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合集下载

第1课 《春》(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课 《春》(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课《春》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①我喜欢春天,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正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所说:“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春天挺美好的。

③冬天是那样的严酷、晦暗。

坚冷的冰,银灰色的云,铁青着脸的岩石,瑟瑟发抖的衰草,还有肆虐狂暴的朔风,瘦骨嶙峋的枯树,都使人感到压抑、凄凉,引得诗人的泪珠儿要落下来,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④默默地盼啊!急切地等啊!一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春蹑手蹑脚地来了。

⑤那泓碧水,冒着腾腾白气,虽还有些残冰,但确乎比昨天绿了。

水色遥看近更佳,我掬起一捧清冽的水,仔细瞧去,见那芝麻粒似的水藻,犹如被人用细细的钢针挑着绿极轻地点了一下,沾上了些微新翠。

⑥哦,春天,你这调皮的娃娃,不知不觉就来了。

⑦春天犹如一位极爱打扮的俏站娘,一天一个样儿。

⑧河里的冰消融了,太阳的脸也愈加柔和。

两只黄莺儿婉转地叫着,忙忙地报春,把冻僵了的垂柳也唤醒了,于是,它伸了个懒腰,柔软的青枝上,就有晶莹剔透的玉牙钻出来,一尘不染,黄里带点绿,嫩得仿佛呵口气就会化似的。

⑨淘气的暖风也凑热闹,它在绿得流油的麦田上打几个滚,就去搔白杨的胳肢窝,痒得白杨“沙沙沙”地笑了。

⑩昨夜,风似乎大了些,更夹了几丝细雨。

我一夜没睡好,天一亮,就推开窗子,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袭来。

向外一望,我不禁“咦”了一声: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⑪雨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素雅、洁净。

乳白色的薄雾,轻盈地弥漫着。

天蓝得那样空灵、深远,仿佛被极精心地擦过。

望着它,什么也不想,仿佛心胸也融了进去。

碧水清澈,水面平滑如镜,还融一块蓝天在里面,成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翡翠。

柳枝间停着一团黄绿的柔雾,山间的柏树林绿得令人叫绝,似乎画家用了极奔放的大写意泼翠挥毫,于是便有娇艳的翠绿在柏树林间流淌。

一树香气馥郁的雪梨花,花瓣土沾了晶莹的水珠儿,似乎受了极大的委屈刚刚哭过。

哦!风儿,求求你,莫要再吹了!可风儿哪里肯听……⑫更妙的是黛绿的远山中,正有一段段粉红的云霞点缀其间,那是怒放的杏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精编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1春01 积累运用1.请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酝酿.(niàng)窠.巢(kē)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快乐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以下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以下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以下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例如: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莺歌,燕舞,花红,草绿,山lǎng rùn( )起来,水欣然起来,天地一片清明。

(2)绚烂的灯光将鸟巢hōng tuō( )得更加绚烂辉煌。

(3)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 ),斗志昂扬。

(4)夜晚,沉浸在美好春光中的鸟儿收起了liáo( )亮的歌声,飞回窠( )巢,变得静mò( )了,唯有一抹清越的琴音应和( )着低低的虫鸣飘向夜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老人技艺超群,不到一会儿的就做出了一件漂亮的泥塑作品。

②叫喊声,嬉闹声,着潺潺的流水声,使得夏天的田野更加热闹了。

③在学校日常管理上,我们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A.功夫附和反之B.工夫应和相反C.工夫附和反之D.功夫应和相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后,繁花嫩叶....上犹自带着水珠,在阳光下晶晶闪亮,煞是喜人。

B.四月里,槐花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蜂蝶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C.爸爸今天要参加叔叔的婚礼,一番穿戴后,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很是花枝招展....。

D.“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抓住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D.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阅读(带答案

《春》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练习题(《春》)一、基础知识及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éng yǐn bàn_______ 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___戴着lì________。

2、填空。

,(1)《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佩弦。

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挚,其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春》一文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章结尾部分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 、_______ 、___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 ___的感情。

(3)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③踏花归来马蹄香.()④一枝红.杏出墙来。

()⑤处处闻啼.鸟。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春》习题及答案

《春》习题及答案

《春》 1、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

2、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答案: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景图。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答案:写出了春风的轻柔。

4、请用两个以上的成语来概括朱自清《春》的景色答案: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婀娜多姿,生机勃勃.5、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用了七组比喻句。

是哪七句答案: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春》中连用“牛毛”、“花针”、“细丝”来描绘春雨,仿佛让我们真的感受到了细密的雨丝。

请你也试一试,用三种事物来描述空中的云。

答案:云是最寻常的,天天都有。

看,像瓦块,像羽毛,像鱼鳞,飘飘荡荡,悠闲自得。

7、《春》第七段看,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什么答案: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无限的活力和希望./8、朱自清的《春》中为什么说“雨是最寻常的”答案:因为最寻常的,往往也是最珍贵的,也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

这样写正是为了挖掘对雨的深切认识感受,突出雨不平凡的另一面。

9、朱自清的《春》的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有什么好处答案: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纵情地赞美了春天予以春天的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10、《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答案: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杨柳也柔和地轻拂着。

11、《春》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答案: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

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

12、《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哪里答案:出自于宋代释志南的是《绝句》。

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仗黎扶我过桥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阅读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阅读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盼春部分: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答:反复、拟人,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喜悦之情。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统领全文。

春草图部分:3.“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答:这两个次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觉,使草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为什么?答: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有,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用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5.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答:草的质地、色泽、生命力、长势等方面。

春花图部分:6.第四段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结合文章,说说“赶趟儿”的意思?答:争先恐后的开花。

8.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答: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树上--花下--遍地。

9.作者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答:化静为动,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0.比较“春草图”、“春花图”两段写法上的异同?答: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而“春花图”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联想手法,虚实结合。

11.文中“闹”字换成“叫”字可不可以?为什么?答:不可以,“叫”只写除了声音内,而“闹”字不但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一派喧嚣沸腾的景象。

12.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拟人,回环。

形象得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13.选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答: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在春风吹动下迎风摇摆的样子。

春风图部分:14.第一句话体现了春风什么特点?答:温暖、轻柔、亲切。

15.作者描写春风时,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答:触觉--柔和,嗅觉--芳香,视觉和听觉--和悦。

第1课《春》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课《春》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课《春》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1 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巩固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liàng) 抖擞(sǒu) 涨价(zhǎnɡ)B.黄晕(yùn) 喉咙(hòu) 烘托(hōnɡ)C.蓑衣(suō) 应和(hè) 窠巢(kē)D.朗润(yùn) 抚摸(fǔ) 卖弄(nonɡ)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风筝欣欣然沁人心脾B.簿烟蝴蝶捉迷藏心旷神怡C.健壮胳膊协奏曲谈笑风声D.筋骨渲泄软绵绵蓬勃生机3.读课文《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4.读课文《春》,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5.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lǎnɡ rùn起来了,水zhǎnɡ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舒活舒活筋骨,dǒusǒudǒusǒu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ɡōnɡfu,有的是希望。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7.文学常识填空。

《春》是一篇(体裁),,字。

朱自清《春》阅读题(含答案)

朱自清《春》阅读题(含答案)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盼春部分: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答:反复、拟人,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喜悦之情。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统领全文。

春草图部分:3.“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答:这两个次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觉,使草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为什么?答: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有,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用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5.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答:草的质地、色泽、生命力、长势等方面。

春花图部分:6.第四段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结合文章,说说“赶趟儿”的意思?答:争先恐后的开花。

8.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答: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树上--花下--遍地。

9.作者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答:化静为动,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0.比较“春草图”、“春花图”两段写法上的异同?答: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而“春花图”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联想手法,虚实结合。

11.文中“闹”字换成“叫”字可不可以?为什么?答:不可以,“叫”只写除了声音内,而“闹”字不但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一派喧嚣沸腾的景象。

12.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拟人,回环。

形象得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13.选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答: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在春风吹动下迎风摇摆的样子。

春风图部分:14.第一句话体现了春风什么特点?答:温暖、轻柔、亲切。

15.作者描写春风时,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答:触觉--柔和,嗅觉--芳香,视觉和听觉--和悦。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含答案)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含答案)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含答案)朱自清的阅读问题期待春天:1。

第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作者的心情如何?回答:重复,拟人化,渴望春天的喜悦2.第一段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答:在全文的开头春草图部分:3。

“秘密”和“演习”这两个词有什么好处?a:这两次都写了春天的草冲破地面的挤压力,春天的草不经意间爬出来的场景,作者的惊喜感,使草有了意识和情感。

为什么第三段写的是人们的活动?这和中心内容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揭示春天的草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是的,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述,用来烘托春草带给人们的快乐,展示春草的可爱。

在《春草图》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春草?答:草的质地、颜色、生命力、生长等春花图部分:6。

第四段中的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回答:闭上你的眼睛,树上好像满是桃子、杏儿和梨7.结合文章,告诉我们“及时”的含义?回答:匆忙绽放的花朵8。

春天的花是以什么顺序描绘的?什么词可以体现这一系列的场景写作?A: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到处都是树——花9。

在描述春花时,作者也写了蜜蜂和蝴蝶。

它们的功能是什么?A:化静为动,用数百只蜜蜂的嗡嗡声和蝴蝶的翩翩起舞来烘托春天缤纷的色彩和芬芳,进一步渲染花朵争春的气氛。

10.比较《春草图》和《春花图》写作的异同?答:它们都使用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的组合除此之外,“春花图”还使用了关联技术,将实际情况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11。

“闹”这个词可以用“叫”代替吗?为什么?答:不,只在声音里写“娇”字。

“nao”这个词不仅写的是声音,而且写的是一片喧嚣和沸腾的景象。

12。

第一句使用什么修辞?表达的优势是什么?回答:拟人,回环这幅画必须表现春天花开的景象。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a:生动地描绘了春风下随风摇曳的野花部分春风地图:14。

第一句在春风体现了什么特点?温暖、温柔、善良15.当作者描述春风时,哪些感觉器官被激活了?春风有什么特点?回答:触摸-柔软,气味-芳香,视觉和听觉-和谐春雨图部分:16。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选文的作者是,体裁
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是和。

(4分)
7、第①段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8、第①段写春草的同时也写了人的动作行为,这样写的目的是()。

(3分)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9、文中划线句子写蜜蜂、蝴蝶有什么作用?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答:
答案:
6、朱自清散文描写、抒情
7、特点: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3分)
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3分)
8、C
9、从侧面写出了花色艳丽,花味香甜。

“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1课春(提升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1课春(提升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01课春【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中“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热烈追求”不够准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风里带来些_____________泥土的气息,____________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________空气里酝酿。

A.润湿的混着新翻的B.混着润湿的新翻的C.新翻的润湿的混着D.新翻的混着润湿的【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选段出自朱自清的《春》,本文要求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泥土的气息”只有在“翻地之后”才能闻得到。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需要“混在”一起,才能“酝酿”。

故选D。

原文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里指杨柳随风飘舞由自在)C.还有名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七上重点课文《春》朱自清阅读题附答案

七上重点课文《春》朱自清阅读题附答案

七上重点课文《春》朱自清阅读题(附答案)《春》朱自清阅读题(2页)课文第一段问答题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对春天的盼望心情。

2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盼望着”叠用“盼望着”,足见望春心切。

课文第二段问答题1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答:1)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2)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

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

3)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课文第三段问答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效果怎样答:1)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

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

2)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从第3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①描写质地的:软绵绵的? 嫩嫩的②描写色泽的:绿绿的③描写生长旺盛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句中“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修饰语“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有什么好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拼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4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间接写春草,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课文第四段问答题1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1)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

朱自清春阅读及答案

朱自清春阅读及答案

①描写质地的:软绵绵的 嫩嫩的
阳光的改变,形象表现了春来大地积雪融化春光明媚,山上变得淡绿润
②描写色泽的:绿绿的
泽明朗,水位上涨,春日融融的暖意.
③描写生长旺盛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3)作用:从总体上写大地回春,生机勃发为下文具体描写春的美景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中“偷偷地”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朱自清春阅读及答案
答:1)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 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宠爱,还写了
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爽
《春》朱自清阅读题
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情愿和它亲
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
分迷人。
听觉上,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
2 有人认为,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因此三
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予的清
个排比句重复了。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理由。
爽、振奋。
三个排比并不重复,而是各有侧重点。“牛毛”强调细密,“花
课文第二段问答题
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
1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受。
总写春天,着眼于哪些景色的改变?这些景色的改变给人以怎样的
2)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宠爱之情油然而生。
感受?
2 从第 3 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答:1)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2)总写春天,着眼于山、水、
2)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方的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 眼睛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所以才会像眼睛像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0-13题。

(15分)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3分)第①段:__ __图;第②段:_ ___一图;第③段:图。

11.第②段是从、、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3分)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6分)(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3.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3分)答案:10、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11、温暖、清香、悦耳12、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13、这三个分句的语序不可以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语文中的描写、叙事等手法有它的内在逻辑关系,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对应的是桃花,粉的像霞对应的是杏花,白的像雪对应的是梨花。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辅导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辅导练习含答案

1.《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

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一、文学常识1.文体。

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学习本文主要要求学生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培养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按照表达方式侧重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本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

2.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嗡嗡..(wēng wēng)散.(sàn)在草丛里眨.(zhǎ)酝酿..(yùn niàng)应和..(yìng hè) 蓑.(suō) 笠.(lì) 黄晕.(yùn) 抖擞.(sǒu)2.词语解释①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分)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3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分)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3分)
A、描写质地的:
B、描写色泽的:
C、描写生长旺盛的:
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

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
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

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4、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充满勃勃生机情景。

5、质地:嫩嫩的,软绵绵色泽:绿绿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展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