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合集下载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

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一、文献综述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在1893 年首先提出来的。

1897 年,Breal 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

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语义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

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

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

关于汉语句法分析中语义特征分析法的两点思考

关于汉语句法分析中语义特征分析法的两点思考

关于汉语句法分析中语义特征分析法的两点思考一、语义特征分析法的运用要建立在变换分析法的基础之上。

二、语义特征不只是唯一,从认知的角度进行语义特征的提取可操作性更强,更容易得出有价值的语义特征。

陆俭明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一书中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句法分析方法中的“语义特征分析法”,为句法分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极大丰富了句法分析的手段。

然笔者在学习和运用该方法的过程中,觉得有一些方面的阐述欠清晰或是值得商榷,为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以期更好地深化对语义特征分析法的认识。

一、语义特征分析法的运用要建立在变换分析法的基础之上陆先生曾指出“任何理论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

局限性不能理解为缺点。

所谓局限性,是说任何一种理论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越出了它所能解决的范围,就无能为力了。

”变换分析法在句法分析中的“适用范围”就在于分化同形结构,揭示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例如对于同形句式(指词类序列、内部层次构造和句法结构关系都相同的句式)A:“戏台上摆鲜花着”和B:“戏台上演着京戏”,遵循“平行性原则”,通过进行变换分析(形成变换矩阵、同义变换),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这两类同形句式在语义结构上是不同的,即A:“戏台上”指明“鲜花”存在的场所,表示“静态、存在”的语法意义;B:“戏台上”指明“演京戏”这一活动进行的场所,表示“动态、活动”的语法意义。

变换分析法的局限只是在于它对这种“揭示出来的不同”无法进行解释,而这种不同是语义结构内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所造成的。

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法弥补了变换分析法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语义特征分析法更是在变换分析法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即要先运用变换分析法揭示出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进而通过对语义特征的提取来解释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根本原因。

是一种“揭示—解释”的过程。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其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语义要素。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

3.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

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施受关系不同。

8.词语辖域不同。

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

11.蕴含不同。

12.预设不同。

13.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转换生成语法与汉语歧义句的分析

转换生成语法与汉语歧义句的分析

(4)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进口设备”有可能是动宾关 ( 系, 也有可能是定中关系。 ) 因结构层次、 结构关系的不同而导致的歧义句是我们用 层次分析法能够解释的, 打死敌人的队长。很明显, 如: 有两 种不同的结构层次。 一是先定中, 再动宾; 二是先动宾再定中。 但是由于语义关系的不同而导致的歧义就无法运用层次 分析法加以分析和解释, 鸡不吃了。 如: 用层次分析法就无法 来解释它的歧义。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转换生成语法的 理论。 二、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分析和解释 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er ) 是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 乔姆斯 原则的理论设计的能力, 语言学的任务正是要揭示儿童大脑 的初始状态和内化的语法规则, 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语言 能力是生成语言过程中的潜在能力。 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 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是对语言能力 作出的形式化的描写, 用一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 不局限 于对个别语言的研究, 而是要揭示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的 统一性。 其发展阶段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语言模式时期、 标 准理论时期、 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乔姆斯基在第一语言模 式时期, 提出了短语结构规则: 一种不受上下文的制约 (con, (context-dependent) 同时乔 。 text-free) 一种受上下文的制约 姆斯基也举出了短语结构语法规则的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第 一, 短语结构语法无法处理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的问题; 第二, 表现在动词上; 第三, 表现在处理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关 系上。 这些是短语结构语无发解决的。 所以乔姆斯基发现了 转换规则, 可以增加语素、 减少语素和改变语素的顺序。 乔姆斯基认为有些歧义结构, 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是解释 不清的, 可以用转换生成法来分析解释。例如: (1) paintings of madmen.这个例子有两种可能: 一是 The “疯人做的画” 二是 , “关于疯人的画” 可以派生出两个句子: 。 (他们画疯人)和 Madmen paint 疯人作 ( They paint madmen 画) 。

转换生成语法及其在汉语歧义研究中的运用

转换生成语法及其在汉语歧义研究中的运用

转换生成语法及其在汉语歧义研究中的运用作者:赵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摘要:转换生成语法作为语言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乔姆斯基提出来的。

它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界限,宣告了结构主义时代的终结,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的传统看法和观念,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使人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重新审视语言和语言学,把语言学推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汉语;歧义作者简介:赵平,现就读于聊城大学文学院,为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4--01一、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古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管约论时期和最简方案时期。

(一)古典理论时期从1957年转换生成语法诞生到1964年为古典理论时期,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初级阶段,其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一书中。

该书的核心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论述了语法的生成性,二是论述了转换语法和转换规则。

转换生成语法对当时美国流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挑战,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转换生成语法对结构主义进行了全面颠覆。

在这一理论阶段,乔姆斯基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存在的,合乎语法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有意义,某些句子尽管没有意义,但是却合乎语法规范。

(二)标准理论时期从1965年到1971年是标准理论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语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在这本书中,乔姆斯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并且把语义问题纳入到语法研究之中,同时对转换规则提出了限制。

所以,在标准理论阶段,转换生成语法包括了三部分: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音位部分。

句法部分包括基础部分和转换部分,它可以生成许多句法描写,每一个句法描写都有一个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部分赋予深层结构以语义的解释,音位部分赋予表层结构以语音形式。

浅析现代汉语歧义句

浅析现代汉语歧义句

浅析现代汉语歧义句在我们平时的说话、写作中,明白清晰,简言意赅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而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这就是歧义现象。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关系,揭示语法规律很有意义。

“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句的解释说明如:“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一是说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但也可以解释。

如:“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

又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句话中猎人和狗谁死谁活难以分清。

在这种句子里,有多重的解释方式,让人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一种,就会让人产生误解。

如果一个句子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解释,就会产生歧义。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有的字音词音可以清读也可以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这里的“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音使句子有两种意义。

读qǐ lá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时,表示我想到了。

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我是上海人”这句话,没有特殊的意思,只要按语法重音的规律来读,把“上海人”稍稍加重一点儿就可以。

如果把把重音放在“是”上,那么潜在的意思就很明确,即有人说你不是上海人,而你把重音放在“是”上就是纠正对方的说法。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就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2、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表示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

表示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

表示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表示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3、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对汉语歧义句的分析

对汉语歧义句的分析

对汉语歧义句的分析作者:潘艳洁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12期【摘要】歧义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本论文在综述前人对歧义所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歧义问题的认识,分三部分来论述现代汉语的歧义:1.歧义的界定。

2.歧义的类型。

本论文把歧义分为语音歧义,词义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大类。

3.岐义的化解。

根据不同的歧义类型,用三种方法对歧义进行化解: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

【关键词】歧义歧义界定歧义类型歧义化解一、歧义的界定歧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语言使用者在交际活动中考虑不周没能排除这种多义性,就会产生歧义。

那么什么样的语言现象是歧义呢?歧义如何界定?1.研究者给歧义下的定义有20多种,很多研究往往将多义与歧义混为一谈,但多义并不等于歧义,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多义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而歧义是在人们的交际中产生的,是可以消除避免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多义性是语言单位的一种特性,歧义是当一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意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解释时产生的,这种歧义是孤立的,脱离了一定的语境或上下文,如果能够给出必要的附加信息、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境,歧义就会消失,也就是说,歧义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2.歧义与模糊也不相同。

歧义是一种语义不确定现象,在结构上可作两种或两种以上分析,即同一语言形式表达的不同意义都是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如“热爱人民的军队”一热爱/人民的军队,热爱人民的/军队,两种意义都成立。

模糊主要是指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存在着界限不明,意义不清的现象。

3.还有歧义与岐解。

歧解,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交际双方对同一语句产生的不同理解。

歧义是指句法歧义,句法歧义指由句法内部因素而形成的两种语义结构。

而语境因素是歧解产生的关键因素,在歧解现象中,常伴随有句法歧义现象,但语境因素仍起关键作用。

歧义是句法现象,而歧解是语用现象,歧义作为句法现象,同双关、暗示、模糊是有区别的,而且作为句法现象的歧义一般是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消除的。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读书笔记】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1】

读书笔记】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1】

读书笔记】汉语和汉语研究⼗五讲【1】第⼀讲&第⼆讲关于汉语和汉语研究【汉语的特殊性,与印欧语系的语⾔相⽐,或者是汉语⾃⾝的特殊特点。

】⼀、语⾔是什么?1.语⾔的功能:语⾔是⼈类最重要的交际⼯具,⼈类思维所依赖的⼯具,也是⼈类保存认识成果的⼯具。

2.语⾔的本质语⾔是⼀个有规则、约定俗成和变动的规则体。

语⾔是⼈类借以思维和交际互动的⾳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个变动的⾳义结合系统,在这个系统⾥,语⾳、词汇语法被看做是语⾔的三⼤要素。

注意:语⾔并不是⽂化的产物,⽽是⼈类的本能。

⼈类语⾔存在共性,各个语⾔之间的不同有可能是因为参数设置不同⽽已。

⼆、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语⾳学 phonetics:以语⾳为研究对象的。

⾳位学?Phonology语义学semantic:语⾔的意义词汇学lexics:词汇语法学syntax:⾳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构造规则问题。

语⽤学pragmatic:符号和语⾔符号使⽤者之间的问题形态学 morphic (中⽂中没有)三、什么是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以北京语⾳为标准⾳,北⽅⽅⾔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着作为语法规范。

1.汉语的每个⾳节都有声调,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

(汉语发⾳系统具有声调。

)2.汉语的⾳节分明,构造简单⽽有规律。

3.双⾳节词占优势。

双⾳节词在现代汉语8000个常⽤统计词中占71%4.合成词占绝对优势:重叠、派⽣、合成(合成为主)5.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句⼦的意义需要根据语序、虚词来决定其语义。

),所以词类与句法成分呈⼀对多的对应。

6.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

7.句⼦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是⼀致的。

这是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以及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对应所带来的⽐如结果。

8.同⼀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任何形式标志。

⽐如:吃⾷堂:动作-⽅式吃苹果:动作-受事吃⼤碗:动作-⼯具9.汉语的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语法意义的重要⼿段,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随之改变。

转换生成语法在消解现代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

转换生成语法在消解现代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

转换生成语法在消解现代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作者:王祎凡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在总结运用转换生成语法区分歧义方法的基础上,讨论其在消解现代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情况和研究现状,重新整理和总结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以求为建立现代汉语系统的歧义消解规则做贡献。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 现代汉语; 消解歧义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62-002一、引言在形形色色的自然语言中,歧义现象普遍存在。

亚里士多德早在《工具论·辨谬篇》中就探讨了自然语言的歧义问题。

1930年,恩普森的《歧义的七种类型》,开始从语言理论的角度研究歧义问题。

由此开始,各类语言学派均对歧义问题有所探究,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也不例外。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化解某些英语歧义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计算机语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线索。

随着转换生成语法在国内的普及,关于歧义结构的剖析也获取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转换生成语法在现代汉语研究中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结构的探索(一)计算机语言中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是为了克服有限状态文法不能解释的歧义的特点而产生的,其推导过程可以由“推导树”来描述。

以“old man and women”为例,到底是男人老还是男人女人都老?运用此方法后,该短语分解为不同的推导树,歧义现象就可以进行区分了。

(二)转换语法对歧义现象的研究有些歧义句运用层次分析法显示各种语法关系,也无法区分歧义。

如“the shooting of t he hunters”,相同的词性、词序及层次,却有两个意思:“猎人射击”和“射击猎人”。

上述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两种不同的深层结构句子变成了表层结构相同的句子。

因此,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语法。

“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作“猎人射击”讲时,是从NP—Aux—V转换的,作“射击猎人”讲时,是从NP1—Aux—NP2 转换的。

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摘要】随着语法学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汉语语法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

除了运用传统的语法分析方法外,汉语语法学家还根据汉语使用的实际情况,借鉴了国外语言研究的一些分析方法,如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等,使汉语语法分析方法更为完善。

本文概叙了目前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式中的作用,比较、阐述了这两种分析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式时的优劣,并初步探讨了造成汉语句式歧义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歧义句式The Effect Of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Theory In Analyzing Chinese Sentences Of AmbiguityGui Shufang【Abstract】With linguists studying of Chinese grammar further, 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it have continually developed, too.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ethods, linguists make Chinese grammar more perfect according to Chinese facts and overseas linguistics, such as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ory, etc. This thesis simp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ory and elaborates comparably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analyzing Chinese ambiguous sentences, and explains briefly 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se sentences by the theories.【Keywords】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Feature’s analysis Chinese ambiguous sentences1.绪论。

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

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

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以《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媒介,也是人们表达思想的工具。

由于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人们在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歧义现象。

而歧义句的出现也常常会使得语言的表达失去了效率,甚至会引起误解。

因此,研究歧义句在语言中的出现及消除歧义句至关重要。

歧义句中,有指代歧义和多义歧义。

指代歧义就是指实体在文中指代多个,由于指代不明确导致文意混乱。

多义歧义就是文中所包含的意义可能有多种,也可能指向多个实体,使得语义扑朔迷离。

变换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进行歧义句的分析。

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句子的形式,来消除歧义,从而将歧义句解释的更清晰,更容易接受。

具体来说,变换分析法包括四种方式,分别为平行结构,转换口型,变换语序和解析复句。

首先,平行结构是指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有着相同的句型,从而使得意思更加清晰。

例如:“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和买书”这句话中,存在多义歧义,经过变换,可以将句子变为“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又喜欢买书”,多义歧义就避免了。

其次,转换口型也可以用于解决歧义句的出现。

例如:“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这句话可以改为“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由于改变了句子中的词,消除了多义歧义。

此外,变换语序也可以用于歧义句的解析。

例如:“孩子们吃饭”,这句话可以变为“吃饭的是孩子们”,从而消除指代歧义。

最后,解析复句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变换分析法。

将复句分解成几个简单句,从而使得句子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晰,便于消除歧义句。

通过以上示范,可以清楚地看出,变换分析法在解析歧义句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换分析法非常实用,可以帮助人们清楚地认识句意,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句子结构。

然而,变换分析法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歧义句的出现。

因为变换分析法是依靠句子的形式来解决歧义句,而这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歧义句中的具体问题。

此外,变换分析法还受到语言特点的限制,不同的语言在表达方式及句式上也是相当不同的,而变换分析法是以英语为主,因此在其他语种中的应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歧义句1234

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歧义句1234

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歧义句我们普遍认为当今英语歧义句主要有三种类型。

他们分别是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结构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和语音歧义(phonetic ambiguity)。

一个词在句子中即可以被理解成这样的意思又可以被理解成为那样意思,而且都能使句子通顺,我们将其称为词汇歧义。

一个句法成分在句子中既可以被理解成为这样的语法功能,又可以被理解成为那种句法功能,我们将其称作结构歧义。

语音歧义则往往是由于同音异形、同音同形或由于说话人连读产生其它类似读音而使听者产生歧义。

一、词汇歧义词汇的歧义原因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总结了五点。

它们分别是词义歧义、词类歧义、情态动词歧义和文化歧义。

(一)词义歧义英语中有很多同形异义词,我们暂且举一个大家常见的词汇例子。

(1) A:I cannot bear your rascal(流氓).B:But your mother can.“bear”即有“容忍”又有“生(孩子)”的意思。

A原本有谴责B的意思,说:“我不能容忍你这个流氓”,但是B却用用这个同形异义词回敬了他,“你的妈妈却能(生)(你这个流氓)”。

(2)He is a suspicious man.Suspicious是一个多义词,它有两个意思,“可疑的”和“多疑的”。

此句可以被翻译成“他是一个可疑的人”和“他是一个多疑的人”。

(3)She took in the strange.Took in 是一个多义词,句子可以被翻译成“他把这个陌生人带进来了”、“他欺骗了这个陌生人”和“他留这个陌生人过夜”。

(二)词类歧义在英语中,一些词的词形相同,但词性不同,而这些词性却都能解释通,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引起歧义的原因之一。

(1)We noticed her back.“back”这个词既可以是动词又可以是名词。

作名词时,可以翻译为“我们看见了他的背”,作动词时可以翻译为“我们看见他后退了”(2)Can you take the big box upstairs?“upstair”这个词既可以是形容词又可以是副词。

论转换生成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

论转换生成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

论转换生成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韩卓异【摘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些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无法转化的歧义结构,运用转换规则则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现代汉语里的歧义结构也可以利用转换规则中的增加词素、减少词素和改变词素的次序等方法来化解.【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2页(P27-28)【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转换规则;歧义句【作者】韩卓异【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分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历史上的许多语言学流派仅是对歧义句进行了描写,这不利于对歧义句研究的深入。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问世,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理论,并运用转换规则去解释一些其他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这种方法对我们分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er)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大脑里天生具有构成语言特殊规则和原则的理论设计的能力,语言学的任务正是要揭示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语言能力是生成语言过程中的潜在能力。

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对语言能力作出的形式化的描写,用一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不局限于对个别语言的研究,而是要揭示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统一性。

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从50年代末期至1965年为第一阶段,称为古典理论阶段,其特点是认为语义和语法分析无关;1965年至1970年为标准理论阶段,认为语法分析可以纳入语义,但是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意义;1970至1980年称为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认为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也起一定作用,转换不仅改变句子的结构,有时也改变意义;1980至1992年为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把语义解释放到表层结构中,并得出逻辑形式;1992年至今称为支配和约束理论阶段,把研究重点从规则系统转到原则系统,支配理论是其核心。

变换理论和句式变换分析

变换理论和句式变换分析
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着梆子戏门外敲着锣鼓门外正在敲锣鼓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大厅里跳着舞大厅里正在跳舞作用反对的是他反对他反对的是他反对搬迁方案的是他山上架着炮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山上正在架着炮把这个字擦了这个字擦了把旧报纸卖了旧报纸卖了把那啤酒喝了那啤酒喝了把这鸡窝拆了这鸡窝拆了把他扔了他扔了
变换分析帮助确定。
(a)类有下列A和B两种变换: A: V + n m V+了/过+nm 买一本 → 买了/过一本 吃一个 → 吃了/过一个 写一篇 → 写了/过一篇 B: V+nm 买一本 → 吃一个 → 写一篇 → nm⑴+也+没有+V 一本也没有买 一个也没有吃 一篇也浑有写
nm代表数量词, nm ⑴代表数词限于“一”的数量词, V代表动词 (b)、(c)类也有A和B这两种变换 结论: (a)、(b)、(c)三类有相同的变换。它们所包含的量词各不相 同,但就整个格式看,它们显然属一个大类。把它们都分析为述 宾结构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5.每一组变换的句子之间,语 法意义的差异必须一致。
“变换”的本质是将句子中实词 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差异 以句法结构的形式体现出来。
(1)台上坐着主席团 (2)台上演着梆子戏
格式相同:都是“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语法意义不同:(1)表存在表静态; (2)表活动表动态
如何验证在语法意义表达上的不同呢? A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前三排坐着来宾 → 来宾坐在前三排 B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D式: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 语 台上演着梆子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正在演着梆子戏

现代汉语十五讲题目

现代汉语十五讲题目

现代汉语十五讲题目十五讲补充关于汉语1.语言:系统里,语音、词汇、语法被看作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2.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文字学、方言学、对比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理论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习得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新闻语言学、广告语言学、语文学、写作学、修辞学、第二语言教学学、计算语言学3.汉语的特点:1)语音上: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2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2)词汇上:1双音节词占优势2合成词占绝对优势3)语法上:1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2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3上述两点带来的次特点:A词类与句法成分一对多的对应B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C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无任何形式标志4.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5.有量词和语气词汉语研究概述20世纪汉语研究:1.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2.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现代汉字学的建立3.现代汉字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汉字学的一个新的分支4.50年代王力开创了汉语语法的历时研究,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5.80年代开展了“语法化”即实词虚化的研究6.黎锦熙和吕叔湘是我国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者7.20世纪初,实验语音学进入萌芽阶段8.刘复《四声实验录》是我国第一部用实验方法研究汉语语音的著作9.赵元任创制了五度制标调法-国际通行的标记汉字声调的方法,《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誉为音位学创始时期的经典著作10.最早先后提出区分字和词的是章士钊和黎锦熙11.词本位的确立是现代汉语词汇学建立的前提12.“义素分析法”的引入、“词义构成成分分析法”的提出,标志着汉语词义研究逐步走向成熟13.西汉扬雄《方言》是我国最早的方言调查研究成果14.赵元任最早按《切韵》设计了《方言调查表格》15.《中国语言地图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音库》是我国语言科学的基本建设16.陈望道《文字发凡·修辞学》真正建立起比较科学、完整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体系,明确提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修辞宗旨17.50年代提出“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的原则18.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在19世纪70年代被确认,标志是《语用学杂志》在荷兰的出版发行19.对外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围绕着“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外国或外族学生尽快学习、掌握好汉语”这一基本问题全盘规划,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强相应的教材建设。

特征理论与语义特

特征理论与语义特

上述不同可从下表中看出:
动作完成后经历的时间 动作所持续的时间 动作所造成的状态所持续的时间
a
+
-
-
b
-
+
-
c
+
+
-
d
+
+
+
显然,以上四个句子中的动词各自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不同,可概括如下
a[+完成,-持续,-状态]
b[—完成,+持续,-状态]
c[+完成,+持续,-状态]
以上所采用的,说明这个句式为何会产生歧义的原因的方法,就是语义特征 分析方法。
第二:关于语义特征
1、语义特征的概念:这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 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2、目的:a:以某个特定的角度对一个语义类进行在细分。 b: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词语相互之间的差异(火和 光)。c:在语义学里使用“语义特征”这个概念,可以 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如:看和看见)见94 页
如果把[a]式的动词记为“动词a”,那么它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动 词a;[+使附着]
相应的,把[b]式中的动词记为“动词b”,那么它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 为:动词b[-使附着]。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把“名词[处所]+动词+着+名动词”因动词的不同而加 以分开,即是“[a]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动词a”和 “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动词b”
词决定的,而动词的不同又是由动词的不同语义特征决定的。 具体来看:a类各句的动词都含有“给予”的意思(包括a、e、j、g);b

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

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

2.语义结构歧义


(1)动词的施受、工具、结果等关系不同 关心的是他的妈妈 包饺子 盖被子 (2)领属与非领属关系 他的笑话讲都讲不完 鲁迅的书
三、哪些理论可以分析





1.层次理论 2.变换理论 3.特征理论 4.配价理论 5.空语类理论 6.移位理论 7.指向理论 8.认知理论


每个人都给钱 头发剪短了一点儿 学习文件 学习雷锋的故事 对售货员的意见 演好戏 鸡不吃了 他谁都不认识 反对的是张主任 (1)他连我也不认识。 (2)我讲不好。 (3)我们学院需要进口教学软件。 (4)还是去一次好。

4.兼类词(词汇、语法) 大门没有锁(名/动)
大门是处所——大门上没有锁(存现句) 大门是受事——没有锁大门(受事作主语的谓 语句)
(二)组合造成的歧义


1.语法结构歧义 (1)层次相同,语法关系不同 出租汽车 早上吃的面包 你们领导 (2)层次结构不同 准备了一年的粮食(V+N1+的+N2) 你们三个一组

小李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小王也走了一个多小 时了。 (只能作相同理解或为“行走”,或者“离开”, 而不能一个理解为“行走”而另一个理解为 “离开”)

(四)歧义难度


明显的,则歧义难度低;不明显的,则歧义难 度高。或多义解释的频率高低相关。 50% 50% __________ 语义 ___________ 咬死了猎人的狗 饺子包好了
(三)歧义与语义概括性



1.语义概括性: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 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 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言语交际中,概括语义的具有所指对象可以不 同,但这些不同对象都必然能归纳到这个概括 的语义中。 “鞋”是概括性,“走”除了概括突出有多个 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摘要】随着语法学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汉语语法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

除了运用传统的语法分析方法外,汉语语法学家还根据汉语使用的实际情况,借鉴了国外语言研究的一些分析方法,如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等,使汉语语法分析方法更为完善。

本文概叙了目前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式中的作用,比较、阐述了这两种分析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式时的优劣,并初步探讨了造成汉语句式歧义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歧义句式
The Effect Of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Theory In Analyzing Chinese Sentences Of Ambiguity
Gui Shufang
【Abstract】With linguists studying of Chinese grammar further, 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it have continually developed, too.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ethods, linguists make Chinese grammar more perfect according to Chinese facts and overseas linguistics, such as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ory, etc. This thesis simp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ory and elaborates comparably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analyzing Chinese ambiguous sentences, and explains briefly 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se sentences by the theories.
【Keywords】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Feature’s analysis Chinese ambiguous sentences
1.绪论。

1.1 汉语歧义句式的类型。

在汉语里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语言格式可以有两种或多种的理解,即它的含义往往不止一个,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歧义现象。

例如,“他在汽车上画画。

”,在没有任何语言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汽车上,把画儿也画在汽车上。

”;可以理解为“他在汽车上,把画儿画在别处。

”;还可以理解为“他不在汽车上,把画儿画在汽车上。

”;甚至可以理解为“汽车是画儿,他在汽车画儿上画画。

”(无论他在汽车上或不在汽车上)。

又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我父亲给病人开刀。

”;也可以理解为“医生给我父亲开刀”。

为什么这些句子有歧义呢?如果从汉语使用的实际出发,根据汉语的语法结构、语义关系来进行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汉语歧义句式有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关系歧义两大类。

1.1.1 由于语法结构而产生的歧义有:
(1)由于句法层次不同(句法关系相同)而产生的歧义。

如,“中东石油价格、新职工宿舍”。

(2)由于句法关系不同(句法层次相同)而产生的歧义。

如,“出租汽车(述宾/偏正)、学生家长(联合/偏正)”。

(3)由于句法关系、句法层次都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如,“我们三个一组、对他的意见”。

(4)由于句法成分多功能或者由于同音语法成分(兼类词)而产生的歧义。

如,“写得好(可能/状态)、饭不热了(动词/形容词)、爬过雪山(趋向动词/时态助词)”。

1.1.2 由于语义关系而产生的歧义有:
(1)由于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如,“母亲的回忆(施事/受事)、送的人(施事/与事)、这些书他们都买了(语义指向“他们”/语义指向“书”)”。

(2)由于强调点不同或背景蕴含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如,“除了妈妈,他最怕爷爷。

”(分别表示为:①强调“爷爷”,蕴含“他”怕的不只一人,意思是“他”最怕妈妈,其次怕爷爷。

②强调“他”,蕴含不止一人怕爷爷,意思是“妈妈”最怕爷爷,其次是“他”怕爷爷。

)。

这类歧义多有语音上的差别(主要是重音的位置),因此仅限于书面语。

1.2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化由于语法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句式,不能分化由于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句式。

因为层次分析法揭示的是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的是句法结构内部的语义结构关系。

[1]这种语义结构关系实际上是指隐藏在表层结构后面的深层结构关系,一般是指动词和名词在进入句法结构之后形成的那种动作与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时间等语义关系,[2]如上面所列的由于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例句。

由于层次分析法在这方面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2.变换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2.1 什么是变换分析理论。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局限,自然地引进了变换分析法。

关于变换的思想,早在1942年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化要略》一书就有了,书中讨论了变次、转换、句法的变化等问题。

[3]但变换作为汉语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明确下来的。

国内运用“变换分析”大大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向纵深发展。

因为变换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即着眼于考察所分析的句法结构和与之有内在语义联系的句法结构之间
的联系,通过分析达到分化歧义句式的目的。

[1]变换分析还需要考虑变换关系。

变换关系是指由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之间的对应法则。

它的根本特点是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关系要保持不变。

假设A、B是由相同的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句式A中的每一个例句,在句式B中都有一个明确的例句与A相对应,那么这个对应法则就称之为从A到B的变换,写作A→B。

[3]
2.2 变换分析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我们在汉语研究中重视变换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汉语使用的现实。

相对于英欧语而言,汉语是一种缺少形态标记的语言,句子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隐含的,缺乏暴露在外的形态标记。

根据这一特点,变换分析方法便成为非常有用的分析手段了。

本文暂不讨论由于语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句式,而着重讨论由于语义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式。

这主要是指由于句子的施受关系含糊不明而导致的歧义句式。

施受关系含糊不明是指处于主语位置上的名词,既可以看作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施事),又可以看作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受事);或者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既可能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也可能是谓语动词产生的结果。

如:
(1)弟弟打破了我的玻璃杯。

(2)弟弟把我的玻璃杯打破了。

(3)我的玻璃杯被弟弟打破了。

(4)我的玻璃杯给弟弟打破了。

(5)我的玻璃杯弟弟打破了。

例(1)-(5)是一组同义句式。

(1)是一般所谓的“主语—述语—宾语”的句式;(2)是一般所说的表示处置意义的“把”字句;(3)则是一般所说的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字句;(4)类似(3),也表示被动意义,但用的是“给”;而(5)一般称为“主谓谓语句”。

“我的玻璃杯”是全句的主语,“弟弟打破了”这个主谓词组作全句的谓语。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句式,这些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都是相同的:“打”是行为动作,“弟弟”是“打”的施事,“我的玻璃杯”是“打”的受事,同时又是“破”的主体。

由此可见,包含相同语义关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变换分析正是利用这种内在的结构联系来揭示歧义句式各自所联系的同义格式,以达到分化歧义句式的目的。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