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非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问:为什么我厂的台车炉子中淬火炉没有风扇而回火炉有风扇呢这和传热是否有关系呢?我之前看到有人说淬火炉温度高,主要靠辐射传热,可以不装风扇,但装了

炉温更均匀.回火炉温度低,主要靠对流传热,一定要装风扇才能保证炉温均匀.不知道对不对所以才发出这个疑问到底和温度有无关系?

传热方式与炉型有关,和温度没关系?这个不应该是这样的吧,传热方式都希望是强对流的,那样传热速度快,炉温也均匀,但出于叶轮材质高温热强性考虑,对于空气电炉,淬火加热时候叶轮在此温度时负载很大,寿命很短,所以一般像台车炉这样的空气加热炉是不能装风机的,而采用保护气氛加热的就可以了,那是因为保护气氛一般都是氮气或是氢气或渗碳气氛,在高温时气流密度较低,风机运转负载相对较小,所以可以安装风机。

所以,对流方式的选择是根据工艺要求,保护气氛类型及相对的温度来确定的。。。。

2.经常看到热处理人员为保护气氛、渗碳质量(碳势不稳定、内氧化、黑色组织、非马组织、表面硬度低)而发忧!

工艺参数、原料气源、碳势控制系统(探头等)、设备好坏、材料化学成分等那些影响因素比较大?

一般出现非马,往往是空气流量给的太大。黑色组织的话建议去查查甲醇含水量是否超标。

PS:“非马”即非马组织。简而言之,非马组织是指马氏体以外的其它组织,如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魏氏组织等。平常所说的非马组织是指渗碳淬火工艺过程的一种缺陷组织。这种组织是由于渗碳介质中氧向钢中扩散,在晶界上形成Cr、Mn等元素的氧化物,致使该处合金元素贫化,淬透性降低,淬火后出现黑色网状组织(托氏体)。

所谓黑色组织系指气体碳氮共渗工艺过程易出现的一种缺陷组织,根据其形状和分布状态,有黑点、黑网和黑带之分。黑点又成为黑色斑点状组织,因在抛光而未经腐蚀的试样上呈斑点状而得名,位于表层0.10mm以内。在氮势很高的气氛中进行碳氮共渗时易出现。黑色斑点状组织主要有大小不等的孔洞所组成,某些空洞中可能存在石墨与氧化物夹杂。在浸蚀后的金相试样上观察到的黑网和黑带,主要由屈氏体、贝氏体等非马氏体组织组成,有时,在共渗表层内呈带状,有时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有时出现在粒状化合物的周围。

综上所述,非马组织与黑色组织在本质上都是与内氧化有关,亦即二者是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内氧化。所谓内氧化是在热处理过程中,介质中生成的氧沿工件表层的晶界扩散,发生晶界合金元素的氧化过程。但人们常在化学热处理中使用“非马组织”和“黑色组织”这两个概念,而在普通热处理中使用“内氧化”概念。

不管是非马组织还是黑色组织,其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淬透性差导致,所以如何弥补这个在过程中产生的先天不足,可以通过控制过程冷速或后期提高碳势来实现,一般碳势过低时,工件内氧化的程度会增加,因为炉内气氛存在氧势,也就是有一定的氧分压,碳势过低时,相应氧势就高,在工件表面就会发生由外而内的氧扩散,加速了内氧化的过程,也就是非马层过厚,同时所谓的内氧化就是将工件表层中的合金元素与氧结合析出,造成基体的淬透性过低,在淬火时形成托氏体(黑色),所以提高冷速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非马的产生。不知我解释的对不对,请指点

3.强渗后扩散阶段现在看到好多工艺是降温扩散,比如:930度强渗,900度扩散,扩散速度是与温度有较强关系,降温扩散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应该采取?有什么优点?请讨论

渗碳后期的扩散是针对前期的强渗而言。主要目的是调整工件表面碳浓度和浓度梯

度,为后续淬火保证渗碳层碳化物形态和硬度梯度做准备。个人认为降温扩散是为出炉作准备,减少时间。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扩散不仅仅是工件表面高碳层向心部扩散,同样存在向气氛扩散。这样就形成了工件表面0.05mm--0.1mm处碳浓度比表面碳浓度高,淬火后就表现为表面硬度约低于0.05--0.1mm处硬度的现象。有的人认为是二次加热导致表面碳流失造成。应引起重视,特别是高要求工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