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高考改革的文化使命

合集下载

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

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

2021年第1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2021(总第226期)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No.226DOI:10.12046/j.issn.1000-5285.2021.01.015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黄俊兴(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福建福州350003)摘要: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价值引领既是新时代赋予高考命题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高考命题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以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考命题的价值引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和高考核心功能的现实要求。

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要体现民族性、时代性、现实性和融合性。

要建立健全以信念融合引领的认同机制、制度保障的协同机制和价值牵引的落实机制三位一体的高考命题工作治理体系,多维展开,协同推进,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高考命题工作的理念、思路和措施上。

关键词:高考命题;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现实意义;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85(2021)01-0160-08党中央从宏大历史脉络和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处于国家选拔培养人才核心地位的高考,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作为高考核心要素的高考命题,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价值引领,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赋予高考命题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高考命题工作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如何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战略”要求转化成为落地生根的具体“战术”要求,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落实到高考命题中,这是当前教育考试招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现实意义以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考命题的价值引领具有深刻的理论遵循,体现了我国进入新历史方位对教育的新要求,契合了新时代高考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历史性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深刻含义经典诠释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深刻含义经典诠释

“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第一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

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第二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第四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1.“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2.“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开展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77年年底的那次高考。

时下,正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纪念日子。

借此时机,回忆中国高等教育三十年来的开展历程,深入挖掘高考制度的社会功能,探究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历史功绩,反思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恢复高考是中国社会回归开展的信号三十年前,中国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即1978年元旦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按照各自制定的程序举办了七七级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即恢复高考制度。

回首往事,恢复高考已经成为一件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性事件。

这一在教育部看来似乎平常的事情,在当时承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其引发的震动及其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当时即显现出来,日后也得到了全社会少有的最大认同。

恢复高考是“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场。

中国教育、中国社会能够一路快速开展走到今天,恢复高考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使经受“文革〞重创十年之久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启动,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

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了“文革〞期间高考制度“断裂〞以及恢复高考过程的人,对高考制度的恢复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

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开展轨迹。

前些年,曾有媒体评选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恢复高考名列前茅。

今天回过头来看,恢复高考绝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的回归,也不仅仅是恢复高等教育秩序的一个举措,而是明确预示了整个中国社会开场回归秩序,回归开展。

从七七级第一批大学生入校开场,不仅学生们分秒必争,刻苦学习,先生们也一下子焕发了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中来,大学又成为培育英才、潜心治学的家园。

恢复高考不仅很快挽回了“十年动乱〞造成的损失,甚至还冲破了“文革〞前一些“左〞的禁锢,搞科研不必再担忧“白专道路〞的指责,探求真理也不必再担忧被“扣帽子〞、“打棍子〞。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1977-10-21 第1版专栏://columns.php?action=columns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针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招生要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

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条件是: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在校的高中学生,成绩特别优良,可自己申请,由学校介绍,参加报考);身体健康。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日讯教育部最近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今年将进一步改革招生制度,努力提高招收新生的质量,切实把优秀青年选拔上来,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尽快地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九月二十五日,英明领袖华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亲切接见到会代表,给了代表们极大的鼓舞。

到会的各省、市、自治区文教办公室、教育局和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一些高等学校的代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一大文件,学习了华主席、党中央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切体会到,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的宏伟遗愿,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实现四个现代化,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而且影响中小学教育,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是件大事。

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招生工作,切实地把优秀青年选拔上来,快出人才,早出成果,加速完成“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文化自信的高二作文800字

文化自信的高二作文800字

文化自信的高二作文800字以文化自信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历历史长河的洗涤、冲刷、激荡,酝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你我何其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国度,同时拥有儒家、法家、道家等文化可以学习,有五十六个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可以继承。

然而,我们是否知道自己正与中华文化渐行渐远呢?会写汉字就行,为了学好英语放弃汉语的思想在中小学生中滋长,中华文化何在?中国成语、诗词被肆意篡改,错别字现象普遍,中华文化何在?英文歌曲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回荡,旋律冲击着中国人的耳膜,中华文化何在?《诗经》《论语》《大学》等经典国学被国人忽视,手机网络小说充斥国人的生活,中华文化何在?明清以前,中国一直以一个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瓷器、茶叶等珍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世界,中国的文化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国家。

正是因为这些成就,中国统治者盲目自大,刚愎自用,开始闭关锁国,与世界脱轨,直至西方的洋枪、洋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才开始被迫接受西方殖民文化。

曾经为了文明、科学,我们舍弃了国学,拥抱了洋文,国学地位每况愈下,中文式微的背景下,我们的精神产品还剩多少?连唱歌娱乐节目都靠引进,我们的文化还剩多少?这是一个非正统教育培养起来的作家获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央视办一个汉字听写大赛就能扭转的吗?携卷沉思,我们该如何让中华文化自信重建?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英语科目成了最大的输家。

英语听力将被取消;尝试“一年两考”,只以等级形式呈现;语文卷增至180分,英语试卷减至100分……英语高考改革并非空穴来风,语文升、英语降的背后是中华文化的自信重建。

语文乃思想文化的载体,先在语言上自信,这样文化才能坚挺,创新上才能勃发。

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自信是必需的,可文化自信的路线图在哪里?从塑造社会人的基础教育入手应该是一个好入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使命,中华文化自信重建更是每个国人沉甸甸的责任。

深化高考命题改革之我见

深化高考命题改革之我见

进已有高考方式 、 探索试点其他方 案 为 , 高考 是选拔考试 , 也是它惟一 这
其二 ,高考要 以考查 创新精神
的同时 , 包括高考 内容和考题设 置在 应当承担 的责任 。 我们应 当承认 , 高 和实践 能力为重 点。实验是培 养学
内的高考命题改革 , 也应 当引起教 育 考确实是 选拔 考试 , 高校新 生 , 除被 生 创 新 意识 和实 践 能 力 的 重要 方 界专家和决策层的特别关注。
保送 的外 ,都是通过这 一途径产 生 式 。要通 过巧妙设计 理科试卷 实验 除此之外 , 题 的题型 、 量 , 应 当肯 定 ,近几年 的高考命 题 的。但是 我们还应 看到 , 题 达到检测学生 的理
较 以往有了很大 的改进 。 例如 , 命题 高考还应 是检验考 生基本文化 素质 解 理 、 计 、 成实 验 以及分 析 推 设 完
和根本上很好 地实现 “ 识立意 与 于 目前高考在 基础教育 阶段所起 的 密 , 服性 强 , 知 说 即使与 “ 标准答 案” 相
能力立意相结 合” 等主 旨。比如 , 试 事实上的指挥棒这一特殊作用 , 今后 悖 ,不但 可以得分 ,而且 应该 得高
4 2 2 0 I1 月 号 0 6 ̄ 2 E
妥 “ 初衷 ” ,而会 根据 题 目所 给予 的信 运算难度 ,最 好允许 让学生带计算 利用资源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 2 0 年第 息, 自由地驰骋 自己的思维 , 开动想 器进考场 ,这样不仅 可以使命题 素 善处理发展和持续的问题 。 06 象的机器。在平时的教与学中 , 师 材 更 加 广 泛 , 题 更 加 贴 近生 活 , 老 试 更 1题 关于小煤矿整改 与概率 的有机 7
指导思想 已由 当初 的“ 不离 纲 , 不离 的能力测试 。 这种素 质, 既可为考生 综合 等方面 的能力 ,进而推动 中小 本 ”转 变到前几年 的“ , 不超纲 、 不超 进 人 大 学 深 造 奠定 坚 实 的文 化 基 学教 育更加重 视加强和改进 实验课

结合实际谈谈文化自信

结合实际谈谈文化自信

结合实际谈谈文化自信1当欧风美雨席卷亚洲众人争相追捧,当崇洋已成潮流国民日益沉沦,我们的传统文化日益没落。

无论是旅游创意园展出高仿真山寨版狮身人面像,还是国内诸多开发商竞相模仿国外特色建筑,无不昭示了我们日渐萧索的传统文化,不禁想问,我们的文化自信都去哪儿了? 中国,一个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别具一格的无价珍宝。

我们不是没有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也从未失去倾倒众生的文化内涵,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越来越避讳属于我们自己的灿烂物化遗产反而去追逐他国的历史古迹?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土文化被遗忘在角落里落满灰尘而外来者却被竞相追捧呢?正如方哲萱所言:“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的确,在标榜西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西方节日风靡全国气氛浓厚,而传统佳节的风俗却鲜有人能够记起,一座座四合院被强行拆除,尘烟还未散尽之处一栋栋高楼大厦却拔地而起……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却也冲击着我们悠久而厚重的传统文化。

然而,比起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强烈侵蚀着传统文化的,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们。

受那一点点“拿来主义”思想的驱动,我们忽略了清幽淡雅的案头山水,却迷失在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抽象线条之中;我们很少懂得那一抹江南烟雨的淡淡哀愁,却沉醉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之下不愿醒来……不禁怀疑,在这“冷漠侵蚀心灵,热忱反而被强行流放”的今天,有多少人还保留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挽救、去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那么,在这因文化自信的缺失而导致了文化创意缺失的今天,我们是否应重拾那散落在时光罅隙里的丝丝情感,不再盲目追捧、不再崇洋,而是真心实意地去挖掘、去探索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那中华韵味的独一份美好?结合实际谈谈文化自信2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解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解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解读2018年12月2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就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成绩如何用、试题谁来命”发表了重要意见。

作为国家考试命题机构的“掌门人”,姜钢主任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新观点,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高考最新定调1.高考是素质教育的正向指挥棒(不是唯分数、唯升学的指挥棒)2.高考全流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盖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3.高考主要考查“4点4性12方面”(是内容、是要求、更是方向)4.高考后不仅要公布成绩,还将向高校和学生提供成绩综合分析报告(或成为招生录取重要依据)5.高考命题教师队伍要完善学科机构(国家规定高中课程的学科教师都要有)6.成立高考内容改革指导委员会(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教育官员都参与)7.建设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将面向社会征集高考试题上述观点可以说是对高考内容改革方向的“最新定调”,对于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考生复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

1 高考全流程要优化今年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考评价体系。

核心任务有3项:·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目标功能: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最终任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2 高考内容改革:考察内容、命题要求、改革方向3.高考的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高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

高考的命题要求是什么?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

那么,2019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高考命题工作如何体现上述功能、任务和要求呢?(一)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凸显价值引领高考是高校选才育人的第一道关,高考要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解读】今后的高考将更加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语文的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政治、历史、地理试题的背景材料,将更加侧重从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积淀中,精心选粹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

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气和底蕴,今后的高考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名篇名句、历史典故、各类遗产,考生们不能临时抱佛脚地去背,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去亲近、熟悉。

把传统文化学习作为语文等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

一是从历史到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二是从国际到国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三是从社会到个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四是从理想到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二)注重“服务选才”,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效能高考关系大学入学新生质量、关系社会长远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内容改革,提升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性。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变革的几点浅见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变革的几点浅见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变革的几点浅见作者:袁世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7期摘要:高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高考是“指挥棒”,关系中国教育的未来。

高考方案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接地气”。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和统筹。

本文试图对此提出实践中的思考。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变革教育实践新高考,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2020年新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必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以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的变革是必然的,下面笔者就结合九江市第三中学的办学实践谈五点浅见:一、思想革新是教育变革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就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政治变革,都是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前奏和先导的。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一次思想的革新,把教育教学的思想集中到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上来,集中到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来。

面对2018年将要来临的新高考,九江市第三中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做好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今年暑期就邀请了杭州四中张伟韬校长莅临学校介绍选课的探索和实践。

还一直在寻找各种机会派出管理干部和教师前往上海、浙江学习考察。

二、课程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

因此,学校课程变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课程变革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准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把促进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

九江市第三中学正从校情出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育全面发展的且有鲜明个性的人出发,精心做好课程设置的顶层设计。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传承浙江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传承浙江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传承浙江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浙江,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

从历史悠久的良渚文化到引领时代的浙商精神,从古至今,浙江以其独有的魅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书写了无数辉煌篇章。

作为新时代的浙江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浙江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浙江精神的核心在于“务实”。

务实,是浙江人骨子里的品质,它体现在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生活的朴素追求上。

从古时的“经世致用”到今日的“干在实处”,无不体现着浙江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

作为浙江学子,我们应当将这种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之中,不好高骛远,不空谈理想,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应注重实践效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其次,“走在前列”意味着创新与领先。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的发展,展现了浙江人勇于创新、敢于领先的气魄。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更应保持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敢于挑战传统,探索未知领域。

无论是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还是社会服务,我们都应敢于担当,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再者,“勇立潮头”体现的是面对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

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浙江人展现出的是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有敢为人先的胆识,敢于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潮流,开创新局。

最后,作为浙江学子,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扬浙江精神,更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高考的使命和方向——《教育测量与评价》高考研究类文章述论

高考的使命和方向——《教育测量与评价》高考研究类文章述论

高考宏观管理 、 制定科学 的人才选拔标准 、 加强诚信 体系建设和完善监督机制人手,推进高考公平性建
设 。王勇 鹏 、 色 盛 、 颜 马延 朝 在 各 自的文 章 中 , 析 探 了入 学 机会公 平 的 问题 , 加分 政策 不合 理不 统一 、 如 入 学机 会 的“ 得分 配 ” “ 偿 机 制 ”高校 招 生计 应 和 补 、 划本 地 化现象 , 等 。 等 关 于高考 改 革 ,研 究 者们 的观 点精彩 纷呈 。马 世哗 在 梳 理 了建 国 6 0年来 我 国大 学入 学 考 试制 度 的沿革 与 发展 后认 为 , 生 的多元 化 , 招 考试 内容 与形
又基 本上 满足 了部分 特 长生 、不 同类别 院校 和部 分 特殊 专业 培养 的需要 。 关 于 高考 问题 的论 争也从 未止 息 ,甚至 一度非
常热 烈 。在这些 论争 中 , 大多 是建设 性 的 , 持稳健 支 地 进 行高 考改革 者 为绝对 多数 , 如 , 例 由厦 门大学 考 试 研究 中心 主任刘海 峰 教授任 首席 专家 的 “ 高校招
文章作者主要包括大学和专 门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 (4人 次 ) 5 、各 级 招生 考试 管理 机 构 的工 作 人 员 ( 7 1
人 次 ) 中学 教 师 ( 、 3人 次 ) 在 读 研 究 生 (2人 次 ) 、 2 。
这些 研究 ,较 客观 地体 现 了 当今 高考 与招 生专 门研 究 的实际水 平 ,是部 分最 新招 考研 究 成果 的集 体展 示 。 者试 图通过 对这 些 高考研 究类 文 章进 行述论 , 笔

基本 方 向 。 丽 、 李 蒋极 峰认 为 , 高考形 式 改革要 慎重 ,
尤其 对 全 面 推 行 高 校 自主 招 生 考 试 的 主 张甚 为忧

多元文化视野下高考的时代使命

多元文化视野下高考的时代使命
第2 7 卷第5 期 2 0 1 3 年5 月
教 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 uca t i o n a nd Te a c hi ng Re s e a r c h
V 0 l 1 . 2 7 No . 5 Ma y. 201 3
多元文 化 视 野 下 高考 的 时代 使 命
和科 目, 不仅 仅是反 映学 生学业水 平 的一个媒介 , 还 起 到一种 积极 的教 育 向导作用 , 高考考 什么 , 教 师才 会教 什么 , 学 生 才 能学 到 什 么 。步 入 2 1 世纪之后 , 基础 教育 一直 强调 素 质 教育 , 提 倡 培养 学 生 的 多样
人才 、 国家培养 人才 的必要 途径 , 高 考是 为 了国家选
【 关键词 】 多元文化 ; 高考 ; 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 4 2 4 . 7 4
[ 文献标志— 6 1 2 0 { 2 0 1 3 ) 0 5 — 0 0 4 5 — 0 3
全 国高等学 校招 生统一 考试 是我 国各 级各类 考 试 中影 响最大 的考试 , 任何 风吹 草动 , 都会 引起社 会 广泛 的关 注 , 引 发 激烈 的讨 论 。高 考 涉及 到高 等教
碍?这一阶段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 全国实行统


现行 高考 制度与 多元 文化 的冲 突
的教材 。在这种情况下 , 衍生 出了全 国考试科 目完
( 一) 高考的功能定位 社会普遍将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地区、 所学校 、 一名教师的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考上 大学就是成功 , 考不上大学就是失败 , 高考俨然成为
汪光 麒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 0 3 7 1 5 )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近年来,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因此,改革教育体制已成为中国的使命和必然选择。

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直是制约教育公平的重大因素。

在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的过程中,必然要切实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此外,高考制度也是制约教育公平的因素之一。

高考制度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很大,会导致以高分段划线、分数线的方式,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省会城市和县级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得到比较大的分配差异。

解决方案应该是通过技术手段对于评分和分配等进行方便快捷的操作,对于考试中的不公平因素可以适时纠正。

二、职业教育的完善中国的教育有优质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存在,但在应对市场需求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少的重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对于专业技能的职业教育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增加职业教育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教育行业与产业、职业等之间的协同发展,尤其在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更多互联网教育的内容等技术手段,来推进产业领域人才的培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机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升学率一直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定标准,评价体系还需要从升学率扩展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社会能力的评价。

评价目标应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从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作为这一部分的主要衡量标准,扩展到更为全面的术与智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学业和就业之间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正成为国际教育社会的热点之一。

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育新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高考改革下的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高考改革下的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高考改革下的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高考改革的背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高考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价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1. 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困难与需求,进而培养起社会责任感。

他们会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提升实践能力学生社会实践是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与社会各界交流互动,学生能够不断地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拓宽视野学生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从而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视野。

这些体验将使他们更加开放、包容和理解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实施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 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在实施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机构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方方面面,了解各行各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社会资源的整合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需要依托社会资源的支持。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以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与学校合作共建,共同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发展。

3. 多元化的实践形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是实习、调研、志愿服务等。

以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人民时评)

以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人民时评)

以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人民时评)人民日报评论:以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访全国政协委员张敏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树欲静而风不止”是很常见的自然规律,但往往有时候也会因为受到各种外力和诱惑干扰,而变得难以控制。

近年来,高校扩招、应试教育等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都与此密切相关。

事实上,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没有可能,只要顺势推出新的举措就行了。

比如,通过深入研究高考录取机制,加大对作弊者惩处力度;完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更丰富的知识……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教育本身。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需要培养具备独立思维能力的人才。

但目前的情况却恰好相反,许多青少年缺乏理性精神,容易被网络游戏所吸引,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他们既不愿意钻研书本知识,又不想参加课余活动,整天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

这样下去,怎么能够担负起振兴祖国的历史使命?还有那些靠着父母供给读书的孩子,虽然衣食无忧,但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来走向社会后,恐怕连基本的工作能力都达不到吧?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道路的权利,谁也别瞧不起谁。

但是,你若真心喜欢某项专业或技术,就该努力掌握它,把它做到最好。

否则,即便拥有再高的学位证书,也终归是浪费资源罢了。

- 1 -。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变化(1)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变化(1)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
能量。
谢谢观看!
第一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了教育 和人才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基 础作用,提出了”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方针。学校教育重 新得到重视,教师和知识分 子恢复有尊严的社会地位, 学校开始抓普及和质量,迅 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第一阶段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 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一流大学。”
那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 的狂热年代所发生的事。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中国教育的春风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 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春天。
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9月,中国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 工作会议,决定恢 复已经停止了10年 的全国高等院校招 生考试,以统一考 试、择优录取的方 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 设。
第一阶段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 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 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 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经济建设 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育管理权责,明确提出实施素1年开始 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 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 宿生生活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是十 年 的“ 化 大革 命 ” 又 致 使 支 离 破 碎 的 中 国 文 , 传统 文化 濒 于 毁灭 。 目前 , 国传 统 文 化 在 中 国大 中
们 研究 高考 改革 时 , 切不 能仅 仅就 高考 看 高考 , 而应 该 使高 考改 革肩 负起 重大 的文 化使命 。

地上 只剩 下 一些 碎片 , 而正是 在 当前 , 中华 民族 又 面
临新 的背 景 : 一方 面 , I 面 临文化 全 球 化 的挑 战 , 这 在
种文 化全 球 化 中 , 西方 文 化居 于显 著 的优势 , 如果 中

中国高考何 以应 肩负起文化使命
国不 复兴 中 国文化 , 么 只 剩 下碎 片 的 中 国传 统 文 那 化 就会 陷入进 ~ 步消 失 的危 险 ; 另一 方 面 , 全世 界 在 范 围 内 , 们 又尊 重和 追求 文化 的多元化 , 要求 复 人 这
流 过程 中存在 中西 文化 冲突 。而 当 中国进入 现 代化
历程之后 , 中西文化冲突 日益全面而剧烈 : 中国现代
性文化 的形 成 和发 展 , 应该 是 以 中 国 自己 的传 统 文 化为基 础来 生成 新 的文 化 , 是 应 该 移 植 西 方 文 化 还 并将 之转 换为 中 国 自己的现 代性 文化 ?中西 文化 冲
兴 中国文化 , 为 中国 文化 的复 兴 提 供 了广 阔 的 空 并
间 。在 这种 复 杂 的背景 之下 , 兴 中 国文 化 , 复 了龚 自珍 所 说 的 “ 焉 中 俄
寂然 , 烛 无 光 , 闻余 言 , 闻鼾 声 , 之 漫漫 , 灯 不 但 夜 旦 不呜 ”1 “ 世 ” 中 国 的传 统 文 化作 为 完 整 的 形 _的 衰 j , 态走 到 了尽头 , 正需 要全 面 地 更新 。1 9世 纪 中期 开 始, 随着 鸦 片战争 而 来 的 , 大 规 模 的 “ 学 东 渐 ” 是 西 。
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 ;儒学复兴 ” 论 “ 论 “ 论 ;西体 中用 ” ; 合 创 造 论 。 j “ 论 综 l 笔者 赞 同张 岱 年
先生 的“ 合创 造 论 ” 张 :抛 弃 中西 对 立 、 用 二 综 主 “ 体
元 的僵 固思 维模 式 , 除 盲 目的华 夏 中心 论 与 欧 洲 排
摆 在 我们 面前 的一项 重 大而 严 峻 的任 务 。 如何 复 兴 中 国文 化 呢?长 期 以来 , 于如 何 解 关
自此 , 国告 别传 统 社会 , 断地探 索 中 国社会 发展 中 不
的新 道路 , 就 进 入 了 现 代 化 的历 程 。 本 来 , 1 这 从 6 世 纪末开 始 , 就有 中西 文化 的 直接交 流 , 并在 文 化交
决 中西文 化 的 冲突 以及 中 国文化 的 发展 问题 , 者 学 们 提 出了多 种不 同 的主 张 , 中影 响较 大 的主 张有 : 其
“ 中学为 体 , 西学 为用 ” ;西 学 中源 ” 与 中西 文化 论 “ 说 调 和论 ;东方 文 化” ;全 盘 西化 ” ; 中国本体 文 “ 论 “ 论 “
加 强相 关的 宣传 。
关键 词 : 高考 ; 文化 使命 ; 改革
中 图分类 号 : 6 9 2 文献标 识 码 : G 4 .1 A 文章 编号 :0 5 2 2 2 0 ) 1 0 9 5 1 0 —2 3 (0 9 1 —0 0 —0
中 国从 古代 开 始 就 存 在 着 文 化 更 新 的 问题 , 进 人现代 化历 程 以来 更 是 一 直 存 在 着 中西 文 化 冲 突 、
摘 要 : 自进 入现 代化 历程 以来 , 中国长期存 在 着 文化 冲 突。 当前 , 复兴 中华 文化 , 正成 为 摆在 我 们 面前的 一项 重 大而严 峻 的任务 。为此 , 高考 应 肩 负起 重要 的 文 化使 命 , 主要 包括 : 这 增 强人 性 中的 求知 倾 向 ; 强 创 造 的倾 向 ; 强正 观 念 。 高考 肩 负文化 使命 的途 径 主 要 包 增 增 括: 改革 高考 制度 , 尤其 是 改革 高考 内容 和招 生标 准 ; 中小学采取 相 应 的教 育措 施 ; 全社 会 在 在
导 向就 是最 有力 的抓 手 之 一 , 因为 , 所 周 知 , 众 高考 对 整个基 础 教 育起 着 极 重 要 的导 向作 用 。 因此 , 我

在 长 期 的 中西 文 化 冲 突 中 , 中国传 统 文 化 由于 直处于劣势之下 , 因而没有得到完满的传承, 而是
先 作为 一个 整 体 发 生 动摇 , 后 变得 支 离破 碎 。尤 而
收稿 日期 :0 9年 9月 2 20 0日 丁念 金 , 上海师范 大学 教 育学 院教授 ( 海 , 0 2 4 。主要 研究 领域 : 程 与教 学论 、 育 哲学 。E ma : igj s a 上 203 ) 课 教 - i dn n@ i l n
1 0




中心 论 的干扰 , 马 克思 主义 普 遍 真 理 的指 导 下 和 在 社会 主义 原 则 的基 础 上 , 以开 放 的 胸 襟 、 容 的 态 兼 度 , 古今 中外 的 文化 系统 的组 成 要 素 和结 构 形 式 对
第 6卷 第 1 期 1 20 0 9年 1 1月
甚 础赦 盲
J un l fS h oigS u i o r a c o l tde o n s
Vo . , . 1 16 No 1
No e e . 0 9 v mb r 2 0
论 中 国高 考 改 革 的文 化 使 命
丁 念 金
文化整 合 以及文 化 创 造 的问 题 , 些 文 化 问题 的 解 这
突几 乎充 满 了 中国现代 性 文化形 成 与发 展 的每一 个
阶段 。
决 是 实现 中华 民族伟 大 复兴 的必 经之 路 。 中国文 化 问题 的解决 , 要 多方 面 的 、 期 的 努力 , 中高 考 需 长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