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亚健康是指身体各系统功能出现轻度异常,但尚未达到疾病状态的一种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在亚健康的调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疲劳、失眠、精神不佳、记忆力下降等。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调理,主要依靠中药的药性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的辅助作用。
在中医药调理亚健康状态中,中药的运用是关键。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
常用的中药有养心安神的党参、黄芪,益气补血的当归、熟地黄,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等。
这些中药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身体的功能,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
除了中药的应用,针灸和推拿也是中医药调理亚健康的常用手段。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推拿则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舒缓肌肉的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这些疗法在长期接受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中药、针灸和推拿,中医药调理亚健康还包括饮食调理。
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即中药与饮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中医师会根据个体情况和不同的症状,推荐患者采用相应的饮食疗法。
比如,对于消化不良的亚健康患者,建议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粥、山药等。
对于失眠的亚健康患者,建议晚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缓解亚健康状况,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总之,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药的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的辅助以及饮食的调理,能够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然而,应该明确的是,中医药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体系,调理亚健康状态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时间。
因此,在求医治疗的同时,个体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达到调理亚健康的效果。
中医学论文题目
中医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药含药血清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老年痴呆病机的中医学认识概述3、从中医学角度谈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理机制4、试论中医学精气与干细胞生物学的关系5、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稿件中医学学意识比较6、中医学的阴气、阳气概念辨析7、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和中医学8、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9、中医学证候研究的新思路初探10、抑郁症中医学认识的历史沿革11、“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12、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13、光子中医学研究概况14、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与改革思路15、亚健康在中医学的理论渊源与源流发展16、中医学对卵巢早衰病因病机的认识17、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研讨18、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9、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20、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二、中医学论文题目大全1、影像存档及通讯系统方案中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标准遵从性的设计2、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中医学发展取向与方略3、中医学“浊”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4、药物代谢酶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与中医学“择时用药”原则探讨5、微观辨证学与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6、微观辨证学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7、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研讨8、关于中医学与微生态学在原理上的统一性9、论早期中医学对“脑”及“脑主神志”的认识——对“心主神志”观念的重新探讨(上)10、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的认识与治疗对策11、中医学"邪正相争"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的平衡与非平衡12、绝经后骨质丢失病因病机的中医学分析13、论中医学的本质特征14、具象思维是中医学基本的思维形式15、亚健康在中医学的理论渊源与源流发展16、中医学气论诠释17、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18、论诠释学与中医学创新19、析中医学衰老机理——兼论多虚实因素综合致衰老20、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学的中和观三、热门中医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与中医学血瘀证关系2、对中医学现代传承发展的思考3、自由基与中医学的气、血、精4、状态医学——中医学的现代概念5、论中医学与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认同6、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运用7、体育运动对体质调整作用的中医学探讨8、继往开来,开创中医学发展新局面9、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0、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11、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试论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12、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理论的贡献13、中医学五脏的现代研究及内涵探讨14、从中医学角度探讨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15、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16、中医学对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17、中医学本质论18、中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概况19、古代哲学的气化学说与中医学的气化理论20、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的中医学病机特点四、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1、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2、从中医学看肝脏调节应激反应的作用3、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研究进展述评4、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5、中医学与中药学——中医学: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新学说6、对进行性隐匿型痴呆症的中医学研究7、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8、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其针灸治疗取穴特点评述9、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学病机探讨10、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11、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采集平台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重组12、光子中医学13、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现状1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15、光子中医学16、创新辨证论治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17、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认识18、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19、中医学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和治疗20、中医学心理学的个性学说与五态人格测验五、比较好写的中医学论文题目1、现代中医学基本概念逻辑矛盾剖析2、对中医学气的认识3、中医学综合实验PBL教学调查报告4、中医学“正气”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平衡5、需要新的思维--关于新世纪中医学发展的思考6、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7、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9、谈"望目辨证"的中医学理论基础10、中医学健康概念及其测量操作化探讨11、关于中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12、关于中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13、西医院校中医学学习状况调查分析14、中医的渊源和对中医学发展的思考15、中医学的文化自觉16、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学七年制教学实习中的应用探讨17、中医学——象科学的代表18、宋代香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19、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学的优势20、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浅谈“治未病”理论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
色, 结合现代 医学 , 托成都军 区总医院健康管理 中心实施 依
“ 治未病 ” 健康工程 , 通过为他们建立“ Y H数据库 ”积极探 K 3 , 索中医“ 治未病” 的有 效途 径和模式 。 通过此项计划实现健康
25 家庭成 员健康监控 .
治未病 的核心 和主体是监控健 康
人群 , 健康 人群 主体在家庭 。 因此 , 我院开发设计 了家庭成员
亚健康是器质性疾病 的前兆 , 已成为导致疾病发生 的重 要 因素 。 了防患 于未然 , 为 世界卫生组织 提出要实行 预防性
【】孙文. 3 新职业健康管理师[ . J 中国卫生产业 ,0 6 ( )9 】 20 ,2 :2
( 稿 日期 :0 0 0 - 1 编 辑 : 海 洋 ) 收 2 1— 3 0 李
项 目建设对建立 四川省及西南战区“ 治未病 ” 预防保健体 系,
提高军地伤病员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中心通过健康 体检及中
医体质辨识 , 对社 区健康人群 、 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评估 , 对 即将发病或 已经生病的患者进行各 项检查 , 建立高 中低端各
种人群健康管理数据库 , 为被评估者提供个性化具有 中医特 色 的预防保健和临床 干预服务 , 旨在 “ 无病早 防、 有病早 治 、
力, 有效 缓解紧张情绪 。 院研发 的个性化健康 管理跟踪 系 我
统 可以为个人开具健康趋势图 , 对检测 的指标 给出提 醒和警
示 , 以开 出个性 化 饮 食 健 康 处 方 、 性 化 运 动 处 方 、 性 化 可 个 个 心理调整处方等。
以“ 治未病 ” 思想为 核心理念 , 政府引导 、 以“ 市场 主导 、 多方 参与 ” 为机制 , 以传统 医药学 为基础 , 突出 中医优 势特
中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中医学毕业论文选题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9.创新辨证论治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优先出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41.交融渗透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100.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在正常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通常表现为疲劳、失眠、焦虑、消化不良等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概念与原理中医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所采用的药物和疗法。
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的概念。
中医药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调所致,因此在治疗中注重调整阴阳平衡、激活气血运行。
二、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中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通过多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物组合,以温通、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等作用来调理人体。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子、川芎等,它们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神经衰弱等亚健康状况。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刺激,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
针灸能够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常见的针灸疗法有三针、五针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疲劳、改善消化功能、促进睡眠,常用的方法有推脊、揉搓等。
三、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中的案例研究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下面以几个案例来论述其疗效。
1. 案例一:王女士,25岁,因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情绪低落。
经过中医药的治疗,采用了黄芪、当归等中药,针灸调理心肾功能,推拿按摩舒缓疲劳。
三个月后,王女士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情绪也恢复了稳定。
2. 案例二:李先生,40岁,因长期上班导致腰酸背痛,疲劳不堪。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采用了艾灸、推拿按摩等疗法,调理了李先生的肾脏功能,缓解了腰部不适和疲劳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方法:通过对治未病思想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干预。
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调节心理、改善生活方式、运动、气功、按摩及药物等能够防治亚健康。
结论:对亚健康的防治,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远离亚健康。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学;中医预防医学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1]。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状态防治方面有较丰富的内容。
1.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学中没有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直至死亡是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人体从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衡再到阴阳离绝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已病的过渡状态,即所谓“未病”状态,根据中医的未病学理论,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出自于《黄帝内经》,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
“治未病”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未病先防,一方面是已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于疾病未发生之时进行治疗,实为一种预防思想。
《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为“治未病”思想即病防变的具体体现。
李梢[2]认为:“治未病”是对未病态身心两端,内外环境作合乎自然的调养,消除疾病于萌芽、隐匿状态。
王键[3]认为:对未病的解释则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没有疾病,而应视为人体在未呈现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前的各种状态。
亚健康状态分析
亚健康状态分析关键词亚健康心理情感“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生理机能降低和代谢能力降低、退化和老化所致。
也有人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第三状态[1],在世界很多国家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
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生理“亚健康”年龄趋势: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与追求,但是不健康的长寿是没有意义的,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是事业的前提,据医学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的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且女性占多数,约占人口的60%,国家体改委公布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又据卫生部中国10个城市的工作人员的调查,有48%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有上升趋势。
身体的不舒适:机体困倦、肌肉酸痛、失眠憔悴、机能下降、功能紊乱[2],易感冒、出虚汗、心跳加快、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记忆力下降、力不从心、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机体复原时间延长,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在经过具体系统检查时往往找不到具体的病因所在。
心理“亚健康”状态虚荣心理: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追求,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健康人会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目标,“亚健康”人对别人强的一面,总是不服气,心里忌恨,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用言语中伤;贬低他人不如自己,挖苦别人不行,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好炫耀,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短处,一旦别人稍有不顺,就表现出难以自控的欣喜。
中医_治未病_的理论研究与展望_梁健
202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的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标准的要求也在提高。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凭借其对健康的超前认识,一直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又再次被医学界重视。
1 中医“治未病”说的发展史《素问》的《四气调神大论》及《刺热论》中分别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灵枢·逆顺肥瘦》也有“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这些都是治未病最早的记载。
另一部可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难经》同样也是“治未病”说的基石。
而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本书中,保健养生,治则方药,都有论述,治未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说。
唐代,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并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并且提出了“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强调了治未病与养性密切联系。
元代的朱丹溪对治未病也有高明的认识,说:“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明末清初有医家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
而叶天士通过其《温热论》则将“治未病说”的发展带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
2 中医“治未病”说的涵义中医治未病,一般认为大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2.1 未病先防 预防疾病发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
道者, 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亚健康状态脉弦客观化研究
( 60431020) : 中医 关 键 诊 断 信 息 获 取 与 处 理 理 论 的 技 术 研 究。 负 责 人: 牛 欣; 科 学 技 术 部 国 家“十 五 ”科 技 攻 关 计 划 项 目
( 2004BA721A09) : 中医脉象信息采集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 牛欣; 科学技术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7BAI07A23 ) :
TAE
0. 039 ± 0. 03△ 0. 041 ± 0. 04 0. 043 ± 0. 03*
注: 与健康组相比* P < 0. 05,** P < 0. 01; 与高血压组相比△ P < 0. 05,△△
P < 0. 01。
基础主要是传导速度和血管扩张性, 人体内的血压是以波的形式从主动脉 根 部 开 始 传 播 到 整 个 动 脉 系 统 ,从 而 产生脉搏波。脉搏波呈现出的形态、 强度 、速 率 和 节 律 等 综 合 信 息 ,很 大 程 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 理 病 理 的 血 流 特 征 ,这 些 脉 搏 波 可 通 过人体的体表动脉很方便的检测出。 中医脉诊正是用人手通过人体的体表 动 脉 获 取 其 反 应 的 综 合 信 息 ,现 在 人
** 通讯作者: 牛欣,本刊编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脉诊的现代生物学基础,E-mail: niux1@ vip. sina. com。
271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一、临床资料
1. 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 根据《亚 健 康 临 床 指 南 》[3] 对 亚 健 康 状 态 的 定 义,选取社区居民健康体检和病史中无任何慢性疾 病,近期未患任何急性疾病,自觉有身体或心理不适 者,填写《亚健康调查问卷》符合亚健康状态的纳入 本研究。 2. 高血压 ( 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 2009 年中华医学会《高血压防治 指南》的标准。 ( 2) 病例排除标准。 凡有以下一项者作为排除病例: 年龄大于 65 岁 或小于 18 岁; 孕妇; 伴其它系统或脏器严重疾病者。 ( 3) 病例纳入标准。 凡符合诊断标准而又不具有排除标准中任何一 项者纳入本研究。 3. 脉弦标准 有两名有经验的中医师双盲诊脉,均诊为脉弦 者,纳入本研究。 4. 一般资料 亚健康状态脉弦组 31 例,均为西罗园社区所辖 居民,其中男 13 例,女 18 例,最大年龄 55 岁,最小 35 岁,平均 4O 岁; 高血压脉弦组 35 例,均为西罗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患者,其中男 25 例,女 10 例,最大年龄 53 岁,最小 33 岁,平均 43 岁; 健康 脉弦组 32 例,均为西罗园社区所辖居民,其中男 11 例,女 22 例,最大年龄 49 岁,最小 28 岁,平均 38 岁。
中医养生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
中医养生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其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觉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为精神不振、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
这时,中医养生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帮助我们改善亚健康状态,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首先,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强调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是养生保健的核心。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指事物相互关系中的两种对立统一的方面,人体也是如此。
当人体的阴阳失衡时,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整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来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
其次,中医养生注重“气血调和”,认为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气血调和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亚健康状态往往是由于气血不畅造成的,表现为气虚、血瘀等症状。
中医养生通过调理饮食、按摩、针灸等方法来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再次,中医养生提倡“调息养心”,强调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不稳定,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通过冥想、气功、按摩等方法来调节情绪,舒缓紧张的神经系统,使身心得到放松。
只有身心得到平衡,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地生活。
最后,中医养生注重“防病于未然”,提倡预防胜于治疗。
中医养生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一种预警信号,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通过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息养心、防病于未然等方面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中医养生,让传统医学的智慧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祝愿每位读者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分析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20C HI N A FO REI GN M ED I CA L TR EATM ENT中医中药血润燥,人参、甘草合用可以补脾益气,有四君子之意,是为臣药;同时,炙甘草又有调和药性、止咳化痰之功用,一药而具有多重身份地位;桂枝、生姜有通阳化气之功,可以使养阴益气之品得以通化,使补而不滞,减缓麦冬阴凝之弊,含有佐助与佐制之意,当然,这两味药与生地、麦冬等甘润之品相合也不会有辛燥之弊。
同时,本方还可以根据临床见证适当加用地骨皮以养阴除蒸、五味子敛肺生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本方在用来治疗肺痿的时候,随着君臣配伍关系的改变,用药剂量也应随着发生适当的改变,以适应疾病的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通过炙甘草汤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对方中药物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方剂配伍中君、臣、佐、使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临床的主病、主证加以具体分析,同一个方剂中的君药往往在此方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另一病证中的治疗和应用时退居为次要地位,成为臣药或是佐使药,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使用中不要拘泥于单一的配伍关系,要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改变进行合理的配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古方、名方的使用将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不会深刻体会到经典方剂在临床使用中的精妙之处,只有活学活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让经典方剂在临床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不负“经典”之名。
参考文献[1]张尊如,王永梅.关于炙甘草汤中清酒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2]李永堂.炙甘草汤为何生地黄用量最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3]杨宏宝,张炳填.张仲景炙甘草汤立方本意之蠡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4]张放,梁茂新.试论方剂君臣佐使法则的沿革与规范[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5]郭淑珍.肺痿病机及辨治初探[J ].新中医,1994.[6]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之三[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黄宫绣本草求真[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收稿日期】561“亚健康”的基本表征一般认为,亚健康就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但找不出实质性病变却有种种不适感。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调理亚健康状态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调理亚健康状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亚健康状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许多人时常感到疲劳、失眠、焦虑、食欲不振等,但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明确的疾病。
中医内科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调理方法,为改善亚健康状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中医理论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首先,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就会导致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和濡润,从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比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而肢体麻木、疼痛、痛经等则可能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当阴阳失调时,人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例如,阴虚则会出现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阳虚则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等。
此外,脏腑功能的失调也是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心主神明,若心神失养,就容易出现心烦、心悸、失眠等;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可能导致情绪抑郁、胸胁胀痛;脾主运化,脾气虚弱会引起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则易出现气短、自汗、易感冒;肾主藏精,肾阴肾阳亏虚会导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那么,中医内科学是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来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呢?中药调理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的亚健康人群,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以益气补血;对于阴虚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滋阴清热;阳虚者则可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
除了中药,中医的食疗方法在调理亚健康状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山药、薏米、芡实等健脾益胃的食物;阴虚者适宜食用百合、银耳、枸杞等滋阴润燥的食物;阳虚者可适当食用羊肉、核桃、韭菜等温阳的食物。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亚健康的有效方法。
中医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论文选题参考1、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2、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3、中医中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4、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5、中医中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6、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7、中医体质三论8、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9、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0、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11、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12、286例IgA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13、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14、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15、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16、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17、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1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19、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20、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二、中医论文题目大全1、从维度与阶度探讨中医证候的特征及标准化方法2、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3、中医体质学学科发展述评4、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5、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6、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7、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8、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思路和方法9、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10、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1、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12、中医体质三论13、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14、高脂血症与中医痰浊关系的实验研究15、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16、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17、对脓毒症中医病机特点及治法的认识18、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19、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20、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三、热门中医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医体质学说2、从中医学看肝脏调节应激反应的作用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4、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5、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6、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7、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体会和展望8、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9、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10、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1、《中医大辞典》12、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3、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理特点与中医辨治思路对策14、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15、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16、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17、中医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18、糖尿病中医新论19、中医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20、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四、关于中医毕业论文题目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3、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4、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5、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6、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7、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8、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9、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0、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1、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2、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13、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上)14、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5、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16、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17、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18、1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19、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20、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五、比较好写的中医论文题目1、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2、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3、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点思考4、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病理机制及其研究思路5、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6、肥胖病的中医辨证7、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8、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9、肝纤维化的中医中药治疗10、基于文献的肺炎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11、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12、著名中医学家林兰教授学术经验系列之四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治疗当益气养阴为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13、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14、癌灵I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2例15、癌灵Ⅰ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2例16、糖尿病肾病相关中医病名考辨17、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8、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19、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20、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概况与展望。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亚健康是指身体功能处于正常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患者会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的调节作用,以及其中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
一、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理论依据亚健康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虚邪正邪交争”,即人体机能失调,无法抵御外界邪气侵袭。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阴阳失调等所造成的。
针对这一理论依据,中医药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干预。
二、中医药的调节方法1. 中草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健康状态的调节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草药可以通过药物的成分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恢复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常用的中草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滋补作用的药材,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气血的流动,改善亚健康症状。
例如,针刺“四神聪”穴位可以提高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针刺“太冲”穴位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针灸疗法在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中的另一种重要疗法,通过按摩特定部位,调理经络气血,改善亚健康状态。
例如,头部的推拿按摩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背部的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肩颈疼痛等症状。
推拿按摩在舒缓身心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例如,中医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工具,配合西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在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干预中,中医药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中草药的调理和针灸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调节亚健康状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理论依据和多种治疗方法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中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1年2期.王琦.[2].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城市规划》.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金广君.蔡瑞定.金敬思.[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1期.刘运芳.韩立炜.商洪才.毕明刚.王昌恩.董尔丹.[10].应用型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的构建.《实验技术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0期.徐国昌.卞华.杨雷.叶松山.二、中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医学“寒”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张晨.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1(学位年度)[2].中医学“郁”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李清.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传统中医学医德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作者:闫丹丹.思想政治教育河南中医学院2012(学位年度)[4].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作者:刘鹏.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5].中医学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与运用探讨.作者:李先法.中医内科学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6].基于本体的中医学脾胃病知识库的构建.被引次数:14作者:李新霞.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南京理工大学2008(学位年度)[7].“心身医学”相关中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作者:邢鹏.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5(学位年度)[8].“中医医生报告结局”概念框架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张艳宏.中医临床基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2(学位年度)[9].中医学“燥”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郑齐.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10].面向中医面诊诊断信息提取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被引次数:16作者:吴暾华.基础数学厦门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 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Niuhu angShangqingpillasanexample.Liang,J.Wu,W.Y.Sun,G.X.Wang,D.D.Hou,J.J.Yang,W.Z.Jiang,B.H.Liu,X.Guo, D.A.《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 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2]Globalperformanc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verthreedecades. Fu,J.Y.Zhang,X.Zhao,Y.H.Chen,D.Z.Huang,M.H.《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 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3[3]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 phalaeRhizoma'piecesbysurfaceenhancedRamanspectroscopy. HaoHuangHongShiShangyuanFengJuqiangLinWeiweiChenYunYuDuoLinQianXuRong Chen《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 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4]Advancesinanalyticaltechnologiestoevaluatethequalityoftraditio nalChinesemedicines.Jing,J.Parekh,H.S.Wei,M.Ren,W.C.Chen,S.B.《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5]Groupedpenalizationestimationoftheosteoporosisdatainthetraditi onalChinesemedicine.YangLiYichenQinanmingXieFengTian《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4[6]Identificationoftheeffectiveconstituentsforantiinflammatoryact ivityofJuZhiJiangTang,anancien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mula. ShufangWangPinghongChenWeiJiangLeihongWuLulinChenXiaohuiFanYiWangYiyu Cheng《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 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7]Howtostandardizethepulsetakingmethod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 nepulsediagnosis.Chung,Y.F.Hu,C.S.Yeh,C.C.Luo,C.H.《ComputersinBiologyandMedicin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4[8]CHARACTERIZATION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UHUANGLIANBYHP LCESIMS.LanLuanYongQingXiaoLiLiCunZhangDingRongYuYinLianMa 《AnalyticalLetter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4/6[9]Multiresiduemethodforfastdeterminationofpesticideresiduesinpla ntsused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 tographycoupledtotandemmassspectrometry.Chen,L.Song,F.Liu,Z.Zheng,Z.Xing,J.Liu,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 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0]TreatAlzheimer'sdisease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un,M.F.Chang,T.T.Chen,K.C.Yang,S.C.Chang,K.W.Tsai,T.Y.Chen,H.Y.Tsai, F.J.Lin,J.G.Chen,C.Y.C.《Molecular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0/12四、中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方肇勤.张煜.宋菊敏.梁超.刘小美.张园园.潘志强.卢文丽,2013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2]以案例引子为基础的中医学共享探究性建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王华楠.毛兵.李宁,2012第四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3]对西医本科生进行中医学授课的兴趣教学探讨.郑玉琴.韦薇,2012首都医科大学2012年教育学术年会[4]从地方性到全球化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现代转型与传播.程伟.孙尧尧,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5]浅探现代科技革命下的中医学发展思路.倪光夏,2009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6]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王键.周亚东,2012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7]论中医学中的“象思维”——古代哲学方法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和媛媛,2010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10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8]《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与马来西亚《传统与替代医学课程标准》比较.郑建强,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9]经学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丁树栋.管恩兰,2013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10]浅议中医学常变思维及其临床应用.腊永红,2015第十八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庆阳市岐黄文化学术年会。
中医药对亚健康的调理作用
中医药对亚健康的调理作用亚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许多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饮食习惯的不良以及缺乏适当的运动,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但并没有被确诊为某种疾病。
中医药作为传统的健康保健方法,在亚健康的调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亚健康调理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念中医药是一门基于中华民族医药传统理论的医药学科。
中医药的基本理念是强调"治疗未病",即在人们尚未出现疾病症状时,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与西医药的治疗模式有所不同,西医药主要针对已经出现的疾病进行治疗。
中医药的基本理念为其在亚健康调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医药的辨证论治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独特的诊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病征,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来确定患者体质的阴阳平衡状态,并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
在亚健康调理中,中医药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亚健康的原因所在,例如体内湿气过重、气血不畅等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中草药配方来调理身体。
三、中医药的治未病中医药的治未病是中医药的核心理念之一。
中医药通过调理身体内外环境,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前干预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亚健康调理中,中医药可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通过中草药的调理,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下的肠胃功能,增强人体消化吸收能力,防止进一步恶化。
四、中医药的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疗法是指通过中草药的治疗来调整患者的体质,达到治愈疾病或者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在亚健康调理中,中药疗法是中医药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中草药的调理,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下的脾胃功能,增加人体的气血供应,调节激素水平等,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五、中医药的养生方法中医药的养生方法是中医药在亚健康调理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中医药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加运动量,改善生活习惯等。
调整的同义词
调整的同义词
本文是关于调整的同义词,感谢您的阅读!
调整
【读音】:[tiáozhěng]
【释义】:1.调弄整治。
2.重新调配或安排,使合于新的情况。
【同义词】:调治
调整造句
1.打印比例调整范围的百分数
2.它尽了全力来调整运费率。
3.如果要调整视图的页面外观:
4.这种干涉仪比较难调整。
5.第十章评估和调整日程的方法
6.最好重复进行刻度盘的调整。
7.试样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调整。
8.动力杀虫剂可以调整用来施肥。
9.那个省的轻工业布局需要调整。
10.调整任务解决过度分配
同义词造句
1.王庆其教授膏方调治经验
2.试论腧穴的双相调治作用
3.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多功能调治作用的研究
4.从肾而论周期调治不孕症心得
5.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进展
6.中药膏方在调治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
7.浅谈中医调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六法
8.道家思想对于调治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启示
9.书法及针刺调治老年痴呆的行为和细胞水平研究
10.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亚健康调理师考试题参考参考答案
学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培训期号: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亚健康调理师考试试卷(A卷)201年第期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养生: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使之绵长的意思。
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娱乐保健:通过娱乐休闲的方式达到养生的目的,又称为情趣养生,是一种以休闲来调节身心健康、陶冶情操,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目的的一种方式。
心理调适: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医体质量表是中医体质分类的测量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以及个体的体质进行量化评价。
清远市(社区)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健康状况分析
问卷调查 , 对 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以了解该人群的状 态、 证候 特征 。纳入 标 准 : ( 1 )在清 远市 市 区居住 三 年 以上 的
《 亚健康 中医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 试行 ) 》 进行 判定 。
1 . 3 统计学处理 用 E x c e l 表进行数据录用 ,采用 S P S S 1 6 . 0 1 5 ~ 6 0 周岁 的中国公 民; ( 2 ) 对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 ( 1 ) 统计软件做单 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 资料采用 。 检验 ,P < 0 . 0 5 患有精 神疾病未 愈而不 能对身体 状况进 行 自我 评价者 ; ( 2)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病情严重及不能理 解调查问卷的问题 者 ; ( 3 )1 5周岁 以下 的 人群 ; ( 4)未获得知情 同意者 ; ( 5)在调查 过程 中因故未能
亚健康状况筛查表及症状体征表对 1 0 0 0 例不同中医体质人群样本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 以S P S S 1 6 . 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 偏颇体 质人 群易发生亚健康 ,主要对应 的是气 郁质 、气虚质 、湿热质和 阳虚质 。结论 :清远 市社区体质偏颇人群 中气郁质 、气虚质 、湿热 质和 阳虚质人群易发生亚健康 。
I 4 J 杨旭东 ,韩九娥 ,何光峰 . 创建 医院特色文化提升 医院核心竞争
力[ J ] . 中国医学创新 ,2 0 1 2 ,9( 5 ): 1 3 1 — 1 3 3 2 0 1 2 ,9( 1 9) :1 5 1 — 1 5 2
观念指向一起 探讨 今后 的工作方 向和努力 方向 ,使其理解并 [ 5 ] 关建新 . 加强医院文化培训树立医院品牌意识 『 J ] . 中国医学创新 ,
专家称:中药有利于调节“亚健康”状态
专家称:中药有利于调节“亚健康”状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说,中药的多样性对调节亚健康状态有好处。
这位中国著名的药学专家说,中国的中医中药有着优秀的哲学思想,例如个性化治疗和辩证看病用药,这是看病、治病的理想目标,也是中药与西药的比较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视解决由于工作、生活紧张而带来的亚健康问题。
中药的应用实践证明,中药具有多样性并适应多样性的特点,可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调节到正常。
中药的这种微调作用,也是中药发展的一个机遇。
日前,大连举行第二届全国天然活性物质生物转化学术研讨会,姚新生院士到会表示,发挥中药多样性的长处,不能拘泥于传统,不能排斥中西医结合。
过去传统中药的使用办法是水煎、酒泡。
这些办法要用,但不能绝对化,不能排斥别的提取办法。
学习西方现代制药工艺制成中药制剂,用起来效果好、方便。
中药产品的发展,要强调其商品的共性,方便销售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究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王 琦(中国中医药报社 北京100027)摘要: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6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中医学 上工治未病 的思想和中医体质学、心身医学及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和保健品开发等,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这不仅将对中医学术发展带来新的拓展空间,而且也必将对整个世界医学的进化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医学;亚健康状态;诊断;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R2 031 关于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按苏联学者Berkman提议,人的一般状态分为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即诱病状态。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也有人称之为 第三状态 、 中间状态 ),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
在医学范畴中,人体某一时间的全身机能状况,称即时状态,简称 状态 。
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是全身各器官组织相互协调和统一的综合表现。
正常人 是一个比较复杂而难以作出确切定义的概念,从 状态 角度来说,可以认为 没有明显的自觉或检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个体就是正常人。
而在病理范畴中,状态则指以人体生理机能失调为主,但又常伴见不同程度的全身功能失调状况[1]。
当亚健康状态即诱病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转化为疾病。
反之,若采取措施,则走向健康。
这一认识,使人们把健康与疾病之间理解为一个互为联系的渐进过程,有助于在形成明确的病理改变之前未雨绸缪,作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亚健康状态的范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是泛指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的状况; 是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 一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 症 ,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某些重病、慢性病已临床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 在人体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生理机能减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
上述方面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物理、化学检查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作出对疾病的诊断。
研究亚健康状态对人类健康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要课题,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尤其是精神心理医学的临床实际中发现,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环境污染、激烈竟争等许多与现代文明结伴而来的忧患,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来自社会和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再加上不少人养成吸烟酗酒、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体力劳动、生活不规律、夜生活过度等不良习惯,亚健康状态人群逐渐增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60%的人程度不同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有着亚健康的体验。
亚健康状态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无病,还必须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亚健康状态,实际是一状非健康状态,极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故研究干预亚健康状态,有助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研究干预亚健康状态,是实现医学目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
既往认为医学的目的是 治病 ,然而严峻的事12001年3月第24卷第2期March2001,Vol.24,No.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 C M王 琦,男,57岁,医学硕士,教授,医学博士生导师实告诉人们,全球患病人数日益增长,疾病种类不断增加,人口不断老化,美国的癌症10万人死亡数从3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还以每10年5%~7%的比例攀升。
中国现有9000万高血压病人,2000万糖尿病人,600万中风病人;到2000年全球老年人口增加到5 9亿,在我国有将近1 34亿老年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1 7%)。
这都使整个医学处于被动应付与困惑之中,即使是发达国家对此巨大的医疗费用的投入也感到不堪重负。
这种状况迫使人们对健康观和医学目的进行变革。
1997年14国在 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先战略 声明中所提出的 所谓健康,是安康和心身完整统一的体验,其特点是没有显著的疾病,能让人去寻求她或他的基本目标,并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和履行工作职责。
医学的目的与功能不仅仅是治病,对于人体的 第三状态 的控制,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重要措施。
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它的提出被誉为是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因此深入研究亚健康状态,将对下个世纪的人类医学作出巨大贡献。
上工治未病 是中医学的一贯思想。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明确指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所谓治未病,不仅包括了未病先防,也包括了非显性疾病的治疗,注重于 病 的临床前期、先兆症状。
中医在诊断学、预防学、治疗学方面显示了整体优势。
2 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优势如前是说,所谓亚健康状态,实际上是指人体生理机能失调的综合表现,是人的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所反映的种种症状,而运用物理及生化手段往往难以确诊为何种疾病。
人体状态正常与否的第一感受者是病人自身,因此病人患病时的自我感觉症状是诊断疾病状态的最重要依据,而病人表现出来的各种体征,亦是了解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
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论、方法论,区别于现代医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研究人体的功能反应状态。
中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了解症状、体征、诊断病理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它能够比较全面而又可靠地了解疾病状态,为进一步分析其病变机理提供客观依据。
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在不干扰生命状态的前提下,动态把握各种病理信息,将四诊收集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并判断为 阴虚 、 阳虚 、 气虚 、 湿热 等等。
早期诊断出病理性体质,亦是重要手段。
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审查人的神、色、态、脉、舌等体征及性格、饮食、二便等情况,结合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实际经验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出病理体质。
如我们既往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为依据,运用流行病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痰湿体质作出半定量的积分法诊断标准,为病理性体质的诊断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特异性的病理体质则可从某些特异性的检验指标作出诊断,如易发生I 型变态反应的过敏性体质之人血清I gE 类抗体较正常人明显升高等[2]。
3 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优势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以及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从而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
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每一个个体的治疗,无不包含着预防的成分。
现代预防医学建立了三级预防的观念,即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
中医体质学说对亚健康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
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故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
阳虚体质易患伤寒,阴虚体质易患温病 是临床所公认的事实。
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特殊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
本人主持的 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 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OP 值分别为3 40、5 13、5 75、4 13),均具有显著差别(P 值分别是P <0 025,P <0 005,P <0 005,P <0 025)。
以上讨论可以看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一级预防(即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的核心。
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也就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 三早 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的具体办法有普查、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等。
中医体质学说为疾病的二级预防提供了简便的筛检措施和确定高危人群的方法。
筛检是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检查措施,在健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24卷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是早期发现病人的一种方法。
通过正常体质与病理体质的评定,可以将人群中健康人与可疑患病或患病的人区别开来,即正常体质者为筛检阴性,病理体质者为筛检阳性。
对于具有病理体质而未发病的人可以通过改善体质进行病因预防,对于已患病者则予以相应的治疗。
70年代,王琦等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体质调查,提出7种临床体质分型的设计,除一型为正常体质外,其余六型均为病理性体质,经20余年的临床运用,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规范性,可以用来指导筛检工作。
痰湿体质课题组还通过1036例肥胖人的调研制定了痰湿体质的定量判断记分法,积分>9分者判定为痰湿体质。
这使得判定特殊体质的筛检方法变得更迅速,并更具客观性。
病理性体质对疾病具有内在倾向性,这为确定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了方向。
肥胖人痰湿型体质的变异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的研究表明,体质存在变异,痰湿型体质定量判断记分法则基本上反映了痰湿型体质的变异程度。
通过对247例肥胖人调查发现痰湿型体质的变异呈尖峭峰的对称分布,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与痰湿型体质的得分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病理性体质变异分布的研究以及病理性体质的变异与相关发病率关系的确立,使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确定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以进行重点预防。
4 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优势西方医学的总特征,注重于生物结构上的一个个具体的异常(病),采取的也主要是生物的、理化的手段,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修复这种异常(治愈疾病)。
并以线性方程的思想,着重于针对病因或对证治疗,在生物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疾病谱的改变和病种的不可抑制使全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不断进化,并使其总目标及主导思想和具体思路被迫作出某些调整或优化,从而发生了医学观、医学模式、医学目的等变革。
中医学主要着眼于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类型(体质)与病理反应状态(证型),这正是中医学的特点和对人体生命的独特见解,它以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思想,运用综合调理的方法,消除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并使之恢复正常的协调的生理状态,通过调整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康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