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十五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0张PPT)
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 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 出:《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
为三民主义
实 践: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 折:旧三民主义指导下革命活动相继失败 发 展: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 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大革命的失败
革命活动
创建同盟会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 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反放民成国以民逞乃的空计对,民权为主效族其决性之,生民反主压义忠此主野不质属主族对义迫之于义心可,,则义: 平 个 帝压帝:所能或由节(民人国近致。规国“制迫国节之及主世。”模家革资主制,工团义各故过经命本义资具体及国反非大营以之侵本。 , 军所为管来排要对)略均阀谓…私理迭除旨满:得者民…人之次扰也洲,凡享,权国之;发乱。本贵中有无制民力使生中国族国一论度党所乱国私人切其,之的境不事之有及自为往民能,外资统内外由团往权办均国本治各国及体为主者因势制,民人权或资义,各力度之族利 个产,如国,不中企一,人阶则银援中能国业,级凡凡律行助国操,民皆所真卖、一之纵平或族不专正中铁派统国等有得有反国自道武一民。独享,对民求、人和之占有适帝,航,平生解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 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 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 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
其田”
关心工农生活
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3、评价
进步性 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 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 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D.“知难行易”学说
5、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历史发 展方向的是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前提
核心 补充和发展
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
局限性:没有明确
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 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 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
评 价
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 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
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代和阶级局限性)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民族主义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民主义
4.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
告终。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
(3)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毅然改组国民党。
2.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 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高中历史课件必修3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救亡,变政,启蒙的近代多重奏中,新文化运动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的不是变 政,也不是救亡,而是思想变化上的启蒙。他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改造国民 性),摧毁旧传统,重建崭新的华夏文化。
——冯林 《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 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 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 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 胡适《新新潮的意义》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 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 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 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 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已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例题:“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 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 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教化论与人性思想 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的觉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 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 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那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的掌握,如选择题、简答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指出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三民主义。
4.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主、民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2.三民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实践与调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解决问题的过程。
3.评价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三民主义的贡献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情境导入: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授法:系统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发展历程。
3.对话交流:组织学生就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6.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策略: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4.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课件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 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知识点二 《世界遗产公约》 1.《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 (1)必要性: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2)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
然遗产公约》。这一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3)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4)内容 ①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 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②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 护。 ③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史家评述]
郭建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原则与方法》一文中指出,本真性 原则第一次被引入遗产保护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之后逐渐被完善, 它认为在保护文化遗产的时候要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 保护它所遗传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这要求在实际保护工作中要坚决反 对混淆真伪的现象。
(3)中国立法保护文物
清政府 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南京国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 民政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全国性文物普査
中华人 民共 和国
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共180处。 到2019年,国务院已公布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为 5 058处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致力 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 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共31张ppt)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 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 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 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最美野长城”遭砂浆抹平,700年国宝毁了 2016-09-22,中国青年网
图1 修缮工程完成后小河口长城某段 图2 另外一段未被修缮的小河口长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 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网上引 发热议。
文化遗产:全人类的共同财 富;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 学价值的文物; 从形态上分:物质文化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文化遗产的价值
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1959年,埃及和苏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 规模宏大的水坝。但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修建水 坝将直接威胁到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假如阿旺 斯水坝的建设者不采取行动,那么,水坝的建成之 日,便是神庙灭顶之时。埃及政府被迫向联合国发 出拯救神庙的呼吁。
① 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②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 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 物保存法》。 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④ 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公布⑤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 护事业的发展。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 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十八蝴蝶
方岩庙会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1.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类文明共同继承观念。
2.通过学习故宫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故宫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与其他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一、案例背景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的第15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意义和保护,以及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通过文化遗产的意识。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为切入点,结合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措施,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故宫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在案例背景中,我还将引入一组关于故宫的照片,展示故宫的壮丽景观和精美建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宫被称为文化遗产?它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第二课,本课与前一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互为补充,主要讲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突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第一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讲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
第二子目“《世界遗产公约》”讲述了《世界遗产公约》制定的背景、世界遗产的标准和类型。
第三子目“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讲述了世界各国著名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保护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3.了解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理解各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
难点: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展示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金字塔、长城、莫高窟、秦始皇陵和泰山等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历史文化遗产。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背景(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文化遗产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一直受到威胁。
2.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1)古代世界保护的措施①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
②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
③中国形成了专门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
(2)现代文化遗产立法保护①1834年,希腊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②20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共22张PPT)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
课后作业
通过本课学习之后,你觉得孙中山先生有哪 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思贫发考富 社:悬 会孙殊 矛中是 盾山为引 的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
原因
3、内容
民族革命
民族主义:“驱除 鞑虏,恢复中 华”,即用革命 手段推翻帝国主 义支持的清朝封 建统治
政治革命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
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社会革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 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 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复习巩固
1.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 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C)
A.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 张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
2.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B)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指导辛亥革命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溥仪退位
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 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 等约法》
•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 一律平等。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 节制资本 者有其田”的政策(“新”在扶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相同: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
中国推动 影 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世界遗产 保护
响
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
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易错易混】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 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 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 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 流变。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 思考——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分析》
[问题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培育史料实证、历史 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 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通过万里长 城、故宫、京 剧等,认识文 化遗产保护对 传承民族文 化、维护文化 多样性和创造 性的重要意 义。
1.掌握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资源的 过度消耗,使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不断遭受破坏,明确世界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珍惜和保护,培育历 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 物之风颇为盛行 古 文物 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 代 收藏 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 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希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与地位:《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属于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内容、发展及其影响。
作为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历年都是考察的重点,因此本课地位相当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孙中山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但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说教法情境创设法确定依据-突破理论教学的枯燥;适合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表格比较分析法确定依据-难点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楚明了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谈话引导法确定依据-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进行适时的谈话引导法说学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和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与毛泽东画像遥遥相对据说这是建国之初,毛泽东定下的规矩。
为什么毛泽东要定下这样的规矩,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二)、讲授新课: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来源、个人因素方面分析。
3、三民主义的实践,播放《走向共和》视频——《国父的困惑》感受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孙中山的困惑以便于过渡到下一子目的学习。
4、三民主义的发展(二)、课堂小结:一位伟人一个纲领一个思想一种精神(三)、布置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蔡)多次拜访(陈独秀),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 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 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办学方针、善于用人、《新青年》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请思考: “思想自 由”、“兼容并包” 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 么?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 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 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文化运动与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历史备课组
1、为什么要“新”?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2、谁要求“新”? 代表人物及其阶级属性 3、新文化“新”在哪里? 内容 4、怎样评价“新” ? 影响:正、反
一、《新青年》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根主本义原经因济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提 倡 科 学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反 对 迷 信 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提倡新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反对旧文学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
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胡 适 授 很 文 学 伦 传 早 达 “ 神快 、 理 奇 年 ; ,化五,就 哲 学 般 得 他 成运四首志新想日鲁教成 学 等 的 志 是 为动”倡工文陈活《每不志运运为 、 诸 获 , 中 影的“ 运迅一的记谴救日绞人“痛4岁0中 史 多 得 一 国 响核新 动新独动期超,动动作化责,使刑,三苦。分哪想文》国 学 领 过 生 自 广心文 的青—秀,编过却的及奉用机对。绞钟, 运。文 、 域 3 显 由 泛化 旗些, 章,—年2一是 辑喻 兴社系新杀李绞处。学考均5赫主的他运手成 动0揭?我除—生费示起1》0的据有个,义思学动,会军从害大杀决时9块为 的露们了五影和着。杂1领学不博人的想识倡”名阀西被钊整”年5大主“袖、小士生首家渊导而四响稿一志年封曾《流竟欧捕特整法李洋人教的学相倡。博独一将五新最费个。创建学狂呼于进的别进以大的物育建位当者,立夜文大总崭这办。四号口二使行延4钊礼过和学树;的,在的人成杂月化的共新本新、,他顺是文精名营的十用了长3”28,8
——陈独秀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 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
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的发展。
2、兴起概况
①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③主要阵地: 《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⑤指导思想与口号
民主与科学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 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在 “ 被 至中 老 做惧国 婆 了内1“学 逼 汉”9鲁1一科术 得 奸而1馆维89史 与 。闻代学迅年主主1上 鲁 另名8宗民任义年”5, 迅 一,月师主,的任有兄个一的,,,两弟就个发胜北笔仲二位失是是表利京首名大和胡周甫旗《》大次家,适作,先高布等学深后了人用生擎发尔文图以来,,;。甚可他什章书表, 怜的胡中博国南士号在陈现召悍北全代妻李国的文,淫人学建威民史之党走下上丰十,功第月不;情革一
1、新文化运 •二、新文化运动内容 动前期内容 结合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提倡民主 比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 一
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
反 对 专 制 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比 , 看
谁
打倒“孔家店”-吴虞
快
提倡新道德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
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
又 准
反对旧道德 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节录:
……吾பைடு நூலகம்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摘自《狂人日记》
课堂讨论
旧道德、新道德是指什么?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道德?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 道德。
三 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思想 文化:
启民蒙主思共想和进观一念步深传入新运入人文,心化动
材料1.1
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封帝资/建尊本思孔主想复义古工业的发展
年均投资年均办厂
1 (19思拓第15维展年组1前后以材社上料会背状景况中),哪11“89一尊91(52项崇袁--是11孔世99运圣凯1181动”)为材2,兴6“了3料8务起0称71以0.万的帝万2孔根,子17本通7之9家令原家言全因为国?旨要归”
结合材料思考: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材料一: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 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材料二:他先后聘请了只有前清秀才学历的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只有中专学历的梁漱溟为北大教师,只有相当于大专学历的鲁 迅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