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检验【送检】SOP

合集下载

菌种鉴定SOP

菌种鉴定SOP

微生物的鉴定1 原则微生物鉴别应遵循逐步缩小范围的原则,用分类学的知识,一步步地将未知微生物逐步落实到科、属,然后选择相应的鉴定系统将未知的微生物鉴定到种。

鉴定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菌种采集②菌种纯化;3菌落形态学观察如形状、大小、色泽;4细胞形态观察如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丝状及其排列方式;5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或阴性;6氧化与发酵试验;7接触酶与氧化酶试验;鞭毛与动力等等。

通过上述基础试验结果再结合细菌鉴定检索表,从而确定微生物所属范围,并选择合适的鉴别试验条,将微生物鉴定到种。

也可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提取DNA后通过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测定DNA序列,得到鉴定结果。

2基本定向生化试验在细菌鉴定过程中,需要最先完成的一些实验成为基本定向生化试验。

以下详细介绍这些基本定向生化试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试剂配制的内容。

A革兰染色试验原理:由于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含量高且网格结构紧密,含脂量又低,当用结晶紫复合溶液染色细胞后用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层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了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逸出,故而菌体呈现深紫色;而格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含脂量又高,当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被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抽提出来,从而使菌体呈现复染液的红色。

制片、染色操作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龄为18-24小时的菌苔与水滴充分涂抹成均匀的菌膜,自然烘干或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烘干,并在火焰上通过几次,以固定涂片。

滴加结晶紫液,初染1分钟,用自来水冲去结晶紫液。

滴加卢戈碘液冲去残水并媒染约1分钟后,再用自来水冲去卢戈碘液,将玻片上的水甩干。

滴加95%乙醇脱色约20-30秒,并立即用水冲净。

滴加沙黄液染1-2分钟后,用水洗净沙黄液,晾干供镜检。

镜检观察在载玻片的菌膜上滴一滴香柏油,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标本,菌体呈红色为革兰阴性菌;菌体呈蓝紫色为革兰阳性菌。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

声明本产品属精密光学仪器,在日常使用中,应严格按照我公司出具的操作流程进行试验操作,并确保工作环境正常。

本试验的操作者必须为经我公司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如需更换操作者,请做好交接工作,确保新的操作者了解仪器特性、熟悉操作流程。

为避免试验结果不准确,请操作者认真阅读操作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守。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公司售后服务部。

售后服务部电话:400-811-9958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1.目的建立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授权操作人经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3.实验原理(1-3)-β-D葡聚糖检测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激活酶反应主剂中的G因子后形成凝固蛋白,根据其所引起的浊度变化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测定。

(1-3) -D-Glucan活化因子G 因子G凝固酶原凝固酶凝固蛋白原凝固蛋白(凝胶)4.产品性能指标4.1 灵敏度最小检出值5pg/ml5.实验组成5.1实验仪器及器具: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洁净工作台、低速离心机、恒温仪, 20~200ul 加样器、100~1000ul加样器、旋涡混合器、定时器。

5.2实验耗材:200ul无热原吸头、1000ul无热原吸头、无热原平底试管、无热原真空采血管。

5.3试剂盒组成: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试剂盒包括反应主剂和样品处理液。

6.工作环境相对湿度:20%~80%;温度控制:10~30℃;电源电压:220V±10%,50Hz±2%。

7.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7.1检测样本:血液、肺泡盥洗液、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尿液(无菌取中段尿或穿刺尿)7.2采集要求: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专用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SOP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修订版号:生效日期: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SOP)目录1.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2.血液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3.尿液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4.粪便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45.样本接收、核对标准操作程序——————————WSW-SOP-56.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程序———————WSW-SOP-6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但对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时间,标本的来源,实验室常不能加以控制,实验室人员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医师和护士正确采集标本。

特制定以下原则,以便统一标准执行。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基本原则】1.送检报告单应注明被检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标本来源及检验目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使实验室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2.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3.在采集血液等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到实验室,床边接种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5.以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或肛拭子等,最好采用运送培养基送检,应采用吸水性好、不宜干燥的材料取样。

6.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伤口拭子、不可置肉汤培养基送检。

7.盛标本容器需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指导血液及骨髓标本的正确采集。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步骤】1.一般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脉滴注药物处(或一手滴药,另一手采血)采集血标本;2.选择体温上升时才血可提高阳性率。

微生物检验SOP

微生物检验SOP
6.2取样
6.2.1准备取样工具(75%酒精喷壶、酒精灯、打火机、镊子、无菌水、无菌取样瓶等)。
6.2.2进车间前穿好工作服及鞋套,戴好口罩及工作帽。
6.2.3取样时一切保持无菌操作,取样完毕后将待测样品进行编号,从1开始编号,同时记录在微生物记录本上依次登记。登记时注意将品名、生产日期等信息详细记录。
无菌室或洁净室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加工用水
每月1-20号抽检一次加工水的微生物
原材料到货
固体饮料中所用到的粉体大宗料等。
6.8.1备注:以上均需按取样计划进行,其中成品、原材料可根据每天检验工作量做适当调整;出现异常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续取样检测。
使用的窗体
使用的工器具
发布
核准:
6.7.4实验室要求清洁和消毒其他表面。频率:每三个月一次。(分别为3月、6月、9月、12月)。
6.8报表的填写
6.8.1原辅材料微生物结果由进料检验人员填写***报告单。
6.8.2环境(含加工用水、空白试验等)等微生物结果由成品组人员填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测报告」。
6.8.3成品微生物结果由成品组人员填写「***记录单」。
文件名
微生物检验SOP
文件编号
C05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D
页次
1/9
微生物检验SOP
核准:
审核:
制作:
日期:
日期:
日期:
2018.09.15
文件名
微生物检验SOP
文件编号
C05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D
页次
2/9
异动日期
修订者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微生物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分析的地方,它们的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一套科学的操作规程(SOP)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一、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安全是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

SOP文件应包含详细的实验室安全措施,如实验室进出的流程、实验室内的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废弃物处理等。

此外,实验室应配备紧急救援设施,如安全淋浴、灭火器等,并确保实验室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二、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微生物实验室通常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如培养箱、离心机、PCR仪等。

SOP文件应详细规定每种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维护保养要求。

例如,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离心机的使用规范以及PCR仪的温度梯度设定等。

三、微生物培养与处理规程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实验室的核心工作之一。

SOP文件应包括微生物培养的操作规程,如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接种、培养条件的设定等。

此外,还应规定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如菌种的纯化、污染的处理等。

四、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程微生物实验室中常涉及到一些潜在的生物危(wei)险物质,如致病菌、毒素等。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SOP文件应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的要求和操作规程。

例如,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规程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依赖于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如记录表格的格式、数据的保存方式等。

此外,还应规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六、实验室清洁和消毒规程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求,如实验台面、设备、试剂瓶等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真菌SOP

真菌SOP

目录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室和真菌室)工作制度。

2.真菌实验室的质控。

3.细菌、真菌室污染物处理原则。

4.真菌实验室的消毒。

5.真菌实验室的灭菌。

6.检验科真菌室检验项目。

7.浅表真菌的收集和检查。

8.真菌培养、药敏及鉴定。

9.标本的收集。

10. 标本的显微镜检。

11.真菌培养。

12.病原性酵母菌常用鉴定方法。

13.蠕行螨的取材及检查。

14.蚧螨的邓材及检查。

15.头虱的取材及检查。

16.体虱的取材及检查。

17.阴虱的取材及检查。

18.常用培养基制备。

真菌实验室的灭菌
1.玻璃器具的灭菌方法:
(1)检查、接种真菌用过的玻璃器具如试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等应高压蒸汽灭菌。

(2)灭菌后清洗内容物。

(3)再用清洗液浸泡,或用肥皂水清洗。

(4)最后用流动水将清洗液或肥皂水冲洗干净,烘干备用。

(5)制备无菌培养基也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6)。

微生物SOP文件

微生物SOP文件

一、简易SOP文件:1.1、标本接收筛选方案:1.1.1、痰标本:目测: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浑浊、稠厚,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而无色、白色、有黑色小点,清稀,呈现泡沫状,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泥土的为不合格标本.显微镜下筛选:对经过目测筛选的标本须经过显微镜下再次筛选,凡脓细胞>25/HP且复层鳞状上皮〈10/HP的标本为合格标本,可进入下一步程序;而脓细胞〈10/HP或复层鳞状上皮>25/H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2、尿标本:目测: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者为初步合格;显微镜下筛选:标本经过离心后镜检,凡有较多复层鳞状上皮的,脓细胞较少而细菌数量较多的、或有大量尿结晶析出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

3、大便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无明显灰尘、泥土或纸屑者为合格标本. 1。

1。

4、咽拭子标本:须采用显微镜下筛选,凡无脓细胞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而脓细胞〉10/HP的为合格标本。

-—怀疑为风湿热、猩红热的病人除外。

1.1.5、血液、骨髓、心包液:凡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

6、各种穿刺液:所有标本均采用无菌容器送检或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否则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

1.7、脑脊液、生殖道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或直接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由医护人员(住院病人)或病人家属(门诊病人)当面交送给专业微生物检验人员,经过询问是在30min内,保温保湿条件下运送的方为合格标本,否则应拒收.1.1。

8、其他标本:必须是采用无菌容器运送的,且在相应规定时间内送检的才是合格标本。

1.2、标本预处理:1.2。

1、痰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相关章节,采用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疏后,用接种钩钩取脓性部分,采用压片法制作痰涂片,再在杯中加入胰蛋白酶消化1-2小时后接种。

1。

2。

2、尿标本:WBC〈5/HP的尿标本不用进行培养,因为很少会出现没有细胞渗出的尿路感染.当WBC〉5/HP时,取4 ml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下200µl混匀后接种,剩余标本涂片干燥后染色;不离心标本用于菌落计数,方法,取5ml生理盐水,加入50µl尿液标本,混匀后取100µl接种,结果×1000为每毫升菌落数.1。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真菌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各类真菌检测的标本。

3. 标本采集及处理3.1 标本类型痰、尿、粪、脓液、脑脊液、血、拭子、皮屑、甲屑、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等。

3.2 标本采集与处理3.2.1 痰液、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

3.2.2 尿液早晨中段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作真菌涂片及培养。

3.2.3 口腔、咽喉、外耳道、阴道、和直肠粘膜的标本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

常规KOH涂片及SDA培养。

3.2.4 粪便无菌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接种于含氯霉素培养基上。

3.2.5 脓液脓液标本应置无菌广口有盖玻璃瓶或小的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

3.2.6 脑脊液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刻送检。

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和培养(SDA)25°C及37°一周。

3.2.7 血液分别于左右两侧无菌抽血3-5ml,立即置于脑心浸出液肉汤。

3.2.8 体液支气管积液、关节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10ml离心沉淀后取0.5ml沉淀液作直接镜检(注意颗粒)及培养。

3.2.9 组织标本置于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研钵或组织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切成1-2mm3的小块作真菌直接镜检(KOH涂片)及培养。

3.2.10 皮屑皮损的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

取材前75%酒精棉球消毒取材处,标本作真菌直接镜检(KOH涂片)及培养。

3.2.11 甲屑用细锉或牙签研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标本用酒精浸泡待干燥后以十点接种法分别种于含放线菌酮及不含放线菌酮的SDA平皿,25°C-28°C培养3周,并同时作KOH涂片。

3.2.12 毛发取病发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镜检,5-10根种于SDA斜面(加氯霉素),稍划破斜面掩埋。

菌种及可疑菌种鉴定SOP1

菌种及可疑菌种鉴定SOP1

目录1. 目的 (2)2. 范围 (2)3. 定义 (2)4. 职责 (2)5. 引用标准 (2)6. 材料 (2)7. 流程图 (2)8. 内容 (2)9. 注意事项 (4)10. EHS (4)11. 派生记录 (4)12. 相关文件 (4)13. 变更历史 (4)1. 目的保证菌种的纯度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检验用到的菌种和实验中的可疑菌。

3. 定义N/A4. 职责4.1.4.2.4.3.4.4.5. 引用标准5.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第79令6. 材料N/A7. 流程图N/A8. 内容8.1. 菌种的鉴定从药检所购回的菌种首先从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然后挑取典型的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菌种形态。

并填写《菌种鉴定记录》。

8.2. 可疑菌的鉴别8.2.1. 分离、纯化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培养时间为18~24小时;或多数在培养基上划线分离以得到纯化的单一菌落。

8.2.2. 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氏属性。

挑取纯化的单一菌落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8.2.3. 革兰氏染色8.2.3.1. 染色试剂结晶紫溶液、碘溶液、脱色溶液、沙黄(蕃红)溶液、灭菌纯化水;也可以使用革兰氏染色套装试液。

8.2.3.2. 染色原理●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份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G+:其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结晶紫溶液染色细胞后用脱色剂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糖层网状结构中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深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G-:其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继而又被复染液着色,因此呈现红色。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1.设立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在实验室进行真菌检查前,首先需要制定标准操作程序。

SOP应该包括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试剂、操作步骤、质量控制要求、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等详细信息。

制定SOP有助于确保实验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2.确认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在真菌检查中,确定一些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对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标准菌株通常用于检验实验室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而对照菌株则用于验证其中一实验的可靠性。

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来确定。

3.样品采集和处理4.质量控制样品准备5.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记录校准和维护的结果。

这样可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6.检测方法的验证实验室进行真菌检查时,应验证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的验证包括可重复性和恢复率等。

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并与实验室要求进行比较。

7.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质量控制实验的数据分析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质控数据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应重新检查实验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8.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在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中,建立和维护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实验室SOP的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记录的管理、人员培训和技能认证等。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质量控制流程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验需求,制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SOP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SOP

质量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名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页号:1/82文件编码SOP-ZL-420 版本号:01 修订号:00职责部门姓名签名日期起草质量管理部起草————审核质量管理部审核生产负责人批准质量负责人批准————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 年月日]拷贝号:[ ]分发清单:人事行政部01 [] 财务部02 [] 质量管理部03 [√] 营销部04[] 设备能源部05 []生产部06[] 物资供应部07 []修订号:001目的本规程为了规范和统一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操作过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需进行微生物检查的品种的质量检验。

3定义3.1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检测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3.2控制菌检查控制菌检查是用于检查某些特定微生物(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规定按一次捡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3.3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为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模式种。

3.4沙门菌沙门菌是肠杆菌科的重要致病菌。

3.5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习称绿脓杆菌,为假单胞菌属菌种,广泛分布在土壤,水及空气,人和动物的皮肤、肠道、呼吸道均有存在,故可通过环境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药品。

3.6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葡萄球菌属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与自然界,空气、土壤、水及物品上,人和动物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的存在。

3.7梭菌梭菌属过去称为梭状芽胞杆菌属,菌体1um×5um左右的革兰阳性杆菌,能形成芽孢。

3.8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又名白假丝酵母菌,属假丝酵母菌属,。

3.9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是通过检验用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的比较,以阳性菌的生长状态或特征来评价判断检验用培养基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修订号:004职责4.1本规程由质量管理部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及实施。

4.2本规程由质量管理部、生产负责人审核。

微生物限度检查SOP

微生物限度检查SOP

微生物限度检查SOP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

1.职责检验员:严格按SOP进行检验。

QC主管: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辅料、包材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

3.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一般要求4.1环境要求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4.2.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

4.3培养温度要求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4.4检验结果报告单位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包材按相应质量标准的规定进行。

4.5抽样和样品保存4.5.1.按批号随机抽样,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

4.5.2.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选取有疑问的样品,但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

4.5.3凡能从药品、瓶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外观看出长螨、发霉、虫蛀及变质的药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品,无须再抽样检验。

4.5.4.供试品在检验之前,保存于阴凉干燥处,勿冷藏或冷冻。

4.5.5.供试品在检验之前,保持原包装状态,严禁开启,并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勿冷藏或冷冻)。

已开启样品不得作为供试品。

4.6. 主要仪器及器具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电冰箱、超净工作台、生物显微镜、放大镜、电热恒温干燥箱、电热压力消毒器、药物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9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吸管(1ml)、棉塞、接种针、记号笔。

抗菌药物使用真菌送检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真菌送检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真菌送检制度这份文档旨在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真菌送检制度,以保障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真菌感染是医院中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及时进行真菌送检对于防控真菌感染至关重要。

该制度的主要目标是:1.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2.提高真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率;3.加强真菌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1.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必须经过审批,并提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理由和依据。

审批部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进行审批,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反馈。

2.真菌送检要求: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真菌送检。

真菌送检应包括标本采集、标本运输和实验室检测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对每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同时,对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提高使用合理性。

4.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医生应根据真菌送检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注意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同时,医院应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在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真菌送检制度时,应遵守以下原则:1.依据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南进行制定;2.强调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共同参与;3.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4.鼓励使用先进技术,提高真菌送检和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抗菌药物使用真菌送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临床治疗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霉菌和酵母检测SOP

霉菌和酵母检测SOP
文件名称
霉菌和酵母检测SOP
文件编号
C05-02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A
页次
1/5
霉菌和酵母检测SOP
核准:
审核:
制作:
日期:
日期:
日期:
2018.09.15
文件名称
霉菌和酵母检测SOP
文件编号
C05-02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A
页次
2/5
异动日期
修订者
版本
文件异动记录
2008.12.15
A
新制定
6.6.7报告:每克(或毫升)食品所含霉菌和酵母数以个/g(个/mL)表示。
使用的表单
使用的工器具
发布
核准:
审核:
制作:
日期:
日期:
日期:
2018.09.15
6.4培养基和试剂
6.4.1营养琼脂培养基。
6.4.2灭菌蒸馏水。
6.4.3乙醇。
6.5检验程序:检验程序(图略)
6.6操作步骤:
6.6.1采样:取样时须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样时的污染。首先准备好灭菌容器和采样工具,如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刀或勺等。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低温干燥处。
6.6.5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稀释的同时,吸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然后将凉至45℃左右的培养基注入平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25~28℃温箱中,3天后开始观察,共培养观察5天。
文件名称

真菌检验操作生物安全要求

真菌检验操作生物安全要求

真菌检验操作生物安全要求真菌检验是一项涉及到生命科学和生物安全的重要实验。

在进行真菌检验操作时,实验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生物安全要求,以保障自身安全并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实验人员生物安全要求1. 培训在进行真菌检验操作之前,实验人员应接受培训,掌握真菌实验操作、生物安全基本知识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2. 个人防护实验人员在进行真菌检验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更换实验服、洗手、戴好手套等操作时都应注意生物安全。

3. 安全操作实验人员在进行真菌检验操作时,应遵循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如操作要求仔细阅读实验手册,操作前应先确认所需试剂和设备齐全。

4. 废弃物处理实验人员在进行真菌检验操作后,应妥善处置废弃物,并避免将实验室中的废弃物外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1. 实验室设置真菌检验的实验室应配备通风设备、安全柜等设备,保证室内循环空气。

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也需要严格控制,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及实验操作规范知识培训,监督实验人员的操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卫生环境良好。

3. 实验室清洁实验室应每日定期清洁,特别是实验室表面、设备表面、实验台等需要定期清洁、消毒,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4. 实验室设备维护实验室里的设备应在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性,避免操作中出现设备失效等问题,影响实验过程。

总结实验人员在进行真菌检验操作时,应注意生物安全要求,遵循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保障自身安全并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培训等,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卫生、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
• 如患者已拔管,应采集 2 套外周血进行培养,同时做导管尖 Maki 法半定量培养 (导管尖长 5cm),如 1 套及以上外周血培养阳性,导管尖培养阳性( ≥15 CFU),且血培养与导管尖培养菌种相同,即为 CRBSI。 • 如患者尚未拔管,应至少采集 1 套外周血培养,同时尽快采集等量的导管血进行 培养,如导管血与外周血培养均阳性,导管血阳性时间比外周血早 2h,或导管血 中菌量为外周血中菌量 5 倍以上,且没有其它明确感染源,即为 CRBSI;如导管 血培养阴性,外周血培养阳性且为念珠菌属,且没有其它明确感染源,也可能为 CRBSI。
参 考 文 献: [1] 秦启贤主编:临床真菌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端礼主编: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规范.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吴绍熙主编: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第二版)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4] 周庭银,倪语星。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 周庭银.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三版)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6] James V.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M], 10th ed. Washington, DC: ASM Press, 2011. [7] Sybren de Hoog, Guarro J, Gene J, et al. Atlas of clinical fungi [M]. CBS,Electronic Version 3.1, 2011. [8] 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s, 2009, M27-A3, vol.28, No14. [9] 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s, 2012, M27-S4, vol.28, No15. [10] 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Filamentous Fungi, 2009, M38-A2, vol.28, No16. [11] 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s; approved guideline, 2009, M47A2, vol.28, No16. [12] EUCAST.The 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Breakpoint tables for interpretation of MICs. Version 6.1,2013. [13] 抗酵样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肉汤稀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WS/T,421 -2013,2013-07-16 发布, 1-14 [14] 抗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肉汤稀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WS/T,411-2013,2013-06-03 发布, 1-14
• 开放性创口:用无菌生理盐水 • 封闭性脓肿:局部皮肤消毒后
冲洗创面后,应采集病灶活动
性边缘组织标本。
用注射器抽取脓血性液体送检。
脓液、引流液、创面分泌物及窦道标本处理
• 2h 内常温送检。将标本直接接种于培养基。较浓稠的标本需使用消化液处理。
2h 内常温送检
直接接种于培养皿
下呼吸道标本 (深部痰液、支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标本采集

谢!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规范概述
• 本标准规定了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规范、包括标本采集处理、
形态检查、培养检查、真菌培养鉴定、非培养诊断方法和药物敏感试验。 •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ǁ级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临床实验室。
术语和定义
1. 侵袭性真菌病 IFD
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
• 清洁口腔后采集清晨第一口痰液。采用外科方法进行支气管毛刷取样和采
集肺泡灌洗液。唾液或24h 痰液都不能用来进行真菌培养。
下呼吸道标本 (深部痰液、支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标本处理
• 2h 内室温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则 4°C 保存。将标本接种至含抗生素
的选择培养基中。较黏稠的下呼吸道标本需要使用消化液处理,并 2000g
用70%乙醇消毒 60s,待乙醇挥
发干燥、采集标本。
血液标本采集
• 推荐在抗真菌药物使用前,发热初期或寒颤期、采静脉血或骨髓液。
• 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并轻轻摇匀。至少采集 2 套。
• 标本与培养基比例为 1/10-1/5(成人每瓶 8-10ml)、必须包括需氧瓶或 真菌瓶。
血液标本处理
• 2h 内常温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则常温保存。
标本采集及处理
采集部位消毒
一步法: 三步法:
• 葡萄糖酸氯己啶作用 30s,或
70%异丙醇消毒后自然干燥。
(1) 70%乙醇擦拭静脉穿刺部位,
作用 30s 以上、待干; (2) 1%-2%碘酊从穿刺点向外画
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3cm,作
用 30 s 或 10 %碘伏作用 60 s; (3) 70 %乙醇脱碘:对碘过敏者,
障碍、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根据患者宿主因素、临床特 征和微生物学检查、将IFD诊断分为确诊(proven)、拟诊(probable)和疑似
(possible)。
2. 最小抑菌浓度 MIC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体外真菌稀释法或连续浓度梯度稀释法药物敏感性
试验时,在特定培养时间及温度的条件下,能导致特定程度肉眼可见真菌 生长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
15分钟内常温送检
骨髓涂片 (吉姆萨染色镜检)
静脉导管标本采集
• 剪取导管尖段 5cm 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导管尖段 5cm
无菌容器
静脉导管标本处理一
• 15分钟内常温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则4°C保存。
15分钟内常温送检
4°C保存
静脉导管标本处理二
• 将导管置于血平板上,使用无菌镊子
将其从平板一端滚动至另一端,滚动4 次,做导管尖 Maki 法半定量培养。不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规范
•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本标准起草人:徐英春、李若瑜、章强强、王瑶、
王贺、余进、郭莉娜、张丽、范欣。
不含抑制剂的培养皿 接种培养
组织标本采集、处理
• 采集标本后用无菌容器转运,如标本量较少,需滴加几滴无菌盐水保湿。 • 及时送检,否则室温保存。采用灭菌眼科剪将 组织标本剪成米粒大小后接种培养;若可疑组 织胞浆菌感染、研磨组织并培养,或采用裂解 离心技术处理。若可疑接合菌感染、直接接种 不研磨组织。直接镜检需研磨组织,但会影响 丝状真菌培养阳性率。建议病理科与检验科联 合检查组织标本。组织标本最好接种到包含抗
3. 剂量依赖敏感 S-DD
• 给予高于常规给药剂量,且达到最大血药浓度时,临床有效。
4. 最低有效浓度 MEC
• 指曲霉在含系列浓度的棘白菌素类药物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与生长对照孔中 的菌丝形态相比,菌丝变短、变圆、变粗的最低药物浓度。
5. 折点 breakpoint
• 临床上能抗菌药物对真菌分为敏感、耐药、中介或剂量依赖敏感的特定
骨髓标本采集
• 使用肝素化的注射器或溶解离心管采集骨髓液 0.5ml(儿童)至 3ml(成
人)后送检。
一次性骨穿包
骨穿操作
采集足量骨髓液送检
骨髓标本处理
• 15 分钟内常温送检。若不能及 • 不建议常规做骨髓液培养,如需培养可
时送检,则常温保存。
将骨髓液接种于培养瓶,但易出现假阳
性。骨髓液需同时做吉姆萨染色镜检。
生素和血培养基中。
尿液标本采集、处理
• 采集早晨第一次清洁尿液、耻骨 • 2h 内常温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
上联合穿刺尿液或导管尿液 1050ml, 不要采用 24h 尿液。
则 4°C 保存。
• 尿液接种前需要 2000g 离心 10 分 钟,取沉渣进行镜检和接种。
• 尿液真菌培养不推荐定量检测。
离心 10 分钟后取沉渣接种。
2h 内常温送检
4°C保存
眼(角膜刮片、玻璃体液等)标本采集及处理
• 角膜刮片或针吸玻璃体液。
• 15 分钟内常温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则常温保存。角膜刮片直接接种
至不含抑制剂的培养皿中,采用 X 或 C 型涂菌方式,玻璃体液离心后取 沉淀物接种。
15min 内常温送检
判定不合格标本
a) 标本标识与申请单不符,标识错误或没有标识; b) 未采用无菌容器或容器选择不恰当; c) 标本采集未按规定消毒或清洁创口; d) 标本采集量过少; e) 标本保存方式不恰当或保存时间超过规定; f) 血培养瓶中有凝块; g) 血培养瓶破碎、渗漏或过有效期; h) 血培养瓶数不够; i) 稀薄唾液或低倍镜下上皮细胞数大于 10 个; j) 尿液采集未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