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科技大赛论文 2012-2-20
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题目一览表(截止2018年第十三届)
滚轴式波形护栏初步设计与研究 一种信号交叉口的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基于车路协同系统的神经计算与模糊决策技术
城市中心商务区电动车出行诱导系统设计 公交物流配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儿童出行行为特征及其交通政策影响研究
机场跑道助航灯风声发电装置 新型浮式组合跨海大桥
基于安全感知范围的自行车运动建模与仿真 基于可视化模拟的危险区绕飞及航迹优化处理
汽车智能型油门防误踩装置 骑行如飞——空中慢行廊道设计
公交出行方案综合评价系统 吊轨式立体停车成套系统的设计
单旋翼飞行器导流控制 汽车起步盲点区域红外探测警车接近预警系统 初残冬特殊路段结冰积雪预警与自融技术研究 汽车电气火灾断电保护系统 逻辑电路在客运公交车中的安全运用 基于GPS定位的多模式交通方式组合判定技术
超轻木质集料混合料 基于GPS的公交车到站时间实时预测技术和面向手机平台的发布系统
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算法的单路通信号控制系统 基于客流分析的轨道交通运行方案编制与评估系统
公路LED信息板“黑洞效应”解决方案研究 基于Google Earth的三维铁路选线方法研究 铁路列车运行防追尾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
新型硬轮自行车、电动车研发 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停车换乘满意度研究——以天通苑北站为例 城市出租车系统综合完备度指数(TSGI)研究及基于GIS平台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高速公路防追尾装置 城市公交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基于移动设备的居民出行调查辅助系统设计 出租车自主呼叫系统
基于GPS/GSM的园区牵引导盲车的开发研究 基于脚步发电的发光斑马线设备原型研究
地铁车站客流集散的可视化微观仿真与评价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客车超载智能系统 制止车辆二次碾压的智能控制系统 缩短乘客上下地铁时间优化设计
交通科技大赛终稿
交通科技大赛终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领域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交通科技大赛就是一个展示和推广交通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和比赛,各种创新性的交通科技得以展示并得到更多关注。
本文将介绍交通科技大赛的概况,成果与应用方向等。
交通科技大赛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以此为契机,围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绿色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展开多层次、高水平的创新竞赛,为我国的交通行业注入新动力、新思维、新活力。
该大赛设有多个赛项,包括智能交通、智能车辆、智慧交通安全、绿色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
这些赛项不仅展示了交通科技的最新成果,更鼓励了新一代创新人才的涌现。
在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科技大赛的参赛项目覆盖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智能公共交通、智能停车场等多个方面。
大型物流管理系统、优先级方案理论、ITSC混合交通控制等项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智能车辆领域,交通科技大赛的参赛项目覆盖了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车辆感知等多个方面。
无限Z5、微软XSHELL、芯片达人等项目,在智能车辆领域的技术层面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智慧交通安全领域,交通科技大赛汇聚了各种创新性方案,包括交通安全预警系统、智慧交通视频监控、区域协调交通安全等。
比如威创51、视觉培训机及人体热成像测温设备等项目,已经在交通安全领域找到了应用。
在绿色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科技大赛的参赛项目涉及电动汽车、新能源车辆、燃油车减排、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
比如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混合动力系统、无保函焊接、智能能源管理及储能系统等项目,已经在节能减排和环保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无人驾驶方面,交通科技大赛也承接了很多业界的关注。
无人驾驶车队协同控制、智能配送机器人、地面无人机等项目,运用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主导航等技术,在无人驾驶的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从上述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为基础的交通科技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动交通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交通科技大赛
交通科技大赛交通科技大赛是一个旨在推动交通领域创新发展的盛会,为交通行业的科技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本次比赛以解决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效率、推动可持续交通为主题,期望参赛团队能够在交通科技领域做出突破性的创新。
交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着人们的日常出行、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
然而,传统的交通方式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等。
因此,交通科技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在交通科技大赛中,各参赛团队可以通过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交通管理软件以及应用物联网技术等多种途径来解决交通难题。
例如,团队可以设计出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算法分析来实现智能调控交通流量,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量。
另外,团队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智能导航系统,提供更准确的路况信息和出行建议,从而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参赛团队还可以结合交通科技与共享经济的概念,开发出共享交通解决方案。
例如,团队可以通过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将私家车主的闲置座位与有需求乘客匹配,实现拼车共乘,减少车辆总数和交通拥堵。
这样的共享交通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当然,交通科技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法规的配套。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交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范交通科技的发展,并加强对交通科技企业的监管。
总之,交通科技大赛的举办为交通行业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相信在交通科技的推动下,我们能够建设更加智能和可持续的交通系统,让人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科技创新能够为交通行业带来变革,助力交通领域的发展。
交通科技大赛作品
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语音遥控小汽车控制系统设计
4
新型客运站旅客进站流线优化与仿真研究
5
防止地铁乘客强行上车的安全装置设计
6
智能公交站台拥挤度数据采集与调度仿真
7
交通知识网上数字化查询平台
8
汽车远近灯光自动切换系统
9
基于条码技术对车辆进行数据化管理
10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案模拟仿真
11
铁路客票实名制可行性研究
同上
12
基于交通诱导的城市棋盘式路网可变信息板VMS设置方案仿真研究
软件及研究报告
交通工程
罗霞教授(交运学院)
黄文培副教授(信息学院)
郑芳芳
智能交通系统
13
成渝高速公路雾天行车安全方案探究
研究报告
交通工程
邓灼志工程师(交运学院)
14
基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农村logit模型研究
研究报告
交通工程
杨飞(交运学院)
肖蕾
交通运输学院
40
基于平行流交叉口混合交通的研究与应用
霍娅敏
交通运输学院
41
动车组司机心理诊断平台研究
郭孜政
交通运输学院
42
感应节能路灯
吴海涛
交通运输学院
43
电动车自动限速(EAL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左大杰
交通运输学院
44
高速公路汽车驾驶辅助引导系统
吴海涛
交通运输学院
45
基于新型两级模糊控制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研究报告
土木
李远富教授(土木学院)
铁路公路总体规划与决策、选线综合优化设计理论
3
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究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标题: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背景简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切实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应运而生。
二、参赛情况本次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支参赛队伍,涵盖了汽车工程、轨道交通、水路运输、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参赛作品的主题涉及车辆自动驾驶、物流智能化、票务升级、航空航天气动力学、移动出行等热门话题。
三、获奖作品推荐1.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一等奖)该团队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城市道路条件的车辆自动驾驶系统。
该系统通过前视摄像头、激光雷达、紫外线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配合,实现了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人和障碍物的高精度识别和感知,进而实现了自动驾驶。
该团队所研发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国内最具潜力和应用价值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一。
2.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二等奖)该团队发掘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重要痛点,针对性地研发了一套基于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收集、整合并分析各类相关数据,通过智能化算法对配送路线、货物配载等方面进行优化和预测,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
该团队的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得了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3.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三等奖)该团队针对城市出租车票务难,流程复杂等问题,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车辆信息、出租车上下客信息并与服务器同步,实现了即时查询、在线支付等便捷功能。
该团队所研发的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始了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结语通过本次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的激烈角逐,不仅促进了不同领域科技专家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协作,也为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样本。
相信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会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
交通科技大赛历届参赛作品资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1 停靠站最佳线路容量研究…………………………同济大学陆嘉珉,高跃文,赵庆鑫,王文修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处置预案的研究与仿真………………………同济大学常力远,柴永,何晶赟,孙炜庆二等奖3 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东南大学丁峻峰,朱彬彬,唐川杰,杜红劲4 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清华大学徐书楠,王进5 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武汉理工大学朱凯,陈绍辉,张灿,刘斌,林俊6 基于音频信号的道路交通堵塞检测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别一鸣,张心臻,金虎光7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服务…………………..同济大学马士江,钟秀,周维,张觐,周佳三等奖8 北京市城市交叉口安全研究---提高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张海婵,马保龙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9 T型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查仪的研制……………………………………中南大学刘刚,梁海啸10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加丁,尚立伟11 “白色家电”再制造物流中心设计与方案模拟………………………………吉林大学罗勇,韩佳辰,张俊超12曲线出入口隧道交通模拟与交通安全设计……………….武汉理工大学郭磊,常自鸣,许强强,王亮,王延锋13 城市公共交通末段服务系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胡鹏,吴平衡,陈芋宏,袁海婷14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改善方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曾晓思,林焕生,黄义荣15 客运站行车组织作业计算机仿真………………………………中南大学苏武州,陈彦16 干线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宋程,江南,刘勤,张雄飞,雷玲玲17 城市中心区(南京新街口)的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东南大学徐志红优秀作品奖18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研究……………………………同济大学陈蔚,邹长富,黄健,吕怡达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9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研究……………………......同济大学王绰然,路欢欢,王晶玲20城际快运物流方案优化研究……………………...同济大学冯聿娴,吴维,陈薇薇,陈晓娇21 停车场内部引导系统………………………………..同济大学刘悦婷,黄玮22 基于GPS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及其程序实现……………………..同济大学赵靖,王奕,孙颖,冯均佳23 北京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环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柳丽娜,王冉,王飞等24 基于C—D增长函数的信息化对于铁路运输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夏木美25 基于VISSIM仿真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彭愚,邓文,王磊,王炜,高峰,赵煜26 南京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运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常燕燕等27 南京汽车北站站前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东南大学邓小兵,李桂波,吴高杰等28 大学校园高峰时段交通分析与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问题研究与改善方案……………......华中科技大学董山山,李敏,张鹏程,马彦龙29 武汉市卓刀泉立体交叉设计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华中科技大学王钱刚,杜仁宾,赵宪尧30 月球车动力学仿真分析……………………………吉林大学李赫楠,谢松涛,董莹31 双前轴转向汽车车轮侧滑检测系统…………………………….吉林大学张栋林,耿佳,王庆祥3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系统……………………………………清华大学陆洋,周钱33 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研究…………………………………………清华大学石冶,刘强34 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智能评判技术……………….武汉理工大学王甲奇,蔺亚虎,王洁琼,贺效强35 拱形单元组合抗滑桩体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殷亮,韩成林,鲁明,李振宇36 基于以太网的超生泊车流量自动监测系统…………………………………….武汉理工大学马枫37 考虑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口信号设计软件开发…………武汉理工大学赵跃萍,汪磊,张小华,孙海峰38 客运专线车站各种运输方式换乘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文超,廖勇,朱小娟,方亚玲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目录一等奖1. 城市高架快速车道中央隔离栏设计……………………………………………河海大学余丰茹,邹娜,张蕾,王希伟,李铁舜2.基于驾驶员视觉效应得城市隧道侧墙安全设计………………………………同济大学曾栋鸿,吕颖,杨辉二等奖3.感应式路段平面行人过街控制系统研究…………………………同济大学吴迪,许广举,陈沁,王健,钱晨4.出租车短距离自主呼叫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杨圣芳,范小波,梁先登,许川,阳礼5.不受统计尺度影响的交通事故黑点辨识新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张曙光,司徒莉英,周孝波,张文斌6.基于HPSO算法的道路网络优化………………………………北京交通大学余碧莹,田亚明7.智能交通调查器的设计与开发…………………………中山大学赵建明,韦清波,林天送,王镇波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8.清华大学周边道路网拥堵仿真分析与解决方案………………………………清华大学陈喜群,杨晓蒙,郑岩丁三等奖9.AMF_I型沥青混合料磨光仪的研发………………………………长安大学刘奇,邵强,李颖刚,楼慧元10.北京市交叉口冲突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于跃,马保龙11.干道协议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黄健新,叶瑞敏,覃朝孟12.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戴树才,任皎龙,徐博书,13.中关村核心地区交通阻塞分析及措施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方雪娇,魏贺,吴书琴14.地铁轻轨牵引计算系统……………………西南交通大学李海波,王莹,李俊芳,朱洪涛15.现代有轨电车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东南大学孟丹青,杨洁,戚冰16.疏导环形交叉口的上游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高帅和,逯浩伊,李戚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7.桂林市停车场调查分析与网络问询系统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梁又文,石康嗣,宋锐18.双通道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王安梦,刘继平,钟耀萱优秀作品奖(部分省略)19.双连拱互通隧道减缓隧道压力波的应用分析………………………………中南大学王中刚`黄学猛20.成都市书蜀西路城市快速交通管制优化方案…………………西华大学陈坚,许胜德,刘熙,王超深21.中关村核心商务区停车交通组织与优化…………………北京林业大学葛慧铭陈彦民,樊锦涛22.城市坡路路面节能环保防积雪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陈诚,吴瑞良,田芳23.武汉光谷广场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何太洪,严飞,吴伟,彭建,陈娟24.公交枢纽站出入口行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福州大学林鸿文,黄伟平,苏娇艳,庄小琼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复赛序作品名所在高北京工业大沙漠地区公路路堤横断面形式研1北京市城市型旅游交通调查及旅游线路设2北京工业大软件开3北京交通大机场快线客运需求预测与运营方式研北京交通大4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仿北京公交车车内空间布局利用的分析与设5北京交通大公交车站停靠点优化布局方案研6北京理工大(阜成门换乘站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研7北京理工大案北京林业大8城市公交汽车停靠呼叫系统设调查统计分析软件B/基模式的居O9东南大研究与开10南京市公交路线查询(手机版东南大福州大的可行性研CN11福州市公共交通使基于雪凝路面的新型无损路面全季节全气贵州大12条件下防滑轮胎的研究 13 贵州大学新型道路限速器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射频技术的公交优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桂林电子科技大14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设计与开路中与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衔接处理协调控15合肥工业大方法研16城市干道双向变速绿波带设河海大城市干道智能可移动隔离护栏的优化设17河海大三段式履带河南科技大18多模交通标识系统人性化设19华南理工大20华南理工大协调控制子区实时划分Vissi仿真模21华中科技大利用常规公交完善轨道交通的前期网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处22华中科技大吉林大新型自动车用安全带伺服系统的研23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单点公交信号优先控制24吉林大型研吉林建筑工程商业区畸形交叉口交通流组织方案设25 26江苏大城市多路交叉口管理与控制方式研27兰州市安宁区新建道路交通量预兰州交通大优先的信号控制系基BR南京理工大28南京理工大的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查询系29基GI南京农业大30用于汽车的机械式巡航装置设31人流组织分析、设清华大北京市公共汽电车中途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计与仿成府路五道口城铁站段拥堵原因和解决方清华大32探石家庄铁道学33基于主控策略的干道优化综合疏解法研苏州科技学电动自行车“禁“放”利弊分34太原科技大太原市老军营小区交通改善设35同济大城市快速路单进口匝道流入控制方法研3637同济大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功能动态利用管理系同济大38微循环公交系统设计的新思弧形双排抗滑桩新型结构体系研39武汉理工大武汉理工大集装箱码头仿真实验平40概念下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出站信息诱PUS武汉理工大41设西华大42的行人交通微观建模与仿VC++.NE基43西南科技大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塞治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试验研SB扬州大44 塌陷区道路防沉降创新技术-“暗浮桥”方中国矿业大45研中南大46路面用再生骨料混凝土耐磨性能试验研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铁路客票短信服47中南大系统设计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南大48钢轨轨面清洁智能小车设计构49中山大基于车辆音频的谱相关车速估算技术研中山大广州大学城自行车租借服务规50新疆农业大成品油配送“两规、一线”管理信息系统开51东北林业大52汽车转向辅助照明装置设53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南京林业大54长安大公交站点乘降量协调性研基于交通流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算西南交通大55Green Signa的原理及应56西南交通大地铁车站客流服务水平与通道宽度关系研基于抓拍技术的大型停车场车位导引及查57西南交通大系统设干道过饱和交叉口群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的西南交通大58真研59西南交通大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60西南交通大“神偷”公路路面能量收集系获奖名单序作品名称号获奖等级所在高校同济大学1 一等奖城市快速路单进口匝道流入控制方法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研人流组织北京市公共汽电车中途清华大2析、设计与仿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功能动态利用同济大3理系调查统计分O基B/模式的居东南大软件的研究与开4吉林大5新型自动车用安全带伺服系统的研地铁车站客流服务水平与通道宽度西南交通大6系研二等西南交通大7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大型停车场停车位导引及车辆查询西南交通大8统设基于交通流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9法Green Signa的原理及应西南交通大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单点公交信号优吉林大10控制模型研长安大11公交站点乘降量协调性研城市干道智能可移动隔离护栏的优12河海大设三等钢轨轨面清洁智能小车设计构13中南大桂林电子科基于射频技术的公交优先交通信号14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大制系统设计与开干道过饱和交叉口群交通信号优化西南交通大15制的仿真研成府路五道口城铁站段拥堵原因和清华大16决方法探同济大微循环公交系统设计的新思17河南科技大18三段式履带河海大19城市干道双向变速绿波带设路中与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衔接处理合肥工业大20调控制方法研北京公交车车内空间布局利用的分北京交通大21与设中山大广州大学城自行车租借服务规22仿Vissi协调控制子区实时划分华南理工大23模概念下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出站PUS武汉理工大24息诱导设优秀的行人交通微观建模基VC++.NE西华大仿25东南大26南京市公交路线查询(手机版南京理工大BR27基优先的信号控制系28集装箱码头仿真实验平武汉理工大学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铁路客票中南大29信服务系统设的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查基GI南京理工大30系北京市城市型旅游交通调查及旅游北京工业大31路设计软件开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北京交通大32仿北京林业大城市公交汽车停靠呼叫系统设33管理信息成品油配“两规一线新疆农业大统开34机场快线客运需求预测与运营方式35北京交通大石家庄铁道基于主控策略的干道优化综合疏解研36北京理工大37公交车站停靠点优化布局方案研(阜成门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研北京理工大乘站方案38苏州科技学39电动自行车“禁”“放”利弊分华中科技大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处40的可行性福州市公共交通使CN41福州大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四届交通科技大赛获奖名单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从交通科技大赛看我校交通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CNKI版
从交通科技大赛看我校交通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9年第31卷第2期总第176期物流工程与管理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已经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转型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和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也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重大战略。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指出:创新是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人才。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为了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6年以来,由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促成的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 )吸引了国内开设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院校大学生参赛,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
我校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自第二届开始组织学生参赛以来,取得了两次优秀奖的成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结合交通科技大赛,探讨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并介绍我校在参赛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1全国交通科技大赛简介和我校历年参赛情况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 )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
大赛专业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
大赛由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十二所高校作为组委会成员单位。
首届大□张诗波,骆勇(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四川成都610039)【摘要】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全国高等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参与的学术型科技创新竞赛项目。
文中以交通科技大赛为例,介绍了大赛以及西华大学参赛的相关情况,从不同方面探讨了西华大学参赛对我校交通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及大赛对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最后介绍了西华大学特别是汽车学院为鼓励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所采取的保障措施。
第九届交通科技大赛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针对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对策研究论文作者:董东钰针对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对策研究董东钰重庆, 400074摘要:在当今中国,经济腾飞,交通现代化进程加快,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给城市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但导致的交通事故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却无法估量。
纵观近几年的道路交通事故,通过分析数据不难得出与人为因素相关的案列占90%以上,而高速路上驾驶员疲劳驾驶,精力分散,甚至打瞌睡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降低事故,减少人员伤亡,针对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疲劳驾驶精力分散面部特表情识别指纹黑匣子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的修建里程和机动车的保有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便利的交通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连续十余年居世界首位。
分析这些交通事故,我们不难得出疲劳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国家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面,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有20%是因为疲劳驾驶引起的,开发研究能检测疲劳驾驶并及时报警的装置迫在眉睫,对减少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景所谓“疲劳”,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使人产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的现象。
在疲劳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症状中,打瞌睡和注意力涣散对于驾驶车来说是最危险的表现,也是疲劳的主要和外在的表现。
“打瞌睡”与“疲劳”并不是同等的概念,不疲劳时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然而人在疲劳时常常表现为打瞌睡,注意力分散,随之而来的是驾驶操作失常甚至停止,这对于行车安全是致命的。
所以国内外的研究中常常将疲劳检测与瞌睡检测等同起来。
第十届“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课题
课题方向指导老师课题名称基于驾驶模拟器的使用手机对车辆驾驶的影响分析驾驶人饮酒标准研究一种压电式路面能量收集系统的研究具有能量收集能力的道路隔音屏的研究导电沥青路面材料与性能研究沥青路面雨水污染和对策研究袁捷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基于视觉图像计算理论的道路视距计算方法研究模拟驾驶中的实景重构技术研究自然驾驶状态下的驾驶行为分析研究基于Site Based视频图像驾驶行为分析研究第十届“同路人”赵鸿铎杨群陈雨人方守恩道路与机场工程系张兰芳基于安全性、车流速度、景观的城市道路不同断面形式的选择研究黄卫东基于废旧物资再生的常温彩色弹性路面基于ITS实测数据的路网容量影响因素研究多层次道路网络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杜豫川肖辉路人”交通科技大赛参赛课题(按照征集到作品先后排序)课题说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应力、应变、位移和振动。
也即行车荷载和重力会对路面做功。
在传统的路面结构中,外力对路面做功所产生的能量都转化成热能消散在路面结构内部。
这种热能对路面轮辙的形成有着不利的影响。
压电材料能通过压电效应将作用于其上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即在力的作用下能产生能量。
若将合适的压电器件埋入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则能将外力对路面所做的功部分转换成电能,从而把部分原本耗散在路面内部的机械能收集起来,并加以利用。
本课题在掌握路面结构响应和压电效应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压电材料和器件进行调研,选择或研发适合于路面能量收集的压电式器件,以及合适的能量存储方式。
在室内或现场实现路面能量收集过程,并简单噪音是交通车辆污染环境,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现有穿越居民集聚区的快速道路两侧一般会设置隔音屏。
利用反射、吸收等原理缓解噪音对道路周边居民、学校、办公楼等的影响。
噪音是污染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带有一定频率的波,具有一定的能量。
压电式材料能够通过压电效应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若能设计出合理的压电式器件,该器件能够在噪音的激励下产生振动,则可以把交通噪音转换成压电器件的振动,并进一步通过压电效应转换成电能。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目录一等奖1. 城市高架快速车道中央隔离栏设计…………………………………………… 河海大学余丰茹,邹娜,张蕾,王希伟,李铁舜2.基于驾驶员视觉效应得城市隧道侧墙安全设计……………………………………………………………………同济大学曾栋鸿,吕颖,杨辉二等奖3.感应式路段平面行人过街控制系统研究……………………………………………………同济大学吴迪,许广举,陈沁,王健,钱晨4.出租车短距离自主呼叫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杨圣芳,范小波,梁先登,许川,阳礼5.不受统计尺度影响的交通事故黑点辨识新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张曙光,司徒莉英,周孝波,张文斌,唐莹6.基于HPSO算法的道路网络优化……………………………………………………………………北京交通大学余碧莹,田亚明7.智能交通调查器的设计与开发……………………………………………………中山大学赵建明,韦清波,林天送,王镇波8.清华大学周边道路网拥堵仿真分析与解决方案………………………………………………………………清华大学陈喜群,杨晓蒙,郑岩丁三等奖9.AMF_I型沥青混合料磨光仪的研发…………………………………………………………长安大学刘奇,邵强,李颖刚,楼慧元10.北京市交叉口冲突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于跃,马保龙11.干道协议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黄健新,叶瑞敏,覃朝孟12.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戴树才,任皎龙,徐博书,周咸领,张素青13.中关村核心地区交通阻塞分析及措施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方雪娇,魏贺,吴书琴,宋素娟14.地铁轻轨牵引计算系统…………………………………………………西南交通大学李海波,王莹,李俊芳,朱洪涛15.现代有轨电车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东南大学孟丹青,杨洁,戚冰16.疏导环形交叉口的上游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高帅和,逯浩伊,李戚17.桂林市停车场调查分析与网络问询系统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梁又文,石康嗣,宋锐,张小青,蓝旭昭,张镕选18.双通道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王安梦,刘继平,钟耀萱优秀作品奖(部分省略)19.双连拱互通隧道减缓隧道压力波的应用分析…………………………………………………………………………中南大学王中刚`黄学猛20.成都市书蜀西路城市快速交通管制优化方案…………………………………………………………西华大学陈坚,许胜德,刘熙,王超深21.中关村核心商务区停车交通组织与优化………………………………………………………北京林业大学葛慧铭陈彦民,樊锦涛22.城市坡路路面节能环保防积雪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陈诚,吴瑞良,田芳23.武汉光谷广场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何太洪,严飞,吴伟,彭建,陈娟24.公交枢纽站出入口行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福州大学林鸿文,黄伟平,苏娇艳,庄小琼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目录一等奖1 停靠站最佳线路容量研究………………………………………同济大学陆嘉珉,高跃文,赵庆鑫,王文修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处置预案的研究与仿真………………………………………同济大学常力远,柴永,何晶赟,孙炜庆二等奖3 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东南大学丁峻峰,朱彬彬,唐川杰,杜红劲4 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清华大学徐书楠,王进5 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武汉理工大学朱凯,陈绍辉,张灿,刘斌,林俊6 基于音频信号的道路交通堵塞检测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别一鸣,张心臻,金虎光7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服务………………………………………..同济大学马士江,钟秀,周维,张觐,周佳三等奖8 北京市城市交叉口安全研究------提高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张海婵,马保龙9 T型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查仪的研制………………………………………………中南大学刘刚,梁海啸10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加丁,尚立伟11 “白色家电”再制造物流中心设计与方案模拟……………………………………………吉林大学罗勇,韩佳辰,张俊超12曲线出入口隧道交通模拟与交通安全设计…………………………….武汉理工大学郭磊,常自鸣,许强强,王亮,王延锋13 城市公共交通末段服务系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胡鹏,吴平衡,陈芋宏,袁海婷14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改善方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曾晓思,林焕生,黄义荣15 客运站行车组织作业计算机仿真…………………………………………………中南大学苏武州,陈彦16 干线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宋程,江南,刘勤,张雄飞,雷玲玲17 城市中心区(南京新街口)的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东南大学徐志红优秀作品奖18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研究……………………………………………同济大学陈蔚,邹长富,黄健,吕怡达19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研究………………………………………......同济大学王绰然,路欢欢,王晶玲20城际快运物流方案优化研究………………………………………...同济大学冯聿娴,吴维,陈薇薇,陈晓娇21 停车场内部引导系统………………………………………………..同济大学刘悦婷,黄玮22 基于GPS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及其程序实现………………………………………..同济大学赵靖,王奕,孙颖,冯均佳23 北京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环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柳丽娜,王冉,王飞等24 基于C—D增长函数的信息化对于铁路运输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夏木美25 基于VISSIM仿真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彭愚,邓文,王磊,王炜,高峰,赵煜26 南京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运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常燕燕等27 南京汽车北站站前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东南大学邓小兵,李桂波,吴高杰等28 大学校园高峰时段交通分析与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问题研究与改善方案…………………………………......华中科技大学董山山,李敏,张鹏程,马彦龙29 武汉市卓刀泉立体交叉设计………………………………………华中科技大学王钱刚,杜仁宾,赵宪尧30 月球车动力学仿真分析…………………………………………吉林大学李赫楠,谢松涛,董莹31 双前轴转向汽车车轮侧滑检测系统…………………………………………….吉林大学张栋林,耿佳,王庆祥3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系统……………………………………………………清华大学陆洋,周钱33 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研究……………………………………………………清华大学石冶,刘强34 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智能评判技术………………………………….武汉理工大学王甲奇,蔺亚虎,王洁琼,贺效强35 拱形单元组合抗滑桩体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殷亮,韩成林,鲁明,李振宇36 基于以太网的超生泊车流量自动监测系统……………………………………………………….武汉理工大学马枫37 考虑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口信号设计软件开发……………………武汉理工大学赵跃萍,汪磊,张小华,孙海峰,关鹏,王晶38 客运专线车站各种运输方式换乘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文超,廖勇,朱小娟,方亚玲。
交通科技进步的作文
交通科技进步的作文Advancements i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The evolution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 cornerstone of human progress, facilitating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nd goods across vast distances with ever-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speed. Over the past century, we have witnessed a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 in how we travel, from the early days of steam engines to the modern era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high-speed rail systems.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leaps i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hich powers most cars today, has undergone continuous refinement, leading to improved fuel efficiency and reduced emissions. The adv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EVs) has further revolutionized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offering a cleaner, quieter, and more sustainable option for consumers.Public transportation has also seen substantial advancements. High-speed trains, such as the Japanese Shinkansen or the French TGV, have redefined long-distance travel by reducing journey times significantly. Moreover, urban transit systems, including subways and light rails, have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with digital systems managing schedules and fares for a seamless commuter experience.The aviation industry has not been left behind. Modern aircraft are marvels of engineering, offering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comfort and safety. Innovations such as the Airbus A380 and Boeing 787 Dreamliner have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possible in air travel, with features like more efficient engines and advanced aerodynamics that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carbon footprint.The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holds even more promise. Concepts like hyperloop systems, which propose to transport passengers in pods through vacuum-sealed tubes at near-supersonic speeds, are being explored. Autonomous vehicles are another frontier, with companies like Tesla and Waymo leading the charge in self-driving technology that could transform the way we navigate our cities.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also set to play a pivotal role. Smart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reduce congestion and optimize traffic flow. Meanwhile, apps and digital platforms are making it easier for travelers to plan and book their journeys, with real-time updates and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However, these advancements come with challenges. Issues such a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the digital divide must be addressed to ensure that the benefits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are accessible to all.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autonomous vehicles, including questions of liability and privacy, also require careful consideration.In conclusion, the progress i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nothing short of remarkable, and it continues to shape the way we live and work. As we look to the future, it is essential to embrace these innovations while also navigating the complex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they present. The journey ahead is as exciting as it is challenging, but with thoughtful planning and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the horizon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holds the potential to make our world more connected,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交通类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管理现代化与创新成为当前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交通管理现代化、创新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交通管理现代化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交通管理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交通管理现代化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交通管理现代化与创新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交通管理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交通管理现代化1. 交通管理理念现代化:以人为核心,关注交通安全、效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交通管理的人性化、智能化。
2. 交通管理手段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 交通管理设施现代化:建设智能化交通信号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等,提升交通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4. 交通管理服务现代化:提供一站式交通服务,实现交通管理服务的高效便捷。
三、交通管理创新实践1.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补充的交通管理新体制。
2. 交通管理技术应用创新:研发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提高交通管理技术水平。
3. 交通管理政策创新:制定交通管理政策,引导交通需求,优化交通结构。
4. 交通管理宣传教育创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交通安全意识。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事故、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
对策:优化交通规划,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2. 挑战: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对策: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
3. 挑战:交通管理政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对策:加强政策调研,关注市场需求,调整交通管理政策。
五、结论交通管理现代化与创新是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从交通管理现代化、创新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我国交通管理现代化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论文集2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规划马士江,钟秀,周维,张觐,周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摘要:本文在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的背景下,以校区间公共交通系统为研究重点,对系统内现状需求特征、供给特征及出行弹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兼顾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多校区间现状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提出了改善意见。
对新学期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初步规划。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票价制定1绪论1.1研究背景由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大学之间进行了大规模合并,由此形成了一批多校区大学。
为整合教学资源,同济大学也形成了以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主校区的办学模式。
多校区办学的特殊性,要求各个校区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联系的方式和渠道。
1.2研究意义对多校区大学各校区间的交通联系规划的探讨研究,对于加强多校区沟通与联系、降低校区管理成本以及指导多校区大学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1.3研究概况1.3.1研究范围本文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间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嘉定校区未来出行需求作出预测并在预测基础上对校区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发展作出远景规划。
1.3.2研究内容图1研究总体结构图1.3.3研究技术路线图2 研究技术路线图2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概念明确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多校区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特征,采用边调研便分析的研究思路,明晰研究的范围。
3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特征分析3.1数据采集及其背景条件说明采集方式: 问卷调查、跟车调查,单位调查3.2公共交通服务系统需求特征分析3.2.1需求人群分析1、 教工2、学生3.2.2出行总需求分析放大系数: n d S S ZdZ F ---= …………………………………………………(3-1) 式中:F ——放大系数 Z ——分区内可被取样的总数S ——调查的取样数 d ——回收样本中不适用的数n ——样本中无回收的数将数据代入上式,可以得到:F =10.46将调查得到的数据乘以放大系数,得学生周出行总量为:4252(人次/周)3.2.3出行需求时间和空间特征分析● 出行时间特征:分周末、周五、工作日三类特征天以及每日早中晚三段不同时刻分析; ● 需求空间特征分析:需求群体出行方向、沿线站点上下车等。
公路交通科技论文
公路交通科技论文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普及,我国道路交通业出现的新的特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公路交通科技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公路交通科技论文篇一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摘要:噪声是生活中产生的令人不快的声音, 它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睡眠和娱乐, 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公路交通噪声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 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1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 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如发动机、排气管等) 以及偶发的驾驶员行为(如鸣笛、刹车等) 都是产生噪声的原因。
交通噪声是宽频带的, 即含所有可听范围频带的能量。
这类噪声中,夹杂有汽车的引擎或喇叭声,但这不是噪声的主要来源,这里主要的噪声来自轮胎撞击路面的声音。
乍一看,柔软的橡胶和沥青路面的接触似乎不会发生什么声音,但是公路噪声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接触,并且能以很多种方式发出恼人的噪声:轮胎的任何部分接触路面时,就会发出用橡胶锤敲路面似的噪声;再有,轮胎上的防滑花纹离开路面时会发出尖叫,就像运动鞋迅速离开地板时发出“吱吱”声一样;另外,轮胎在路面上混动时,会排挤和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噪声。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生产的噪声影响。
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
公路产生的噪声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音。
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
噪声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辆加速时,噪声增长约为2~9dB,重型汽车的噪声比轻型汽车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声随大型车在总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
交通运输科技论文
交通运输科技论文交通运输科技论文篇一公路交通运输浅析【摘要】在中国东部铁路和水运都较发达的地区,公路起着辅助运输作用,承担短途运输;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担负着干线运输的任务。
公路运输随着治超的深入以及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运价水平回落,货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运输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关键词】公路运输;运输特点;运输前景纵观中国运输现状,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势头迅猛,公路运输在中国仍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
一、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以下作用:(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快速直达,是最便捷也是唯一(管道运输除外)具有送达功能的运输方式。
(2)其它运输方式组织运输生产,需要公路运输提供集疏运输的条件。
(3)公路运输覆盖面广。
(4)随着公路等级的逐步提高,公路客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5)半个世纪以来,公路运输是世界各国各种运输方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例如: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二、公路运输的特点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
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
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汽车的载重吨位有小(0.25t~1t左右)有大(200t~300t左右),既可以单个车辆独立运输,也可以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这一点对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旅客和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交通科技论文
交通科技论文引言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科技应运而生。
交通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出行体验等。
本论文将深入探讨交通科技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交通科技的现状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交通科技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车辆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带来了许多优势,如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等。
虽然自动驾驶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法律和道路基础设施的适应性等,但其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科技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将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机构等进行网络互联,可以实现实时的交通信息共享和交通拥堵预测。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拥堵路段,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电动车技术电动车技术是交通科技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电动车作为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电池容量的增加、充电速度的提高以及充电设施的完善使得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电动车的普及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交通科技的发展趋势无人机配送无人机配送是交通科技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通过使用无人机进行快递、食品等物品的配送,可以大幅度缩短传统配送方式的时间,并且减少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
同时,无人机配送还可以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解决了传统物流配送中的难题。
超高速交通工具超高速交通工具是交通科技的另外一个前沿领域。
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和企业开始研发超高速交通工具,包括磁悬浮列车、超音速飞行器等。
超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交通。
交通科技大赛终稿
第一局部:绪论1.1设计背景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极端形式,西南地区是我国遭受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地区,缺水、少土和土质贫瘠是造成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今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使石漠化更加严重,严重旱情导致西南5省6130多万人受灾,目前,局部旱区绝收后面临口粮危机。
这场灾害还呈现出蔓延和加剧的态势,面对这样一场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一方面要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施救,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21世纪中国的开展,从根本上遏止生态环境危机的蔓延。
大规模收集自然界的雨水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新技术。
图1今年石漠化地区干旱时土地的开裂情况外表上看来我国石漠化地区的水资源比拟丰富,但是由于石漠化地区的特殊的地形结构,夏、秋季节大量白花花的雨水流走,特别是公路上的雨水.如果我们能够在公路收集雨水技术上有新的突破,把这些雨水收集起来,在干旱的时候这些收集的雨水对缓解供水压力就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图2石漠化地区大量雨水流走的情况公路雨水的收集利用不仅仅解决的是水的问题,他可以解决路面积水给交通造成的拥堵、事故、公路的破坏等问题。
对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图3 石漠化地区公路路面积水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图4 雨水对公路的破坏1.2石漠化地区雨水收集量分析假设本系统设计的公路全长为73.5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幅为L=24米,那么其积水面积为A=1764000m2,以##省1998年~2008年5~8月平均月降雨量150.86mm为参考数据,那么该高速公路的月集水量可达Q0=266117.04m3。
考虑到路面收集雨水的损耗,设收集率为I a=80%。
Q i= I a Q0=266117.04×80%=212893.63 m3,即212893.63吨。
1.3国内外雨水收集研究进展国外有很多国家已经开展了雨水利用工程,近20年来,美、法、德、日、澳等经济兴旺、城市化进程开展较早的国家,均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作为解决城市水源问题的战略措施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天气状况下交通标志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尹荣蓉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现今,国内外对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此领域依旧没有实质性的应用,研究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识别对象比较单一,并且数量有限,同时对图像的智能处理方法单一,理论研究无法向实际推广,另外实验对象多采用标准交通标识图像的灰度图,很少使用彩色实景图。
而在现实实景中,利用车载机器实时识别技术困难重重,由于光线、天气条件等因素,使得实景交通标识存在几何形状和色彩失真情况。
采用智能化人性化的技术对于交通标识彩色图像实时识别处理技术的研究是一大课题。
关键词:交通标识;图像识别;图像处理;智能反馈1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交通条件日益成熟,基础设施逐日健全,交通标识对于道路交通的畅通安全运行显得愈加重要,尤其是在较发达城市,道路交通仍占主导地位。
但是,由此带来的交通安全和交通阻塞随之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加上环境污染和能源等问题,使得道路交通问题的解决不得不求助于智能技术。
因此,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 ITS)这一研究领域便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ITS是一个集检测、通信、控制和计算机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其中,智能交通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研究领域,而图像检测及其处理是其主要手段。
视觉信息是道路交通场景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
道路交通标志识别 (Traffic Sign Recognition,简称TSR)是 ITS研究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是难度较大的实景图形识别问题之一。
在车载视觉系统中,如何有效地识别道路交通标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TSR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技术环节:一是交通标识的检测,而是对其进行识别。
本项目的研究便是通过实际调研南京和北京地区主干道上主要交通标识类型和分布情况,建立实物仿真系统,分开发基于车载摄像头程序的交通标识实时检测及识别子程序,并于实物仿真系统中进行实验测试,完善系统。
下面将具体介绍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实验成果。
2 项目主体介绍2.1研究内容研制不良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
以南京市主干道路为例,调研、分析不良天气条件下南京市主干道路交通环境特性,并在AutoCAD系统中设计二维和三维效果图;研制实物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仿真系统,并将调研的典型道路交通标识安装在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
由于不良天气条件对驾驶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上,因此,在实物仿真系统中安装西门子光源和光强可调节开关,来模拟不良天气条件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
研制基于模型车的车载道路标识检测系统。
首先,选用台电W900无线视频传感器及附属配件,研制基于智能模型车的车载道路标识检测硬件系统,并将该系统安装在模型车上;然后,开发基于台电W900无线视频传感器的道路典型标识检测软件子系统,通过过程函数获取图像序列或图像帧,并根据颜色特征对图像进行预检测和标识检测(如禁停标识)。
研究交通标识特征的提取技术。
首先,使用颜色模型对检测到的交通标识进行分割处理,获取颜色特征,然后通过边缘提取、连通域计算等方法得到标识的几何形状特征,对两种不同的特征进行融合处理,以得到信息融合后的交通标识特征;然后,开发基于VC++的交通标识特征提取的软件子程序。
分析不同光源条件对城市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的影响。
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改变光源条件,根据基于模型车的车载道路标识检测和识别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具体类型的交通标识别在不同光源条件下的识别率,为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标识的安装及如何增强驾驶员视觉特性提供依据。
2.2项目研究意义本项目主要研究不良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及基于模型车车载的交通标识自动识别技术。
以南京市为例,调研、分析城市主干道路交通环境特性,并通过安装西门子光源和光强可调节开关,模拟不良天气条件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从而研制不良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开发基于模型车车载交通标识检测及识别软硬件系统,并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进行实验,以获取变光源条件下的不同类型交通标识的识别率。
本项目的研究及实验结果可以为交通标识的安装及如何增强驾驶员视觉特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本项目所研究的技术可应用于以驾驶员为中心的辅助驾驶系统,通过摄像头图像处理功能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标识信息,保证车辆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按照交通规则正常通行,从而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另外,所研制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可作为交通类学科教学演示平台,可有效地提高教学实践性。
2.3项目研究路线A、以南京市为例,调研分析城市主干道路交通环境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例如:晴天、阴天和雾天等,用照相机采集南京市主干道路环境信息,例如:天元路、龙蟠路等,将采集的交通环境图像和交通标识图像整理成数据库,并根据几何形态、颜色特征建立交通标识CGM(Color-Geometric Model)系统。
B、研制不良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根据调研结果,设计三种实物模型中交通标识布局方案,并且在AutoCAD系统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对三种布局方式进行讨论研究最终选取最佳方案。
根据模型功能要求选取材料,制作实物模型。
选取木板作为3米×1米的模拟道路,将照片中典型的10个左右的交通标识分组安装到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安装可调光源和光强可调节开关,来模拟不良天气条件的光线情况,并用智能模型车模拟真实交通场景。
C、研制基于模型车的车载道路交通标识检测系统采用台电W900无线视频传感器、附属配件和供电瓶,设计基于模型车的车载道路标识检测及识别硬件设备,并将硬件设备安装到模型车上,以实现模型车智能模型车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的运行。
利用台电W900无线视频传感器的过程函数获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的图像序列,根据颜色特征对图像进行预检测和标识检测(如禁停标识),并开发基于VC++的车载道路交通标识检测软件程序。
D、研制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的交通标识特征提取和识别子程序根据检测到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的交通标识,首先,使用颜色模型对检测到的交通标识进行分割处理,获取颜色特征;然后,通过边缘提取、连通域计算等方法得到标识的几何形状特征,对两种不同的特征进行融合处理,以得到信息融合后的交通标识特征;最后,开发基于VC++的交通标识特征提取的软件子程序,并进行识别。
E、不同光源条件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分析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实物仿真系统中,采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标识图像作为样本,在不同图像质量下通过统计学思想统计出模型对样本标识识别的正确率,从软件方面入手,从图像的预处理到分割识别程序进行进一步改进,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完善系统提高识别分辨率。
项目技术路线图:2.4程序开发方法本项目研究开发出得程序是从所给图像中提取颜色和形状来进行检测是否含有交通标识,包含色彩识别和形状识别两个方面。
色彩识别方法:通过调研的数据,得到所测检测的路段中交通标识的边缘颜色以蓝色和红色为主,内部图为黑色或白色。
首先将图片中蓝色和红色图片中的颜色数据提取出来,并进行分析,确定交通标志中颜色的范围,对图片进行处理,将图片中蓝色与红色的部分提取出来,从而提取出交通标识部分的图像。
形状识别方法:通过数据得出交通标识的形状均为矩形或圆形,从此入手,提取通过颜色识别处理后图片的边缘,对这些边缘进行矩形和椭圆的拟合。
矩形拟合方法:用函数对图片中的边缘数据进行四边形的检测,然后再计算各个角点的角度,当三个角点的角度都在90度左右(程序中取余弦值小于0.1)时,则确定为矩形,然后计算轮廓的周长,当值在一定范围内时,认为这是一个矩形的标志。
椭圆拟合方法:用函数对图片内边缘进行椭圆拟合,设定椭圆的周长范围,偏心率范围,所拟合出的椭圆满足这些要求,则认为这是一个椭圆的标志。
在确定是一个交通标志后,将轮廓范围内的图像提取出来,接着进行交通标志的识别。
给程序多种待检测的交通标志图像,提取他们的特征值,并存储在程序中。
进行识别时,将提取的交通标志中的特征值与事先存储好的特征值进行比对,当其在一定范围内与事先存储的交通标志特征值相近时,则确定这个交通标志的类型,同时输出在屏幕上。
2.5项目开发实物系统二维和三维图2.6项目实物系统相关硬件:台电W900,轨道智能小车,可调光源,模型木板与泡沫材料等。
3 程序运行结果检测结果:提取与识别结果:屏幕显示结果:4 结束语通过实验,本项目所开发的程序与车载摄像头程序结合运用于实物仿真模型中可以实现对道路主要交通标识的实时检测与识别目标,并且将识别结果输出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小组成员考虑将系统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辅助驾驶的目标,智能化人性化地将系统应用于实际中,通过语音提示等方法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驾驶和工作环境,同时为智能交通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1] 郁梅,郁伯康.基于彩色图像的指示标志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36(4):166-168.[2] 蒋刚毅,郑义.基于数学形态学的交通标志自动识别[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1) 90-96[3] 郑义,蒋刚毅.形状的几何特征数值描述与交通标志的识别[J].信息与控制,1997.26(1):73-80.[4] 邢军.基于Sobel算子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J]。
微机发展,2005,15(9):48-49.[5] 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M].第2版.阮秋琦,阮宇智,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 朱双东,张懿,陆晓峰.三角形交通标志的智能检测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11(8):1127-1131.[7] 刘鑫.杨立敬.朱双东快速交通标志检测预处理方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