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才是教育真正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教育才是教育真正的起点1

一、对家庭教育的再认识

1.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即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及由血缘或收养关系组成共同生活的社会细胞(即社会组织单元)家庭教育:家庭内部的教育。广义的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教育,是一个双向过程。狭义的指父母或家庭中的年长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未成年的儿童施加的教育和影响,是一个单向过程。一般意义上,专指狭义而言。

2.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世界多数国家把0—16岁的儿童看成是家庭教育的对象。一般认为,0—7岁是受家庭教育影响最深的时期,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

(1)先导性——家庭教育是最早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先导性是指,就时间而言,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是最早实施的教育。所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说的此。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把一个人17岁的智力发展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幼儿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幼儿期(自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2)基础性——家庭教育是奠基固本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基

础性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了首位。

20多年前,世界上多数科学家还认为基因决定智商;今天的最新研究证明,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对智能有很大的影响,科学家称之为“福林现象”。

奥巴马母亲的教子故事。美国总统奥巴马年幼时和母亲居住在印尼,没有条件接受美国式精英教育。她的母亲凌晨4点就叫儿子起床,亲自教育他,陪他一起读书,培养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

(3)全局性——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全局性是指,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道构成了教育的三大支柱。

创立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幼儿园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他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全局性高度。

巴西政府规定,任何人结婚之前,都要学习两周的家庭学课程,家庭学课程中包括家庭教育问题,集训结束后,考试合格者才能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否则不能成家,婚后出生的孩子也不为法律所承认。

瑞典国会1994年通过《父亲法》,这项法律强迫父亲在新生婴儿出世后,要请假一个月在家帮助妻子照顾婴儿。

此外,家庭教育特点还有:家庭教育的连续性。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连续不断地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指

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家庭教育主要是依靠潜移默化的感染手段;家庭教育的并列性。指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辅助和补充;家庭教育灵活性。家庭教育可以不拘于时间、地点以及形式等,随时随地都可以灵活地进行;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家庭教育尤其是婴幼儿的家庭教育是依赖家长对子女的权威所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功能。家庭教育对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特殊作用。一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父母的心理品质通过家庭教育有意无意地作用于孩子,使孩子具有与父母相似的心理品质。孩子最早形成的一些心理品质,就是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发展的。二是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能促进儿童智力潜能的开发。三是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四是家庭教育可突出品质和情操的培养。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评价,往往从这个家庭孩子的品德、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家庭教育的后作用。指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教育对他以后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

3.家庭教育的任务。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1)保育好儿童的身体,使儿童能健康成长,养育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强健体魄。(2)进行简单的早期教育。(3)配合托儿所、幼儿园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4)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使儿童对学校和同龄伙伴产生向往感,从而愉快地接受学校教育。

4.家庭教育的原则。指的是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对于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发展性原则;爱的原则;以身作则原则;身教与言传相结合原则;适应年龄特点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一致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尊重子女人格原则;(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承认子女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子女与父母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感情与理智相结合原则;(指家长作为教育者对待子女应当有理智,应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克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而不是感情用事)及时与持恒相结合原则;配合学校教育原则;宽严适度原则;全面关心原则;灵活性原则;优势诱导原则;积极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宜早教育原则;正面教育和科学管教相结合原则;思想品德教育和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知行合一原则;互相沟通原则;目标类型原则;(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类型影响孩子日后的成长)全面要求与多种准备相结合原则;动静配合原则;疏导原则;允许反复不断强化原则;

5.家庭教育方法

指家长教育子女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按其性质、作用上可分为培养性教育方法、矫正性教育方法和错误性教育方法。

(1)培养性教育方法。家长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实施长期的训练和教育,使之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主要有:生活制度法、训练法、参观访问法、运动法、榜样法等。

(2)矫正性教育方法。指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或行为上的过失实施补偿教育的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子女认识过失并加以纠正。主要有口吃矫正法、操作法、宽容谅解法、批评惩罚法、说服法、自然后果法等。家长要依据子女学习上的问题或行为过失的性质、程度以及他的年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教育,促其改正。

(3)错误性教育方法。指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或表现出的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如“体罚”“变相体罚”“恐吓”“包办代替”“包庇”“哄骗”“迁怒”等。

6.合格父母的标准。合格父母指的是能够履行教育子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