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脱脱)导学案
包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包拯》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顺畅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脱脱与《宋史》:《包拯》的作者脱脱(1314——1355),元朝的大臣,史学家。
姓氏:蔑里乞,字:大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1341)任丞相,恢复科举,主修宋、辽、金史。
1352年率军杀义军红巾军首领芝麻李。
后因被弹劾,撤职流放云南,不久被毒死。
《宋史》是他按照司马迁创设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写的,其中的“传”主要是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生卒年代: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进士。
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各种戏文剧目都以他的事迹为内容,形成了丰富的传说,像《铡美案》说的是他为平民秦香莲伸冤,斩杀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的故事,《陈州粜米》说的是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斩杀贪官、他的亲侄包勉的故事。
初读课文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词,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还有疑问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字音检测拯zhěng鬻yù徙xǐ砚yàn 涿zhuó宦huàn 惮dān敛liān 讼sòng 茔yíng再读课文,感知课文自学指导2结合课文注释或参考资料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解决字词,试着翻译课文,疑难之处可小组讨论。
(巡视、点拨)检查自学效果1、字义第一节知、诉、第、寻、何为、惊服第二节徙、迁、遗、才、岁使、谓、诱、刺、遂第四节召、权、敛、惮、径、造、陈、曲直第五节恶、苛刻、务、敦厚、推、苟、悦、从、志、若2、如果学生能自主翻译,则依坐位顺序一人一句翻译,教师或同学予以纠正、补充。
《包拯》教学设计 肇萌萌 沈阳市第八十二中学
《包拯》教学设计
肇萌萌沈阳市第八十二中学教学目标:1 学会从具体事例体会人物形象。
2 从包拯人物形象中体会多年来人们对清官的向往,激发学生对
包拯品行的景仰。
教学重点:学会从具体事例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民间对包拯的推崇中体会人们对清官的向往。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二、形象分析
1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中包拯的为官阶段。
(最后一段较特殊,并不是某一具体时期,而是包拯为人、家训的介绍,应单独说明)
明确:知天长县、徙知端州、出使契丹、权知开封、为人家训。
2 思考:从不同时期的具体叙述中分析包拯的人物形象。
明确:聪明机智、廉洁自律、巧言善辩、执法严明、克己奉公。
三、深化理解
1 启发学生拓展思维,联想民间传说、戏剧文学中包拯,将之与课文中包拯形象相比较,归纳他们的不同点。
(可从各个方面比较,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 对比分析包拯的历史和民间形象,体会两种形象的高下。
明确:可以看出包拯在民间的形象更为神奇,传奇性更强。
3 分析民间抬高包拯的历史、社会原因。
明确:是百姓对年来受到压迫,渴望有清官来为自己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结果。
是对清官的崇敬和向往。
(此处学生若有其他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一定答案。
)
四、课堂小结。
2021年包拯教学设计
2021年包拯教学设计2021年包拯教学设计1设计简说:《包拯》编排在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这是一篇传记,通过记叙包拯生平中的一些事迹,展现了一个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克己奉公的封建社会的清官形象。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记的知识、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传记的阅读上。
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感受清官形象,加强思想教育(学习时既应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主线:是“读”。
导读环节,画片导入,激发读趣。
初读环节,采取听听读读等形式,整体感知。
品读环节,抓人物性格、品质。
延读环节,总结探究。
课前预习准备: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正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搜集有关包拯的图片、__及音像资料。
教学目标: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感受包拯这一极具魅力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包拯品行的景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
重点: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读激趣,复习“传”,简介包拯其人(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猜猜大屏幕上像哪位历史人物?(生:包拯)非常好,喜欢看电视剧的同学可能对画面上的人物造型非常熟悉,对了,他就是陆毅版的.《少年包青天》,哪位同学又能根据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地评价。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师:好!非常好,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或出示大屏幕)。
二、简介作者、“传”及包拯其人(__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简介:脱脱(1314—1355),元代史学家。
蔑里乞氏,字大用。
27《包拯》导学案
27《包拯》导学案第一教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利用工具书积累文言常用实词3、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4、能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和默读,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探索、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探究。
【体验学习】一、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代史学家,他主持编写了辽、金、宋三史。
2、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音字义障碍。
注音:鬻.之涿.州敛.手惮.之讼.诉大茔.峭.直恶.吏苛刻以遗.权贵释词:刺疆事无以对敛手陈曲直推以忠恕伪辞色悦人仕宦犯赃二、合作学习:1、跟着老师读课文,学习古文朗读。
2、自己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朗读。
3、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第.归,杀而鬻.之②寻.复有告私杀牛者③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④拯命制者才.足供数⑤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⑦恶.吏苛刻,务.敦厚⑧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①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②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5、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①主来()诉②()徙知端州6、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 省略句 B.倒装句 C.判断句①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②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③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 ④葬以大夫礼 ( )7、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①迁.殿中丞古义:今义: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③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④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三、挑战自我A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解释词语,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加以整理)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其人遂无以对5.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6.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7.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
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
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
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
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
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
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
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
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
三司使包拯护弗遣。
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
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
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
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
宿以老,数乞谢事。
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左右复问辟:使避开B.宿取具狱繙阅具:准备C.而执平民以告也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捍:抵御。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3分)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
《包拯)学案
《包拯》学案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他当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
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2.题目解说: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选入教材时作了删节。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3.作者简介:脱脱(公元1314—1355年),字大用,元代史学家,出身于蒙古贵族。
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脱脱被按成制授袭提举司达鲁花赤。
次年,他奉诏入朝觐见,皇上升迁脱脱为内宰司丞,兼任前职。
五月,又任命脱脱为府正司丞。
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亲自授予他虎符,升调他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又让他兼管宣政院事务。
五月,朝廷迁他为中政使,六月,又任命他为知枢密院。
从他进京起,不到六年时间,脱脱由于深包拯.(zhěng)鬻.(yù)徙(xǐ)以遗.权贵(wèi)契.丹(qì)涿(zhuō)惮(dàn)稚(zhì)讼(sîng)嫉(jí)峭(qiào)直恶.(wù)吏苛.(kē)刻敦(dūn)茔(yíng)2.字形辨析鬻—弼徙—徒涿—逐惮—禅茔—莹3.古今异义词(1)第归,杀而鬻之。
第:古义—但,只管;今义—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2)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古义—不久;今义—找,搜求。
(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古义—仅仅;今义—才干。
《包拯》教案
26 包拯教学内容教材160-161页。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
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讨论,学生探究、质疑、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树立“为官一任,造福方”的高尚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将此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顺成一篇现代文。
◆难点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
◆教学突破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通译下来;辐射引入学生平时看电视书刊以及传说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讲述,教师及时给予合理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字词、名言方面的投影片,课文朗读带。
◆学生准备词典,搜集有关包拯的故事。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生动导入 1.唱歌、讲故事2.指导朗读 2.自由朗读3.示范朗读 3.自主纠正4.引导复述 4.锻练表达一、生动导入(约分钟)二、指导初读课文(约分钟)三、示范朗读(约分钟1四、引导复述(约分钟)五、本课小结学习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本节课我们就是按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还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请大胆提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
七、板书设计参考人物传记包拯脱脱(元代史学家)鬻、徙、砚、率、遗、耶、割牛舌案进贡砚台敛、惮、恶、嫉恶、苟、赃、出使契丹严峻执法茔克己奉公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2)闻者皆惮之(3)与人不苟合(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2.翻译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个性练习设计1.做知识卡片(词语数目不限,据自己掌握情况而定)。
示例如下: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引导复习 1.解疑质疑2.引导评价 2.分析评价3.诱思导学 3.思考练习4.拓展巩固 4.阅读思考一、复习导入(约分钟)二、引导评价(约分钟)三、诱思导学(约分钟)四、拓展巩固(约分钟)五、本课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
《包拯》学生讲学稿
第27课包拯课型:新知课课时:3课时主备:李妍审稿:甘丽萍【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品质。
3.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预习作业等级或评分:一、预习导学批改人:□老师□课代表□组长□本人(打√)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鬻()徙()遗()涿()惮()嫉()茔()拯()砚()2.查阅资料,走进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元代家,字。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陈州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之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名望、、等内容。
3.借助书下注解,完成下面练习。
①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知.天长县主来诉.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何为..徙.知端州迁.殿中丞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使.契丹谓.拯曰乃欲诱.我叛人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遂.无以对召权知.开封府闻者皆惮.之径.造庭下至前陈曲直..恶.吏苛刻务.敦厚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如布衣..时②翻译下列句子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查资料,完成以下题目。
①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和判案的故事,史书及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②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列举1-2名人物并简要概括他们的功绩事例。
二、课堂探究(一)分析课文内容。
1.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事例,请概括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第二段:,突出了包拯第三段:,突出了包拯第四段:,突出了包拯第五段:,突出了包拯2.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课文第、、、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好处是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七下27包拯复习课教案
《包拯》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作家及作品的有关内容。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2、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用法,会翻译全文。
3、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公正廉洁、秉公执法、爱国尽职的优良品格。
复习重点:掌握重要字词及文章的写法。
复习难点:掌握重要字词及文章的写法。
教学准备:试卷。
复习方法:背诵法、知识整理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过程:(一)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二)教师下发准备好的试卷让学生练习,然后适当指点、更正。
(三)教师资料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包拯》节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脱脱),(元)代史学家。
二、字词句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杀而鬻.之(yù)卖徙.知端州(xǐ)调动(官职)以遗.权贵(wèi)赠送闻者皆惮.之(dàn)畏惧恶.吏苛刻(wù)憎恶、讨厌葬大茔.中(yíng)墓地(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古今异义)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古义:不久今义:寻找2、迁.殿中丞古义:晋升或调动官职今义:搬迁、迁移3、关节..不到古义:暗中行贿串通关系今义: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或起关键作用的环节4、故人、亲党.皆绝之古义:亲族、亲戚今义:政党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古义:到、往今义:制造6、饮食如布衣..时古义:平民、老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三)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一词多义)1、知:知.天长县(主持、掌管)亦知.其名(知道)温故而知.新(理解、领会)汝亦知.射乎(懂得、了解)2、徙:徙.知端州(调动官职)非死则徙.尔(迁移)3、从:不从.吾志(听从)从.先人还家(跟随)4、若:非吾子若.孙也(和)天涯若.比邻(好像)5、其:其.人遂无以对(代词,那、那个)亦知其.名(代词,代包拯)6、以:以.遗权贵(连词,来、用来,表目的)以.刺疆事耶(连词,来、用来)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介词,把) 其人遂无以.对(连词,来)7、而: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连词,表转折,却)杀而.鬻之(连词,表顺承)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连词,表转折,但)(未尝:从来没有;推:推行)8、之: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代词,代杀牛人)杀而鬻之.(代词,代牛)故人、亲党皆绝之.(代词,代包拯)闻者皆惮之.(代词,代包拯)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代词,代包拯立朝刚毅这种情况)(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第.归,杀而鬻.之(但、只管)(卖)2、主来诉.(告状)3、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趁着) (大都、一般)4、拯命制者才.足贡数(仅仅)5、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述) (是非)6、以刺.疆事耶(刺探)7、不伪辞色悦.人 (言语和神态) (取悦) 8、其人遂无以对.(回答)9、平居..无私书. (平时、平常) (书信) 10、与人不苟.合(随便、随意)(五)重点句子翻译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却又来告他的状?”2、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包拯》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包拯》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包拯》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27 包拯备课时间 .6.7 执教时间 .6.8~9教案总序号:59、60 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了解人物,分析概括段意。
2、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二、全班齐读课文,列出生字三、串讲课文1、第一节解词:知,主持,掌管。
诉,告状。
第,尽管。
寻,不久。
何为,为什么。
惊服,震惊,服气。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机智。
文字简洁、生动,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智服盗贼的过程。
2、第二节解词:徙,调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遗,送。
才,仅仅。
岁,一年。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清廉,他煞住了利用端砚\"以遗权贵\"的不正之风,而且带头不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表现了他廉洁的作风。
3、第三节解词:使,出使。
谓,告诉,对……说。
诱,引诱,诱惑。
刺,刺探。
遂,于是,就。
全班朗读,指名翻译。
简析:写包拯出使契丹,面对契丹典客的带有挑衅的质问,包拯反唇相讥,严词反问,不辱使命。
4、第四节全班朗读解词:召,召令权,权且,暂且。
敛,收整,约束。
惮,畏惧。
径,直接。
造,到,往。
陈,陈述。
曲直,是非。
指名翻译。
简析:通过写贪官污吏、皇宗国戚对包拯的惧怕,百姓对他的赞扬之声,从侧面表现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的可贵性格。
5、第五节解词:恶,憎恶,讨厌。
苛刻,待人狠而刻薄。
敦厚,待人忠厚温和。
未尝,不曾。
推,推行,施行。
务,追求。
苟,随便。
悦,取悦。
从,听从。
志,意志。
若,和。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写出包拯的鲜明性格:克己奉公,品行端正,诚信待人,身居高位而不奢华。
包拯学案教师版
栾川县叫河中学《包拯》学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文言词句的积累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学习本文,认识包拯——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教育学生要为人刚正、廉洁,使学生热爱今天的新社会。
学习重点: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学习难点:认识包拯——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学习包拯为人刚正、廉洁奉公的品质,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新社会二、思考与探究1、基础知识积累(1)简单介绍《宋史》及包拯《宋史》,元代脱脱撰。
包拯,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安徽)人,封建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被称作“包公”,各种戏文剧目以他的事迹为内容,形成了丰富的传说,如《铡美案》。
(2)通读课文,熟悉课文,读准字音。
①鬻yù②涿zhuō③惮dàn ④讼sòng ⑤茔yíng(3)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翻译下列词语和重点句子。
词语:知,主持,掌管。
诉,告状。
第,尽管。
寻,不久。
何为,为什么。
惊服,震惊,服气。
徙,调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遗,送。
才,仅仅。
谓,告诉,对……说。
刺,刺探。
召,召令。
权,权且,暂且。
敛,收整,约束。
惮,畏惧。
造,到,往。
恶,憎恶,讨厌。
苛刻,待人狠而刻薄。
敦厚,待人忠厚温和。
未尝,不曾。
务,追求。
苟,随便。
悦,取悦。
从,听从。
若,和。
句子: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③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
探究题1、文章讲了包拯的几件事迹,请用自己的话将这几件事迹概括出来。
本文以事写人①审盗割牛舌案——表现包拯机智,断案如神。
②任职于端州——表现包拯廉洁奉公。
③出使契丹——表现包拯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④任开封府——表现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广开言听。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7《包拯》导学案 语文版
27.《包拯》【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
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徙:从一处到另一处。
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
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
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
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
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陈说是非。
恶:憎恶、讨厌。
苛刻: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做官。
犯赃:犯法贪赃。
大茔: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二、相关背景:1、关于《宋史》《宋史》,元脱脱(托克托)等主持修撰。
四百九十六卷。
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
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
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
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毛病。
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
2、关于作者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
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
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
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
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
而朝中主管官员,置若罔闻。
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
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
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
1355年12月,脱脱受人诬陷,削去官职,流放云南,行至大理腾冲,被哈麻假借皇帝旨意,用药酒毒死,死时42岁。
第二十七课包拯导学案
精选教育资源欢迎下载选用第二十七课包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包拯的故事及作者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3、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4、学习包拯为官清廉、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二】预习反馈1、读准字音:鬻遗恶茔徙涿惮嫉敛砚2、一词多义以(以遗权贵以刺疆事耶)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3、古今异义寻复有来告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殿中臣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食如布衣时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党绝之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节不到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不苟合苟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学常识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代史学家。
②谈谈你眼中的包拯。
【三】梳理结构5、初读文章:①自读②小组互读③班内抽读④全班齐读6、口头翻译全文7、梳理结构①全文讲了包拯哪些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这些事刻画了包拯怎样的性格特征?③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试找出相关段落加以讨论,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四】拓展探究包拯的故事家喻户晓,在他身上体现出的这些精神在当今社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你还能谈谈历史上像包拯一样的其他清官吗?【五】课后巩固1、完成课后练习2、完成同步练习并小组批改、订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拯》(脱脱)导学案
教学目标:
理解文言词语:
知、第、寻、迁、徒、才、谓、权、造、曲直、布衣的意思;
学习包拯为官机智、廉洁、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巧言善辩的品质;
继续学习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虚词之、以的用法;激发学生对包拯的敬仰和学习之情。
作者介绍:脱脱,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主持编修《辽史》、《金史》和《宋史》。
一、知识链接(自主学习,你是最棒的!)
1.给下列字注音,并把它们标注到文章相应位置。
鬻()砚()契()涿()敛()峭()荧()2.本文的作者是,元朝末期家与家。
本文选
自。
二、问题探究。
(合作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
1.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线的词语:
①第归,杀而鬻之。
()()②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③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④契丹令典客谓拯曰()⑤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为之语曰( ) 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2.下面“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B.以刺疆事耶? C.其人遂无以应。
D.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①迁殿中丞。
古义:今义:
②关节不到。
古义:今义:
③亲党皆绝之。
古义:今义:
④饮食如布衣时。
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②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文中记叙了包拯的哪些生平事迹?由此可见,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6.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7.如何看待包拯的“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这一看法?
二、梳理文章结构
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反映了包拯的什么品质?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归纳出各段段意
3、作者在为包拯作传记时运用了什么方法?在记叙包拯的优秀品质时还运用了什么描写使包拯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找出文中叙述顺序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你可以看出什么来?
5、怎样理解“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一句?
(三)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历史上有不少像包拯这样的清官,你能说出他们的事迹吗?
2、如果将来我们做了官,你打算怎样当好官?请你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你心灵的告白。
三、当堂测评。
(不欠账过日子,你就会成为富翁!)
1.你觉得现在为官需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
2.作者是怎样塑造包拯这一人物形象的?(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答!)
3.假设你是一名记者,决定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与包拯来一次零距离接触,请你设计一道采访他的问题,并说说你为何要设计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