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 6
论传统养生与现代休闲
l e i s u r e l i f e c o me s f r o m me We s t , a n d i s a n e w w a y o f l i f e . A 1 t h o u g h he t t w o a r e p r o d u c e d w i t h d i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e s , t h e y p l a y a n i r r e p 1 a c e a b l e
差, 偏 差 的 反 映 就 是 经 济 社 会 的波 动 。 而 因 为 人 的主 观 能
积分多存在于实践范畴。积分又分为两个 方面 : 一是
动性 , 又 总是在不 断地弥补 这种 偏差 , 在弥 补这种偏 差 的 思 想 者 通 过 实 践 行 为 对世 界 的改 造 ; 二 是 纠 正偏 差 。 行 为
过程中 , 又会或左或右 、 或 多 或 少 形 成 新 的偏 差 。 这 种 偏 差 者 对 实 践 进 行 反 思 和 总 结 , 找到偏差 , 并依据偏 差 , 修正、 提升思想和理论水平 , 使“ 微 分” 的偏 差 更 小 化 。 积 分 有 效 2 . 5思 维 是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中介 思 维 或 心 理 活 动 能 够 性 的 重 要 方面 是 个 体 与 组 织 。 改 造 和 发 展 世 界 , 唯有“ 积 模 拟 实践 , 介于语言 文字( 理论 ) 和 实践之 间 , 是理 论和 实 分 ” 才 有 效 。 马克 思 说 过 : “ 哲 学 家 们 只 是 用 不 同 的 方式 解 和波动是客观存在 的, 是 不 以人 的 意志 为 转移 的 。
关键词 : 健康 生活; 传统养生; 现代休 闲
Ke y wo r d s :h e lt a h y l i v i n g ; t r a d i t i o n a l Re g i me n; mo d e r n l e i s u r e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对现代人类健康的作用
以 恒 , 静 结 合 。 , 运 动 形 体 ; , 清 动 动 指 静 指 静 心 神 。 是 生 命 的 特 征 , 是 生 命 存 在 的 动 也 条件 。 式如 五禽戏 、 段 锦 、 极 拳 、 动 八 太 武 术 、 蹈、 跑、 舞 慢 散步 等 , 对形 体 锻 炼 大 有裨 益 ; 可 以 安 定 心神 , 节 精 神 , 种 器 官 静 调 各 生理活动和谐 , 于祛病 、 身延年。 利 健 1 1 3饮 食 有节 起居 有 常 .. 食物 的消化 与阳 气的运化有 关 , 中 日 而 阳气 隆 , 日西 而 阳 气 虚 , 故 饭 可 饱 , 午 后 则 宜 少 食 , 晚 更 必空 虚 少 食 。 倡 “ 至 提 起 居 有 常” 反对 “ , 以妄 为 常 ” “ 、 起居 无 节 ” 实 。 践也 证 明 , 良好 的起 居 卫 生 习 惯 , 不仅 使 人 适 应 自身 的 生 物 节 律 性 , 且 能 对 大 目然 而 的环境作出适应性的调节 。 1 2 中国 传统 体 育养 生思 想 的特征 . 1 2 1 求 性 命双 修 、 形 俱 养或 心 神 .. 讲 神人 后 天 的 生 活 、 实践 活 动 中 , 着认 识 的发 展 而 发 展 的 。 代 科 随 现 学 已经 证 明 , 对植 物 神 经 系 统 进 行 锻炼 , 有 利 于生命功能的整体优化 。 1 2 3强调 适 量 或 适 度 的 人 体 运 动 .. 中 国 养 生 体 育 很 重 视 人 体 的 外 部 运 动 , 代 名 医华 佗 说 : 人 体 欲 得 劳 动 , 不 汉 “ 但 当使极耳。 摇则谷气 得消 , 脉 流通 , 动 血 病 不 得 生 , 犹 户 枢 终 不 朽 也 。 古 哲认 为 人 譬 ” 体 各 种 形 式 的 外 动对 出进 人 的 生 命 体 内 外 物 质 、 量 交换 , 进 人体 的血 气 流 转 有 重 能 促 要 作 用 , 运 动 量 和 强 度 适 可 而止 , 免 大 但 避 强度、 大运 动量 的 运 动 , 是 养 生 体 育 同 竞 这 技体育所不 同的。 1 2 4符 合 现 代 社 会 体 育 发 展 需 要 .. 我 国养 生 体 育 的主 旨是 强调 人 生 命 体 的 整 体 优 化 , 用 独 特 的 运 动 方 式 或 手 段 运 来 促 进 整体 功 能 的 协 调 发 展 , 究 神 行 兼 讲 顾 , 命 双 修 , 神 与 肉 体 的 协 调 。 着 生 性 精 随 产 力 的 发 展 , 们 的 文 化 生 活 条 件 日益 改 人 善 , 括 内 容 丰 富 多 彩 、 暇 时 间增 多 , 生 闲 人 们 对 健 康 长 寿 的 需 求 电必 然 增 多 , 正 足 这 养生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3《传统养生》平时作业+期末大作业答案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3《传统养生》平时作业+期末大作业答案第1-5讲作业1、现代养生观健康与长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人的一生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成长的每个阶段保持良好的状态,从()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关键。
A、胎儿期B、老年期C、青年时期D、儿童时期你的答案: A2、在形神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是基础。
A、意识、行为B、“神”、“形”C、行为、意识D、“形”、“神”你的答案: B3、传统体育养生以人的“形神”为核心,内包括精神、五脏六腑。
外涉及到四肢百骸,自然与社会及养生方法,人体只有()的调养才能健康长寿。
A、体育运动B、整体多维C、注意饮食D、适应自然你的答案: B4、现代生物学研究,人的最长寿命大约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至10倍,人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岁,从理论推断,人的寿命应在()岁至()岁左右。
A、90、100B、120、160C、80、90D、90岁你的答案: B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顺应自然的养生观点。
A、庄子B、老子C、孟子D、孔子你的答案: B6、人体阴阳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阴阳两气()居主导地位。
A、阴气B、平衡C、阳气D、全部你的答案: C7、本课程主要介绍的传统体育健身方法是。
A、健身气功、8字运动健身方法B、太极拳C、健身气功D、8字运动健身方法你的答案: A8、传统体育养生是以“整体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合一”学说、“系统论”、“发展观”的思想为()基础。
A、养生B、健身C、行为D、理论你的答案: D9、传统体育养生是培养个人积极主动的掌握健身方法,使身体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
A、保健行为B、集体行为C、体育行为D、个人行为你的答案: D10、李清云:享年256岁,是我国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家,生于1677年,故于1933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
他平时有个爱好把()煮水代茶喝,A、枸杞B、柠檬C、葡萄D、桂圆你的答案: A第6-10讲作业1、人的体温在凌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
道教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道教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丰富的哲学思考,在养生领域中也有其独特的贡献。
道教的养生思想基于“道法自然”,摒弃了人为的干预,注重自然、平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道教的养生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将从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实践方法和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道德经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表明“道”是整个宇宙的根源和伟大的规律,而所有物质都是从“道”而来。
由此可见,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顺应自然、顺利而不逆天而行。
下面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1. 返璞归真:追求简朴的生活,回归本真,摒弃浮躁和虚浮;2. 顺天应人:尊重自然,不逆天而行,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按照天道生活;3. 调心养性:通过调整情绪和锤炼性格,减少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4. 保持内外平衡: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保持身心灵的健康;5. 保持过度:避免过度的饮食、娱乐等活动,保证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思想的实践方法道教通过修行、三宝(道、天、地)、五禁(禁燥、禁酒、禁膳、禁慾、禁语)和丹道等实践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此外,道教养生也强调生活规律化、按时用餐、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以及保持平静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
具体来说,道教养生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饮食调理:道教养生的饮食调理主要是避免过度的饮食,尤其是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甜食等食物,同时注重清淡、自然的食物,如米、面、蔬菜、水果等。
2. 呼吸调理:呼吸调理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呼吸调整气血和精气的流动,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例如“八段锦”中有呼吸功法,有助于调整呼吸、提高身体免疫力。
3. 禁慾戒贪:道教养生的禁慾戒贪,主要是戒烟、戒酒、戒色、戒贪等不健康的习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落脚点的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落脚点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在比较之余,很多都会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之间的优劣性进行比较,同时对二者在当代社会的融合(或结合)与共存进行思考。
当前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可以互补结合(融合)发展,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关于“优劣比较”的思考以往的比较研究都倾向于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的优劣性进行一些思考,总结起来,主要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优势性。
当前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较之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在“身心锻炼”和“整体锻炼”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性。
关于“身心锻炼”的优势,钱红军认为“现代体育健身是以西方体育为基础的强调身体生理锻炼为特点的,而中国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相比更注重‘炼气’和‘修身’,这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现代体育健身无法达到的教育养生目的”,魏胜敏引用孙葆丽的观点指出,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比较注重人体的外在形体肌肉的发达与骨骼强壮的自然美。
其运动功能忽视了人体精神与外型和谐的倾向,有悖于所提倡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事实上,通过前文关于“运动目标”的分析,可以认为这一观点并不严谨。
关于“整体锻炼”的优势,罗元翔等认为“但西方体育养生正因为过于具体,偏重于局部,则在整体性层面上就较差,而注重整体性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鲜明特征。
”吴京梅和魏胜敏都在其文中引用了这一观点,以示赞同。
这一类观点同样值得商榷,原因在于,尽管锻炼思路不一样,但不管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还是西方现代体育健身,都强调从整体上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且二者在实际的操作中都存在局部的锻炼与整体性锻炼的模式,因此,以往普遍存在的二者在“整体性”和“局部性”上的区分,更多地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的一种对比性描述,事实上,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更多地属于自然医学的范畴,与西方的对抗医学存在差异,因此,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
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传统养生和现代体育是指人们为了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不同方法和活动。
传统养生侧重于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心理平衡等维持身体健康,而现代体育则强调科学训练、专业指导、参与各种运动项目等方式来保持健康和提高体能水平。
本文将探讨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之处,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1.目的不同传统养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身心平衡、延缓衰老和保护健康。
其核心思想是以养身为目的,追求健康与长寿。
而现代体育则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和竞技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2.方法不同传统养生注重内外调养,主要通过调整饮食、按摩、药膳、气功、养生操、太极拳等方法来改善身体状况。
这些方法强调的是平和、柔和、缓慢而有规律的运动,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来保持健康。
而现代体育则更加注重科学训练和规律的锻炼,采用跑步、健身、游泳、篮球等运动项目,注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3.文化背景不同传统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包容了中医养生、道家养生、佛教养生等多种文化元素。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养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而现代体育则较为年轻,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注重科学、竞技、速度和力量。
4.社交属性不同传统养生更加注重个人内心和身体的调养,倾向于私密的个体活动,如打坐、冥想等。
它常常与修身养性、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相结合。
而现代体育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尤其是团体、集体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这些运动往往需要与人合作、协调和互动。
二、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论是传统养生还是现代体育,它们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养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全面的保健方案,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通过养生运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提高免疫力,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代体育则以专业训练和科学指导为基础,通过规律的锻炼和运动项目的选择,能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孔子的养生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
孔子的养生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古代,也有现代的实践意义。
其中的“养生思想”在现代的健康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孔子养生思想的基本概念,提出现代学校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孔子养生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的联系和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孔子养生思想的基本概念孔子的养生思想是通过人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养来达到健康的目的,而不是依赖于医学手段。
孔子提出的养生思想可以用“补益”“摄过”“守中”“戒惧”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补益:孔子认为人体的健康需要保持平衡,如果身体内部某些器官失衡了,需要通过饮食和运动来补益,达到健康平衡的状态。
如孔子曾经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食物的细致和精致可以为身体补充必要的“精气神”等物质。
摄过:孔子认为人们应该避免过度的忧虑和饮食,因为过度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例如,吃得太多和过度担心,会对人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孔子主张“摄过惟足”,意思是说要限制自己的食量和心理状态的过度波动。
守中:孔子认为,身体健康的关键是保持内脏的平衡。
例如,内脏的功能只有在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因此,孔子主张“守中”,即保持内脏的相对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对平衡。
戒惧:孔子认为,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惊险事件,所以必须要具备戒惧心理。
这种戒惧的心理必须通过减少对过度的欲望和生活中的“危险”因素的掌控,以保持身心的安宁。
二、现代学校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代的生活方式由于饮食、睡眠和运动不均衡,因而容易造成身体的不适。
慢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越来越普遍,因此,现代学校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孔子养生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的联系孔子的养生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有许多联系,如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饮食:孔子强调饮食的精细和足量,这与现代健康教育中强调合理营养的观念相一致。
健康养生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
健康养生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健康养生是当今人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既涉及到身体健康,也关乎心理健康。
在寻求健康养生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传统的养生方法和现代科技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在健康养生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传统方法的优势与劣势1. 优势传统方法的养生观念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
例如,中医养生强调“阴阳平衡”,讲究饮食调理、草药疗法等。
传统方法通过调整饮食、按摩、针灸等手段,能够有效地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免疫力,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
2. 劣势传统方法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传统方法通常需要时间和耐心,效果不一定即时显现。
其次,传统方法在理论基础上缺乏科学支持,难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此外,对于某些疾病和健康问题,传统方法可能并不够有效,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
二、现代科技的优势与劣势1. 优势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先进的养生设备和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健康管理方式。
一些健康监测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体重秤等可以实时监测身体健康状况,提醒人们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此外,科技还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现代手术技术、精准医疗等,有效地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2. 劣势尽管现代科技在健康养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技产品及技术往往价格昂贵,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
其次,过分依赖科技也可能使人对自身的健康负责转嫁给机器,忽视了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身体健康逐渐丧失。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如辐射、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潜在威胁。
三、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各具优势,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首先,传统方法可以借用现代科技的辅助设备进行增强,如通过智能手环或手机应用来监测饮食摄入、运动量等数据,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
五禽戏健身养生思想与心理健康理念
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民族传统体育】“五禽戏"健身养生思想与心理健康理念姜玉泽(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五禽戏”以简易的功法、明显的健身养生效果,历代相传,长盛不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体魄和一c;--理0t康已成为一种趋势。
文章就“五禽戏”健身养生思想、对人体不同系统的影响与心理健康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五禽戏健身养生思想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4.咖69-加2当今社会以计算机、自动控制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社会。
在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和全面奔小康社会步伐的同时也出现了“现代文明病”,诸如心理障碍、感觉综合失调、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这些病症的致因不是细菌类病毒,而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我国即将进入一个老龄社会,人们除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健身养生之道。
如何保持人们的身心健康,就构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不少心理学家、医学家、武术家纷纷投入“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气功与人类健康养生的研究,一致认为经常练习“五禽戏”等养生气功不仪可以对人体不同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诊疗作用。
1“五禽戏”与人类健康1.1现代社会的健康观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主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的定义是: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定状态(W eu—been)。
这一全新的健康定义使人们对疾患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改变,进而使人们追求的健康理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对现代社会的健康理论与手段也提出了更丰富的内涵:(1)现代社会的健身理论与方法不仅要作用于生物的人,还要作用于精神的人。
孔子的养生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
素 但以养生求健康不是一 日之功 健康 问题 频现给人类提出新课题 : 何谓健康?怎样获得 健康? 解决健康问题 的关键是什么? 这需要健 康教育来 回答 健康教育面向全体人类 . 其中 青 少年 处于成长关键期及观念 养成期 .对其 进行健康 教育尤为重要 各 国在现代健康理 念指导下 正积极开展学校健康 教育 我国学
示范教育学生
水. 仁者乐 山” . 与山水 自 然 和谐相 处 . 他愉快
“ 养生” 最早见于《 庄子》 一 书。古称摄生 、
保生 、 卫生及道行等。 含持护保养生命之 意. 即 通 过增 强体质 、 防病祛病 . 追求延年益寿和 身 心 健康 我 国传统文化 蕴藏丰富的养生学理 论 和经 验 . 并经传承 总结及 补充发展 . 汇集 而 成 了独 具特色的 中华养 生文 化 孔子思想是
自 己的 见 解
移 探 索 ・ 争 鸣 静
f 首都 师范 大学教 育 学院 1 0 0 0 4 8 )
统健身文化 的重要 基石 L 子认为养 生从养
孔- 7 - - I  ̄ - 3 养生, 昆 想 与 现 代 学 校 健 康 教 育
动派 孔子 的教学 内容丰富 . 他注重学生 的全 面发展 , 主张“ 君子不器” , 即君子应 多才多艺 射箭驾车可以锻炼身体姿势以强身健体 他强 调射箭不在 于是否穿透靶子而在于准. 而且注
代人调 整身心 、 自我 审视 和反思 、 树立正确健 康观 、 实现个体生命 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
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 这一点与孔 子以
德 为先的养生思想有跨 越历史的契合 学校 健 康教育要引导学生 吸取孔子养生思想 中有 益 的东西 .树立正确 的社会 价值认知及道 德 观. 塑造美好人生
现代养生观论述
现代养生观论述现代养生观:一、重视调养身心:早在两千年前,刘禹锡就曾提出“养生不足则医术空虚”,养生理念就包含在中医观念中,强调要调养身心。
以提高免疫力,增强防病能力,改善营养状态为主。
坚持调理阴阳,平衡五行,安抚生理心情,扩大细胞活力,健康久久,怡然自得。
二、视健康为最大财富:健康不但关系今生,也关系来世,是人的最大财富。
以“健康的身体孚一切”为准则,就要科学的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使自己的体质正常,提高健康水平。
三、加强科学思维:新兴的社会风气习惯会使人习惯于依靠符号,将自己的运气做一种期望。
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是一个人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养生的问题,必须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
让人通过认识自身、控制环境,来达到有效的改变。
四、重视预防保健:预防保健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说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规律,摒弃放纵,保持长时间营养均衡,做到“大有前提,小不忘关,中规律调,均诚益达”,都有助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五、心理平衡调节:情绪状态有害人体健康,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都要加强处理能力和调节能力,提高平衡素质,使血液流动顺畅,使心理和身体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增强免疫能力,使生活更加美好。
六、关注环境状况: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及人类健康安全的一大威胁,关注环境,改善自然环境,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更能是自身获得健康,避免因环境污染而伤害健康。
七、坚持运动锻炼:人体强健,需要运动锻炼。
定期运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心肺系统变得强健,增强身体素质,丰富体质保健,既健康又有趣。
以上就是关于现代养生观的讲解,养生的思想只是众多养生理念的一部分,不断实践,更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共享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活出健康与激情的生活。
医家思想的医学理念与现代医疗
医家思想的医学理念与现代医疗“医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从病因病机的探究到诊疗方法的规范,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现代医疗中,医家思想依然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和借鉴,而在跨文化交流和整合医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医家思想的医学理念医家思想主张“上医治未病”,即要注重“未病先防”,早期预防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方面,医家思想强调养生保健和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如疫区隔离、消毒防疫等。
此外,医家思想还重视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提出“治病必求本”,即治疗应该从根源上寻找问题所在,而不是简单地对症下药,这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未病先防”的医学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企业推行健康管理等。
同时,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例如健康管理、追踪服务、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这些都可以依靠现代医学的手段来实现早期风险评估和干预治疗。
“治病必求本”的理念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深入剖析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例如,糖尿病治疗的前沿研究,涉及到除了药物治疗外的干预措施、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依赖于多学科协作来实现治疗的个体化。
因此,在现代医疗中,进行全面多维度的评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三、文化交流与整合医学医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和医生的关注。
在现代医疗的背景下,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整合医学,医家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文化交流,医家思想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帮助西方医学界认识和接受中华文明和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与中国和亚洲的医学界合作交流。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将中西医文化相结合,推动中西医整合。
在此方面,中国的一些优秀中医药往往可以与西医药结合使用,以更好地发挥综合治疗的效果。
总之,医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可以为现代医疗中的防治工作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当代人们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身心互动、养生保健和心灵修养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启示。
一、身心互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这种身心互动的思想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平衡。
传统中国医学理论中的“阴阳平衡”、“五脏和谐”等概念,强调身体的各个方面需要保持平衡,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
这种平衡的思想对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要充分关注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发展,避免过度偏向一方。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自然调和。
自然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强调为调和共生。
在身心健康方面,中国人注重与自然同频共振,通过与自然接触、运动来调节身心状态。
例如,漫步在大自然中、练习太极拳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启示。
二、养生保健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保健一直是重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保持心态,人们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
构建健康的饮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重要启示。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五谷杂粮的摄入,及时搭配荤素,讲究色香味形俱全。
这种饮食方式对身体提供了全面的营养,并且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体现了养生保健的思想。
另外,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启示。
传统的武术、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够调节心理。
这种锻炼方式能够让人们在运动中体验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对于改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心灵修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内心的培养与修养,对于心灵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都强调内心的平静与修行。
儒家思想倡导道德修养,注重家庭和谐、社会公德等。
这种修养方式不仅使人具备了正直的品质,也能够维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促进心理健康。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武术研究2021年2月第6卷 第2期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柳 彤 郭凌宇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摘 要:在当今大环境和全民健身背景下,中国传统养生与现代健身的结合,对于大众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非凡的意义。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期许人们能够结合传统养生的方法和现代健身的锻炼方式,促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传统养生 现代健身 结合 健康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2—0115—021 前言谈及养生一词,多数人脑海里常会浮现老年人喝茶、晒太阳、听音乐、食补品、推拿按摩、打太极等场景,而谈及健身,人们则认为与其息息相关的主体人群是青少年。
其实养生和健身二者本是兼容的,二者皆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人们,固化思维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
现如今生活在新世纪、新时代的我们理应重新认识,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些事情。
就像“中药好,西药快,中西结合”这句广告台词一样,部分人认为中药疗效好,并且中药是老祖宗为我们民族留下的宝贵财富,生病之后当然首选中药;然而,部分人则会认为西药治病快,省时又省力,因此西药自然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当然,二者都各有其长与其短,那么二者相结合取各自长而抛各自短,疗效岂不是更好。
这也便有了“中西结合”的说法,并被大众接纳和广泛应用。
其实,不使用药物我们便不用纠结此类问题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并且它还不苦,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2 养生和健身息息相关养生和健身,二者看似相互独立,实则息息相关。
从一定意义上讲,健身也属于养生的范畴,但又有一定的区别。
2�1 养生同健身一样,均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才应该注重养生之道,以调理身心,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就是由于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依仗年轻的资本而无时无刻不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并对养生观念毫无意识,若想身体康健,年轻人须得通过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老子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心理健康影响的探讨
欲熏心 , 这样活得无挂碍 、 少烦恼、 不恐惧 , 也就 能够适应现 代社
会繁忙的工作与快节奏 的生活 。 老子 的“ 少私寡欲 , 足常 足; 知 以 静养心 , 心静神安 ; 物极必反 , 祸福相倚 ; 顺其 自然 , 无为而治” 等 养生思想 , 对指导现代人实现 自我心理 的调谐 , 促进 心理健 康方
周 际 明
( 温州大学体育学 院 , 浙江 温州 350 2 00)
摘
要: 人的心理健康是现代 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化 工业社会 , 由于新技术急剧更新 、 息量的猛增 , 节 信 快
奏、 高速度 、 环境的污染、 竞争的加剧 、 心理的压力 ……使得人们 整 日处于精神 高度 紧张与疲劳之 中, 这就会影 响和破
1 现 代社 会 人们 的 心理 困惑
当今社会 正处 在一个发 展迅速 、 迁频繁 、 胜劣 汰 的时 变 优
2 老子 养生 思想对 现代 人心 理健康 作 用的启 迪
天地万物和人类 生存的规律 , 就是相互友爱 、 和谐共处 , 就
期, 快节奏 的生活 、 激烈 的社会竞 争 、 趋于 复杂 的人 际关 系 , 给
类在控制 自然 与利用 自然方面 已取得 了瞩 目的成就 , 理化 与生 物性刺激 因素所致 的疾病发生率 已大 为减 少 , 随之而来 的心 但 理疾病和与心 理因素有关 的躯体疾病却 在悄然增多 。 社会 心理 应激因素与人类健 康密切相关 已是不 争的事实 。有研究 显示 : 近 23的人 在遭 遇下 岗时会 出现不 同程度 的心 理 问题 ,如 焦 /
i tr e e d n i s  ̄ n ;e e ,h v r a infc n e a d v l e fr U o s ini c l e r n i ti n a ne d p n e tw t mi h o f u e r . a e g e tsg i a c n a u o S t c e t a y l a n a d ma n an me tl i i fl
中国传统“以德养生”观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以德养生”观及其现代意义一、何谓“以德养生”“以德养生”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展现的是古人的一种健康观念,也是古人对何以养生的探索结果。
它不仅关涉生命的存在,生活的幸福,而且在更高层次上有利于社会的道德吁求转化为道德主体自觉的实践行动,从而使其内涵得以进一步的扩大,其外延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具体而言,“以德养生”观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德以寿:德为生命之助这种观点是从个体生命角度而言的,认为养德是长寿的重要因素,即孔子所说的“大德必得大寿”。
古人注重形神兼养,“形”即人的生理存在,“神”即是人的意志或意识和心理。
《黄帝内经》记载:“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
认为能够心身皆重才能够实现长寿,既要对身体给予足够的重视,还要修德以养身。
否则“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千金要方·养性序》)。
庄子也说“老人之道,长念善勿念恶,常念生勿念杀,常念信勿念欺”,认为念善,念生,念信,注重道德修养,才能实现长寿之道。
明代养生家吕坤的观点更具有现代意义,他说:“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1/ 8欲,诚要法也。
嵇康善养生,而其死也却在所虑之外。
乃知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呻吟语》)。
认为养德为养生的“第一要”,否则即使像嵇康一样善养生也未必能够长寿。
(二)德以存:德为生活之基养德不仅关系个体生命的延伸,而且关系个体的生存和生活。
只有有德之人才能过富足而无忧的生活。
王安石便提出:“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认为人若无德,生存空间都没有。
相反,大德之人则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尽管时代发展至今,量才标准发生了改变,而不再仅仅是以德量才,但无疑在量才的过程中“德性”仍然是重要的考虑的因素,所以这一点仍具有现代意义。
除此以外《国语》中也谈到:德,福之基也(《国语·晋语六》),认为德行是幸福的基础。
养生传统中医养生在现代的应用
养生传统中医养生在现代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中医养生以调整身体和心灵的平衡为核心思想,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探讨养生传统中医养生在现代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一、饮食养生饮食养生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学认为,饮食是健康的基石,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的调整,可以改善人体的内部环境,促进健康。
养生中常使用的方法包括:1. 食物的药用价值:中医将很多食物视为药物,如姜、蒜、蜂蜜等,它们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调理身体。
2. 饮食调理:中医讲究五味调理,即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平衡。
合理搭配这些味道可以滋养五脏六腑,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3. 食疗养生:中医强调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疾病,选择适合的食疗方案。
比如,对于易疲劳的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枸杞、红枣等。
二、运动养生中医养生注重身体的运动和调理,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常见的运动养生方式如下:1. 气功:气功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太极拳、五禽戏等都是常见的气功形式。
2. 中医按摩: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身体的微循环。
推拿、穴位按压等手法是常见的中医按摩方法。
3. 合理运动:中医养生强调适当的运动量和方法,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三、草药养生草药养生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草药认为草药中的多种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调理作用,通过体内的草药配方来改善身体的功能和机能。
常见的中医草药养生方法包括:1. 中草药调理: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可以开出合适的中草药方剂。
中草药可以调理内分泌、改善消化系统、增强免疫力等。
中药泡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养生
中药泡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养生中药泡脚作为一种传统养生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养生热潮盛行,中药泡脚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养生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本文将探讨中药泡脚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与现代养生的关系。
一、中药泡脚的起源与历史中药泡脚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源远流长。
据史书记载,早在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中药泡脚来治疗疾病。
中药泡脚之于治疗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医生根据人体的经络系统和穴位理论,发展出了用中药配制药材,并加入热水中泡脚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药材的渗透和经络的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中药泡脚的文化底蕴1. 中医养生理念的体现中药泡脚融合了中医养生理念中“以足养身”的观念。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有着丰富的反射区和穴位,与全身各个器官相连。
通过中药泡脚,药材的成分通过足部的穴位渗透进入全身,起到调理和保健的作用。
中药泡脚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强调的是“以足养身”。
2.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药泡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医学和养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泡脚作为其中的一种养生方式,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智慧。
泡脚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赋予了许多寓意和象征,如福寿、祈福等。
中药泡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康与舒适,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中药泡脚与现代养生的关系1. 健康养生的选择在现代社会,人们注重健康养生和保健,中药泡脚作为一种自然无副作用的养生方式,备受推崇。
中药泡脚采用天然的中药材,通过足部的穴位渗透,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
对于那些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人士来说,中药泡脚能帮助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疾病。
2.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药泡脚并不与现代医学相冲突,而是可以与之结合。
现代医学的技术进步为中药泡脚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专家调查过北京200多个猝死病人,其中, 50%的人24小时内生气着急情绪低落;25%的人 死以前半小时内着急生气喝酒;18%的人死亡发生 在30秒钟之内,猝死是很快很快的。 心理暗示的力量 古代有个谜语说:它不是蜜,可是比蜜还甜; 它不是毒药,可是比毒药还毒,它不是花比花还美, 它不是剑但是比剑还锋利。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语言。语言不是蜜,可是比蜜还甜, 花言巧语、甜言蜜语,绝对比蜜还甜,比蜜还有吸 引力,比蜜还有魅力。
想健康身心者,必须自觉涵养道德,因为健身 者通过锻炼已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神意驾驭气的能 力,而且气的质量、数量都较常人有所提高。 若在这种水平上发生情绪紊乱,势必激起较常 人剧烈得多的气血波涌,从而引起较常人严重得多 的痛苦。 史书上记载的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就是在功夫 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发生大怒而引起的恶果。 一般人,情绪波动虽不致于死,但是每个养生 者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果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没事找事、 没气找气,整天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死得最快。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压力,前 面我们已经讲过要学会自我解压。 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如何达到心理平衡,使 自己的心态更加平稳。 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 周围人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一旦当自己在比较 中处于劣势时,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压力也就 陡然而生。 于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达成一个又一个欲望。
三、心理与健康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健康和心 理养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知与追求。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在精神上保持良好的状态, 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 益寿的目的。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功能之间存在 着内在的相关联系,而现代医学也从单一的生物医 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医学模式纵深发展。 心理养生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一大飞跃。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人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不同的人处于不同 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理便呈现千变万化。 因此,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有多种,归纳起 来,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较明显。 1. 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工业繁荣、人口密集,各 种噪音、空气和水源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快,交通 拥塞,竞争激烈,住房困难,人际关系矛盾增多, 所有这一切均易令人焦虑、紧张,成为心理障碍的 主要根源。
欲维持神(意)、气的稳态 一是排除、减轻七情(喜、怒、忧、思、悲、 恐、惊)的干扰,则要求涵养道德,涵养道德是自 练养心祛病的根本。 二是增强意识的自我调节能力,是运用意识的 内容。 尽管养生自练的目的、主要目的是祛病强身, 但必须自觉涵养道德。 因为紊乱的情绪可招致人体脏腑气血的失衡而 加重病的程度,与祛病强身的目的相违背。 要想收到预期的愈病效果,必须自觉地涵养道 德。
心理健康的人: 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 清晰、正确的认识。 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 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 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时,能够迅速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 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2. 人际关系良好 与人为善是人际关系的准则。没有占有欲、无 嫉妒心,且能容忍自己与他人在人生价值观与信念 上的差别,如此,则视为人际关系良好。 3. 行为正常 行为能被社会公认和接受。这不仅排斥那种精 神病人的异常行为,而且也排斥各种被道德、法制 与社会规范所限制的行为。 4. 安全感与信任 没有无根无据的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无疑虑、 无戒心,自己能理智地信任他人,也深信会得到他 人的信任。
现在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从呱 呱坠地的那天起,就要不断地学习适应环境的无数 本领:上小学,要面临考中学,还得考重点中学; 上了中学,还得继续努力考大学,最好是重点大学。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了,可面对着现在就业形势 的严峻,找个工作太困难了。 算了,咬咬牙,再考个硕士吧,这就又得在众 多的“高人”中保持“平衡”,挤过那座又窄又漫 长的独木桥。 再想就业可能压力就会小一些了。 可是真正工作了又会发现能人这么多,想要立 于不败之地就得付出更多的艰辛。
健康的第四大基石——心理平衡。 它是我们健康最重要的方面。人要健康,最为 关键的是心理健康,心态好。 人们要想健康100岁,四大基石中的第四条, 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 其它占25%。 心理平衡对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 钥匙。 得了病没关系,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什么糖 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和药 物。
心理健康的尺度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的 疾病,就是健康的。 现代医学则认为:一个人除躯体无病外,作为 社会反应标志的精神功能也应该是正常的。 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人格完整和谐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素质、兴趣与能力 总和而言。它代表着一个人的特征,这种特征应当 是前后统一、连续一致的。
心理压力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因此,心理平衡、心态好的作用可以超过其他 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 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 衡,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 切疾病都能减少。 但心理平衡并非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 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 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6 心理平衡与养生
6.1 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6.2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6.1 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传统养生思想,最讲究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养生,养生即生活,生活即养生, 把日常养生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传统养生的特 色之一。 传统养生方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外兼 修,动静结合,注意时空环境、阴阳、心境的调节。 尽管养生方法多种多样,动静、内外、心境各 有侧重,总的说来,无外乎调身、调息、调心三调 的功夫,养的是精、气、神人身三宝。
情志:忧 对应脏腑:肺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 闭塞。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 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 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 中,思虑太过。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 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 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 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则会有贫血、 水肿、严重营养不良。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胃经腧穴可以强健脾胃功 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证气血在经脉内正常运 行。尤其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疗效显 著。可用中成药:越鞠丸、参苓白术丸。
一、五脏与五情绪的关系 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 绪又会影响五脏。 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 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怒
忧 喜 恐 思
情志:喜 对应脏腑:心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 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 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 或突然晕倒。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 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 内服中成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
4. 生化改变 感染、中毒、代谢紊乱均能导致脑细胞代谢障 碍,也是心理发生异常的重要原因。 例如,由低血糖症引起的意识模糊,甲状腺功 能亢进伴随的兴奋、易激怒和恐俱感,都已是经过 肯定的事实。
五、心理因素与衰老 “心劳弗去,其志日耗,所以不能终其寿。” (《摄生要录》) 也就是说,过度的情绪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 能够引起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失调,长期处于这种情 绪,则可加快机体衰老。 中医学认为,不良的情绪刺激不仅能影响人体 健康,而且易使人衰老。 所以,平日注意精神调节,保持乐观愉快,排 除私心杂念,防止过度的情绪波动,则可能“老而 不衰”。
古人总结的养生十二宜(发宜常梳、面宜常擦、 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齿宜数叩、舌宜抵颚、津宜 数咽、浊宜常呵、腹宜常擦、肛宜常提、肢节宜常 摇、皮肤宜常摩),是日常养生简单易行、行之有 效的方法。 重养心是传统养生的另一重要思想。很多生理 疾患的发生都是由心理疾患所致。 在日常养生中,心理健康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身心俱养,内外兼修,是为养生之道。 《内经· 素问》中说:“恬澹(dan4)虚无,真气 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把维持神(意)、 气的稳态看作保健、养生的先决条件。
心理因素与健康 所谓心理,是指知觉、感觉、记忆、思维、情感、 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映。 心理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健康与疾病,既受生物学规律的影响,同时也受 心理学的影响。 大量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生化改变能影响人的心 理活动,同样,人的心理活动变化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 生化变化。比如,极度的担忧、恐惧和焦虑可导致头发变 白,便是由严重的动机冲突和极度的情绪紧张造成的。 心理因素对人的心身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复 杂的。 一般地说,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促进心 身健康。反之,不良心理则会成为致病因素。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 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 变化。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 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 理效能能力。 社会适应良好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 要特征。
情志:惊恐 对应脏腑:肾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惊恐不是直接伤肾,而是先通过 心的感受,继而由肾承受。前者多伤及心神,后者则多伤 肾气。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恐惧不仅伤肾气,还直接损伤 肾精,惊伤心神,使诸脏气血失调。可出现精神萎靡、嗜 睡、神经衰弱、人体免疫力紊乱或低下、心悸、甚至休克、 痴呆等症。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肾经腧穴和关元、气海、命门、 肾俞等全身强壮穴能调补肾精,有效延缓衰老,更能增强 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心理承受力。 可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自制金樱子 茶:金樱子10克、淮山药20克、五味子10克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