入:
首先,老师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复,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例如1千米等于多少米,2千米等于多少米,5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5千米等于多少米等等。

然后,老师会进行一些基础练,例如单位换算和教材中的练题。

其中,教材第28页练六第2题考查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大了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

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老师会适当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的知识的普及。

最后,老师会进行一些估算的练,例如估算从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

研究目标:
本节课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进一步理解长
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和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的过程中,学生将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同时,老师将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掌握换算方法。

难点在于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学法主要采用练法。

教具包括课件和教科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法。

难点:分数乘除法的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关于分数乘法的水果分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例题讲解讲解练习6.1分数乘法运算,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6.1中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数乘法应用题讲解讲解练习6.2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例题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6.2中的题目,教师点评并指导。

6. 分数乘除法综合运用讲解练习6.3分数乘除法的综合运用,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分数乘法运算规则。

2. 黑板中部:例题及解答过程。

3. 黑板右侧:课后作业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练习6.1中的题目2、4、6。

(2)练习6.2中的题目3、5、7。

(3)练习6.3中的题目4、6。

2. 答案:(1)2. 3/4 × 2/5 = 3/104. 5/6 × 4/9 = 10/276. 7/12 × 8/15 = 14/45(2)3. 甲有3个苹果,乙有2个苹果,丙有1个苹果,他们一共有的苹果数量是6个,平均每人有2个苹果。

5. 甲有5个橙子,乙有3个橙子,他们一共有的橙子数量是8个,平均每人有4个橙子。

7. 小明有2个篮球,小华有3个篮球,他们一共有5个篮球,平均每人有2.5个篮球。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六》(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六》(2)
三、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评价与反思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5.自由练读,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这美。
6.配乐诵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段话出自《给家乡孩子的信》,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
3.整体观赏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支观察、揣摩。
4.描练、力争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5.反馈。
2.对,就是只有三行的《大风歌》,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自由读,指读正音。
3.对照下面的注释,你能说说读句的意思吗?
(大风刮起来了啊,天上的云到处翻滚飘荡。我用威力平定了天下啊,现在回到了故乡。怎么才能得到众多的猛士啊,来守卫国家的四方!)
4.《大风歌》正是刘邦英雄本色的显露,“大风”、“云飞扬”、“猛士”使人感受到叱咤风云的气概,而“海内”、“故乡”、“四方”又使人感到他那恢弘的气度,这两组艺术形象的融和,构成了《大风歌》雄浑深沉的意境。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导朗读。
单元
6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
2.写好钢笔字。
教学
要点
重点: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
2.写好钢笔字。
难点: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
2.写好钢笔字。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刘邦大家都知道,他与楚霸王项羽一争天下,取得了胜利。在他称帝后第七年,返回家乡,设宴招待家乡父老。酒过三巡,刘邦信口唱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谁知道是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具。

2.练习题、作业本。

3.分组合作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水果的个数,然后提问:“如果你再拿一个水果,水果的总数会变成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每组分发一些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学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会用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教案
先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再连线。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到了哪句口诀。
七、在乘、除法混编的题目中,让学生认真审题,正确选择所需要的数学信息。
八、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九、通。
十、进行小游戏:
先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明确游戏规则,再两人一组开始游戏。
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知识。
十一、布置作业




练习六
圈一圈,填一填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课 题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时安排
( 1 )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课前调整
一、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先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写出算式:
三、填一填: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猜猜我有多大:
引导学生弄清每棵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再根据“倍”的意义列式计算。
五、说一说:
让学生先看懂笑笑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再任选两个价钱存在倍数关系的物品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
六、连一连: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主要内容包括:第2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第3章《认识物体和图形》。

详细内容为: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巩固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认识物体和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计数器、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数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10分钟)(1)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2)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3. 讲解(15分钟)(2)讲解物体和图形的分类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 认识物体和图形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六的110题。

(2)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记录下来并分类。

2. 答案:(1)见教材练习六答案。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一、导入回顾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以便更好地独立完成练习。

二、学程第一学程1.自学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的教科书的单价,再应用学过的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从小到大排列这些数据。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所调查的教科书的单价并说说小数的大小怎样排列。

3.展学全班同学交流,并进行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能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小数在身边,数学就在身边。

第二学程1.自学(1)先读懂统计表,然后根据表中的已有数据,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填写未知数据。

(2)调查父母一个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并计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2.互学同桌小组互相交流。

3.展学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预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乐乐父母的电话费支出情况的有关问题,巩固了小数加减法,这样既可以应用学过的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对家庭的收支情况有所了解。

第三学程1.自学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

3.展学全班交流预设答案:(1)6.5+3.4=9.9(元);(2)15-9.9=5.1(元)或15-10=5(元),够了。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总结通过做题,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课本第91页9题。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和小红分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帮助小明和小红计算如何平均分配水果。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5.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六、板书设计1.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 例题展示3.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分数除以整数练习题。

(2)应用题: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苹果?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2)应用题答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4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4. 答疑解惑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重点和难点解析:情景要贴近学生生活,如小明和小红分水果,可选用学生喜爱的水果作为分配对象,增强情景的吸引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加减法口算,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能够能够识别并概括文本中的主要信息。

3.能够应用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应用加减法口算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学会识别文本中的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
1.能够应用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1.练习册。

2.计算器。

3.钢尺。

教学过程
1.预习温故
通过复习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计算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

2.自我探究
2.1 讲解教材内容
通过检查学生所掌握的加减法口算,介绍有关长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
引导学生根据练习六的题目,运用加减法口算解决长度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主要信息的能力。

3.合作共享
1.建议学生相互交流所学习的计算长度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给合作伙伴,培养团队精神。

4.教学评价
1.通过和学生的个人讨论和小组互动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检查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来考核学生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1.通过题目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计算长度的方法,但是在使用时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2.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互助意识。

3.后续教学需要加强实际场景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为自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四观察图中的信息,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带黄帽的人数-戴红帽的人数=5”,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在书上完成第五.六题)。

3.便利店进了4箱梨后,又进了3箱苹果和一箱梨。

(1).进1箱梨和苹果各需多少元?(2).如果便利店用了250元进了5箱苹果后,用剩下的钱最多进几箱梨。

(在书上完成第七题)4.学生说一说估计两人在何地相遇,大概会在偏向奇思一点儿的位置。

完成第一题后再根据等量关系解决第二题。

(在书上完成第八题)5.阅读题目信息,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完成9,10题)三、拓展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问题中的某些信息来提出新的问题。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每分步行70m,笑笑每分步行50m。

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1)说一说,奇思改变了那些信息?(2)你能尝试提出一个新问题吗?四、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练习六数量关系式:第七单元《练习六》导学案学习内容《练习六》P73-74学习目标1.鼓励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读懂题意,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2.侧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直接计算。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方法。

3.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综合自己对于题意、等量关系的理解来解决问题。

4.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活动理解题意,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学习过程一、游戏活动(完成第1题)二、基本练习:情景探究1、从上面的信息中,我找到的数量有2、两个相关联的数量间存在的相等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你能找出情景中的这些数量有着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呢?(1)文字表述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2)图示表示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3)用式子表示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3、借助等量关系,将未知量设为字母,列方程表达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4、小组合作,学会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解决在下面的空白处。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
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时练习六
年月日编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解方程
难点:正确列方程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基础题:第2题。

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应用题:第1、
3、
4、
5、
6、、9、10、7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根据关系列方程解
决问题。

3、相遇问题:第8题。

练习时,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鼓励学生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第(2)题。

4、拓展题:第11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2)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正确运用加法的方法解决简单加法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理解加法符号和概念•学生能运用加法技能解决涉及小数点的计算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加法符号的正确运用•学生通过运用加法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学生问题实例的介绍导引学生接触数学问题•课堂练习法:通过解题方式教学并扩大知识面•师生互动法: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探究法:以学生探究为主,创设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讲解一个生活场景:如果我有 2 块钱,想买一支笔,这时售货员告诉我这支笔只需要 0.5 元,那我这时需要掏出多少钱来买这只笔?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符号“+”的含义,并将其定义为加法符号的运算方法。

第二步:讲解基本的加法运算方法将加法公式写在黑板上,以两个整数的加法为例,从个位开始进行加法的运算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加法运算方法。

同时对于加数相加超过 10 的情况,引导学生掌握进位的概念。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加法题将几个简单的加法题摆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问题、主动探究,将这些思考和他们的问题互相分享。

第四步:扩展应用加法符号讲解加法运算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比如商店购物场景,图形的面积、周长等问题。

从实际中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加法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第五步:巩固练习题进行一些习题的练习,考察学生对于加法符号的掌握。

第六步:课堂小结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复习本次所学内容。

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本次课堂所学内容,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后作业•完成本节课时习题•阅读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相关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难度略高,在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时,理解难点比较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后面课时中,我不仅加强了理论讲解的内容,还引入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用。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5657页,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认识,以及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挂图展示小动物们举行运动会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吗?”2. 讲解例题以教材第56页例题1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讲解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运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57页的问题,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6. 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57页的练习题。

2. 答案(1)3+4=7(2)62=4(3)5+2=7(4)8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加减法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布置一道拓展题: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6.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7.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9.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六补充”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平行与相交”单元的补充练习共几课时 1
课型练习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1、通过补充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与相交”单元中的所有知识点,能
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并在练习中产生新体会。

2、能运用知识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活
动的乐趣。

3、使学生在思考题的练习中,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
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体会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及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难点:正确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学生已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感受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已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作业纸补充习题。

预习设计
举例出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正与反思
一、激起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回忆在前几节课上学习的内容。

学交流预习作业
揭题。

[板块一]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上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这部分知识有了哪些了解?今天的课上我们继续进行有关“平行与垂直”的练习,看看谁最棒!
板书课题:平行与相交练习。

[板块二]
二、分层练习,全班交流。

(预设25分钟)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
平行与垂直现象。

2、找出下面图形中平行与
垂直现象,学生在作业纸
上练习。

3、画一画。

(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一
组平行线。

(2)过A点分别画已知直线
的平行线和垂线,量出A
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4、判断题。

(1)相交的两条直线不一定互相垂直。

(3)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
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4)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
线段只可以画一条。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
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
短。

(6)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
行线。

5、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在作业上独立
完成、
1、学生举例,要求学生说明谁与谁互相平
行或互相垂直。

(要求学生表达完整。

)
2、教师巡视。

并请学生说一说哪些线段互相垂直,哪两条
线段是互相平行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3、学生自练。

.A
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厘米。

4、用小黑板出示,有求学生直接看题目口
答,有分上歧时可以进行辩论,找出合
理的解释。

解决实际问题
1、在直线的下面画3个点与已知直线的距
离都是2厘米的点,过这三个点能画几
条直线?画出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是什么
2、如图,小红家附近有两条公路,她准备在家筑一条小路到公路,怎样筑才能使路线最短?你能在图上画一画吗?
2、 说一说,画一画。

① 从图中可以看出湖
南路和江西路互相( )
② 长江路与江西路互
相垂直,且在江西路
的南边,你能找出黄河路的大概位置吗??在图上标出来。

位置关系?
过这三个点能画( )条直线。

所画的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 )。

2、 见图。

3、 说一说,画一画。

教师提问: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是怎样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上》P44页2、3、4、5 家庭作业:《一课一练》P36页
·小红家
湖南路
江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