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二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12—2013年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年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试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是A.天下共主 B.专制君主 C.部落联盟首领 D.最大的诸侯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 内外服制3.右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 B.郡县制C.宗法制 D.分封制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5、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皇权至上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6、《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7、“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8.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121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附答案)

121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附答案)

漳州康桥学校高一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采集经济的出现B.种植经济的出现C.渔猎经济的出现D.畜牧经济的出现2.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3.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更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种植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②借用牛力资源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粉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6.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7.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兴起的顺序是①丝织业②冶炼业③棉纺织业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③②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10.《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通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对井田制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直接导致图地兼并问题的产生B.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C.土地可以自由转让或买卖D.维护农民的利益2.产生于汉朝的区田法是综合运用深耕、施肥、保墒、灌水等系列措施进行耕作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小面积土地上集中使用人力、物力,防旱保收,求得单位面积的高额丰产。

这种耕作方法A.使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生产模式C.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D.是古代农业长期领先的关键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 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C.统治者“不抑兼并”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5.《国语·晋语》记载:“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说明官营手工业A.主要是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B.由政府垄断经营C.是古代手工业的唯一经营方式D.产品主要在市场流通6.下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A.纺织 B.灌溉 C.冶铁 D.制陶7.史载: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紝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A.分工细致 B.规模巨大 C.品种丰富 D.供不应求8.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

此技术最早出现于A.汉武帝时期 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统编版全国通用)(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纲要下第1-8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约公元前2000年中期南非布须曼人创作的岩画《面具舞蹈》。

在该岩画中,十四个不同动态的人物错落分布,中心是几个戴着羚羊面具和猎犬面具的人,大多是女人,她们正模仿动物的动作舞蹈。

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别是两个不戴面具的观者,体态生动,正在为面具舞蹈者的精彩表演发出阵阵欢呼。

该岩()A.说明原始农业起源于南部非洲地区B.反映出牛耕技术在当地的普遍使用C.真实还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场景D.体现了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的融合【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

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公元前2000年中期南非。

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作为一手史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作为壁画,体现了南非的艺术创作,是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的融合,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原始农业起源于南部非洲地区,排除A项。

材料不能表明牛耕技术在当地的普遍使用,排除B项;艺术创作有加工的成分,不能真实还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场景,排除C项。

故选D项。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为国王服兵役的士兵被敌人俘虏,富商用银两赎回并送其回乡,他若有家产应赎回自己;若其没有银两,应由其乡神庙赎回;若其乡神庙也无银两,应由宫廷赎回。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把答案涂在答题卡。

1、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2、“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分科考试C、以文治国D、学而优则仕4、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行政管理权B.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C.体现了地理搭配的划界原则D.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5、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思。

观察下图并为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主题()焚毁前的圆明园圆明园遗迹A、近代社会性质剧变B、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中毁灭C、侵略者蹂躏下的中华文明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6、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四地六校”联考2012-2013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2.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大哥B. 二哥C. 三哥D. 四哥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4.秦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5.四幅图中,哪一幅能正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6.图1是东汉时期的一方“冀州刺史”印,刺史的职能是A.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C.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D.主管地方财政和军事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8.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9.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660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10.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

2013-2014高一历史必修一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3-2014高一历史必修一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科段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0分)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其中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政策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5.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

这主要是因为A.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B.“以至万世而为君”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 “天下之事,皆决于上”6.“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7.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8.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1 图2A.西周分封的诸侯、元朝的行省行政区 B.西汉的郡国行政区、元朝的行省行政区C.西汉的郡国行政区、秦朝的郡县行政区 D.秦朝的郡县行政区、元朝的行省行政区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A.甲同学为姬姓贵族B.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D.丁同学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2.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 D 、王位世袭制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 )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A.①②B.①④C.②③D.5.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

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 )A.找御史大夫B.直接找皇帝C.找丞相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6.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7.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在( )A.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8.“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9.“军机大臣膝跪地,上传下达传帝意。

”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设于康熙帝时,撤于光绪帝时②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议决③它的设立显示出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④是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手段(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0.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答:“金榜题名者快活。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

东山二中高一年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颜氏家训》载,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这反映的是(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计划经济D.市场经济2.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身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账,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3.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4.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粉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使用和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 民间私营手工业B 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外国贡品6.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

材料反映了当时()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7.多数历史学家把“新航路的开辟”看做是近代世界历史的开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B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C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崛起D 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非洲的苦难8.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2020届福建省东山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商代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

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A.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 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C. 王权神权紧密结合D. 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答案】C点睛:材料“神的权威性很高”“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看出王权神权紧密结合。

2.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 端午B. 清明C. 七夕D. 元宵【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财产和权力的继承顺序,当然也包含祭祀权力,清明节表达对先祖的祭祀哀思是宗法制对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影响体现,所以答案选B,A项是为了祭奠爱国英雄屈原,C项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D项强调合家团聚之情。

3.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性D. 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实行宗法制“…不使诸侯疑焉…不使大夫疑焉…不使庶孽疑焉。

”可见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4.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 如表为中国新石器时期主要文化遗存简表(部分)。

此表反映了当时()2.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大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据推测是商王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从铸造痕迹来看,该鼎是用20块范铸成的。

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这主要反映商代()A.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治理模式B.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工艺高超C.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D.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大改变3. 中国古代婚礼的仪式反映了婚姻的家族性。

一般男娶女嫁,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程序,称为“六礼”。

其中,男方要在宗庙占卜是否吉祥,如得吉卜,再往告女家,是为纳吉。

据此可知,与“六礼”密切相关的是()A.内外服制B.禅让制C.宗法制D.察举制4. 春秋后期,吴国自认为其始祖太伯是周族“后稷之苗裔”。

吴王夫差与中原诸国进行会盟时取得盟主地位,周天子称他为“伯父”。

这反映出,吴国()A.摆脱了周王室的控制B.通过兼并战争建立霸权C.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利用宗法血缘壮大实力5.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大货币类型及主要流通区域统计表。

战国时期各国境内都有大量其他国家的货币,燕地出土有大量赵、韩、魏的布币和齐、赵的刀币;赵地出土有大量韩、魏的布币和齐、燕的刀币;巴蜀地区还出土过燕国的刀币。

这说明战国时期()A.全国统一市场已形成B.经济水平区域有别C.区域间商贸联系密切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6. 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历史学科的素养要求之一。

下列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战国时期,①商鞅由魏入秦。

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等,④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A.①B.②C.③D.④7. 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在四川地区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兴建了关中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为征服岭南地区,秦始皇下令开凿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25小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分别是()A.儒、道、墨、法 B.道、法、墨、儒C.法、儒、道、墨D.道、法、儒、墨3、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4.《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C.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平民将相大量涌现5、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舍天地则无以为道”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心外无物”7、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十百年绝侍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8、《明夷待访录》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B.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C.将心学发展到顶峰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9、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工商皆本B.经世致用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1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东山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末考历史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

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应“实事”而“求是”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C.历史可任意评说D.历史是史学记录2、“(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3、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A.王位继承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君主专制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民贵君轻B.以法治国C.皇权至上D.天人感应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6、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其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7、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福建省四地六校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福建省四地六校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福建省四地六校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C A B D C D C D B B C C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D A C C B C D D D C B B A题号27 28 29 30答案 C C C 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国家安定统一;农业工具的改进;国家的政策支持;水利工程建设。

(任答三点、6分)(2)土地兼并;过重的赋税。

(4分)32.(1)图一反映的是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

图二方式更进步。

(3分)(2)晋商和徽商。

(2分)(3)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分)(4)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2分)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如“俞大娘航船”;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

(任答二点、4分)(5)图一:锄耕是中国古代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农不稳”;图三:古代中国商运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无商不活”。

(任选一图,2分)33.(1)序号:②③④(2分)(2)特点:曲折发展(2分)原因:“初步发展”阶段:①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②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③有识之士的推动“实业救国”(3分)“日益萎缩”阶段:①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国共内战造成的极大破坏(3分)(3)地位:受压迫,在夹缝中生存(2分)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四地六校联考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注:翻车和曲辕犁),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

据此确定该遗址最早是()A.西周 B.三国C.唐朝D.北宋3.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佛教的广泛传播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中有“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以上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民注重因地制宜Ks5u5.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国家土地所有制6.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历代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D.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福建省厦门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厦门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某某一中集美分校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注意审题解题过程的勾划,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

1.最能形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实行方国联盟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C.受宗法血缘影响D实行分封制.2.某某省简称齐鲁,起源于()A.远古传说 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3.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4.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5.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C.某某 D.血缘6.在周王分封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不包括()。

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7.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8.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0.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③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④修长城、驰道和直道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12.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A.三公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3.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②君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4.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15.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御史大夫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

东山学校第一月考试卷-副本

东山学校第一月考试卷-副本

东山学校第一学月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2.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哪一时期( )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个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点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4.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5.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点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表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7.2011年10月《数字报刊》一文提出:“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乾隆与华盛顿如果见面了,谈三权分立,双方会打起来,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

”乾隆与华盛顿出现分歧从文明史观视角看源于( )。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B.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C.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D.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8.《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水平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3.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4.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太祖将此思想付诸实施的主要表现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实行更戍法C.设置转运使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5.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6.“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7.《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8.西周时,国家政权结构的分散性是导致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秦朝实行A.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察举制9.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 )A.甲同学为姬姓贵族 B.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 D.丁同学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2.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 D 、王位世袭制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

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 ( )A.找御史大夫 B.直接找皇帝 C.找丞相 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6.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7.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在 ( )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8.“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9.“军机大臣膝跪地,上传下达传帝意。

”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设于康熙帝时,撤于光绪帝时②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议决③它的设立显示出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④是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手段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0.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答:“金榜题名者快活。

”有人说:“功名成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11.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②③1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14.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5.“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 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 A .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 B .戊戌变法的兴起C .洋务运动的破产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16.“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7.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应指 ( )A.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旅顺大屠杀B.三国干涉还辽事件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被迫签约19.1901年本应是一个迎接新世纪的喜庆年,却是中国人民极为黑暗痛苦的一年,因为这一年 ( )A .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开始侵略中国B .八国联军开始侵华,中国人民开始经历一场劫难C .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20、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 )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 21.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

”该战役应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武汉会战22.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 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

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3.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24.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

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台儿庄战役C.南京大屠杀D.中共七大的召开25.《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3题,5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材料四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其意义如何?(7分)(2)材料二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具有什么基本特征?(2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与乾隆帝相比,英国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2分)(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5)根据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32.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

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

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4分)(2)(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4分)(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材料一:材料三: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是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也只在隐隐作痛。

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甚至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挑起中日矛盾:靖国神社、教科书上、钓鱼岛、潜在的核武器……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让我们久久不能遗忘和释怀。

——引自天涯论坛(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分)(3)两场战争,结局截然相反。

你认为造成图1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两场战争,结局截然相反。

你认为造成图2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5)当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天一跪,德国在世界人民赢得了尊重,全德国人民站了起来。

尤 其是法国,与德国更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然而如今的日本依然无法正视历史,中日关系 渐行渐远。

阅读材料三,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感受?如果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你想对日 本政府说些什么?(4分)图1:1895年4月,日本马关 图2:1945年9月二.非选择题(3题,50分)31.(1)运作:先由中书省草拟政令,然后交门下省审核,再交尚书省具体的某一部去执行。

(3分)意义: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分)(2)君主专制。

(2分)(3)乾隆帝权力至高无上,而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法律)的制约;(2分)(4)观点理解: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