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浩瀚的宇宙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二、浩瀚的宇宙》_1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二、浩瀚的宇宙》_1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2.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 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持续深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宇宙探索中,理解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持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理解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点:1.太阳系的结构。

2.宇宙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学情分析: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所以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

探究新课: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图片,猜一猜都是什么星球?学生回答。

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今天我们走进浩瀚的宇宙。

新课:一、宇宙概括活动一:(一)人类对宇宙的理解过程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产生的?它还在演化吗?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梳理)1.“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即为空间,宙即为时间。

2.在古老的宇宙观中,人们把天看成一个盖子,把地看成一块平板,平板由柱子支撑着——“天圆地方”。

3.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倡导“日心说”。

5.20世纪以来,因为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理解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活动二:(二)太阳系(1)学生介绍太阳系(2)播放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视频(3)学生角色扮演太阳系八大行星。

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浩瀚的宇宙》本节课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PPT课件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教学设计思想: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士标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噪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

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学生活动。

教师:关于银河系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去解开银河系更多的奥秘。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二节 浩瀚的宇宙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二节 浩瀚的宇宙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银河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

二、飞入太空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登月计划。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天。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成功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理想。

出示宇宙大爆炸模拟图,让同学思考宇宙的起源。

三、宇宙物质现象的总和。

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

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四、太阳系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

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

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

五、银河系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

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

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

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

六、星系团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6.2浩瀚的宇宙 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6.2浩瀚的宇宙 教案

课题: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面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难点:认识不同种类天体及其特点一.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1.古代天圆地方说2.地圆说(亚里士多德)3.地心说(托勒密) :托勒密地心体系图4.日心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5.宇宙大爆炸理论(伽莫夫) :奇点——原子核的形成——原子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二.宇宙概观(一).宇宙中的天体分类1.恒星: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2.行星:定义包括以下三点: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3、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

3.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4.彗星: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俗称“扫把星”。

(1994.慧木相撞)5.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地球周围的小行星)6.流星: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

又叫贼星。

7.星际物质: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物质。

8.星云: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

(二).认识宇宙1.地球2.地月系3.太阳系(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太阳系的其它星体:冥王星,齐娜,彗星,小行星(3)太阳系天体构成图4.银河系(银河系图片欣赏+银河系结构图)5.河外星系6.总星系总结(一)宇宙的层次总结(二)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总结(三)天体系统(三)宇宙图片欣赏三.飞向太空(一).我国古代人的飞天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二).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史1.航天技术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3.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1961.4.12 东方-1 前苏联加加林)4.人类首次登月(1969.7.20 阿波罗-11 美国阿姆斯特朗)(三)三.简单介绍我国的飞天史四.破解宇宙之谜一.古人的探索足迹1.中国古代东汉张衡及其浑天仪2.古人绘制的星象图(星象图+夏季星空图)二.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三.哈勃的发现(2图+光的多普勒效应)四.伽莫夫的“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模拟图)五.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宇宙电磁辐射图(1)宇宙形成图(2)宇宙演化图(3)物质的空间尺度补充介绍:1.宇宙中的暗物质2.宇宙构成结构图3.20光年外发现第2个"地球"教学反思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银河系,从自己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到学生课外阅读以及书上的图片等多方面去说说银河系的样子,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总结的时候老师提醒同学可不要像盲人摸象那样,以偏概全。

《浩瀚的宇宙》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3

《浩瀚的宇宙》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3

《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根本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银河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

二、飞入太空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登月方案。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天。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平安返回。

成功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理想。

出示宇宙大爆炸模拟图,让同学思考宇宙的起源。

三、宇宙物质现象的总和。

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开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

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四、太阳系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

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

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

五、银河系有证据说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

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

银河系中大局部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那么呈旋涡状。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

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

六、星系团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6.2 浩瀚的宇宙 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6.2  浩瀚的宇宙 教案

课题: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面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难点:认识不同种类天体及其特点一.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1.古代天圆地方说2.地圆说(亚里士多德)3.地心说(托勒密) :托勒密地心体系图4.日心说(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5.宇宙大爆炸理论(伽莫夫) :奇点——原子核的形成——原子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二.宇宙概观(一).宇宙中的天体分类1.恒星: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2.行星:定义包括以下三点: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3、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

3.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4.彗星: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俗称“扫把星”。

(1994.慧木相撞)5.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地球周围的小行星)6.流星: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

又叫贼星。

7.星际物质: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物质。

8.星云: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

(二).认识宇宙1.地球2.地月系3.太阳系(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太阳系的其它星体:冥王星,齐娜,彗星,小行星(3)太阳系天体构成图4.银河系(银河系图片欣赏+银河系结构图)5.河外星系6.总星系总结(一)宇宙的层次总结(二)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总结(三)天体系统(三)宇宙图片欣赏三.飞向太空(一).我国古代人的飞天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二).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史1. 航天技术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3.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1961.4.12 东方-1 前苏联加加林)4.人类首次登月(1969.7.20 阿波罗-11 美国阿姆斯特朗)(三)三.简单介绍我国的飞天史四.破解宇宙之谜一.古人的探索足迹1.中国古代东汉张衡及其浑天仪2.古人绘制的星象图(星象图+夏季星空图)二.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三.哈勃的发现(2图+光的多普勒效应)四.伽莫夫的“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模拟图)五.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宇宙电磁辐射图(1)宇宙形成图(2)宇宙演化图(3)物质的空间尺度补充介绍:1.宇宙中的暗物质2.宇宙构成结构图3.20光年外发现第2个"地球"教学反思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银河系,从自己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到学生课外阅读以及书上的图片等多方面去说说银河系的样子,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总结的时候老师提醒同学可不要像盲人摸象那样,以偏概全。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6.2 浩瀚的宇宙一、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难点:宇宙大爆炸学说.【新课导入】导入1:叙事引入欣赏航天员拍摄的太空图片,大家感觉很美,人类认识太空经历了漫长的探索,甚至有些人为之付出了生命.展示不同学说:古代天圆地方说、地圆说(亚里士多德)、地心说(托勒密)、日心说(哥白尼)、宇宙大爆炸理论(伽莫夫)等相关资料.师:从人类的祖先第一次仰望星空,到今天人类登上月球,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天学习“浩瀚的宇宙”.导入2:情景导入展示图片: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师:你能从以上图片中得到怎样的信息?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舟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今人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课堂探究】一、宇宙概观阅读教材,了解下列知识.1.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过程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2.行星的定义(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3)不受到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3.光年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常用于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4.银河系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 0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ꎬ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二、飞向太空阅读相关内容,了解以下事实: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200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三、破解宇宙奥秘之路虽然,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茫茫宇宙,人类至今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宇宙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有许多谜一样的问题:宇宙有没有起源和终结,它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演化着的,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哈勃从天文观察中发现:所有河外星系正在离银河系而去,其退行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就是说,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根据上述发现可以推测,宇宙之初处在极其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中,可以叫作“原始火球”.这个火球不断地膨胀而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今天的还在膨胀着的宇宙.按照这个理论计算,作为膨胀过程的“遗迹”——温度约为5 K的电磁辐射,应该普遍存在于目前的宇宙中.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真的发现了这种电磁辐射,为“宇宙大爆炸”学说提供了实验支持.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是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地向外延伸.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地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成员.2.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3.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B.宇宙只是由银河系组成,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C.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D.太阳系只有九大行星4.下列星球中,属于行星的是( B )A.太阳B.地球C.冥王星D.月球5.世界上第一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是( B )A.中国B.前苏联C.美国D.英国6.小明认为“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你认为小明的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因为光年表示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黑洞“黑洞”这个名字,总是令人遐想联翩.那么,究竟什么是“黑洞”呢?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黑”,表明它不会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也不会发射或反射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γ射线.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绝对是“黑”的.第二个字“洞”,说的是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休想再溜出去了,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

《浩瀚的宇宙》本节课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PPT课件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16.2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九年级物理

16.2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九年级物理
例题4:请解释宇宙的尺度。
答案:宇宙的尺度非常广阔,其直径约为930亿光年,包含亿万个星系。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尺度的结构,如星系团、超星系团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
例题5:请简述相对论对宇宙观的影响。
答案:相对论对宇宙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狭义相对论描述了高速运动的物体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现象。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引力是由物质对时空造成的弯曲所引起的理论。这些理论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包括时空的弯曲、黑洞的存在、宇宙的膨胀等。
2.科学思维:使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运动和宇宙的演化等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科学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宇宙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宇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2.宇宙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宇宙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宇宙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宇宙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宇宙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宇宙案例进行分析。
2.辅助材料:
a.准备宇宙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浩瀚的宇宙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浩瀚的宇宙教案

《浩瀚的宇宙》本节课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PPT课件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1)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2浩瀚的宇宙-教案(1)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宇宙和微观世界步入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渴望更加深入地研究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

从宏观走向微观又从微观走向宏观是本节的主体脉络。

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宽阔无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宽阔无垠的宇宙中认识到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漫长经历。

紧接着,从宏观宇宙谈到了微观的物质世界。

分子、原子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谈了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质量、密度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本节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比较浅显地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纳米技术等,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授本节时应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应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

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准备】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

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

(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生]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

第二节《浩瀚的宇宙》教案(北师大版初三) (2)

第二节《浩瀚的宇宙》教案(北师大版初三) (2)

第二节《浩瀚的宇宙》教案(北师大版初三)(2)一、教学目标:1. 大致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2.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究历程的展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究宇宙的科学精神。

3.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表达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阻碍。

二、教材分析人的一生相关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微小和短暂的,然而人类对宇宙隐秘的探究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依旧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以后会是什么模样?等等。

这一章节,涉及到专门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关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因此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咨询题,激起他们的爱好,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如何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漂亮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渺的星空,关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究着宇宙。

(二从〝地心讲〞到〝日心讲〞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如何样的过程?在那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觉、学讲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专门到位的,教师能够不讲)关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进展起来,人们逐步发觉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进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关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如此一段进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受动身,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浩瀚的宇宙》
本节课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
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PPT课件
一、课堂引入:
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
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
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 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

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

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三)追溯历史(借助多媒体展示)
教师: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

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九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在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个星球?
(用媒体资料对学生的个人经验进行提升)
(根据学生的叙述,在“九大行星”有选择性的点击对应的片断。


由“九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

知识介绍:
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

(展示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和图片)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

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

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

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教师:到这里,人们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

知识介绍:
但20世纪初,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2.5米天文望远镜。

1923年10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这台望远镜拍摄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离为225万光年,远远超出银河系范围。

教师:随着仙女星系以及其他河外星系的发现,人们从恒星世界走入星系世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及其重要作用是的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的向外延伸。

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的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

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后,我国将在2010年实现月球探测计划。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