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现状调查及研究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①——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①———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刘珍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3180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随着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全方位引入高层次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引育的新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层次人才教师将成为各个专业的中坚力量,承担大部分的科研任务,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专业乃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乡村振兴的共富梦。
一、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必要性(一)高层次人才引育是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内在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已转向加强内涵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师资整体素质呈现出学历水平提高、年龄结构年轻化、学缘结构多元化等良好态势。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也是高水平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高层次人才引育是对标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高职扩招拉开序幕,按照师生比18∶1计算,每年约需补充6.5万名高职教师,但根据教育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来看,2019—2021年平均每年高职院校师资人数增加约4万人,虽然是2019年前年平均增量的3倍多[1],但师资缺口依然很大。
按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师资必须具备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5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15%。
”截止到2021年统计数据,高职专科学校57.0万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5万人,高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41%[2],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硕士研究生比例远超50%,但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还停留在个位数。
关于重新界定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口径的探讨
关于重新界定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口径的探讨汪文敏【摘要】高技能人才概念在我国明确提出是在2003年国家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2005年,国家启用新的人才资源分类和统计标准,高技能人才作为单独的一类名列其中.但由于对高技能人才的标准未作出具体界定,人才统计中仅以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备相应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劳动者为统计对象,而没有考虑教育程度、职业要求等其他因素,加上现有的职业资格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现有统计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高技能人才的状况.本文参照国际标准阐述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分析国内高技能人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界定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口径的建议.【期刊名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1【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标准;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作者】汪文敏【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62一、问题的提出对特定类别的人才进行统计,目的是摸清此类人才的规模、质量及结构信息,把握其成长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
统计必须准确。
要保证准确,就需要把握统计指标的科学性,这就不仅需要对统计对象有明确的界定,还需要了解影响统计准确性的客观因素,有效解决统计工作出现的问题。
没有经过严格界定的统计,其统计口径、调查样本和统计方法必然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与实际产生很大出入。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对高技能人才的统计就存在着影响统计准确的不确定因素,值得讨论。
高技能人才是近些年确立的概念。
国内“高技能人才”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2003年底国家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26日。
2005年,国家启用新的人才资源分类和统计标准,将我国人才队伍分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五大类。
2023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2023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调研组 | 孙智明 王湘蓉 邓晓婷 李书琴 汤新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近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了解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教育家》杂志联合长沙教育学院和多个城市教科院,于2023年4月-2023年7月开展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职业院校教师(含本科、大专、高职、中职、中专、技校等职业院校)。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学历、任教学校、任职类型、教龄、职称、身份等情况。
二是专业发展。
包括获得专利、课题、教学改革项目、著作、教材、论文、获奖等工作绩效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学历提升意愿和专业发展途径等情况。
三是职业态度。
包括教师对职业的意义感、忠诚度、倦怠感以及对职业教育教师(职教教师)培养的态度。
四是工作状态。
包括教师在工作中的成就动机、效能感、自主感和情绪负荷情况。
五是组织态度。
包括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及忠诚度、在学校感受到的支持。
六是人际关系。
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师生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情况。
七是生活状态。
包括教师的睡眠时间、生活满意度、工作与生活平衡情况。
调查通过问卷星随机发放问卷。
共回收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等全国范围15724份有效问卷。
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分析
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分析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分析一、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1. 高层次人才什么人是高层次人才?在界定高层次人才之前,先了解一下高层次人才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高层次人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高层次;(2)类别性;(3)相对性;(4)稀缺性;(5)动态性。
有学者认为,高层次人才具有如下本质特征:(1)高创造性;(2)高流动性;(3)大协作性;(4)强时效性;(5)相对性;(6)地域不均衡性。
也有学者认为,高层次人才具有以下特点:(1)高层次人才的职业特点是高风险性、稀缺性、难配置性;(2)高层次人才投入的特点是资本投资高、教育周期长、成长的条件要求高;(3)高层次人才产出的特点是产出的高效益性、产出的多样性、产出以精神形态为主;(4)高层次人才劳动消费的特点是劳动的复杂性、劳动的连续性、劳动的高难度性、劳动的创造性、劳动的国际化。
以上界定有一定道理,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根据人才“四不唯”理念,高层次人才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成为一个高层次人才的基本前提;(2)业绩大。
光有能力,没有业绩,显然也不是人才,更谈不上是高层次人才;(3)相对性。
知识分子中有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中也有高层次人才,农村人才中同样也有高层次人才。
在每个不同的人才群体,都有各自的高层次人才。
当然,一个领域中的高层次人才,在另一个领域中可能连普通人才也算不上。
如一个高技能人才,如果放在知识分子队伍中,可能就称不上人才了;(4)时间性。
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如果不能持续提高能力,今天的高层次人才,明天就会落伍。
(5)区域性。
在人才集中的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在人才相对缺乏的落后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界定就宽松一些。
把握了高层次人才的特点,界定高层次人才概念就有了基础。
首先分析一些现有关于高层次人才的界定。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就是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和较高威望,在重要岗位上工作、承担重要任务、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较大作用的人才。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刘珍珍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13期[摘要]高层次人才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综合办学实力的核心支点。
“十四五”阶段,高职院校迫切渴求高层次人才,但由于地域和观念影响、重数量轻质量、重学历轻技能、重引进轻内培的引进误区,以及人才竞争异常激烈、政策制度不够完善、院校自身发展局限和个人固有观念偏见等阻力因素影响,始终面临人才“难引进”的困顿。
通过人才政策加持提升地域知名度和美誉度、制定团队引进计划、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坚持引育并举等措施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層次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引进[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61-0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随着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全方位引入高层次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引育的新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层次人才教师将成为各个专业的中坚力量,承担大部分的科研任务,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专业乃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乡村振兴的共富梦。
一、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必要性(一)高层次人才引育是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内在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已转向加强内涵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师资整体素质呈现出学历水平提高、年龄结构年轻化、学缘结构多元化等良好态势。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也是高水平发展的内在需要。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师资缺乏、教师总体素质不高、师资培训跟不上等方面。
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究,制定建设规划,拓宽培养途径,努力探索符合高职特色的师资培训体系。
关键词:高职师资问题对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到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24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全国高职院校由1998年的432所发展到2006年的1105所,1998年全国高职在校生117.41万人,2005年发展到近800万人。
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不但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
但应该看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用的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实现这个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办学单位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
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把师资队伍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一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管理部门陆续制订了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文件。
二是各院校分别制订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3.22•【文号】•【施行日期】2018.03.22•【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资福利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2018年3月22日)为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吸引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现就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体作用、工会监督作用、群团组织动员作用和社会支持作用,完善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
——重点突破,多措并举。
以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为重点支持对象,着力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收入渠道,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强化评价使用激励,优化社会环境,全面改善技术工人待遇水平。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改变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偏低现状,促进广大技术工人爱岗敬业;坚持长期稳定支持,不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全体技术工人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技术人员收入现状调查报告
技术人员收入现状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本报告对技术人员的收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旨在了解目前技术人员的薪酬水平和行业趋势。
调查方法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了调查:1. 网络调查问卷:我们使用在线调查问卷工具,向技术人员群体发送了调查问卷,并邀请他们分享他们的收入情况。
2. 口头采访:我们与一些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或电话采访,以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和个人经验。
调查结果以下是我们对技术人员收入现状的调查结果摘要:1. 平均收入:根据调查数据,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约为XX万元/年。
不同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的技术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
2. 行业差异:不同行业对技术人员的薪酬差异较大。
一些高科技行业和金融科技行业通常给予技术人员更高的薪酬。
3. 学历影响:学历对技术人员的收入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拥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技术人员往往比本科学历的技术人员薪酬更高。
4. 证书认证:持有相关技术证书和认证的技术人员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例如,具备专业认证(如Microsoft认证)的技术人员通常比未持有认证的同行薪酬更高。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较高,但存在一定的行业和个人差异。
2. 拥有较高学历和相关技术认证的技术人员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
3. 在选择行业和发展技能方向时,技术人员可参考高薪行业和相关认证来增加收入。
请注意,本报告仅基于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不包含任何法律观点和建议。
具体薪酬情况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更多详细信息和数据摘要,请参考完整的调查报告附件。
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人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人才市场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人才情况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汇报。
首先,我们对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
在科技行业,对于技术、研发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在金融领域,对于风控、投资和财务分析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在增加;而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于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总体上,各行各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追逐也越来越激烈。
其次,我们调查了人才的流动情况。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跨行业跳槽,尤其是那些具有稀缺技能和经验丰富的人才,他们更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吸引。
而且,不同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也越发频繁,一些发达地区吸引力更大,人才更倾向于向这些地方集聚。
最后,我们就人才培养和留存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留存,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以留住优秀的人才。
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在积极吸引和留住人才,他们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人才
流动频繁,人才培养和留存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才市场的情况,为企业和行业的人才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及对策摘要:高质量会计人才在我国一直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这一现状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大力培养我国高质量人才,使其成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中的热门话题。
下面就对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完善我国的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手段,提升我国会计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战略;会计挑战;培养对策一、高质量会计人才面临的现状(一)执法检查的弹性化会计行业中的执法人员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在人员、环境、关系等各种层面上存在着执法力度大不相同的情况,比如,经过检查发现某某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但是处理结果却大相径庭:根据仔细调查,发现被检查单位积极配合,但考虑到其实际经济困难,免去罚款并且补发少部分款项。
(二)执法保护不利会计行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是需要持证上岗的,但是在很多会计行业中发现很多会计人员仍然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并且很多会计人员的从业经历和学历都达不到标准线,这些会计从业人员不仅缺乏相关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而且经常由于能力不足而导致工作中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企业或者单位中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给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蒙上一层阴影。
(三)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存在偏差会计工作的岗位职责,不仅需要在岗位中遵纪守法,同时还要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工作负起责任。
很多企业在明面上宣传会计工作岗位中的业绩突出,但是关于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管理和提升上面的报导却少的可怜,一旦有些财务人员主动暴露了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问题以后,不但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反而会遭到行业内部人员的歧视,导致会计行业中的执业风气一片混乱。
(四)鉴于我国人口基数众多的情况,近年来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屡屡增多,每年会有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入就业大军,这种现状导致我国会计行业的会计岗位工作持续达到饱和状态,每年会有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对口专业工作而选择“转行”。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1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的要求,7月中旬至9月下旬,我们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围绕__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障碍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研主要采取听取情况和下发调查问卷两种形式进行。
期间,重点调查了磐石市、高新区开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走访了北华大学、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中油__石化公司、中油吉化集团公司、__化纤集团公司、市中心医院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工作座谈,并分别由市人事局、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下发了调查问卷,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一、__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__市现有各类人才总量为32.37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22万人、技能人才8.3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92万人。
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师以上技能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22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6.7%。
(此次调研未含高层次党政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10788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8.8%和全市人才总数的3.3%。
其中国突7人,国贴99人、省突46人。
(见附表)从职业分布上看,教育方面占34.5%、工程技术方面占28.3%、卫生技术方面占13.1%、经济方面占7.6%、会计方面占6.9%、科研方面占3%,其他人才占6.6%。
(见附表)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4866人,占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26%,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5%。
(见附表)其中,国有企业2394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企业高管),民营企业2472人(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规模以下企业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经营管理人员)。
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5850人,占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总数的9.8%,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8%,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6%。
教师学历达标情况督导报告
教师学历达标情况督导报告一、背景介绍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次督导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的情况。
本报告将就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共采用以下两种调研方法:1. 文件调研:查阅教师档案和学历证书,了解教师学历情况。
2. 实地走访: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发展以及对学历学位的需求。
三、调研结果经过对全校教师的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大多数教师已经取得本科学历及以上学位,其中硕士学历的教师占比最多,达到70%。
2. 学历提升趋势显著:教师积极主动提升自身学历,不断参加培训和研修,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能力。
3. 少数教师学历较低:个别辅导员及工科类教师的学历较低,仅为本科学历。
但在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方面,他们表现出色,并为学校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有个别学科领域师资缺失:某些特定学科领域,如地理、化学等,缺乏硕士学历及以上学位的教师。
此类情况需要加强招聘和引进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
四、问题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教师学历方面存在的问题:1. 学历结构失衡:硕士学历的教师比例较高,但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较低。
应加大对博士学位的培养支持,提高高层次人才层次。
2. 学科交叉能力不足:某些教师在学科交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养。
3. 学历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个别教师学历较高但教学水平不足,说明学历并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辅导能力。
五、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长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教师学历结构的调整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2. 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教师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能力。
3.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科学老师现状调查报告
科学老师现状调查报告根据对科学老师现状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结论和观察。
首先,教学方法的差异对科学老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科学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理解。
然而,一些高效的科学老师则采用了更为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实验探究。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个人素质和教育背景对科学老师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的调查显示,那些具有较高学历和相关科学专业背景的科学老师在教学中表现更为优秀。
他们对科学知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科学老师在教学岗位上持续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
第三,科学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班级规模较大、学生思想状态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班级管理。
一些科学老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则、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等,然而还有一部分科学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仍然面临困难。
最后,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分享也对科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一些科学老师与同事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然而,那些能与其他科学老师进行定期教学经验分享、互相学习和讨论的老师,通常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支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科学老师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了教学方法、个人素质、班级管理和师同合作等方面对科学老师的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这些结论希望能为改善科学老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人才工作专题第九调研组为全面掌握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发展现状、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近期,市委常委谢豪斌同志带领市委党建办、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等部门,深入枣阳市和部分企业,重点对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深入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年来,我市国有(含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市”战略,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人才资源总量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人才约18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6万人,占各类人才的3.3%;专业技术人才14.6万人,占81.1 %;技能人才2.8万人,占15.6%。
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因企业改制为民营或关停破产等原因分流减少外,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均比20xx年有所增加,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与20xx年相比增长了20.5%,2、人才队伍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
一方面,向内挖潜,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
全市教育、卫生系统针对专业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特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参加高层次学历培训,目前,枣阳市40岁以内的中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教育面达95%以上。
市水务集团“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达620人次。
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向外引进高素质人才。
枣阳市采取人才租赁、项目合作等方式,先后与36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市校联姻”、“市所联姻”活动,每年引进400多人次外地专家来枣阳提供中短期技术服务。
汉丹机电公司20xx年以来共引进10名硕士研究生,结束了公司没有硕士研究生的历史。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2023/9(上)总第418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部门,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
评价人才水平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学历、职位、级别的高低等。
职称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且已变成一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符号。
目前,我国获得职称的方式有认定、评审、以考代评和破格获取等方式[1]。
每年,工程系列、农业系列、教育系列、卫生系列等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项重要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WX 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申报程序、评审标准理解、继续教育印证资料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职称评审改革的一些思路,对促进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改善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组成结构非常有必要。
一、基本情况(一)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经过对WX 县50余个事业单位、系统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统计,截至2021年底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343人。
从行业分布上看,教育行业3893人,占72.86%;卫生行业581人,占10.88%;农林牧水行业199人,占3.72%;社会保障行业114人,占2.13%;基层乡镇政府97人,占1.8%;其他行业459人,占8.6%。
从单个单位人数看,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最多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7人,其次为农业农村局81人,紧随其后是水务局51人,财政局、住建局和文旅局人数都在40人以上。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业农村局的专技人数会继续增加,将变成拥有专技人数最多的单位。
(二)取得职称情况。
全县取得职称4729人,其中:初级1667人、中级2594人、副高级447人、正高级20人;未取得任何专业技术资格证书614人,其中现聘任等级为助理级391人,最低级员级223人;表1是2021年底WX 县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情况。
从行业上可以看出,教育和卫生行业是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资格证书的绝对主体。
聘用制护士职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聘用制护士职业现状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三甲医院聘用制护士的职业现状,为护理管理者更好地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便利抽查的方法,自制聘用护士就业现状调查表和采用moreno-jinenezs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我院120名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聘用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聘用制护士队伍年轻化,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护龄比例小,不利于护理队伍的发展;聘用制护士对现有工作状态不满意程度较高,护士情绪疲惫感高,“产生更换职业的想法”得分高于躯体症状。
结论管理者要重视聘用制护士这部分人才资源,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合理地培养人才,充分发挥聘用制护理队伍年轻有活力的优势,是我们的人力资源合理利用。
【关键词】三甲医院;聘用制;护士;职业倦怠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04-02随着卫生事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聘用制护士在公立医院的数量已占相当比例,而且其数量逐年扩大,特别在三甲医院中占得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1]。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聘用制护士在工资福利、单位政策、工作环境等方面与正式护士同工不同酬,无职业发展前景,稳定性差等,这些因素使得聘用制护士的职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有大量文献表明,聘用制护士的发展处于相对的滞后状态[2]。
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聘用制护士职业发展的原因调查及分析,期望护理管理者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充分地调动聘用制护士的积极性,使护理事业的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2年9-12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医院各临床科室,对符合入选标准的聘用制护士发放问卷。
入选标准:具有护士职业资格的、与医院签订正式合同的聘用制护士,且自愿参加者。
共发放问卷120分,收回120分,问卷有效率100%。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nbs是专门用来测量护士职业倦怠的量表。
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在师资现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师资构成、培训情况、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师资现状的总体评价。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当前师资现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还展望了未来对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本文旨在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持续进步。
【关键词】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调查、构成分析、培训、工作情况、问题分析、总体评价、发展建议、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北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岗位,发挥着引导、服务、教育和管理的职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挑战逐渐增加,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深入调查和分析。
此前关于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社会对该领域的了解相对较少。
有必要开展本研究,全面了解湖北省高校辅导员的现状情况,分析师资构成、培训情况、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制定更有效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前师资的构成情况、培训情况、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评估师资现状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深入分析,找出造成师资现状问题的原因,为解决现有问题提供依据。
在总体评价师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提升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师资水平提供参考。
最终展望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新闻类职称工作情况汇报
新闻类职称工作情况汇报一、职称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职称工作人员中男性占比约60%,女性占比约40%。
各地区职称工作人员数量不平均,发达地区职称工作人员的数量相对较高,而欠发达地区职称工作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
职称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9岁,大部分职称工作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职称工作人员所属的行业多种多样,涵盖了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其中,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的职称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的职称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职称工作人员普遍在城市地区就业,城镇化程度较高的省份职称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多。
从职称等级来看,高级职称人员约占总数的15%,中级职称人员约占总数的35%,初级职称人员约占总数的50%。
高级职称人员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级职称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二、职称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称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职称工作人员的就业形势整体稳定,但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形势存在较大差异。
在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职称工作人员的就业形势较好,市场需求量大,薪资水平相对较高。
而在制造业和农业领域,职称工作人员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市场需求量较小,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另外,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行业对职称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关于职称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大部分人选择在所学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获得更高的职称等级和更丰厚的薪资待遇。
同时,也有部分职称工作人员选择跨行业转型,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获取新的专业技能,拓宽就业领域,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成长。
三、职称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职称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全国范围内职称工作人员的平均月薪约为8000元,高级职称人员的平均月薪约为15000元,中级职称人员的平均月薪约为10000元,初级职称人员的平均月薪约为6000元。
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王林洲【摘要】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13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of Guangdong province, data related to qualification, basic structure, sources, practical training, ratio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the afterwards management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is study holds that the qualifica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s basically unified among Guangdong'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hering to requiremen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But due to this qualification is not approved by a third party, problems still exist. For exampl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who used to work in corporations are far from enough; some teachers are unwilling to or lack the opportunities of attending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n the real work environment;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who are from the hot majors are extremely few; som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have strong will to go back to former positions due to the low salary;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are lack of continuing management, etc. All those problems are worth of the attention of educational authorities.%通过对广东省13所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获取了资格认定、基本结构、来源、参加生产实践、师生比、流动心理及后续管理等七个方面的详实数据。
调查报告:关于全区专业技术人才状况的分析报告
调查报告:关于全区专业技术人才状况的分析报告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贯彻落实“十三五”人才规划,进一步加强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就区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分析,比较全面掌握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一)基本情况据统计,201X年末,我区户籍总人口数为44.0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拥有管理人才204人,专业技术人才2577人,技能人才272人。
人员结构如图1-1所示:(二)综合分析情况1.从学历层次上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11人,占比例约为0.43%;大学本科学历为1293人,占比例约为50.17%;大学专科学历为756人、占比例约为29.34%;中专及以下学历为517人,占比例约为20.06%。
2.从职称结构分布上看,高级职称224人、中级职称1062 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291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69%、41.21%、50.10%。
职称结构如图1-2所示:3.从专业类别分布情况上看,工程技术人员90人,农业技术人员120人,经济类人员17人、会计统计人员42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49%、4.66%、0.66%、1.63%。
我区高级工程师仅有1名,高级经济师暂无,该领域尚属空白。
专业类别分布如图1-3所示:4.从行业类别分布情况上看,从事教育教学专业技术1826人,卫生医疗行业专业技术455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70.86%、17.66%;而从事农林牧水181人、其他行业115 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7.02%、4.46%。
行业类别分布如图1-4所示:二、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近年来,人才工作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积极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初步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现状调查及研究人才队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传媒及网络不时爆出一些企业推出的吸引人才政策,电力行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一支大军,也许是有国有的背景,也许是垄断的牛气,对待人才的一些作法却令人堪忧。
一、输在起跑线。
1、步入岗位就是输。
高学历人员步入电力行业之时,与同龄人中学历低者相比较,从收入、待遇等方面处于弱势。
以我局现有工资结构作一测算,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还有一少部分纳入绩效考核。
基础工资以所在岗位定,工龄工资以参加工作年限定,绩效考核以工作质量定。
如果两位同龄人,在同一岗位工作,一位高中毕业或中技毕业,另一位本科毕业,则工龄工资少4年,或者硕士毕业,则工龄工资少7年,而基础工资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则本科(硕士)等高学历者在基础工资方面就永远不可能赶上低学历者。
也许你会说,不是有绩效考核吗?现阶段的绩效考核最多停留在量化考核阶段,即做得多拿得多,而做的质量、效率是没有纳入考核范畴的,所以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高学历、高水平是体现不出价值的。
又有人说了:“同工同酬”。
这里其实有一种逻辑误导,同工同酬的“工”并非工种的“工”,而应是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对企业的贡献,上面也说了,现阶段的考核手段、统计方法是不能量化工作效率和质量的。
2、输在时间。
去年,调度所分来一位硕士生,他的求学之路与同龄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多了三年,与中技生相比多了7年,可转正定级时他同样需要一年,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硕士毕
业生毕业时25岁左右,本科生22岁左右,中技或高中生18岁左右,而现行政策是60岁一律退休,则受教育时间越长,他的工作时间将越短,这又形成了另一个悖论:国家投入教育资金越多者,回馈社会时间越短,因此高学历者在工作时间上也输给了低学历者。
3、工作过程中同样在输。
现行职称政策是,本科毕业生转正后可申报初级职称,硕士毕业生工作2年后可申报中级职称,他们同时也可报考技能鉴定。
电力行业现有的规定是初级及以上职称、中级工及以上技能资格均可上岗,可我们现在执行的工资政策却是:转正后只要没有上述两者中任一种资格,工资就必须普降两级。
这样一来,从职称上考虑:本科转正后才能申报初级职称,则至少有一个批准、审核的时间段,则这段时间本科学历者不论是否达到上岗条件,都必须被硬性地降两级工资;硕士生更糟,两年后才能申报中级职称,那么按政策将被硬性地降两级使用达一年多。
当然,硕士生也可以转正后申报初级职称,但职称政策却又规定,担任初级职称后至少达到四年专业工作经验才能经考试、考核合格,评审中级职称,如此,硕士生的中级职称年限则又被人为地推迟了3年。
从技能鉴定方面考虑,每年的考试、考核基本上安排在五、六月份,批文至少在10月份以后才能下发,则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必须被降级使用3个月以上。
政策配套之间的时间差就由毕业生自己承担了,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合理的。
4、评上职称后、拿到技能资格证后还是输。
前面说了,现行工资结构既不考虑学历,也不考虑职称,所有同一岗位的员工一刀切。
至于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效果,则没人考虑,至多得一句表扬,素质
高就是素质高一些,余下的就没人过问了。
所以,面对同一件事,知识累积较多者可能会考虑这样做才会效果好一些,质量高一些,做起来难免就复杂一些;而头脑简单者则只求完事,管他三七二十一,做完了就行,电力行业也不是产品生产厂家,分不出次品、合格品。
甚至当一件事,别人不会做而只有你才能做时,久而久之,这件事就是你份内的事了,最多换一句能者多劳。
因此,现有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下,能做、做得好与不能做、做得完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所以你有学历、有职称也是输。
所以,受教育时间越长,输的东西越多,我们的政策就让这些梓梓学子满腔激情地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夹缝中的尴尬。
现在,公司系统高度重视生产一线人员的待遇,特别是班组长的待遇更是被三番五次地明确,可对一批管理专责,却无人过问了。
想当初,这些专责们也是在生产一线表现突出,个人技能过硬,才被选拨到专责岗位,而且对专责们的上岗要求也规定了专科及以上学历,局机关更是规定了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如此一来,专责们的队伍中就集中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但也正因为从事了专业管理工作,他们的待遇反而降低。
上一级,进入了管理层,自有决策层的领导们为他们考虑;退一步,就在班组担任班组长甚或技术骨干,自有公司系统的大气候在为他们的收入待遇把关,就是在专责这层,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人管了。
有人又说了,还有绩效考核,不说现在是否真正实行了绩效考核,就算考核到位了,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也不能激励人才,因为,我们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是因工作性质而设岗,因岗选人,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人设岗。
打个比方,安监科现有4个人,至少
现任的领导认为是合适的,所以,安监科的绩效考核资金是按4个人拨付的。
如果换个领导,认为安监科4 个人怎么够,至少要8个人才能管得下来,好了,一句话队伍壮大,8个人了,怎么办,工资、绩效按8个人拨付。
所以,8个人就干了4个人的事了,可待遇却同样不会减少。
如此,干多、干少,4个干,8个人干,都找不出必然的理由,所以,专责们的收入同样不能由自己的能力、贡献来决定,而完全取决于上级的看法、认识。
三、用你才你就“财”,不用你才你就“菜”
目前公司系统内,各地区局机关管理专责至少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这从岗位描述中可见。
另一方面,对提拨、任用中层管理人员却无如此门槛,当然不能说高职称、高学历就高水平,但这里至少产生了一个“真空”层,当这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雄心勃勃地踏上专业管理岗位时,“人才”却从其它途径产生了,这类的“人才”可就升官发财一起来了。
其次,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看法。
记得08年初冰灾期间,一个单位接到命令支援兄弟单位,当这个单位的领导精心挑选的三位他认为的技术骨干来到现场时,其中有两个人却根本不敢操作。
当然这也许只是个例,但至少说明了一点:对于人才,单位领导的看法至少是片面的,用如此的看法挑选的人才是很难合格的。
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收入;在以成败论英雄的中国文化氛围里,个人的成就基本上取决于他的职务高低。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都象钱钟书一样面对名利从容淡定,更不能要求这些人员都能象陈景润一样痴迷于学术而浑然忘我,所以当他们埋首于专业而得不到认可时,很难保证他们不学会做一些浮在表面的功夫,在上级领导面前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表演,
所以,俯视与平视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结果肯定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鉴于以上状况,提一些肤浅的建议,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一、改革收入分配。
对于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增加一块收入,再从工作表现中进行考核,如果确实达不到应有的学识水平、业务技能,从考核中将这一块收入拉下来。
二、执行政策时从实际出发。
高学历人员转正定级区别对待,确实能提前上岗且能独立胜任本岗位工作者,不妨就让其转正定级,不要搞什么一刀切。
三、确立选拨人才时,多做调查研究。
人才的选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未介入其中不便多做评论,但决策者在作出决定时,不妨多做调查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才,不要仅凭一己之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