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检测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检测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利实践性。
三、学习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各种无线电设备和系统中高频电路的原理、线路和分析方法。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其理论基础,而且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高频电路问题的实际能力。
初步建立信息传输系统整体的概念。
了解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本课程必须在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等课程学过以后开设。
五、知识体系与结构(-)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2学时)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的分类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主要内容包括:1. 1无线通信系统概述;1.2信号、频谱与调制;1.3本课程的特点。
重点:建立系统概念。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8学时)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元器件、基本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系统中的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指标等。
本部分内容是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的重要基础,要求掌握选频网络的作用与分类,串、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阻抗、品质因数、广义失谐、通频带的概念及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与参量的计算;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关系;对于耦合回路主要掌握反射阻抗的概念与耦合回路的等效阻抗;了解LC集中选择性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各种滤波器的优缺点及应用。
以LC谐振回路为重点。
了解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及噪声系数的计算与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2.1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2.2电子噪声重点与难点:重点:选频网络。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阐述的通信电路已广泛用于各种频段的信号传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对主要功能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根据生产实践要求、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较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
它的目的主要向学生介绍无线通信系统中功能电路的原理,注重加强基础,对电子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指出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通过纳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本章要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系统的非线性及本课程的特点。
重点:建立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难点:电路系统的非线性。
第一章LC谐振回路(4学时)1. 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2.集中选频滤波器3.电噪声4.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基本要求: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集中选频滤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噪声的概念和来源,了解噪声温度的概念,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概念。
重点: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难点:LC谐振回路中谐振电导(电阻)、品质因数的计算,接入系数的计算。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IB3123006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英文名称:Radio Frequency Circuit学时:60 学分:4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开课院系: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本课程所述各类部件的组成、特点、性能指标,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高频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仿真方法)以及典型电路,看懂一般的实际电路;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能较深刻地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特点;初步建立起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
本课程需要在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等课程学过以后开设。
其后续课程是专业课,如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等。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绪论(2学时)通信系统的组成、频段和波段的划分、高频信号的特性、本课程所述各部件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1.基本要求(1)了解通信系统的历史与发展和本课程的特点;(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调制的作用及其方法、高频信号的特性;(3)熟练掌握无线电波频段或波段的划分及各段特点。
2.重点、难点重点:通信系统的组成、调制的作用及其方法、无线电波频段或波段的划分及各段特点。
难点:高频信号的传播特性。
(二)高频电路基础(6学时)高频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基本电路及其特性;阻抗匹配与阻抗变换;噪声的来源与特性、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接收机的灵敏度。
1.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的元器件的高频特性及其等效电路、各种滤波器和高频组件、噪声的来源;(2)掌握阻抗匹配与阻抗变换的方法,热噪声的特性、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的计算方法,接收机的灵敏度的概念;(3)熟练掌握谐振回路的特性和用法。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 课程介绍
- 目标与要求
- 适用学生对象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1.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 传输线路理论
- 常见高频电子元器件
- 高频信号处理技术
2. 高频电路设计与分析
- 高频放大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滤波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混频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3. 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
- 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
- 射频混频与解调技术
- 射频功率放大与调整技术
- 射频信号整形与解析技术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1. 授课方式
- 理论授课
- 实例演示
- 作业讨论
2. 实践操作
-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模拟仿真软件的使用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的操作与验证
3. 课堂互动
- 学生问题解答
- 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考核
- 作业与实验报告
- 课堂互动表现
- 期末考试
第五部分:参考教材与资源
- 主教材:
-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作者:XXX
- 射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作者:XXX
第六部分:课程要求与建议
- 对学生的建议和要求
- 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结语: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高频电子线路知识和能力培养。
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能力,并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按照要求参与到课程中来,勤奋学习与实践,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要求。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研究高频信号的产生、发射、接收和处理的有关电路,主要解决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通信中发射与接受的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等,获得信息传递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后续课程:《电子测量与仪器》、《语音信号处理》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高频电子线路在整机中的应用能力,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的应用,初步具备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电子、通信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渐地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高频电子线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线性电路近似法、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方法、高频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电路,解决实际电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2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与条件(一)教学方法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和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较高。
主要任务是研究模拟通信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及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技术、无线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及设计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涵盖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噪声与干扰、正弦波振荡器、非线性电路与时变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振幅调制和解调;频率调制及解调等单元电路。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电路结构、阻抗、谐振条件、谐振频率、品质因数;
(2)掌握共射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交流通路、等效电路画法、参数的计算;
(3)掌握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状态、工作原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基极调制特性、集电极调制特性、放大特性、调谐特性;
(4)掌握三点式振荡器一般组成原则、交流等效电路画法及振荡频率计算;
(5)掌握调幅及调频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及相关的电路性能分析。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4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5。
高频电子线路最新版教学大纲精品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理解、掌握无线电接收、发射系统的基本组成。
因此,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通信系统为主要对象,分析高频信号的放大、频率变换、频谱变换以及高频正弦波振荡器、锁相环等典型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电子线路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
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理论,了解无线收、发设备的基本结构把物理问题与其数学表述和论证密切结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为电子系统的工程实现和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1.选频回路与阻抗匹配网络1)了解滤波器的种类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和特性。
2)掌握几种常用的LC无源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的集中选频滤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定义;2)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以及性能特点;3)了解集成宽带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3、高频功率放大器1)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掌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实践教学大纲《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095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英文名称:High-Fren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 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18学分:6适用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一、课程简介《高频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相比更具特殊性。
本课程包括振荡器;调谐放大器;振幅、频率、相位的调制、解调器;混频器;频率合成器;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语音无线通信系统实验。
本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和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实验课。
二、实践与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加深对高频电路课中各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理性知识的认识。
(二)、熟悉高频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三)、熟悉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四)、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
(五)、正确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六)、能自已设计制作一般电路。
三、实践与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与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进行创新性的培养;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一)、实验要求1、学生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讲议和实验参考书,写出预习实验报告。
2、实验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有关问题。
3、按要求正确开启实验仪器和设备。
4、认真进行数据测量和记录。
5、实验结束,请指导老师检查实验记录,做到实验数据正确,方可终止实验。
6、关闭实验仪器,整理实验现场。
7、填写实验记录,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1133010(二)课程英文名称:Radio-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四)课程性质:《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
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五)教学内容《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教学时数:80学时学分数:4 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七)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通信系统组成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考核要求:1、通信系统组成(识记)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领会)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第一章高频谐振放大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中的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的特性;熟练掌握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抽头并联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稳定性;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等;掌握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通信专业与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和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通信电路单元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电路的组成形式,对电路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试验,对电路进行计算和测量。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通信产业现状,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明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2、课程内容(1)无线电的发展历史与现状(2)无线电信号的特点(3)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4)调制解调的概念,载波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电波传播,频段,载波,调制解调。
(2)领会: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10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电子元器件的高频特性,熟悉常用的元器件的高频性能。
熟悉电子噪声的特性及分析解决方法,噪声系数的计算。
2、课程内容(1)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2)无源器件和组件(3)电子噪声(4)噪声系数的计算和测量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高频等效,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通频带,噪声系数。
(2)领会:谐振电路的计算,噪声系数的计算,通频带意义。
第三章高频谐振放大器(1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一般计算。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熟悉匹配电路,会分析实际电路。
2、课程内容(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2)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和实际电路;(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合成;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谐振放大,过压、欠压状态,临界状态,基级调制、集电极调制,匹配网络。
(2)领会: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分析,电路的应用。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12电信)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学时/学分:64/4(其中含实践8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电子系通信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电子线路高频部分,是高等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无线电通信专业相应专业开设的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
它是研究无线电通讯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
全书包括结论、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率变换电路分析基础及基本部件、频谱搬移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等,最后以单片调幅/调频收音机为例,对接收系统作出了概括介绍。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无线电通讯中有关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与接收的基本原理,同时使学生掌握LC谐振网络的选频特性、正弦波振荡器产生信号的原理、频率变换电路分析基础及基本部件、频谱搬移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工作原理、过程及基本知识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绪论:无线电通讯发展简史,无线电通讯基本原理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概述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变压器和LC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LC选频匹配网络。
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混合π型等效电路;Y参数等效电路。
谐振放大器:单级、多级单调谐放大器;参差调谐放大器;双调谐放大器;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电噪声:电阻热噪声;晶体管噪声;场效应管噪声;额定功率和额定功率增益;线性四端网络的噪声系数;等效输入噪声温度。
集中选频放大器:集中滤波器;集成宽带放大器。
实例介绍章末小结3.高频功率放大器概述线性高频功率放大器:A类线性高频功率放大器;B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C类谐振功率放大器:C类谐振功放与A类、B类功放的效率比较;C类谐振功放的基本电路、工作特点、分析特点、性能分析、动态分析;谐振功放的匹配电路与直流馈电电路;谐振荡功放实用电路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专业与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和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通信电路单元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电路的组成形式,对电路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试验,对电路进行计算和测量。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通信产业现状,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明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2、课程内容
(1)无线电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无线电信号的特点
(3)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4)调制解调的概念,载波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电波传播,频段,载波,调制解调。
(2)领会: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10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电子元器件的高频特性,熟悉常用的元器件的高频性能。
熟悉电子噪声的特性及分析解决方法,噪声系数的计算。
2、课程内容
(1)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
(2)无源器件和组件
(3)电子噪声
(4)噪声系数的计算和测量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高频等效,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通频带,噪声系数。
(2)领会:谐振电路的计算,噪声系数的计算,通频带意义。
第三章高频谐振放大器(12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一般计算。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熟悉匹配电路,会分析实际电路。
2、课程内容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2)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和实际电路;
(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合成;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谐振放大,过压、欠压状态,临界状态,基级调制、集电极调制,匹配网络。
(2)领会: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分析,电路的应用。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8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震荡的条件,熟悉常用的震荡电路,掌握震荡电路的指标。
2、课程内容
(1)反馈振荡原理
(2)互感耦合震荡;
(3)电容反馈震荡。
(4)电感反馈震荡
(5)晶体振荡器
(6)振荡器电路中的几种现象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震荡,反馈,振幅条件,相位条件,皮尔斯振荡器,西勒振荡器。
(2)领会:振荡器的起振,放大,稳定。
第五章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8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常用的各种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2、课程内容
(1)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二极管电路
(3)差分对电路
(4)晶体管与场效应管电路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线性时变,频谱搬移
(2)领会: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的对应关系。
第六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8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振幅调制解调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振幅调制、解调电路,混频器的原理,组合频率干扰与计算。
2、课程内容
(1)振幅调制
(2)振幅解调;
(3)混频,
(4)混频器的干扰。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调幅,检波,混频,组合频率,互调。
(2)领会: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七章频率调制与解调(8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实际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设备,了解我国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2、课程内容
(1)调频信号分析。
(2)调频方法、调频电路。
(3)鉴频电路
(4)收发信机和特殊电路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调频,鉴频,频偏
(2)领会:频率调制、解调原理
第八章反馈控制电路(4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AGC、AFC、PLL的原理,频率合成的原理,熟悉常用电路。
2、课程内容
(1)AGC电路。
(2)AFC电路。
(3)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4)频率合成器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AGC、AFC、PLL,频率合成
(2)领会:反馈控制电路的作用
四、理论教学学时分配
五、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
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表(20学时)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曾兴雯刘乃安等编著.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三版), 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张肃文陆兆熊编著.《高频电子线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参考书:杨大成等编著.《高频电子线路辅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撰稿人:郭俊强
审核人:郭银景
批准人:徐文尚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高频电路的特点,高频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并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内容,增加学生的高频电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三、主要仪器设备
示波器、TPE-GP2实验箱、毫伏表、万用表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根据出勤率、实验态度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实验报告是否认真、数据记录是否正确等,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五、指导书与参考资料
[1] 《高频电路实验指导书》(自编)
[2] 张肃文陆兆熊编著.《高频电子线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曾兴雯刘乃安等编著.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三版), 西安电
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撰稿人:赵海涛
审核人:郭银景
批准人:徐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