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特点
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特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但其中的增长率和空间分布并不均衡。
在这样的趋势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特点也越发显现出来。
一、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及资源禀赋各异,这不仅带来了地域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还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式。
在华东、华南、华中和东北等地,由于地段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经济环境比较好,形成了一些比较强势的城市群,如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等,它们提供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动力,引人眼球的资本、人才、设备和信息从城市沿海的开放经济区快速流向中西部地区。
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人口流失、资源短缺、经济规模较小、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这些区域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也较难实现自我发展,需要政府和资本的大力支持,引导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为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全球经济发展的特点除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明显的特点。
1、欧美地区欧美地区作为长期发达的经济强国,其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系自己的优势,寻找新的增长点。
同时,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日趋倾向于将投资重心和生产流向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
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增速上拥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
以差别化竞争为特点的东亚国家,借助出口驱动和技术进步的方式,实现了高速发展;而以内需驱动为主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由于自身市场规模、贸易关系和基础设施的缺陷,其发展相比其他地区较为困难。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由于物质、人力和信息的流动逐渐变得更加便利,地域间的竞争也随之趋于激烈。
而在这种背景下,追求产业创新、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打造跨区域合作和发展的成规模的产业链、供应链等,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亮点。
第二讲篇 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
一、我国行政区域的客观基础
首先,在我国广大的国土上,一些大的地貌单元,如平原、山地、高原 等完整地分布,他们往往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相对独立的行政区 域来。
其次,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于中原。
第三,凡后期扩散的区域在空间规模上都要比文明源 地区大一些。 第四,这种区域规模自国家中央向边缘扩大的格局在 我国与民族地区的分布格局相一致。
4.经济区划的分级系统和类型
由于社会劳动地域分工有层次之分,经济区也有等 级的差异。各国经济区分级系统的确定依据各自地 域范围的大小、地区自然和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以及 经济发展水平而定。根据划分经济区的目的和内容 可分为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两大类。综合 经济区划简称经济区划,是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的。 部门经济区划则分别为各个生产部门服务。如工业 区划、农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等。为了更具体地 指导部门生产布局,在部门经济区划内部又有综合 部门经济区划和单项部门经济区划之分,如农业区 划中就有综合农业区划和单项作物区划(粮食生产 区划、棉花生产区划、油料生产区划等)之分。
苏联在其国内进行的经济区划有着一定的客 观原因
苏联的标准的州级单位一般的土地规模只有几 十万平方千米,相对于其2200多万平方千米的 国土来说,规模和数量都不够用。而部分边疆 区、加盟共和国或自治共和国面积虽达一百万, 甚至几百万平方千米,但却不能独立管理。所 以苏联可以把多种行政区域归并在一起,组成 十几个、二十几个“基本经济区”来统一管理。
从经济区域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 出,它主要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1. 经济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各区域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活动, 并且这些活动是不依附于其他区域的资源,具有独特的活动规 律。
2. 内部经济相互联系密切,并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是生产、流通、分配等可以自成体系的经济综合体。 3. 它在更高一级的经济区域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如,为 其他区域提供能源或资源(山西);为其他区域提供工业品和 高级服务(上海);为其他地区提供农产品的农业区等 4. 经济区域中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周围有 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镇作为其依托。中小等级的经济区域 可能只有一个占据统领和核心地位的中心城市,大规模的经济 区域可以有几个中心城市。
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
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
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
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
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1 2 3 下一页尾页高一地理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达标训练题(含答案)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3.(XX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环境最可能出现(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XX银川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区域经济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ppt
区域经济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ppt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一、经济区域二、区域经济学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讨论:谈到区域经济学,你首先想到什么?1、经济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一般按照地理、行政、文化、经济特征划分区域。
讨论: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一个经济区域?2、经济区域形成的原因(1)自然禀赋差异即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5)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1、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2、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例如: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资源稀缺性问题。
讨论:区域经济学研究什么资源的稀缺?3、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区域内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经济学研究,也不能例外。
过去主流经济学家将过多的精力用于经济的时间特征研究,随着经济资源的消耗,空间的区位优势开始显现。
4、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区域经济问题大量涌现:(1)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不良后果。
(2)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拉大。
(3)某些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缓和衰退。
(4)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结构趋同。
(5)行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
(6)环境生态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
5、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兴起(1)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以至工程技术专家投身到区域经济研究的领域。
(2)不同级别、不同范围和规模的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的召开。
(3)各大学和机构被邀请参加地区发展规划研究咨询、评审和委托研究的请柬应接不暇。
(4)每年有关地区发展战略、地区规划研究的成果,不下数百部。
讨论:关于湖南(中国、全球)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知道多少?6、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1)我国是一个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经济区总的学习
2. 经济区的特点 (1)客观性 (2)区域性 (3)多层次性 (4)开放性 (5)变化性与相对稳定性 (6)协调性
3. 经济区的类型 (1)部门经济区 (2)综合经济区
第5页/共53页
4、目前我国的主要经济区介绍 (1)京津冀经济区 (2)长三角经济区 (3)珠三角经济区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5)关中--天水经济区 (6)海峡西岸经济区 (7)环渤海经济区 (8)东北经济区 (9)成渝经济区 (10)皖江城经济区
• 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到五个结合: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 相结合;做大中心城市与发展中小城市相结合;新区 建设与老城区建设相结合;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结 合;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
第21页/共53页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22页/共53页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不牺牲生态和环 境为代价,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路 子。
第30页/共53页
1.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第二,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三,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第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第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31页/共53页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第二,改造提升原材料产业 第三,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
第20页/共53页
(五)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有利于淡化行政区域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 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2、有利于梯次拓展增长空间,加快内陆重点区域开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1)“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绪论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包括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等不同类型。
区域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区域,即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特定功能的经济活动空间。
2.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区域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1826年提出的农业区位论。
20世纪50年代,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扩展以及各国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方面。
3.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并没有区域经济学科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地理专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产业布局学的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学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在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行动和地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发展与区际关系协调,着重于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关系。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竞争与合作、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3.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宏观和微观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等。
此外,区域经济学还借鉴了地理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体系。
三、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1.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2.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空间差异性、集聚性、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经济区划 (2)
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经济区划一、我国的经济区划概述经济区划是指按照一定的地理范围和经济特征,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区域,以便更好地统筹规划和发展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
对于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性资源的国家来说,了解自己的经济区划是十分重要的。
二、东部沿海经济区1. 概述:东部沿海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发展较为成熟的经济区之一。
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核心城市与周边省份。
2. 特点:(1)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东部沿海经济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入,并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2)工业化程度高:该地区工业发达,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带动着周边省份的发展。
三、中西部内陆经济区1. 概述:中西部内陆经济区坐落在中国大陆的腹地,包括四川、重庆、陕西等地。
2. 特点:(1)资源丰富:中西部内陆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重要冶金工业基地。
(2)发展潜力大:随着政府鼓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该经济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成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区域。
四、北部沿海经济区1. 概述: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辽宁、山东等省份,紧邻渤海和黄海。
2. 特点:(1)航运与港口优势:该区域港口密集,贸易往来频繁。
大连、青岛等港口成为国际航运重要枢纽。
(2)资源整合:随着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北部沿海经济区也得到了更多资源整合和投资支持。
五、西南边疆经济区1. 概述:西南边疆经济区横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地理位置独特。
2. 特点:(1)生态优势: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珍稀物种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的“生态宝库”。
(2)国际合作:西南边疆经济区紧邻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向东盟等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
六、总结我国的经济区划涵盖了东部沿海经济区、中西部内陆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南边疆经济区等不同地理位置和特征的地区。
每个经济区都有其独特性和发展潜力,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二地理知识点:经济地理特征
高二地理知识点:经济地理特征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地理知识点:经济地理特征,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
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
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
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
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三、农业地理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地理,是指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狭义的农业则单指耕作业。
农业地理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方式(耕作业、畜牧业、渔业中以哪一种为主。
是集约农业还是粗放农业)、耕作制度(一年几熟)、地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特征: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棉区以及各种纤维、油料、糖料、饮料等作物,淡水渔业、家畜、家禽等重要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本区。
1、区域与区域经济概述解析
2018/11/11
2
2、经济区域的特征
经济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 ,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经济区域有四个特征: (1)地域性或空间性。 • 经济区域是指地域空间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这个地域空间是 经济活动的载体。 (2)独立性或疆域性 各区域相对独立。不仅区域内各利益主体有独立性,且每个区 域的功能差异、界面划分也是独立的。虽然区域的范围可大可 小,不是指行政区域也不是自然地理单元,而是按经济活动内 在联系形成的经济区域。
2018/11/11
24
2)我国城市的分类
• 性质或功能分类: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矿业 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业金融城市;风景旅游 城市;科学文化城市。 • 行政地位分类: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 级市。 • 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分类:超大城市;特大城市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建制镇
2018/11/11
2018/11/11 28
•
空间移动(距离)成本与经济活动
空间移动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 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距离经济中心(市场)的远近对地 区经济的不同影响: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达与发达、经济沿海化、) —为什么我国总体看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内地欠发达?
—我国以京广线为界,京广线以东和沿线集中了中国70%人口和85%的GDP。
2018/11/11 31
• 正由于区域分异,区域经济就难以用一般的经济 学理论加以分析,需要用区域经济学的概念:空 间移动成本加以分析。
2018/11/11
32
三、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和区际
经济关系的科学。
2018/11/11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PPT课件
• 二、教学重、难点: • 1、重点: •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
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1.范围
辽、京、津、鲁、苏、沪、浙、闽、粤、 琼、桂等十二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16%, 人口占41.2%。
继续保持安静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 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 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 4.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D •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
• 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 商品基地宜建立 在 A 经济地带。
•。
(3)A经济地带发展具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具有以下几方
面的优势:
①
工农业基地
②
交通便利
;
③经济国际④ 科技发达 ;⑤____城__市_化__水_平__高__.
化程度高
区域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
区域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区域经济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区域经济也有一定的特点。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什么是区域经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区域经济的简介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
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
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区域经济的基本内容“区域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要素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区域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
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
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当前形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3
区域经济学
3.区域的划分 3.区域的划分 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 同质性标准:同质性标准, (1)同质性标准:同质性标准,根据一定指标 如收入水平、劳动力、工业等) (如收入水平、劳动力、工业等)具有相同或相 近的地区综合为一个区域;失业率、收入水平、 近的地区综合为一个区域;失业率、收入水平、 劳动力产业分布、流动人口与旅游, 劳动力产业分布、流动人口与旅游,重工业比重 等 功能性标准: (2)功能性标准:功能性标准则根据一定指标相 互之间具有特别紧密联系的地区单位综合为一个 功能区域” 劳动力市场区,商业购物区、 “功能区域”。劳动力市场区,商业购物区、产 品供应区等
区域经济学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区域 形式的未来变化 省级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省区边界的模糊趋势 政府职能转变在两个方向上推动省区边界趋于模 糊 经济核心地系统的发展与省级区形式的演变 经济核心地对周围地区的作用既使是严格的 计划经济体制,也往往超越行政界限。 计划经济体制,也往往超越行政界限。 经济条带系统的发展与省级区形式的演变 经济条带系统在构造上以数个核心地及其间 交通轴为标志。 交通轴为标志。它反映着经济流在核心间输送 能力最强的方向上为最密集的规律。 能力最强的方向上为最密集的规律。
5
区域经济学
企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决策是对区域影响意义重大的决策。 企业的区位选择决定了它在一个区域内的什么地方进行生 产、营销、研究开发或管理水管理活动。 家庭:家庭(居民)作为区域经济行为主体,一方面,他 们是商品和服务的最终需求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资源 ----劳动力、企业经济者、投入----的提供者。与企业类 ----劳动力、企业经济者、投入----的提供者。与企业类 似,家庭(居民)也要进行区位选择决策。 公共机构(政府):政府决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一方面,它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区位的质 量;另一方面,它本身也要对政府机构区位选择进行了决 策。
13
区域经济学
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板块,到西 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战略等,东、中、西、东北等各个经济 区域的发展呈现全面隆起之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 济区、黄三角经济区
14
区域经济学
1.经济区域的含义. 经济区域的含义. 2.分析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的关系. 分析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的关系 2.分析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的关系. 3.分析 分析我国省级经济区存在的客观依据 3.分析我国省级经济区存在的客观依据 。
4
区域经济学
二、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 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 居民与企业间:劳动与工资交换、商品和服务供应 居民与政府间:劳动与工资交换、税收 政府与企业间:货物和信息流动、财政
家庭(居民) 企业
劳动力、收入 供应、教育 居住地 生产、技术工艺 投入产出关系、投资 居住和固定厂址
公共机构(政府)
基础机构(交通通信、 教育等)、税收、经济 促进、开发
8
区域经济学
三、我国省级经济区域存在的客观基础 一个地理空间, 一个地理空间,必须具备以下标志才可以被认为 是一个经济区域—地域。 是一个经济区域—地域。 第一,必须具备经济功能。 第一,必须具备经济功能。 第二,必须具备行政功能, 第二,必须具备行政功能,并有一个用于管 理和发展的组织。 理和发展的组织。 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地域构造。 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地域构造。 第四, 第四,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经济流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 经济区域 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 律划分的, 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 , 律划分的 , 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 经济结 构基本完整, 构基本完整 ,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 作用的地域单元。 作用的地域单元。 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 , 区域经济 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 是 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 系或联系的总和, 系或联系的总和 , 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 容。
2
区域经济学
2、区域相关概念 功能区:一个区域内承担特定功能和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空间 功能区:一个区域内承担特定功能和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空间 定位。 (1)经济功能区:区域核心,有主导产业,发展能力经济控 制能力、集聚扩散能力均较强,也在更大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中占重要位置,满足区域乃至全球化不同经济功能需求。 (2)城市功能区:实现城市职能载体,是产业或者城市功能 要素在特定城市空间集聚的过程,与政府对城市定位及城市 功能布局有关。有极高的聚集扩散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 (3)主体功能区: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 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 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全国主体功能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 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4)生态功能区。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具生态调 )生态功能区。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具生态调 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个; 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个; 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 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
11
区域经济学
第三节
我国省级经济区形式的未来发展
一、省级经济区形成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计划经济体制与“发挥两个积极性” 计划经济体制与“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历史背景 省级区利益主体的弊病 : 诸侯经济” “诸侯经济”的倾向 ; 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构成行政障碍 ; 干扰国民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合理的资源流动
12
1
区域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区域
一、经济区域的含义和经济区域划分 区域: 区域: 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 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具有同质性 和内聚力。 经济区域是根据一定经济指标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划分的经 经济区域是根据一定经济指标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划分的经 济地域单元。 1.经济区域的含义:一般可分三个层面: 一国内的经济区域:如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欠 发达或落后地区、鲁尔区等; 超越国家界限有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欧盟,东 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有货币、海关、国界等问题) 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湄公河流域经济 区。
7
区域经济学
二、我国条件下省级行政区-经济区 我国条件下省级行政区- 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使政府成为经济行为的主体。 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使政府成为经济行为的主体。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平均空间规模已相当于世界上的 中等国家 省级区域的政府要有一个行政中心 网络的形成或出现又为经济区域提供了另一个构造标 志。 我国以省区作为基本单元,不计地理边界( 我国以省区作为基本单元,不计地理边界(主要是行 政区划边界)的经济区域没有实践意义。 政区划边界)的经济区域没有实践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区域经济学
我国省级经济区存在的客观依据 地域规模与资源供给 经济功能 经济核心地 网络与经济流 省级区内居民的就业、求学、就医、 省级区内居民的就业、求学、就医、购物等经济 行为基本不越出区域范围。 行为基本不越出区域范围。 省级区内企业行为虽然有时会超出区域范围( 省级区内企业行为虽然有时会超出区域范围(如 中央属企业) 但从整体上看, 中央属企业),但从整体上看,无论企业隶属关系 如何,企业对区域的贡献是主要的。 如何,企业对区域的贡献是主要的。 省级区内因此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物流
6
区域经济学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区域
一、我国行政区域的客观基础 1、在我国广大的国土上一些大的地貌单元 2、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于中原 3、后期扩散的区域在空间规模上都要较文明源地区 大一些 4、这种区域规模自国家中央向边缘扩大的格局在我 国与民族地区的分布格局相一致。 国与民族地区的分布格局相一致。
10
区域经济学
四、我国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经济财富的运作与省级经济区 经济财富的功能与省区产业结构的形成 部门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财富功能 功能的发挥
消费 消费品、生产品的需求 消费品、 采掘业、 采掘业、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储蓄 对社会服务业的需求 制造业的形成发展 第一、 投资 对交通通讯网络的需求 第一、二层次服务业形成发展 第三、 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 第三、四层次服务业形成发展 省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