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砚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文房四宝之砚的介绍
文房四宝之砚的介绍砚是文房四宝中的重要物品之一,用于磨墨、写字及保存墨迹。
砚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物品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下砚的种类、制作工艺、用途等相关知识。
砚的种类:砚可以分为三种:石砚、陶砚和玉砚。
石砚是最常见的砚,主要是使用岩石制成的,如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是最常用的一种砚。
陶砚是使用陶土制成的,质地轻盈、易磨墨,适合初学者和儿童使用。
玉砚是使用不同类型的玉石制成的,质地细腻,常常被收藏家所珍爱。
砚的制作工艺:石砚是使用天然岩石制成的,首先要经过选择,然后切割成合适的大小。
接下来,需要将切割好的岩石打磨成光滑的面。
最后,砚的内部需要进行挖空,打磨边缘,整形成砚的形状。
陶砚是使用特制陶土制成的。
首先,陶土需要经过筛选,去掉杂质。
将筛选好的陶土放到模板中,压实成型。
再进行烤制和上釉,最后打磨成型。
玉砚是使用不同的玉石制成的,也是通过切割、加工和打磨等多个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
砚的用途:砚可以用于磨墨迹、写字、画画以及保存墨迹等。
在使用砚之前,需要先将墨块放在砚洞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使用砚台上的砚硯磨墨,使墨成为适合写字或画画的状态。
写毛笔字时,需要将毛笔沾湿后,再蘸入墨水,使得毛笔上的墨迹达到所需的浓度。
砚的保养:砚需要保持干燥,否则会出现发霉和变质等情况。
通常,在使用完砚之后,需要将墨水倒掉,用干净的抹布或软毛刷清洁砚面,并将砚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如果砚表面出现凹陷或损伤,需要小心地用石墨、细砂纸等工具进行修复。
总结: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房四宝中不可替代的物品之一。
砚的种类繁多,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
使用砚时要注意保养,才能使其使用寿命更长,更为美观。
砚的起源及发展
砚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古代砚的历史悠久,它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工具——磨盘、磨棒。
但是,就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至今还没有发现一方西周以前的砚台。
也就是说,砚的产生至少是在西周以后的某一个时期。
《汉书·薛宣传》中曾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的记载,可见,研(砚)已成为汉代读书人的必需之品了。
清人曹寅的《栋亭十二种·砚笺》里说:"汉张彭祖与上同研席……前人谓研字始见于此"。
那么研(砚)的产生当在研字出现之前。
这两则材料都可以说明在汉代以前就有砚的存在了,而砚的产生自然也在此之前。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木牍、墨和石砚等文书用具,其中的石砚用一块不太规则的鹅卵石加工而成,而且还附有一件研石。
砚与砚石表面平整,显然是长期使用研磨的结果。
这一考古发现说明了在战国末期就有砚了,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一方砚。
汉代砚台,传世和出土的都很多,以陶制、石制的居多,还有漆砚、木砚和瓷砚等种类。
1965年,在广州东郊马棚冈西汉墓中出土燧石砚一方,这是砚台中年代较早的一种原始式样(图4-2),现藏广州市博物馆。
汉代的石砚,从实物资料来看,可以分为圆形石砚和长方形石黛板砚两大类。
我国人民制砚的历史悠久。
据专家考证,在彩陶文化时期,砚或砚的雏形(研磨器)就已经存在了。
当时它的主要作用是研磨制彩陶用的颜料。
1980年临潼姜寨遗址发掘中发现有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该石砚有砚盖、磨杵(类同砚石),砚心微凹,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研磨器,已经十分接近汉代的石砚了。
我国古代早期(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汉代)的砚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之中。
在形制方面,长期保持着附有磨杵的形式,这是因为当时一直使用的是天然墨和丸状、块状的半天然墨,不易于手研,必须借助研杵和研石进行研墨,使其溶解于液体中方能使用。
这段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对砚的形制、品质进行了不懈的改进,除一般石砚外,还出现了陶砚、铜砚、漆砚等。
传统文化之-砚
文房四宝——砚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工具,其样式丰富,融雕刻、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于一身,单独成品也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可见每个砚都凝聚了众多匠人的智慧。
一、砚的起源与发展1980年,考古人员在西安临潼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一件研磨器,由研盖、研磨盘、研磨棒与颜料构成,这件五千多年前的文物被视为中国砚的“鼻祖”。
东汉以前,砚都带有研石棒,1975年,湖南一处墓穴中发现了一套完整的书写砚,同时出土的还有墨和笔,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砚。
两汉时期的砚:到了汉代,砚的使用已比较普遍,配有砚墨的研石棒,是此时期砚台最为突出的特点。
东汉末年,出现墨块,研石棒逐渐消失。
汉砚质地形状丰富多样,既有圆形的石砚,又有山形、龟形的陶砚,造型生动活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砚:魏晋时期,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当时南方盛行陶砚,而北方则盛行石砚,称为“南陶北石”。
陶砚多为圆形、长方形,并配以蹄形砚足。
石砚多为长方形,砚身上常有雕刻的人物、鸟兽、莲花等精美的图案。
隋唐时期的砚:隋唐盛世,文化艺术获得发展,文房四宝也越发受重视,开始兴盛澄泥砚。
这是一种陶制砚,因具有“含津益墨”的特点而著名。
此时期的砚还出现了地域之分,如山东的鲁砚,广东的端砚等等。
唐末时期,高型家具的出现和普及,更方便人们在高桌上进行书写绘画,因此,砚足也逐渐退化,无足砚开始流行。
宋元时期的砚:此时期人们对砚石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发掘了更多可用于制砚的新石料。
此外,石砚的造型也更加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抄手砚”。
宋代的抄手砚,无过多纹饰、朴素大方,正体现了宋代文人清雅的风格追求。
元代将粗犷雄健的民族特色注入砚的造型中,体现出朴拙、粗犷的时代风格。
此时期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砚——暖砚,这种砚一面有较大空间,可置火加热,防止墨液冻结。
明清时期的砚:明清是砚台制作的鼎盛时期。
明代延续宋砚风格,追求砚台材质的极致。
清代观赏砚则成为社会主流,砚雕人才辈出,砚台的雕刻技术与制作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些匠人所雕砚台创新与仿古并存,细致又更填精致。
臆说古砚:被价值低估的收藏品
臆说古砚:被价值低估的收藏品砚台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砚台收藏也是一个非常偏的收藏冷门,但近年来,小小砚台却频频拍出百万甚至千万元高价,以砚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蕴藏的文化、艺术内涵来说,它的价值目前仍远远被低估。
好砚台的材质就是稀缺资源一方砚台,兼具了材质美、雕刻美、书法美以及强大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玩味。
更何况,在所有收藏品当中,砚台是保存起来非常方便的。
先看材质美。
中国古代三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石砚,都是罕见的矿石。
砚台是用来发墨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墨强、而且不伤毛笔,这就要求好的砚台必须材质坚硬、密度极高,好的砚石其硬度接近于钻石,同时好的砚石还显得温润、娇嫩,一方材质名贵的砚台,呵口气在砚堂,马上就会有细密的水珠渗出来,可以直接研墨。
古代一些名坑出产的砚石,向来为历代文人所珍视,比如歙砚里的龙尾坑,端砚里的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很多名人都曾特地赋诗赞美。
因此,砚台收藏,首先要讲究材质,那些早已“绝版”无法再开采的名坑砚石,尤其是有着珍贵石品(即纹理和石眼)的,价格一向高企。
砚台造型体现文人追求再看雕刻美。
中国砚台一向属于雕刻文化里的一种,无论是对于整体砚台的造型设计、雕琢、打磨,还是因材施为、巧夺天工的各种纹饰图案,都是我们欣赏的重点之一。
宋代以来的砚台,就讲究砚台四边都略微往里收敛一点点,不但在视觉上更美观,还直接传达了中国文人内敛、谦冲的精神。
砚台每条边的线条,都因为手工打磨,而达到一种能体现哲学精神的境界。
宋代和明代的砚台,在形制上达到了文人崇尚的天人合一的理想高度,其线条之美,几乎可以看作是当代世界极简主义的先声,也是中国明代家具制作理念的又一体现。
所有者身份决定砚台身价一方好砚台,往往会引来无数文人殚精竭虑为之题铭,或讲述砚台得来经历,或记录创作过程,或赞美砚台材质、造型,或撰写人生格言,传递给家族后人,其优美的书法刻在砚石上,更显金石气。
总之,一方砚台上的铭文,可以直接决定它的市场价值。
遗墨留香——浅谈砚台之美
遗墨留香——浅谈砚台之美砚与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砚台从单纯的文房用具,发展为集书法、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被历代文人视为珍玩藏品。
在文房四宝中,砚台最为文人所珍视。
北宋诗人唐庚在《古砚铭》中写道“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观之寿以世计”;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也将砚放在四宝之首,说“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惟砚而已”;甚至一些文人将自己收藏的砚台陪葬。
《遂昌杂录》中记载一则逸事:“和靖先生……杨连真助亦发其墓焉。
间棺中一无所有。
独有缩砚一枚。
”由此可见,古时文人们对砚台的钟情程度可见一斑。
砚台的起源砚台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矿物颜料,并试图用颜料来装饰器物、美化生活,砚台就应运而生了。
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石砚,从其结构及附带的器物推测,古时还需使用砚台需借石质磨杵来研磨块状的矿物颜料。
▲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出土的石砚与磨杵自然形态的石砚一直从战国和西汉早期都在使用,随着秦朝统一中国文字,砚台也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汉代之前,对于制作砚台的材料选取,只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坚硬耐磨即可。
而汉朝之后,古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改制。
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人工制墨可直接磨于砚面,因此不再需要磨杵来研磨天然或半天然的矿物颜料了,因此对于砚台材质的坚硬度,就没有那么讲究了。
手工制墨因此,砚台在此时得以发展起来,出现了不同材质的砚,如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
明代铜砚河蟹纹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而在造型方面,汉代砚台大多为圆形、三足、有盖,有的还附有磨石,其工艺水平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
西汉后期,还出现了较为规整的刻有纹饰的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开始兴起,于是也出现了瓷砚。
瓷砚在三国开始流行,其形状一般是圆盘形,下附三足,足一般呈兽蹄形。
中国十大名砚鉴赏
中国十大名砚鉴赏中国名砚欣赏一、十大名砚砚台是中国毛笔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
砚台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几十种。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但自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属陶)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但中国书法界公认的十大名砚是:1.端砚:用端溪砚石制作,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
石质细腻、幼嫩,有发墨不损笔毫和呵气即可研墨的特点。
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纹构成端石的“石品”,如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冰纹、石眼等。
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闻名于世,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的美誉。
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受文人学士青睐。
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歙砚:始于唐代,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
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
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
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陶砚:山西澄泥砚,出产于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
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烧制时间不同而有不同颜色,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
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
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的特点。
从一方古砚浅议陶砚起源及鉴赏
崖 葬 出 土一 件 : 唐 、褐 釉 圆 盘蹄 足 辟 雍砚 ,通 高 :5 . 9 厘米,口 然 不再拿来 磨墨 ,但是砚 的本质特 征并没有 消失 ,它的 实用 性 已成 经 :2 1 . 8 厘 米 ,底经 :2 6 . 5 厘米 ,重 量 : 1 . 6 9 3 千 克 。该砚 质 地 为历 史性 的存 在 ,并成为今天 人们 审美及收藏 的对象 了。 为 瓷 , 口部 略 向外 敞 ,有 唇 , 束颈 ,腹 部 为梯 形 从 上 向下 往 内
, Z f L 为出水 口,三足呈 叠石状 。造 1 3 0 多米 , 座西 朝 东 , 该崖 葬 为 家族 葬 ,棺椁 较 小 ,共 计 六 具 之 峰 下各 有一负 山力士 ;峰脚下 有d 多 ,属 二次 葬 , ( 该 少数 民族 地 区有 这 样 的埋葬 习俗 ,第 … 次 埋 型新奇 ,富有 创造力 ,堪称汉代 陶砚 中的杰作 。到 了魏 晋时期 ,陶 葬 ,墓 主人 是 躺着 ,属 沉 睡 阶段 。等 二 次埋 葬十 分 讲究 风 水 ,埋 砚 开始 流行 ,大多 为 圆形 ,砚 面呈 圆盘 状 ,子 母 口 ,也有 子 口器 葬越 高 越好 ,他们 认 为墓 主 人是 站着 ,可 以保佑 自己的予 孙后 代 物 。砚 下有足 ,三 、四、六足 不等 。至唐代 ,陶砚仍然 很流行 ,其 富 贵 、平安 、步步 高 升 ) 。墓 葬 主 人为 不 同时 期 ,他们 分 别 是两 制作 工艺 曰趋 成熟 ,达到极致 。砚 台形状除 了箕形外 ,还有长 方形 晋 、唐 代 、宋 代等 时 期 ,该棺 椁 均 为木 质 ,棺椁 内呈放 墓 主人 的 圆 足 、屐式 、龟式 及 山峰 多足 式等 。到 了宋代 ,石砚 使用 较 为普
文房四宝---砚
文房四宝---砚砚为文房用具之一。
为磨墨工具,又称砚台。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四宝研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
正因为此,历代文人墨客,对砚情有独钟,藏砚、赏砚成为风气。
制砚的材料极为广泛,常见的有石、陶、瓷等,另有金属、水晶、玉、象牙、竹、木、漆、紫砂等。
砚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它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工具磨盘、磨棒,已为学术界所认定。
宋李之彦《砚谱》:“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
这是关于砚的最早起源的说法,但可信度不高。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曾出土有石砚,砚为鹅卵石加工而成,旁有一件研石。
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最迟不过战国末期砚就出现了,只是传世品和出土物甚少。
《汉书·薛宣传》:“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
这说明汉代砚的使用已十分普及。
汉代砚的传世和出土较多,以陶、石为主,另有漆、木等砚,汉代砚式可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
魏晋时期,石砚、陶砚继续流行,同时瓷砚出现在砚的家族之中。
瓷砚的形状有圆形、长方形、风字形和多足砚。
石砚则为方形或长方形,多有四足。
隋唐时期,各种砚材出现,如瓦、澄泥等。
陶砚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
石砚已开始讲究石材,有名的端石、歙石、洮河石等都已经开采制砚。
此时瓷砚盛行,砚形除承袭魏晋之外,辟雍砚尤为常见。
宋代以石砚最为普遍,形式多样,并追求雕饰的完美。
瓷砚的烧制种类增多,陶砚仍然流行。
上层社会中品评砚台之风日盛。
元代石砚较为流行,浑朴自然的风格使元砚卓而不群。
明代的砚更为讲究,不仅品种齐全,而且追求砚的质地、雕刻工艺及装潢设计。
文人雅士赏砚藏砚之风盛过宋代,致使砚的实用性降低,工艺性增强。
清代砚材更为丰富,除前代已有的砚材外,还有铁、漆、砂、玉等,文献记载达数十种之多。
砚的造型更加多样化,制作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精雕细镂的砚台当时就是文人学士追逐的目标,今天仍是收藏者朝思暮想的理想之物。
为了使读者对历朝历代砚的种类、形制有一大概了解,下面以砚的材质分类加以介绍。
陶砚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陶砚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作者:谢志明,童冬生,彭志刚来源:《佛山陶瓷》2010年第06期摘要:中国古砚历史久远,材质繁多,类型各异,其中陶瓷砚可谓是一朵奇葩。
本文以陶砚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分别介绍了各个阶段陶质砚台的形制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陶瓷砚;历史阶段;形制特征1 引言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为文房四宝之首。
汉代刘熙《释名》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
”秦汉时期,砚已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中脱胎而出。
马克思曾说过,“制陶标志着人类蒙昧时代的结束”,而制砚作书画,应当标志着人类创造精神文化的开始。
中国古砚材质繁多、类型各异,石砚起源最早,而陶砚发端于汉代,其遗风继续流行至唐宋,甚至更远。
它既承载了陶瓷业发展的历史,也对我国灿烂悠久的文明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2 各时期陶砚的形制特征陶砚是瓦砚、澄泥砚、泥砚、砚瓦的统称,唐代韩愈在《毛颖传》中,还把砚称作陶泓。
陶砚起源于汉代,后世多有烧制,它是以极细的陶土烧制而成。
宋米芾《砚史·陶砚》:“相州土人自制陶砚,在铜雀台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者,燔为砚。
有色绿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为水纹,其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
故其实用性较石砚要差。
由于陶土较石料易于加工成形,到汉代陶砚的形制较繁复(如图1、图2)。
此时,陶砚造型古朴,有龟形、山形、圆形、方形等形制;纹饰较少,砚下有足。
其中,龟形砚造型极为生动。
有直颈、屈颈单龟,有交颈双龟;砚盖即为龟背,刻有龟背纹。
最为罕见的是十二峰陶砚,砚面下有一龙首,张口吐水,滴入墨池;内左右两山峰下各有一负山力士;外九峰左右浅边相连,自然形成半圆形砚堂,三足为叠石状。
整体苍劲简练,造型奇特有力,构思精巧,为汉代陶砚中的杰作。
这种砚在我国目前仅发现一例,在巴黎的切鲁努斯基美术馆也收藏有一例。
三国以始,由于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砚台大量涌现。
与汉砚一脉相承,多有足,用以加高砚身,与当时席地而坐、多用矮几的习俗相融。
艺术品鉴赏——砚
歙砚 宋 长22· 3厘米 此砚整体造型虽不加 繁复的雕饰,却古朴韵味 十足,从造型、年代、用 材诸方面都是绝好的收藏 品。
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 清乾隆 长14.3厘米 歙石质地,椭圆形。 砚堂光素滑润,墨池为 弦月形,如海月初升之 状。砚首壁刻楷书: “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 砚。”砚背题乾隆御题 铭。
中国四大名砚
• 中国四大名砚. 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 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 砚”,其中尤 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澄泥砚产于豫西黄河岸边诸地,以制作工艺独 特称著于世,为中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与端、 歙、洮砚齐名,史称“三石一陶”。
•
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 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 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 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 唐宋皆为贡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朱元璋 均有所钟,并著文记之;乾隆皇帝赞誉:抚如石, 呵生津。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
识砚六法
• 一, 看,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 是否经过修补等。如果砚已经修补过,其补过 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总会有些差别。 • 二、摸,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模。如果 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 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则说明其 石质较差。 • 三,敲,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鼓 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 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 别体现出端砚质地的嫩与老。而歙砚敲击则以 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如果发出 “噗、噗”的声音,就说明该歙砚多泥质,或 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据说我们的祖先用墨的历史很早,刚开始时以笔 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 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 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 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 在周宣王时期,就曾使用黑土及煤烟混合之后用 来写字,不过当初并无「砚」只有「研」,凡是可 以研墨的工具,都如此称呼。砚台的发明据说是春 秋时鲁人仲田凿石而成,根据现代考古专家发掘的 砚,发现「砚」早在汉朝已普遍使用,在唐朝时不 但是研墨的工具,更加以装饰雕刻成艺术欣赏品, 同时也在中国工艺美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作 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 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份不易挥 发的就可以了。
砚的名词解释
砚的名词解释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也被称为“砚台”或“墨砚”。
它是由一块石头制成,质地坚硬、光滑,表面有一定的凹凸纹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砚与学问、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老的文明史。
在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石头来磨制作为书写工具的墨。
这种石头就是砚的前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一块凹凸有致的石头,不仅可以用来磨墨,还可以作为书写时的支撑工具。
于是,在周代,砚正式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书写工具。
砚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石料,其中以硬度较高、质地均匀的石质最为常见,如龙泉石、黄牛哨石、情侣石等。
石料选好后,需要进行开凿、打磨等工序,使其成为平整、光滑的砚体。
石料的特点决定了砚的触感和味道,每一种石质的砚均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韵味。
除了石料,砚的制作还需要用水洗净的新砚台和研墨砚,以及墨章和墨块。
其中,研墨砚则是将块状墨料与一定量的水摩擦摩磨,使墨料细腻润滑,便于书写。
而砚台则是书写时所需要用来盛放墨水的容器,有些砚台还具备盖子,以免墨水蒸发。
砚的使用方法也有一定的讲究。
首先,砚的承放不宜过满,一般为六七分满即可。
接着,用砚笔轻轻在砚台的水中磨墨,使之渗透均匀。
然后,就可以用砚笔蘸取墨汁进行书写了。
在书写完成后,需要将砚块上的墨迹洗净,以免影响下一次的书写。
砚的使用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工具,更是与文化、修身、人生哲学相结合的文化载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而砚则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砚,书法家们可以与文脉相连,与古人心意相通,感悟到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深度。
不同石质的砚均有其独特的造型、纹路和气质,给书法作品注入了生动的灵气和个性。
除了书法之外,砚也有着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作用。
古代文人雅士们常常在清晨或黄昏时,拿起砚台,开始洗净砚块,研墨,迎接一天的工作或结束一天的劳碌,以此来调节情绪、提升自身的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砚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成为了一种陪伴、一种乐趣。
砚的演变与发展
砚的演变与发展砚是由原始社会研磨器演变而来,逐步形成专用的书写砚,主要用来磨墨。
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研磨器,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六千年。
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二期遗址出土的彩绘带盖石研、研棒,带有黑色颜料和陶水杯,是用来彩绘陶器等用的。
在这种由粮食研磨器演变到颜料研磨器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砚的雏形。
(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食物研磨器来源:网络)汉代是封建社会前期,文化相对比较发达,书法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当时文具的使用。
两汉时期还有长方形的石板砚,这些石板有砚、黛板、调色器等 ,不同的名称有不同的功能。
在众多的汉砚中 ,以石砚最多 ,多为石灰岩、页岩、天然卵石和青石制成;在形制上已显示了美化的趋势。
(汉代研磨器收藏:青州红丝砚艺术馆)魏、晋、南北朝时期砚的质地初次发生变化,瓷砚成为砚品中的新成员,江南地区大量出现青瓷砚,多为圆形盘状,下有三碲足,至南北朝时期,多为五足,再后多为辟雍形,底多足支撑。
除瓷砚外,亦有陶制砚。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六足辟雍砚来源:网络)唐代各种优质砚材的出现是砚台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砚质的变化。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国力强盛 ,物质雄厚 ,书法绘画艺术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唐代文化的高度繁荣,因而提高砚台的制作水平迫在眉睫。
变革的结果,首先是砚材质地的变化,人们发现并开采出了一些可供制砚的专用砚材,取代了过去的杂石砚材。
这些质地优良的砚石主要有今广东肇庆的端石 ,安徽歙县的歙石 ,江西婺源的龙尾砚石 ,山东青州的红丝石和河南灵宝(唐为虢州) 的澄泥等。
为制砚工艺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砚材由粗陋的沙石变成润泽、耐磨的专用材料,砚的质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优质砚材至唐代问世以来,一直雄居砚林,奠定了中国名砚的物质基础 ,历经千年而不衰 ,直至今日仍有巨大的生命力。
隋唐时期的砚形以箕形为主,形制如生活中的簸箕,或称“风”字形。
常见的箕形砚有两种,一种内无褶痕,砚底两足,砚首落地,砚首内深陷 ,为早期制品;一种内有褶痕 ,砚底两足 ,砚首略成方形 ,底落地 ,砚首内深陷,为晚期制品。
唐代陶砚拍卖记录
唐代陶砚拍卖记录唐代陶砚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文房雅玩。
砚台在中国古代被广泛使用,作为书写工具的一部分,砚台在文化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唐代,砚台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唐代陶砚备受推崇。
下面是一些唐代陶砚的拍卖记录。
1.唐代赭黄陶砚这是一块带有唐代特色的陶砚,砚面色泽红黄交杂,呈现出独特的赭黄色调。
这种陶砚的制作工艺较为精湛,砚面平整光滑,能够充分磨损墨块。
这种唐代赭黄陶砚在拍卖市场上备受关注,最终以高价成交。
2.唐代青釉陶砚这是一款色泽青翠的陶砚,采用唐代青釉技法制作而成。
青釉是唐代瓷器制作中的一种传统技法,它使得陶砚表面呈现出宝石般的光泽。
这款唐代青釉陶砚造型简洁大气,砚面平整光滑,备受收藏家喜爱。
在一次拍卖中,这款唐代青釉陶砚以高价成交。
3.唐代黑釉陶砚黑釉陶砚是唐代较为特殊的一种砚台。
它以黑色为主色调,釉面呈现出金属般的光泽,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这款唐代黑釉陶砚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由于制作难度较大,唐代黑釉陶砚在市场上的供应相对较少,因此也成为了收藏家们争相追逐的对象。
4.唐代三足陶砚这是一款独特的唐代陶砚,采用三足的设计,给人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
这款陶砚由于制作时需要考虑到三足的平衡性,因此制作难度较大。
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打磨,最终形成了这款唐代三足陶砚。
在拍卖市场上,这款陶砚一直备受关注,最终以高价成交。
5.唐代双龙陶砚这是一款造型独特的唐代陶砚,砚面上雕刻着两条栩栩如生的龙。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祥瑞的意义,因此这款唐代双龙陶砚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款陶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雕刻出的龙纹清晰可见,给人一种神秘高贵的感觉。
在拍卖市场上,这款唐代双龙陶砚以高价成交。
以上就是一些唐代陶砚的拍卖记录。
这些陶砚不仅体现了唐代陶瓷制作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儒雅的审美追求。
这些珍贵的陶砚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藏品,吸引了众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唐代陶砚拍卖记录
唐代陶砚拍卖记录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我国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唐代,陶砚的制作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精美的装饰而备受青睐。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唐代陶砚的拍卖记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
第一件拍卖的陶砚是一件精美的刻花陶砚,其艳丽的颜色和精细的纹饰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陶砚的刻花工艺非常独特,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各种花卉和动物的形象,使整个陶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件陶砚在拍卖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终以高价成交。
另外一件拍卖的陶砚则是一件朴实无华的素色陶砚。
尽管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其朴实的外观却给人以沉稳和高贵的感觉。
这件陶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光滑的质地使它非常适合书法家和文人使用。
其独特的造型和纯净的素色成为拍卖会上的热门品种,最终以高价被一位收藏家所购得。
在这次拍卖会上,还出现了一件以动物形象作为陶砚装饰的作品。
这件陶砚形状独特,以一只端坐的狮子为造型,栩栩如生。
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物,因此这款陶砚备受青睐。
拍卖过程中,众多藏家对它争相竞拍,最终以高价成交,成为了这次拍卖会的一大亮点。
除了以上几件陶砚,在唐代的拍卖记录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作品,如纹饰简约的传统陶砚、形状奇特的兽形陶砚等等。
每一件陶砚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和陶瓷制作技艺的发展水平。
总体来说,唐代陶砚的拍卖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陶瓷艺术的高度认可和推崇。
陶砚作为文人雅士们书写的工具,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这些陶砚不仅展现了唐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也承载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
通过对唐代陶砚拍卖记录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瑰丽的文化遗产。
唐代陶砚拍卖记录
唐代陶砚拍卖记录摘要:I.引言- 介绍唐代陶砚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II.唐代陶砚的拍卖记录- 2019 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唐代陶砚- 2018 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的唐代陶砚- 2017 年北京保利拍卖行拍卖的唐代陶砚III.唐代陶砚的鉴别与收藏- 如何鉴别唐代陶砚的真伪- 收藏唐代陶砚的建议和注意事项IV.结论- 总结唐代陶砚的拍卖记录和鉴别收藏方法正文:唐代陶砚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重要类别,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学价值而备受推崇。
近年来,唐代陶砚在拍卖市场上表现活跃,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关注。
2019 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了一方唐代陶砚,该砚呈圆形,直径约10 厘米,砚面平整,砚堂较深,周围饰以精美的花卉图案。
该砚最终以约2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唐代陶砚的拍卖纪录。
2018 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一方唐代陶砚,该砚呈椭圆形,长15厘米,宽10 厘米,砚面雕刻有精美的凤凰图案,砚堂为椭圆形,周围饰以花卉纹饰。
该砚最终以约15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唐代陶砚的拍卖纪录。
2017 年,北京保利拍卖行拍卖了一方唐代陶砚,该砚呈圆形,直径约12 厘米,砚面雕刻有精美的莲花图案,砚堂较深,周围饰以莲瓣纹。
该砚最终以约18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唐代陶砚的拍卖纪录。
在鉴别和收藏唐代陶砚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看陶砚的质感和色泽,唐代陶砚一般质地较厚重,色泽古朴,有岁月的痕迹;其次,要看陶砚的工艺,唐代陶砚的工艺精湛,雕刻细腻,纹饰精美;最后,要看陶砚的铭文和款识,唐代陶砚一般都有铭文和款识,铭文多为诗词或名言,款识多为制砚者和使用者姓名。
总之,唐代陶砚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门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拍卖市场上,唐代陶砚的拍卖纪录屡创新高,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关注。
泥陶砚|窑火中幻化出的精灵
泥陶砚|窑火中幻化出的精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文化发展长河中,砚台历史悠久,它似乎与华夏文明同生,与文字同兴。
经考古发现,砚台最早是从研磨器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这种研磨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直到汉代以后,随着制墨工艺的发展,墨可以在砚台上直接研磨,就不再使用研石。
汉刘熙作《释名》记:砚,研也。
研墨使和濡也。
《后汉书·班超传》:“安敢久事笔研间乎。
”古无“砚”字,以“研”为习,能研墨者,皆为“研”也。
在望野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当中,就有一个关于古代砚台的专题展——《研砚|泥陶砚“33”选特展》展览简介在“研砚——泥陶砚‘33’选”特展中,一共展出33方陶瓷泥砚,其间多为珍稀之物,有邺都宫瓦、中原泥砖、虢州澄泥、泽州澄泥、鲁地澄泥、当阳峪绞胎、窑器磁具,展现了陶泥工匠的独特艺术审美和高超窑业成就。
1馆藏欣赏砖砚以砖制砚者多用魏晋旧砖,这是因为旧砖上多有图案文字,高古淳朴,极具玩赏价值,且砖质细腻,宜于制砚。
从唐宋开始的文人墨客,发现用秦砖汉瓦制作的砖砚,非常好用,于是竞相效仿,以至于一砖难求,价格可比金玉,一直到近代吴昌硕作画写字多用砖砚研墨,鲁迅更是此砚种的使用和爱好者。
(建武八年造砖箕形砚,砖为公元342年,砚为唐制)(“永通万国”钱铭砖砚,砖为北周“大象”风貌,砚为唐制)(' 万岁' 铭砖箕形砚,砖为东魏“兴和”风貌,砚为唐制)(朱雀纹砖砚 ,砖为北朝风貌,砚为唐制)2馆藏欣赏澄泥砚在唐代以前,歙、端石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作书、作画的重要研磨器。
但因为其为人工烧制,烧制的技术也不同,所以不像石砚那样为某一方的特产,质量也会因地而异。
目前收藏普遍认为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是相对比较好的。
澄泥砚的好坏可以从质地、颜色、花纹等看出:鳝鱼黄颜色的最好,绿头青次些;黄土有斑点,叫砂斑点,点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绿豆砂,一般大小斑点都有的是上等,很适合落墨。
(明澄泥牧童卧牛砚)(清袁枚铭澄泥桃核砚)(北宋澄泥抄手砚)(含山铭澄泥套砚)(北宋澄泥抄手砚)3馆藏欣赏辟雍砚辟雍砚是一种传统制器。
对文房四宝的描写
对文房四宝的描写文房四宝,是指纸、笔、墨、砚,是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书写工具。
这四宝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基石。
下面将从纸、笔、墨、砚四个方面进行描写。
纸,古人称之为纸张。
纸是一种由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常用的纸有宣纸、宜兴纸、水印纸等。
宣纸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一种纸,它以北宋时期的宣州府而得名,质地柔韧,可吸墨性好,适合书法和绘画。
宜兴纸则以江苏宜兴而得名,它质地坚韧,适合制作扇面和装裱。
水印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水印的图案,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纸张的质地和品质直接影响到书写和绘画的效果,因此选用合适的纸张十分重要。
笔,是书写和绘画的工具之一。
古人使用的笔有毛笔和羽毛笔两种。
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书写工具,它由毛发和笔杆组成。
毛发的质量和选材对于笔的品质和书写效果有重要影响,而笔杆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则决定了笔的手感和舒适度。
羽毛笔是西方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它的笔尖由鹰的羽毛制成,可以使用墨水进行书写。
笔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书写需求和个人喜好来决定,好的笔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墨,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之一。
古人所用的墨有固体墨和液体墨两种。
固体墨是由砚石和水磨墨块组成的,它需要用砚台和水来磨墨,磨墨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液体墨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墨水,它可以直接使用,方便快捷。
墨的选择要根据书写或绘画的需要来确定,不同的墨有着不同的颜色和质地,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砚,是制作墨的工具之一。
古人所用的砚有石砚和陶砚两种。
石砚是用石头制成的,常见的有四川眉山砚、广东吴郭砚等。
石砚质地坚硬,使用寿命长,可以反复磨墨。
陶砚是用陶土制成的,常见的有景德镇砚、宜兴紫砂砚等。
陶砚质地柔软,能够吸墨,使墨水更容易被纸张吸收。
砚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使用习惯来决定,好的砚能够提升书写和绘画的效果。
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 , 足为叠 石状 。整体苍 劲简 练 , 型奇特 有力 , 思 三 造 构
精巧 , 为汉代 陶砚 中的杰作 。这 种砚 在我 国 目前仅发 现
一
例 , 巴黎 的切 鲁努斯基 美术馆也 收藏有一 例。 在
三 国以始 , 由于 制 瓷业 的迅 速 发展 , 陶瓷 砚 台大 量
多 用 与 陶砚起 源 于汉 代 . 世 多有 烧制 , 是 以极 细 的 陶 涌现 。与汉砚一 脉相 承 , 有足 , 以加高砚 身 , 当时 后 它 席地而 坐 、 多用矮几 的 习俗 相融 。三 国时期 的砚 台制 作 土烧制 而成 。 宋米芾 《 砚史 ・ 陶砚》 “ :相州土人 自制 陶砚 , 相 对 比较 精细 , 台多作 圆盘形 , 附三足 , 砚 下 三足一 般作 在铜雀 台上 , 以熟绢二 重淘 泥澄之 , 取极 者 , 燔为砚 。有 力士或 兽蹄形 。魏晋 时期 , 陶砚 较为 流行 , 圆形 为 主 , 以 色绿 如春波者 , 以黑 白埴 为水纹 , 理细 滑 , 墨不 费 或 其 着 还有 长方 形 、 凤字 形 等 . 型典 雅 而实 用 : 为蹄 足 。 造 多 比 笔, 但微 渗” 。故其 实用性较石 砚要差 。 三 国时期 高 , 制作 也 比较精 巧 , 盖上 常饰 有 圆珠 网格 砚 由于陶土较 石料 易于加 工成 形 , 到汉代 陶砚 的形制 纹, 盖钮 还塑成青 蛙或水 鸟等动物造 型 。到了东晋时期 , 较繁 复 ( 图 1图 2 。此 时 , 如 、 ) 陶砚 造 型古朴 , 有龟形 、 山 砚 台 的制作 比较朴 素 , 少见纹饰 。 盘渐趋单 薄 , 砚 砚面较 形、 圆形 、 方形 等形制 ; 纹饰 较少 , 砚下有 足 。其 中 , 龟形 蹄足 略显高 瘦 , 仅仅 局 限于三 足了 , 不 以 砚造 型极为生 动 。有直 颈 、 颈单 龟 , 交颈 双龟 ; 屈 有 砚盖 西晋时 的突起 ,
陶砚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谢 志明, 童冬生, 彭志刚
(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景德镇 33 0) 300
摘 要: 中国古砚历史久远, 材质繁多, 类型各异, 其中陶瓷砚可谓是一朵奇葩。本文以陶砚的历史发展为
背景 。 分别介绍 了各个阶段陶质砚台的形制和装饰 等方 面的特征。
关键 词 : 陶瓷砚 ; 阶段 ; 历史 形制特征
砚 在我 国已有悠 久 的历史 , 为文 房 四宝 之首 。汉代
刘熙《 释名》 :砚 , 云 “ 研也 , 墨使 和濡 也 。” 汉时期 , 研 秦 砚
已从新 石器 时代 的研磨 器 中脱胎 而 出。马克 思 曾说 过 , “ 陶标 志着人 类蒙 昧时代 的结束 ” 制 ,而制砚 作书 画 , 应
外, 纹饰 趋于 繁复 , 青铜 器及汉 画像石 ( 之遗风 。 有 砖)
“ 乎成 质 , 土 陶乎成 器 。 ” 砚形 除 箕形 外 , 有 长方 形 圆 还 足、 龟式 、 式及 山峰 多足式 等 。如一 箕形砚 , 额为 弧 屐 砚 形, 砚池 为新月 状 。底部 一边落 地 , 边有 两足 。此砚 出 一 土于 广东 韶关 张 九 龄墓 ,说 明唐 代 中期 陶 砚仍 十分 流 行 。隋代 砚 台最 大 的特 点就 是 把 以前 的蹄 形 足改 为 柱 足, 柱足 常在八 至 十足 以上 , 多外撇 , 足上部 三分 之一 处 与砚 盘相 连 , 得砚 面更 为 凸 出 . 于 水 和 墨 的 分 开 使 利 到 了唐代 , 有 了很 大 的改 进 , 般 砚 面 平 坦 , 围有 砚 一 周 了沟槽 以供 存 水 , 面 以下 则 是 圈足 , 足 外撇 , 足 砚 圈 圈 五代 十 国 , 随着 桌椅 的进 一 步普 及 . 们 写 字作 画 人
的周壁 上往 往 镂空 : 圈足 与砚 面之 间 的假 足则 更 多 . 用 逐渐 形成 了伏 案 的习惯 ,有足 砚逐 渐退 出历 史舞 台 . 无
图 4 风 字两足形陶砚( 唐)
作 装饰 , 圆形 “ 雍 砚 ” 典 型 。唐 以后 砚 台 , 为 长 足 的平 台砚 代之 而起 , 的形 制发生 了重大 变化 。 以 辟 为 多 砚
即为龟 背 , 刻有龟 背纹 。 为罕见 的是十二峰 陶砚 , 面 最 砚
四足 、 五足 者为多 。南北朝 时 的圆形砚 , 面渐 渐凸起 , 砚
四周下 陷 , 渐成 隋唐 “ 雍砚 ” 辟 的雏 形 。 足也 逐渐增 多 。 砚
一
般 为五足 , 也有 六 足 、 足 。继 续 承袭汉 风 , 七 除古朴 之 隋唐时期 , 陶砚还非 常盛 行 , 受文 人欢迎 。韩 愈说 :
方砚 式 。
时至 宋 代 , 砚 普遍 使 用 , 之 瓷 砚 的烧 制种 类 较 石 加
多, 陶砚 已不 如唐代 那样 流行 虽 然读 书人 所用 的 瓦砚 和石 砚 还各 占一半 , 毕 竟 比不上 石 砚 , 后 终将 被 石 但 最 砚 所代 替 。宋 尚意 , 取方 正规 整 。 铭且 少饰 . 世 品也 少 传 较 为少见 。 据史 料载 , 在宋 代时 曾有一 制砚名 匠 , 人称 万 道 人 . 所 制 的陶砚 可与 当时 的端砚 、 其 歙砚 相 媲美 , 至 甚 在 当时 的价钱 超过前 两者 的价钱 。曾有 一文人 买过其制
图 2 龟形陶砚 ( ) 汉
下有一 龙首 , 口吐水 , 人墨池 ; 张 滴 内左右 两 山峰下 边相 连 , 外 自然形 成 半 圆形砚
2 各 时期 陶砚的形制特 征
陶砚 是瓦 砚 、 泥砚 、 砚 、 瓦 的统称 , 澄 泥 砚 唐代 韩 愈 在《 毛颖 传》 , 把砚称作 陶泓 。 中 还
当标志 着人类 创造精 神文化 的开始 。
中国古砚材 质繁 多 、 型各异 。 类 石砚 起 源最早 , 陶 而
砚发端 于汉代 , 遗风继续 流行 至唐宋 , 其 甚至更远 。它 既 承载 了陶瓷业 发展 的历史 , 也对 我 国灿 烂悠 久 的文明传
播起过 重要作用 。
图 1 十二 峰三 足 陶砚 ( )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