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辩证思维

合集下载

和谐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

和谐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
当地把大写的“ 和谐” 界定为 自己的目标时, 它不过反映 了人类在这个问题上“ 一致而百虑 、 殊途而同归” 的客
观规 律和终 极 追寻 。
二、 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 系
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不是截然对立 的两种思维方式 , 二者有 区别, 也有联 系。在现实的社会实践 活动 中, 既不能因为强调 、 导和谐思维 , 倡 就否定辩证思维, 也不能 以辩证思维的科学性 , 否认和谐思维的必要性 、 合理性 , 更不能以辩证思维否定和谐思维在当代和谐世界 、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


和 谐思维科学 内涵的界定
和谐社会 , 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温馨词汇 , 显示 了目前我们全 民努力的方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 会 ” 一理 论 的提 出 ,突 出 了理论 思 维 中和谐 思 维 的重要 作 用 。以 “ 谐 ” 这 和 为基 点 的 中国传 统 思 维 , 为 作 “ 球 上最美 丽 的花 朵—— 思 维 着 的精神 ” 地 其形 式之 一 ,根植 于几 千 年儒 家 文化 , 调 以人为 本 、 强 以柔 济 刚 、
里 蕴 涵着 丰 富 的和谐思 想 。以“ 立统一 ” 核心 内容 的马克 思辩 证 唯物 主义认 为 ,对立 和同一 是 矛盾 的两 对 为
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问的内在的、 有机的、 不可分割的联系 , 体现着 对立面相互吸引 、 相互结合 的趋势 。在马克思、 恩格斯看来 , 和谐就是矛盾的同一 , 即事物之 间的一致 、 统 互依存 、 互相合作等 。他们非常重视矛盾双方的联系点或共同点 , 强调“ 对立面的往返流动” 也就是黑 ,
践意义 。和谐思维作为辩证 思维 的合理延伸 , 以追求 “ 对立 面的 和谐与统 一” 为价值 目标 , 注重从 协调 、 平衡 、 处 共 的统一视角去观察 和处 理问题 , 理应成 为构建 和谐社 会的思维基础 。 关键词 : 和谐思维 ; 证思维 ;和谐社会 辩

建设和谐社会的辩证思考

建设和谐社会的辩证思考
要学会弹钢 琴 , 确认 识 和处 理 不 同性质 的矛盾 。 正

社 会 是 一 种 状 态 , 我 们 党 在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是 过 程 中 为 之 奋 斗 的一 个 重 要 目标 , 是 以多 样 性 、 它 差 异 性 的 客 观 存 在 为 前 提 的 。从 和 谐 社 会 的 主 体 看 , 它包括人与人之 间、 阶层 之 间 、 区域 之 间 、 乡 之 间 、 城
体 现 了 先 进 性 、 代 性 和 实 践 性 , 有 鲜 明 的 广 泛 时 具
得人心 、 暖人 心、 人心 的工作 , 经济社会 发展 的 稳 把 成果更多的体现到改善 民生上 , 群众切 身体会 到 使
党 和 政 府 的 关 心 和 温 暖 。同 时 , 注 意 到 人 的需 求 要
研 究。
9 3
一 ・ 纵横/01 3 踅 社会 21 ・
性和灵活性有机结 合起来 , 有理 、 节 、 有 有度 地做好 工作; 于由于利益 问题 引起 的矛盾 , 对 要通 过经济 、
政策 、 律 的手 段 来 解 决 , 法 努力 协 调 兼 顾 各 方 面 的利 益 关 系 。另 一 方 面 , 于 土 地 征 用 、 镇 拆 迁 、 业 对 城 企
方 面 , 于 大量 存 在 的人 民 内部 的思 想 认 识 问题 , 对
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 作 的优 良传 统和作风 , 以和 谐理念 、 和谐精神 、 和谐 方法 加之解 决疏导 , 把原则
作 者 简 介 :崔 绍 亚 ( 9 6 ) 男 , 苏 建 湖 人 , 城 市 社 会 劳 动 保 险 中心 高 级 政 工 师 , 事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及 相 关 理 论 15 一 , 江 盐 从

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动态的、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因为矛盾的存在和运动。

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正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

本文将探讨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整个宇宙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事物都是以辩证法的规律为基础的,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辩证运动。

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也必须以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为基础。

只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在发展中解决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通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不断解决社会矛盾,调整社会矛盾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和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而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 也必须通过实践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密不可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加强对社会矛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懈努力。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
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即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防止任何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偏向。

一、辩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首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全面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组成的超大系统。

作为描述、概括这一超大系统的“社会”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社会”,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

狭义上的“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特指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状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是既从“大社会”着眼,又从“小社会”着手,来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的。

从“大社会”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第1 页。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和谐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和谐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和谐正方辩手,应该关注社会和谐。

首先,社会和谐是每个国家和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稳定、安宁的环境中,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和而不同,大同小异”,和谐社会是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其次,关注社会和谐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当社会出现不公平现象或者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时,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关注社会和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避免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再者,社会和谐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言,“和谐是一切美德的母亲”,和谐社会是一切美德和善行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后,通过关注社会和谐,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福利,从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和谐是人类的最高幸福”,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够获得最高的幸福。

综上所述,关注社会和谐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和谐,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反方辩手,不应该过分关注社会和谐。

首先,过分关注社会和谐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忽视。

有时候,社会和谐的表面下可能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过分强调社会和谐,可能会导致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和漠视,进而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其次,过分关注社会和谐可能会导致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侵犯。

在追求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侵犯,这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社会和谐,而是要平衡好社会和个体的利益。

再者,过分关注社会和谐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僵化和停滞。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几个问题的辩证思考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几个问题的辩证思考
f. 坊 市社会 科学 界联合 会 , 1 潍 山东 潍 坊 2 16 ;. 6 0 12中共潍 坊市 委党校 , 山东 潍 坊 2 14 ) 6 0 1

要 : 对 当前部分 人在 和谐 社会 建 设 问题上 存在 的一些模 糊 认识 , 文试 图运 用 辩证 针 本
思维 , 从理论 上 对这 些认 识进行 梳理 , 以廓清 迷 雾 , 本清 源 。主 要观 点是 : 谐社 会 不是没 有 正 和 矛盾 的社会 ; 和谐 社会 不是 没有 差异 的社会 ; 和谐 社会 是包 容 多元 文化 与 坚持指 导 思想 一元 化
矛 盾 , 极 化解 矛盾 , 使 矛 盾 向缓 和 的方 向发 积 促
展 , 使 不 和谐 的 因素 向 和谐 的方 向转 化 , 力 促 致 于解 决 影 响全 局 和谐 的一 些 重 大 问题 , 在不 断解 决 矛盾 的过程 中提 高社 会 的和谐 程度 。 和 谐社 会 只是 一 种相 对 的状态 , 它是 在 一定

关 于和 谐 社 会 建 设 中 的 矛 盾 问题 : 谐 和
社 会不 是没有 矛盾 的社 会
有 人 认 为 , 然 是 和谐 社 会 , 就 不 能有 矛 既 那 盾 , 谐 社会 是一 个 没有 矛 盾 、 和 没有 对 立 的社 会 。 这 种认 识 显然 是错 误 的 , 是不 现 实 的 。唯 物 辩证
处 于 比较稳 定 、 静 状态 的一 种 表 现 。矛 盾 无处 平 不在 , 时不有 。有 矛 盾 , 无 就有 对 立 , 就有 不 和谐 。
矛 盾对 立 处 于激 烈 时 ,事 物 就 处 于 不 和谐 的状
态 。 当矛 盾双方 的对 立 比较 缓 和 的情况 下 , 物 事 处 于 比较 稳 定 的状 态 ; 者 , 矛盾 通 过 恰 当 的 或 当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视角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视角
思想带来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 利共生 , 共同创造我们 的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 , 而不 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中不断前进的过程。所 以, 能以牺牲 民族 、 国家、 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来换取一 己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 的竞争性 。互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正视矛盾、 分析矛盾 , 找出化解 之利 。然而 。 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形成妥善处理矛盾 的 利共生与正当竞争并不矛盾 , 两者相互 联系、 相得益 共同富裕是 目 , 标 正当竞争、 率先发展 体制和机制 ; 同时 , 要坚持 以人为本 , 从解决关 系人 彰。互利共生、 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手 。比如 , 扩大劳动就 是动力 。有人担心 , 竞争会导致两极分化 , 影响社会 业, 完善社会保障 , 合理调节收入 , 解决入学难 、 看病 和谐发展 ,因而在一些地方 出现 “ 排斥竞争保 ‘ 和 难 ,减少贫困和救助弱势群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谐 ”的倾 向。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这种思想倾 向。的 ’ 村, 等等 , 都是群众最关心 的问题 , 需要我们在构建 确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竞争不可避免地会 出现优胜 和谐社会的过程 中妥善解决 。
伴 随着大规模 的人 口流动 ; 会保 障、 社 医疗卫生 、 式 的多样化将长期存在。 科
技教育、 环境保护 、 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 的发展和建 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互利共生 ,这是 和谐社会
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的影响和各种社 会思 协调性 的内在要求 。我们生 活在社 会主义祖 国这个 潮 的激荡 , 等等 , 所有这些都对经济 、 社会 和人们 的 大家庭 中, 全体成员都应该协调一致 、 携手并进 、 互
、 南 事党 学 { 宁妥 校 禄 r 芸
26 第 期 O 年 3 0

和谐社会的双重哲学维度

和谐社会的双重哲学维度
用 。思想 与文化 的多 元性会 影 响 和削 弱党在 长期
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文化创 新 的关系。 所谓传统 , 围绕人类 的不同活动领域 是 而形成 的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 ,是一种对社会行
为具 有 规 范作 用 和感 召力 的社 会 力量 ,是指 一 个
社会的文化遗产。 建立和谐文化 , 必须继承和借鉴
人 类 社 会 的优 秀 传 统文 化 ,中华 民族 有 五千 年 的 灿烂文明 , 天人 合 一 , 而不 同 , 和 是传 统 文 化 的精 华 , 们必 须 继 承 传统 文 化 的精 华 , 我 实现 传 统文 化 的现 代 转换 。创 新 是 文 化 永 葆活 力 和先 进性 的源
现发展的和谐 ; 处理有序与无序的关系 , 树立忧 主导地位 , 维护党的领导 。 但从 国内和国际的现实 患意识 , 掌握和谐社会建设规律 , 激发社会发展 看, 由于多元的经济和政治主体 ( 种族 、 民族 、 阶 的活力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 推进和谐社会的进 级 、 阶层、 宗教 、 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和个体等 ) 存
初级阶段 , 由于市场经济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放之前,中国逐渐形成 了以计划经济为主、 高度 必然带来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思想和价值观念
收稿 日期 :0 9—0 20 9—1 5
作者简介: 舒毅彪(90一 )男 , 17 , 湖南淑浦人, 侗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张或 (91 )女, 16 一 , 北京
起的各种社会矛盾与思想分歧, 实现领导的和谐 ;
同时采取措施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吸 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充实和谐文化的内涵 ,
展起来的领导制度 , 在这种体制下 , 党居于领导一

坚持对“和谐社会”的辩证思维

坚持对“和谐社会”的辩证思维

曲折 的 。坚 持这 种 辩 证 的发 展 观 , 够 使 我 们 对 和 谐 社 会 的 能
构 建 有 一 个 科 学 的认 识 与 正确 的态 度 。 2 1 构 建 和谐 社 会 是 人 类历 史 发 展 的必 然 趋 势 : 类 社 . 人 会 的 发展 历 史 是一 部 不 断 前 进 的 上升 的历 史 , 着 生 产 力 水 随 平 的不 断 提 高 , 会 财 富 的 不 断 丰 富 , 级 对 立 的 逐 步 消 失 , 社 阶 人 们 素 质 的 普遍 提升 , 类 必 将 要 迈 进 和谐 社 会 的 门槛 。因 人 为和 谐 社 会 既 是 合规 律 性 的 , 是 合 目的性 的 社 会 。社 会 和 又 谐 就 是 社 会 的 发 展符 合 人类 社 会 发展 的 客 观规 律 , 谐 的社 和 会 秩 序 和 生 活 环 境 , 是社 会 主 义 社会 发 展 的基 本 前 提 , 是 既 也 社 会 发 展 的 基 本 目标 , 求 社 会 和 谐 成 为 全 人 类 的 良好 愿 望 追 和普 遍 理 想 , 会 的发 展 , 社 就是 人 们 通过 奋 斗 , 除 不 和谐 , 消 走 向 和谐 的过 程 。我们 应 当充 分 认 识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的规 律 , 对 和谐 社 会 的成 功 构建 充 满 信 心 。 2 2 构 建 和 谐社 会 是 一 个 长期 的 历 史 过 程 : 物 是 作 . 事 为过 程 而 存 在 的 , 界 是 过 程 的 集 合 体 。正 如 恩 格 斯 所 说 : 世 “ 界 不 是既 成 事 物 的集 合 体 , 是 过程 的集 合 体” E 构 建 社 世 而 4 3 会 主义 和 谐 社会 既是 目标 , 是 过 程 , 目标 与 过 程 的统 一 。 又 是 “ 为过 程 , 作 构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是具 体 的 、 史 的 , 分 阶 历 是 段 的 、 层次 的 , 有 决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oS 如 同巩 固 和发 展 社 ] E ‘ 会 主 义 制 度 需 要 一 个 很 长 的 历 史 阶段 一样 ,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构 谐社 会 同样 需 要 经过 长 期 奋 斗 , 懈努 力 才 能逐 步 实 现 因 不 此 , 们 必须 对 和 谐社 会 建 设 过 程 的长 期 性 , 设 任务 的艰 巨 我 建 性有 足够 清 醒 的 认识 。 3 坚持矛盾论。 正确 认 识 与 处 理和 谐 社 会构 建 过 程 中 的各 种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辩证法思维——兼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辩证法思维——兼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辩 证 法 的 整 体 性 思 维特 征 要 求 和 谐 社 会 的 构 建 必 须 推 进 整 体 发 展 的 模 式 ; 谐 辩 证 法 的 主 体 反 思 性 思 维 要 和
求和谐社会 以人 为本 的价值 取向 ; 和谐辩证 法的辩证性 思维指 出和谐社 会终极 目标 的 实现 是一个 长期的 发
界 和谐 社会 的社 会 形 态 , 些 实 践 理 论 的倡 导标 这
代 中 国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基 础 。
志 着 以工 具 理性 为核 心理 念 的近 现代 西方 工业 文 明在 当代 社会 已开 始 衰 退 , 志着 新 的历 史 时代 标 主题 的形成 。它 既 是对 西 方传 统 文 明 的超 越 , 更 是 当代社会 实 践强 烈 的理论 诉求 。在探 索 中华文 化 的宝库 、 掘 中华五 千 年文 明积 累 的过程 中 , 挖 我 们倍 感 中 国传 统 文化所 蕴 含 的深 刻思 想足 以供 给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5 2 6 [ 金项 目] 基金 项 目: 基 陕西省哲 学社会科 学规 划办资助 项 目( 目批准号 :5 0 3 ) 陕西理 工学院专项科学研 究 项 0C 0Z ;
基金 项 目( 目批 准 号 :L QD 4 4 。 项 S G 0 l )
[ 作者简介 ] 曹亚芳( 9 1 , , 17 一) 女 陕西蒲城人 , 陕西理 工学院社科部讲 师 . 学硕士 。主要从事 哲学基础理 论研 究 哲
与教 学; 张义明( 9 5 , 江西广昌人 . 15 一) 男, 陕西理 工学 院党委 副书记 , 教授 。主要 从事 思想政 治教 育
理论研 究与教学。
维普资讯
10 5
广 西 师范学 院 学报 ( 学 社会科 学 版 ) 哲

辩论辩题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辩论辩题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辩论辩题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正方辩手:辩题,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因此,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社会和谐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和谐是美好的,和谐是幸福的。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只有在社会和谐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够享受到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其次,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历史上,许多社会动荡和冲突都是由于社会不和谐所导致的。

相反,只有在社会和谐的环境中,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

比如,中国古代的“和而不同”思想就是强调了社会和谐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最后,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在社会和谐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和谐是力量。

”只有在社会和谐的环境中,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反方辩手:辩题,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和谐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发展目标。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因此,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首先,社会和谐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

历史上,一些社会和谐的时期并不一定是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反,一些社会动荡和冲突的时期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比如,法国大革命就是一次社会动荡的时期,但正是这次革命推动了法国社会的进步。

其次,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社会没有矛盾和冲突。

事实上,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最后,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和谐的追求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历史的、发展的认识。

在当代社会中,辩证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和谐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对实现社会和谐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倡导全面发展的观念,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提倡均衡发展。

通过全面、均衡发展,不同领域的优势互补,使得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更加协调和谐。

比如,在经济领域,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实现经济全面发展,注重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社会矛盾。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注重历史的发展过程,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社会和谐的建设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可以使社会的发展更具历史底蕴和文化温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倡导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

在当代社会,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倡导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权和未来发展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当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中汲取启示,倡导全面、均衡发展,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构建“和谐社会”辩证思维之我见

构建“和谐社会”辩证思维之我见
维普资讯
构建 “ 会 ’辩证恩维之我见 和谐
口 郭华茹 ( 苏工业学院法政 系教授 江 常 州 23 1 ) 106
摘 要 : “ 谐 社 会 ” 理论 是 和谐 辩 证 思想 在 社 会 生 活 层 面 的 体 现 。 “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 和 构 ,是 中国 共
概 念 ,可 以 看 出 , “ ” 字 本 身 蕴 含 着 对 立 统 一 的 辩 证 和
再 到 康 有 为 的 “ 人 相 亲 ,人 人 平 等 的 《 同 书 》和 孙 人 大 中山的 “ 下 为公” 天 ;在 西 方 ,从 柏 拉 图 的 “ 想 国 ” 理 ,
实 现 社 会 和 谐 ,建 设 美 好 社 会 ,始 终 是 古 今 中外 人
们 共 同 的愿 望 ,也 是 包 括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内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党 不 懈 追 求 的 一 个 社 会 理 想 。 然 而 在 当 今 中 国 ,人 们 对于 “ 和谐 社 会 ” 的 关 注 ,无 论 在 广 度 上 还 是 深 度 上 都 是 历 史 上 人 们 对 于 和 谐 社 会 的 关 注 所 不 能 比 拟 的 。 在 “ 谐社 会 ”成 为 时 下 热 门话 题 的背 景 下 ,用 辩 证 思 维 去 和 解 读 和谐 社 会 ,用 辩 证 思 维 去 引 领 和 谐 社 会 ,对 于 构 建
万 物 负 阴而 抱 阳 。冲 气 以 为 和 。 意 为 “ ” 是世 界 万 物 ” 道 的 本 原 ,一 切 事 物 都 包 含 着 阴 阳 两 性 的 矛 盾 , 阴 与 阳 矛
盾 的 两 个 方 面 ,普 遍 存 在 于 万 物 之 中 , 阴 与 阳矛 盾 双 方
相 互 排 斥 , 相 互 作 用 , 使 事 物 达 到 和 谐 与 统 一 , 即 为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具有深远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其基本原理,以此作为行动指南,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是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不仅要注重生产力的提高,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潜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坚持实践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注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不断调整政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矛盾的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善于分析社会矛盾,找准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断统一矛盾双方,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提倡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深入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精神上的动力和行动的指南,只有不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要求,我们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要牢记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坚定信念,不断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社会和谐辩论辩题

社会和谐辩论辩题

社会和谐辩论辩题正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首先,和谐社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经济发展才能够更加健康地进行。

其次,和谐社会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更加顺畅,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动。

最后,和谐社会可以促进人民的幸福感。

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满,社会的发展更加有序,人们的幸福感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名人名句,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管仲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和气生财”的政策,使得齐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反方(社会和谐的质疑):虽然社会和谐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实现社会和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社会和谐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在现实中,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很难避免,这使得社会和谐的实现变得困难。

其次,社会和谐需要有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和社会不和谐的问题,这使得社会和谐的实现面临着挑战。

最后,社会和谐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但是在现实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分歧,这也使得社会和谐的实现变得困难。

名人名句,马克思曾说过,“社会和谐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这句话表达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困难性和复杂性。

经典案例,现代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社会不公正和不和谐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固化等,这些问题都给实现社会和谐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但是在现实中实现社会和谐并不容易。

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和谐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

辩论辩题的社会和谐

辩论辩题的社会和谐

辩论辩题的社会和谐正方辩手:首先,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只有在不同的声音中求得共识,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而且,和谐社会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人们才能享受到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次,社会和谐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就拿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正是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最后,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家才能够稳定发展,社会才能够长治久安。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和谐是一切美德的灵魂。

”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够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反方辩手:首先,社会和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各种因素都会对社会的和谐产生影响。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和谐并不是永恒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调整的状态。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社会和谐就是一成不变的。

其次,社会和谐也并不是唯一的发展路径。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这些声音和意见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所说,“社会和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一种多元共存的状态。

”只有在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和谐也并不是没有矛盾的。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在矛盾的基础上实现的。

【公文范文】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

【公文范文】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即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防止任何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偏向。

一、辩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首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全面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组成的超大系统。

作为描述、概括这一超大系统的“社会”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社会”,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

狭义上的“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特指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状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是既从“大社会”着眼,又从“小社会”着手,来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的。

从“大社会”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建设,要贯穿和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

这种“大社会”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着眼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要求把和谐的理念和精神贯穿到这个总体布局中。

从“小社会”来说,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种“小社会”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一个局部、一个部分。

社会和谐的辩论辩题

社会和谐的辩论辩题

社会和谐的辩论辩题正方,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社会和谐可以促进人们的团结合作,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社会和谐也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文化的繁荣,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

和谐的社会关系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所示,社会和谐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

其次,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的社会关系能够减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保障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例如,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民主治理模式,就是建立在和谐社会基础上的成功实践。

最后,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和谐的社会关系能够减少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和谐是人类最高的幸福”。

因此,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我们应该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反方,社会和谐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实际上很难实现。

社会是由各种不同利益和观念的个体构成的,很难做到每个人都能达成共识和和谐相处。

而且,社会和谐往往是建立在一些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基础上,这样的和谐是虚假的,不能持久。

首先,社会和谐往往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上。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社会和谐是建立在一些人的牺牲和压迫之上的。

例如,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就是建立在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之上的。

其次,社会和谐往往是虚假的。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社会和谐只是表面的,实际上存在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分化问题,就是社会和谐的虚假表象。

最后,社会和谐很难实现。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不同利益和观念的个体很难做到共识和和谐相处。

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和谐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5.09.0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辩证思维武香俊(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1400)摘 要:辩证思维是斗争思维与和谐思维的辩证统一。

它有利于公平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能有效地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辩证思维。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需要注重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把侧重点放在同一性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辩证思维;斗争思维;和谐思维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5)09-0063-03收稿日期:2015-03-13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行政伦理视域下的基层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2015GH047)作者简介:武香俊(1983—),女,河南新乡人,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一、辩证思维是斗争思维与和谐思维的辩证统一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唯物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即唯物辩证法思维,它是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体现。

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1],“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2]330。

因此,矛盾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具体形式,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一切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

和谐思维是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的唯物辩证思维,它既承认矛盾、重视矛盾的斗争性,又重视矛盾的同一性,重视多赢共生、共同发展,促进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要理解辩证思维必须先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强调对立、矛盾,同一性强调统一、和谐。

而辩证思维既重视对立面的斗争,又重视对立面的统一。

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矛盾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矛盾的斗争性占主导地位。

在资本主义早期,马克思从时代背景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出发,不得不重视斗争性所发挥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作用。

在前苏联时期,列宁为了领导本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将辩证法矛盾斗争性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为推翻三座大山,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充分运用斗争思维,最终建立了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由此可见,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辩证法基本上就在否定、批判、革命和斗争的框架内运思。

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从实践上证明:过去将近两个世纪内较多地从矛盾的斗争性方面来理解和阐发辩证法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然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们在重视矛盾斗争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同一性的存在。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同一会持续漫长的时间;列宁说过“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3];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同一性是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抗战时同顽固派做斗争时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尽量争取敌人,扩大统一战线,而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解、一种和谐。

革命年代马克思主义者对斗争性的格外重视无可厚非,因为只有突出辩证法的批判、革命、斗争和否定的本性,才能激发无产阶级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然而在和平年代,就不能再单纯强调斗争的重要性了。

就拿中国来说,建国以后尤其36第9期No.9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2015年9月Sep.2015是三大改造完成以后,若再仅仅重视“斗争哲学”显然就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来的阶级斗争夸大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就是历史教训。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任务也转变为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后,为了不重蹈覆辙,理论界纠正了对辩证法的错误理解,并强调了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单独的斗争性和单独的同一性都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发展理念上实现了由斗争思维到和谐思维的初步转变。

综上所述,辩证思维是斗争思维与和谐思维的统一,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辩证思维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辩证思维方式有利于正确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

(一)辩证思维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和谐、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和潜质。

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潜质,需要用辩证思维作为其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应用辩证思维形成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理论、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使得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以辩证思维为指导思想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具体集中体现在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中,我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健康稳定发展的事实也说明以辩证思维为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当然我们也相信在辩证思维指导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将有利于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

(二)辩证思维有利于公平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的利益格局被打破,随之诞生了很多新的利益主体,新的社会阶层也相继出现。

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多种多样,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引发了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实践证明:利益关系紧张会直接导致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产生。

因此,整合利益关系,协调利益矛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制定矛盾疏导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从最大限度上保证公平公正,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增进人民生活的和谐。

(三)辩证思维能有效地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和谐社会建构中运用辩证思维,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相对减少不和谐因素。

习近平指出:“一个强大而和谐中国的实现,不仅仅表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和科技飞速发展上,而更体现在公民的精神文明、思想道德水平与修养的提升上。

”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

针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适应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也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运用辩证思维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值得憧憬,但是现实情况中不和谐现象也存在。

不和谐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思维方式不科学,容易出现只重视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的弊端。

思想是行动的前提,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因此,要真正达到和谐社会的境界和状态,需要用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作指导。

(一)注重在对立中把握同一由于长期受战乱年代斗争思维的影响,人们习惯经常从对立斗争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忽视矛盾同一性的作用,这明显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然而,辩证思维不仅重视矛盾的斗争性,又强调矛盾的对立性,认为双方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首先,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虽有对立、斗争的一面,但更主要体现的是同一性的方面。

因为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唇亡齿寒的有机统一体,生态环境好了,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民群众拥有良好的生存条件。

其次,由于目前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着损害人民利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人民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矛盾,目的无非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以辩证思维作指导,注重在对立中把握同一,通过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不断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相关制度,从而逐步解决46 2015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问题,调动全体人民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在整个社会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善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和谐不等于没有斗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等于是没有对立的社会。

目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仅有众多的合作性矛盾和竞争性矛盾,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斗争性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不区分矛盾的性质就一味地讲和谐。

毛泽东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2]311首先,从国际环境看,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个国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愈加紧密,和谐世界的理念被世人广为接受。

然而,斗争性的矛盾依然存在,一些恐怖分子日益猖獗,分裂活动屡见不鲜,特别是霸权主义越发强势,经常散布“中国威胁论”,试图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

其次,从国内情况看,除人民内部矛盾外,同时还存在着斗争性矛盾,诸如那些触犯法律的、损害党、国家和人民种种利益的贪污腐败现象,对于这类非斗争不能解决问题的矛盾,就只有采取斗争的方法。

(三)重点放在同一性上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却会有所不同。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当条件改变时,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因此,列宁说:“因为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改变了,迫切的直接行动任务也有过极大的改变,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位。

”[4]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对的共同任务。

在国内,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阶级斗争早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们现在需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努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使经济和社会更加平稳地向前发展。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需要。

因此,不能把斗争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四)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必然要求,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又是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必然选择,而效率与公平是利益分配领域中的基本矛盾,因此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平均主义、不讲效率的弊端十分突出。

因此,我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这种制度安排过分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直接导致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不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生产力取得了快速发展,以前效率优先的原则显然已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