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
论陈映真的思想底蕴对其创作的规约
牧藕 日期 :0 I 0 1 20 一1 — 5
怍毒箭介 : 王向阳(9 9 . 湖南鼠串凡 . 16 一) 并, 妻直师苑高等专科学棱中主 摹井, . f 主要从事胨睡真研 览。
第l 期 20 02年 1 月
娄 底 师 专 学 报
J u l fL u i a h r ohg o ma o d c esC l o Te
No 1 .
Jn .0 2 a .2 0
论 陈 映真 的思 想 底 蕴对 其创 作 的规 约
王 向 阳
( 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湖南
中围分类号 : 0 . 1 67 2 文 蕾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66 2 2 0 一03 —0 10 —16 (1 ) i 0 9 7  ̄
Ab u h g l to so e n z e SHi de o tt e Re u a i n fCh n Yi g h n’ d n I e lg c m p iato 0 Hi rtn d o o ialI lc in t sW iig
的 蕴究竟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有必要追 态 的关 注” 思想底 蕴外化 的一种 具体表 现 。
W AN G an y n Xi g- a g
我们今天如何面对鲁迅
维普资讯
感的中国人 ; 甚至遇见幻想着宁为他 国的臣民, 以 求取 ‘ 民主的 、 富足 的生活 ’ 中国人 , 的 在痛苦和怜 悯之余 , 有深切的感谢——感谢少年时代的那本小 说集 , 使我成为一个充满信心 的、 理解 的、 且不激越 的爱国: o ]1 陈映真 的这种体验 已经超 出了 著” [(7 1P ) 6 文本 的范畴 , 他的少年时代并没有把鲁迅的作品抽 象成明线 、 暗线之类 的写作技巧 , 而是成为心灵 中 永不磨灭的记忆 , 陈映真心中的鲁迅是情感化的 , 鲁迅的爱憎已融入 陈映真 的血液里面。而我们对 于鲁迅的阅读却局限在政治化和文本化之间 , 这种 阅读 , 总是与鲁迅 隔着一层 , 他的愤 怒与悲哀基本 上与己无关。笼统地 提“ 学习鲁迅” 口号是毫无 的 益处 的, 只能增加我们对鲁迅的误读。 鲁迅的人格魅力是学不来 的, 他不仅对社会人 生有深刻的体察 , 而且对 自我也有深刻的反省, 鲁 迅其实是不希望人家搞什么“ 学习鲁迅” 的花样的, 鲁迅觉得 自己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 , 怕传染给别 人。鲁迅对待文学的态度是不纯粹 的, 这是 由于他 的思想过于凝重的缘故 , 以鲁迅并不怎么讲究什 所 么文学手法 , 可以这样说 , 也 如果脱 离了鲁迅那种 “ 真诚地 , 深入地 , 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 和肉来” l 的精神 , 何写作 技巧都 是空 中楼 阁。 2 任 由此可见, 我们无法期待第二个鲁迅出现。那些做
一
启超 、 严复 、 胡适等人就 已经提 出“ 改造国民性” 的 问题了。比鲁迅批判色彩更浓烈的人也有 , 如钱玄 同。鲁迅有一个完整的精神系统 , 融思想 、 情感于
一
叶公好龙的态度谈论鲁迅 , 一面“ 学习” 着鲁迅的文
章, 一面又 一往 情 深 地 充 当着 奴 才 、 客或 者 扮 演 看
陈映真在鲁迅现实主义批判传统于台湾传承中的作用
和怜 悯 之余 ,深 切感 谢 “ 年 时 代 的那 本 小 说 ,使 我 成 为 一个 充 满 信 心 的 、理 解 的 、并 不 激 越 少 的爱 国者 。 这 一 表 白 的 深 刻 之 处 在 于 :陈 映 真 并 不 是 看 到一 片 富 足 欢 乐 、美 妙 无 比 的 景 象 ”
广 东社会 科 学
21 0 1年 第 3期
陈 映 真在 鲁迅 现 实主 义 批 判 传 统于 台湾 传 承 中 的作 用
朱 双 一
[ 提 要 ]鲁迅数波次影响了台湾文坛,其中最为台湾民众喜爱和接受的,即其现实主义的 “ 战斗”
精神 。陈映真要对抗威权统治、批判社会丑恶 ,鲁迅 的韧性 战斗精神正是其 勇气和力量的源泉 。而与
隔 ( 李乔 ) 如 ,陈映 真却 能始 终 不渝地 坚 持其 “ 国统 一 ” 的立场 和追 求 ,数 十 年未 有 丝毫 的改 祖 变 。这 就是 陈映 真后 来 的又 一次 自我表 白 : “ 和我 同辈 的一 小部 分人 现 在有 分 离 主 义倾 向。我 得 以 自然 地免 于这 个 ‘ 病 ’ 疾 ,鲁 迅 是 一 个 重 要 因素 。 ⑨因此 可 以说 ,陈 映真 既传 承 了鲁 迅 精 神 , ” 也 与 日据时代 台湾文 学先 贤遥 相 呼应 —— 当然 ,后 者 本身 也有 鲁迅 影 响 的深刻 印痕 。
和五四新文学作品 ;小学高年级时 “ 弄到”一本小说集 , 中一个故事讲一个 “ 其 可笑 的乡下老
海峡两岸的灵魂之桥——鲁迅与陈映真
海峡两岸的灵魂之桥——鲁迅与陈映真文/刘亚楠摘要: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水深火热的中国大陆,有一位为唤醒愚昧国民而战斗的战士鲁迅,而在海峡的彼岸,也有与鲁迅精神一脉相承的人,他就是为中国人民觉醒而战斗的陈映真。
他们都有高度的爱国热情,秉持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进行残酷的揭露,对腐败的政党进行严厉的批判,为内忧外患的祖国深感忧愁。
本文将从生活背景、文艺思想两方面对鲁迅和陈映真进行对比,找出两个人相同的精神世界和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关键词:陈映真;鲁迅;国民性批判陈映真和鲁迅都是为民族精神解放而战斗的第一人,陈映真更是在鲁迅的影响下走上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
陈映真对于鲁迅给他的影响,有两句话,一个是在香港浸会大学“鲁迅节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说:“鲁迅给了我一个祖国”,还有一句是《陈映真自白》中他说:“鲁迅给我的影响是命运性的”。
陈映真在小学时期意外获得一本鲁迅的《呐喊》,他视若珍宝,并且反复研读来揣摩其中的深层意味。
下面我们就来看他们如何生活在两个环境却有一样的精神境界。
一、不同的生活背景陈映真与鲁迅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
首先,鲁迅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制度之下,他亲眼目睹了清朝的衰落和中国的沦陷,他对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人们精神的麻木有着深深的感触,特别是当他家道中落,更体会到了现实的世态炎凉。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鲁迅便积极参与到救亡图存的活动当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开创乡土文学,从孤身战斗到加入左翼作家联盟,鲁迅几乎参与了当时社会变迁的所有重大事件,所以他对当时的中国有着最深刻的认识,鲁迅的弃医从文也是因为对当时国民愚昧麻木的看见。
生活在这样社会环境之下的鲁迅,饱有爱国的热情和为之战斗的精神,于是拿起笔作为武器,奋力与时代一搏。
相反,陈映真的成长环境是不开放的,是受到压制的。
1928年“台湾共产党”成立,引来了许多的爱国知识分子,包括赖和、杨受愚、吴新荣等人都积极参加读书会,并成为左翼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陈映真。
10台湾当代小说选讲—陈映真
1968年,陈映真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 划邀请,拟赴美参加写作研究,行前,被台湾 当局以“阅读毛泽东、鲁迅著作”与“涉嫌叛 乱”的罪名逮捕。1975年获释。7年中,他在 政治犯监狱备受磨难。
1977年,陈映真参加乡土文学论战,与尉天骢、 王拓等乡土派作家受到官方和半官方报刊的猛 烈围攻,但他先后发表了《建立民族文学的风 格》、《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等文章,反 击了围剿,卫护乡土文学。
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传时期 现代主义时期 反省时期 政治小说时期。
自传时期1959年至1961年
这个时期的创作基调是“伤感、忧郁、苍 白而且苦闷”。
“……这种由沦落而来的灰黯的记忆,以 及因之而来的挫折败和困辱的情绪,是他 早期作品中那种苍白惨绿色调的一个主要 根源。”(陈映真)
这时期的作品,如《面摊》、《我的弟弟 康雄》、《乡村教师》、《死者》、《故 乡》、《祖父和伞》等常常有破败的家乡 市镇,贫困的哀愁,苦闷的情绪以及远离 故乡的愁思,明显带有自传的烙印。
现代主义时期1961年至1965年
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面对台湾社 会的重重矛盾,在作品中往往陈映真采用超现 实主义的手法,写小知识分子的颓伤、哀愁、 虚无、绝望。这个时期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充满 了乌托邦式的空想,缺乏为实现理想去奋斗的 勇气和力量,最后在失败中走上自杀的道路。
《将军族》的艺术技巧
意识闪回的运用。 在叙述结构上,将五年前的故事以人物意识闪回
的方式穿插在现代时态的叙述中,使叙述结构曲 折起伏,不平铺直叙,使得作品具有立体感和真 切感。 在人物心理活动的展示上,意识的闪回使人物心 理自然地“暴露”在读者面前,令人物的个性鲜明 独特而有冲击力。 环境气氛的营造。死亡气息和明媚阳光交融,悲 剧气氛在一片美丽而厌悒的气氛中弥漫。 独特的叙述语调。悲剧故事以一种平静而略带冷 漠、嘲弄的口吻叙述,反而使悲剧意味更为强烈, 加强了悲剧的深意。
陈映真《将军族》“同是天涯沦落人”母题分析
一 一
、
台湾作 家 陈映真 被誉 为 台湾 文化 界 的一 面旗 中 国的儿女都 能起 而 为 中 国的 自由和新 生献 上 自 帜, 是卓 越 的 台湾 乡 土 文 学 理 论 家 、 说 家 , 的 己时 , 国 就 充 满 了 无 限 的 希 望 和 光 明 的 前 小 他 中
¥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0— 2— 5 [ 作者简 介]王莹( 9 8 ) 女 , 17 一 , 江苏镇江人 , 文学硕士 , 江苏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师 , 主要从事中 H文学教 学与研究 。
统之 中看 到新鲜 的因素 。2 0 0 9年是 纪念 台湾 著 名 无言的嘴》 之相似 于《 狂人 日记》 《 乡》 ;故 之相 似
作家 陈映 真创 作 5 0周 年 的 年 份 , 据 上 述 认 识 , 于《 乡》 。然 而 , 重要 的恐 怕 就 是 陈 映真 从 依 故年的小说《 将军族》 作 鲁 迅先 生那 里所 获得 的忧 患 意识 与 对 国家 民族 命 次 民俗文 化学 意义 上 的母 题演 变考 察 。 运 的深 切关 怀 。 他说 : 我 于是 知 道 : 该 全 心 全 “ 应 意 去 爱 这 样 的 中 国—— 苦 难 的母 亲 , 当每 一 个 而 陈 映真 的创作 深受 中 国文学传 统 的影 响
文学作 品 中 。美 国民间文 艺学 家 斯 蒂 ・ 普 森 的 真地研读《 汤 诗经》 《 、 左传》 《 、 史记》 汉乐府 、 、 唐诗 《 民间故事》 林林 总 总 的故 事分 为神 话 、 忌 、 把 禁 死 等 中国古代 文 学 著 作 , 获取 了 丰 富 的思 想 精 髓 与 亡、 奇迹 、 慧 与 愚 蠢 、 运 的颠 倒 、 答 与 惩 罚 、 艺 术营 养 , 以继 承 中 国 文 学 传 统 。他 也 曾仔 细 智 命 报 得
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
在这 个时代里 ,受 到全面压制 ” ,以鲁 迅为代表 同的机能的中国人;遇见对 中国的苦难和 落后抱 的左翼文学遭 到全面封 杀,从 此 ,台湾的思想 、 着无知的轻蔑感和羞耻感的 中国人;甚 至遇见幻
文化、文学与三四十年 代的 中国,特别是其中的 想着宁为他 国的 臣民,以求 “ 民主的,富足 的生 左翼传统发生 了断 裂。 未来 台湾最重要的作家 活”的 中国人 ,在痛苦和怜悯之 余,有深切的感
以称 为 “ 党的左翼 ” 从二 者的比较 入手 ,笔者讨论 了 “ 鲁迅 左翼”四点精 神特征 。这样的 “ 鲁迅
左翼 ” 不仅属 于鲁迅 ,它是 所有 的 中国和 第三世 界的左翼知 识分子共 同创造 的 ,陈 映真作 为其 中
的一 个重要 成 员,也作 出了 自己的独 立和独特 的贡献。陈 映真正 是这样 的坚持 鲁迅 式的彻底批 判
6 年代台湾文坛为主流的 ‘ 0 现代主义 ’ ,采取批 乡”加 。他 反复 强调一 点 :“ 国的 中国知识 分 爱 判的观 点” 我要补充的是 , 。 陈映 真还通过鲁迅 , 子最高诰命 ,来 自人 民——而 不是 那一个党 ,那 获得 了从 第三世 界看 台湾 的视野 ;记得鲁 迅说
历 史地 位 。 相通里 。
其实 ,未来的陈映真也就是在这相遇 中确立
对于 陈映真 所说的 “ 充满 信心的、理解的 、
了。首先 , 是一种我们可以称为 “ 陈映真的视野 ” 并不激越 的爱 国者 ” ,我们还需要作 更具体 、深
的 确 立 。 如 日本 研 究 者 松 永 正 义 所 说 :“ 样 的 入 的 讨论 。 这
立 场 的 后 来 者 之 一 关键词 :
鲁迅 、陈映真 、“ 鲁迅左翼” 、批判知识 分子
近年来华文文学研究的焦点与热点
近年来华文文学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陈美霞华文文学研究具有较为深厚的学科基础与学术积淀。
近三年来,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热点现象。
既有从学术自身生长出来的热点问题,如史料整理与学科建设、陈映真与经典作家研究等,也有反映时代语境与人民心声的学术热点,如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承、华文文学与文化抵抗等议题。
一、学科建设与史料整理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期起步的学科,华文文学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绩。
学界曾提出“语种的华文文学”“文化的华文文学”“族裔的华文文学”“跨域的华文文学”“复合互渗的华文文学”等概念。
刘登翰和刘小新曾以“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系列论文参与华文文学理论建构。
针对“华语语系文学”的偏执,沈庆利认为“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最大限度保持该学科跨区域、跨学科、跨疆界的“文化特区”性质,含有探索华文文学全球交流共融之意。
①朱文斌认为应回到具体历史语境,从史料出发,重构和编纂华文文学史。
受客观条件所限,华文文学史料搜集整理相比其他学科难度更大。
近期,华文文学史料搜集整理乃至数据库编撰成为学界热点。
2023年白杨教授的“百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期刊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2019年赵作者简介:陈美霞,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祖国大陆台湾文学学术史研究”(FJ2021B085)。
①沈庆利:《论“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暨南学报》2023年第9期。
095学术动态稀方教授的“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研究”、2022年凌逾教授的“香港当代报章文艺副刊整理与研究(1949—2022)”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赵稀方围绕“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研究”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在《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发表多组相关文章。
2023年程桂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下香港的内地作家轶作辑考、年表编撰与整合研究”也与香港文学史料整理相关。
对_鲁迅与台湾文学关系_相关论述的质疑与批_省略__以陈芳明_鲁迅在台湾_一文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 P 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1 , 2007 General , N o. 142
①
即自陈 : “ 本文目的 , 不在贬抑鲁迅的文学成就 , 也不在分析鲁迅与台湾作家的从属关系 , 而只是 从几项历史事实来观察台湾新文学运动史上鲁迅 的真貌 。 ”
[6 ] 5
作者言之凿凿要观察历史 “ 真貌 ” ,
似乎非常注重客观史实 ;然而 , 文章援引和取舍 资料之主观随意 , 传递信息之歪引误导 , 下结论 之片面偏激 , 都在在令人 感到此文实远离 “ 真 貌” 。 下面从几个方面提出笔者的质疑 。 1 、 鲁迅 “ 对日本殖民地的台湾人的心情是 相当隔阂的” ? 在征引鲁迅 1935 年 2 月 6 日致日本作家增 田涉的信时 , 陈芳明去除了鲁迅说话的语境和具 体针对性 , 掐头去尾 , 仅引用 “ 《台湾文艺》 我 觉得乏味” 这句话 , 在渲染 《台湾文艺》 如何重 要之后 , 得出以下结论 : 对于这样重要的文学刊物 , 鲁迅都 觉得乏味的话 , 那么可以想象的 , 鲁迅 对当时台湾文学的评价不高 。 他会有如 此的评语 , 可能是对台湾社会与台湾文 学并不熟悉 ; 而更重要的 , 他对日本殖 民地 的 台 湾 人 的 心 情 是 相 当 隔 阂
出版社 、 “ 唐山” 出版社 、 “ 风云” 出版社争先出版各自版本的 《 鲁迅全集》 。 “ 封建余孽” 、 “ 棒喝主义者” 等 。
第 1 期
朱立立 :对 “ 鲁迅与台湾文学关系” 相关论述的质疑与批评
15815334_盈盈一水两岸情一一怀念台湾作家陈映真_
蚆盈盈一水两岸情——怀念台湾作家陈映真46杭州 2018.1COLUMN专栏台湾作家陈映真先生逝世已一年多了。
他于2016年11月22日逝世于北京。
最近,两岸不少人在写文章纪念他。
我作为同他有一面之缘的杭州作家,曾同他在湖畔居有过5小时的长谈,留下难忘印象!有责任向杭州读者介绍这位不太为人知的“台湾鲁迅”。
我称陈映真是“台湾鲁迅”,大家可能会惊讶,这是怎么回事呀?早在改革开放初的上世纪80年代,台湾作家的作品开始进入大陆。
较出名的有两位作家,一位是白先勇,另一位是陈映真,后来才有三毛、琼瑶等。
我最早是从《夜行货车》认识陈映真的,特别是台湾导演谢雨辰到大陆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根据陈映真同名小说改编的,由张丰毅主演,因此对《夜行货车》印象就更为深刻了。
最初我认为他是台湾乡土作家。
但接连读了《铃铛花》《山路》和《将军族》等作品后,明显感到他的作品有反对台湾白色恐怖、向往红色中国的革命倾向!特别是在60年代,陈映真创办了关怀弱势群体的《人间》杂志,成立了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他成为创盟主席。
80年代后,他频繁来到大陆,还担任了中国作协七、八届名誉副主席。
新世纪初的一个秋天,他来到杭州访问。
浙江省作协让当时担任副主席的我负责接待,因此才有湖畔居长达5个多小时的谈天。
那晚先是欢迎晚宴,饭后在茶室随意谈心。
他正如“映真”其名,非常光明磊落,坦诚率真。
望着窗外灯火阑珊的西湖,他说非常喜欢杭州,半生曾跑过许多国家,从没见过一个城市风景区就在城里,太美了!他如数家珍地说:“杭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五步一个楼,十步一个阁,一不小心就踩到一个‘今古奇观’……真是海相连,心相连,盈盈一水两岸情。
”他滔滔不绝,意气风发,一谈谈到午夜十时多,还意犹未尽。
我问起他的文学经历,他告诉我:1937年11月8日,他出生于台北县的莺歌镇,学生时代就喜欢文学,读了不少大陆左翼作家作品,特别喜欢鲁迅,深受鲁迅影响。
二十世纪50年代,他对红色中国充满向往和追求,1959年以第一篇小说《面摊》闻世,1961年毕业于淡江英专。
陈映真,“死不悔改的统一派”
陈映真,“死不悔改的统一派”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1期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原主席、作家陈映真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陈映真是台湾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他以理性、批判笔触,为台湾乡土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一生波折,但始终站在反民族分裂的第一线,团结了一大批“统派”作家。
创建中国统一联盟对抗“台独”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台湾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最后一次见到陈映真是10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座谈会”。
“映真在座谈会上还发了言,但出来日寸,他就中风发作站不起来,被紧急送往医院。
他最后讲的一句话是‘台湾的事情交给你们,我也放心了’,之后我就没有和他见过面了。
”尔后的10年,陈映真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定居北京,再没有回到台湾。
王晓波和陈映真是在为争论性批判杂志《夏潮》供稿日寸相识的。
1979年这本杂志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夏潮》没有了,《夏潮》的作者、读者及白色恐怖日寸期的政治受难者们就成立了‘夏潮联合会’。
后来陈映真和《中华杂志》的胡秋原先生希望能在‘台独’倾向高涨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统派组织‘中国统一联盟’,夏潮联合会也参加到统联中来。
”王晓波说。
1987年以后,随着戒严令的解除,台湾政局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李登辉当局默许海外“台独联盟”回台发展,“台独”也成立了一个政党,即民进党,面对如此恶势,陈映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筹组中国统一联盟的工作中。
当日寸,两岸已可以来往,去过大陆访问的台湾人都震惊于大陆的进步和发展,陈映真也很有感触:“过去的统一论只有国民党一家独占,要‘反攻大陆’统一,要‘打败共匪’统一,只许这种说法,别的说法都不行。
形势让我们觉得需要组织一个民间而不是官方、主张民族统一的政团。
”1988年4月,陈映真被选为中国统一联盟主席,对此他曾说:“我原是很不喜欢当头头的。
创盟日寸,他们提议让我当主席,我就一口拒绝了。
后来胡秋原先生讲了一句话,我心里为之一震。
朝花夕拾人物评价
《朝花夕拾》人物评价衍太太:衍太太的人物原型是鲁迅的一位叔祖母。
鲁迅认为她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人。
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
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她爱推卸责任,自己做过的事都不承认。
我认为她表面和蔼、内心黑暗,衍太太允许孩子们吃冰、打旋子,被家长发现后就怪罪到孩子身上。
她怕家长怪到她身上就变一副嘴脸,先买孩子的好又买家长的好。
三个故事:衍太太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是鲁迅偷的谣言。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
在《父亲的病》中,父亲奄奄一息,衍太太为了得到鲁迅父亲的遗产,教鲁迅在父亲急喘的时候不停地喊父亲使父亲死前非常痛苦。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导致鲁迅对父亲的死十分愧疚。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衍太太支持孩子们吃冰说明她心术不正。
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
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其实衍太太对孩子还是挺好的。
可她的好是放纵。
在家长那,摔了会被骂,可在衍太太那,摔了不会被骂还有药上。
这其实是一种放纵。
陈西滢:在《无常》中讽刺陈西滢“人不如鬼”鲁迅和陈西滢在自己的文章中互相讽刺,“绍兴师爷”是陈西滢在《致志摩》一文中批评鲁迅的用词。
在《狗猫鼠》中鲁迅把陈西滢比喻成欺负弱小、纵恶养奸的猫,这些人背着良心、自称“公正”,用“公理”欺负弱小的人。
鲁迅把自己比喻成直来直去、比较笨拙的狗,在现代评论派看来“没眼力劲儿”。
鲁迅和陈西滢是因为“三一八”事件。
我对鲁迅的率真温情与批判的认识
我对鲁迅的率真温情与批判的认识鲁迅,这个名字一提起来,大家脑海里肯定会闪过一串串的文字和画面。
没错,他就是那个用笔当剑,直戳社会痛点的“鲁迅”。
说实话,他的作品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会儿让你心里暖暖的,一会儿又像个冷水盆当头浇下,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1. 鲁迅的率真1.1 真实的表达你看鲁迅,写的那些小说和散文,简直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他总是把那些平凡人身上的小细节挖得透透的,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小人物,还是身处困境的苦闷者,他都能把他们的心声捞出来,放到你面前。
就像是吃饭的时候,偶尔从碗里捞出一块肥肉,让你觉得意外又惊喜。
1.2 无畏的批判而且,鲁迅可不是那种好好先生,他的笔锋简直是犀利得不行。
对社会的黑暗面,他毫不留情。
就像个“开膛破肚”的外科医生,把那些丑陋的真相一一剖析出来,让你看得直打寒颤。
他的“呐喊”,不就是对不公的抗议吗?他不仅要让人们看到,更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觉醒,真是个有理想的猛人。
2. 鲁迅的温情2.1 对人的关怀不过,鲁迅的文章中也充满了温情,简直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觉得暖和。
你可以在他的文字里找到许多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时常关注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关心他们的命运,像个守护者。
他对这些小人物的同情,就像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能让人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2.2 对生活的热爱他热爱生活,对身边的琐事充满好奇,就像个孩子,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着一份真诚和热情。
即便是在那些灰暗的时刻,他也能找到一些乐趣。
就像他在《朝花夕拾》中那些朴素的回忆,读起来让人忍不住笑出声,仿佛看到自己也曾经在无数个小细节里欢笑、哭泣。
3. 鲁迅的影响3.1 对后人的启发鲁迅的文字,不光是那一代人的声音,更是后人心灵的指路明灯。
他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但面对这些,我们不能选择沉默。
要勇敢地说出心声,哪怕是再小的声音,也能汇聚成一股洪流。
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鲁迅的笔就像是在提醒我们,别被眼前的困难压倒,要勇敢去面对,去改变。
台湾小说中的鲁迅影响
的影响, 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此 罗 伯 娘 与 当 年 李 家 少 爷 的 乳 母 顺 恩 嫂 。
后的八十多年间, 茅盾的预言早已见证 她们经历了李府从显赫到颓败的过程。
于大陆文坛; 而在台湾, 这一预言也在不 如今, 夫人死, 小姐走, 少爷也成白痴, 任
少作家的创作中得到验证。
凭口水滴挂到衣襟上。面对此情此景, 顺
还有蓝博洲, 无论是取材于 “二二 八 ”事 件 的 《沉 尸·流 亡·二 二 八 》, 记 叙 “四 六 ”事 件 的 《天 未 亮— ——追 忆 一 九 四 九年四六事件( 师院部分) 》与《麦浪歌咏 队》, 还是涉及 50 年代白色恐怖的《幌马 车之歌》、《寻找剧作家简国贤》和 《为 了 和平民主的鲜花开》, 都以严谨的态度, 再现历史的真相。进而, 突显为理想而献 身的革命者形象, 融入当代人的历史反 思与人生感悟。
1 日 始 , 至 1930 年 4 月 5 日 止 , 短 短 的 文学的开拓者与实践者赖和也遵循的是
几 年 间 , 仅 《台 湾 民 报 》( 1930 年 改 组 为 “文学为人生服务”的方向。他在《读台日
《台湾新民报》) 这一家报纸, 就陆续转载 纸 〈新旧文学之比较〉》等文章中主张:
了鲁迅的 9 篇作品, 即: 小说 《鸭的喜 “以民众为对象”, 反映“现 社 会 待 解 决 ,
94
是到了中年的他, 却变成了迟钝、愚昧的 “木偶人”。当年的吕维甫( 《在酒楼上》) , “敏捷精悍”, 热心于改革; 但曾 几 何 时 , 他已消沉、颓唐, 无力自拔。还有魏连殳 ( 《孤独者》) , 年轻时, 也 曾 激 烈 过 ; 然 而 后来的他, 甚至绝望到了心死的地步。品 读钟理和的作品便会发现, 类似的变化 也 出 现 在 他 的 系 列 小 说 《故 乡 》的 各 篇 之 中: 年轻时的挚友, 曾与“我”一起“呼卢 喝雉”, “大聊”文学的炳文; 竟 在 多 年 后 变成了 “压干瘪了的萝茯干”, “看上去, 有如一个白痴”。不仅丢掉了工作, 而且 “打去年起, 逢人就说要卖水泥 , 这 里 那 里去骗钱”( 《竹头村》) 。二十几年前的阿 煌叔, “慓悍”、“魁梧”, 干起活来, “认真、 利落、卖力”。可如今, 他却“懒得做工, 懒 得动弹”, “对这世界不怀任何侈望”( 《阿 煌叔》) 。显然, 钟理和借鉴了鲁迅今昔对 比的手法与“归乡”的模式, 甚至, 连作品 中失落、伤感与怅惘的情绪, 反省自我与 社会的思考, 也同鲁迅的小说相似。于 是, 借鉴使其深刻。固然, 如阿煌叔所言, “人, 越做越穷! — ——我才不那么傻呢”。 可是, 真若“越做越穷”, “则我 们 这 个 世 界将如何”? 因此还得振作, 以改变这“越 做 越 穷 ”的 不 合 理 现 象 。 钟 理 和 在 《阿 煌 叔》中写下的最后一句是: “我只希望, 那 句话只是他个人的一种错觉……。但愿 如此! ”而鲁迅则在《故乡》的结尾, 给我 们 升 起 了 那 轮 象 征 理 想 的 “金 黄 的 圆 月”, 写下了“走的人多了, 也便 成 了 路 ” 的著名格言。二者的生命体验不尽相同, 但在寄望于未来上, 却是完全一致的。这 种影响带来的相似, 还可见之于王拓的 小 说 《一 个 年 轻 的 乡 下 医 生 》。 且 不 说 场 景描写、人物塑造, 就连悲凉的基调与若 干语句的使用也都与鲁迅的《故乡》、《孤 独者》相仿佛。
显示出灵魂的深来——读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夜行货车》
作者: 张成德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65-67页
摘要:探索人们灵魂的奥秘,并把它深刻地揭示出来,这是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引为己任的.鲁迅先生就曾说,他"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我是将人的灵魂的深,显示于人的".能否摸到人们思想感情的脉搏,揭示出隐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秘密,应当说这是衡量短篇小说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台湾作家陈映真写的《夜行货车》,就是能够深刻显示出人们灵魂的短篇佳作.。
16位名人是如何评价鲁迅的
引导语:有人直言“作品是鸡肋”,更激怒一些热爱鲁迅作品的人。
那么,名人
是怎样评价鲁迅的呢?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
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这是鲁迅
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
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
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
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
”
郭沫若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茅盾说,要冒郑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
迅!
叶圣陶说,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
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说,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
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老舍说,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作家陈映真简介
三一文库()〔作家陈映真简介〕陈映真,台湾作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作家陈映真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陈映真(1937年10月6日— )为台湾作家,原名陈永善,笔名许南村,台北县莺歌镇人。
陈映真生于苗栗县竹南镇中港,笔名“陈映真”原是陈映真早逝的孪生小哥的名字。
陈于1957年成功高中毕业后考取淡江英专(即今淡江大学)英语系,1961年毕业。
在1959年陈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说《面摊》出道。
之后陈映真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后进入辉瑞大药厂工作。
1968年7月台湾当局以“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逮捕包括陈映真、李作成、吴耀忠、丘延亮、陈述礼等“民主台湾联盟”成员共36人,民盟成员各被判十年刑期不等,陈映真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移送绿岛。
陈映真被捕时亦为《文季季刊》的编辑委员,季刊相关文人黄春明、尉天聪也遭到牵连,因而这次事件又被称为“文季事件”。
陈映真自陈入狱期间“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由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走向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的知识分子”。
1975年陈映真因蒋介石去世的特赦而提早三年出狱。
出狱后仍然从事写作,转趋现实主义,并且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乡土文学的盲点》反击余光中等人对乡土文学视为工农兵文学的攻击;1979年乡土文学运动方殷时再度被捕,但36小时后奇迹般获释。
1980年代陈映真继续参与“文季”、“夏潮论坛”等杂志的编务,并且在“中国结”与“台湾结”论战中再度与本土派交锋。
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以关怀被遗忘的弱势者为主题的人间杂志,1989年7月成立人间出版社并担任出版发行人。
陈映真的统一意识型态也颇强烈,与中共官方关系良好。
1988年,成立“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陈映真荣誉高级研究员;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授与陈映真客座教授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7 8
社会科学
2 1 年 第 2期 01
王 晴 飞 : 陈 映真 对 鲁 迅 的 接 受 与 偏 离
鲁 迅 的作 品代 表 了新文学 的最 高成 就 ,成 为 中华文 化 的一 种新 传统 ,某 种程度 上 已成为 代表
中国 的一个 文化符 号 ,它作 为陈 映真想 象 中国的一个 文 本 ,增 强也 感性 化 了他 的民族认 同 。鲁迅 笔 下破败 的 乡村 和遭 到批 判审 视 的愚 昧麻 木 的国 民 ,对 于少年 陈 映真来说 也 都充满 了兴 味 ,不仅
收 稿 日期 :2 1 -1 7 0 01 - 0
① ②
③
陈 映 真 :《 街 — — 陈 映真 的创 作 历 程 》 载 《 映 真 自选 集 》,生 活 ・ 书 ・ 知 三 联 书 店 2 0 后 , 陈 读 新 0 3年 版 ,第 4 7页 。 3 此 说 出 自陈 映 真 《 街 — — 陈 映 真 的 创 作 历 程 》 后 ,载 《 映 真 自选 集 》 生活 ・ 书 ・ 知 三 联 书 店 20 陈 , 读 新 0 3年版 ,第 4 7 3 页 。陈 映 真 在作 于 17 9 6年 9月 的 《 子 和 提 灯 》 ( 《 映 真 代 表 作 》 鞭 载 陈 ,河 南 文 艺 出版 社 19 9 7年 版 ,第 5 3— 2 2 5 9页 ) 文 中的 说 法是 “ 约 是 快 升 上 六 年 级 的那 一 年 罢 , 记不 清 从 哪 里 弄 了一 本 小 说 集 ” 大 。 韦 名 :《 映真 的 自 白》,载 《 陈 陈映 真 文 集 ・ 论 卷 》,中 国友 谊 出版 公 司 19 文 9 8年 版 ,第 2 7页 。
的一个 假期 ,一 次他 到莺镇 临 站 的桃镇 生 父家作 客 , “ 在书 房 中找到 了他 的生父 不忍 为避 祸 烧毁
的 、鲁 迅 的小说集 《 呐喊 》 。他 不告 而取 ,从此 ,这 本有 暗红 色封 皮 的小 说 集 ,便 伴 随着 他 度过
青少 年时代 的 日月 ” ②。陈 映真在 接受 韦名 访谈 时便 曾声称 鲁迅 的影 响 “ 是我 对 中国 的认 同 ” 。
陈 映真 是 和鲁迅 有着 较深 承继关 系 的为数 不 多 的作家 之 一 ,甚 至被 称为 “ 湾鲁 迅 ” 台 。他 本 人也 承认 ,“ 迅对 我的影 响 ,是命 运性 的 ” 鲁 。不过 鲁迅 思想 只是 陈 映真 的思 想 资源 之一 , 且受 而
到他 的强烈 的民族 主义 和左倾 社会 主义 思想 的制 约 , 这方 面 , 在 陈映真 与鲁迅 又有 着极 大 的不 同。
社会科学
21 0 1年 第 2期
王 晴飞 :陈 映 真 对 鲁 迅 的接 受 与 偏 离
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
王 晴 飞
摘 要 :在 台湾作 家 中,陈映真 是 受鲁迅 影响较 大的一位 。不过在 陈 映真 的思 想框
架 中 ,左倾 社会 主 义和 民族 主 义具有 着更重要 的地 位 ,鲁迅 思想 的接 受 ,也 不 可避免地
受 到 这 一 框 架 的 制 约 ,从 而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产 生 变 异 。
关键 词 :陈映真 ;鲁迅 ;国民性批 判 ;左翼 ;国 家认 同
中图分 类号 : 0 .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2 75 3 ( 0 1 0 -170 I 67 2 A 0 5 —8 3 2 1 ) 20 8 -6 作者 简介 :王 晴 飞 ,南京 大学 中文 系博 士研 究 生 ( 苏 南京 2 0 9 ) 江 10 3
没 有使他 对 中国失望 ,反 而更 激发 了他 的浪漫 主义 的爱 国主义情 结 ,加强 了他 的 民族认 同和 为 中
国献身 的道义感 与责 任感 : 随 着年 岁的增 长 ,这 本破 旧的 小说 集 ,终 于成 了我 最亲切 、最 深刻 的教 师。我 于是 才知 道 了 中国的 贫穷、 的愚昧 、的 落后 ,而这 中国就 是我 的 ;我 于是 也 知道 :应该 全心 去 爱这样 的 中国—— 苦难 的母 亲 ,而 当每 一个 中 国的儿女都 能起 而 为 中国的 自由和新 生 献上 自己 ,中国就充 满 了无限 的希 望和光 明的前途 。 ①
响最大 、也 为他后 来不 断提 及 的当是 “ 温婉 从容 ” 的陆家 姐姐 和那 个 “ 南洋 而 中 国战 场复 员 、 从
因肺结 核而 老是青 苍着 脸 、在 五 年 级 时 为 了 班上 一 个 佃 农 的儿 子 摔 过 他 一 记 耳光 的吴 老师 ” 。 陈映真对 陆 家姐姐 亲人 一般 的依赖 感 ,她那 种视 死如 归 的温婉 与从 容 ,以及吴 老师 在半夜 里被 军 用 吉普车 带走 后 “ 留下做 陶瓷工 的 自发母 亲 ,一 个 人 幽 幽地 在 阴 暗 的土 屋 中哭泣 ” 的情景 ,都 对 陈映真 的 内心产 生 了极 大 的影 响 ,他 后来 在 国 民党 高压 之下偷 读左 翼读 物 ,组织 阅读小 组甚 至 是左 翼政 治组织 乃 至 因此 入狱 显然 都是 和对 陆家 姐 姐 等人 的 记 忆有 关 。在 陈 映真 创 作 于 2 0世 纪 8 0年代 的反 思肃 反题材 的小 说 《 赵南栋 》 中 ,面对 死 亡 而 依然 保 持 着高 贵 的平 静 的宋蓉 萱 身 上 就有 着很 明显 的陆 家姐姐 的影 子 ,而 《 铃趟 花》 中 的高东茂 老师 则正 是 以吴老 师为原 型 的。 陈映真 在文 化上 坚定 的 “ 国” 印象 与 “ 中 中国认 同” 则 是 从 偷 读 鲁迅 作 品开 始 的 。在 初 中
一
、
左 翼 立 场 与 国家 认 同 的形 成
பைடு நூலகம்
陈映真 的左 翼立 场 ,和他 童年 的记 忆 有 着很 大 的 关 系 。少 年 时 期 岛 内 “ 共 ” 的 “ 反 白色 、 荒 茫 ” 的气 氛在 陈映真 的心 灵上 造 就 了很 深 刻 的 印记 。这 不仅 仅 是 在 初 中每天 上 学 的路上 可 以 看 见宪 兵张 贴 的告 示 ,更包 括活 生生 的身边 亲 近 的人 莫名 其妙 的失 踪 、被 捕 杀 。其 间对 陈映 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