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模式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指在稻田中养殖鸭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稻田种植和单一的鸭子养殖,稻鸭种养具有许多优势和综合效益。

本文将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稻鸭种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稻鸭种养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稻鸭共生能够充分利用稻田中的资源,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益。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杂草、害虫和田间残留物,起到了除虫灭草的作用,减少了农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鸭子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质量,提升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稻鸭养殖与稻作种植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稻鸭提供氮素肥源,促进稻苗生长,增加稻米的产量和收入。

稻鸭种养能够实现稻田和鸭子的互利共赢,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稻鸭种养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稻鸭在稻田中觅食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药的需求,降低了农田的污染风险。

稻田中的农药和化肥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而稻鸭种养能够减少或替代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稻鸭的粪便富含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稻田中的鸭子还能够起到疏浚土壤的作用,促进土壤呼吸,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稻鸭种养能够降低农田的化学污染和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稻鸭种养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稻鸭种养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的经济状况。

稻鸭种养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稻鸭种养还有利于传承农耕文化和乡土特色,促进农田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农村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稻鸭种养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农民生活,有助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引入鸭群,实现稻田与鸭子的共生共赢。

该模式目前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生产技术方面,种植者需要合理配置鸭子数量、品种和管理方式,确保稻鸭共生模式的有效运转。

稻鸭共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适用范围广泛,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稻鸭共生有望成为一种可持续推广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带来新的希望。

稻鸭共生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环境影响、适用范围、未来发展、潜力、可持续性、推广前景1. 引言1.1 稻鸭共生的定义稻鸭共生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将水稻种植与鸭的养殖相结合,通过鸭在稻田中觅食、捕食害虫,同时通过粪便和运动活动促进水稻生长,达到增产减害的效果。

稻鸭共生是一种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创新耕作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生模式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稻鸭共生,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生产力,还可以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农产品,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贡献力量。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稻鸭共生的现状稻鸭共生是一种集农作物种植和家禽饲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稻鸭共生的现状并不是很普及,但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在江西省、湖南省等重要水稻产区,已经有大量农户开始尝试稻鸭共生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型农场也开始进行稻鸭共生的试验和推广,以期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

虽然稻鸭共生的现状还不够普及,但随着人们对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的认可和需求增加,相信稻鸭共生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一种集稻田、水产养殖和禽畜养殖为一体的综合种养方式。

该种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和综合效益:1. 生态环保:稻鸭种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农田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农田施肥会造成农药、化肥等物质的积累,而稻鸭种养中,鸭子在水田中捕食害虫和杂草,替代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系统。

2. 高产高效:稻鸭种养模式通过鸭子捕食杂草和害虫,起到了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使稻田的生长环境更加良好,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表明,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稻鸭种养可使稻田的产量提高10%~20%。

3. 节约劳动力:稻鸭种养模式通过鸭子代替了传统人工除草和防虫的工作,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由于鸭子能自主觅食,在稻田中活动,人们只需定期给鸭子喂食和清洁鸭舍,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4. 经济效益:稻鸭种养模式将农田经营与禽畜养殖相结合,形成了稻田养殖循环,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种养模式中的鸭子可以作为肉禽进行销售,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来源。

稻鸭模式在稻田中生态养殖鱼类,形成了水产养殖的产值。

5. 降低养殖风险:稻鸭种养模式中,鱼类和鸭子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鱼类在稻田中生长,可以吃掉鸭舍中的粪便和饲料残渣,减少了有机物的排放。

鸭子则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促进稻谷生长。

这样的种养模式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了养殖的成功率。

稻鸭种养模式具有生态环保、高产高效、节约劳动力、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等优势和综合效益。

它不仅满足了农田的绿色种植需求,还为农户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们开始尝试各种新型的种养模式,其中就包括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们的收入,又可以保护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将探讨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优缺点。

一、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实践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和鸭子结合起来种养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是将鸭子投放到水稻田里,在鸭子的帮助下,水稻可以得到更好地生长,同时,鸭子也可以从水稻中获取食物,这样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在实践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农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适量投放鸭子:在投放鸭子时,要避免投放过多,否则鸭子会频繁走动,会对水稻造成损伤。

根据田地的面积、水稻的生长情况和鸭子的数量进行适度的投放,一般来说每亩水稻放入一只鸭子比较合适。

2.适时投放鸭子:在投放鸭子时,要严格把握时机,一般在水稻灌浆期投放鸭子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鸭子有足够的食物,而且对水稻成熟也有一定的好处。

3.定期清理鸭粪及鸭绒:在鸭子投放之后,由于它们的排泄物比较多,这些鸭粪会直接落入水稻田中。

为避免鸭粪对水稻造成污染,农民需要定期清理鸭粪。

鸭绒也需要清理,以免造成水稻秧苗缠绕。

二、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优缺点1.优点(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通过鸭子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

(2)更好地利用土地: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种水稻,还可以养鸭子,从而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增加鸭子的养殖量,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通过销售富有特色的鸭肉、鸭蛋等产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2.缺点(1)成本较高: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需要投入一定的饲料、清洁、饮水等成本,因此总体成本较高。

(2)需要科学管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需要科学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否则会导致鸭子数量失控,对水稻造成损害。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利用鸭子吃害虫、杂草和杂菜来实现稻田的生态平衡。

稻鸭共生有多种优点,比如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种养方式也能够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污染。

在生产技术方面,主要包括鸭子的养殖管理、喂食和饮水、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

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稻鸭共生的管理方法,确保稻鸭共生的效益最大化。

通过稻鸭共生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效益、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种植方式是稻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和放养鸭子,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鸭子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稻鸭共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利用率。

稻鸭共生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稻鸭共生的含义、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效益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稻鸭共生的含义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指的是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水禽,如鸭子。

稻鸭共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起到清除害虫、杂草的作用,实现农田的生态调节和有机农业生产。

稻鸭共生的核心理念是“生物多样性利用”,通过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一、稻鸭共作的概念和优势稻鸭共作是指在水稻田中适当投放鸭苗,由鸭在水稻田中自由觅食以控制虫害,同时利用鸭粪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两者相互促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稻鸭共作的核心思想是以生态农业理念为指导,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有机农业的实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保: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类的天然捕食虫害的特性,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资源循环利用: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粪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3)增产增效:稻鸭共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减少了病虫害损失,同时鸭粪的施用也能够为水稻提供养分,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稻鸭共作的实施方法1. 鸭苗的选择和投放选择品种纯正、健壮的鸭苗,投放数量一般为每亩水稻田投放20只左右,以防止鸭群过大对水稻田产生伤害。

2. 鸭群的管理和饲养在水稻田周边设置饲养场所,定时投喂饲料和清理鸭舍,保证鸭群的健康状态。

3. 控制鸭群的活动范围设置围栏或者利用食物引导鸭群在水稻田中自由觅食,同时防止鸭群过度损害水稻。

定期清理鸭舍和收集鸭粪,进行堆肥处理,并在水稻田中适量施用,提高土壤养分。

5. 害虫监测和鸭群调控定期进行害虫的监测和鸭群数量的调控,确保害虫得到有效地控制,同时保证水稻不受过度损害。

三、稻鸭共作的效果1. 控虫效果稻鸭共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特别是对稻田中的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花纹夜蛾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增产效果3. 资源利用效果四、稻鸭共作的发展前景1. 生态农业的推广2. 农产品的质量提升稻鸭共作可以减少病虫害损失,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农民收入的增加稻鸭共作可以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于扶贫攻坚、农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是一种集中农田和水稻、鸭类养殖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该模式通过利用水稻田作为鸭类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实现水稻农田与鸭场之间的有机循环,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产量。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农田与鸭舍相结合、水稻与鸭类共生”。

在该模式下,水稻田和鸭舍之间进行了有效的连接,使鸭类成为了水稻田的“生态工程师”。

该模式的主要步骤是:1. 多种植方式:水稻田采用水旱轮作制度,即在水稻生长季节内进行水分灌溉,在水稻收割后进行别的作物的种植。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2. 合理配置种植组合:根据农田所处地理环境和水稻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种植组合。

在旱田地区,可以选择种植水稻和鸭豆,让鸭类在水稻生长季节内吃豆荚,同时通过粪便将养分输入到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

3. 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为了保证水稻田的良好生长环境,需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包括提高田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4. 积极管理鸭类饲养:对鸭类进行规范的养殖管理,包括饲料和环境的管理。

合理设计鸭舍,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保证鸭类的生长发育。

1. 增加土壤肥力:鸭类粪便中富含养分,通过鸭类的排泄物输入到田地中,增加土壤肥力。

鸭类在稻田中捕食蝗虫、蚜虫等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提高水稻产量:鸭类通过在水稻田中觅食,打翻泥土,促进土壤通气和排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鸭类还可以捕食田螺等水稻病虫害的中间宿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

3. 降低生产成本:水稻与鸭类共作模式可以减少农民的人工投入。

鸭类在稻田中觅食,不仅节省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成本,还减少了农民除虫和除草的工作量。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技术和管理水平需提高:该模式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农田管理和鸭类养殖技术,包括种植、灌溉、施肥、饲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生态系统稳定性难以保证:鸭类的放养会对水稻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减产。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稻鸭共生”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一、“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1、除虫效果: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物污染。

2、除草效果: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而且还比化学除草效果好。

3、培肥效果: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

4、松土效果: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

“稻鸭共生”的有机稻米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鸭子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的选择及围挡稻鸭共作应选择僻静、无污染、人为干扰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宜。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一种种养方式,种植水稻同时养殖鸭子,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养殖方式下,鸭子可以吃掉稻田中的草,杂草和害虫。

这不仅可以降低草和害虫对水稻的影响,而且可以使稻田更为清洁干净。

在反过来的情况下,稻田中的水稻秸秆,落叶和割草可以成为鸭子的食物。

这种方式下鸭子的饲料成本相对于单一养殖的方式大大降低。

稻鸭种养的另一个优势是减少农民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鸭子的排泄物可以充当水稻的肥料,这可以减少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

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减少对地球环境的污染,而不是增加环境污染问题。

稻鸭种养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创新实践已经表明,稻鸭种养的综合效益要比单一的种植和养殖方式高很多。

从种植水稻和养殖鸭子的两方面来考虑,都可以看到很多收益。

首先,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看,稻鸭种养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

这是因为鸭子可以将稻田中的草和杂草清除掉。

这样可以让水稻更加充分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源,提高产量。

同时,鸭子的排泄物也可以为水稻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水稻的品质和数量。

从养殖鸭子的角度来看,稻鸭种养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

因为这种方式下,鸭子的饲料成本相对于传统养殖方法大幅降低,而且稻田中的草,杂草和害虫充当的饲料成本为零。

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减少成本的同时,将更多的利润投入到种植和养殖业中。

综上所述,稻鸭种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养殖方式可以提高产量和利润,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方式在未来将会越来越被广泛采用,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稻田和鸭子养殖结合起来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
利用了稻田和鸭子之间的互惠关系,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又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
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田的病虫害。

在这种模式下,鸭子在稻田中
自由觅食,吃掉了大量的害虫和杂草。

鸭子的进食行为不仅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还能保持稻田的湿润环境,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相比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这种方式对环
境的损害更小,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稻鸭共生模式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鸭子的喙和爪子会松土、翻晒土层,有利
于加强土壤通气和排水性,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鸭子还在稻田中排泄,提供有机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这种模式下的水稻生长更加健壮,产量更高,而且稻谷品质更佳,口感更好。

稻鸭共生模式还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益。

在稻田中养殖鸭子,不仅可以利用稻谷中的
副产品来喂养鸭子,减少养殖成本,还可以将鸭子出售,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样一来,水稻和鸭子的共生方式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实现了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既能有效
地控制水稻田的病虫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益。

这种模式不
仅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对农民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在
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稻鸭共作增效益循环农业显生机

稻鸭共作增效益循环农业显生机

稻鸭共作增效益循环农业显生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逐渐被循环农业所取代,而稻鸭共作则是循环农业模式中的一种经典实践。

稻鸭共作是一种采用稻田生态系统构建农业循环体系的模式,通过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禽和水禽相结合,使农田生态系统实现了协同增效,实现了资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本文将从稻鸭共作的优势、实践模式和对农业生产效益的促进等方面展开介绍。

稻鸭共作的优势稻鸭共作所带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态环保稻鸭共作模式通过稻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饲养水禽进入稻田后,可以清除害虫和杂草,同时产生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比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鸭共作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平衡。

二、降低生产成本稻鸭共作既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又能降低劳动成本。

在稻田中饲养水禽可以利用水稻园区间的空闲地为水禽提供生活场所,同时水禽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鸭饲料的投入成本。

粪便的回收再利用也减少了农田肥料的成本。

稻鸭共作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

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稻鸭共作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水禽可以及时清除害虫,预防病虫害发生,同时大量的粪便也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水稻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由于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且优化了土壤生态系统,因此种植的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更加安全和健康,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

稻鸭共作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稻鸭共作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选择适宜品种的水禽在稻鸭共作中,选择适宜品种的水禽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种养鸭和鹅是较为适合的水禽品种。

这两种水禽都食量大,喜欢吃杂草和害虫,可有效地保护农作物。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将鸭子放养在稻田中,达到稻田和鸭子之间双向
的互利共生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优点。

首先,稻鸭共生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使用的量。

鸭子可以吃掉稻
田中的螺、虫、蚊子等害虫,大大降低虫害发生的频率。

同时,鸭子还可以吃掉稻田中的
杂草,减少了农民人工除草的劳动强度。

其次,稻鸭共生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和农民的收益。

鸭子会在稻田中散步,踩实水田
底部的泥土,促进水田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进而促进了稻田的生长。

另外,鸭子在稻田中
排泄的粪便也为水稻提供了养分,加速了稻田的生长速度。

由此产生的高产量将增加农民
的收入。

此外,稻鸭共生模式还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鸭子吃掉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
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

在稻鸭共生模式下,鸭子在稻田中游泳,促进了水稻生
态系统的平衡,提升了稻田的生态质量。

在生产技术方面,稻鸭共生需要农民具备一些专业技能和经验。

农民需要在水稻生长
的高峰期将鸭子放入田间,控制鸭群的数量和领地范围,以免对水稻生长造成过度损害。

同时,农民还需要为鸭子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以确保其生长健康。

农民还需要对鸭子的
饲养密度、深水度和出入口等因素进行科学控制,以达到优化产量和质量的最佳效果。

总之,稻鸭共生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环境友好、高效生产的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因此,稻鸭共生模式应逐步推广,并加强对农民
技能与知识的培训,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技化。

稻-鸭生态种养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稻-鸭生态种养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稻-鸭生态种养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作者:李钊容黎远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进行优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试验,采用大田试验,0.67hm2稻田连片种养,每造水稻养鸭两批,对优质稻及鸭的产量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稻鸭生态种养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基本持平或略增,同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又多收获两批鸭,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优质稻;鸭;生态种养;经济效益优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具有增产,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简便易行等优点,为使该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达到增产、增效、优质的目的,开展“生态稻田+鸭”种养技术试验,以探索出最佳种植技术,指导大面积生产。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容县容州镇杨叶村1.2供试品种v两优78331.3试验设计采用大田试验,0.67hm2稻田连片种植,每造养鸭两批次,每667m2稻田每批次放养中鸭12只。

通过对优质稻和鸭产量的验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4试验方法1.4.1浸种、播种采用常规塑盘育秧办法进行育秧,每667m2稻田用种1.25kg,2018年3月9日浸种,3月13日播种,采用常规育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1.4.2移植抛栽提前犁耙沤田,3月28日抛秧,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50kg,于抛秧前2d撒施沤田。

每667m2抛栽1.2万~1.3万蔸,比常规栽培方式适当减少抛栽蔸数,抛栽叶龄为3.5~4.5叶,抛秧选在晴天或阴天进行,避免在大雨天操作,抛秧时,排除田间渍水,保持大田泥皮水。

1.4.3本田管理抛秧后5~7天内是秧苗的扎根立苗期,应在泥皮水抛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浅水,以利早立苗,防止无水干裂,如遇大雨,及时将水排干,以防漂秧。

此时期若灌深水,则易造成倒苗、漂苗,不利于扎根,若田面完全无水易造成叶片萎蔫,根系生长缓慢,严重的造成秧苗死亡。

4月1日施回青分蘖肥,撒施尿素5kg加16:16:16复合肥7.5kg,不用除草剂。

关于“鸭稻共作”生产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鸭稻共作”生产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稻鸭共作”生产模式的实践与思考XXX有限公司针对当前农村稻作生产主要依赖化肥、农药等大量化学性农资投入获得高产稳产,而造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稻米品质受到损害的现状,XXX有限公司从2017年便开始积极探索并率先推行“稻鸭共作”新型种养模式。

到目前为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稻鸭共作”生态生产技术工程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将主要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稻鸭共作”的基本形态“稻鸭共作”生产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养为昼夜放养。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首先,鸭子具有旺盛的杂食性,能替代农药为稻田除草除虫,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产生浑水增氧的效果,促进养分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

同时,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因此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需追施无机化肥。

其次,稻田可以为鸭子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休息的自然生存环境以及充足的水源、丰富的食物。

据测定,稻田水体中有水生植物36种,藻类7门67属,底栖动物21种,浮游动物77种。

仅水生植物每亩可产300-1500公斤,按照物质与能量转化互补的原则推算,每亩稻田(不补料)可育肥8-10只鸭。

再次,水稻生长周期为140天,从返青到抽穗需要85天左右,整个灌浆需7天左右。

从返青到抽穗后3-5天有将近90天时间可以养鸭。

麻鸭30天长满羽毛,生育期100天可以出售,每只重量在2-3斤左右。

将孵化10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然后与水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便形成了种养相结合、降本增效的“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二、“稻鸭共作”的生态功能“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子的加入而使得水稻栽培过程的多个生产环节由鸭子来承担,其主要生态功能为:1.除草效果好。

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1.引言稻鸭共生技术属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类型,就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构建一个平衡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此系统中二者相互依赖并相互促进,加快水稻的分蘖和生长,鸭粪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同时水稻也为鸭子的生长提供草虫等食物,二者共生、共赢,构建一种复合生态系统。

不仅可以节约水稻和鸭子的种植、养殖成本,而且可以培育无公害、优质的水稻作物和鸭肉,满足市场上对天然无公害健康食品的需求,打造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增加农村收入,推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快速和健康发展。

2.稻鸭共生技术要点2.1鸭子的选择应用稻鸭共生技术时所选择鸭子的品种,应为具有较强生活能力和抗逆能力、喜欢以野生动植物为食的品种,最好是役用鸭品种,此种品种的成年鸭体型中等偏小,可以在稻间自由穿行且不容易将秧苗压死。

还具有食量小且母鸭的产蛋率高、公鸭的肉质鲜嫩、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养殖效益。

苗鸭的选择通常为7~10日龄的役用鸭,此种鸭子的孵化期为28d左右,在确定了稻秧的栽种时间以及苗鸭的放入时间之后,可以通过倒退35d的方式确定将鸭子种蛋的入孵时间,基于此时间可以开展联系鸭场和定购鸭苗等工作,做好养殖之前的育雏等准备工作,为稻鸭共生技术的成功应用做好基础性工作。

2.2稻田的选择稻田选择的基本要求是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且连片,保证鸭子养殖阶段稻田中的水深保持在10cm以上,保证在鸭子活动时可以用脚爪抓到浮泥,不允许开展放水烤田工作。

在选择好稻田之后需要开展田块整理,将田埂高度整理为20cm,宽度则为80~100cm,便于鸭子活动以及稻田保水工作的开展。

水稻则应该选择植株高度适中、株型比较挺拔、具有较强分蘖能力和抗病能力、成熟期适中和大穗型的高产优质品种。

鸭子的放养密度通常为150只/ hm2,在每个区域中构建一个简易棚,并在其中放养100只鸭子。

以绥阳县旺草坝区为例,去年有“稻十鸭”项目种植,此地区海拨为680米左右,此项目种植面积为2000亩左右,所选择水稻品种为宜香优2115,亩放鸭10只。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的种养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方面,稻鸭共育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还能够有效的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研究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稻鸭共育的优势1、增加产量:稻鸭共育可以利用鸭子的饵料和粪便促进稻田中的营养物循环,提高稻田的生产力,从而增加产量。

2、减少人工施肥与农药的使用:在稻鸭共育的过程中,鸭子会进行不断的覆盖与不断的搅拌水体,从而减少了人工施肥与农药的使用。

3、减少杂草的生长:稻鸭共育中,鸭子通过搅拌水体,摸索食物,以及覆盖水面等方式减少了水稻田中杂草的生长。

4、保护生态环境:稻鸭共育不仅可以提高农业零售商的数量,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水体污染和土地肥力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稻鸭共育的技术要点1、鸭舍建设稻鸭共育鸭舍要求安全、通风、抗寒性好。

鸭舍建设要注意保温隔热,保证夏季低温、冬季高温时能够适应鸭子的需要。

2、适宜鸭的品种选择适宜稻鸭共育的品种,应该是饲料的适应性强、产蛋率高、卫生质量好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合进行稻鸭共育的品种有北京杂鸭、白广鸭、巨鸭等。

3、科学合理的饲料与营养鸭子的营养方面应该以适宜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为主,因为这些成分是鸭子身体所需要的基本元素。

此外,适当加少量石灰粉,有助于鸭蛋的生长和改善其他营养素吸收情况。

4、水质与水源的处理稻鸭共育过程中,必须保证水质清洁、水源不受污染。

饮水要保持在水源的上游,以减少杂质对水生动植物的损害。

同时,稻鸭共育的用水应该要合理使用,减少水的浪费。

三、结论稻鸭共育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种养模式,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产品的营养价值,还能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

为了成功开展稻鸭共育,请务必细心考虑鸭舍建设、饲料与营养的科学处理以及水质与水源的保证。

大家一起努力,相信稻鸭共育将会为大家带来丰厚的回报。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一种将稻田和鸭子养殖相结合的农业养殖模式,具有广泛的优势和综合效益。

以下是稻鸭种养的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1. 生态环境优势:稻鸭种养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时,会清除杂草、虫害等有害生物,降低对农作物的侵害;鸭子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料,提供养分供给,改善土壤质量。

2. 降低劳动投入:相比传统的稻田耕种方式,稻鸭种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劳动。

鸭子可以帮助稻农除草、防治病虫害,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成本。

3. 提高产量:稻鸭种养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产量。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清除杂草,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鸭子的粪便中富含养分,能够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产量。

4. 经济效益:稻鸭种养不仅提高了稻田的产量,还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稻鸭种养可以提供稻谷和鸭子两种农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稻鸭种养还可以提供各种副业机会,如鸭蛋加工、鸭肉销售等,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5. 能源利用效益:稻鸭种养模式还能够有效利用农田的能源。

稻田的秸秆和残茬可以作为鸭子的饲料,能够充分利用农田的剩余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6. 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稻鸭种养可以实现农田的多功能利用。

稻田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还可以养殖鸭子,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资源,实现了农田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的效益。

稻鸭种养具有生态环境优势、降低劳动投入、提高产量、经济效益、能源利用效益和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等多方面的优势和综合效益。

稻鸭种养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养殖模式,有助于提高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示范实践

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示范实践

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示范实践摘要稻鸭生态共育,可增加稻田养鸭收入、节省水稻生产成本、促进水稻增产增收、有利减轻病虫发生,阐述了稻鸭生态共育主要技术,以及该技术示范实践的效果和注意要点,以期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稻鸭生态共育;主要技术;效果中图分类号S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7-0194-01绍兴市皋埠镇地处浙东宁绍平原,全镇拥有耕地面积2 733.33hm2,水域面积926.67hm2,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水稻是该镇农业生产的主导作物,有6 667m2以上种粮大户173户,是绍兴市农业大镇。

但是,多数水田仅种一作单季稻,并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导致投入成本提高、效益偏低,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

面对现实,如何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为此,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自然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示范。

通过示范实践,形成一整套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并且该项技术应用后提高了水稻产量、节省了水稻生产投入成本、促进了效益提高。

1稻鸭生态共育作用与效果1.1增加稻田养鸭收入根据稻鸭生态共育示范区统计,早稻平均产鸭183只/hm2,计产值2 637元/hm2,减去苗鸭、饲料、药物成本366元/hm2,净增收入2 271元/hm2;晚稻平均产鸭160.5只/hm2,计产值2 630.55元/hm2,减去苗鸭、饲料、药物成本353.10元/hm2,净增收入2 277.45元/hm2。

早、晚稻两季养鸭增收4 548.45元/hm2。

1.2节省水稻生产成本稻鸭生态共育区与对照田相比:早、晚稻各减少1次化学除草,节省除草剂成本52.5元/hm2;减少治虫2次,节省药本和工本202.5元/hm2,节省化肥成本91.5元/hm2(碳铵58.5元/hm2,尿素33.0元/hm2),早、晚稻合计节省水稻生产成本346.5元/hm2。

稻鸭共作技术研究进展

稻鸭共作技术研究进展

稻鸭共作技术研究进展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旨在通过鸭子与稻田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
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

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
究成果。

1. 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稻鸭共作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鸭子在稻田中有利于杀虫和控制病害,同时会将粪便和残饲料混入
水稻田中,为水稻提供养分。

2. 稻鸭共作对土壤质量的改善:通过稻鸭共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
土壤肥力,进而改善土壤质量。

同时,鸭子在田间行走能够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有利
于水稻根系的伸展和营养吸收。

3. 稻鸭共作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稻鸭共作技术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
的依赖,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鸭子能够在稻田中寻找食物和栖息,有
助于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4. 稻鸭共作模式的改进研究: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改进稻鸭共作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通过引入不同的鸭种和进行合理的数量控制,以
达到更好的生产效益。

此外,还在研究如何优化鸭子的饲养管理,以提高鸭子在稻田中的
效率和利用率。

总体来看,稻鸭共作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和潜力,但仍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稻鸭共作技术的效益,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
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性 能的影响 。试 验结果表 明:稻鸭组鸭与对 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 ( >0 5 。 P . ) 0
照组 鸭相 比,在体重 、日增重 、饲料转化 比等指 1 材料 与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试 验 选 用 水 稻 品种 为南 梗 4 . 6 [ 稿 日期 ] 0 20 — 7 收 2 1 — 62
; 02 8 j l 1. 2
试验综述
. 号 。试验选用浙江 绍兴鸭为试验动物 ,将脱温后 13 试 验 日粮 试验 日粮 均 为 自配料 ,相 同配 组 l 4曰龄雏 鸭随机分成 3 ( 组 公母各 半) ,第 一组稻 方 ,投 喂水 平不 同,稻鸭 I 、稻鸭 Ⅱ组分别补
0 H %。饲 料 原料 由玉米 、小麦 、豆粕 、 8 田放养 ( 以下简称稻鸭 I ) 组 ,补饲对 照组投喂 曰 饲 9 %¥ 0 粮 量 的 9 %,第 二组稻 田放养 ( 0 下简称 稻 鸭 Ⅱ 瘪谷 稻等 组成 ,经饲料 厂加 工制成 全价颗 粒料 。 。 组) ,补饲对 照组 投 喂 日粮量 的 8 %,对照 组 鸭 基础 日粮及营养水平见表 1 0 常规地面平养 ,按 1 0 0 %标准 日粮饲喂 。每组设 3 个 重复 ,稻鸭组每个重复 2 只( O 公母各 半) 。
2 3 2 褪 黑素 的季节性 变化 血 液 中褪 黑素水 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 季节 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 .. 平存 在 明显 的季节 性变化 ,冬至 后 (2 2 1 月 8日) ( <0O ) P .1 ,并 且 试 验 组 与 对 照 组 表 现 为 相 同 的 上午 1 时试验 组为 4 . n/ ,春 分前 ( 月 2日) 趋势 。任何季节的试验 组都高与对照组 ,冬至和 1 6 g 3 L 3 上升 到 5 . g ,夏至后 ( 月 3日) 降到最低 春分 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夏至和秋分 51 n/ 9 L 7 下
文章编号 17 — 6 22 1)8 0 5 — 4 6 2 9 9 (0 2 —0 6 0 0
本研究 旨在探讨稻 鸭共生模式与地面常规平 标存 在 显著 差异 ( <O 5 ,稻鸭 组鸭 全期 增重 P .) 0 养模式及稻 鸭共生模 式下不 同饲养水平对绍兴鸭 比对照 组快 3 . %;稻 鸭 I组与稻 鸭 Ⅱ组间 生 68 7
点 4 . g ,秋分 后 ( 月 2 08 n , 6 L 9 8日) 又达 到一 年 中 时组 间差异都显著 ,详 如表 7 。 最 高水平 6 . r ,除 了冬 至与春 分 、夏至表 8 5- L 6 d
表 7 褪黑素 的季节性变化 n l gL
2 4 不 同光 照 时间对 羊只发情 、受胎 效果 的影 接 影 响羊 绒 的生 长 。 . 响 控制光照对羊只繁殖性 能无任何影响。试验期 34 辽宁绒 山羊 不仅具 有高产性 能 ,并且具备 . 间除个别羊有发情现象 ,没有发现大批羊只发情 了常年长绒生理特 性,测试 结果证实 ,试验羊梳 症候 。从配种效果看 ,试验组未发情羊 占总体 的 绒后从 5 月份 羊绒就 陆续开始 生长 ,到翌年 1 月 1. %,情 期受胎率7 . %。对照组未发情羊 占 份 一直呈 现稳 定 生长态 势 ,2 月长 势逐 渐变 66 2 03 7 、3 总体的2 . %,情期受胎率 6 . %,试验组比对 99 0 42 5 缓 ,羊绒 生长期长达 9 1 个 月 ,每月羊绒 生长 ~ O 照组 以及其他母羊群有 明显的发情和受胎效果。 强度 平均 0 m,生 长势在 0 1 . .c 8 . ~1 0 m之 间 , 5 Oc 3 结 论 与讨 论 由于羊绒生长期早 、持续时间长 ,可能也是试验 3 1 人 为制 造短 光照环境 可 以诱 发短 日照生理 . 效 果 不 理 想 的一 个 主要 因素 。 反应 ,使松 果体分泌褪 黑素水平提 高,从而促进 3 5 光周 期变化 是季节性 繁殖动物 诱导发 情 的 . 羊绒 的生长 ,具有促羊绒生长效应 。 重 要因素,本试验 结束后 即进入配种期 ,结果表 3 2 从统 计学 角度看 ,控制光 照对促 进羊绒 生 . 长效果显著 ,但是从生产角度 看 ,在 4 个月的控 明,试验组发情 率、受胎 率都 高于对照组和其他 光 时问里 ,试验 组 比对 照组 多长 绒 O 7c . 5 m,平 未试验羊群 ,说明在未发情末 期,褪 黑素具有缩 均 每 月 多 长 绒 01 c . m,对 提 高 产 绒 量 意 义 不 短发情期和促进 发情 的作用 。 5 3 6 羊绒生长是生物体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 ,受 . 大 ,在生产上推广有待进 一步探讨 。 3 3 控制光 照必 然采用封 闭式羊 舍 ,因此造成 光周期、气候条件、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本 . 舍 内气体交换受 阻,有害气体存量过大 、气温增 试验测定结果,试验 1 组和 2 组与对照组褪黑素水 高,对 羊只健康有一定影响 ,同时由于缩短光照 平呈现极显著差异 ,而羊绒生长表现不 明显 ,说 明 势 必耽 误羊只 的采食 时间,不利于增重上膘 ,间 褪黑素可能不是促进羊绒生长的唯一因素 。
表 1 试验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试验在江苏 省姜堰市沈高镇双 徐农场 ( 省级 综合展示基地 )进 行 。稻 田设 区分 组观察 :①稻 鸭区 ,8 6 7 。 x 6 试验 稻 田 ( m 用尼 龙 网均等 隔开分
试验综述
稻 鸭 共 生 模 式对 绍 兴 鸭 生 产 性 能 的 影 响
李 霞’ ,李小 芬 ,季 羰
(. 1 江苏省姜堰市农业委员会 ,江苏 姜堰
2 江苏省 畜牧 兽 医职业技 术 学校 ,江 苏 .
中图分类号 ¥3.9 8 9 1 文献标识码 A
2 0; 25 0 5
泰 州 25 0 ) 2 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