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线索指导 (1)以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实体为主线,串联 出结构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功能,从而达到对稳定性机制的全面理解。 (2)以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这一原理为主线, 分析各种结构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信息传递中的功能。
2.重点关注 (1)生态系统的结构 根据实例,从组成成分入手,在分析其相
互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 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源头、途径、传
递效率及有关的生理过程,分析能量流动和
(3)信息传递 在理解信息概念的基础上,认识信息的种
类和意义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4)稳定性 注意理解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内在原因,
再进一步分析稳定性的分类、大小、破坏和 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概念、类型,重点分析了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原因。
新课改自主命题在本章呈现以下特点: 1.这两年高考都涉及本章内容,多数以 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广东单科卷中也出现 非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且比重较大。 2.高考中多从实例导入,分析各种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等。如2009、2008年广 东和山东以选择题形式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进行了考查。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把地球看做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缺乏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生产者:①定义:能直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化学能的生物。
⎯⎯⎯⎯⎯ 不同+同种→种群 ⎯⎯⎯→群落 ⎯ 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个体 ⎯⎯⎯②作用:使无机环境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③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等。
④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3)消费者:①定义: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靠生产者的生物。
②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消费者主要是捕食和寄生的生物:牛、菟丝子等)④分类: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等⑤地位:非必需,但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4)分解者:①定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
②作用:使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部分动物(蚯蚓、蜣螂等)]④地位: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使有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否则会导致垃圾成堆,生态系统崩溃。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13广东卷)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2013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命题思路】本题借“稻田生态系统”创设情境,实际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知识理解推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属于能力立意题。
【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故B错误;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C 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D正确。
(2013全国卷大纲版)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生态系统的类型:荒漠生态系统 J 冻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温度、无机盐等(1)组成成分.生产者:自养生物(光能自养、化能自养一硝化细菌)生物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等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 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 所有生物的总和◎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 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无删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环境呼吸柞用弟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光合作用生产者消费者有机物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Y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L 城市生态系统于第四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評吸件用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 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解析:(1)本食物网由四条食物链组成,其第一营养级为戊,第三营养级分别为甲、乙、丁。
(2)甲既捕食己又捕食戊,己也以戊为食,因此甲与己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应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问题。
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①戊→庚→丁;②戊→甲→丁;③戊→己→甲→丁,按题意,丁增加10 kg体重应消耗50 kg庚和50 kg甲,则庚应消耗500kg戊,甲除直接消耗250 kg戊外还需通过己消耗2500 kg戊,三项合计为3250 kg。
3.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 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答案 C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巩固提升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一、单选题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1..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B.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C.限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D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2.)(.从能量关系看=+⑤A①②.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⑥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②/D③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3..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少B21.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D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4.(.向一个湖泊引入水葫芦A.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B.捕捉农田里的蛇C.为了杀灭害虫,大量喷施农药D.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5.(.②③⑥A.④B.⑧C.①⑤⑦D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6..蝙蝠的回声定位”“A.萤火虫发光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C.雄鸟的求偶炫耀”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7..细胞与细胞之间A.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B.种群与种群之间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8.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和之间的关系分别是)CE(.,捕食和竞争A→B→C→E A.,竞争和捕食A→B→E B.,竞争A→DC.,捕食和竞争A→E→CD下面的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图曲线29.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且已知种群为自养生物,三个种群间存在捕Ⅰ3食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图中种群、、依次属于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 1 Ⅲ2AⅡⅠ.大气中的只有通过图中的光合作用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XCOB1 2落.图中与丙中图示生物类群都是异养需氧型的,图中的三个种群都是需氧型的2C Y1.图中三个种群的增长方式都是型,至年间的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Ⅱ“S”2D5 7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B.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C.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D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11..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A.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1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3..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B.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D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14.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茱萸湾的全部生物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凤凰岛的④①③②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
6、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划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它应属于( 分,它应属于( D ) A.生产者 生产者 B.分解者 分解者 C.消费者 消费者 D.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问题探讨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 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为了有较长的时 玉米。 有一只母鸡和 玉米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方法1: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 :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2:先吃玉米, 方法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请把下面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 关系表示出来
田鼠 农作物 第一营养级 昆虫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蛇 猫头鹰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 消费者
请同学们注意: 请同学们注意: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起点总是生产者,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 动物所食的动物。 动物所食的动物。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2.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 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生物, 4. 同种生物 , 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 消费者级别+ 营养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消费者级别+1=营养级别)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海洋等生态系统。
2.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原状的能力。 提醒:可理解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它已超过了 自
(2)特点:恢复的时间与速度,由破坏或干扰程度大小决 定。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P109: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这种综合调控能力有哪三种表现?
①结构稳定: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在种类和数量上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 输出基本相等。
③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动态的 变化过程中。
但有例外,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弱 (如热带雨林);也有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 弱的(如北极苔原、人工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稳
抵抗力稳定性
定
性
恢复力稳定性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P11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 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 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课本P112-113练习:
一、基础题:
1.(1)√ (2) × (3) √
2.答案: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1、8);人 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 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 6、7、11、12);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恢 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10)。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缘由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或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____________。
3.调整基础:________调整。
4.实例。
(1)河流:稍微污染⎩⎪⎨⎪⎧⎭⎪⎬⎪⎫沉降化学分解 的分解消退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2)森林:鸟类数量增加害虫数量 鸟类数量削减害虫数量5.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________,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会快速丢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答案:1.保持 恢复 力量 2.自我调整力量 3.负反馈4.(1)物理 微生物 (2)增加 削减 5.有限的 肯定限度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提高措施 1.类型。
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的力量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后____________的力量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自我调整力量就______,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洁,恢复力稳定性______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例热带雨林中假如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削减,将由这个养分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稍微污染,通过自身的________,可以很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河流和土壤的________稳定性就遭到破坏了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把握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的协调。
答案:1.抵制 保持原状 破坏 恢复原状 简单 越强 越高 净化作用 恢复力2.(1)干扰的程度 自我调整力量 (2)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设计并观看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腐生动物 如蚯蚓、白蚁、蜣螂 (屎克螂)
如果没有了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会怎样?
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1)绿色植物;(2)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
3、消费者:属异养型生物 (1)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举例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除此,还有哪些是异养型生物?
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 哪里去了? 被细菌、真菌等分解了。
归类:腐生生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分解者
归还无机环境
(联系无机界 和有机界的
腐生细菌 如枯草杆菌
必备成分) 举例 腐生真菌 如霉菌、蘑菇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二、分类
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十分突出)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产氧气最多)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动物
寄生的微生物 和植物,如菟 丝子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地位
生态系统的 基石
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 关键 成分
制造有机物,
储存 能量,为
加快生态系统 中 物质循环 , 分解有机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三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总是双向 的 生物之间、 生物之间、生物与 环境之间
2.生态系统的功能 2.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的范围 3.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其稳定性包括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与该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当外来干扰超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五章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四、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太阳能,三个去向---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后给分解者。
2、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一般营养级不超过5个);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等材料制作了2个生态 瓶(如图所示),并用凡士林将广口瓶密封,观察其稳定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 生态系统
• (1)每个生态瓶构甲成一个 甲瓶有光,其照,中植各物种能生进物行存光合活作用
• 时间更长的是 是
CO2等瓶无,机原物因
物质循环 。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目标:通过动手自制小型生态瓶(缸),认真观察记录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哪些? 2.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结构和功能发展要协调的重要标志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的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 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散射光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 多,个体不宜太大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容易适应新生态环境,减少对O2的消耗, 防止O2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 关系
观察指标: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影 响稳定性的因素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分析下列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 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制作同煤一中张海波李晓琴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标导引知识目标: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生物学中的问题。
方法目标:掌握食物链的书写的方法。
德育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问题导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品的民间谚语和成语,在其中一些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来源于古代故事的一句成语,其中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你知道吗?【问题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包含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你认为生态系统中还应有哪些成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课前自悟:课中醒悟:课后感悟:【问题二】请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以及这三种生物的营养级别和消费者级别。
你认为在书写食物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课前自悟:课中醒悟:课后感悟:【问题三】如果黄雀被人们大量捕杀,你认为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如何变化?课前自悟:课中醒悟:课后感悟:分层导练【课堂基础训练】1、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A 、生态系统B 、种群C 、生物群落D 、食物网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⑤ 【课后拓展训练】1、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 、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和消费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生产者和人2、下图表示除分解者外有5个物种(U 、V 、W 、X 、Y )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箭头表示捕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 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统一整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①种类
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等 能量: 阳光、热能等
②作用: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②作用:
把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归还无机环境,保证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是 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高中生物
(基石)
生产者
细 胞 呼 吸 光 合 作 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加快物质循环)
尸体、粪便
分解者
(不可缺少)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
高中生物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捕食链) 1.食物链: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1、概念: 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原因: 基础:负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 的结构与功能维持原状的能的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高中生物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C、H、O、N、P、S…
无机环境
全球性、循环性
生物群落
全球性、循环性。 2、特点:
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高中生物
3、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 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高中生物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
太阳能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 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呼吸
高中生物
上 图中的箭头有哪些含义? 3、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一、单向流动.在方向上:单向流动
在数值上:逐级递减 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 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
稳 定 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高中生物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 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 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高中生物
作业《名师一号》
第35、36、37讲
高中生物
谢谢合作!!
高中生物 (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概念: 指日常生活中,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 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 性质 来源 物理信息 光、声、温度、湿度、 无机环境或生物体 磁力等
植物:有机酸,生物碱 生物体的产物或分 化学信息 动物:性外激素等信息素 泌物 行为信息
生物体的行为特征
生物体的动作行为
①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 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 ③在食物网中计算食物链的条数,一定从生产者开始 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
高中生物
2.食物网:
(1)概念: 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结 构,叫做食物网。 (2)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 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 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功能: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高中生物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 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源头:太阳 •总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渠道:以食物链为渠道,沿着各个营养级依次流动。 •去路: 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所利用; 被下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未被利用。
高中生物
2.生产者:
①生物种类:自养生物
•光能自养: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等 •化能自养: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
②作用: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高中生物
3.消费者:
①生物种类: 营捕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捕食的生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寄生的生物:动物(蛔虫等)、细菌(结核杆菌等) 、寄生的真菌、病毒(SARS病毒等)。
高中生物
(1)碳循环模式图:
高中生物
(2)碳循环的特点:
•碳循环的形式:CO2;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和碳酸盐; CO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网); •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逐级递减. 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下一个营 养级利用、传递效率为10%~20%.
高中生物 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
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例如:秸秆的多级利用、桑基鱼塘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 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 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 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产品。
高中生物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过程 流动
沿食物链(网)单向
物质循环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
复循环
全球(生物圈) 反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 联系 辅相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②消费者的类型:
•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
… ③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 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
4.分解者:
①生物种类:营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大部分细菌和真菌(乳酸菌等细菌,酵母菌、霉菌、 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 •一些动物(蚯蚓、蜣螂、白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