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历史完美复习】-世界现代史部分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1945年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
爆发 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原因 (3)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刺激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催化因素:英、法等采取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野心日益膨胀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特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 本 由 局 部 侵 华
(1)政治: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 (九一八 事变 )走
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 向全面侵华(七七
盟,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势力
事变),中国进行
(1)概况: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
主要 走向 诺曼底 国诺诺曼曼底 进程 胜利 登陆 (2)底意义:开辟了欧洲第第二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
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战场
(1)概况: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1945 年 2 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 雅雅尔尔塔塔召开会议 主要 走向 雅尔塔 (2)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 进程 胜利 会议 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联合合国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影响: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
最大 发;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
规模 (2)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1)概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 《联合 美国首都华华盛盛顿签署《联联合合国国家宣家言宣》言 主要 走向 国家宣 (2)内容:签顿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 进程 联合 言》 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 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3)意义:标志着世世界界反反法西法斯西同斯盟的正式形成

2014中考历史复习试卷

2014中考历史复习试卷

初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10题每题一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1.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收复新疆D.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A.改革开放B.民主集中制C.四项基本原则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件是()A、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实施B、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C、英国突袭英国,狂轰滥炸D、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4.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里的变革指的是A.英国资产革命B.英国工业革命C.英国对外的殖民扩张D.英国组织反法同盟5.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国父”和“黑奴解放者”的两位总统分别是A.华盛顿、林肯B.杰斐逊、杜鲁门C.罗斯福、林肯D.华盛顿、罗斯福6.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开天辟地》这一片名的史实是()A、南昌起义B、中国共产党成立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红军长征7.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B.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C.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D.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A 协约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B 协约国一开始则稳操胜券C 意大利不讲信誉D 帝国主义之间关系以各自国家的利益为转移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9.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之后发生的“乒乓外交”推动了哪两个国家间关系的发展。

A 中日B 日美C 中美D 英日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A 三国同盟的形成B 三国协约的形成C 萨拉热窝事件D 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11.假如“百日维新”最终成功的话,那么不久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①人们能看到新创办的报纸②考生在考场上仍为写八股文而发愁③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④增加部分衙门,吸收有才能的人任职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12.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13.下列与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节日是()①五一劳动节②五四青年节③七一党的生日④十一国庆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 14~17世纪,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中考历史背诵纲要世界历史部分

中考历史背诵纲要世界历史部分

二.世界近现代史背诵刚要1文艺复兴(时间,原因内容,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意义)2思想启蒙运动(背景,重要代表及观点作用,对欧美革命的影响)3新航路的开辟(原因条件航海家及航线影响)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时间领导阶级及人物,开始转折结束文献意义)5美国独立战争(原因时间领导阶级及人物开始建军建国转折结束文献性质意义)1787年宪法6法国大革命(原因开始高潮文献人物性质意义及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政策影响)7比较早起英法美三国革命8工业革命(前提,条件4个开始结束重要发明实质影响)9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原因时间目的人物内容性质影响)比较10美国内战(原因开始转折结束文献2个性质意义评价林肯)11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12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13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标志意义)巴黎公社(时间五月流血周国际歌意义)15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时间标志发明特点影响)16一战(根本原因导火线,爆发及结束标志,战线战场战役加速结束因数性质影响)17近代科学家及成就(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18俄国十月革命(背景过程,性质,意义)19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两个政策比较)2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化及农业集体化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特点影响评价)21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次会议的召开重要条约及影响)战胜国主导建立2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标志特点影响)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比较)23二战的策源地——德日法西斯的建立(背景表现标志影响和比较)24二战(原因,爆发标志规模扩大进一步扩大的事件,重要战场战役国际会议结束标志性质影响胜利原因)25欧洲一体化进程(1967欧共体——1993欧盟)26日本成为经济强国(恢复两个原因发展5个原因,表现影响,两次崛起)27苏联的改革和苏联解体2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东欧剧变(时间原因影响)29《蒙巴顿方案》及印度经济30非洲独立年和欧洲殖民体系在非洲的崩溃31收回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32冷战政策(含义原因表现是指影响)和美苏争霸(时间阶段特点影响)33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34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的作用。

2014中考历史考点精要:世界现代史

2014中考历史考点精要: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 伟大的十月革命。

2014年是列宁逝世90周年。

爆发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长达370年的专制统治,取得了二月革命的重大胜利,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妄图把布尔什维克赶出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还承袭沙皇政府的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1),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回到俄国,在党的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的消息使俄国国内局势发生很大变化,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决议。

(3),1917年11月7日,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中,列宁领导的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发起猛烈的进攻,推翻了临时政府。

意义: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3),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对中国的影响:(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3),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列宁简介:苏联缔造者。

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后,当选人民委员会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1922年领导成立了苏联。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苏联的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工业化 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评价 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 体制日益僵化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措施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特点 采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农业
(1)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 集体化
考点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九下第12课P52-56)
领导者
甘地
印度的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
非暴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发生了
不合作 概况 第一次 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
运动
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
围,决定停止运动
印度的 非暴力 不合作 运动
1930年,主要采取不服
华盛顿 影响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体系
(2)消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考点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九下第11课P47-51) (2022·安徽13) 1.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春开始实施 目的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政权
(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方面: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允许私人经 营中小企业 内容 (3)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 特点 系直接联系起来
为信号,起义者冲进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苏维埃政 1917 年 11 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 权的建立 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精解版】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7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精解版】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7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第五单元世界现代史专题17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考点归纳1、十月革命2、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凡尔赛—华盛顿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6、罗斯福新政7、法西斯考情分析本专题考点在中考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分值较多。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看,考查的重点有: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九国公约》、罗斯福新政、等。

其中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是高频考点。

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为主。

备考时,要注意比较列强召开的会议及影响,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相关条款;运用比较的方法掌握罗斯福新政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预测本专题知识继续以选择题与材料题出现。

考点分解考点一: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2.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经过: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4.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5.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向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二: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2.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3.内容:①固定的粮食税代替粮食收集制。

②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4.结果: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5.意义:①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日益巩固。

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集体化创造了条件考点三:斯大林模式(1)措施①工业方面: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归纳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归纳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归纳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4、一战后:英美矛盾。

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5、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6、二战后:美苏矛盾。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7、20世纪90年代后:南北矛盾。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面临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之现代史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之现代史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之现代史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2)、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混乱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纠正了“文革”中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纪。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答: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4、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1)、经过全国人民的多年共同努力,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国际社会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确认,是中国综合实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2)、中国政府长期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赢得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尊重。

(3)、从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来看,一方面美苏矛盾尖锐,冷战愈演愈烈,美国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籍以牵制、对抗苏联。

另一方面亚非国家强大团结起来,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14年中考世界现代史经典史料解读

2014年中考世界现代史经典史料解读

2014年中考世界现代史经典史料解读(二)1、“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则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者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1933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请回答:(1)上述演说是哪位总统所作?(2)上述情况反映了美国当时什么社会状况?(3)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4)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5)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6)以上措施,结果如何?解析:罗斯福新政永远是世界现代史上经典的一笔,本试题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为材料,通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在农业、工业和公共福利事业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通过这些措施达到了什么目的予以全方位的了解并深化其认识,从而从本质上理解新政对缓解经济危机和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价值和意义。

解答:(1)富兰克林•罗斯福;(2)出现了经济危机。

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队伍膨胀,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3)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

(4)整顿工业。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

(5)“以工代赈”新建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员,刺激消费和生产。

(6)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一位美国总统在国会宣读他的报告时说道: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的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和外来压力所试行的征服活动。

”“......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地位的丧失,不但对这些国家,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灾难性”。

“所以我要求授权,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土耳其、希腊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

【高效A计划】2014中考历史教材知识巩固复习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第4课时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

【高效A计划】2014中考历史教材知识巩固复习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第4课时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

第4课时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 ) “冷战”与美苏争霸(识记、理解、运用)(1)“冷战”①含义:二战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②“冷战”序幕:年3月,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揭开“冷战”序幕。

③杜鲁门主义: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

④美国实行的措施:政治上,提出“”;经济上,制定了“”;军事上,西方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组织,简称“北约”。

⑤“华约”的成立: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波兰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与“北约”针锋相对。

两极格局形成。

(2)美苏争霸①实质:美苏两国在势力基础上,为了本国利益,对势力范围的划分。

②表现: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占据优势。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势头,美国。

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的方针,苏联转向全面。

③“冷战”结束:年年底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④影响: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2 )世界经济全球化(识记、理解)(1)发展的趋向:二战后,在第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突破了国界限制,相互依存、和渗透。

同时,在所有经济部门和各个经济环节上越来越紧密地起来,实现程度不同的合作与调节,并向着方向发展。

(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迅速增长,资本和贸易国际化。

②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

③国际性和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如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3)复杂性:经济全球化既有利于和的流通、高新技术的推广,又有利于各国发挥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市场。

2014中考历史复习宝典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

2014中考历史复习宝典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

历史中考宝典1——世界近代史1——文艺复兴运动●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时间:14——17世纪发源于意大利2、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欧洲社会的发展进步。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4、性质: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5、代表人物: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代表作是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影响: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1、时间:从15世纪开始,持续两百多年。

2、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等财富的狂热追求。

3、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

4、意义: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供条件;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3——三角贸易●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1、时间:从16世纪开始,持续了数百年2、原因: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

3、路线:出程:从欧洲带着廉价工业品到非洲。

中程:从非洲用船把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世现史(最新整理)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世现史(最新整理)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纲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㈠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苏俄时期)领导人:列宁2、原因:①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引起人们不满,要摆脱由此引起的严重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

②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遵循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首要任务: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具体如下:)①农业(核心):实行粮食税。

②工业: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资本家及外国资本家经营。

(公有制)(私营)(外资)③流通:恢复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5、实质(新):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

6、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7、启示:①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

②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③经济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㈡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⑴苏联工业化: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1928~1937年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

到1940年,苏联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同时,还实行了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⑵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⑴“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14年历史中考专题:世界现代史

2014年历史中考专题:世界现代史
绥靖政策
实质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安抚侵略者,纵容法西斯侵略。恶果:加速了二战全面爆发。
影响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的主要事件
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二战爆发的标志。
初期战场:1940年德国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灭亡法国;袭击不列颠。
中东和平转机:1993年,美国促成巴以和解;1994年巴以三领袖会面,三人被授予94年诺贝尔和平奖。
解决中东问题的途径:巴、以双方承认对方生存权利,共同推进和平进程,达到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格局
形成原因
表现(内容)
影响
两级格局(冷战政策)
1、二战后,美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2、美称霸世界野心膨胀;3、美称霸世界野心遭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遏制;4、和平时代美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冷战政策:美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遏制共产主义(形成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源
时间
交战双方
重大战役
性质、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
轴心国与同盟国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柏林战役;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
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影响: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废;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持续繁荣发展,50—60年代生产总值翻一番还多;2、曲折中调整发展70—80年代初回升,80年代中后逐渐好转,但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为称霸世界奠定了物质基础。

2014中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现代史复习宝典

2014中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现代史复习宝典

2014中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现代史复习宝典历史中考宝典2——世界现代史13——十月革命●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1、时间:1917年2、主要经过: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知道经济大危机。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3、影响:打击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引发各国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加剧各国矛盾。

引发战争危机。

3——罗斯福新政●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时间:1933年2、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3、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4、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这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影响: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6、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7、局限性: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避免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

4——第二次世界大战●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原因。

2014中考历史教材复习模块五世界现代史ppt 通用

2014中考历史教材复习模块五世界现代史ppt 通用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美苏“冷战”、二战以 来的霸权主义、世贸组 织成立、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与世贸组织、世界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当 今世界两大主题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 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 ,两极格局崩溃,出现了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基 本 线 索 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 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奥斯 卡奖
背景 时间
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 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
1921年春
领导人
特点
列宁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___________ 商品经济
列宁
主要内容
(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2)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3)商业方面, 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 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 权 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适合自身特点 的政策、方针,要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
《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 比愤怒,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 四 运 动 期 间 游 行 学 生 所 书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恒的“五四精 神”
【材料链接】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 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 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第三条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九国公约》 解读:《九国公约》核心是肯定 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 均等”的原则,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利益; 实质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 利条件。扼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代之以美国为首的美、英、日共同控 制中国的侵略局势,中国半殖民地的 地位没有改变。毛泽东说,华盛顿会 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的局面。

2014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世界现代史

2014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世界现代史

2014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世界现代史材料⼀:“北约”集团 15个国家队近 600万兵⼒和“华约”集团 8个国家的600万兵⼒,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

美国的 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国际形势⽇趋紧张。

只是双⽅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相当于在⼴岛使⽤的 100万颗原⼦弹的威⼒)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战材料⼆:2014年2⽉埃及多⽇的*和*已使旅游业损失超10亿美元。

不但如此,国际油价持续⾛⾼受到埃及政局不稳因素影响,纽约市场油价1⽉28⽇上涨3.7美元,涨幅达4%。

受这⼀情绪影响,国际⽯油价格1⽉31⽇继续⾛⾼。

受美国经济增速超出预期和埃及局势紧张刺激,1⽉31⽇东京股市⽇经股指下跌122.42点,收于10237.92点,跌幅为1.18%。

材料三: 1999年以美国为⾸的北约打着维护⼈权、制⽌“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进⾏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辜平民的伤亡。

材料四:2014年2⽉,利⽐亚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决定在利⽐亚设⽴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切必要措施保护利⽐亚平民和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场由利⽐亚本国⼈民引发的利⽐亚*,经过⼀个多⽉的演变,⾃北京时间2014年3⽉20⽇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亚的利⽐亚战争。

(1)材料⼀,冷战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它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4分)(2)根据材料⼆,埃及局势动荡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影响,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3)通过材料三、四,你认为西⽅⼤国发动战争的⾏动是否为了维护⼈权?它表明世界局势所⾯临的严重挑战来⾃何⽅? (2分)(4)联合国是当今世界的国际组织,他成⽴的⽬的是什么?但上个世纪50年代在⼤国的操纵下也曾经通过违背初衷的决议,迫使中国卷⼊哪⼀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2分)答案:(1)北约和华约集团的成⽴, 使世界局势紧张动荡,⾯临核战争的威胁(4分)(2)世界经济全球化(2分)(3)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分)(4)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抗美援朝(2分)类别典型事例典型⼈物建国篇独⽴战争统⼀篇林肯富强篇第⼀、⼆次⼯业⾰命富尔顿、爱迪⽣创新篇富兰克林?罗斯福称霸篇推⾏“冷战”政策(郑州89中⼀测)21、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明史的⼀个缩影,从美利坚合众国诞⽣到今天,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世界近现代⽂明的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积极影响: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 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苏联打败德 国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础。(2)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 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影响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 理 解 ︶
成就
弊端
(1)概况:1936年,苏联颁布的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 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 业积极性的发挥。(3)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愈 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 革命兴起,人类开始进入 知识经济时代。与此同时 ,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世 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的 文化交相辉映第一单元苏 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考考点透析
考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识记)[2014年是列宁逝世90周年]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 十月革命的标志。
华 盛 顿 会 议
︽ 九 国 公 约 ︾
对中国 影响
对世界
【异同比较】 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项目 相同点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目的:都是战后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2)性质: 分赃会议。(3)都受大国操纵,操纵国中都有英国和美国。(4)影响: 都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隐患;都破坏了中国的主 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基 本 线 索 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 文化
美苏“冷战”、二战以 来的霸权主义、世贸组 织成立、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与世贸组织、世界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当 今世界两大主题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 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 ,两极格局崩溃,出现了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奥斯 卡奖
国其它公司也一涌而上。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让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 清除与帝国主义矛盾 D. 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A
背景
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 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 1921年春
列宁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___________ 商品经济 (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2)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3)商业方面, 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 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 权 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适合自身特点 的政策、方针,要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 列宁
任务 时间、地点 领导人
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1917 ________11 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士兵
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
结果
1917年11月6日夜,列宁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7日,工人赤卫队和革 命士兵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起义取得胜利
由凡尔 赛体系 和华盛 顿体系 构成的 帝国主 义国际 关系新 格局, 史称 “凡尔 赛—华 盛顿体 系”, 国际联 盟是这 个体系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 无比愤怒,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所五 书四 运 动 期 间 游 行 学 生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 夫改革、苏联解体、纳米 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巴 拿马运河主权、中东地区 的矛盾与冲突
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和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 革,但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改 革陷入困境。80年代末90年 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崩溃。“二战”后,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917年从这艘巡洋 舰打响了进攻冬宫的 第一炮。1944年这 艘巡洋舰被作为舰队 历史博物馆停靠在涅 瓦河畔。从20世纪中 叶开始成为俄罗斯中 央海军博物馆的分部。
1917年11月7日(俄历 10月25日),工人赤 卫队和革命士兵攻占了 临时政府所在的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 胜利。
11月8日,列宁当选为第一届 苏维埃政府主席,颁布了《和 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意义
十月革命 对中国的 影响
考点二
苏俄新经济政策(识记)
【材料链接】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 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 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解读:斯大林领导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材料反 映出斯大林是以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忽视了轻工业、农业。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使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农业长期滞后。影 响到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3永州21题 2分)美国人哈默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他还说服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 亨利· 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后来,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启示
考点三
苏联建立 (识记)
苏联的建立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 来,1922年底,成立,简称“苏联”
领导人
列宁 __________
(1)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苏联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基本 完成了,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3)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地点 背景 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 反而日益尖锐,形成了英、美、日三国争夺中国和太平洋海上霸权 的新局面,其中美日矛盾尤为突出。列强希望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来 缓和彼此矛盾 1921 时间、地 _______年,美国华盛顿 点 缔约方 主要内容 的重要 组成部 分。实 质是建 立帝国 主义重 美、英、法、日、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 新分割 世界、 中国 维护战 (1)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2) 胜国利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益和维 (3)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持战后 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 和平的 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 新体系 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 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对美国最有利
世界现代史
2014中考复习
目录
世界现代史综述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五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世界现代史综述
时间 分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1919~1939年)。(2)第二 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3)两极格局的对峙(1947年3月~ 1991年)。(4)多极化的趋势(1991年至今)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苏 俄新经济政策、苏 联建立、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 利,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 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成 就巨大,但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 主义经济大危机,美国实 行罗斯福新政,德、日等 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考点一 《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2014年是巴黎和会召开95周年]
时间
1919年1月~1919年6月 ______________ 巴黎凡尔赛宫 英、法、美、德、日、中等 _____年6月;在法国巴黎签订 时间、地点 1919 缔约方 主要内容 协约国与德国
地点
参与者 ︽ 凡 尔 赛 和 约 ︾ 凡尔赛 体系 对中国 的影响
背景
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 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这就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它得到工农群众和大 多数士兵的支持,并拥有武装力量。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各级 行政机关,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企图消灭苏维埃
不同点
【归纳总结】
(1)巴黎和会是战胜国惩治战败国的会议,华盛顿会议是战胜国之间相 互协调分赃的会议。(2)确定统治秩序的区域不同:巴黎和会确定了帝 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定了帝国主 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讲,它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 盾依然存在。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殖民地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 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1月7日夜,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宣告全部政 权转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 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3)推动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 路。(4)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2)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 起社会主义大旗。(3)为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4) 中国从此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5)解决了历次资产阶级革命所未解决 的革命彻底性问题,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