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试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
高等教育历史方位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再思考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j n eerhso i e E u ao e ogi gR sa e nHg r d ct n l a c h i
No. 2 2 4, 01 Se ilNo. 6 ra 21
高 等教 育历 史 方位 视 角下 的 高 等教 育强 国建 设 再 思 考
求
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是从清朝末年开始效仿欧美发展 方式粗放、 工业生产方式落后、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关键技术 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共有高校 25 主要是在接收改 受制于人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 0 所, 造国民党政府、 外国教会、 私人等旧高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这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又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学习苏联模式 , 但伴随着“ 大跃进” 及 渐入老龄社会, 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失去的情况下建设经济 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和冲击, 发展规模和速度起落不定 , 尤 强国的一种战略决策。为此, 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终端 其是从 15 年到 16 年, 97 93 全国高校从 29 2 所激增到 18 所 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9 而且在高校的教师中往往不乏 又锐减至 47 16 0 所,96年开始的“ 文革” 造成了高等教育一 创新型人才, 高校的研究所 、 实验室等也是实现 自主创新的 度中断。17 年恢复高考时, 97 全国共有高校 44所, 0 当年毛 重要支撑。纵观德国、 本、 日 英国、 美国等发达国家从经济大
一
、
建 设高 等教 育 强国 的重 要意义
提高质量、 完善结构 , 日从高等教育大国建成高等教育强 早 国,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2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 是建设经济强国的迫切要求 目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强国相 比, 前, 还存在着增长
强国战略视域下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的审思
22EDUCATOR研究生教育体系作为构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一方面,研究生报考与招生人数逐年激增,引发公众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担忧;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体系正在进行深化改革,学硕缩招停招、专硕大幅扩招、博士修读年限拉长等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将研究生教育置于公众视野。
基于此,有必要深入把握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需求、发展困境和改革路向,从而发挥研究生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哺与支撑作用。
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命题研究生教育体系深化改革是回应党中央“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重要关切以及落实科教融合、产教融通的重要抓手。
作为创新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研究生教育体系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超前性,从而支撑经济社会全链条、全周期改革。
现代化产业体系呼吁研究生教育体系突显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建设具备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但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问题上仍面临着西方的技术制裁、遏制乃至欺诈等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空间。
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进行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服务现代化为一体的系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体系坚持“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四大改革方向,通过课程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资源投入机制、学科与人才类型结构等多方面的改革,在稳步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强化高层次人才的供给能力,从而助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个面向”发展要求研究生教育体系突显拔尖性“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是国家在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改革关键期对教育科技体系提出的深层次要求。
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
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导语: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着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成为了中国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力求展示出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教育强国的意义1. 提升国民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通过培养人才储备,提升综合素养,助推国家发展。
2. 增加国家竞争力: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教育强国战略将促进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提升。
3. 推动社会进步:优质的教育体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1. 完善教育体制: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领域,确保教育公平、优质。
2. 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培养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机制,鼓励创新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4. 强化职业教育培训: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对接,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学历教育相互衔接。
三、构建教育强国的重点领域1. 优化学前教育: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建立普惠性、多样化的学前教育体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创新基础教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与产业对接,提升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四、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1.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法律法规,为教育强国制定战略提供法律保障。
2.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确保教育资金的供给能力,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 底层逻辑及行动策略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及行动策略作者:施晓光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1期摘要: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
在回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和实践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通过聚焦影响因素、重点领域和发展策略等相关核心问题的讨论,探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和行动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影响因素;重点领域;行动策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首次提出实施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的战略性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
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着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责任,建立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因此,探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和行动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1.简单历史回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末,当教育行政部门正在思考面临世纪之交,将“把一个怎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之际,199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发表了《强化“三个意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署名文章,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强国”概念。
[1]之后,他又分别在不同场合反复阐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意义和设想。
[2]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这个时代特点鲜明、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正式写进党中央文件之中。
再之后,党和政府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
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都阐释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和初步设想。
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
21 0 2年 2月
研 究生教 育研 究
J u n lo a u t u a i n o r a fGr d a eEd c t o
N0 .1
Fe . 2 1 b 0 2
文章 编号 :2 9 —6 3 2 1 ) 10 0 —4 0 51 6 (0 2 0 —0 10
判断 与实 际需要 为 中心 等 。大 学 独 立 、 术 自由及 学 教授 治校 等大学 理念 是从 中世 纪大 学诞 生千 年 以来 所沉 积生成 的 , 所 有 高 等 教 育或 大 学 发 展所 必 然 是
的资源 配置机 制 , 鼓励不 同的社会 主体 办学 , 同类 不
层 院校 公平 竞争 ; 确保 不 同类 层 院校能 够合 理定 位 、
特色发 展等 。建 立多元 的高 等教 育体 系是 我 国高 教
强 国建 设 的核心 任务 。
尊崇 的经 典 德 、 等世 界 高等教 育 中心形 成 的关 是 美 键 , 已为世界 高等 教育发 展史 所证 明[ 。因此 , 这 2 ] 经 典大 学理 念 的建构 , 或者说 高 等教育 、 学能够 按其 大 本真 状态 存在 , 循其 本真 逻辑 运行 , 是我 国高 教强 国
本 上说 , 等教 育 的发 展 是 指 高 等 教 育 功 能或 大 学 高
高 等教 育 作 为普 遍 的社会 系统 , 在 着共 通 性 存 要 求 , 我 国建设 高教 强 国须 遵从 的原 则 。例如 , 是 高 等 教育作 为 一个 独特 的社会 存在 , 有着 区别 于政 治 、 经 济等 其它 社会 系 统 的独 立 性 要 求 ; 学作 为 一 个 大
来 我 国高 等教 育改 革 和 发 展 的主 题 , 我 国实 施 科 是
关于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西华大学何建平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加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强校,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改革高等学校评价工作,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等。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质量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o Build the Great Power of Higher Education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strong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human resources, power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strong need to strengthen higher education,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high-level university building, the building of a number of high-level, high-quality strong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creativ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to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so on.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Powers Construction;The quality of education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任务,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规划纲要亮点解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日期:2010-09-30 作者: 高书国(主任)来源: 《中国教育报》单位: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第七章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人力资源强国呼唤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呼唤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本质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强国绝非是一个数量规划概念,而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概念——以质图强,是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历史转变。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进入到大众化阶段。
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
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高等教育强国思想,提升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目标,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战略。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制定的《2006—2011年教育战略》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以追求卓越为核心,努力改革英国高等教育体系,提升英国高等教育的卓越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强国思想,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趋势、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行动。
其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抉择——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之间生态关系的视角
t r e p r e .A s o h i lme t t n o c o n a i t y tm e u r s a c e r s a e o e p n i i t s b h e a t s mo t mp e n a i f a c u tb l y s s i o i e r q i la h r f r s o sbl i y e ie u i e st, o e n n n r e . d i as e u r s a q i k i r v me to s o c a ims n v r i g v r me t d ma k t An t lo r q ie u c mp o e n fi wn me h n s . y a t
Re l t o c so n t u t g a S r n g e u a i n Co n r : a i i Ch ie fCo s r c i t o g Hi h r Ed c t u t y sc n o
A r pe tv fEs a ls n ol ia l to h p mon i e st ,Go e n e ta Pe s c i e o t b ihi g Ec og c lRe a i ns i a g Un v r iy v r m n nd a ke M r t
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的前提 。综观 目前世界
育强 国的显著标 志 , 而高水平大学 的建设 又需要全社
会齐心 协力 、 同营造 一个 良好 的社会 环境 , 共 但长 期
公 认 的高 等教育强 国, 我们 不难 发现 , 大学 无不 彰 其
显着学术 自由与大学 自治的特征 。但是 , 由于近代意
sg i c n i n o t n ih re u a in C u t . I r e o b i u e f s c n v r i e n h n in f a ts f a sr g h g e d c t . o n r i g o o y n o d r t ul a n mb ro u h u i e s i s a d t e d t ma e C i a s o g e o g o b a k d a n h o o n r s i e ms o i h r e u a in s co ,w s k h n t n n u h t e r n e mo g t e t p c u t e n t r fh g e d c t e t r e mu t r i o e t b ih e oo i a r lt n h p a n u i e st, g v r me t n mak t n e n t n l x e in e h v s l c l gc l e ai s i s mo g n v r i a s o y o e n n a d r e .I tr ai a e p re c s a e o
对教育强国的认识和看法
对教育强国的认识和看法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教育政策和实践,实现全民受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等目标,从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竞争力,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在当今世界,教育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焦点,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强国已成为现代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教育建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实现了普及教育和基本教育的目标。
教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和乡村的教育条件差距较大;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较低;教育和就业之间存在差距,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
教育强国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要实现教育强国,首先需要加强教育投入和改进教育体制。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同时还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强化教育质量硬约束,根据不同领域和地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以期实现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教育强国还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
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各个行业和领域需要的人才不同,因此教育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育强国还需要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我国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教育的竞争力和水平。
教育强国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投入和改进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多的贡献。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为我国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强国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但要实现教育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地方高校的“位”和“为”
关键 词 : 高等教 育 强国 ; 地方 高校 ; 使命 ; 功能 ;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6 G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3 4 2 (0 00 — 0 9 0 17 — 6 92 1)6 0 3 — 3 舞 台的核心竞 争力 ,已引起 社会各界 的广泛 关 注。
的状 况 ,特别 是近 年来 高 等教 育 发展 状况 的基 础 上 。适 时 提 出 了建 设高 等 教育 强 国 的宏伟 战 略 目
大提高 阶段 , 即提 高教育 质量 , 提高办 学水平 , 着力
建设高 等教育强 国阶段 。 地方高 校作为我 国高等教 育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实现 高 等教育 大 众化 、 设 在 建 高等 教育 大 国的历史 进 程 中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 当 前, 地方高校 如何认识 并履 行 自身所肩 负 的历史 使 命 理应引起我 们的高度 重视 。
据显示 ,0 8 全国共有普 通高等学 校 2 6 20 年 2 3所 , 在
校生平均 规模为 87 69人 ,在校学生 总数 达到 2 0 97
族伟大复兴赋予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 .是未 来 相 当长一段时期 内高等教育系统为之奋斗 的 目标 。 ] 1 2
而要实 现这样一个 目标 . 需要 各方 面长期坚 持不懈
第2 8卷 第 6期
2 1年 1 月 00 2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V 1 8 No6 o . . 2 D c mb r2 1 e e e 0 0
J RNAL OF L OU ONGYAN UNI RST VE IY
建设 高 等教 育 强 国 与地 方 高校 的“ " “ " 位 和 为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作者:诸葛姝含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9年第01期【摘要】以强国视角下高等教育特点,构建学习共同体方案,探究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三方面详细论述,基于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希望可以为我国高校提供优质的教学模式,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高质、更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视角共同体构建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定,我国高等学府不断在进行教育深化改革,希望可以通过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塑造出更加符合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目前,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了我国所提倡的高等人才教育目标。
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人生价值的塑造,专业知识的积累。
一、强国视角高等教育特点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与资本主义的人才培养,自然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我国的人才培养,必然要以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为宏观目标,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不断培养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基于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我国一流学府,在进行教育深化改革时,一定要重视培养人才的思想境界和知识储备。
后者,是为了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储备人才力量,而前者,则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坚实的信仰者和执行者,不断的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作为一流学府,我国的国之重器,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让我国学生接受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教育。
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下所培养出的人才,才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推动国家发展,让我国的社会经济更上一层楼,实现我国大国目标。
所以,基于强国视角下,高等教育院校,一定要有自身独特的定位、个性化的发展,全面综合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一改我国高等学府同质化的现象,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高等学府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才能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一批又一批优质的人才。
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试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
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试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论文摘要:为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的,有必要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高等教育发展。
从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演绎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评价目的出发,按照背景、投入、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可以构建12个二级指标、32个观测点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据统计,2008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继续稳居高等教育大国的位置。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相当严峻。
挑战的严峻性主要集中在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战略目标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则发挥导向作用,指导高等教育各个方面向前发展。
因此,如何构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何种分析框架,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迈向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必须正视和急需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依据目前,对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从概念分析出发,通过演绎的方式对被评客体属性有关内涵进行分解进而生成具有相互关联的各项指标,另外一种是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目的是指进行评价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对评价指标的设计具有导向作用。
不同的评价目的会导致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
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指标体系的具体步骤为:先从评价目的结构分析入手,认真分析评价目的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并将其全部罗列出来,再经过反复的分析、筛选,最终提炼出最能反映目标体系的指标,从而形成指标体系。
当然,两种方法并不互相对立,在恰当的情境中两者可以很好地结合。
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来讲,其最终目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涉及对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概念演绎,也要将其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的结合起来。
(一)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概念演绎当将“质量”与“水平”两个概念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在不同的场合或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侧重点不一样,在过程评价中,“质量与水平”的重心放在“质量”上,在结果评价中,重心则放在“水平”。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指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国家。
这一任务既是对未来发展的投资,也是对过去积累的传承。
意义方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够得以更好地实现,可以为国家提供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支持。
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储备,也进而决定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只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才有可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则是让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具备领先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教育的绩效和效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设施和体制机制,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引擎。
总之,在当前世界大发展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全力以赴,持之以恒,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才能推动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教育强国的目标。
构建高等教育强国指标的思考
构建高等教育强国指标的思考在构建高等教育强国指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资源投入方面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教育技术等。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指标:1.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2.教育设施建设:包括校舍、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3.教育技术投入: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科研设备投入等。
二、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指标:1.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就业质量,也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2.高等教育毕业生创业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能力。
3.高等教育毕业生留学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
三、教育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指标:1.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2.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产出: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的科研实力。
3.高等教育国际排名: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社会影响力方面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指标:1.高等教育毕业生社会贡献: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
2.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
3.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构建高等教育强国指标需要考虑教育资源投入、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构建高校分类发展体系 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构建高校分类发展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陈金圣;谢凌凌
【期刊名称】《山东高等教育》
【年(卷),期】2024(12)1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处在全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发展日趋从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转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以高校分类发展为支点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方略。
应以高校学科分类建设为抓手,推动高校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和多样科学研究体系建设,达成高校分类办学、高等教育多样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体系、释放高等教育功能的目标。
【总页数】8页(P1-7)
【作者】陈金圣;谢凌凌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财经学院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
2.高校分类发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读《普通高等学校定位实证研究》有感
3.深化高校评价改革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与高校评价改革”
论坛会议综述4.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助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等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李德立柏雪梅来源:《经济师》2015年第03期摘要:推进“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进程,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为了对高等教育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基础。
基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内涵与外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将高等教育水平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充分挖掘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于高等教育投入、过程和产出三维度组建了高等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水平内涵外延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026-03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促进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竞争地位,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端人才、制造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职能,所以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盛程度。
这时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如何测度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及热议的话题。
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评价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各有各的不同之处,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全面、完善,不能完整地体现高等教育水平的各个方面,主要是由于如何界定高等教育水平、如何挖掘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还不能达成统一口径。
因此,归根结底是要全面充分了解高等教育水平的内涵与外延,从中提炼出能够真正反映高等教育水平的因素,用其衡量高等教育水平。
以“以人为本”作为时代背景,阐述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评价高等教育水平选取指标时注重人的重要性,以人为主线建立指标体系。
一、高等教育水平的内涵(一)高等教育水平的定义《教育管理辞典》把教育水平定义为“一定社会条件下,各级各类教育的结构体系及其数量与质量的总和所体现的教育发展达到的程度”。
教育强国的4个评价指标
教育强国的4个评价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建设教育强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如何评价一个教育强国呢?下面将介绍四个评价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教育强国的特征。
第一个评价指标是教育公平性。
教育公平性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教育强国中,教育公平性应该得到充分保障。
这意味着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贫富差异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国家应该通过政策、经济投入等手段,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避免因家庭背景或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第二个评价指标是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优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在教育强国中,教育质量应该是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教育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具备高学历、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第三个评价指标是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教育强国中,教育投入应该得到充分保障。
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教育经费的占比,确保教育资源的充足。
此外,教育投入还应该注重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提高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四个评价指标是教育体系完善程度。
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是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
在教育强国中,教育体系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的教育需求。
教育体系应该包括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体系还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个教育强国应该具备教育公平性、教育质量、教育投入和教育体系完善程度四个评价指标。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平衡和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其次,要注重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
因此,要注重学科建设,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科研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影响力。
再次,要注重产学研结合。
高等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只有与产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主体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起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体系。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资源,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最后,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国内的发展需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加强与国际高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优秀教师来华交流和合作。
同时,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注重产学研结合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进步,才能够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世界舞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为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的,有必要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高等教育发展。
从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演绎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评价目的出发,按照背景、投入、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可以构建12个二级指标、32个观测点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据统计,2008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继续稳居高等教育大国的位置。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相当严峻。
挑战的严峻性主要集中在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战略目标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则发挥导向作用,指导高等教育各个方面向前发展。
因此,如何构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何种分析框架,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迈向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必须正视和急需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依据目前,对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从概念分析出发,通过演绎的方式对被评客体属性有关内涵进行分解进而生成具有相互关联的各项指标,另外一种是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目的是指进行评价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对评价指标的设计具有导向作用。
不同的评价目的会导致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
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指标体系的具体步骤为:先从评价目的结构分析入手,认真分析评价目的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并将其全部罗列出来,再经过反复的分析、筛选,最终提炼出最能反映目标体系的指标,从而形成指标体系。
当然,两种方法并不互相对立,在恰当的情境中两者可以很好地结合。
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来讲,其最终目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涉及对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概念演绎,也要将其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的结合起来。
(一)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概念演绎当将“质量”与“水平”两个概念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在不同的场合或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侧重点不一样,在过程评价中,“质量与水平”的重心放在“质量”上,在结果评价中,重心则放在“水平”。
因此,在作为过程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概念的演绎应该将重心放在“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上。
高等教育质量是个见仁见智的概念,其中尤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高等考察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情况基础上所提出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最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该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与活动:各种教学和学术计划、研究和学术、教学人员、学生、楼房、设施、设备、社区服务以及学术环境等等”,“还应包括国际交往方面的工作:知识的交换、相互联网、教师和学生的流动以及国际研究项目等”。
因此,可以根据对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演绎,选择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指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高等教育质量的各个方面。
(二)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特征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指标设计如何体现这些内涵和特征?现有文献分析表明,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高等教育强国这样一个复杂概念有不同的分析和解读视角,但是数量、要素、结构、功能、环境、输人、输出却是绕不开的理解维度。
具体而言,一个国家之所以可以称得上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它拥有较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数量、输入);在于“它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的人才”(输出);在于“它建有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或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要素、输出);在于“它已经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布局结构合理、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在于“它的高等教育系统已与本国的社会各子系统已形成功能耦合关系,能够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功能);在于“它是世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创新的‘集散地”’(输出)。
因而,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以上述高等教育强国的特征为依据,进行逐层分解并体现在具体的指标上。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指标体系分析框架在逐层分解出评价指标之后,一定要有贯穿其中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所有指标组织起来,才能发挥指标体系所具有的功能,使深入分析成为可能,否则,分解出来的指标只是一种教育统计数据的堆积。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评价目的一方面使评价指标体系不得不放在国家层面来考虑,另一方面
也蕴含着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对于前者,长期致力于教育指标研究的专家约翰斯通(johnstone,james.n.)认为,在建构国家层面的教育指标体系过程中,教育输入、过程与输出这个框架仍是最常用的分析架构;l6对于后者,则与斯塔弗尔比姆(stuflebeam,l.d.)所提出的教育评价的cipp模式具有恰切性。
cipp即为背景(context)-投入(input)一过程(process)一结果(product)的评价模式。
_7因而,结合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演绎和评价目的,可将评价指标体系纳人背景一投入一过程一结果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列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
在一级指标下,确定生源与规模、学术基础设施、教育投入、科研投入、学生类型、教师资源、学生投入、教育资源转化、人才培养结果、学术和科研产出、社会服务、国际影响力等12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之下又设立32个观测点,构成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框架(见表1)。
(二)观测点内涵与重要性说明1.与高等教育背景(资源基础)相关的观测点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时,人口统计上的特征是一个重要要素,对于高等教育来讲也不例外。
人均受教育年限反映的是某一国家人口接受教育的总体水平,受教育年限越长则人口中接受教育的水平越高。
完成高中教育是青年人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及其规模。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的是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实质上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能力的一个标志。
学生均拥有图书量和在校生计算机普及率是评价国家或地区学术基础设施能力的指标。
从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高深学问来看,对高深学问的保存、共享的方式和手段则对高等教育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个人计算机不仅为身处高等教育领域的人们打开了交流高深学问的新通道,而且也为高等教育找到高校与社会资源相互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当然,传统以图书来保存、共享知识的方式也不能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