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线形的设计的要点共31页
5 第五章 线型设计
回头曲线指标 项 目
表 3-21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 过渡性曲线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 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 要技术指标见表 3-21。
公 路 等 级 二 30 三 源自5 四 20计算行车 速度 (km∕h) 主曲线最 小半径 (m) 缓和曲线 最小长度 (m) 超高横坡 度(%) 双车道路 面加宽值 (m) 最大纵坡 (%) 6 2. 5 3. 5 6 6 30 25 20 30 20 15
一 、
组 合 设 计 的 原 则 1 )应 在 视 觉 上 能 自 然 地 诱 导 驾 驶 员 的 视 线 , 并 保 持 视 觉 的 连 续 性 。 这 样 可 以 使
驾 驶 员 及 时 和 准 确 地 判 断 路 线 的 变 化 情 况 , 不 致 因 错 觉 而 发 生 事 故 。 任 何 使 驾 驶 员 感 到 茫 然 、 迷 惑 或 判 断 失 误 的 线 形 , 必 须 尽 力 避 免 。 在 视 觉 上 能 否 自 然 地 诱 导 驾 驶 员 的 视 线 , 是 衡 量 平 、 纵 线 形 组 合 好 否 的 基 本 条 件 。 2 )平 、 纵 面 线 形 的 技 术 指 标 应 大 小 均 衡 , 使 线 形 在 视 觉 上 、 心 理 上 保 持 协 调 。 平 曲 线 与 竖 曲 线 的 大 小 如 果 不 均 衡 , 会 给 人 以 不 愉 快 的 感 觉 , 失 去 了 视 觉 上 的 均 衡 性 。 对 于 纵 面 线 形 反 复 起 伏 , 而 平 面 上 却 采 用 高 标 准 的 线 形 是 无 意 义 的 , 反 之 亦 然 。 3 )合 成 坡 度 应 组 合 得 当 , 以 利 于 路 面 排 水 和 行 车 安 全 。 合 成 坡 度 过 大 , 对 行 车 不 利 , 合 成 坡 度 过 小 则 对 排 水 不 利 也 影 响 行 车 。 在 进 行 平 纵 组 合 设 计 时 , 如 条 件 可 能 , 一 般 最 大 合 成 坡 度 不 宜 大 于 8 % , 最 小 合 成 坡 度 不 宜 小 于 0 .5 % 。 4 )注 意 与 道 路 周 围 环 境 的 配 合 。 配 合 得 好 , 它 可 以 减 轻 驾 驶 员 的 疲 劳 和 紧 张 程 度 , 还 可 以 起 到 引 导 视 线 的 作 用 。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平面线形设计要点:①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②保持平面线形均衡与连贯③注意与纵断面设计想协调④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⑤避免连续急转线形视觉分析概念: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成为视觉分析2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①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③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④要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①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初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④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⑤避免在长直线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⑥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4.越岭区路线,沿河区路线和平原区路线的布线要点沿溪线定义:沿溪线是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越岭线的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5.平原区路线:①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②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③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⑥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6.沿河区路线:①河岸选择②高度选择③桥位选择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①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②河湾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注意河湾水流过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③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④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桥头曲线要争取较大半径.以利行车/7.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①从支河沟口直跨②绕进支沟上游跨越..越岭区路线:①垭口选择选择:1垭口高低2垭口位置3垭口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②过岭标高的选择:1垭口及两侧的地形2垭口的地质条件3结合施工及国防考虑③展现布局的步骤:1全面观察,拟定路线走向2试坡布线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路线布局4详细放坡试定路线.8.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①自然展线:是以适合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形式②回头展线:是路线沿着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为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在回头后在山坡的布线方式③螺旋展现:是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或位置,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线方式.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隧道跨线.。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O 引 言
线 路交 叉是 公路 工程设 计 的主要 难点 之一 。
由于不 同行驶方 向的车流需要 进行 汇合 与集散 ,
考 虑 到 不 同方 向交 通 流 的行 驶 差 异 性 很 容 易 在 交 叉 口造 成 安 全 事 故 , 影 响车辆的流通 , 因 此 需 要 进 行 合 理 的交 叉 口设 置 和 导 流 , 确 保 交 通 安全 。
1 6 道路交通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 0 1 7 年0 9 月第 0 9 期
2 公 路 平 面 交 叉 型 式 及 其 特 点 分 析
为 了将 不 同行 驶 方 向 的交 通 流 进 行 平 面 内 的 交 叉 连 接 ,需 要 设 置 交 叉 口满 足 公 路 交 通 的 汇 人 和 汇 出 。公 路 交 叉 口往 往 是 两 条 或 者 两 条 以 上 的 道 路 相 交 形 成 的交 叉 路 口 ,主 要 满 足 机 动 车 辆 的 通行 , 部 分 城市 路 段 还包 含 非 机 动 车辆 和行 人 等 混 合 交通 。交 叉 口往 往 是 交 通事 故 频 发 路段 , 系 统 而 科 学 地进 行 交 叉 口设 计 与选 型 具 有 重要 意 义 l 3 l 。 叉 形 和 环 形 交 叉 是 公 路 路 线 平 面 交 叉 的 两 种 主要 型式 ,当 然 还 有 包 含 叉 形 和 环 形 的 复 合 交 叉 方式 , 但这种交叉设计极 为少见 , 需 要 较 大 的 空 间 且 适 用 于数 条 道 路 的 交 叉 汇 集 。叉 形 交 叉 是 比较 直 接 的交 叉 连 接 方 式 ,根 据 交 叉 数 量 可 以 分 为 三 叉 、四叉 和 五 叉 等 型 式 。交 叉 数 量 与道 路 数 量 有 关, 一 般 不 会 设 计 有 五叉 以 上 的型 式 , 因 为 这 种 交 通 汇集 过 于 复 杂 , 交 通 安 全不 好 控 制 。环形 交 叉 比 较简 单 , 通 过 环 岛对 交 通 流进 行 很 好 的集 散 l 4 I 5 】 。 图1 为公 路 平 面 线 形 交叉 的 主要 型 式 。
第五章 线形设计
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如果条件可能,最好使合成坡度小于8%,
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0.5%。
(三)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自学)
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不仅不能引导 视线而且急转方向盘致使行车危险。 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便会出现汽车 加速而急转弯,同样可能发生危险。
R2 A R2 2
A——回旋线参数; R2——小 圆 半 径 ( m ) 。
(1)两园曲线半径之比满足:
R2 0.2 0.8 R1
(2)两圆曲线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D 0.003 0.03 R2
4.凸形曲线 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 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
三、四级公路在自然展 线无法争取到需要的距离 以克服高差, 因地形、地质条件所限 不能采用自然展线时,可 采用回头曲线。
(二)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计算 1.基本型曲线设计与计算 (1)对称形曲线计算 曲线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推导见测量学)
Ls 2 Ls 4 2.切线增长值:q Ls Ls 3 (m) 1.内移值: p ( m) 3 24 R 2384 R 2 240 R 2
驾驶员的动视觉特点:
(1)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不易全面正确感觉车外的情况 变化。 (2)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空间分辨能力降低。 (3)高速行驶时,对驾驶员易形成“道路催眠”。 (4)高速行驶时,驾驶员更易出现错觉,导致判断失误 增加。
二、组合设计原则
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 续性。
第五章 线形设计
本章摘要: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线形要素组合设计; 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一般原则和纵断面设计的高程控 制条件;
第5章 线形设计
26
计算方法同前。
27
第二节 纵断面线形设计
一、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
(一)坡极限值 纵坡设计应从工程和环境、道路通行能力和车
辆的行驶速度、路面纵向排水、非机动车爬坡能力 等几方面综合考虑,避免长陡坡或过分追求平缓坡 (0.3~0.5%)。
(二)最短坡长要求 坡长不宜过短(≥9s行程),连续起伏路段应避
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 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 分析。
• 意义:汽车快速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
间变化感觉来判断道路线形、周围景观、标志以及其他信息 的。通过视觉分析,掌握驾驶员动视觉规律,为设计安全、 舒适的道路提供依据。
37
图5-5 凸型曲线 12
5、复合型
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 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小于1.5;除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 外,一般很少使用,多用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上。
图5-6 复合型曲线
13
6、C型
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 度为0,对行车不利,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30
(五)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小纵坡, 最好作包线设计。 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尽量采 用平缓些的纵坡。垭口附近因视距不太好,纵坡应 尽量平缓些。
31
二、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小纵坡,坡长 限制,最小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以及高程 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的要求;
第五章线形设计讲解
(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
(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 半径小的竖曲线。
(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 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四)线形与景观的协调与配合
第四节 线形设计检验与评价
一、线形设计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一)道路透视图 (二)沿线耗油量 (三)事故率预测模型 (四)可能速度法 (五)运行速度法
6. C型曲线 定义: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 接的组合形式。
要求:
两回旋线参数可以相等也可不等。 仅限于路线受限时可采用。
7. 回头形曲线
定义:山区道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 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度,由主曲线和辅曲 线的组合形式。
要求:
上线辅曲线半径与主曲线半径比值不宜大于 2.0。
(三)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四)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虑下述条件确定:
1. 驾驶员操作从容、乘客感觉舒适要求的平 曲线最小长度。
按6s行程时间确定平曲线最小值,按 10s行程时间确定平曲线一般值。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表
设计速度 (km/h)
一般值(m)
120 100 80 60 40 30 20 1000 850 700 500 350 250 200
回旋线参数及其连接点 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规定。
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 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 连接点曲率半径确定的 超高横坡度。
只在路线严格受限时采
5. 复合型曲线 定义: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 等处相互连接的组合形式。
要求:
相邻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1.5为宜。 除互通式立体交叉匝 道线形外,仅在受限时适用。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汽车在平面曲线路段上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主要随着车 速和道路弧度(转弯半径)的变化而变化,车开得越快,道路 弧度越大,受到的离心力越大。
离心力
向心力
第27页/共45页
减小离心力的措施
1、转弯处路段设计,要“外高内低”,有一点的倾斜度, 防止车辆转弯时向外侧滑,但倾斜度不能过大。
第28页/共45页
在张家界天门山,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共计 99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依山籍壁,直冲 云霄,被称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对行车司机来说是个 很大的挑战。
第21页/共45页
贵州六盘水“八大弯” 贵州六盘水“八大弯” 公路,被称为中国最具挑 战性的公路。不仅曲折环 绕,而且位于山上,高差 非常明显。
n 纵断面处:凸竖曲线
n
凹竖曲线(桥下视距)
第33页/共45页
车辆在平曲线上转弯时,因为看不到前方的障碍物,所以转 弯路口都会设置反射凸透镜,让司机提前看到过来车辆。
第34页/共45页
一、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 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构成:停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反应距离、制动 距离和安全距离。
第14页/共45页
城市道路平曲线设计
2、直线的设计
1.直线不能太长,否则容易引起驾驶员疲劳。直线最大长 度为设计车速的20倍。
2.相邻两个圆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不能太短;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设计车 速(km/h)数值的6倍;
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设计车 速(km/h)数值的2倍;
n ①加速行驶距离S1:
▪ ②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2 :
第二章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C 型的线形组合方式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
采用。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缓和段
圆 曲 线
缓和段
图2-11
超高及超高缓和段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hc
h' c
B/2 Bj
h cx
h' cx
i1
i1
' ' h cx
' ' h cx
i1
L2
i0
i1
i1
Lx
Lc
a
i1
b
L1
i0
a
L0
图2-14 绕内边轴旋转的超高缓和段图示
y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圆曲线
β
R=∞
本型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
圆
曲 线
回 旋 线 R1
R1
回 旋 线 R2
图2-28
型
圆 曲 线 R2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R 圆曲线
1
回旋线
圆曲
线 R2
图2-29
卵型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α =β
1+β 2
回旋线 回旋线
图2-30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一、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平面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
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规范》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如下页表示。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 公路 三级 四级 公路 公路
汽车3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交叉口的设计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公路交叉口是公路路网中交通流量较大的地段,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对于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安全、交通流畅、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和要点两个方面对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交通安全。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行车速度、视距、路面标线、信号灯等设施的设置,以确保交通安全。
2. 通行能力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交叉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通行能力越大,交通流畅度越高。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车道宽度、道路坡度等因素,以确保通行能力。
3. 经济性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在保证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可能地减少土方工程和硬质工程的建设。
二、设计要点1. 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
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段、交叉口、引道等部分,交通流量包括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流量。
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是公路交叉口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2. 设计速度和转弯半径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
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 车道设置和车道宽度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合理设置车道和确定车道宽度。
车道设置和车道宽度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道路勘测设计线形设计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设计时极限值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 纵坡缓些为好,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 坡不应低于0.3%~0.5%;但在山区道路的设计 中,应避免过分追求平缓的纵坡,使工程量和工程 投资增大,影响区域自然环境。 纵坡也不宜过陡,应避免为节省工程量,采用 较长的陡坡或采用不合理的陡坡与缓坡组合而影响 行车安全。 纵坡值的确定应从三方面分析: (1)工程和环境 (2)道路通行能力 (3)车辆行驶速度
(三)隧道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1、隧道部分路线的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 于3%,但短于100m的隧道不受此限;最小纵坡 不宜小于0.3%。隧道内纵坡可设置成单向坡,地 下水发育、特长和长隧道可用人字坡。紧接隧道 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其长度不 宜小于3s行程。
(四)平面交叉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制处方可采用凸型。
5、 复合型
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 的线形。
要求:复合型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 1:1.5为宜。
适用条件:除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外,复合型仅在 受地形或其它特殊原因限制时使用。
6、 C型
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接处曲 率为0,半径为∞)的组合线形。
总要求:对设计速度V≥60km/h的道路,必须
重视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 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设计速度 愈高,线形设计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对设计速度 V≤40km/h的道路,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 确运用线形要素指标,在条件允许时力求做到各种 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 合。
路线线形设计 (2)
ls ls3 q ( m) 2 2 240R ls2 ls4 p m 3 24R 2384R 90 ls 0 R T ( R p) tg L
2
q
m m ( 2 0 )
适用条件:同S形曲线。
7.回头曲线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180º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适用场合:三、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 限制,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 曲线。
l1
l2
应能够设置两段 反向回旋线
7.回头曲线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180º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适用场合:三、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 限制,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 曲线。
第三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六、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应注重 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设计速度等于或大于
40km/h的公路,可参照执行。
(2)六车道及其以上的高速公路,应重视直、曲
线(含平、纵面)间的组合与搭配,应在曲线间
设置足够长的回旋线或直线,使其衔接过渡顺适, 路面排水良好。
第三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4)搞好线形与隧道的配合
1)隧道的位置与隧道洞口连接线应与路线线形相协调,以利行车的安 全与舒适。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与总体设计的相关规定。
2)隧道洞口外连接线应与隧道洞口内线形相协调,隧道洞口外侧不小 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与洞口内侧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 内的平面线形不应有急骤的方向改变。
《平面线形设计》课件
色彩元素
色彩元素
01
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
表达力。
色彩的属性
02
色相、明度、饱和度等属性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
感表达。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03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可以作为突出、对比、统一等元素使用,
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和组合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
纹理元素
01
02
03
04
广告宣传设计
用于各类广告宣传品的设计, 如海报、宣传册等。
产品包装设计
用于产品包装的外观、标签等 设计。
展览展示设计
用于展览、展示的展板、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等设计。
个人作品设计
用于个人作品集、简历等设计 ,展示个人风格和创意。
02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元素
点元素
点元素
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是平面设计中最小、最基本的表现形 式,具有集中、突出、活跃画面的作 用。
线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线可以作为分割、 引导、组织画面的元素,也可以通 过线的变化和组合创造出各种视觉 效果。
面元素
面元素
是平面设计中最大的表现形式, 具有扩展、充实、厚重的感觉。
面的类型
实面、虚面、纹理面等不同类型 的面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
表达。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面可以作为背景 、主体、强调等元素使用,也可 以通过面的组合和变化创造出各
平衡与对称
保持设计的平衡感和对 称感,使整体效果更加
稳定、和谐。
创意与个性
设计应具有创意和个性 ,避免过于平庸和千篇
一律。
平面线形设计的应用场景
平面线性设计
2、直线运用注意问题
(1)采用直线应特别注意它同地形的关系,在运用直线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并不宜采用长直线。(2)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面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3)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在陡坡下行时很容易导致超速行车。长直线上的纵坡一般应小于3%。(4)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或改善。(5)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不同风格的建筑物、雕塑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任务
第3页/共82页
平面线形要素
曲率半径:为无限大为常数为渐变数
基本线性: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线形,即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1
2
3
平面线形三要素
第4页/共82页
第5页/共82页
JD2
当设超高时:
不设超高时:
由前述分析可知:
第19页/共82页
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二)横向力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取值的确定
第20页/共82页
μ值的增大,乘车舒适感恶化。 当μ〈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μ= 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当μ= 0.20时,己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 当μ= O.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 当μ= 0.40时,非常不稳定,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险感。
第8页/共82页
二、直线长度限制
1、直线最大长度由于长直线的安全性差,规范中对直线的最大长度作了规定:一般不超宜过20V(V是设计车速,用km/h表示,20V相当于72s的行程)。总的原则是:道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直线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PPT文档33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平面线形设计知识点总结
平面线形设计知识点总结平面线形设计是指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中,通过线条的运用来表达和传达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的一种设计形式。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平面线形设计知识点。
一、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线条是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素,它可以用来划分空间、表达形态、传递信息等。
根据线条的特征和用途,可以将线条分为直线、曲线、虚线、粗细线等多种分类。
1. 直线:具有直线性质的线条,通常用于表达稳定、坚强和简洁的感觉。
2. 曲线:具有弧度和流动性的线条,可以表达柔和、流畅和优雅的感觉。
3. 虚线:由间断的小线段组成的线条,常用于表示不确定性或者隐藏的部分。
4. 粗细线:线条的粗细可以通过改变线条的宽度来表现不同的节奏感和力度。
二、线条的运用原则线条在平面线形设计中的运用是有一定原则的,正确的运用可以增强设计的效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线条运用原则:1. 平衡原则:线条应当均匀分布,避免出现过于倾斜或者集中在某一区域的情况,以保持整体的平衡感。
2. 节奏原则:通过线条的流动性和重复性来创造节奏感,使设计更加有动感和韵律感。
3. 强调原则:通过加粗、加长或者改变线条的颜色来突出某一部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4. 对比原则:运用不同类型的线条和线条之间的对比来增强视觉效果,比如直线和曲线的对比、粗细线的对比等。
5. 运动原则:通过线条在空间中的延伸和变化来表达运动感和动态感。
三、线条与色彩的搭配线条和色彩是平面线形设计中相互依存的元素,它们的搭配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1. 色彩填充线条:可以通过给线条添加色彩来使线条更加丰富多样,突出主题或者表现情感。
2. 线条勾勒色彩:线条可以被用来勾勒出不同颜色的区域,形成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3. 色彩对比:线条和背景色之间的对比可以使线条更加鲜明突出,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
四、线条设计的实际应用平面线形设计广泛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例如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