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物致肝功损害84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异常及皮肤损害的临床研究
皮疹和肝功异常是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表现,药物性肝损害是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正常进行,导致耐多药结核菌的产生。
2000~2004年1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05例,其中皮疹39 例,肝功异常66 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并掌握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如何减少药疹和肝损害的发生,顺利完成疗程,以达到治愈结核病的目的。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5 例中,男73 例,女32例,年龄14~65 岁,平均32.7岁。
1.2 结核病发病情况初治86 例,复治19 例,肺结核82 例,肺外结核23 例。
1.3 抗结核药物含h、r或z的四联或五联药物,疗程6~18个月。
其中2hrzs/7hr 52例,2hres/7hr 18例,2hrze/7hr 16例,2hlzeth/16hlze 12例,2pazol/16pazo 7例。
(h指异烟肼, r指利福平, z指吡嗪酰胺, e指乙胺丁醇, s指链霉素,l指利福喷丁,th指丙胺异烟胺,pa力克肺疾,o指左氧氟沙星)。
1.4 既往病史有药物过敏史者2 例,甲型肝炎5 例,乙型肝炎7例,肝硬化1例。
1.5 肝功能异常及皮肤损害情况皮疹39 例,肝功异常66例。
皮疹同时伴有肝功异常2 例。
2 临床表现2.1 结核病常见症状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症状。
2.2 肝功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不适、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
所有病例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均为正常。
肝功异常发生时间分别出现在化疗后第1周内11例(16.7%),1周~1个月内27例(40.9%),1~2个月20例(30.3%),2个月以上8例(12.1%)。
肝功异常表现主要为alt升高,其次是ast及tbil升高,alb下降,肝功异常者中停药16 例,保肝治疗,待肝功恢复后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病情未恶化。
50 例alt<80u/l,在保肝下继续原方案用药完成疗程。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伤86例
增殖 。
治疗 免费药 中处 于主 导地位 。既有 的司坦夫定 ( d 4 T) 因个别 不 良反应具有 不可逆性 被弃用 后 , A Z T在 A R T中的 主导地位 愈加显现 ; 尽可 能在首 次用 药时选 用 A Z T , 对增 强 H I V / A I D S A R T的依从性 和长期性是 十分重要 的。A Z T对 骨髓抑 制作用
② 胃肠道 : 厌食 、 消化不 良、 胃痛 、 腹痛、 腹泻 、 恶心 、 呕吐; ③ 骨 骼肌 肉: 肌 肉痛 ; ④神经系统 : 眩晕 、 失眠 、 感光异 常、 嗜睡 ; ⑤ 呼 吸系统 : 呼 吸困难 ; ⑥皮肤 : 皮疹 ; ⑦特殊感觉 : 味觉异 常。在以 上不 良反应 中, 仅 以骨髓抑制 、 头痛 、 恶心、 失 眠和肌 肉痛有 较 高的发生率 。( 3 ) 发生率小于 5 % 的临床不 良反应 ( 与A Z T的
1 赵二江 , 崔丹 , 梁叔英 , 等. 艾滋病 的流行 现状与 预防措施 [ J ] . 现代
预防医学, 2 0 1 2 , 3 9 ( 7 ) : 1 5 9 7—1 5 9 9 .
在治疗 的第 4 ~ 6 周, 也可能发生在第 2 周, 多数情况下 可进行
计量调整 、 停药 和( 或) 输血治疗 以缓 解 。( 2 ) 发 生率 ≥5 %的 临床不 良反应包括 : ①全 身 : 乏力 、 出汗 、 发热、 头 痛及 不适感 ;
化成单磷酸盐 , 继而又经细胞胸腺激酶转为 活性 的代谢物 即三
磷酸齐多夫定( A z t T P ) 。AT r P )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85例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85例侍羽;赵丽【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情况。
结果:符合本调查标准的患者共1333例,其中8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肝损害发生率为6.38%。
其中,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7.46%(59/791),女性为4.80%(26/542),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60岁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5.56%(61/1097),≥60岁患者为10.17%(24/23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85例发生肝损害患者中,61例(占71.76%)发生于用药60 d内;57例(占67.06%)出现典型肝炎临床症状,28例(占32.94%)无症状;经治疗,78例(占91.76%)患者痊愈或好转,7例(占8.24%)未愈。
结论: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发生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
因此,抗结核治疗时应注意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密切监测,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damage induc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METHODS:Retrosp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liver damage admitted intothe Fourth People ’ 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from Jan .2014 to May 2015.RESULTS: There were 1 333 patients accord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standard , 85 cases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liver damage with the incidence of 6.38%;and among which 7.46%(59/791) in male, 4.80%(26/542) in female,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 .The incidence of liver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14-<60 years oldwas 5.56%(61/1 097),≥60 years old was 10.17%(24/23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Of the 85 patients with liver damage, 61 cases(71.76%) occurred within administration of 60 d;57 cases(67.06%) had typical hepatitis symptoms , and 28 cases ( 32.94%) had nosymptoms .After treatment , 78 cases ( 91.76%) were cured or improved, 7 cases(8.24%) did not healed.CONCLUSIONS:The incidence of liver damage induc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s relatively high , 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Therefore , strict monitoring , early diagnosis and rational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liver damage induc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6(016)012【总页数】3页(P1712-1714)【关键词】抗结核药;肝损害;回顾性分析【作者】侍羽;赵丽【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连云港 222000;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我国是结核病多发国家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而目前公认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几种抗结核药联合应用以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但需多药联合应用、剂量大、疗程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尤以药物性肝损害最为常见[1]。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84例
药物性肝炎是常见药源性疾病之一[1-2]。
目前,结核病初治病例多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应用方案。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肝脏有较强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达10%~20%,占所有药物性肝炎的8%~13%,以至有少数患者因肝损害而不能顺利进行抗结核治疗[3],并且有引起爆发性肝衰竭死亡者。
所以,药物性肝炎成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就本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61例结核患者中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后发生药物性肝炎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61例结核患者中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后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84例,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17~73岁,<20岁16例(19%),20~60岁47例(56%),>60岁21例(25%)。
入院时乙、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19例,酗酒12例,体质量小于50kg8例。
全组患者化疗前肝功能均正常,可排除活动性肝炎或其他药物性肝炎。
继发性浸润性肺结核62例,继发性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13例,原发综合征2例。
1.2治疗方案84例患者均为初治肺结核,采取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药联用。
用药剂量:异烟肼0.30g,每天1次;利福平0.45g,每天1次(体质量60kg以上者0.6g,每天1次);乙胺丁醇0.75g,每天1次(体质量55kg以上者1.0g,每天1次);吡嗪酰胺0.75g,每天2次。
化疗开始后每2周复查肝功能1次,有肝酶增高者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的情况采取加用保肝药、调整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措施。
1.3诊断依据(1)有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史,停药后肝损害显著改善;(2)可有肝炎症状和体征;(3)血清学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达到肝损害程度标准;(4)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
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肝损害(全文)
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肝损害(全文)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使治疗中断或方案更改,导致疗效降低和耐药等,直接影响结核病控制效果。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肝、肾、皮肤、胃肠道、血液及神经系统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肝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是历来临床上学习的焦点。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短程督导化疗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主要策略。
但其中3个关键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均有潜在肝脏毒性,可以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肝损害的病理学特征动物和临床研究发明,异烟肼毒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共价键结合干细胞大分子物质引起干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肼作为异烟肼毒性代谢物之一,可以引起干细胞脂肪变性、空泡形成和谷胱甘肽的消耗,多位于门静脉周围和小叶中心区。
利福平可引起一过性高胆红素血症,这并非利福平的毒性作用,而是干扰了胆红素排泄,进而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和胆汁瘀积相混合的肝炎,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干细胞坏死和程度不等的胆汁瘀积并存。
在利福平联用吡嗪酰胺的肝损害死亡患者肝脏中可以发现桥接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局灶型胆汁瘀积、过度肝纤维化和小结节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药物性肝损害可发生在抗结核化疗的任何时期,常常在最初2个月内。
主要表现为乏力、钠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重者伴黄疸,甚至肝昏迷。
临床表现、生化和组织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很难与病毒性肝炎鉴别。
终止化疗后肝损害症状会缓解,否则很可能导致死亡。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异烟肼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不属于超敏反应,但与患者的体质有关,是不可预测的。
在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个体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但对于其他患者,任何剂量的异烟肼均不会引起药物性肝损害。
异烟肼的活性代谢产物是大多数特异质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而非异烟肼本身。
异烟肼通过肝脏的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的乙酰化作用生成的乙酰异烟肼,后者水解为异烟酸和乙酰肼。
一部分乙酰肼乙酰化成无毒的二乙酰肼,另一部分水解为肼。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85例
1 22 肝 功能检 查 ..
治疗 开始 前检 测患者 的 乙肝病毒 标志 物
害 的 比例 明 显 高 于其 他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4 1 3 差 X = .4 ,
P < 00 。 .5)
( V— , HB M)治疗 1 周后 开 始检 查 肝功 能 。对 肝功 能 正常 者 每
进 行 比 较 。 根 据 结 果 , 分 为 如 下 等 级 : 1) 功 能 异 划 ( 肝 常 : L 4 8 ( A T0 0U; 2)轻 度 肝 功 能 损 害 : L A T≤ U NX3 L 或( ) BL≤ U N×2 ( 和 Ti L ; 3)中 度 肝 功 能 损 害 : L U N×3
作用 。进 一步评 估抗 结核 药物 的使 用 与肝功 能损 害发 生 的关 系及探 讨抗 结 核药 物对肝 功能 造成 损害 的可 能相 关 的因素 已 经越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重视 。本研究 对笔 者所 在 医院 2 1 0 0年 3
重度肝 功能损害 : L A T> U N X1 L 0或 ( ) BL> U N×5 和 Ti L 。
2 1 年4 第2 第 7 02 月 卷 期
・
药物与临床 ・
抗 结核 药物致肝功 能损害8例 5
陈开革 黎石 宝。
1广西壮族 自治区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 广西梧州 5 3 0 ; . 4 0 0 2 广西壮族 自治区桂 东人 民医院药剂科 , 广西梧州 5 3 0 40 0 【 要 】目的 探 讨 目前 临床 上 应用 的抗 结 核药 物 引起 肝 功 能损 害 状 况 。 方 法 回顾性 分 析 笔 者所 在 医 院 2 1 摘 0 0年 3 月 ~2 1 年 3月收治 的 8 结核 病患者 应用抗 结核 药物导致 的肝 脏功 能受损 的临床资料 , 对肝 功能损 害情况 与患 01 5例 并 者年 龄 、 生活习惯 、 既往病 史 、 应用抗结核 药物时 间以及结核病类 型的关 系进 行分析 。 结 果 应用抗结 核药物导致 肝功能 损 害的时 间多发生于用药 2—6 ; 0 以上患者发生 肝功能损 害的几率 明显 高于 6 岁 以下( 周 6岁 0 P< 0 5) 有既往病史 、 . ; 0 嗜酒 和粟粒型肺 结核的患者发 生肝功能 损害 的几率较 高( < 00 。 结论 用药强化期 内 、 P .5) 老年患者 、 有既往病 史 、 嗜酒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损害89例临床分析
S i u n u u eXu iu. h e t opt f w l c a uc y.n e noi 0 2 0 h j , eS m i eJ o T ecne hs ilo ua hb i Inr FuX , h r a n t Mogl 1 0 0 a
ap y
【 e rs nt e u s g i r ̄i Peetn dr t ettt y Ky Wod 】A t br l id s v s n r n o e m n sa g i u c o s r L eI o u v i a ta n e r
肝 功能损 害
实 用的 预 防 办法 。 法 选 取 我 院 8年 来 30例 结 核 住 院治 疗 病 人 中使 用 利 福 平 、 方 9 雷米 封 、 乙胺 丁 醇 、 嗪 酰 胺 吡
联合 治疗方案 治疗后 引起肝 功能损害的 8 9例病人 的临床 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 分析 总结。结果
症状不明显 ; 肝功能损 害多表现为转氨 酶升高 ; 肝功能损 害大 多发生在服 药 1个月 一 2个月内; 所有病 例均经积
维普资讯
■ 晗 国
抗结核 药物致肝功损 害布市 中心医院, 内蒙古 乌 兰察 布 0 2 0 ) 1 00
【 要 】目的 摘
通过对抗 结核 药物导致肝功损 害的 临床 分析 总结 , 以引起 临床 医生的重视 , 并提 出有效而
极保肝 降酶治疗和调整抗 结核 药物后肝 功恢复正常 , 1 停用抗结核 药物 。结论 无 例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Cl c la l sso i e m a e c us d by a t-u r u o i r a m e i a nay i n l r da ni v g a e n it be c l sst e t nt
LN W N-E G eat etfT br l i Ba ho te uhuG nrl o i l P A ( uhuFj n 5 0 3 hn I E F N .Dp r n o ue u s rn h zo ee s t L . Fzo ua ,30 0 )C i m cos c f F a H pa o f i a
我 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 大结核病 大 国,近年来 ,结核 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发病率 、死亡率均有上 升趋势 。抗 结 核药 物治 疗是 最有 效
周复查肝功能 ;第二个月每 两周 复查肝 功能 ;两 个月 后每 月
复查 1 次肝功能 。
的治疗肺结核 的途径 ,抗结 核药物 多数有 不 同程度 的肝功 能 损害 ,文献报道 抗 结核 药 物 引 起 的不 良反应 发 生 率 平 均 为
1ss i afce y mu t l a tr .Du n e a t t b r uo i t e a y,i i n c s a y t nt r h ie n t n,e p c al o i s f td b l p e fco s e i i r g t n i e c lss h r p h — u t s e e s r mo i e l rf c i o o t v u o se i y l
抗结核病药物致肝功损害84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病药物致肝功损害84例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1995年2月-2004年4月抗结核病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者84例,均为肺结核初治患者,服用抗结核病药物前肝功能正常,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自身免疫性、心脏病、营养等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根据HBV现症感染情况分组:HBV-M阴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0-84岁,平均(46.75±18.22)岁;HBV-M阳性组54例,男40例,女14例,年龄6-64岁,平均(43.42±14.6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抗结核病治疗原定方案:2HRZS(E)/4HR方案(H为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S链霉素),用法:异烟肼3.0 g/d,利福平0.45 g/d,乙胺丁醇0.75 g/d,均每日1次口服,链霉素0.75 g/d肌肉注射,吡嗪酰胺1.5 g/d 分2次口服;抗结核病药物治疗期间每2周检查血清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
1.3 肝功能损害后的治疗方法:酌情减用或停用抗结核病药物,所有患者均给予护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及降酶治疗(如甘草酸二铵、水飞蓟素等),出现并发症者采取对症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2.1 HBV感染情况:HBV感染54例,占64.28%(54/84);感染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24例,占44.44%(24/54),HBsAg、抗-HBe阳性者10例,占18.25%(10/54),HBsAg、抗-HBc阳性者20例,占37.04%(20/54)。
2.2 肝功能损害时间:HBV-M阴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为7-90天,平均(38.25±28.67)天,肝功能损害均发生在抗结核病治疗3个月内;HBV-M 阳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时间为30-180天,平均(65.52±38.21)天,同HBV-M 阴性组比较,P34.2 ?滋mol/L时均至少停用利福平。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性、 坏死和肝 内淤胆 , 8 %的患者于用药后 1 7周 出现肝 且 0 ~ 脏损 害的症状 , 长期 肝损 害可 引发 慢性肝 炎 、 慢性 肝 内胆 汁
淤积 、 硬 化 、 化 性 胆 管 炎 、 肪 肝 、 素 蓄 积 症 、 内血 管 肝 硬 脂 肝 肝 病变 、 肿瘤 、 发性门脉高压症等 。 肝 特 近 年来 , 结 核 药 所 致 肝 损 伤 已 位 居 药 源 性 肝 损 伤 的 首 抗 位 , 起 医 疗 工 作 者 的广 泛 重 视 。本 文 通 过 回顾 我 科 2 0 引 05
中 图分 类 号 : 9 9 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7 8 2 1 0 0 7 O R 6. A 1 7 7 3 ( 0 2) 3— 1 9一 2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 结 核药物 治疗 过程 中最 常见 的副反 应, 可造成抗结 核治疗 的中断 , 影响 病人 康复 。抗结 核药 物 联合应用 是 目前结 核 病化 疗 的基 本 原则 , 联 用尤 其 异烟 但 肼、 利福平 、 嗪酰 胺联 用 极易 引起 肝 脏损 害 , 生 率约 为 吡 发
疗, 在原方案 的基础上加用甘利 欣 0 1 , .5g 护肝片 4片 , 日 每
3次保 肝 治疗 。
痰涂片镜检诊 断 , 给予 标 准的短 程化疗 , 间断 的给予利 福 不 平 0 4 d 异烟肼 0 3g・ ~、 .5g・ ~、 . d 吡嗪酰胺 15g・ 一、 . d 乙 胺丁醇 0 7 d 。 .5g・ 。等进行治疗 。
齐 鲁 药 事 ・Ql P a a uc fi 0 2 V 1 1 No3 i hr c taAfr2 1 o 3 , . u m e il as .
・
1 79 ・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研究
2结 果
2 . 1临床症 状 :胃部不 适 ,纳 差 ,恶 心 ,呕吐及 乏力 1 8 6 例 ;低 热3 2 例 t伴黄疸 1 8 例 ;肝大 1 6 例 ;无症状 1 0 2 例。
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最佳治疗方案 ,报道如 下。
1资 料与 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 选择2 0 1 0 年1 月至2 0 1 4 年1 2 月期 间在 本院登记治疗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抗 结核 药物 对肝 功 能损 害情 况 ,总 结 出对付抗 结 核 药物致 肝损 害的治疗 方 法。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2 0 1 0年 1月至 2 0 1 4年
1 2月期 间在 本院 登记 治疗 结核 病 患者 ,用 药前否 认有 肝 炎病 史,经 免疫吸 附试 验 ( E L I S A)法检 测 乙型 肝 炎抗 原抗体 系统 , 乙型 肝 炎标志 物 ( H B V M )阳性 者 ( 1组)6 2例 ,H B V M 阴性 ( 2组)3 6 4 6 例 ,对 比 两组 患者 出现 肝损 害情况 。结果 H B V M 阳性 肝损率 ( 5 1 . 6 %) 明 显 高于 H B V M 阴性 组 ( 8 . 3 4 %) 。差异 有显著 性 ( P < O . 0 0 1 ) 。 出现肝损 害时 间大 多数 发生在 化疗始 2 个 月内 ,以 1 组 出现 肝损 害程 度 较重 , 不及 时 处理会 导致 严重 肝功 能衰 竭 。 结 论 化疗期 间须每 月复查肝功 能, 早 发现 及 时处理 , 肝 功 能恢 复正 常后 避 免再 次给 与 同样 或 相似 药物 。 【 关键 词 】抗 结核 药物 ; 乙型肝 炎病毒 标 志物 ;肝损 害;治疗 方 法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及防治策略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及防治策略摘要】目的:对使用抗结核药物导致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58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肝损伤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在所有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患者中,出现50例因使用抗结核药物而导致出现肝损伤的情况,占比达到13.97%,出现最早时间是在治疗后的14天,最迟时间是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同时患者均有肝炎病史,其中出现肝损伤患者35例,发病率为19.77%;在治疗前无肝炎病患者有181例,其中出现肝损伤患者18例,发病率为9.94%,在治疗前无肝炎病史患者的出现肝损伤的几率明显低于治疗前有肝炎病史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因使用抗结核药物而导致出现肝损伤的情况必须要引起重视,对出现肝损伤患者及时的进行治疗处理,同时在对有肝病史患者进行用药治疗中,对药物的选择、使用谨慎。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损伤;防治【中图分类号】R52;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025-02Clin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ure Strategies of Anti - TB Drug - induced Liver Damage【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heir solu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358 tuberculosis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ir liver injury was recorded. Results Among all tuberculosis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50 cases of liver damage caused by the use of anti-TB drugs, accounting for 13.97%, the earliest time was 14 days after treatment,the latest time Is in the firs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patients have a history of hepatitis, of which there are 177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hepatitis before treatment, including 35 cases of liver injury, the incidence was 19.77%; before treatment without hepatitis There were 181 cases, of which 18 cases of liver injury occurred, the incidence was 9.94%. The incidence of live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out history of hepatitis befo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history of hepatitis (P <0.05)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Conclusions Clinically, the situation of liver damage caused by the use of anti-TB drug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ime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injury,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liver disease, Drug choice, use caution.【Key words】Anti-TB drugs; Liver injur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表示,绝大部分抗结核药物对人体肝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肝功能的衰竭,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1-2]。
85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8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根据本院的临床资料,对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药物进行分析,找到其发病规律以便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对8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8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中,以抗结核药(32例,占37%)和抗肿瘤药(23例,占27%)为主。
肝细胞损害型36例占42%,胆汁淤积型28例占33%,混合型21例占25%。
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对临床有一定影响,对抗结核药和抗肿瘤药引起的肝损害要引起重视,做好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抗结核药;抗肿瘤药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引起的对肝脏的损伤,也称药物性肝炎。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的种类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1]。
现就对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的85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85例,其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区间为16~78岁,平均年龄为48岁。
1.2 诊断标准①用药后1~4周出现肝损害的表现;②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及瘙痒等过敏症状;③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④有肝内淤胆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特征;⑤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⑥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cmv-igm、ebv-vca-igm均为阳性;⑦有药物性肝炎史,再次用药可诱发。
标准①加上标准②~⑦中的任 2 项即可考虑为药物性肝损害[2]。
1.3 诊断分型参照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的分型标准将药物性肝损害分为3型:①肝细胞损害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上限值2倍或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②胆汁淤积型:碱性磷酸酶(alp)>正常上限值2倍或alt/alp≤2;③混合型:alt和alp均>正常上限值2倍且alt/alp为2~5。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80例临床分析
例 ,H S g阳性 6 BA 6例 。发生 药物 性肝 炎 8 0例 , 生率 l. 发 4 3 , 中男性 4 % 其 7例 , 女性 3 3例 , 7岁 1例 ,8—6 <1 1 0岁 6 4 例,6 > 0岁 1 5例 , B A H S g阳性有 2 2例 发生 肝损 害 。复治 的
作者单位 :3 00 新疆 克拉玛依 , 840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来不典 型儿 童结核逐 渐增 多 , 组 P D 阴性 占 4 . % , 本 P 4 3 结核
体或腺苷脱胺酶 、 血沉等 的检查 , 正确评 价 P D的意 义 , P 同时 P D试验阴性也不能轻易排除 , 当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 到 P 应 做
表 现出更 为严重 的多部位结 核 , 发疾病 较多 、 伴 较重 , 组结 本
t e u s n o [ ]Ac i C i , 0 ,6 24— 6 . u r l i i l dn J r D s h d2 2 8 : b c osn o h l 0 6 25
[ ] 李亮 端木宏谨.17 2 9 9~20 0 0年第 四次 全 国儿童 结核病流行 病 学抽样调查 分 析 [ ] J .中华 医学 杂 志 ,04,4( 0) 17 20 8 2 :6 8—
损 害 时 , 极 治疗 , 果 良好 。 积 效
【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 肝损害 ; 防治措施
结核病治疗需要 多种药物 联合使用 和持续 长时 间治 疗 ,
而药物性肝损 害是影 响结核病顺利治疗 的重要 因素 。本文对
治给予 3 E R / H E方案 , S H Z5 R 肺外结核疗程不少 于 1年 , 儿童 未用 S和 E 。肝功能检 查化 疗强化 期时 2周查 一次 , 固期 巩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作者:刘国华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第10期[摘要]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
结果不同性别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男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8.82%(3/34),女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1.54%(3/26)。
男女性别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年龄段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中,60岁以下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5.56%(2/36),60岁或以上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6.67%(4/24)。
不同年龄段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损害;肝功能检查;预防[中图分类号] R575 ; ; ; ; ;[文献标识码] B ; ; ; ;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10-0107-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rug-induced liver damage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drug-induced liver damage after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drug-induced liver damage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 different sex: the incidence in male was 8.82%(3/34) and 11.54%(3/26) in female,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P>0.05). The distribution of drug-induced liver damage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 different ag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liver damage in tuberculosis patients under 60 years was 5.56%(2/36), and 16.67%(4/24) in 60 years or older patients,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P<0.05). Th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total bilirubin(T-BIL),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 albumin(ALB)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patients under 60 year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over 60 year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drug-induced liver damage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s high, particularly in elderly patient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damage to prevent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liver function.[Key words] Anti-tuberculosis drugs; Drug properties; Liver damage; Liver function tests; Prevention結核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临床分析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以保证抗结核方案顺利实施。
方法:观察并记录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程度、时间,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进行对比。
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总发生率为24.3%,其中老年组30.2%,中青年组1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15,P<0.05)。
ALT>120 U/L 发生率:老年组28.3%,中青年组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P<0.05)。
总胆红素(TBil)>21 μmol/L 发生率:老年组14.2% ,中青年组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8,P<0.05)。
两组肝功能损害均多发生于抗结核治疗后2-8周,老年组(27.4%)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P<0.05)。
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高,治疗2-8周多见,老年人肝损害重,治疗早期特别应加强临床观察和肝功能检测,以利于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处理。
标签:老年人;肝损害;药源性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使治疗中断,产生继发耐药,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现将我院2000-2006年抗结核药物肝损害206例病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择例标准206例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胸部X线、痰找抗酸杆菌及痰培养结核菌确诊为肺结核,且既往无肝炎病史,无服用肝毒性药物史。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中青年组(年龄21 μmol/L,谷丙转氨酶(ALT)>80 U/L 。
1.3 方法抗结核治疗前常规检查空腹静脉血肝功能,包括TBil、ALT、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其正常值标准为:TBil 8-21 μmol/L,ALT 0-40 U/L,总蛋白60-83 g/L,球蛋白35-55 g/L,清蛋白20-35 g/L。
206例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治疗过程中每半月复查肝功能一次,如有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及乏力加重时,再复查肝功能,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后,停用相应抗结核药物,首选甘利欣加强护肝治疗,记录两组肝功能损害的例数、程度、肝功能受损时间及预后。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龙源期刊网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作者:王珊珊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 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方法:本研究选择患者为2017年3月~2018年4月,2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的相关检查、临床分型以及以往用药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分析肺结核肝损伤患者和年龄、性别、用药等相关因素的联系。
结果:在以上200例患者中,出现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的患者为83例,轻度损伤的44例,中度肝损伤的为30例,重度损伤的为9例。
而超过6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p结论: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伤的过程中,其高危因素为年龄过大、复发以及治疗时间,因此相关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肝功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及及早治疗的原则,最大长度保证患者的健康,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分析【中图分类号】R57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42-02我国是肺结核高发的国家之一,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提升,而目前公认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起到的效果也较为可观,但是需要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药物联合使用下,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尤其是药物性肝损伤最为常见【1】,而本研究主要对以往抗结核药物患者的致肝损伤的情况进行剖析,分析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特点,为后期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患者为2017年3月~2018年4月,2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无任何异议,签订知情同意书,在治疗前的肝功能检查相关指标均为正常,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平均2周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
其中男性为109例,女性为91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为(40.22±1.63)岁,1.2化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的相关检查、临床分型以及既往用药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由于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尤其是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喷丁肝损害明显,制定方案一,体重大于60kg,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足量(异烟肼0.3g/日,利福平0.6g/日,乙胺丁醇1g/日,吡嗪酰胺片1.5g/日)。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时间、程度及防治情况。
方法:对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肝功能损害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服抗结核药后肝功能损害最早后第4天,最晚后6.5个月。
ALT平均2~4周恢复正常,STB平均3~5周恢复正常。
除死亡病例均完成抗结核治疗方案。
结论:抗结核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加强护肝保肝等治疗,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资料与方法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初治结核病患者行抗结核治疗发生肝功能损害125例。
男78例,女47例;平均年龄37.9岁(8~72岁),其中8~20岁者28例,20~60岁者60例,≥60岁者37例。
HBsAg阳性26例,治疗前无肝炎症状及体征。
发生肝功能损害时间:服抗结核药后肝功能损害最早发生在服药后第4天,最晚发生在服药后6.5个月,发生在服药1周内28例,发生在服药1~2周内43例,发生在服药2~4周内29例,发生在服药4~8周的14例,8周以上的11例,其中发生在4周内100例。
肝功能检测:2个月内每1~2周检测1次,2个月后每月检测1次,有症状随时检测。
肝损害程度分:轻度为ALT 40~120U/L,有或无黄疸,STB≤34.2μmol/L;中度为ALT 120~200U/L,34.2μmol/L≤STB≤51.3μmol/L;重度为ALT≥200u/L,51.3μmol/L≤STB≤170μmol/L;重型STB≥170μmol/L,伴有极度乏力、纳差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初治方案2S(E)HRZ/4-7HR,辅以肌苷、门冬氨酸钾镁静滴护肝。
肝功能轻度损害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加甘草酸二铵150mg/日、还原性谷光甘肽1.2g/日或凯西莱0.2g/日静滴;中度损害者部分或全部停用抗结核药物,护肝同轻度损害治疗;重度、重型损害者全部停用抗结核药物,护肝同上,加强支持、退黄、促肝细胞再生等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正常或降至轻度损害后再选抗结核药物。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10-19T11:19:17.19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作者:仵倩红刘道恒周祎[导读]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临床医生在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全身情况,熟练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陕西西安 710100【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情况,探讨抗结核治疗中预防和治疗肝损害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770例,其中使用抗结核药物后的肝功能情况,所有患者使用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方案;结果: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50例。
发生率为19.48%,对这些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临床医生在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全身情况,熟练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药物治疗;肝损害【中图分类号】R97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65-02抗结核药物是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所致肝损害的主要因素。
在标准化治疗肺结核的方案中,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和乙胺丁醇(E)是抗结核强化期治疗的一线药物,其重要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
其中H、R、Z三种药物对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甚至可以引起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1】。
现将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情况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患者770例,初治510例,复治260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检查均正常,其中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50例(占19.48%),初治患者123例,(年龄12岁~88岁,平均48.6岁);复治患者27例(年龄18岁~80岁,平均52.6岁)。
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的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的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其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与其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携带、年龄、喝酒史相关。
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占据43.33%(26例)。
年龄>60岁的占据56.67%(34例),同时患者年龄越大发生肝损伤概率越高。
喝酒史患者占据46.67%(28例)。
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四联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的发生概率最高,高达50.00%。
结论:抗结核药物均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及时发现治疗均能良好恢复。
【关键词】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结核病【中图分类号】R575;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141-02结核病在我国是高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发展,对此,抗结核治疗也不断得到广泛应用。
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常应用于治疗结核病,联合使用被称为ATT(抗结核疗法)。
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引发肝损伤的常见药物,主要会引发药物性肝损(DILI),该病症发病概率高、危害大,是影响患者能否继续化疗的主要因素。
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的主要以老年患者和结核病并有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最为常见。
对此,为有效提升药物性肝损的认知与防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其治疗预后情况。
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肺结核,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肝功能检查,用药后常规半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
60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6.5±2.8)岁,临床表现:出现纳差、恶心、乏力、腹胀症状48例,出现皮疹、发热、皮肤瘙痒症状7例,出现黄疸30例、17例无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结核病药物致肝功损害84例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1995年2月-2004年4月抗结核病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者84例,均为肺结核初治患者,服用抗结核病药物前肝功能正常,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自身免疫性、心脏病、营养等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根据HBV现症感染情况分组:HBV-M阴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0-84岁,平均(46.75±18.22)岁;HBV-M阳性组54例,男40例,女14例,年龄6-64岁,平均(43.42±14.6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抗结核病治疗原定方案:2HRZS(E)/4HR方案(H为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S链霉素),用法:异烟肼3.0 g/d,利福平0.45 g/d,乙胺丁醇0.75 g/d,均每日1次口服,链霉素0.75 g/d肌肉注射,吡嗪酰胺1.5 g/d 分2次口服;抗结核病药物治疗期间每2周检查血清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
1.3 肝功能损害后的治疗方法:酌情减用或停用抗结核病药物,所有患者均给予护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及降酶治疗(如甘草酸二铵、水飞蓟素等),出现并发症者采取对症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HBV感染情况:HBV感染54例,占64.28%(54/84);感染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24例,占44.44%(24/54),HBsAg、抗-HBe阳性者10例,占18.25%(10/54),HBsAg、抗-HBc阳性者20例,占37.04%(20/54)。
2.2 肝功能损害时间:HBV-M阴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为7-90天,平均(38.25±28.67)天,肝功能损害均发生在抗结核病治疗3个月内;HBV-M 阳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时间为30-180天,平均(65.52±38.21)天,同HBV-M 阴性组比较,P34.2 ?滋mol/L时均至少停用利福平。
HBV-M阴性组30例停用全部抗结核病药物12例,仅停用R、Z 18例,经护肝治疗病情均得到改善;HBV-M 阳性组54例停用全部抗结核病药40例,仅停R、Z 14例,病情好转40例,占74.07%,死亡14例,占25.93%;两组预后比较,P<0.05。
14例死亡病例中,年龄36-80岁,HBV-M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8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6例;肝炎分型:慢性重型肝炎中期6例、晚期8例;应用抗结核病药物持续时间(68.17±40.16)天,肝炎症状出现后6例未立即停药,5例立即停用全部抗结核病药,3例停用R、Z;死亡原因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
3 讨论
目前治疗肺结核多采取短程化疗,以H、R、Z联合使用为主,但这3种药物均对肝功能有影响。
抗结核病药物所致肝损害多发生于老年、女性、营养不良、嗜酒、慢乙酰化型以及严重结核病患者,携带HBV或既往有肝病史也是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
国内外资料表明,HBV-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病治疗后肝损率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结核菌合并HBV感染者抗结核病药物肝毒性增加[2,3]。
本研究显示HBV-M阳性组同HBV-M阴性组比较,前者疲乏明显、黄疸深、ALT较低,预后较差,死亡率明显增高,HBV-M阴性组预后较好。
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毒性反应,二是免疫反应。
前者与药物剂量有关,系肝功能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先天性缺陷、发育不良、活性低下,如肝硬化或被药物抑制,此时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毒性增强;后者与剂量无关,是药物作为半抗原通过免疫机制引起的过敏反应。
其中R引起肝损害最多见,其次为Z[4]。
药物加HBV性肝损害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肝脏原有病理损害有关,抗结核病药只在原有基础上加重损害,肝损害机理可能以HBV致病为主,本资料中HBV-M阳性组患者肝损害发生时间明显迟于HBV-M 阴性组,且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可能与这些患者慢性HBV感染导致肝脏免疫损伤,肝细胞炎性病理改变严重,对肝毒性药物敏感性增强有关。
因此,抗结核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肝炎病史,常规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影像学等,HBV-M阳性者抗结核病治疗应慎用R,同时需长期监测肝功能特别是用药3个月左右,HBV活动性复制应配合抗病毒治疗如拉米夫定、免疫调节剂。
当出现肝功能损害时应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常规加强保肝治疗;出现黄疸时,不应使用含有R、Z的方案或暂停抗结核病治疗,先予保肝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正常,方可谨慎试用R、Z,并动态监测肝功能变化,如有再次出现肝功能损害则不能再用R、Z治疗。
若出现严重肝损害、肝性脑病则死亡率高,可考虑肝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