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2
气象部分试题2
1 地球上天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表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地球表面气压的变化C.气团由干的区域向湿的区域运动2.热低压常常出现在。
A.北极上空 B.飓风眼上空C.晴朗的、干的地表面上空3.在高压区向空气运动的特点是。
A.从地表高压区向较高高度的低压区上升B.下沉到地表,然后向外C.在高高度上从高压区向外流,在地表向高压区内流4.在大气底层,摩擦力导致风斜穿等压线向低压一侧吹是因为摩擦力。
A.减小风速和科氏力 B.减小气压梯度力 C.激发湍流并增加大气压力5.在哪里科氏力对风影响最小?A.极地 B.中纬度地区 C.赤道6.在南半球科氏力怎样影响风向?A.导致低压附近风沿顺时针旋转 B. 导致风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C. 和北半球完全一样7. 哪种天气条件被认为是反气旋?A. 静风划B. 高压区C. 鞍型气压区8. 对流层的特征是。
A. 它蕴涵了大气中所有的水汽B. 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C. 对流层的顶高度大约为6mile9. 在对流层的顶高度附近有什么天气特征?A. 强风(急流)和小区域窄的风切变B. 对流层顶上温度剧烈增加C. 在对流层顶高度上有薄的卷云10. 对流层顶伴随有什么特征?A. 没有风和湍流B. 云顶的极限C. 上下气象条件存在激烈变化11.逆温层常常在什么地方出现?A. 在对流层顶B. 在平流层C. 在积云的底部12. 急流常常出现在哪里?A.在平流层强低压系统区域B.在强的温度梯度存在的对流层附近C.是一个围绕地球的单一的连续带,在赤道和极地对流层顶断裂的地方13. 哪种类型的云会伴随急流?A.急流穿过冷锋的积雨云线B. 急流的赤道一侧的卷状云C. 急流上方的极地一侧的卷层云带14. 伴随急流的最大风速常常出现在。
A.对流层顶断裂附近急流轴的极地一侧B.一个直线延伸的急流出现时的急流轴下面C.伴随有卷状云的急流的赤道一侧15. 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上界的高度通常是。
A. 8~9 kmB. 10~12 kmC. 17~18 km16.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主要是。
2气象统方法复习思考题
2⽓象统⽅法复习思考题《⽓象统计⽅法》复习要点及思考题1、⽓候变化上通常说的异常,可以⽤距平这个基本统计量来描述,它反映数据偏离平均值(⽓候态)的状况,把资料处理成该统计量的形式,叫做资料的中⼼化。
2、距平是指要素偏离平均值(⽓候态)的状况,把资料处理为距平的⽅法叫中⼼化。
3、如果⼀⽉南京⽓温的标准差⽐北京⼩,说明⼀⽉南京⽓温变化幅度⽐北京⼩,预报较为容易。
4、对资料进⾏标准化可以消除单位量纲不同造成的影响,其表达式为xt zt s x x x -=,标准化以后资料的均⽅差为1,平均值是_0_。
5、频率表是⽤来描述状态资料的统计特征的。
6、⼀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 与相关系数r 之间的关系为b=lxy/lxx,r=lyy(1-r2)7、多元线性回归中常采⽤最⼩⼆乘法求回归系数。
8、滑动平均是趋势拟合技术最基础的⽅法,它相当于低通滤波器。
9、最后⼀个累积距平值为 0 。
10、复相关系数是衡量⼀个变量和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的量。
11、变量场X 表⽰为,则第i 个特征向量对变量X的⽅差贡献为,前P 个特征向量对变量场的累积⽅差贡献为。
12、对上题中的变量场X ,当 m>>n 时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需进⾏时空转换。
13、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表⽰变量之间关系越密切(紧密)。
14、在事件B 已经发⽣的条件下计算事件A 的概率,称为事件A 在事件B 已出现条件下的条件概率。
15、⼆分类预报是指只预报事件A 出现或者不出现,⼜称为正反预报。
16、在对回归问题进⾏⽅差分析时,预报量的⽅差可以表⽰成_回归⽅差与误差或残差⽅差之和。
17、⽓象中⼀些⽓象要素,如冰雹、晕、雾等天⽓现象,⽓象资料中仅记录为“有”或“⽆”可⽤“1”或“0”⼆值数字化表征,这类变量可看成离散型随机变量。
对于这种状态要素,可以⽤条件概率选择预报因⼦并且⽤⼆项分布检验预报因⼦的可靠程度。
⽓温、⽓压及降⽔量等⽓象要素,观测值在正、负⽆穷之间,这种类型要素可看成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航海气象试卷2
模拟考试试卷2答题说明:本试卷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并将该答案按答题卡要求,在其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涂黑,每题1分,共100分。
1.大气中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成分为:A.臭氧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2.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对流层、等温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热层D.散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3.通过不同温标关系换算14°F,10℃分别为:A.10℃、283KB.-10℃、283KC.-10℃、-263KD.10℃、263K4.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A.湍流B.平流C.辐射D.对流5.南半球气温最低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为:A.1月,2月B.7月,8月C.7月,1月D.1月,7月6.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它与天气的关系是:A.高气压一般对应阴雨天气B.低气压一般对应阴雨天气C.高气压中心对应大风天气D.低气压对应晴好天气7.在地面和高空大气中,气压每变化1hPa其高度差为:A.高空大于地面B.高空小于地面C.高空等于地面D.高度差与气压无关8.在天气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说明:A.水平气压梯度小B.垂直气压梯度大C.水平气压梯度大D.垂直气压梯度小9.低气压的空间等压面形状类似于:A.盆地B.高山C.山沟D.山脊10.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它表明:A.露点越低,水汽含量越少B.露点高低不能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C.露点越低,水汽含量越多D.露点温度越高,水汽越不容易凝结11.通常在季风气候地区绝对湿度a和相对湿度f的年变化规律是:A.夏季a大f小,冬季a小f大B.a和f夏季大,冬季小C.a和f夏季小,冬季大D.夏季a小f大,冬季a大f小12.风的日变化规律表现:A.白天大,夜间小B.白天小,夜间大C.白天和夜间一样大D.风的大小与湿度有关1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A. 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B. 水平气压梯度成反比,与空气密度成正比C. 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正比D. 水平气压梯度成反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14.地转风是哪些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水平运动?A.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C.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15.当低层和高层的水平气压梯度相等时,地转风速:A.低层大于高层B.低层小于高层C.低层等于高层D.风速与高度无关16.在西北高东南低的水平气压场中,地转风向为:A. 在北半球,NW风;在南半球,SE风B. 在北半球,SW风;在南半球,NE风C. 在北半球,NE风;在南半球,SW风D. 在北半球,SE风;在南半球,NW风17.下列哪个数学表达式正确描述高压中梯度风的二力平衡关系?A.∣An∣=∣Gn∣+∣C ∣B.∣Gn∣=∣An∣+∣C∣C.∣C∣= ∣Gn∣+∣An∣D.∣An∣+∣Gn∣+∣C∣=018.高压中心区域的天气特点是:A.晴朗少云,微风或无风B.有时有降水或大风C.晴朗少云,大风D.阵雨,微风或无风19.在北太平洋上,某东行船舶观测到强劲的NNW真风,根据风压关系判断低压应在:A.船舶的高纬一侧B.船舶的前方C.船舶的低纬一侧D.船舶的后方20.由于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实际风速与地转风速相比有所减小,在海上实际风速约为地转风速的:A.80-90% B.60-70% C.70-80% D.50-60%21.产生大气环流最基本的因素是:A.海陆分布B.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匀C.地球自转D.大地形作用22.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之间的风带属于:A.盛行西风带B.信风带C.极地东风带D.赤道无风带23.海陆热力差异之一是:A.海水热容量比陆地小B.海水热容量比陆地大C.海水热容量与陆地相同D.海陆热力差异与热容量无关24.随季节而改变的大型气压系统称为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出现在亚洲及北太平洋地区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有:A.北太平洋副高和阿留申低压B.北太平洋副高和印度低压C.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D.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25.通过分析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冬季海洋和夏季大陆上有利于高压系统发展B.冬季大陆和夏季大陆上有利于高压系统发展C.冬季海洋和夏季海洋上有利于高压系统发展D.冬季大陆和夏季海洋上有利于高压系统发展26.通过分析海平面平均风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冬季风多从海洋吹向陆地B.冬季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C.夏季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D.夏季风多平行于海岸线吹27.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称为海陆季风,它主要出现在:A.赤道B.低纬C.中高纬D.极地28.巴西东海岸冬季盛行: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9.山谷风中的谷风是指:A.白天自谷底沿山坡吹向山顶的风B.夜间自山顶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C.白天自山顶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D.夜间自谷底沿山坡吹向山顶的风30.世界著名的狂风恶浪海域主要有:Ⅰ.冬季北大西洋中高纬度;Ⅱ.夏季北太平洋;Ⅲ.冬季北太平洋中高纬度;Ⅳ.好望角;Ⅴ.夏季北大西洋;Ⅵ.夏季北印度洋A.Ⅰ、Ⅲ、Ⅳ、ⅥB.Ⅰ、Ⅱ、Ⅳ、Ⅴ、ⅥC.Ⅰ、Ⅲ、Ⅳ、Ⅴ、ⅥD.Ⅰ、Ⅱ、Ⅴ、Ⅵ31.形成云的最主要的冷却过程为:A.绝热冷却B.辐射冷却C.平流冷却D.乱流冷却32.产生连续性降水的云是:Ⅰ.Cs;Ⅱ.Ns;Ⅲ.St;Ⅳ.Sc;Ⅴ.As;Ⅵ.AcA.Ⅰ、Ⅲ、Ⅳ、Ⅴ、ⅥB.Ⅱ、Ⅳ、Ⅴ、ⅥC.Ⅱ、Ⅳ、ⅤD.Ⅱ、Ⅴ、Ⅵ33.在暖湿空气流经较冷的下垫面时,气温下降,达到饱和凝结形成的雾是:A.锋面雾B.蒸汽雾C.平流雾D.辐射雾34.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A.晴夜、微风和近地面水汽充沛B.晴夜、微风和近地面水汽稀少C.晴夜、大风和近地面水汽稀少D.白天、大风和近地面水汽充沛35.浓度及发生时间不受气温日变化影响的雾是:A.沿海平流雾B.辐射雾C.锋面雾D.蒸汽雾36.世界海洋上著名的雾区之一是:A.地中海B.比斯开湾C.西欧沿岸至冰岛一带洋面D.亚速尔群岛一带洋面37.在天气现象的观测中,轻雾的水平能间距离约为:A.小于0.5n mile B.小于1n mile C.0.5-5n mile D.大于5n mile 38.在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中,每次观测时间应从何时开始至正点结束?A.正点前10分钟B.正点前30分钟C.接近正点时D.正点后10分钟39.为使百叶箱中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必须经常给水匣添加:A.饮用水B.溶冰水C.海水D.蒸馏水40.在空盒气压表上读数后,除温度订正外,还需进行什么订正才能得到本站气压?A.刻度订正和纬度订正B.高度订正和刻度订正C.刻度订正和补充订正D.高度订正和补充订正41.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海面风的观测应采取什么时间内的风速和相应风向?A.正点观测前2min的平均B.正点观测前10min的平均C.正点观测前5min的平均D.正点观测前15min的平均42.下列哪种云往往造成较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A.Ci B.Ac C.Ns D.Cs43.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的漂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5海里的空气混浊(呈微黄色)现象称为:A.雾B.轻雾C.霾D.毛毛雨44.风、浪、流的方向规定如下:A.风、浪向指来向,流向指去向B.风、浪、流的方向都指来向C.风、浪、流的方向都指去向D.风向指来向,浪和流向都指去向45.测量表层海水盐度应每天什么时间采水样?A.00Z B.06Z C.12Z D.18Z46.表层大洋海流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B.水温差C.大气环流D.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47.在北半球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_,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_。
气象物候2
• • • • • •
(2)诗中“折柳”一词语 意双关,请你说说其中的含义。
(3)“愿将腰下剑,直 为斩楼兰。”,请赏析此句。
2《凉州词》王之涣
译文: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 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 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 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 (1)请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春风”为何“不 度玉门关” » »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3、学习«塞下曲»卢纶 » 译文: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 的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的溃逃。正要率领骑兵追击 ,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 »
•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 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 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 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 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歌中的物候》的学习来 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二、通读感知 1、指名读诗。 2、分小组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 三、品析鉴赏 1、《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译文: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 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
• 教学重点: • 了解最基本的气象常识,并在理解的基础 上背诵四首古诗。 • 教学难点: • 能注意从日常事物中寻找学习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朗读体会,理解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了解诗中所反映的物候气象。
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 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气象物候
教学目标:
•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 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 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
2 水文气象
2 水文气象2.1流域概况2.1.1自然地理巫溪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居大巴山东段南侧,东邻湖北省竹溪、竹山、神农架林区,南接巫山、奉节、云阳,西依开县,北傍城口和陕西省镇坪。
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8°44′~109°58′,北纬31°41′~31°44′之间。
幅员面积4026km2。
该县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与淮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的结合部位,大部地区居于南大巴山弧形构造挤压带,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弧形褶皱和冲断裂群组成。
地形切割强烈,山峦重叠,岭谷相间,河道纵横。
中部由北至南依次平行列有6条山脉,呈东西走向,间夹东溪河、西溪河、茶登河、柏杨河、桐元河5条水系;东西两部,冲断裂较发育,地层破碎,分别受南北走向的巴岩子河、大宁河、分水河、穹滩河平行切割。
全县东西、北部高而中南部低,一般高差多在1000m左右,为典型的中切割中山地貌。
根据地形地貌的成因及其特点,全县大致分为低山河谷区、中山宽谷区、中山岭谷区、中低山峡谷区、中山峰脊区这五个区域类型。
流域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挤压带,地质构造复杂,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弧形褶皱和冲断裂群所组成。
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新生界的第四系等。
地层分布特点是北部老,南部新,碳酸盐类灰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大。
小溪河是大宁河中游右岸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巫溪县塘坊镇清水村,经凤凰镇鸡头坝与柏杨河汇合后再经马镇坝、赵家坝由西向东在马驴溪注入大宁河。
小溪河流域主河道长23.8km,控制流域面积约220.1km2(其中有125.6km2属外流域上磺坝流域面积),河道平均比降19.8‰。
刘家沟水库坝址位于小溪河中下游刘家沟河段,坝址以上本流域集水面积67.3km2,控制集水面积175.1km2(含上磺坝流域径流汇入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07.8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5.3km,河道平均比降17.4‰。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08航空气候概况
黄仪方主编航空气候概况大气环流 我国的航空气候要素分布我国各区航空气候特征C ONTENTS目录大气环流(一)地表附近气温水平分布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唯一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表附近气温的分布状况。
图为全球海平面气温分布图,其中以 1 月份代表北(南)半球冬(夏)季,7月份代表北(南)半球夏(冬)季,它们反映了全球温度分布的主要特征。
全球 7 月海平面气温分布(°C)全球 1 月海平面气温分布(°C)(二)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由于地球上温度分布基本上是赤道热、极地冷,这种温度上的显著差异就产生了力图平衡这种差异的气流,气流会把热量从赤道输送到极地。
北半球气压和风的分布(三)气压带和风带1. 赤道低压带和热带辐合带2. 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3. 副极地低压带和盛行西风带4. 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带从经度的方向看,在北半球赤道上升气流、高空向北气流、副热带下沉气流和流回赤道的东北信风,在低纬度地区构成了一个环流圈。
在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带中空气下沉,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动,在副极地低压带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东北风流回副热带高压,构成一个环流圈,这就是中纬度环流圈。
在副极地低压带中上升的空气向北以西南风的方式吹向极地,在极地下降,然后流回副极地低压带,形成一个环流,这就是极地环流圈。
(二)平均纬向环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参与下,南北半球近地面层中各出现了四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
同时相应地形成三个风带,即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这些风带与上空气流结合起来,便构成了三圈环流圈,即信风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和极地环流圈。
三圈环流模式1.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海陆风的形成情况相似。
2. 行星风带的移动形成的季风由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季风,可以发生在沿海和陆地,也可以出现在大洋中央。
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季风1. 亚洲东部季风亚洲东部的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气温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中最强的。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03能见度与视程障碍
黄仪方主编障碍目录能 见 度视程障碍能见度一般所说的能见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分辨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二是指一定距离内观察目标物的清晰程度。
航空上使用的能见度定义为:视力正常的人在昼间能看清目标物轮廓的最大距离,在夜间则是能看清灯光发光点的最大距离。
当在明亮的背景下观测时,能够看到和辨认出位于近地面一定范围内的黑色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在无光的背景下观测时,能够看到和辨认出光强为 1000cd 的灯光的最大距离。
二、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一)影响昼间能见度的因子1. 目标物与其背景间原有的亮度对比2. 大气透明度3. 亮度对比视觉阈(二)影响夜间灯光能见度的因子1. 灯光发光强度2. 大气透明度3. 灯光视觉阈(一)地面能见度能见度目标图地面能见度又叫气象能见度,是指昼间以靠近地平线的天空为背景的、视角大于 20'的地面灰暗目标物的能见度。
(一)地面能见度主导能见度和最小能见度1. 主导能见度指观测到的达到或超过四周一半或机场地面一半的范围所具有的最大能见度的值。
2. 最小能见度在测站各方向的能见度中最小的那个能见度,称为最小能见度。
3. 跑道能见度指沿跑道方向观测的地面能见度。
(二)空中能见度航空活动中,从空中观测目标时的能见度,叫空中能见度。
按观测方向的不同,空中能见度可分为空中水平能见度、空中垂直能见度和空中倾斜能见度。
1. 空中能见度的特点(1)飞机与观测目标处于相对运动中,目标的轮廓在不断变化,加之座舱玻璃对光线的影响,增加了观测目标的困难,使能见距离减小。
(2)背景复杂多变,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通常比气象能见度规定的要小,也使能见距离减小。
(3)由于飞机位置的不断变化,其所经大气的透明度会有很大差异,观察的能见度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
2. 在地面估计空中能见度的方法(1)看天空颜色。
(2)看日、月、星辰的颜色。
(3)观察云块结构的清晰程度。
(4)雨后天空如洗,空中能见度好,久晴不雨则差。
农业气象第二章
第一章1.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产生光合效应、热效应和光的形态效应。
2.太阳辐射影响植物的主要方式光长,即光照时间的长短。
光强,即光照的强弱。
光质,即光谱组成的不同。
3.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植物的叶片通常都是半透明的。
反射:投射到叶面的太阳辐射被直接反射到太空中去的部分称为外反射;进入叶片内部不能被叶片吸收从投射一侧返回空气中的部分称为内反射;外、内反射之和称为反射。
吸收:进入叶片内部的太阳辐射被叶片吸收的部分称为吸收。
透射:进入叶片内部不能被叶片吸收从投射对面一侧向叶外逸出的部分称为透射。
反射率R、透射率T和吸收率A之间关系:R + T + A = 14.群体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太阳辐射进入植被内部,经过植被中茎叶层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当然还包括漏射,而被削弱,形成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关于群体叶片对日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可归纳出以下四点看法。
(1)同一种农田的植被,对于不同波长的辐射,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2)同一种波长的辐射,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品种、密度、叶龄、叶形、叶片的颜色和含水量等等),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3)反射、透射和吸收率不是一个常数,在任一光谱中有一定幅度。
(4)群体对日光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要比单叶明显地小,而吸收率却明显地高于单叶。
如稻、麦作物,叶片向上斜立,其反射和透射光几乎都比单叶少一半左右;一般在抽穗开花期,群体的反射率约5~7%,透射率约4~7%,而群体的吸收率则高达85~90%。
5.光在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分布曲线完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直分布关系密切。
农田中,由于太阳视位置的日变化,总光强也存在着与露地相同的日变化形式。
农田中各高度透光率也存在着相同的日变化,而由于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在中午时透光率最大,在早晚时透光率较小。
如在对棉花的观测中发现,在始花期,早晚的透光率为10%,而正午时透光率可达41%。
气象学(2)
(2-26a)
是投射到地面总的辐射通量密度 R是地面各方向上总反射通量密度
Q总 Q总 (1 A)
(2-26b)
反射能力取决于: 地面的性质,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 射的反射率见P43表2-5 最大 :干、洁的雪 75-95% 最小 :海面 h日>25º ,< 10%
水面的的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有关,高 度角越小(阳光的入射角越大)水面的 反射率就越大。 入射角:光线从一种媒质入射到另一种 媒质的交界面时,与界面法线的夹角 (小于90º )。
⑵
Q与光学厚度σ有关, 光线经过的气层厚度越厚(h越小经过的气层 越厚)σ越大Q越小 ⑶ Q与大气的透明度有关,水汽、杂质越多, 吸收越强K(对太阳辐射所有波长的平均吸收 系数)越大,Q越小 (4) 云量(阴天为零)
2. 散射辐射D
散射辐射回到地面的部分。
影响因子: 大气的透明度 太阳高度角 海拔高度 差 大 低
上次课重要内容:
1.辐射的基本概念 2.辐射定律 普朗克、维恩位移、斯蒂芬-波尔兹曼、基尔霍夫 3.大气上界接受太阳辐射 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 日地平均距离处: 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I0 =1.37×103wm-2— 太阳常数 I0 I 2 日地距离为r: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本次课主要内容:
图 2-10地球—太阳光谱的带状分布结构
经过大气吸收后,入射辐射通量密度E入
与吸收前的入射辐射通量密度E入∞满足 关系式:
E E exp
sec k dz
z
(2-22)
(2-23)
为光学厚度
2. 大气的散射
散射体:空气分子、尘粒、云滴 根据散射的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 ⑴瑞利散射 α<0.1(r<<λ) 瑞利证明:散射光的强度与 α4成正比, α=2πr/λ 即λ4成反比。
航海气象复习2
1.在大气成分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是________。
A.氧气 B.水汽 C.臭氧 D.二氧化碳2.对流层具有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
A.空气不易产生对流运动B.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C.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均匀3.通过不同温标关系换算14℉、10℃分别为_______。
A.10℃、283K B.-10℃、283K C.-10℃、-263K D.10℃、263K 4.气温年较差与纬度有关,最小年较差出现在________。
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极地地区5.气压的日变化有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它们分别为________。
A.10时最高、22时次高和16时最低、04时次低B.10时最高、22时最低和16时次高、04时次低C.22时最高、16时最低和10时次高、04时次低D.04时最高、16时最低和22时次高、10时次低6. 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温度为0℃时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其数值为________。
A.1000 hPa、750 mmHgB.1013.25 hPa、760 mmHgC.1000 hPa、760 mmHgD.1013.25 hPa、750 mmHg7. 导致气压上升的情况有________。
Ⅰ.气流水平辐合;Ⅱ.气流水平辐散;Ⅲ.移来的气团潮湿;Ⅳ.移来的气团温度高;Ⅴ.移来的气团干燥;Ⅵ. 移来的气团温度低。
A.Ⅰ,Ⅲ,Ⅴ B.Ⅱ~Ⅳ C.Ⅰ,Ⅳ,Ⅴ D.Ⅰ,Ⅴ,Ⅵ8. 在北低南高的水平气压场中,地转风向为:________。
A.在北半球,E风;在南半球,W风B.在北半球,S风;在南半球,N风C.在北半球,W风;在南半球,E风D.在北半球,N风;在南半球,S风9. 图1-5-2为自由大气层中梯度风关系示意图,指出北半球低压各力的平衡关系为________。
10.测得真风向为23°,用16个方位法表示的风向为________。
气象学试题2
第二章辐射一、名词解释题: 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2.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3.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90°,正西方为90°。
4.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5.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6.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其值为1367瓦/米2 。
7. 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8. 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9. 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0.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11. 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2 .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13. 地面辐射差额:某时段内,地面吸收的总辐射与放出的有效辐射之差。
二、填空题: 1. 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1) 。
2. 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2) 。
3. 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3) 。
4. 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4) 倍。
5. 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5) 倍。
6. 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6) 。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2(1)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5、混合层厚度
•概念 •由于热力和动力作用,大气边界层内会出现上、下层湍流强度 不同的现象。 •若下层空气湍流强,上层空气湍流弱,中间存在一个湍流强度 不连续面,此时湍流不连续面上下两侧污染物浓度差别很大,该 不连续面犹如一个盖子一样,抑制下层空气向上输送,污染物在 下层空气强烈混合,称不连续面以下能发生强烈湍流混合的层次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7、天气形势
影响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各个气象要素不是独立的,也 不是各自单独对落地浓 度起作用。
为了判断各个气象要素对污染物浓度的综合影响,应分折天 气系统和大气环 流形势与污染的关系。
天气形势是指大范围气压分布状况。 局地气象条件总是受天气形势的影响和制约 的,因此局地扩
大气污染。其多发生在晴天的夜间或清晨,风速 较小的情况下。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4)熏烟型。 在烟囱顶部以上的大气层处于稳定状态,烟囱高度以下的大气层处于
不稳定状态,此时上面的逆温层好像一个“锅盖”,使污染源排放的烟 气不能向上扩散,而只能大量下沉,在下风向地面造成严重污染,许 多烟雾事件均是在此条件下形成的。这种烟形通常发生在冬季日出后 1~2 h,持续时间约0.5〜1 h。
大气混合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层结的不连续性,即有上 部逆温的存在。根据成 因的不同,混合层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逆温破坏产生的混合层 2、对流混合层 3、下沉逆温混合层 4、城市热岛混合层 5、海陆边界混合层(海陆热力内边界层〕
气象学 第二章 辐射
辐射能的量度单位
(1)量子数单位
用每mol(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光量子为 单位,1mol光量子称为1Ei.
(2)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是J/s或 W。
(3)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辐射能量,单位是 J/s·m2或W/m2 。
产生辐射的原因有多种。在气象学中最重 要的是热辐射。
热辐射(heat radiation):辐射的能量和波 长分布都与温度有关的辐射。
2.辐射能(radiation energy)
根据辐射的粒子学说,电磁辐射由具有一定质 量、能量和动量的粒子组成。每个粒子称为一个量 子或光量子(quantum),每个粒子所带的能量与其频 率成正比,或与波长成反比:
h正=90°-|φ-δ| 4)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近,h增大 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h减小 5)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h随纬度而减小 在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地区,h随纬度而增大
5.太阳方位角
太阳方位角就是太阳光线在地面 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所谓子午线,就是指通过当地的 经线,即正南方和正北方的连线。
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就是辐射光谱(辐射波 谱)。
从理论上来说,辐射的波长可以从0到∞,但 是能够测出的辐射的波长范围约为10-10 到1010μm, 见下表。
波谱名称 X射线 γ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线电波
波长范围 10-8~10-2 10-7~10-4 10-4~0.4 0.4~0.76 0.76~103 103~1010
由上式可看出,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辐射峰 值λmax越短。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06中低空飞行的大气环境
黄仪方主编大气环境低空风切变 飞 机 颠 簸飞机积冰山地和高原飞行气象特点C ONTENTS目录沙漠地区及海上飞行气象条件低空风切变(一)低空风切变风切变是指空间两点之间风的矢量差,即在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短距离内风向和(或)风速的变化。
在高度 500 m 以下,风向风速在空间一定距离上的变化称为低空风切变。
根据风场的空间结构不同,风切变表现为三种形式。
即:(1)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指在垂直方向上,一定距离内两点之间的水平风速和(或)风向的改变(“一定距离”通常取为 30 m)。
(2)水平风的水平切变,指在水平方向上两点之间的水平风速和(或)风向的改变,如跑道上的对头风。
(3)垂直风的切变,指上升或下降气流(垂直风)在水平方向上两点之间的改变,这类风切变多发生在雷暴云的影响范围内。
(二)低空风切变的种类1. 顺风切变顺风切变,指的是飞机在起飞或着陆过程中,水平风的变量对飞机来说是顺风。
2. 逆风切变逆风切变,指的是水平风的变量对飞机来说是逆风。
顺风切变示意图逆风切变示意图(二)低空风切变的种类3. 侧风切变侧风切变,指的是飞机从一种侧风或无侧风状态进入另一种明显不同的侧风状态。
4. 垂直风的切变垂直风的切变,指的是飞机从无明显的升降气流区进入强烈的升降气流区域的情形。
侧风切变示意图 垂直风的切变示意图雷暴云中下击暴流对飞机着陆、起飞的影响(三)低空风切变的强度1. 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强度标准国际民航组织所建议采用的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强度标准如表所示:水平风垂直切变强度标准(三)低空风切变的强度2. 水平风的水平切变强度标准上述情况中相当的水平风水平切变值 2.6(m/s)km 可作为能对飞行构成危害的强度标准。
3. 垂直风切变的强度标准垂直风的切变强度,在相同的空间距离内主要由垂直风本身的大小来决定。
下降气流和下冲气流的强度标准二、产生低空风切变的天气条件(一)雷 暴雷暴是产生风切变的重要天气条件。
现在一般认为雷暴的下降气流在不同的区域可造成两种不同的风切变:① 一种是发生在雷暴单体下面,由下击暴流造成的风切变。
气象课堂2-3预报天气的小动物
喜鹊
动物
“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
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
猫狗 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催
。
气象员
大雁
谁能预报天气?
牛马
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 大雨眼前"。 当天气即将下雨, 空气中水汽增大,气压低,牲 畜身体向外散热困难,有时会 出现张嘴朝天以散热的现象。
雁飞海口,天气晴好;雁飞 内陆,有大风暴;群雁南飞 ,天将转冷;群雁北飞,天 将转暖
THANK YOU
预报天气的小动物
蜘蛛
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 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捉, 预示天气将转晴,反之,蜘 蛛收网,预示将下雨,俗话 说,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谁能预报天气?
预报天气的小动物
因为这样风就顺着乌 鸦羽毛蓬松。因此, 在地面风力很微弱的 早晨,观察高枝上栖 停的乌鸦头的朝向, 可确定空中的风向。
谁能预报天气?
预报天气的小动物
蝉鸣天气晴,雨天蝉不鸣; 蝉在雨中叫,预报晴天到; 蝉儿鸣叫,雨季早停止;蝉 鸣结束早,秋季转凉早。
蝉
羊是一只“活湿度计”,如
果它喜欢躺在屋檐下,天就
要下雨;如果羊在草地上蹦
跳,则为晴天。
羊
喜鹊筑巢的高低,与常年雨水的多少有关系 ,如喜鹊在高处筑巢,常年雨水则会偏多; 如喜鹊在低处筑巢,则预示常年雨水偏少。
, 雨
来
到
鱼
跳
鱼.鱼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活.天晴时大气压
水 ,
力高,水里溶解的氧气多,它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阴 要
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鱼纷纷浮上水
下 雨
面呼吸,所以有“鱼跳水,要下雨”之说。
预报天气的小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教师:马秋云副备教师:9月12日
课题
气象物候
学习
目标
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
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3、了解文中所寓含的气象物侯方面的知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过程设计
修改与补充
1、感知内容: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3、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3).给每一小组25分钟时间,25分钟过后,各小组展示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个性,不要造成思维定势,不要用给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
(4).交流后,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5)、课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当然还可以有更好的选题,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堂清内容
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
教后反思
认真阅读这组文章,从多面角度多侧面了解有关云识天气、物候和物候学中的物候的知识。
(1):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理解说明语言的通俗准确性。说明方法的恰当性。(分类别、打比方
③了解文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知识。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2、拓展延:
(1)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看谁搜集、整理的天气物候的谚语多
如: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②炮台云,雨淋淋。③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④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⑤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⑥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2)已布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今天请同学们筛选整理资料,并派代表用2至3分钟时间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做到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文章末尾提醒我们“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说到天气预报,以前的天气预报,仅仅预报一下明天的天气,而现在的天气预报,既预报天气,也介绍有关天气、物候方面的知识;既讲究科学性,也注意趣味性,这样,既吸引观众去看,也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④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云彩图片。(教学素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