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中的诗句
听听那冷雨1
![听听那冷雨1](https://img.taocdn.com/s3/m/a1d93a00cc7931b765ce15b4.png)
引用、化用大量的诗文。这些诗句都是写雨的,都是祖国的象征。 引用、化用这些诗句,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与传统文化的 向慕之情。
问题导引
“雨”这一意象融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故国故土的思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眷恋。用“雨” 作意象,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
“雨”为什么是凉的?
“冷”有两层含义: (1)、在春寒料峭里,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是冷的; (2)、作者远离祖国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冷雨创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凄冷的心境。
• 可拓展思路:乡土情、爱国情 亲情、爱情、友情 学习、工作、人际交往 个人情绪(自卑等) 外在感受(文章、音乐、社会风 气、道德水平等)
• 布置作业: “我心中的冷雨”: 要求:(1)“我心中的”,一定要融入 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 (2)描写要生动、细腻,能够体现出情 感与冷雨的共通之处。 (3)字数:300字以上。
明确:概括了作者的遭遇:少年时,灯下听雨、听故事,温馨 幸福;中年时,漂泊异乡,凄凉悲楚;老年时,远离祖国,想 到国家分裂更是不由得悲从中来。
3、如何理解“前尘隔海,古屋不再”这句话。
“前尘隔海”是因远离祖国而发出的悲叹; “古屋不再”是因青春不再而发出的叹 息。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因时光的流 逝,连瓦屋听雨也成了历史,其中对人 世沧桑的感喟不言自伤。日式古屋听雨 的妙不可言,令人念起祖国江南雨声, 而台北突然进入了公寓时代,提醒作者 时光飞逝,雨中漫步的初恋时代已早已 成为回忆。
乡情、亲情、友情、爱情
听 听 那 冷 雨
小结主旨
本文以微寒潮湿的春雨象征心情,并以雨声、雨 景为引子,回忆自己半生漂泊的经历。文中屡引古人诗 词,以衬托出对故国山河与传统文化的追思向往之情。 行文时空交错,句式多变。作者借雨声雨景,回忆平生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摘抄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79c39f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9.png)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摘抄以下是十句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摘抄: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即使有天,这风景退步到一张明信片大小,甚至模糊到影影绰绰的墨痕,我带着它,仍是带着它风流云散的四季。
疏雨滴梧桐,或急或缓,打在光溜溜的枝叶上,点点滴滴,跳进浓翠的叶片,化成汩汩的飞泉,又点点滴滴汇入房檐边的瓦沟,落在纷纷披披的院植里。
雨若一帘,就没太没完没了地要下,像是缠绵绯侧的恋人,一忽儿如泣如诉悄声哝语,一会儿又如慷慨激昂大号整个天空充满活力。
岁月可以爬到七古八古的楼塔顶端,可以把窃窃私语的恋人画成一脸沧桑的长卷皱纹,可以掠过万里驰骋的平野,掀起翻江倒海的巨浪。
但惟一无法改变的却是在经过了时间的筛选和洗涤后将一点一滴的寂寞和忧伤演绎成泪水和笑声而终究沉淀积聚成回忆而那回忆对于久违了的寂寞却只能是不屑一顾自嘲一笑擦肩而过的回眸。
这点零星雨力扫尽季风,而推诿给慈祥的母云;她一慷慨,赞助了这么多可爱的生命。
听听那冷雨;听雨轻轻的渺渺的凄凄凉凉,愁肠百倍。
雨也该有分照应它的伴侣;离人当属第一吧?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
尤其是铿铿敲在
屋瓦上与荷塘上无数的雨点打着节奏。
一场雨后,空气清新宜人,气温降低了不少,匆匆跑回家后发现衣服穿少了。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20db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6.png)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
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达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
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https://img.taocdn.com/s3/m/9dd4448181c758f5f61f6769.png)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33页PPT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3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b8f207240c844768eaeeb7.png)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听听那冷雨赏析
![听听那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47f3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f.png)
意象构建
诗中的意象构建非常精致,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比如,诗中用到了“乱点”、“烟流”这样的词语,形容雨滴从空中飘洒下来的景象,给人以安静而婉转的感觉。同时,诗中描述夜晚孤月出寒尘的场景,给人以寂寥和寒冷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独情绪。听听那Fra bibliotek雨赏析引言
在中国的文学以及艺术作品中,自古以来一直有对于雨水的描绘和赞美。雨水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生命的源泉。而在文学作品中,对雨水的描绘往往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情感和体验。本文将针对一首古诗《听听那冷雨》进行赏析,通过揭示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带领读者深入感受冷雨的美丽。
诗歌赏析
《听听那冷雨》
此外,诗中还用到了“归鸿叫”、“晓愁”、“寒梦无边”等意象词语,进一步增加了作品的意境和强化了读者对于作者情感的共鸣。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个诗歌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结论
通过对古诗《听听那冷雨》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的真挚表达。诗中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意象构建,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雨水的美丽。本文通过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古诗,同时也能从中深化对于雨水这一自然元素的理解与体验。
听听那冷雨已清秋,漫天乱点是烟流。遥闻风带归鸿叫,寒梦无边到晓愁。
客路依然逢故人,夜深孤月出寒尘。特然遣怀高楼上,孤烛寥寥独上身。
诗歌分析
这首古诗以雨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下面将分别从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https://img.taocdn.com/s3/m/dd8d1e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f.png)
poem
— 5—
听听那冷雨
本文的意境美:
作者诗化的言语描述方式,更是创造了一种醉人的意境美。 或将概述性语言形象化为意境,“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 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 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或用比喻描述,把实景虚幻化, 构成美妙诗境,以寄托缠绵诗思。“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 座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打过去,古老的琴,那 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或借用,或化用 古诗词入文,也使得文中平添几分诗意。
poem
— 2—
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 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 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 冷雨,也躲过整个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风里雨里,走 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 冷雨。? (全文见教材82-86页)
poem
— 6—
பைடு நூலகம்
大学语文
— 4—
听听那冷雨
本文的音韵美:
全文利用汉字特有的声韵特点,造成一种极富音乐感的音韵美质。 他用新奇大胆的叠词组合,写雨形、雨态、雨声、雨情,“淅淅沥 沥”,“淋淋漓漓”,“清清爽爽新新”。“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 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写得情意缠绵,音韵缠绵,读起来特有韵味, 品起来也特有情味。创造性的叠词连绵把一个“雨”字,从形到意到神, 描画得遂情遂意,融情融意。 作者还巧妙地建构一种谐音辞格,“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 非”,“隔着千山万山,千伞方伞”,形成妙手天成的意韵效果。将“凄 凉、凄清、凄楚、凄迷”这样的近义词连用,也使得词意的传情效果特别 细腻、深切。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https://img.taocdn.com/s3/m/87d12265f46527d3240ce04b.png)
囚禁 生 活后 李 煜 被 赐 毒 而死 , 一 代 词 帝 的 兴 衰 荣 辱 在 风 雨 如 晦
的 文 字 里 引 发 起 我 们 无 尽 的 遐
思 !
听 听 那 冷 雨 ,在 菊 花 旁 。 此 时 听 雨 的 诗 人 由 簇 带 济 楚 的 少
女 变 为 形 容 憔 悴 、 蓬 头 霜 鬓 的 老
舟 中 ,云 低 江 阁 ; 而今 鬓发斑 白,
人 已 老 了 ,倦 卧 僧 庐 长夜 听 雨 , 从 此 心 如 枉 井 , 万 念 俱 寂 。 冷 冷
暴 雨 , 风和 E l 丽 本 来 是 自 然 规
衰 和 身 世 沉 浮 ? 表 面 上 的 理 由
是怕 碰 上 “ 风 雨 ”, 而 谢 绝 了 酒
“ 雨 ” 字 ,点 点 滴 滴 ,滂 滂 沱 沱 ,
浙 浙 沥 沥 ,一 切 云 情 雨 意 , 就 宛
然 其 中 了 。视 觉 上 的 这 种 美 感 ,
岂是什 么 r a i n也 好 P I U i e也 好 所 能 满 足 ? 美 丽 的 霜 雪 云 霞 ,骇 人 的 雷 电霹 雹 , 展 露 的 无 非 是 上 天 的
清 。 千 里 之 外 巴 山夜 雨 阻 断 的 归 程 ,让 相 思 的 人 ,遥 望 雨 中黄 树
叶 , 成 为灯 下 白 发人 。骤 雨初 歇 ,
或许 《 过零丁 洋》 中的诗 句
烛 昏沉 ,这 是 少年 不 识 愁 滋 味 ;
妇 。 心 也 老 了, 对 外 面 的 热 闹 繁 华提 不 起 兴 致 ,在 融 和 天 气 里 却 在 担 心 次 第 岂 无 风 雨 了, 是 呀 ,
人 , 面对 这 潺 潺 雨 声 , 内 心 会 作
《听听那冷雨》有关诗词
![《听听那冷雨》有关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d8c49947561252d380eb6e5f.png)
风入松元·虞集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方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绝句南宋·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剑门道中遇微雨南宋·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峦,阴晴众壑疏。
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
省试骐骥长鸣唐·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骤雨打新荷金·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清平乐宋·晏几道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踏莎行宋·晏殊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冷雨冷落名句赏析《听听那冷雨》句子原创
![冷雨冷落名句赏析《听听那冷雨》句子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aabe0ad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a.png)
冷雨冷落名句赏析《听听那冷雨》句子原创①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赏析】:通过雨声的感觉,借冷雨,形象生动的将中国历尽磨难的心酸阐述出来。
②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赏析】:成韵的叠字叠词,师承了《声声慢》,具有别具一格的音韵美,加上形象生动的比喻,让雨的形态真实而形象化了,令人如临其境。
③“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赏析】:将雨拟人化了,“黄昏”形象而生动地将下雨中的氛围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
④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赏析】:叠字连绵,表态、动态、声响三番俱出,把“雨”字的质感写活了。
读起来有醉人的韵味,那巧构的谐音辞格又毅出一连串的遐想。
⑤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赏析】:漫长的岁月令人心寒,借雨抒其无奈与思念,“山”、“伞”相谐,借喻妥帖,寄寓着无尽的忧思与遗憾。
⑥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赏析】:引用古诗却如信手拈来,接着对大陆的雨朦胧的描述——“凄凉,凄清,凄楚”,裹着一层薄薄的心酸,以大陆上的雨喻自己漂泊海洋,阐述了有家归不得的情肠。
希望可以帮到楼主~求一个人在冷雨天的晚上很孤独无助的诗句1、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清代: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听听那冷雨用典
![听听那冷雨用典](https://img.taocdn.com/s3/m/9fdc3b9ddaef5ef7ba0d3c38.png)
1.霏霏不绝的黄梅雨: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2.羯鼓:苏轼《有美堂暴雨》:“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
3.一阵寒濑泻过:王维《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欧阳修《水谷夜行》:“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
4.蛙塘:赵师秀《约客》:“青草池塘处处蛙”
5.下肥了嘉陵江:唐·罗邺《嘉陵江》:“嘉陵南岸雨初收,江似秋岚不煞流。
此地终朝有行客,无人一为棹扁舟。
”
6.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苏轼《五禽言》:“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
”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https://img.taocdn.com/s3/m/2be71e0fb52acfc789ebc935.png)
所谓乡愁,原有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层次、、、、、它应该是立体的
地理的乡愁要乘以时间的沧桑,才有深度。
——余光中
乡愁诗人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听听那冷雨》主题:浓郁的文化乡愁,以听雨为线索,表达对故国山河的思念,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
构思结构: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意境
文章的语言艺术
余光中的散文观、散文特点
拓展练习
《左手的掌纹》。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张共34页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张共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27f2f643323968001c929c.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张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2)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2)](https://img.taocdn.com/s3/m/39d962f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b.png)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2)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
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
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
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
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彼端敲起。
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
听听那冷雨 中引用的古诗词
![听听那冷雨 中引用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973caf0960590c69ec376ae.png)
《听听那冷雨》中引用的古诗词1、荡胸生层云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白话译文:简评: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2、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燕(yan1)雁:北国燕赵之地。
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
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
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
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
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吴松:即今吴江。
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②商略:商量,酝酿。
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
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
《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④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评解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
乃小令中之名篇。
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
上片写景。
“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
《听听那冷雨》经典语录
![《听听那冷雨》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f13ecbc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5.png)
《听听那冷雨》经典语录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昏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溪头的山,树密雾浓,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
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赖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上一篇:下一篇:[情感语录]相关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那冷雨》中出现的一些诗句
1、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风入松》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这是元人虞集所写的一首《风入松》词。
通观《风入松》全词,在艺术上毕竟没有什么特出之处,倒是煞尾的“杏花春雨江南”一句,如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三中所说具有“自然风韵”,为全词生色不少。
短短六字,排列三样物色,把具体性与概括性统一起来,融合写实与写意,达到了诗中有画、景中有情的妙境。
虞集对这句词似乎颇为得意,在《腊月偶题》诗中又写道:“杏花春雨在江南。
”可是,因为牵于诗律而添一“在”字,却失去了原句空灵的气象、蕴藉的情致。
原句在当时即为人传诵,陈旅《题虞先生词后》诗说:“先生归卧江南雨,谁为掀帘看杏花。
”着“掀帘”二字,同样太实,显得境界狭小,笔力窘弱。
还是原句六字,既突出了地区、季节、景物的典型特征,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又以少总多,以实带虚,给读者留下运用自己生活体验、发挥自己审美想象的余地,与作者共同去完成一幅南国春艳图的艺术创造。
2“荡胸生层云”选自《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评: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3“商略黄昏雨”选自《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燕(yan1)雁:北国燕赵之地。
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
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
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
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
【字词释义】
商略:商量,酝酿。
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
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
《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
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评解】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
乃小令中之名篇。
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
上片写景。
“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
下片因地怀古。
“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
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4“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出自《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品评】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
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5、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③。
分野中峰变④,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⑤,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③两句诗互文。
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雾气。
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
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⑤人处:人家、村子。
赏析点拨: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
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
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
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6、疏雨滴梧桐
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道:
(孟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
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芳,就是因为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
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
“淡”“滴”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句化用的很多了,又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
8、骤雨打荷叶
元好问有首词写的是“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蟑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还有就是意境可能化用了李义山(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