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任务的由来
眉县猕猴桃园区产业规划文本
.眉县猕桃产业规划文本地理规划131雒方超2016年4月22日1总论:1.1生态规划任务的由来:眉县猕猴桃产业规划任务是由眉县政府和省及市猕猴桃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组织眉县农业、水利、统计、科技、计委、财政、经贸委、环保等部门共同协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规划》从眉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在综合分析评价国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潜力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方向、目标和任务以及产业基地布局等,同时提出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及落实规划的对策措施,为提高猕猴桃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乡(镇)各级政府制定猕猴桃产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1.2规划围、时限、技术路线眉县岭沿山一带,目前主栽品种美占85%,海沃德、红阳、徐香等占20%。
,现代农业科技示企业1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社20多个。
无公害认证面积2.5万亩,注册“太白山、宝阳、乐”等果品品牌7个。
全县从事猕猴桃产业的果农1万多人,产值1.5亿元。
眉县是全国猕猴桃人工栽植面积最广的区域之一。
眉县猕猴桃生态示园区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实现领先,畅销全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心区位于眉县金渠镇第二坡村,现有猕猴桃面积2732亩,美占90%,平均亩产3000公斤,年产值3600万元。
成立楚红专业合作社1个,人员42名,栽植楚红猕猴桃500亩。
主要问题是品种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
示区位于眉县金渠镇年家庄村、宁渠村、红星村、金渠村、枣林村,现有猕猴桃17800亩,主栽品种海沃德、徐香,平均亩产2500公斤,产值4600万元。
建有贮藏库42个,贮藏能力0.7万吨,美源加工厂一库,加工能力200吨,新增加工厂一座,投资1.8亿元。
主要问题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实验报告
五尧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目录1.总论1.1任务的由来 (2)1.2编制的依据 (2)1.3规划指导思想 (2)1.4规划原则 (2)1.5规划年限 (3)1.6规划目标 (3)2.五尧乡基本状况 (4)2.1五尧乡自然地理状况 (4)2.2五尧乡社会经济状况 (4)3.城镇规划 (4)4.生态环境规划 (5)4.1生态资源状况 (5)4.2环境质量现状 (6)4.3生态环境问题 (6)4.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5.效益分析 (9)5.1生态效益 (9)5.2经济效益 (9)5.3社会效益 (9)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6.1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0)6.2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0)6.3文化教育和社会监督体系 (11)6.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1)6.5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体系 (12)6.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 (12)1.总论1.1任务的由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
“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快发展小城镇则是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编制的依据城市规划5个阶段,如果按编制规划的话可以说是: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二〇一五年六月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规划编制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指标》)为导向,优化乡镇空间布局、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化制度,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二)基本原则——明确定位,做好衔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升级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细胞工程。
规划指标要与《指标》衔接。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规划编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创建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尽可能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
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一)确定任务乡镇人民政府可委托相关单位,或组织自身技术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具体编制要求。
(二)调研与资料收集规划编制单位应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背景或现状资料,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行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编制按照规划编制提纲(附后)所列内容编制规划。
(四)规划审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或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审查。
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五)规划报批和实施规划报批稿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报规划审查单位备案。
三、规划内容与要求(一)总则说明规划的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时限等。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丽水市人民政府二OO四年三月丽水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楼阳生常务副组长:刘希平副组长:施基城刘秀兰成员:王昌荣(市委)李一深(市政府)李卫良(市委)叶丽萍(市政府)廖思红(市委组织部)毛子荣(市委宣传部)占志妙(市计委)吴善印(市计委)杨晓宏(市经贸委)江春松(市教育局)汤汪洱(市科技局)何赤峰(市财政局)叶杰耀(市国土局)陶国忠(市建设局)李以勤(市交通局)徐国强(市农业局)王瑞亮(市林业局) 周业新(市水利局)刘世书(市环保局) 楼培忠(市环保局)陈志雄(市文体广电局)孟文贤(市卫生局)董淑萍(市统计局) 陈瑶(市旅游局)王黎煚(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张晓强(团市委)蓝资霞(市妇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刘世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吴善印、楼培忠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写工作机构主持单位:丽水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单位:丽水市环境保护局丽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协作单位:莲都区人民政府丽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丽水市法制办丽水市林业局丽水市农业局丽水市水利局丽水市建设局丽水市国土资源局丽水市气象局丽水市统计局丽水市卫生局丽水市教育局丽水市科技局丽水市文体广电局丽水市交通局丽水市旅游局丽水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丽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县(市)生态办《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写组人员顾问:刘秀兰 (副市长)组长:刘世书 (市生态办主任,市环保局局长)副组长:耿如恒 (市环保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赖志民 (市生态办副主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楼培忠 (市生态办副主任,市环保局副局长)编写人员:蔡瑢 (市环保局,教授级高工)吕森伟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陈灵敏 (市环保局,高级农艺师)谢良域 (市环保局,工程师)邵杭钟 (市环境监察支队,高工)沈树明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处长)张夏菁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胡土云 (市经贸委,处长)朱军雄 (市法制办)程秋波 (市林业局,教授级高工)潘振刚 (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张映辉 (市水利局,处长)林建伟 (市建设局)马凤钟 (市国土局,教授级高工)蔡振群 (市气象局)张莉玲 (市统计局,处长)黄丽春 (市卫生局)卢利森 (市教育局)潘文飞 (市科技局)贾建良 (市文体广电局)詹百松 (市交通局,处长)赖仙龙 (市旅游局)郑锦康 (市计生委)《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评审专家名单刘玉凯(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原司长)沈渭寿(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胡绍明(江苏省环保厅生态处,副处长)省论证会专家组名单组长:陈英旭(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教授)专家:黄家矩(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高工)王东祥(省计委,处长、高级经济师)尹文耀(浙江大学,研究员)刘安兴(省林勘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郑萍(省环保局,处长)石坚荣(省环保局,高工)俞益武(浙江林学院,副教授)《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论证会论证意见《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论证会于2003年12月24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浙江省生态办主持。
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
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10年6月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前言前言为保证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符合道路工程建设程序和满足审批要求,进一步规范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提升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平,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简称编制办法)。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相关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为基础,结合北京市规划、设计、管理、审批特点,广泛征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意见,形成本编制办法。
本编制办法明确了规划设计、工程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深度、成果要求、所需的基础资料;加强了规划、设计与审批之间的衔接。
本编制办法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解释(其中4.1、5.1节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
各有关单位在使用中若有意见和建议请函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市政总院大厦,邮编:100082,电话(传真):010-82216821),以便再次修订时使用。
组织单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编制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办法主要起草人:张亚芹郭浩聂大华朱胜跃刘斌阮金梅段铁铮刘璇亦段海林郭华张奇崔新书吴海俊蒋大振盖春英吴树英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一般规定 (3)4城市道路工程 (4)4.1 规划设计 (4)4.1.1 编制目的与要求 (4)4.1.2 规划条件 (5)4.1.3 规划方案 (9)4.2 工程方案 (11)4.2.1 编制目的与要求 (11)4.2.2 基础资料 (11)4.2.3 文件组成与内容 (12)4.3 工程可行性研究 (17)4.3.1 编制目的与要求 (17)4.3.2 基础资料 (17)4.3.3 文件组成与内容 (18)4.4 初步设计 (21)4.4.1 编制目的与要求 (21)4.4.2 基础资料 (21)4.4.3 文件组成与内容 (22)4.5 施工图设计 (27)4.5.1 编制目的与要求 (27)4.5.2 基础资料 (27)4.5.3 文件组成与内容 (28)5公路工程 (32)5.1 规划设计 (32)5.1.1 编制目的与要求 (32)5.1.2 规划条件 (32)5.1.3 规划方案 (33)5.2 工程方案 (34)5.2.1 编制目的与要求 (34)5.2.2 基础资料 (34)5.2.3 文件组成与内容 (35)5.3 工程可行性研究 (39)5.4 初步设计 (40)5.5 施工图设计 (43)6设计成果的提交 (44)1总则1.0.1 为适应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加强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管理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整体水平,特制定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1.20•【文号】环办[2002]8号•【施行日期】2002.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环办[200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我局2001年3月发布了《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对指导和规范地方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工作的发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更加具体明确,在吸取各地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局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核心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形成《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供各地参考。
请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和特点,按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进行配合,组织编制好各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二00二年一月二十日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1.总则1.1任务的由来1.2必要性和意义1.3规划编制的依据2.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2.1基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范围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主导生态功能的同一性,又要考虑与行政边界保持一致,便于管理。
范围以足以维持和发挥生态功能保护区主导生态功能作用为宜。
2.1.2 自然地理状况2.1.3 经济、社会状况2.2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2.2.1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就2.2.2 生态环境退化状况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12.24•【文号】环办[2004]109号•【施行日期】2004.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2004]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为规范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我局制订了《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1.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2.《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实施意见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附件一: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1.总则1.1 任务的由来1.2 规划编制的范围(行政辖区)1.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4 规划编制的依据(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2.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2.1 自然地理状况2.2 社会经济状况2.3 生态环境现状2.4 主要资源状况2.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2.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对比《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3.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矿区规划说明
总说明一、矿区位置、资源量和任务的由来(一)矿区位置华亭矿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所属华亭、崇信两县境内,由华亭、安新、赤城三块煤田组成。
华亭煤田在华亭县城周围,地处东经106°40′~106°57′,北纬35°10′左右。
安新煤田距华亭县城21km,在华亭县安口镇周围及崇信县新窑镇,地理坐标东经106°50′~106°57′,北纬35°5′~35°14′。
赤城煤田处于安新煤田以东崇信县新窑镇与灵台县交接部位,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6°56′30″~107°06′45″,北纬35°03′45″~35°14′。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原华亭矿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33.8km2。
依据甘肃煤田地质局146队于2014年1月提交的《甘肃省华亭矿区赤城煤田煤炭勘查资料汇编报告》、“国土资厅函〔2013〕188号”文备案的《甘肃省华亭矿区赤城煤田矿业权设置方案》及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备案的《甘肃省华亭矿区安新煤田矿业权设置方案》,现矿区面积约为278.325km2。
(二)资源量依据我院2004年9月编制的《甘肃省华亭矿区总体规划(修改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华亭矿区原地质资源储量为28.5亿吨。
结合原总体规划批复文件精神、安新煤田和赤城煤田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及现生产矿井的实际资料,华亭矿区目前保有地质资源量为30.08亿吨。
(三)任务的由来1、由于华亭矿区部分矿井进行改扩建后,生产能力扩大。
2、近几年加快了对华亭矿区赤诚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后,原普查区已达到详查深度,部分范围已达到勘探深度,符合国家有关规划矿井的要求。
3、由于安新煤田和赤城煤田矿业权的重新设置。
建设项目背景及任务由来
3
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
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 关规划等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 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 2 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级因子筛选
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2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公 众
概述
概
一、建设项目背景及任务由来
述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是 1986 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集 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培训和指导六位一体的一家省级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也是 郑州大学附属妇产儿童医院,承担着全省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以及妇产儿童专业技 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任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定的中国大陆七大培训基 地之一。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现有院区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康复前街 7 号,总占地面积 35390m2,总建筑面积 93652m 2 ,共设置床位数 994 张,日接待就 诊人数 1800 人/d。2012 年 6 月河南省卫生厅同意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 幼保健院核准床位增加至 1800 张。 但在实际布局设计时发现, 现有院区场地面积有限, 不能容纳 1800 张床位,难以实现床位的增加。于 2015 年 11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 将康复前街 54 号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校区(占地面积 47.38 亩)土地无偿划 拨给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用于扩大医疗空间,具体见豫政阅 [2015]15 号(附件 3) 。于 2016 年 7 月,河南省卫生厅同意从核准批复的 1800 张床位 中调整 800 张床位规划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校区(康复前街 54 号) ,具体见 附件 2。于 2017 年 4 月,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同意康复前街 54 号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康复校区按照医疗卫生用地进行规划控制,具体见郑城规函[2017]57 号(附件 4) 。 为此,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拟投资 104000 万元,在郑州市 康复前街 54 号建设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南院区建设项目。项目 性质属于新建,总建筑面积 159053m2。建设内容包括:生殖医学中心大楼、小儿心理 行为中心大楼、医学功能部大楼、儿童功能训练与行为矫正中心大楼、儿科病房大楼、 儿童康复大楼、综合楼、职工食堂、病人食堂等。项目共设置床位 800 张。项目建设 主要针对儿童心理行为、儿童康复及生殖医学等项目的开展。 受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委托,河南省正大环境科技咨询 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委托书见附件 1。评价单位根据 国家及省内有关环保法规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对本项目建设地 点及区域环境进行实地踏勘、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
启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5-2025)
启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5-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启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二○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原规划概述 (1)1.1任务由来 (1)1.2启东经济开发区开发现状回顾 (2)2 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10)2.1规划范围 (10)2.2规划时段 (11)2.3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 (11)2.4规划重点 (11)2.5规划布局结构 (11)2.6用地规划 (12)2.7环保基础设施规划 (16)3 规划可行性综合论证 (18)3.1启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18)3.2启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合理、可行性 (19)3.3规划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26)3.4规划优化发展建议 (29)4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31)4.1地表水环境保护 (31)4.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41)4.3声环境保护措施 (46)4.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47)4.5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9)4.6开展退二进三企业用地土壤整治 (50)4.7启东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投资及建设计划 (51)4.8优化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提高准入门槛 (54)5 公众参与 (58)6 总体评价初步结论 (59)1 原规划概述1.1 任务由来启东经济开发区现分为启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区和启东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集中区两个园区。
其中,启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区创建于1992年,原为启东吕四港港口开发区南区,规划面积8km2(四周界址为东至江海南路、南至纬三西路、西至华石村中心路、北至紫薇西路),1993年启东吕四港港口开发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开发区(苏政复[1993]55号,根据苏政复[2003]17号文,启东吕四港港口开发区南区8km2予于保留,更名为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
根据《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片区分区规划》,启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区规划总面积15.44km2。
中心区规划的范围南起市府路和世纪大道,北至紫薇路,西起西苑路,东至头兴港和江海路。
(完整版)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1.总则1.1任务的由来1.2必要性和意义1.3规划编制的依据2.现状分析与评价2.1自然地理状况2.2经济、社会状况2.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3.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就2.3.2生态环境退化状况及其原因分析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2.3.3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2.4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分析2.4.1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力的分析,如在保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用地需求的情况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的分析。
草场载畜量分析,为限牧措施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的可采伐利用量、可再生能力的分析,为森林利用方式与利用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2.4.2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规划的指导思想遵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各项原则,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严格监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2规划的基本原则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
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2.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为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退化地区实施抢救性保护。
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关于下发新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
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各相应资质单位:为进一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以下简称•编制与审查要求‣)。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尽快将本通知转发所辖县(市)国土资源局,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单位要认真学习•编制与审查要求‣,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
三、•编制与审查要求‣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关于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代土地复- 1 -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362号)同时废止。
四、自2010年3月1日起提交审查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均应按照•编制与审查要求‣编制。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写提纲‣二O一O年一月十八日- 2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四川省中小河流治理实施规划报告编制说明及提纲
四川省中小河流治理实施规划报告编制说明及提纲一、任务由来我省纳入《全国重点地区近期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建设规划》(2022-2022年)的试点项目109个。
截至目前,所有试点项目的初步设计已全部审批完成,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从试点项目的初设审批和工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选择缺乏流域统筹考虑。
中小河流治理要求从流域统筹的角度考虑,项目选择主要解决本流域内重点河段的防洪薄弱环节。
在试点项目中,部分项目的选择缺乏统筹考虑,重点治理河段不明确,项目轻重缓急安排不合理,造成流域内重点河段防洪薄弱环节未及时得到有效解决。
(二)治理措施不合理。
中小河流治理不能等同于堤防建设,由于中央投资规模的控制,需综合考虑经济合理的治理措施。
从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项目都是以堤防建设为主,单位河长的治理投资偏高,在投资规模一定的前提下难以达到解决重点河段防洪保安的目标任务。
(三)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规划不吻合。
部分项目由于建设规划工作深度不够,造成建设规划内项目与实际需求不一致,以致初设阶段工作难以开展。
(四)初步设计成果质量不高。
由于试点项目跨阶段设计(从建设规划直接到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工作的任务量大幅增加,技术审查后,需要修改和补充内容很多,延长了前期工作时间,影响了项目审批和开工建设,以致全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严重滞后。
为切实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加快推进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进度,编制全省中小河流实施规划十分必要。
二、编制目的(一)从流域统筹考虑,明确本流域的防洪薄弱环节和重点治理河段。
(二)结合城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轻重缓急提出项目实施意见,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综合考虑流域特点、建设条件以及资金筹措能力等因素,提出项目经济合理的治理措施。
三、工作要求(一)编制范围。
已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名录的325条河流(河流名录另行印发)。
(二)组织形式。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附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环 境 保 护 部二〇一〇年四月九日— 3 —目 录1 总则 (5)1.1工作目的 (5)1.2指导思想与原则 (5)1.2.1指导思想 (5)1.2.2基本原则 (6)1.3编制依据 (7)1.4规划期限、范围 (7)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8)2.1组织实施 (8)2.2调查、收集资料 (8)2.3编制规划大纲 (8)2.4编制研究报告和规划文本 (8)2.5规划论证及公众参与 (9)3 规划成果要求 (9)3.1规划研究报告 (9)3.2规划附图 (9)3.3规划文本 (10)附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提纲 (11)附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说明 (14)— 4 —— 5 —1 总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需要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并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
保护和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协调流域及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和建设,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环发〔2007〕165号),制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的编制。
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可参照本导则编制。
则1.1 工作目的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维护和提高区域提供各类生态服务和产品的能力,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主体功能区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
重庆梁平县屏锦镇环境保护规划
2005年12月1总论1.1任务的由来为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促进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活动。
该项工作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的手段也是保证乡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保护和改善乡镇及周围农村环境,实施乡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屏锦镇是梁平县重要的工业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也是该县重要中心集镇和商贸中心。
该镇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交通便利。
近年来,屏锦镇政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工业,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重庆市环保局的有关单位把屏锦镇列为重庆市首批开展环境保护规划的45个中心镇之一,并拟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工业小城市。
为此,屏锦镇人民政府和梁平县环保局委托西南大学,根据《重庆市环保规划第十五年计划纲要》、《重庆市梁平县屏锦镇总体建设规划》和《屏锦镇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屏锦镇环境保护规划》。
1.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促进屏锦镇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各届政府的重要的任务。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经济建设并重的原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长期繁荣、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一个中长期、并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保护规划,以此来指导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故编制《屏锦镇环境保护规划》。
1.3规划期限和规划区域范围规划的基准年:2005年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0年—2020年规划的范围:屏锦镇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02.11km21.4 编制的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重庆市环境保护第十五年计划纲要》《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纲要》《梁平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梁平县城镇水源地保护规划》《重庆市龙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2]82号)《关于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屏锦镇总体规划》(2004—2020)《屏锦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2003—2020)2 基本概况2.1 自然环境现状2.1.1 地理位置屏锦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县西南部,城镇镇域范围的地理坐标在东经107°28′—107°36′及北纬30°33′—30°41′之间,距县城20余公里,幅员面积102.11km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二〇一五年六月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规划编制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指标》)为导向,优化乡镇空间布局、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化制度,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二)基本原则——明确定位,做好衔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升级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细胞工程。
规划指标要与《指标》衔接。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规划编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创建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尽可能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
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一)确定任务乡镇人民政府可委托相关单位,或组织自身技术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具体编制要求。
(二)调研与资料收集规划编制单位应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背景或现状资料,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行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编制按照规划编制提纲(附后)所列内容编制规划。
(四)规划审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或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审查。
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五)规划报批和实施规划报批稿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报规划审查单位备案。
三、规划内容与要求(一)总则说明规划的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时限等。
方案编制背景
划、土地损毁分析和预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复垦单元的
划定来确定。按照“先建设,后复垦”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大理-
漾濞-云龙-兰坪高速公路临时用地一期(云龙段)土地复垦特征及
复垦
建设方式结合复垦服务年限,本方案设计将其土地复垦工作分为 2
工作
个阶段进行。本方案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为 2018 年 8 月至 2024 年 7
大理-漾濞-云龙-兰坪高速公路临时用地一期 (云龙段)土地复垦方案
大理大漾洱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创新工业园区云岭大道 4 号富 滇银行 7 楼
但路昭
联系电话
13508715229
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性质
建设类项目
项 目概
况
项目位置 资源储量
大理州云龙县境内
生产能力(或
257.46 亿元
—
合计
42.7794 2.8809 39.8985
—
复垦责 任范围
类型 挖损
小计 —
面积(hm²)
已损毁或占用 拟损毁或占用
—
—
内土地
损
塌陷
—
—
—
损毁及 占用面
天堂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
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小城镇生态保护规划一、总论1、任务的由来天堂是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地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初步形成了以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为主的高原生态旅游小城镇。
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天堂知名度,提升小城镇品位,加强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编制天堂小城镇生态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是天堂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2、编制依据(1)《全国生态保护纲要》(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4)《国家农村小康行动计划》(5)《武威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6)《天祝藏族自治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7)天祝藏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天堂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9)《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集镇总体规划2001—2015年》(10)《天祝县天堂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空间布局、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推动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天堂镇农村的突出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小康天堂、和谐天堂、魅力天堂”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为规划遵循的核心理念,统筹天堂镇农村产业布局、村镇发展和资源开发,将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食品安全、人居环境等作为本规划的关注点,增强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农村环境保护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最大限度提高耕地、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压力降低到最小程度。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O一O年三月目录1 前言 (1)1.1任务的由来 (1)1.2规划编制的范围和期限 (2)1.3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4规划编制的依据 (3)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4)2.1自然条件状况 (4)2.1.1 地理位置 (4)2.1.2 地形地貌 (4)2.1.3气候和气象条件 (4)2.1.4 水文条件 (5)2.2社会经济状况 (5)2.2.1 社会发展 (5)2.2.2 经济发展 (6)2.3生态环境状况 (7)2.4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分析 (7)2.4.1 社会经济发展 (7)2.4.2 土地利用 (10)2.4.3 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10)2.4.4水力资源与水资源 (11)2.4.5旅游资源 (12)2.4.6 矿产资源 (13)2.5生态县建设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 (13)2.5.1 生态县建设的有利因素 (13)2.5.2生态县建设的制约因素 (14)3 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6)3.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6)3.1.1 指导思想 (16)3.1.2 基本原则 (16)3.2规划时限 (17)3.3规划目标 (17)3.3.1 总体目标 (17)3.3.2 建设规划分阶段目标 (18)3.3.3 规划指标体系及其相关指标 (19)3.3.4 生态县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22)4 生态县建设的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布局 (23)4.1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23)4.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23)4.1.2 完整性原则 (23)4.1.3 协调性原则 (23)4.1.4可操作性原则 (23)4.2区划方案 (23)4.2.1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24)4.2.2 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5)4.2.3 重点城镇功能区 (25)5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26)5.1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26)5.1.1 生态农业 (26)5.1.2 生态服务业 (27)5.1.3生态工业 (28)5.2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29)5.2.1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 (29)5.2.2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 (30)5.2.3 林业生态保护与开发 (31)5.2.4 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 (32)5.2.5 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重建 (32)5.3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33)5.3.1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33)5.3.2 抓好生态建设 (34)5.4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35)5.4.1 人口发展 (35)5.4.2 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36)5.4.3 绿色社区、生态村建设 (37)5.5建设生态文化 (37)5.5.1 发展绿色产业 (37)5.5.2 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38)5.5.3 创建绿色学校 (38)5.6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39)5.6.1 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39)5.6.2 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体现建设 (40)6 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 (41)6.1生态工业工程 (41)6.2生态农林牧渔业工程 (42)6.3生态服务业工程 (43)6.4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 (44)6.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45)6.6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46)6.7防灾减灾工程 (47)6.8能力保障工程 (48)7 生态县规划建设工程投资与效益分析 (49)7.1工程投资经费预算 (49)7.2资金筹措 (51)7.3投资效益分析 (52)7.3.1 经济效益 (53)7.3.2 环境效益 (53)7.3.3 社会效益 (54)8 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的保障措施 (55)8.1组织保障 (55)8.1.1 加强组织领导 (55)8.1.2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55)8.2法制保障 (55)8.2.1 加大生态县建设规划法制扶持 (55)8.2.2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56)8.3资金保障 (56)8.3.1多渠道增加投入 (56)8.3.2 建立生态建设项目库 (56)8.4技术保障 (56)8.4.1 扶持培育科技创新 (56)8.4.2 样板示范、大力推广 (57)8.4.3 建立生态县规划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57)8.5社会保障 (57)8.6加强对外交流 (57)参考文献: (58)附件附图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在中国、广西的位置图附图二:三江冬侗族自治县在柳州中的位置附图三:三江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附图四:三江侗族自治县水土流失和主要污染源分布图附图五: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划图附图六: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布局图附图七:照片1附图七:照片2附件:三江侗族自治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编制说明1 前言1.1 任务的由来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实施全面经济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关键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论(一)规划任务的由来景东彝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根据云政发〔2005〕6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云南省及普洱市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组织了景东县茶办、农业、水利、统计、科技、计委、财政、经贸委、环保等部门共同协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规划》从景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在综合分析评价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景东县茶产业发展潜力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景东县茶叶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方向、目标和任务以及产业基地布局等,同时提出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及落实规划的对策措施,为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乡(镇)各级政府制定茶叶产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在规划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科技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等因素,本规划尚存在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二)规划的目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景东县具有发展茶叶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和加工茶叶的历史悠久,是云南省9个种植面积超十万亩的县之一,全县十三个乡(镇)157个村民委员会, 5.4万农户,25万农民种植茶叶。
茶叶产业是县内除粮食、畜牧业外,涉及农民最多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编制好景东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旨在于促进景东县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茶叶产业逐渐培育成为景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三) 规划编制的依据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5〕62号);2、《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3、《云南省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4、《思茅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茶产业的决定》;5、思茅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6、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7、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根据景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本县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创新促进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品加工专业化、质量监测标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服务保障社会化、茶业质量品牌化的战略构想,着力加强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设,建全和延伸茶业产业链,推动茶业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茶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把茶业培育为景东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带动经济的发展。
(五)规划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按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把握茶叶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供需关系,打造名优品牌,拓展市场。
——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茶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先进适用技术和人才资源,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动景东茶叶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向更深档次迈进,提高茶叶生产综合效益。
——坚持深化茶企业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原则。
以政策调整与市场为导向,产权、品牌为纽带,深化改革、资源优化配置,实施行业整合、调整优化茶企业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茶叶产业,促进民营、私营、个体经济发展。
——坚持发挥自然优势与特色优势的原则。
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按照自然规律和向生产最适宜区集中发展的要求,选择生态条件最好的区域,淘汰不适宜优质茶生产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高名优茶的竞争力。
——坚持重点扶持的原则。
以资源为基础,突出重点区域,调整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择优发展茶叶种植与加工大的乡(镇)、重点村采取重点扶持;对名优品牌,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茶叶龙头企业,以及市场开拓等实施重点集中扶持。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实现景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促开发的原则。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搞活,坚持“内练功”与“引进来、走出去”、“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相结合,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利用外来资金的力度,大力开展茶叶生产技术、产品营销等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加快与国际茶叶产品技术、标准接轨。
(六)规划内容和重点在综合分析、比较和评价当前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景东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生产潜力及其制约因素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景东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方向、目标和任务,以及产业区域布局,提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及落实规划的对策措施,并对规划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做出评价。
(七)规划总体目标到2012年,全县建成人工种植茶园面积20万亩,其中新植0.83万亩,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生产的茶园全部达到省级无公害认证;种植茶树林9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3164吨(其中生产普洱茶6000吨,名优绿茶3000吨);茶业总产值达6832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6328万元,工业总产值42000万元)。
(八)规划时限景东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末期为2012年。
二、景东县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
东与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接壤,南与镇沅县相依,西同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和南涧、弥渡两县相连。
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
县城海拔1171.3米,距省会昆明市484公里,距普洱市273公里。
2、行政区划全县辖4个镇、9个乡、3个社区、166个村民委员会,233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87万户(其中农村户数8.23万户),总人口35.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97万人,占91.8%,居住有彝、哈尼、回、汉等25种民族,少数民族17.2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9%,其中彝族14.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9%。
3、区位条件普洱市一江通五邻(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市连三国(缅甸、老挝、越南)。
澜沧江-湄公河水运直通缅甸、老挝、泰国三国,并已签署四国通航协议,即将建成的昆明-曼谷高速公路,更使陆路运输通达快捷。
(二)自然资源1、地形地貌景东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
境内最高海拔(猫头山)3371米,最低海拔(文笑河口)795米。
地形呈现“三水夹两山”之势,无量山和哀牢山在县境内面积分别为2581平方公里和1740平方公里。
主要河流有澜沧江、川河、者干河,其中,川河、者干河属红河水系。
2、气候条件景东县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年均日照2131.6小时,无霜期355天。
3、土地资源景东县有国土面积453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5.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据2007年报统计,全县有耕地45.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7%,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38亩,有旱地28.51万亩,水田13.82万亩,临时性耕地3.25万亩。
据土地普查,全县有耕地面积118万亩。
有荒山、荒坡、荒沟、荒滩5.8万亩,15~25°山地面积68.7万亩。
土壤有7个土类,15个亚类,15个土属,46个耕地土种,分为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4大类。
其中,赤红壤占全县土地可利用面积29.1%,红壤占37.5%,黄棕壤和棕壤为高寒山区土壤,分别占土地面积的17.2%和4.6%。
4、水资源和农田水利设施全县水资源极为丰富,年均总量31.56亿立方米,人均8786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有水6924立方米,年可供水量3.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2万千瓦,可开发量7.1万千瓦,已开发6115千瓦。
2007年,全县水库工程库容水量417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12万亩,水利化程度达38%,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地37.14万亩,防治水土流失建设9.1平方公里。
5、生物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66.8%,境内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在不到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保留了占全国1/3的物种,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
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在全球仅无量山尚存50群400只左右,为世界仅有,誉为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的美称。
此外,尚有一类保护动物11种、二类保护动物16种;有鸟类30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有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等30多种;有高等植物近200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有保持原始状态的云南铁杉林6210亩,还有黄连、何首乌、香椽、杜仲、吴萸、荜拨等上千种药材。
(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十五”以来,在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下,景东县围绕“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兴科教”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巩固提高林产、畜牧、烤烟、蔗糖和干鲜果5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茶叶、蚕桑、特色蔬菜瓜果、食用菌、咖啡等新兴产业。
2007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62亿元,农村经济纯收入6.44亿元,生产总值为19.23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2.29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4.0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2元。
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5.9:21.4:32.7,与“十五”计划的比重50:20:30相比,一产业下降4.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4个和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0-2005年景东县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年际变化图。
1、景东县2000-2005年生产总值年度变化图(当年价)单位:万元83035881029359510131711493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请加入2005年图表,生产总值1355522、景东县2000-2005年财政收入年度变化图(当年价)单位:万元请加入2005年图表,财政收入94683、景东县2000-2005年农业总产值年度变化图(现价)单位:万元请加入2005年图表,农业总产值868634、景东县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变化图(当年价)单位:元请加入2005年图表,农民人均纯收入1503三、国内外茶产业状况及发展趋势(一)国际国内茶产业状况及发展趋势1、国际茶产业状况茶叶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文明的饮料,也是当今世界年消费量最多的饮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