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祥教授谈:从降脂到抗炎:他汀22年历程新启示

合集下载

巅峰药品“他汀”营销揭秘

巅峰药品“他汀”营销揭秘

“核弹”他汀营销揭秘董国平世界制药史上,一定会对21世纪初开始的“他汀时代”大篇幅地书写,不仅会色彩浓烈,而且会热情洋溢地使用诸如“第一个超越百亿美元的品种”,“他汀的出现比青霉素的出现更改写着疾病治疗的历史”,“21世纪君临天下的罗马帝国”,“人类的平均寿命因为他汀时代的到来会延长9年”。

的确,2005年全球处方药销售第一位的立普托创造了122亿美元的新记录,在接下去的2007年,更有人预估,全部他汀类品种的销售额更会达到300亿美元。

作为上市不到20年的他汀类产品,是怎样异军突起,攻城掠地,成为全球万众瞩目的药物?它的出现,将怎样改变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观念?在营销上,生产他汀的企业是如何联手行动,创造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神话”?在未来,他汀又是如何让普罗大众心甘情愿花费巨额金钱去“投资”明天的健康?一个个问号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他汀的每个举动,研究着它成功的奥秘,吸引着我们以朝圣般的神情来面对自己的“偶像”。

初出茅庐无人重视诊断高脂血症主要依据4项指标,在1988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里,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血脂水平是:总胆固醇〔TC〕≥240mg/dL;总甘油三酯〔TG〕≥1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5mg/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60mg/dL。

其中,1980年代体检上还主要以前三项指标为主。

对于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人都不重视,即使到了要服用药物的阶段,也主要选择烟酸和贝特这两类品种,特别是贝特类品种,具有显著降低TG和TC作用,并能升高HDL-C,副作用也不大,基本上适合各型高脂血症。

70年代末,药物专家根据人体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机制,开始筛选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经过10多年的努力,1987年,第一个他汀品种――默沙东的洛伐他汀上市后,1991年又上市了两个品种――施贵宝的普伐他汀〔普拉固〕和默沙东的辛伐他汀〔舒降之〕,但起初并未引起人们对它们的过多关注,一方面是高脂血症的潜在危害当时的人们还了解不多,二是它们对四项指标的结果是:降低TC的能力强,但在降低TG的能力比不过烟酸、贝特,升高HDL-C的能力也比不过烟酸、贝特,虽还在降低LDL-C方面表现得突出,但没人太在意LDL-C所展示的价值。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及发展前景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及发展前景
2010年,国内22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阿托伐他汀购药金额为5.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0.66%。占调脂市场46.54%.同比上一年提高5.8个百分点. 阿托伐他汀国内总体市场规模为50亿元。是调血脂市场的领军品种;已进入样本医院用药前30强行列。
样本医院阿托伐他汀销售市场金的品种。至2011年10月,SFDA已下达172张辛伐他汀生产批文,其中24家生产原料药;76家生产制剂。口服制剂有5mg、10mg、20mg、40mg四种规格。
2006年,阿托伐他汀在国内样本医院市场用药超过辛伐他汀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1年10月,SFDA已注册9家阿托伐他汀原料药生产厂商。国内企业是北京嘉林药业、河南天方药业、浙江新东港药业、石药集团华盛制药、湖南迪诺制药、浙江海正药业股份、北京万生药业7家。 获得《进口药品注册证》是爱尔兰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印度卡迪拉公司(Cadila Healthcare Limited),印度卡迪拉由广东利玮医药公司在中国地区的独家销售代理。
IMS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调血脂市场达到 3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心血管类药物 1/3 以上市场份额。 已占全球药品市场4.6%,是仅次于抗肿瘤药物居于第 2位品种。 总体市场为500亿美元规模。在调血脂处方药市场中,他汀类药物占据了90%以上份额。
研发报批中的阿托伐他汀及其复方制剂主要品种及单位
§.辛伐他汀
辛伐他汀是在对洛伐他汀化学结构改造后,得到的调血脂药物。目前,多采用洛伐他汀为中间体进一步合成加工,是洛伐他汀原料药产销量较大的潜在因素。 1988年,美国默克开发辛伐他汀首次上市,1991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舒降之”。2001年,在全球500强畅销药品市场中达到66.70亿美元的最高值。 2005年12月,化学专利到期。 2010年, “舒降之”全球性市场4.68亿美元。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药理学基础课件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药理学基础课件

第项 一目 节一
调血脂药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血脂是指血浆中所含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等。血脂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LP)后溶于血浆,进行转运和代谢。 机体内LP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 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某些血脂,一般指总胆固 醇(TC)、总甘油三酯(TG)或VLDL、LDL,高于正常范围则称为高 脂血症,高脂血症可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
其 他 他 汀 类 药 物 还 有 辛 伐 他 汀 ( s i m v a s t a t i n ) 、 普 伐 他 汀 (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伐他汀 (atorvastatin)等。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胆汁酸结合树脂又称胆汁酸鳌合剂,主要为碱性阴离子树脂,能安全有 效降低TC和LDL。常用药物有考来烯胺(colestyramine)、考来替 泊(colestipol)、考来维仑(colesevelam)等。
A.烟酸 B.贝特类 C.抗氧化剂 D.多烯脂肪酸类 E.他汀类
二、思考题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1.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配他汀类药物时,医生应做哪些用药指导? 2 . 他 汀 类 是 否 可 以 与 胆 汁 酸 结 合 树 脂 合 用 , 为 什 么 ? _ x 0 0 0 C _
感谢观看
2.非调血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①抗氧化作用;②改善血管内皮功 能作用;③抗炎作用;④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其凋亡, 阻止AS斑块形成和增大;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3.其他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肾保护作用,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 骨折的风险,以及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

他汀循证医学的历程与启示

他汀循证医学的历程与启示
真理存在于简单的事实当中!
循证医学疗效等级水平
全因死亡 CHD死亡 CVD死亡 C V 事 件发生率
中间替代指标(斑块、颈动脉中膜变化等) 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变化
重要的他汀一级预防研究长期随访 的启示
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研究
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
在6595名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比较普伐他汀和安慰剂,平均随访 4.9年,证实普伐他汀一级预防效益显著
AFCAPS - 安慰剂 W6OSCOPS - Rx
ASCOT - 安慰剂
ASCOT - Rx
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0) (1.6) (2.1) (2.6) (3.1) (3.6) (4.1) (4.7) (5.2)
治疗后的 LDL-C 水平 mg/dL (mmol/L)
死亡
0
中风
-5
-10
-15
-20
- 22%
-25
P<0.001
-30
- 24% P<0.001
- 24% P<0.001
- 20% P<0.001
- 19% P=0.048
Circulation. 2019;97:1784-1790.)
LIPID试验8年随访资料:死亡率
时期 安慰剂组 普伐他汀组 RRR(95%CI) P 值
hypercholesterolemia who did not have a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atin treatment for an average of 5 years provided an ongoing reduction in the risk of coronary events for an additional period of up to 10 years.)

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人群逐渐从老年化转向年轻化。

伴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过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难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机体健康状态下降情况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呈现出日趋高发的态势。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食物的摄入,但是让人不寒而栗的是糖尿病伴随的各种并发症,据医学统计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就有150多种,其中急性代谢紊乱、败血症、肾病、动脉硬化、都严重的威胁着生命安全,而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糖尿病?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糖尿到底是什么?它的临床特点是什么?糖尿病很多人会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浅层的认为是因为吃糖吃多了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实则不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蛋白质的代谢不平衡,出现发力、消瘦;为了补偿损失的糖,患者常感到饥饿,多食;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而早期的糖尿病症状如:皮肤干燥、瘙痒(涂身体乳也没有办法缓解的);视力变得模糊;伤口久不愈合;睡眠障碍等等。

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遗传因素:这类主要是有家族病史,多半由基因的遗传导致。

肥胖:网络告诉发现的今天,吃播文化让更多的人愿意享受美食,却又没有节制,?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活动不足:因为工作原因或者各种原因导致的缺乏锻炼。

饮食结构:糖油混合物带来充分的多巴胺,是让人拒绝不了的诱惑。

病毒感染:由于免疫力的下降导致病毒的感染,破坏胰岛素细胞。

糖尿病主要分为三类:一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又称外源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大多是因为基因的缺陷,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了高血糖的情况,会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占了糖尿病中的90%。

由于没有很好的控制食量,身体自然肥胖,后天出现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好在这类患者大部分胰岛功能尚可,但存在缺陷,需要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手段辅助控制血糖。

老年人强化降脂治疗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思考

老年人强化降脂治疗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思考

老年人强化降脂治疗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思考育龙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6月26日来源:互联网育龙网核心提示:刘梅林,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近20年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调刘梅林,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近20年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调脂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有益。

系列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冠脉事件约减少1%;在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的基础上,LDL-C降低30%~50%,冠脉事件随之减少约30%~50%;持续降低LDL-C1mmol/L约5年,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冠心病死亡率25%。

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不同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险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血运重建率、卒中发生率和总死亡率。

大规模临床试验4S研究首次证明,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使人类获益:积极降脂治疗可降低冠心病总死亡率,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但不增加自杀、暴力、恶性肿瘤等非心血管疾病。

此后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他汀治疗的安全性和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有益作用。

我国进行的血脂与冠心病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对4870例中国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平均4年、最长7年的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服用血脂康患者的非致死性及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冠心病死亡率及总死亡率与安慰剂比较都显著降低。

目前,随着更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强化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的公布,强化降脂治疗已成为心血管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他汀类亦被视为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成为各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推荐治疗方案。

尽管如此,任何药物在获益的同时都会有潜在的副作用,并且可能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多数临床试验是在经过严格筛选的65岁以下心血管高危患者中完成的,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强化降脂对普通人群的影响、在老年人群中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等成为医生所关心的问题。

降血脂药品市场营销

降血脂药品市场营销

调血脂药市场分析近年来,全球调血脂药物的开发有了长足迈进,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问世,是20世纪后期心血管类药物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啤。

回顾“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历程,自1976年日本学者Endo 首先成功地从桔青霉菌中分离出美伐他汀,随后又从红曲霉菌代谢物中分离出活性更强的同类物质,研究证明这类物质在动物与高胆固醇血症人群中,均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默克制药公司也从土曲霉代谢物中获得了与美伐他汀结构相同的化合物,并申请了专利保护,从而开创了历史先河,现今已发展成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系列产品,简称“他汀类”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开发的他汀类药物已有12个品种。

在我国市场上有8个品种,分别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美伐他汀、瑞舒伐汀、匹伐他汀。

近年来,全球调血脂药及他汀类药品市场迅猛发展,2004年“IMS药品零售监测数据系统”显示,全球调血脂药销售总额已达262.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2.2%。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高蛋白、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取量逐渐增多,在遗传基因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高血脂群体正在急剧增加,从而推动了国内心血管药物市场增长到450亿元的规模。

总体规模我国调血脂市场上品种繁多,主要由处方药、OTC药品和保健品构成,按照调血脂功能分为降总胆固醇、降甘油三酯、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以降甘油三酯为主兼降胆固醇四大类治疗药物。

按化学结构特点及调脂作用机制分类,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苯氧芳酸类(贝特类)、烟酸酯类、多烯脂肪酸类、植物提取类、胆酸整合剂六大类品种,这些药物分别具有不同的调血脂机制,从而推动了调血脂药物市场的快速进展。

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调血脂药物的发展进程,从分析图看出:2001年到2005年经过了一个曲线发展的形势,已由2003年上半年的谷底逐渐回升,2005年上半年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调血脂药物购入金额同比增长了18.38%,预计全年样本医院调血脂购入金额将达到2.3~2.5亿元,从国内外医学动态分析预测,在今后调血脂市场上,他汀类药物和天然类动、植物提取类药物及保健品将起着主导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新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新进展

还 会影 响到其 他 健康 问题 。例 如 ,美 国 医学 协 会 杂 志 《 内科 学》
2 0 1 4年 4月 刊发 的一 项研 究 ,分 析 了 超过 3 0 0 0名 6 5岁 以上 男 性 ,发 现在
相互矛盾的信息 ,使得人们对于是否 使用他汀类药物更加犹豫。 ”
之后 ,出现 了更 多 的关 于 他 汀类 药 物 有 效 性 是 否 存
“ 对 老年 人来 说最 大 的结 论是 ,
美 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指导原则仅仅
是指导原则 , ”祖斯曼博 士说 。 “ 它
们并不适用于任何人及任何情况。 ”
在认真考 虑这些指导原则 之外 , 人 们 还要 考 虑其 他 问题 ,特 别 是 副作 用 。一 些 服 用他 汀 类 药物 的观 察研 究 对 象会 出现 肌 肉疼 痛 或疲 劳 ,还会 经
中心 高血 压 科 主 任 祖 斯 曼 博 士 说 :
“ 毫 无 疑 问 ,他 汀 类 药 物 降 低 了未 出 现过 心 脏病 或 中风 人 员 的心 脏 病 患病
物被认 为是帮助很多老年人降低心脏
病及 中风 风 险 的推动力 药 物 。 新 的研 究 发 现 ,这 类 药 物 可 能还
康有 益 ,但要 在正 确 的环境 之下 。 ” 他 汀类 药物 可 以阻止 身体 产生 “ 坏 的”低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帮助身体 重新 吸收 已经存在 的低密度脂蛋 白胆
固 醇 。高水 平 的低 密 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可 以导 致动 脉 内部 形 成 动脉 粥样 ,升
高心脏 病及 中风 风 险。 更 新 后 的美 国预 防服 务 工作 组 指 导 原 则 认 为 ,4 O岁 至 7 5岁 、无 心 血

他汀治疗的6原则

他汀治疗的6原则

1984 1999 1984 1999 男性 女性
TC( mmol/L)
24%
24%
Circulation J Critchley, J Liu D Zhao 2004 110:1236-1244
危险等级
药物治疗开始(mg/dL)
治疗目标值 (mg/dL)
低危:(10年危险性<5%)
TC>280 LDL-C>190
TC<240 LDL-C<160(4.1)
中危:(10年危险性5%-10%)
TC > 240 LDL-C > 160
TC<200 LDL-C<130(3.4)
高危:冠心病或其等危症,或10年危险性10-15%
TC > 160 LDL-C > 100
TC<160 LDL-C<100(2.6)
极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加糖尿病
TC >160 LDL-C >100
TC<120 LDL-C<80(2.0)
*极高危病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CHD)+ 1)急性冠脉综合征 2)糖尿病
Grundy SM, et al. Circulation. 2004; 110(2):227-39.
中危险度
低危险度
≥2种危险因素 (10年危险度<10%)
<2种危险因素
ACC/ADA共识: 高危患者的血脂控制力度需加大
对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和血脂异常的患者,推荐的治疗目标值
危险程度
目标值
LDL-C
非-HDL-C
ApoB
极高危患者 包括:1) 已知CVD;2) 糖尿病,合并至少1个其它主要CVD危险因素

他汀类药物小结

他汀类药物小结

他汀类药物1.1 总体情况他汀类(statins)药物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胆汁酸螫合剂、烟酸类、苯氧芳酸衍生物、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其中发展得较快的品种首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987年,默克公司的降血脂药物洛伐他订(lovastatin,Mevacor)获FDA批准上市后,由于疗效显着,副反应少,耐受性好,而受到广泛的好评。

洛伐他汀的开发成功被称为调脂药物研究的里程碑,开创了降血脂药物的崭新阶段。

这是全球第一个批准上市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自从洛伐他汀问世后,先后又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普伐他汀(Pravastatin, Mevalo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 Lescol)上市。

第5个上市的是辉瑞公司的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Ca,Lipitor),后者为他汀类药物中唯一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药物。

第6个上市的是拜耳公司的西立伐他汀(Cerivatatin,Lipobay),该药于1997年先后在英国和美国上市,但该药因不良反应于2001年8月撤下。

2000年,降血脂药(降胆固醇药)成为全球第二大治疗药物类别,全年销售额达159亿美元,同期增长21%。

2002年,辉瑞公司的阿托伐他汀(立普妥)以年销售额79.7亿美元占据了全球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42%的份额,并与最接近它的竞争对手默克公司的辛伐他汀 (舒降之,Zocor)一起位居全球十大销售榜第一、二位。

2004年7月29日,默克(Merck)公司10mg规格的降胆固醇药物辛伐他汀作为非处方药物在英国投放上市,由强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以商品名Zocor Heart-Pro进行销售至此,英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允许他汀类药物作为非处方药物销售的国家。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根据传统理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脂质在血管壁的被动沉积造成的,因此,治疗方案主要针对脂质的新陈代谢。

现代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复杂的炎症过程有关,一些免疫介质参与其中。

他汀类药物最初被用来降低血脂(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后来发现该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成分也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可能不仅仅是降低胆固醇。

1.他汀类药物抗炎效应的机制他汀类药物通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而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对某些黏附分子的抑制有关,如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该因子与炎症细胞的聚集有关。

他汀类药物通过直接与β2整合素结合抑制炎症反应,并不依赖于抑制HMGCoA还原酶。

β2整合素是ICAM-1与白细胞结合的一种主要受体。

他汀类药物通过减少P-选择素的表达和白细胞黏附而保护缺血的心肌。

他汀类药物的这些作用是非胆固醇依赖性的,在内皮源性NO合成酶(eNOS)缺陷型鼠中消失,提示eNOS介导了他汀类药物的血管保护作用。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

Luisa等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抑制鼠肝脏产生的所有固醇或非固醇类衍生物。

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HMGCoA还原酶活性而不影响血浆胆固醇水平。

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抑制脂多糖和角叉菜胶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并可抑制IL-6和MCP-1的产生。

同时应用甲羟戊酸可逆转他汀类药物对白细胞聚集的抑制效应。

应用squalestatin抑制固醇的合成并不能产生抗炎效果,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甲羟戊酸合成的非固醇化合物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成。

这显示出他汀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胆固醇的机制是不同的。

对于急性期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目前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急性期反应是对持续存在的低水平的动脉内炎症反应的激活。

第二种观点认为,血管外刺激诱导慢性低水平的急性期反应,经过较长时间后,在易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553
mg/ dl 的老年患者[ 平均年龄( 81±9)岁]充血性心力衰竭预
ASCOT- LLA 研究次级终点的前瞻性分析[9 - 11]表明,阿
防作用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36 个月,心力衰竭 伐他汀在心衰预防中呈中性作用( HR 1率为 31%,而非降脂治疗组为 42(% 他汀组使心衰下 1.78)。4S 研究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心衰的危险性下降 20%;
( 非随机化比较)。此外,AVID 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降脂 组是 82.8%。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比索洛尔的患者心衰恶化的
治疗( 几乎均为他汀类药物)使死亡的危险性下降了 36%。 比例也较低( 7.5%),而他汀+安慰剂组为 13.2%,未使用他
最近的研究同样支持上述结论。该研究观察了缺血性和非 汀+比索洛尔组是 12.4%,安慰剂组则为 18%。但该研究有
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以外,还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轻、
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最近有关心力衰竭的 中度心衰中使用。由于在严重心衰中使用的资料有限,所以
随机对照研究中,他汀类药物使用的比例增加了。在 在所有心衰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还不成熟。目前正在进
COMET、BEST和 MERIT- HF 试验中,冠心病患者占一半以 行大规模临床试验( CORONA、GISSI- HF, UNIVERSE),将会
类药物组 3006 例。与非他汀组相比,他汀类药物组患者较 室重构和减少左室质量,以及改善肾脏功能等作用。其他有
年轻、高脂血症及肥胖者较多、既往有 MI 病史和曾接受过 益作用包括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和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
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者较多,但两组高血压、糖尿病、 在 AVID 研究[13]中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祝家庆
【期刊名称】《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lt;正&gt; 他汀类调脂药的最新进展主要是降脂功能以外的对临床事件的有益作用,涉及了许多非调脂机制,如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等。

1 他汀类调脂药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粥样斑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涉及改善内皮功能、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抑制LDL氧化等非调脂机制。

1.1 改善内皮功能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时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祝家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
【相关文献】
1.心脑血管病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与非调脂作用的临床研究 [J], 姚红;王秀东;张勇
2.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J], 南京;杨水祥
3.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进展 [J], 宋衍秋;丛洪良
4.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J], 朱乔燕;王光宇(综述);张庆勇(审校)
5.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杨舒婷; 郭文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降脂到抗炎:他汀22年历程新启示关键词: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杨水祥冠心病编者按:强化降脂,关注抗炎,是他汀时代的新视点。

无论冠心病人的血脂水平如何,都应该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正常的“正常人群”也可能需要进行降脂治疗。

我们期待着新的循证医学资料和新指南的面世。

无论怎样,我们相信现在可能已经开始了他汀抗炎和一级预防的一个新起点。

虽然主流观点认为,他汀的临床获益主要得益于LDL-C水平降低。

但他汀降脂以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他汀抗炎作用的循证资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视点。

C反应蛋白(CRP)是独立于血脂,还是二者相关?是冠心病的原因还是结果,是标志物还是靶点?成为他汀治疗所面临的新挑战。

JUPITER研究提示,对以hsCRP为代表的炎症反应进行早期干预取得了一级预防的临床显著获益;LDL-C 维持水平要比现行标准低得多。

因此,冠心病及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可能需要重新修改。

CRP未来在临床实践中的系统化、规范化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炎症和脂质作用可能根本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设想,他汀获益的降脂和抗炎作用也可能不可分割。

人们可能首先强调了降脂作用,而后才逐渐认识到了抗炎作用。

从降脂到抗炎,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进展。

他汀降脂的循证之路从20世纪50年代初Jesse Huff教授开始胆固醇生物合成,到1986年第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完成,发现洛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分别下降32%和39%,历时35年的研发,孕育了”他汀”这个神奇的药物。

1987年9月1日,美国FDA批准全球首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上市,从此开始了降脂的他汀时代,至今已经22年的历程了。

1994年,4 S研究开始了他汀严谨而漫长的“循证之路”。

随后CARE、LIPID、WOSCOPS、AFCAPS/TexCAPS 等研究,奠定了他汀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2000年以后,MIRACL、HPS、PROSPER、ALLHAT-LLA、ASCOT-LLA、CARDS等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应用他汀均可获益;2004以后,PROVE IT、A to Z、TNT、IDEAL 等研究提示,“强化降脂”能进一步减少高危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ASTEROID、REVERSAL等研究提示,他汀可稳定和逆转粥样斑块;2006年SPARCL研究证实了他汀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2008年JUPITER研究显示,早期干预hsCRP为代表的炎症因素取得了一级预防的显著临床获益。

未能预期获益之研究在2007年RADIANCE Ⅰ、RADIANCE Ⅱ以及ILLUSTRATE三项研究结果表明,胆固醇酯转换蛋白(CETP)抑制剂torcetrapib虽然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但并未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未给患者带来预期的获益。

2007年CORONA研究显示,瑞苏伐他汀10mg虽能使LDL-C下降44%,但未能减少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率,但可能由于减少缺血相关事件降低了再住院率(P<0.001)。

2008年GISSI-HF研究同样显示了降脂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阴性结果。

2008年SEARCH研究,即进一步降低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12064例既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辛伐他汀80mg/d较20mg/d组进一步降低了LDL-C 14%,但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终点事件也无差异。

在2008年ENHANCE研究显示,虽然联合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LDL-C 的水平,却未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SEAS(Simvastatin and Ezetimibe in Aortic Stenosis)研究旨在评估无症状性主动脉狭窄患者应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Vytorin)10/40 mg/d强化降脂可否改善其心血管预后,但与安慰剂组相比,联合降脂治疗并未降低主要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降脂与抗炎,获益新视点虽然主流观点认为,他汀的临床益处主要得益于LDL-C水平的降低。

但他汀降脂以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炎症、稳定和逆转动脉斑块体积、降低C反应蛋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总体血管功能,恢复心室自律功能等。

这些降脂以外的作用是否主要与他汀的抗炎作用相关,循证资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JUPITER研究显示,17,802例血脂不高,但hsCRP增高的正常人群受试者,平均随访1.9年后,瑞舒伐他汀使LDL-C和hsCRP分别降低50%和37%,使心血管事件风险减少44%。

JUPITER研究对于现有降脂药物的作用,对心血管危险评估的策略提出了挑战。

是否应当根据JUPITER研究的结果扩大他汀类药物的适应症?以及在临床中如何应用CRP测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Nissen博士认为,在降低LDL 水平的同时进行抗炎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原因之一。

他汀抗炎的循证依据大型临床试验表明,他汀使高危人群的临床获益与基线LDL水平无关。

HPS研究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试者LDL水平不高,但所有LDL水平组的患者均可获益。

ASCOT-LLA证实,高血压组血脂水平中等的高危人群中,阿托伐他汀组临床事件显著减少,获益可能源于他汀降脂以外的效应。

PRINCE研究结果表明:一级预防队列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减少CRP中位数水平达16.9%(P<0.001)。

其基线LDL-C水平与CRP水平无关,再次展示了他汀类独立于降脂的抗炎效应。

MIRACLE试验显示,在LDL-C中位数<125mg/dl的患者,治疗16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CRP达34%(P<0.000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达13%(P=0.0006,IL-6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CRP可作为炎症消退的标志物。

CARE试验表明,经过5年治疗后,普伐他汀组CRP中位数水平比安慰剂组低21.6%(P=0.007),这种改变与LDL-C降低水平无关。

一级预防研究AFCAPS/Texas CAPS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高CRP人群的急性冠脉事件,无论患者的LDL-C水平,总胆固醇/HDL比值如何。

WOSCOPS的亚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带来的临床益处部分源于降低LDL,而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机制,似乎决定了他汀类药物降低临床主要终点所带来的益处,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TNT亚组分析也阐明,降脂、抗炎及二者相互作用带来了临床益处。

JUPITER 研究不再赘述。

因此,以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减轻全身性和血管的炎症反应。

CRP的价值何在CRP是独立于血脂,还是二者相关?是冠心病的原因还是结果,是指标还是靶点?这是他汀治疗面临的新挑战。

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和女性健康研究(WHS)的数据表明,hs-CRP的价值明显高于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TC),HDL-C,LDL-C或Lp(a),Apo AI,Apo B及同型半胱氨酸。

对传统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多变量分析显示,仅hs-CRP和TC/HDL-C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其它的炎症指标弱于hs-CRP。

新近采用年龄和吸烟配对研究发现,女性血清基线CRP增高者,3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CRP正常者增加5倍,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危险性则增加7倍。

一项健康男性研究中发现,CRP水平最高的1/4人群比最低的1/4人群发生MI危险高3倍,发生缺血性卒中危险性高2倍。

提示CRP可预测其发生第一次MI及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体重指数(BMI)、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组织型凝血酶原激活物(t-PA)抗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等。

CRP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CRP在全面判断心血管事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ACS早期血运重建后,CRP增加是近期和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较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相关,但经其他危险因素校正后该相关性预测发病的能力大大减弱。

对于C反应蛋白比冠心病常规标志物新增价值的临床意义到底有多大,尚存争议。

C反应蛋白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标志物、一种致病因素或与冠心病转归相关的因素?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炎症与冠心病的研究资料。

炎症、AS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炎症被认为是人类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潜在机制,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CRP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巨噬细胞共同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之中,促进粥样硬化形成,并直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CRP显著增加巨噬细胞OxLDL的摄取,增加巨噬细胞MMP-9活性。

巨噬细胞OxLDL的摄取有助于泡沫细胞形成,MMP释放增加斑块不稳定性。

在粥样斑块内,CRP和终末补体复合物一并存在。

CRP还通过结合C1q和H因子激活经典的补体活化途径。

CRP也通过单核细胞引起组织因子表达。

这可能是促成AC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血浆CRP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独立预测因子。

在ACS症状出现的最初72 h,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和sVCAM-1持续增加,并表明sVCAM-1浓度增加与不良预后有关。

Souza JR等认为斑块不稳定的患者炎症反应更强。

CRP上调MMP-1 mRNA表达促进基质降解从而增加斑块不稳定性。

在进展期斑块,CRP 和MMP-10定位于内皮层和富巨噬细胞区域。

CRP相关的MMP活化可能提供了炎症和斑块易损性的关联。

CRP和代谢综合征(MetS)都是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伴发糖尿病的ACS患者CRP水平高于其他患者。

CRP反映出的炎症活动似乎在糖尿病患者更加强烈。

Rutter等发现CRP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及MetS相关,尤其在女性。

Devavaj等指出,MetS与对照组比较具有较高hsCRP水平和较低的总脂连素水平。

Mahadik等研究了亚洲印第安人CRP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发现三者密切关联。

CRP已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CRP在全面判断心血管事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ACS早期血运重建后,CRP增加是近期和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炎症与脂质过氧化和脂代谢紊乱近几十年来形成的脂质过氧化学说,比较更合理的将脂质、炎症同动脉粥样硬化联系了起来。

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LDL)侵入血管内膜后进行氧化修饰,经过修饰的脂质诱导巨噬细胞和血管壁细胞中粘附分子、化学因子和炎症前因子,以及其他一些炎症调节因子的分泌,促进炎症反应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