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学案2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一 圆2 北师大版 (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一 圆2   北师大版 (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一圆2 北师大版 (含答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性质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固定点称为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圆的性质:(1)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连线都经过圆心。

(3)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4)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1)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2)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根据圆的周长或面积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3)解决与圆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圆,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2. 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1)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2)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性质。

3.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解。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自行设计一道与圆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并解答。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圆的知识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圆的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附:答案1.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2. 练习题答案:(1)C = 2πr = 2 × 3.14 × 5 = 31.4(厘米)S = πr² = 3.14 × 5² = 78.5(平方厘米)(2)C = 2πr = 2 × 3.14 × 8 = 50.24(厘米)S = πr² = 3.14 × 8² = 200.96(平方厘米)(3)r = C ÷ 2π = 37.68 ÷ 2 × 3.14 ≈ 6(厘米)S = πr² = 3.14 × 6² = 113.04(平方厘米)(4)r = √(S ÷ π) = √(153.86 ÷ 3.14) ≈ 7(厘米)C = 2πr = 2 × 3.14 × 7 = 43.96(厘米)在以上提供的学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1: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1: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1:解决问题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困难。

2.能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问题拆解和解决过程的展示。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解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学习和训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解决给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3. 教师辅导老师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4. 拓展应用老师提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场景中。

五、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课后练习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更多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老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加以练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包含课堂作业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统计与概率 一课时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包含课堂作业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统计与概率  一课时

统计与概率1.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2.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3.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

重点: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难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课件。

师:同学们,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就需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针对“统计与概率”进行整理和复习。

1. 统计与可能性。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生1:学过统计表,还有平均数。

生2: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生3:知道用来描述数据的常用统计量是平均数。

……只要学生回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把内容说详细。

2. 统计图特点。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当我们需要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时,就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要直观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

当我们需要直观表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

3. 调查统计。

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1分数乘整数(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1分数乘整数(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1 分数乘整数(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 分数乘整数乘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分数乘整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分数乘整数,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

3. 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拓展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整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展示计算过程和实例。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网络资源: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分数乘整数的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

九、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4.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6. 适时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十、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学案鲁教版五四制1、2展开与折叠【学习目标】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基础知识精讲】1、棱柱的分类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2、棱柱的特点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2)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4)棱柱各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如下:名称底面形状顶点数棱数侧棱数侧面数侧面形状总面数n棱柱n边形2n个3n个n条n个长方形(n+2)个3、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图110(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图112【学习方法指导】[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点拨: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如:图114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1)(2)(3)图115点拨:看能否围成棱柱,可参考“内容全解4”中的几条内容,如有不符合,就不能围成棱柱、解答:(1)侧面数(4个)≠底面边数(3条),不能围成棱柱、(2)两底面在侧面展开图的同一端,不在两端,所以也不能围成棱柱、(3)可以折成棱柱、[例5]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最多剪几条棱?最少呢?点拨:正方体是四棱柱,共有12条棱,要剪开纸盒使每个面相连,必须剪开部分棱,棱的总数不变(即12),若知道剩下未被剪开的棱数,就可以得到剪开的棱数了、解答:由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知正方体的所有展开图中都只有5条相连的棱,而正方体共有12条棱,那么需要剪开的棱数就是12-5=7条了、【拓展训练】1、矩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可称为矩形、2、圆台与棱锥的展开图、(1)圆台:圆台的展开图是由大小两个圆(作底)和部分扇形(作侧面)组成的、图117图1—18。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二)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二) 教案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18页例1及第19页“做一做”。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题主题图,教材第19页“做一做”图片投影片。

联系实际。

新学期,我们班迎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对于学校里各专用教室的位置还不熟悉,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给他当向导,让他尽快熟悉各专用教室的位置。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分组练习,辨认方向。

1.出示例1。

老师板书: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学生反复读几遍。

老师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老师追问: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小组讨论,说说各小组的想法。

老师接着问:如果只知道台风中心到A市的距离,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2.尝试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2)让学生说出八个方向。

(3)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4)投影出示要解答的问题。

①学校在小明家北偏方向上,距离是m。

②书店在小明家偏方向上,距离是m。

③邮局在小明家偏方向上,距离是m。

④游泳馆在小明家偏方向上,距离是m。

(5)想一想。

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用什么工具?(量角器、直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是什么?(6)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7)交流解题中遇到的问题。

互相解疑。

提问:怎样算出小明家到各建筑物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400 m)[每一小段的距离是200 m,从小明家到学校有这样的2小段,200×2=400(m)](8)让学生再次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第21讲圆和扇形学案

第21讲圆和扇形学案
2.梯形面积51平方厘米,图中阴影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 求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单位:cm)
4. 求右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及周长。 5. 已知右图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5平方米,求圆的面积。 6. 求右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及周长。 7.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求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割补法,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转化成 规则图形 8. 右图中,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2厘米和 10厘米。求阴影部分面 积。
倍,周长扩大到原来 的( )倍。
8、在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9、一根铁丝能围成半径是3分米的圆,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
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 )分米。
10、52=( ) 0.12=( ) 2.7m2=( )dm2
11、一个圆环的面积等于(
A.7
B.8
C.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10
日期: 年 月
家长签字: 日
错题巩固: 1、一个半圆的直径是8厘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在这个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圆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根铁丝可围成边长是3.1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 个圆,圆的半径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两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内半径是3厘米,外直径是8厘米,圆环的 面积是( )平方厘米。 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能够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 ),宽相当于圆的( )。 6、一个圆的半径是2CM,它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 CM2。 7、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导学单(全册2020适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导学单(全册2020适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导学单(全册2020适用)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项目 内 容1.长方形的每组对边都( ),且有四个( )。

( )是特殊的长方形。

2.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它有( )个面、( )条棱和( )个顶点。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 ),相对的棱长度( )。

从同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它的长、宽、高。

3.正方体的( )个面完全相同,( )条棱的长度都( ),有( )个顶点,它是特殊的( ),它可以看作( )、( )、( )都相等的(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长方体( )条棱的长度和叫作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 )。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 )。

5.正方体具有( )的所有特征。

6.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后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左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下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下面的面积是多少?温馨提示知识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内容1.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4米,宽10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阅读教材第6页例4。

要想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可以先分别求出()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

也可以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

3.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2,如果用S表示长方体的表面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4.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如果用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辨别各种图形,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点,并通过测量掌握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辨别图形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基本的图形,学会测量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难点:理解和把握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材:《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1》人教版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学具:纸张、铅笔、橡皮、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用举例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对图形的概念有所认识和了解。

第二步:讲解1.老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2.老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图形的大小和角度。

第三步:练习1.学生在课桌上练习画出不同的图形,并用尺子进行测量。

2.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在图形的辨认和测量方面互相交流和讨论。

第四步:总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练习。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在测量和辨认图形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辅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 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口头分析。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13。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45。

汽车的数量相当于自行车数量的23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他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 kg,他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反馈,汇报这道题如何画线段图。

(老师板演)学生分析,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求儿童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也就是在求什么。

老师点明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51.出示例4。

老师:你能从题中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展示下面的线段图。

提问:在此题的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式,即x×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53.解决问题。

老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解题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汇报检验方法。

请一名学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出示例5。

学生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根据“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这两个条件画出线段图。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 教案

分数连乘应用题教材第12、第13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第1~3题。

1.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

难点:会解答用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3×2= 34×3= 23×35=34×15= 36×34=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然后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1)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25。

(2)公牛头数的34和母牛的头数相等。

(3)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25。

(4)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25。

同桌讨论,集体订正。

1.出示例8。

板书:一个蔬菜大棚的面积是480m 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的14。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指导学生折纸或画图。

提问:怎样用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要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就要知道哪个量?(萝卜地的面积) 萝卜地的面积和哪个量有关系?(整个大棚的面积) 用下面的图来表示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板书:480×12×14=60(m 2)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

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能约分的,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

4.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第2题。

学生做完后,要说明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一、教学目标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包括算术、几何、代数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算术本部分主要涉及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比与比例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这些基本运算,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几何本部分主要涉及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角、体的基本性质和相关计算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代数本部分主要涉及方程、不等式、函数等代数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应首先掌握好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等基础知识,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只有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思维和运算。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习题,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或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竞争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这些习惯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6.正比例和反比例(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正比例和反比例(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正比例和反比例(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篇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文档。

一、教学内容我在本节课中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教授第101页至第103页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形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判断方法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相关的图片和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速度和时间的图表,另一张是路程和时间的图表。

我让学生观察这两张图表,并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概念讲解:我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并解释了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我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概念,并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3. 例题讲解:我给出了一道例题,让学生们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我引导他们 stepstep 地解题,并解释了如何应用判断方法。

4. 小组讨论: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判断其中的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简洁直观的板书,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形的特征。

七、作业设计某班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

请问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是否成正比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学生们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对于应用判断方法于实际问题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六年级上册数学完美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完美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完美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乘法计算。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本质,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掌握分数乘法的应用。

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理解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学习内容1.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是重点,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通过实物、图示等手段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法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方法,同时要注意约分和化简。

可以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分数乘法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应用。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如计算某个物品的几分之几重量、某个时间段内的几分之几工作量等,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分数乘法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情境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或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规律和方法。

3. 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口算、笔算、判断等,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练习要具有层次性和趣味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提高,让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用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个点的位置(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用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个点的位置(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用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个点的位置(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2.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1. 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难点1. 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2.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确定其位置。

四、学习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及作用。

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2. 讲解新课(1)讲解方向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辨别东、南、西、北等基本方向。

(2)讲解距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重要性。

(3)讲解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包括观察角度、测量距离等。

3. 演示与练习(1)教师演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理解。

(3)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2)小组讨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教师解答疑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4-35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并记录下来。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平面图上的方向和距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学案2.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学案2.1

集安市大路学校“先学后教 导教合学”两模块教学实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姓名: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分数成整数 教学内容:8-9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复习导学】
61+62+63= 103+103+10
3= 乘法是加法的 运算。

比如,2×5可以写成 个2相加。

【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法,通过分析书中例一,我们可以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我们也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并计算
通过以上分数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
例二也是分数乘整数,但通过计算这道例题,我们知道了,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如果能约分可以先 ,再 。

计算过程如下:
【归纳总结】
分数成整数的计算方法是: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如果能约分要先 ,再 。

还要记得,所有计算题中的分数结果,能化简的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
【自主评价】 简单□ 较难□ 困惑□ 。

【组长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

【课内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2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2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21)》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相关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术语描述圆的性质。

3.能够通过实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1.圆内切圆和圆外切圆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圆的相关图片和定义。

2.教材:教材中关于圆的知识点。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上课准备
•确认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关于圆的基本知识。

•准备好教材和课件。

2.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圆的特点和性质。

3. 学习新知识
•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

•解释圆的直径、半径、弦等相关概念。

4. 练习与讨论
•提出几个关于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

5. 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
•回顾本节课教授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圆的理解程度。

•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课堂作业
•布置练习册上关于圆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八、教学延伸
•可以邀请学生自行探索圆的性质,并分享给全班。

九、教学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圆的定义和性质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圆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无答案,图片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无答案,图片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将深入探讨分数乘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此外,将介绍如何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学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视频;3. 数学练习本;4. 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1. 引入: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4. 小结:总结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整数乘以分数1. 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整数乘以分数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3. 练习:让学生进行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4. 小结: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分数乘以分数1. 引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入分数乘以分数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4. 小结:总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第四课时: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讲解: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4. 小结:总结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强调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村中学数学导学案(六年级上)编号:21
课题:圆的面积(1)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会运用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
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会运用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知识链接】
1、我们已经研究过了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时怎样推导的?
3、最近我们又接触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
圆,你已经了解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4、你还想研究圆的什么知识?
【导学过程】
自学指导一:看课本67页插图:
讨论:
(1)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
(2)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
(3)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总结圆的面积公式: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拼接的办法?
自学指导二
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2:一个圆的周长是6.
28分米,求它的面积
结论:如何由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巩固练习】课本70页1、2、3
【自主达标检测】
1、一个圆形蓄水池的周长是25.12米。

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已知如下图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小结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巩固作业:课本71页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