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之情 各领风骚之戏——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

合集下载

异曲同工之情各领风骚之戏——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

异曲同工之情各领风骚之戏——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

教学争鸣新课程NEW CURRICULUM摘要:元杂剧的繁荣带来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一空前盛况在当时世界剧坛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其中的元代四大爱情戏更是元杂剧当中的四朵奇葩。

对四大爱情戏共同的主题与各异的艺术手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元四大爱情戏;主题;艺术手法异曲同工之情各领风骚之戏———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冯艳华(山西太原平民中学)一、概说元代四大爱情戏(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在元杂剧当中独树一帜,七百年来,一直备受青睐。

这主要是因为其共同的爱情主题与独特的艺术手法带给人们的共鸣性与审美性所致。

当然,这“同”中自有其“异”处,“独特”之中亦有其“相似”之点。

二、背景1.四位剧作家都生活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都比较突出的元代社会科举制度停止了数十年,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广大汉族士子中的大多数人只好流落于民间,用自己的文学才华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壮大了宋代以来的书会组织,大批杰出的文学作品产生。

2.元代文化土壤对爱情戏繁荣的促进作用元代统治者有着与汉民族大不相同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对封建礼教并不重视。

再加上语言文字的差异,使他们看不懂古代典籍,却能看懂杂剧中的社会生活、爱情婚姻等许多情节,这无形中也促进了爱情戏的繁荣。

3.四位剧作家与当时的女伶都有不同程度的来往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士子在科第路断之后走向勾栏艺人结合道路的典型例子。

由于走向了这条道路,使他们对于那一个圈子中的男男女女的生活、性格以及言语情态,都体会得非常真切。

这样一来,以提出妇女问题、歌颂自由爱情为中心的爱情婚姻剧便在他们的笔下应运而生了。

三、鲜明的主题(一)“大头脑”———爱情与礼教的冲突“大头脑”,这是王骥德首先使用的曲论术语,义近于作品的主题思想。

元代四大爱情戏,充分体现了自由的爱情与禁锢的礼教之冲突。

1.《拜月亭》剧对于那“不顾自家嫌,只要旁人羡”的父母包办婚姻表示出了它的反抗,同时也表达出了“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的美好理想。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2.元杂剧四大爰情剧3.元曲四大家4.《东篱乐府》5.北曲6.南曲7.宫调8.楔子9.宾白、科、介10.元诗四大家11.铁崖体12.南戏13.昆山腔14.四大南戏(荆刘拜杀)15.元曲16.散曲17.酸甜乐府18.永乐大典戏文种19.《录鬼簿》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是曲〃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四部元代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它们都是描写爰情的优秀作品:《拜月亭》歌颂了王瑞兰对爰情的坚贞,批判了破坏婚姻自主的封建势力;《西厢记》通过莺莺和张生为爱情自由所作的斗争,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墙头马上》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的自由结合和裴尚书对他们婚姻的破坏,表现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思想;《倩女离魂》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在封建礼教禁锢下女性沉重的精神负担。

3.元曲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

关汉卿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爰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剧和爰情剧较为优秀,如《王粲登楼》、《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元代_四大爱情剧_男女主人公比较谈_许洁

元代_四大爱情剧_男女主人公比较谈_许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2008.10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传奇到宋元话本,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缀成一条绚丽多姿的画廊。

元代杂剧,尤其是“四大爱情剧”,在历史和社会的画屏上映现出的几对强烈反抗封建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男男女女,更为这画廊增添了浓重、强烈的色彩。

细细品味这浸满中国女性血与泪、苦与甜的篇章,从女主人公与传统的中国闺阁女性性格相吻合的一面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历史及人性的种种不可磨灭的沿袭与再现;从剧中男女主人公所表现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更不难发现元代社会赋予他们的深深的时代烙印。

如果说在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封建思想的叛逆过程中,女主人公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追求理想的力量,是作者现实的理想化形象塑造,那么,相比较而言,男主人公则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的力量,成为社会与历史的缩影,是作者理想的现实化形象塑造。

男女主人公共同的理想追求,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撞击构成了这样一组互相反衬与互相补充的形象。

这样,理想与现实的力量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同时存在而又侧重不一,使作品中理想与现实的因素互为依据,互为牵傍,既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又体现了人类美好的理想。

一、理想的叛逆精神与现实的羁绊力量的侧重差异元代四大爱情剧是封建时代一批青年男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权利与传统的封建力量进行搏斗,其中充满了曲折,也充满了痛苦、胜利和喜悦的撼人篇章。

剧中主人公都是统治阶级中的青年男女,《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拜月亭》中的王瑞兰,《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都有显赫的出身,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更是相国之女;男主人公裴少俊、蒋世隆、王文举、张珙,虽以饱读诗书的白衣秀才身份出现,实际上也都是官宦子弟。

封建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在他们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痕迹。

在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时候,封建传统势力的直接代表者(封建家长)就横加干预,所以,在这四剧中,无论是外在还是自身都体现了两种实际上无法调和的敌对势力,即理想的叛逆精神与现实的羁绊力量的争斗。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河北保定定兴县人。

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拜月亭:写王瑞兰和蒋世隆于患难中相遇,由相识而定婚。

瑞兰父强行拆散了这对新婚三月的夫妻。

瑞兰回家后,私下怨父思夫,但却有口难言,只有在夜晚独自对月祷告,一愿父改意,二愿夫平安。

作品歌颂了青年人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了批判。

《拜月亭》元·关汉卿作。

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

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墙头马上:写总管李世隆之女李千金与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相爱的故事。

二人私自结合、生子,在后花园匿居七年。

后被裴父裴尚书发觉,被迫离散。

后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赔礼。

裴、李终于团圆。

此剧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极有个性的妇女形象,表达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的倾向。

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属于杂曲之中的言情。

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

白诗记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

在"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

【DOC】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讲解

【DOC】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讲解

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石艺编撰问题的提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作为“一代之文学”,曲至今仍被视为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它为何能在元朝发展成为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文学样式而没有出现得更早一些?一、元代历史背景及文学审美特征(一)国家1、开放性表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交流频繁、尚新、包容性强、突破汉族传统2、民族性表现:尚利、质朴天然如:元世祖诏书:“汝家不与它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

”(对文学通俗化的影响巨大)《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

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3、阶段性早期剧烈冲击传统儒家思想,后期多元文化、思想并存(落后文化占领先进文化,也是正统文学萎缩的原因之一。

)(二)人的因素1、普通人生活的压迫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2、市民阶层兴起市民的消费需要成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主流3、统治者对文化的力量不够重视、思想统治较为松懈4、文人思想①对宋朝统治的幻灭②对科举的失望“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嗟夫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由此,元朝形成了历史个性突出的审美风潮:崇尚自然、显畅,礼教束缚少。

以上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通俗文学在元朝的兴盛。

二、元曲概念1、“曲”概念元曲包括戏曲(也称剧曲)和散曲,其中戏曲(也称剧曲)又分为杂剧和南戏。

另外,要注意的是,曲概念十分复杂,它不仅包括了文学因素,还包含着其他众多艺术因素(如音乐、舞蹈、构图等)。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情节程式的民俗文化特点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情节程式的民俗文化特点

落程式展开。元代四大爱情剧故事情节的展开也分为四步曲: 相遇、 阻隔、 分飞、 团圆。在 “ 四步曲” 中, 作者采用典型的民俗意象、 民俗故事, 反映了人们的民俗文化特点, 并且在作 品中将民俗生活的矛盾斗争贯穿于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的全过程, 把其间人物与风尚习俗 的纠葛作为矛盾冲突发展和交流的主轴, 这样的情节结构, 可以更深刻地反映人们的民俗心 理特点。 8 8 8 8 关键词: 元代四大爱情剧; 四大段落程式; 民俗事象; 民俗心理; 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 97"% 8 8 8 8 8 8 8 8 8 8 文献标识码: 2
《 倩女离魂》 、 关汉卿 的《 拜月 亭》 — — —元 代四 大爱 情剧, 其故 事“ 四步曲” 的情节程式, 也反映 了当时 民俗文化 特点。在 作 品中将民俗生活的矛盾斗争贯穿于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的 全 过程, 把其间人 物与风尚习 俗的纠 葛作为 矛盾 冲突发 展和 交 流的主轴, 这样 的情节结构 , 新 颖、 独特、 深 沉, 可以更 深刻 地 显示人们之间的冲突, 并 不是个人恩怨和性格反差, 而是具 有
[ 4] 综合。 ” 王实甫的《 西厢记 》 、 白朴的 《 墙头马 上》 、 郑 光祖 的
深层的社会生活的意蕴, 更接近生活, 因而更真实。 第一步曲: 相遇 四大爱情剧的故事大 多开始 于春 天, 男女主 人公 一见钟 情。“ 春” 是主要描写的意 象。春 的联 想意 义的形 成, 包含了 深刻的文化意蕴, 有 着特定 的历史 文化背景 。春, 古代称 “ 青 阳” , 又名“ 发 生” , 是万 物生 长 的季 节。《 艺文 类 聚》 卷 三引 《 尸子》 道: “ 春, 动也。 鸟兽 孕 宁, 草 木 华生, 万物 咸 遂。 ” 可 见, 春包含了繁衍后 代的意 义。人们 在这 个季节 中举 行祭祀 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与生育繁殖有 关, 这 是原始宗教 与文明的一个突出标志。古人认为, 春天万 物复苏, 春天是万 物生育的季节, 其中 自然也 就包括 了人 类自 身的繁 衍。古代 风俗对春天这一意 象的 重视, 在《 诗 经》 中 已有 多处 反映, 如 《 卫风》 写三月三的 “ 上巳节 ” 等 仲春 婚恋 习俗活 动的 诗歌就 保留了八首之多。伴随着 时间流 失, 与春 有关的 各种 民俗活 动固然存在, 但其实 际内容 和性 质却发 生了 很大变 化。在西 周时代, 春游变成了男女青年追求爱情的大 好时机, 同时在春 游的时间上固定化了, 在此之时, 伴随着这种习俗 内容和性质 的变化, 习俗中“ 性” 的色彩减 弱, “ 情” 的 成分增长。之 后, 便

从元曲四大爱情剧中的女性 毕业论文

从元曲四大爱情剧中的女性  毕业论文

从元曲四大爱情剧中的女性——看元代妇女地位的变化由于长期受儒家学说,程朱理学和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

中国古代少女一直处于被压迫被束缚的地位。

但是到了元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封建传统观念有所松动,妇女地位开始慢慢得到重视。

其中,妇女其身为争取地位而同传统封建礼教进行的抗争尤为重要。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元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描写美好爱情的作品。

其中《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更被誉为“元曲四大爱情剧”。

剧中塑造了一批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为了爱情从而与封建礼教进行抗争的光辉的叛逆女性形象。

关键词:元代妇女地位叛逆爱情导言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妇女全部的人生理想就是希望于美满的婚姻生活,这在一些熟语如“夫荣妻贵”等一类词中就可以看到。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以《诗经》到《红楼梦》,中国文学涌现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妇女观的不断进步。

其中,元杂剧的婚恋题材中的女主人公就十分引人注目。

元代是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的时代,随着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不同的文化交融碰撞,不同思想意识的相互交战,使得中国女性更加大胆地追求幸福美好的婚姻,不在逆来顺受,自甘卑弱。

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人们习惯称之为“元曲四大爱情剧”。

剧中的女主人公分别是崔莺莺,王瑞兰、李千金和张倩女。

她们的性格与命运有相似的一面,又有独特的个性,在她们的身上共同闪耀着一种叛逆和抗争的光辉,从中我们会真切感受到中国古代妇女的精神美以及元代妇女地位所发生的较之前代不同的变化。

(正文)一、造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妇女问题。

妇女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中国古代妇女一直处于社会非常低层的地位。

首先,中国古代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是决定妇女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2019年文档

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2019年文档

异曲同工同中见异在人才荟萃、佳作如林的元代早期剧坛上,白朴、马致远的艺术创作别具一格,被后人列入元剧“四大家”,他们的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和《汉宫秋》均写得文才斐然、意境深邃,令时人和后人激赏。

从题材上看,这两部作品均取材于历史上帝王后妃的爱情故事;构思方面都在前三折完成戏剧冲突,最后一折(即第四折)作为剧作的感情高潮;角色安排上都属于末本杂剧;从戏剧性质上看都是典型的悲剧;两剧曲词格调相近,典雅优美,充满诗意。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相近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两部剧作堪称“异曲同工”。

同时,两剧又毕竟是“异曲”,在诸多方面的相象中又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与内涵,如两剧题材一是取自唐代帝妃故事,基本依据史料;一是取自汉代帝妃故事,虚构成分较重;又如同是第四折,《梧》剧利用秋雨梧桐渲染气氛;《汉》剧则将孤雁悲鸣作为象征意象。

明代剧作家孟称舜评《梧桐雨》说:“此剧与《孤雁汉宫秋》格套既同,词华亦足相敌。

一悲而豪,一悲而艳;一如秋空唳鹤,一如春月啼鹃。

使读者一愤一痛,淫淫乎泪不知何从,固是填词家钜手也。

”(《酹江集》)可谓切中肯綮。

这里,孟称舜是从接受学角度比较两者的同和异,较为直观和感性。

笔者拟从创作学的角度比较两剧在悲剧形象塑造、悲剧结构和构思、悲剧意蕴传达等方面的异同。

一、悲剧形象由于两剧都是末本戏,男主角自然为悲剧主人公,女主角虽处于陪衬地位,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悲剧形象。

显然,白朴和马致远对自己剧中悲剧形象的态度不尽相同。

《梧桐雨》中前三折中对唐明皇的昏庸荒淫有一定程度的揭露批判,如其耽于享乐、是非不分、宠幸逆贼;但综观全剧,作者对其态度更多的是同情。

明皇宠爱杨贵妃的出发点是色,爱她貌美“绝类嫦娥”,会跳《霓裳羽衣舞》,也能使他“珊瑚枕上两意足”,这是他对杨妃产生爱情的基础和前提;但同时作者对他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挚态度是肯定的。

当陈玄礼持仗兵权,胁迫赐死杨贵妃时,他曾极力以争,说:“高力士道与陈玄礼休没高下,岂可教妃子受刑罚!她见请受着皇后中宫,兼踏着寡人御榻,她又无罪过颇贤达,须不似周褒姒举火取笑,纣妲已敲胫觑人。

元代戏曲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元代戏曲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元代戏曲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在艺术领域也是如此。

元朝时期,戏曲艺术经历了一场空前的“革命”,以至于从此之后,戏曲艺术便成为了中国的国粹之一。

那么,元代戏曲艺术的风格与特点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元代戏曲的剧本内容更加重视情节的紧张程度。

以“青衫泪”为例,这是一部以韩世忠起义为主题的戏曲,通过对韩世忠的思想觉醒和死亡,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道混乱和官场腐败的强烈批判。

在情节的推进上,这部戏曲相当紧张,由此也体现出了元代戏曲的常见特点——情节推进紧密,扣人心弦,情感冲突激烈。

其次,元代戏曲的表演形式更加注重声音的表现。

在《汉宫秋》这部戏曲中,主角梅花魁的表演者依靠呼吸、声音和表演动作,将这个人物打造成了一个高度还原真实的形象。

同时,在整个戏曲中,唱腔随着主题情节的发展而不断的变换,这也是元代戏曲表演的一个特点。

声音的重要性在其他形式的戏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京剧的口技和xinjiang哑剧的口乐都高度依靠声音,唱腔的唱法也是这些戏曲区别于其他戏曲类型的重要特征。

在舞台布景上,元代戏曲还提出了“四大公式”,也即代表了石、木、水、火四种元素的舞台布景。

例如,在《桃花扇》这部举世闻名的戏曲中,舞台上的每个元素都合情合理地被摆放在了舞台上,这使得整个戏曲更加美观动人,也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还有,元代戏曲注重角儿的分化,因此,同一台戏,一个角儿若由不同的表演者演出,往往会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窦娥冤》中,主角窦娥的表演者唐寅于明代初在晋阳扮演窦娥时,始终强调窦娥的悲壮和坚贞,几乎近乎于肆意描绘窦娥的情感层,后来另一个表演者陈辉则强调了窦娥的人性一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

最后,元代戏曲表演更加注意四大艺术点的组合。

即说脸、做功、唱腔、配乐的协调配合。

在《红楼梦》这部戏中,该剧构想清醒,用IDM音乐交叉配合唱腔,又极度重视配乐和舞蹈的结合,从而将戏剧表演的艺术点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了纷繁多样的戏曲艺术风格。

较《梧桐雨》和《汉宫秋》之异同

较《梧桐雨》和《汉宫秋》之异同

较《梧桐雨》和《汉宫秋》之异同同为元剧“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和白朴,他们的代表作《汉宫秋》和《梧桐雨》也因为文采斐然、意境深蕴、情感深刻、有着诗一般的境界而被称为“元代四大悲剧”。

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瑰宝,《梧桐雨》和《汉宫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唐明皇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汉宫秋》是描写王昭君、汉元帝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两剧都选择了“帝妃恋”这一模式,是典型的四折一楔的末本戏。

两剧戏剧的冲突都在前三折,第四折都是全戏的高潮。

两剧的楔子可以说是为全剧埋下了伏笔,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线索。

《梧桐雨》里,安禄山因杨贵妃的宠爱而受到唐明皇的重用,这对后来安阳私情以及“安史之乱”的发生都起到了铺叙的作用。

而《汉宫秋》中,汉元帝选宫娃、用奸佞之臣,淫乐昏庸之态揭示了后来自身悲剧发生的根源。

两剧的一二折都生动地描写了帝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唐明皇夺过寿王之妻,从此你侬我侬,恩爱绵绵。

汉元帝与王昭君一见倾心,从此只羡鸳鸯不羡仙。

第三折则是戏剧发展的转折,帝妃之间面临生离死别,帝王在将士大臣的逼迫下,于爱情和权力中选择了权力。

唐明皇在“娥眉不死,六军不发”下,只得“君王掩面不得救”。

汉元帝在满朝文武的逼迫下,也只能忍泪送美人。

第四折则是描写两位帝王在孤凉、萧索的秋夜里孤枕难眠,思念失去的爱妃,情难自抑,悲伤感人。

这一折是全剧的重点,两剧都花了大量笔墨来勾勒。

《梧桐雨》里,失去贵妃、皇权的唐明皇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抒情气氛特别浓郁。

《汉宫秋》中,夜深人静、秋意袭人的卧寝中,汉元帝在梦中与明妃相聚的心愿也不能实现的那种失意心理,笼罩着惆怅的气氛。

同为描写帝妃爱情的戏剧,而且都是以抒情见长、具有浓厚情感美的两剧,在主题的表达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两剧都着重描写了帝妃之间的爱情,但突破了中国古典戏曲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悲剧收场,而且两位作者的着眼点却并不在歌颂、怜悯或讽刺帝妃之间的爱情,而是要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来揭示更深层的东西。

中国南北方戏曲表现爱情方面的相同于不同

中国南北方戏曲表现爱情方面的相同于不同

首先是唱法上的不同。

北方比如京剧《游龙戏凤》,刘凤姐听闻来了位军人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羞涩,见到军人后“急忙回转绣房门”,加上不好意思的表情,“好一位俊秀的军人哪”,在唱腔上非常明亮,欢快。

京剧唱腔有很大程度借鉴了梆子的唱腔和韵味。

梆子的唱腔特点是高亢,咬字狠等等。

这些特点在表现英雄人物方面是成功的。

但是也就对表现柔弱女子方面有了欠缺。

再比如评剧《花为媒》,张五可报花名这一段,演唱者声音明亮,咬字准确,一个个花名从嘴里唱出来,“秋季里天高气转凉”尤其是这句唱词的时候,这个“天高”唱的十分高亢,仿佛真的有一种天高的感觉。

而南方比如昆曲,《牡丹亭》则不是用京剧中那种唱法,他的唱法非常有韵味,声音也比较低,但是比较婉转。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惊梦》)杜丽娘花园寻春,唱法委婉有感情,给人一种柔弱的感觉。

再比如游园惊梦中的这一段“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唱中带着感叹,幽怨的情绪,最后一个“也”字被拉长,如泣如诉,充分表现了女子哀怨的情感。

其次是动作上的不同。

京剧动作有板有眼,例如《游龙戏凤》中的刘凤姐,对于羞涩的刻画——手扶发饰,怕自己没打扮好出去让人不喜欢;急忙回转绣房门,她在舞台上一转身,代表已经回到闺房,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再如《花为媒》中的张五可,虽然唱的是花名,但是并不是直坐在那一直唱,而是两个人动作间互相配合,一会转向左,一会转向右,显得十分活泼生动。

南方戏比如昆曲《牡丹亭》,不只是声音柔美,连动作也十分柔美,并且一气呵成,似流水,似杨柳,含蓄内敛。

花园寻春,杜丽娘与丫鬟边唱边游,一唱三叹,碎步盈盈,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没有北方戏曲那种高亢的声音和枪板的动作,十分适合表现男女爱情故事。

黄粱一梦——元代文学中的爱情文化

黄粱一梦——元代文学中的爱情文化

黄粱一梦——元代文学中的爱情文化元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期,当时汉族文化、回族文化、西域文化等相互交融,互相影响。

同时,元代文学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爱情作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呈现。

元代忘年之恋元代是一个惜福护花的时代。

在当时,少男少女初春恋爱,常被称作“忘年之恋”。

元代著名的忘年之恋有“赵应发和鲍文清”、“范文正和胡女士”、“福建大客和贵妇人”等。

他们无论是年龄差异、身份贵贱,还是东西文化背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还是坚守爱情铸造着人们眼中的“红颜祸水”。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元曲选》中的李煜《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首词,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宫廷中的传奇恋爱。

它将歌颂爱情,表达了人们对“忘年之恋”情感的高度维护。

元代女性爱情形象元代是一个特别牛逼的时期,前先锋、后开拓。

当时在文学中存在的女性形象有善良、忧郁、比较柔弱;也有勇敢、坚定、自立自强的。

而在这些形象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情。

在之前的许多诗歌故事中,男人都是爱情的主体,女人则是被爱情发掘和唤起的客观物,但是在元代,女性爱情形象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例如,在元曲中,开头很多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女子的爱情智慧和坚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女性的独立和自我价值感开始逐渐得到体现,并且,一个个带有中国传统美德的美人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她们是那么的热情充满爱心,她们是多情、聪明,是最美丽的风景。

元代爱情主题的曲文融合元代诗歌的爱情意象是奇思妙想的,而元代散曲更是奇花异卉。

散曲是因唱而生,因唱而掀起的文化革命,其中少不了爱情这个主题。

元代散曲中,融合了汉族民歌、回族音乐、西域音乐与汉唐曲文。

散曲不仅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且充满了爱情。

很多散曲的歌词、音乐时而轻柔,时而激越,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情感和渴望。

最为著名的元代散曲,莫过于《半夜雷轰》。

这首散曲是元代杨凝式的代表作,歌词内容波澜壮阔,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化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她对ensual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艺术特点探析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艺术特点探析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艺术特点探析前言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名剧。

而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剧种和名剧。

此文将着重探析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艺术特点,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所在。

1.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概述宋元明清四大名剧分别是《南京长亭怨》、《西华山》、《拜月亭》和《琵琶记》。

这四个剧目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1.1 《南京长亭怨》《南京长亭怨》是元代李时中创作的一部优秀剧作。

该剧以南京长亭为背景,讲述了周云卿和李门军管的爱情故事。

它以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了观众,并通过讲述个体的命运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1.2 《西华山》《西华山》是明代关汉卿的作品,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唐代和珅僖宗为背景,以国家大义和个人情感的冲突为线索,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社会和个体的斗争。

1.3 《拜月亭》《拜月亭》是明代颜真卿的作品,以五代时期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杨贵妃和唐明皇感情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荣华与沧桑,以及人性中的悲欢离合。

1.4 《琵琶记》《琵琶记》是清代李时中的作品,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唐朝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将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相结合,以动人的音乐和情感魅力,引人入胜。

2.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表演特点四大名剧的表演特点十分突出,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并影响了后世的戏曲表演风格。

2.1 声腔音乐宋元明清四大名剧在表演上都注重声腔音乐的运用。

声腔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唱腔方式,它以特定的旋律和音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在四大名剧中,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声腔表演,使观众更容易辨识和理解角色的个性特点。

2.2 舞台表演四大名剧的舞台表演也是其特色之一。

舞台布景精美,服装华丽,舞蹈动作优美,通过舞台上的各种表演手法和技巧,使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增强了观赏的视觉冲击力。

2.3 脸谱和化妆宋元明清四大名剧中的演员面部化妆和脸谱的运用也是其独特之处。

元代四大爱情剧

元代四大爱情剧

元代四大爱情剧《拜月亭》《拜月亭》,又名《幽闺记》,“五大传奇”之一,作者不可考,全剧共四十出。

讲述了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

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来元代施惠对其进行了改编,名为《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拜月亭》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

《拜月亭》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元·关汉卿作。

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

共四折一楔子。

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

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

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

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

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

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

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

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

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拜月亭》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此剧把大家闺秀、尚书之女王瑞兰在与蒋世隆结合过程中微妙的思想感情表现得细致逼真,生动自然。

她本没有自己挑选女婿的心愿,战乱使她与世隆相遇,患难使她与穷秀才结合。

她对世隆的忠诚有两个思想基础:一是世隆在关键时刻使她免遭乱军掳掠,二是自古及今,没有那个人一生下来便做大官享富贵,世隆现在穷,将来总会发迹的。

后来瑞莲开玩笑说为她找女婿,严父为她招状元,她的心里反映很不一样,但都是很矛盾的,然而忠于世隆的决心却又是坚定不移的,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美满结局。

对世隆的始弃终就则是对嫌贫爱富、重武轻文的王镇的绝妙讽刺。

我国的元代四大戏剧

我国的元代四大戏剧

我国的元代四大戏剧戏曲,它于先秦两汉发端,在元代开始繁荣兴盛,形成了中国戏剧艺术的顶峰,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戏剧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那你知道我国的元代四大戏剧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我国的元代四大戏剧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关汉卿《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君瑞)与相同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部作品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

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汤显祖《牡丹亭》《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洪升《长生殿》全剧共五十出。

前半部分写李、杨定情,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玉环命殒黄沙的经过。

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玉环也深深想念玄宗,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

异曲同工之情 各领风骚之戏——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

异曲同工之情  各领风骚之戏——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

异曲同工之情各领风骚之戏——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
冯艳华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育学术》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元杂剧的繁荣带来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一空前盛况在当时世界剧坛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其中的元代四大爱情戏更是元杂剧当中的四朵奇葩。

对四大爱情戏共同的主题与各异的艺术手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总页数】3页(P185-187)
【作者】冯艳华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平民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试论元杂剧中爱情戏的"阴盛阳衰"现象——四大爱情剧男女形象分析 [J], 潘高

2.论元代山东杂剧爱情戏 [J], 李秋晨
3.元杂剧四大爱情戏男性主人公形象及原因分析 [J], 宋洋
4.元杂剧四大爱情戏女性主人公形象及原因分析 [J], 邵莉莉
5.从《西厢记》的大团圆结局看元代的爱情戏 [J], 张福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较《梧桐雨》和《汉宫秋》之异同

较《梧桐雨》和《汉宫秋》之异同

较《梧桐雨》和《汉宫秋》之异同同为元剧“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和白朴,他们的代表作《汉宫秋》和《梧桐雨》也因为文采斐然、意境深蕴、情感深刻、有着诗一般的境界而被称为“元代四大悲剧”。

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瑰宝,《梧桐雨》和《汉宫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唐明皇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汉宫秋》是描写王昭君、汉元帝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两剧都选择了“帝妃恋”这一模式,是典型的四折一楔的末本戏。

两剧戏剧的冲突都在前三折,第四折都是全戏的高潮。

两剧的楔子可以说是为全剧埋下了伏笔,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线索。

《梧桐雨》里,安禄山因杨贵妃的宠爱而受到唐明皇的重用,这对后来安阳私情以及“安史之乱”的发生都起到了铺叙的作用。

而《汉宫秋》中,汉元帝选宫娃、用奸佞之臣,淫乐昏庸之态揭示了后来自身悲剧发生的根源。

两剧的一二折都生动地描写了帝妃之间缠绵烘恻的爱情,唐明皇夺过寿王之妻,从此你侬我侬,恩爱绵绵。

汉元帝与王昭君一见倾心,从此只羡鸳鸯不羡仙。

第三折则是戏剧发展的转折,帝妃之间而临生离死别,帝王在将士大臣的逼迫下,于爱情和权力中选择了权力。

唐明皇在“娥眉不死,六军不发”下,只得“君王掩面不得救”。

汉元帝在满朝文武的逼迫下,也只能忍泪送美人。

第四折则是描写两位帝王在孤凉、萧索的秋夜里孤枕难眠,思念失去的爱妃,情难自抑,悲伤感人。

这一折是全剧的重点,两剧都花了大量笔墨来勾勒。

《梧桐雨》里,失去贵妃、皇权的唐明皇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抒情气氛特别浓郁。

《汉宫秋》中,夜深人静、秋意袭人的卧寝中,汉元帝在梦中与明妃相聚的心愿也不能实现的那种失意心理,笼罩着惆怅的气氛。

同为描写帝妃爱情的戏剧,而且都是以抒情见长、具有浓厚情感美的两剧,在主题的表达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两剧都着重描写了帝妃之间的爱情,但突破了中国古典戏曲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悲剧收场,而且两位作者的着眼点却并不在歌颂、怜悯或讽刺帝妃之间的爱情,而是要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来揭示更深层的东西。

古代文学常识之元代篇

古代文学常识之元代篇

古代文学常识之元代篇古代文学常识之元代篇一、戏曲(一)戏曲简介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但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1)杂剧: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

体制: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

音乐: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

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

(2)南戏:宋元时代流行在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

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

(二)作家及作品(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说)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又一说)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杂剧的奠基人。

曾自称自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以《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白朴:字仁甫,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

代表作《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倩女离魂》。

王实甫:名德兴,大都(北京)人,代表作《西厢记》脱胎于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

(2)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剧情: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为女儿申冤。

纪君祥《赵氏孤儿》剧情:大将军屠岸贾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将其满门抄斩。

赵盾的儿子赵朔,妻子是庄姬公主,幸免于难,她已怀有身孕。

后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

庄姬公主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

元曲中的爱情主题与表现手法

元曲中的爱情主题与表现手法

元曲中的爱情主题与表现手法引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爱情题材。

元曲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被赋予了表达爱情主题的重要使命。

元曲中的爱情主题多样而丰富,正是这些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让元曲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对元曲中的爱情主题与表现手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爱情主题的多样性爱情主题在元曲中表现出了多样性,涵盖了不同层面的感情和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曲中的爱情主题:恋人之间的爱情元曲中最常见的爱情主题之一就是恋人之间的爱情。

这种爱情主题通常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变化。

这些故事往往描绘了恋人之间的喜悦、痛苦、相思之情以及相互扶持的感觉。

夫妻之间的爱情除了恋人之间的爱情,元曲中也描写了夫妻之间的爱情。

在这些作品中,夫妻之间的爱情常常被描绘得深沉而执着。

这些故事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相知相守,以及在困境中的相互支持和鼓励。

家庭之间的爱情元曲中还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家庭之间的爱情。

这些故事通常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

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情在元曲中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家庭的重要性与温暖之处。

爱情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元曲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得到了呈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对白和独白元曲中的爱情主题通常通过对白和独白的形式得以表现。

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心理独白使得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波动和心理状态的变化。

歌唱和舞蹈歌唱和舞蹈是元曲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表达爱情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歌唱和舞蹈,演员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感情。

笑点和泪点在许多元曲中,笑点和泪点是表达爱情主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搞笑和感人的情节,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共鸣角色之间的爱情故事。

暗示和象征元曲中的爱情主题还常常通过暗示和象征的方式得以表现。

作者通过一些细节和比喻,把爱情的深情和复杂性传递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艺术手法带给人们 的共鸣性与审美性所致 。 当然 , 这“ 同” 中 自有 但不应指 责 , 还应该歌颂。 其“ 异” 处, “ 独特” 之 中亦 有其“ 相似 ” 之点。
二、 背 景
4 . 《 倩女离魂》 剧反映了当时的男女青年在封建礼教禁锢 下精 神负担 的沉重 和对 自由美好生活 的强烈追求 , 歌颂 了他们爱情 生
婚姻表示 出了它的反抗 , 同时也表达 出了“ 愿天下心厮爱 的夫妇永 理 上 沉 重 的压 力 。 无分离 ” 的美好理想 。 而其 中的“ 心厮爱 ” 的夫妇正是属于士族与寒
2 . 相 异 处
门的对 立双方 , 所 以这种永无分离 的理想 , 不啻是 向门第婚 姻提出
的明确 挑战。
反抗者形象出现的 , 这在当时也许是 为数不多 的几个 , 但她们无疑 元 代统治者 有着与汉 民族大不相 同的文化传 统 , 尤 其是对 封 是本质的 、 典型 的。她们提出了封建社会 中最尖锐 的妇女 问题 , 其
建礼教 并不重视 。再加上语 言文字 的差异 , 使他们看 不懂古代 典 结果触动 了整个封建社会 的基础 , 也 势必要 向整个封建社会宣 战 , 籍, 却能看懂 杂剧 中的社会生 活 、 爱情 婚姻等许 多情节 , 这无形 中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 。 也促进 了爱情戏 的繁荣 。
1 . 四位剧作家都 生活在 民族矛盾 与阶级矛盾都 比较 突 出的元 活的胜利 。 其思想意义并不局 限于仅仅肯定 自由爱情 , 郑光祖通过
代 社会 这一爱情故事 的描写 , 触 及到封建 的道德 、 律令等领域 , 使得 这一 科举制度停止 了数 十年 , 除 了少数幸运儿之外 , 广大汉族 士子 爱情剧的价值 大大超过 同一题材 的《 离魂记》 。
3 . 四位剧作家与 当时的女伶都有不 同程度 的来 往
1 . 相 同 点
( 1 ) 她们都 出身 于相 国名 门之家 , 王瑞兰为将 门小 姐 , 崔莺莺 他们 的一生 可以说是 封建 时代 的士子在科第路断之后走 向勾 为相 国小姐 , 李千金为宦族小姐 , 张倩女也是官f - l d , 姐。
三、 鲜 明 的 主 题
个 圈子 中的男男女 女的生活 、 性格 以及言语情态 , 都体会得非 常
青年男女的枷锁 , 诸如“ 非礼勿动 ” 之类 的约束是很 多的 , 可是不合 理的礼法束缚不 了青年一代对 自由幸福 的向往 , 相反却激发了他们
对爱情的追求。
( 一) “ 大头脑” ——爱情 与礼教 的冲突 “ 大头脑” , 这是王骥德首先使用 的曲论术语 , 义近 于作 品的主
( 1 ) 王瑞兰 : 她是一位从娇 羞软弱逐渐大胆 刚强 , 从 囿于封建 礼教转 为勇敢抗争 的女性 , 她具有 一般贵族小姐 的“ 香 闺弱 质” 和
但她遭逢战乱之时 , 思想性格 因此发生 了变化 。纷飞 的 2 . 《 西 厢记 》 剧 的作者 , 把崔 张恋爱 故事 的时间放 在莺莺守 孝 思想修养 , 期间, 地点安置在 “ 佛 门净 地” , 粉碎了封建“ 父母之命 ” 式 的包 办婚 战火烧毁 了隔阂其间的门第藩篱及礼教的束缚 ,他们一起在逃脱
中的大多数人 只好流落 于民间 , 用 自己的文 学才华作 为谋生 的手 段, 因此壮大了宋代以来的书会组织 , 大批杰 出的文学作品产生。
( 二) 门第 婚姻藩篱 的冲决者 : 四位女 主角 元 四大爱情戏 中光辉 的妇女形象都是 作为与压迫者相对立的
2 . 元代文化土壤对爱情戏繁荣 的促进作用
新 课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教 学争鸣
异 曲同工之惰
— —
各 领 风骚 之戏
冯艳 华
元代 四大爱情戏的异 同
( 山西 太 原 平 民 中学 )

要: 元杂剧的繁荣带来 了中国戏剧史上 的第一个黄金 时期, 这一空前盛况在 当时世界剧坛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其 中的元代 四
大爱情戏更是元 杂剧 当中的 四朵奇葩。对 四大爱情戏共 同的主题与各异的艺术手法进行 了一些粗浅 的分析。
关键词 : 元 四大爱情戏 ; 主题; 艺术手 法


概说
3 . 《 墙头 马上》 第 四折末 的下场 诗 , 可 以看作是 全剧 的 主 旨:
元代 四大爱情戏 ( 关汉卿的《 拜 月亭》 、 王 实甫的《 西厢记》 、 白 “ 从来女大小中留 , 马上墙头亦好 逑。 只要姻缘天配合 , 何必区区结 朴的《 墙 头马 上》 、 郑光祖 的《 倩女 离魂 》 ) 在 元杂剧 当中独树一 帜 , 彩楼 。 ” 剧作大胆地否定 了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 , 它 七 百年来 , 一直备受青 睐。 这主要是 因为其共 同的爱情 主题与独特 把以双方 的爱悦为前提 的婚配看作是 天作之合 , 是超乎一切 的, 非
冲突。
( 3 ) 她们 多数都担心 自己将来会被抛 弃。 剧中的千金 和莺莺就
题思想 。 元代 四大爱情戏 , 充分体现了 自由的爱情与禁锢的礼教之 曾郑 重告诫少俊 和张 生“ 休负心 ” , 倩女 也唯恐文 举将 她“ 取次弃 舍, 等闲抛掉 , 因而零落” 。 这些都反映 了封建社会的妇女对爱情 的 1 . 《 拜 月亭》 剧对 于那 “ 不顾 自家嫌 , 只要 旁人羡 ” 的父母包 办 思想状况 , 也真实地反映 了封建社会里妇女的社会 地位 、 命运及心
栏艺人结合道路 的典 型例 子。 由于走 向了这条道路 , 使他们 对于那

( 2 ) 她们与 自己心爱的人多是一 见倾心 ( 除王瑞 兰与 蒋世 隆是

对 患难夫妻外 ) 。这之所 以成为古代 小说 戏曲 中习见 的爱 情公 真切 。这样一来 , 以提 出妇女问题 、 歌颂 自由爱情为 中心 的爱情 婚 式 , 和当时 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 封建的道德礼教是人们特别是 姻剧便在他们 的笔下应运 而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