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起点公平: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

合集下载

教育起点公平: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

教育起点公平: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

不 同 角 度 进 行 诠 释 根 据 教 育 的 不 同 阶
史 的 发展 过 程 。在 任何 时 代 . 平 的状 段 , 育公 平 可分 为起 点 公 平 、 程 公 公 教 过
平 和 结 果 公 平 其 中起 点 公 平 是 指 国 家 为 每 一 个 社 会 成 员 提 供 相 同 的 受 教 育 机 会 . 以 又 称 为 机 会 公 平 其 实 质 就 所
个 子 系统 。 它受 社会 政 治 制 度 、 济 制 经 度 、 化 发 展 、 会 阶层 、 I 发展 等 外 文 社 人 : 3 部 因素 影 响 与制 约 因此 . 育公 平 问 教 题 的产 生 有其 必 然 性 . 何 国 家都 存 在 任 教育 公 平 问 题 . 即使 美 国—— 世 界 上 头
和结 果 公平 的 纽带 . 起着 承 上启 下 的作 用 结果公 平就 是社 会各 阶层 占有 教育 机会 的相 对 数 额 和该 阶层 人 口 占社 会
总 人 E相 对 额 保 持 或 接 近 一 致 其 实 质 l
界. 同样 . 达 国家 随着 资本 主义 民 主 发 化 和公 共 教 育大 发 展 . 教 育公 平 注 重 将 起 点 和 过 程 公 平 转 向 注重 与 教 育 质 量
教育起点公平: 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
陈 阳
( 中国地质 大 学( 汉 ) 武 高等教 育研 究所 3 0 4
要 : 我 国大力 倡 导社 会公 平 的 时代 背景 下 , 育公 平作 为社 会 公平 的 一个 子 系统 对 实 现 社 会 在 教
其 次 .教 育 公 平 是 一 个 相 对 的概
从 教 育 公 平 的概 念 和 内 涵 我 们 不

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问题与策略选择

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问题与策略选择

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问题与策略选择
赵娟
【期刊名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这里所关注的教育公平,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稳定意义上的公平,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资源差异、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差异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令人完全乐观,产生了许多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要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选择,应当考虑到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均等、教育主体的人格尊严公平和国家对教育弱势群体的补偿性配置.要实现教育公平,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创新.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赵娟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1.8
【相关文献】
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与策略
2.浅析我国现阶段贫困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3.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4.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探析
5.教育起点公平: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过程公平的三重进路

教育过程公平的三重进路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三个阶段,起点公平强调学生平等的就学权利和机会,过程公平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受到公平的对待,结果公平追求学生达到相对平等的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问题正在由机会平等和参与平等向教育过程公平的内核转向。

⑴ 基于教育的不同侧面,教育过程公平存在三重进路(如图1所示):首先,教育要正确处理与外部因素的关系,确保教育过程不受外部力量的不当侵扰,这是教育过程公平的排除外部侵扰进路,它致力于实现教育过程的“前提公平”和。

条件公平”,为教育处理内部关系,实现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创造公平的前提和条件。

其次,从教育过程的内部关系来看.教育要在方法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上处理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

在方法论的层面上, 教育涉及如何采用恰当的资源调配方法,使所有学生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过程公平的调配教育资源进路,它致力于公平地分配投入到教育过程的各种教育资源,在量的维度上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实现教育过程的形式公平。

在本体论的层面上,教育涉及提供什么性质的教育资源,使不同的学生能够从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中获得公平的教育利益,实现公平的发展,这是教育过程公平的优化教育品性进路,它致力于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真实状况和发展需要的教育资源,在质的维度上保证教育过程公平,实现教育过程的实质公平。

本文以阶层和性别为主要视角,分别讨论这三重进路的基本内涵、问题指向、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以拓展和深化教育过程公平的可能路径与方法策略。

图1教育过程公平三重进路间的逻辑关系一、排除外部侵扰教育过程公平要求教育有效排除来自外部力量的不当侵扰,防止这些力量对教育过程公平的扭曲。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在于消除由于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区域等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 [2]"将教育无法控制的那部分变量,如家庭背景、学生智力水平进行排除了之后,只考虑教育系统自身的变量对学习成绩所造成的影响是平等的。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21 0 1年 1 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lo b iU iest fEd c t n o ra fHu e nv ri o u a o y i
Jn. 0 1 a 2 1
V0. 8 N 1 12 0 .
第 2 卷第 1 8 期
促进教育 公平 : 教育改革 发展 的重 中之重
究 ,0 5 ( ) 20 ,5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个过 程 中 , 级政府 应首 先意 识到 ; 各 推进 教育公 平永 远是政府的责任 , 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 的主体 , 离开了
政府作用教育公平则无从谈起 , 因此 政府要拿出实际 行动来 , 为教育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 , 尽可能地缩小不 公平的差距 , 剔除影响教育公平的种种不合理因素, 不 断地朝教育公平这个价值 目 标迈进。 (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 的投入 。衡量一个 国家 一) 教育发 展水平 , 国际通用 的方 法 是 看 教 育经 费 占国 民 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 比例 为 4 9 ; .% 发达 国家 平均 比例 为 5 1 ; 发 达 国家 平 均 比例 为 4 1 ; .% 欠 .% 在 18 2 个计 算教育支 出 占 G P的 国家 中, D 中国仅排在 14位 。胡 锦涛 总 书记 在全 国教 育 工 作 会 议 上 强 调 : 0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 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投 人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 的基础性 、 战略性投资 , 要健全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 是各 国政府教 育改 革 的基本 出发 点和 共 同 目标 , 论 是 在 发 达 国家 无 还是发 展 中国家 , 始终 左 右 着 教 育 改革 的方 向并 最 它 终决定着 教 育改 革 的成 败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展规划纲要(00 22 ) ( 2 1 — 0 0 》 以下简称《 教育规划纲 要》 提出:把促进公平作 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充 ) “ , 分显示了中国政府促进教育公平 , 办人 民满意教育 的 决心与追求。因此 , 深刻理解教育公平 的科学 内涵 , 主 要 目 核心内容和主要责任 , 标、 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 , 对于把握当前教育发展 中的矛盾和问题 , 切实保 证 教育事 业健康发 展有 着重 要 的理 论 和实践 意义 。 教 育公平 的基本 内涵 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 自由平等地选择 和分享各层次的公共教育资源 , 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 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 是社会 公平 的重要基础。综合 国内外 研究 , 教育公 平 内涵 的界定 , 对 大致 可 以概括 为 三个方 面 , 即包 括教育 起点 的公 平 、 教育过 程 的公平 和 教育结 果 的公平 。 教育起点公平即受教育权利的公平 , 受教育权利 的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 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和 制度层面, 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 “ 让人人都享有受教 育的机会 ” 。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教 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 中公平对待每个教育对象 , 客观 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的有形投入上 。其衡量标准 可定位在“ 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 的 教育” 。教育结果 的公平是 指人 的发展 的公平, 即每 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社会提供 的教育机会 , 取得符合其 个性 、 智力 、 能力 的学业 上 的成 功 , 而 为 其未 来 发 展 从 创造条件。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 的平等。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一种实质性的公平 , 其衡量标准可 定位在“ 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 , 学有所用” 。 二、 教育公平的主要 目标及核心 内容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从某种 意义上说, 教育公平既是一个现实的 目标 又是一个永 恒的追求。《 教育规划纲要》 确定未来 1 0年教育公平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教育历来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一个“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是人的发展起点的公平,是人的发展机会的公平。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公平正义、充满关爱、和谐共处的社会。

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没有社会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失去必备的基本前提。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

和谐社会必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打破身份、地位、性别、民族、年龄、区域等界限,不分对象、不加限制地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但能够大量培养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因此,教育公平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教育制度公平合理,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条件。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供大家参考选择。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育起点公平。

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归根到底体现于教育过程均等,它在教育过程中的表征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如师资、财力、教育设施的公平投入,还有教师的职业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幼儿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

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问题,还是一个关乎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

我们不能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儿童都能进入幼儿园并接受同样的教育课程,而是应该为每个学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并为他们提供适合自身情况的有所差别的课程。

这就涉及到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涉及到每一个教育的细节行为。

因此,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思想认识开始,从教师的身边小事做起,逐渐找到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办法。

那么,我们能为教育的公平做些什么?教育作为心灵的艺术,其过程绝不仅仅是技巧的施展,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和平等的现代意识。

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教师、家长充分地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1 让孩子感受教育的公平。

我们引导教师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需要,给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班上的许多活动都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内部的民主与平等,如我们的成长足迹就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手册,里面有教师对每一位幼儿客观、具体的跟踪观察和评价。

教师还给予每个幼儿公平的展示机会,每日小班长快乐故事营每日新闻等活动都让每个孩子有轮流在集体面前表达及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

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

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接着的发展阶段中,我国又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国策。

毋庸置疑,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现在教育公平问题陆续被群众和代表们提出,这实质上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上存在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教育公平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有很多表现形式,从宏观地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城乡公平缺失,从2002年全社会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来看,当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从这个数字可见一斑。

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

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高等教育公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表现,分析了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根源;对策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所谓“公平”指的是公正和平等。

高等教育公平是指无论社会阶层、性别、背景等如何,只要达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与标准,都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如果一个人达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标准,但就是因为其中的一些因素而无法进入校门,这就形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我国在19世纪末期才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在这一百多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前所未有的发展轨道,取得了长远的进步。

进入21 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则实现了重要的转变: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

在巨大成就面前,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一)基础教育存在不公平。

第一,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偏向于城市。

大家都有亲身的体会,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师资力量,城市里都远远优于农村。

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投入中,占全国总人口5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

正是由于这样的差别,优秀的教师都向往城市里的学校,很多不愿意呆在农村,这又造成了城乡间师资力量的差别。

因而城市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在质量上远远高于农村学生。

(二)入学机会存在不公平。

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人数没有减少,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却在明显减少,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偏向于城市,并且由于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更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性。

还有我国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相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而言,当前的高校收费标准明显偏高,加之高校乱收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巨大的高等教育差距反映出教育公平状况,造成农民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他们无法站在同一起点上和城里人进行竞争。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基础与核心,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在转型时期,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病症”。

文章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制;科学决策;教育补偿机制一、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一)城乡教育的不公平由于我国教育公共投资不足,教育政策价值失衡,特别是二元教育制度的存在,形成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天壤之别。

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为设置城乡壁垒,经济、文化长期运行在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下,城市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使有限的资源较多地集中到了城市的发展中,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而缓慢。

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城市学校大大多于农村学校,城市教育优于农村教育,差别比较明显。

导致了城市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较之低了很多。

很多农村学校不仅缺乏基本的教材,而且缺乏师资以及一些基础的设施。

(二)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采取的是差异性政策,使得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形成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条件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反过来,相对落后的教育也不能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位间的教育发展显现出阶梯状的不平衡状态。

现阶段,我国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

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方面,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目前东部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三)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公立学校形成了重点学校制度。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部曾做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但事实上,现在的省级、市级、县级示范中小学却越来越多,而教育主管部门在投人、师资、招生等方面仍实行倾斜,予以支持。

教育公平的定义及其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的定义及其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

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此外,对教育公平的正确认识还包括: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是统一的这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

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受限制、完全意义上的绝对公平,它必然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公平观念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原始社会的教育公平是一种涉及全体成员的低层次的公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则成为一种特权被局限于一小部分人中间,广大劳动人们的子女极少有受正规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工业社会以来,教育才逐渐走向大众,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才慢慢经历了从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到结果的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与政策措施

教育公平问题与政策措施

教育公平问题与政策措施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公平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不受其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民族等背景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如何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问题上,政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教育公平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教育不公平的状况,政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手段。

政策制定者需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明确教育不公平的原因、规律、现状以及影响,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教育监督,确保政策的实施。

如何使教育资源公平地分布,是政策制定的焦点,当前,中国针对“教育公平”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比较典型的包括“三区三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城市教育的城市义务教育和城市职业教育发展计划”等。

实施这些政策,有利于帮助解决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

其次,政府执行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性。

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和认真贯彻,政府应当扮演着监督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加大对教育公平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实施计划,并对实施计划的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

同时,政府可以提高教育投入,从教育设施、教师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办学条件的改善,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切实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最后,全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只是其中一环,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在起点上要有良好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支持率,引导广大公民更深入地了解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培养公民意识,共同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事业的发展。

同时,要提高教育资源的透明度,通过公示各学校的教育所需物资的支出情况,加强对校园的监督,有效消除权力不对等的问题,保证校园中每一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仅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是不够的,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彻底塑造公平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公平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当今社会,尽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教育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公平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差异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拥有更优质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就存在着不公平。

城乡差距也是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城市学校通常能够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具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课程设置。

相比之下,农村学校在师资、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等方面都相对薄弱。

许多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的选择机会。

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教育公平。

富裕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课外辅导、培训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甚至可以通过购买学区房等方式让孩子进入优质学校。

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加课外辅导,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学习资源,从而在学习上处于劣势。

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升学过程中,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着不公平的招生政策,例如重点学校的选拔机制可能更倾向于城市学生或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

此外,特殊群体,如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往往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他们的教育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为了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支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提高当地的师资水平。

例如,可以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教师投身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

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问题与策略选择

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问题与策略选择
维普资讯
第 1 期 20 年 2月 08
天津 市 教 科 院 学 报 Ju a oTaj cdm f dct nl c ne orl f i i A ae yo uaoa Si c n nn E i e
NO. 1
Fe 2 x8 b. ( )
公平的起点在于 平, 恐怕要更多地从发展的“ 均衡” 和谐” 和“ 这个角度进行深 三个层次的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教育活动中, 入思考和分析。
国家能平等地赋予每个社会成员已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国家社会意义层面上的教育公平的基本 出发点就是要 过程在于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 , 社会成 实现全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O从这样的逻辑点出发, 教育的 员根据获得的教育过程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 公平 , 应该被理解为“ 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 实现最大多数社 和精神利益 , 以维持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公平的结果就
点、 条件、 情景和实践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由此, 我们认为,
和机制的调控 , 使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能获得与之相对应的
教育公平 , 是人们对于接受教育权利、 机会和利益分配的价 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 , 合理、 平等地使用教育资源, 能从教育 值判断, 社会成员具有平等的接受教育、 分配教育资源的权 水平与资格认定中获得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一方面能满
பைடு நூலகம்
伸 和 体现 。这 里 所 关 注 的教 育 公 平 , 要 是 国 家和 社 会 的 发 展 稳 定 意 义 上 的公 平 , 社 会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 主 受 区域
经济发展 状况、 区域经 济资源差异 、 社会 成 员的思想观念差异等 因素的制 约。中国的教 育公 平现状并不令人 完全 乐观 , 生了许 多备 受人们 关注的教 育问题 , 产 直接 或间接 地影响 着教 育公平 的实现程度 。要 实现教 育公平的策略 选择 , 当考虑到教育的权利平等 、 会均等 、 育主体 的人格 尊严公 平和 国家对教 育弱势群 体 的补偿 性 配置。 应 机 教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一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教育公平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本文就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思考和体会,探讨如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是一种价值观念。

教育公平体现了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社会地位、财富背景或其他差异,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当全社会形成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观念,才能确保教育公平的推进与实现。

其次,教育公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政府应该承担起教育公平的责任。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

再次,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限于政府的行动,还需要企业、学校、家长及各界人士的参与。

企业可以为教育公益事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学校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他们充足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然后,教育公平需要创新。

在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和创新。

教育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入线上教育、智能教育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的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向。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使教育更加公平、公正。

最后,教育公平需要全民的参与。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是教育公平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关心贫困地区的学生,鼓励和支持他们追求高等教育的梦想。

此外,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教育的公平性

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教育的公平性

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教育的公平性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教育的公平性在当代社会,基础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备受关注。

教育公平性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这使得教育公平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师资配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影响基础教育公平性的关键问题,以期找到解决之道。

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教育公平性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设施完备,教学设备先进。

而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学设备不完善。

这种不均衡分配使得学生之间的起点线不同,加大了教育公平性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策略。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设立特殊的资助政策,给予贫困地区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以弥补他们的不利起点。

2. 师资配置的不公平现象师资配置的不公平是制约教育公平性的又一重要问题。

在城市学校,优秀的教师资源相对较多,而农村和贫困地区则面临师资短缺的困境。

优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因此,师资配置的不公平现象对教育公平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激励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前往这些地区任教。

同时,在师资分配上要坚持公正原则,确保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优秀师资带来的教学效益。

3.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问题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影响教育公平性的关键问题之一。

有些学校或地区仅关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和动力,影响了教育公平性的实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推行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应当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和综合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问题及对策
第 9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H UAI EIP B ROFE S ONAL AND TECHNI S I CAL COL LEGE
Vo . . 1 9 No 6
De . 01 c2 O

什 么 是 高 等 教 育 起 点 公 平
的 日益 萎缩 。而 在 经济 发 达 地 区 , 等学 校 的 办学 经 费 和 办 高 学 条 件 不断 改 善 , 展 步伐 加 快 。这 种情 况 造 成 了高 等 学 校 发 发 展 的两 极 化 趋 势 , 区之 间 的 不平 衡 和 社 会 成员 个 体 受 高 地 等 教 育教 育 机 会 的 不公 平 程 度 随之 加 剧 。 2 现 行 的高 考 招 生制 度 导 致 了高 等 教 育 起 点 的不 公 平 .
例 的 教 育 成 本 已 成 为 世 界 各 国 的 普 遍 趋 势 。但 是 高 额 学
3 高 等 教 育 收 费制 度 造 成 的不 公 平 . 近 几 年 , 校 学 费 不 断 攀 升 , 而 导 致 高 等 教 育 机 会 高 从 越 来 越 向高 收 入 家 庭 倾 斜 , 低 了高 等 教 育 机 会 公 平 化 的 降
程 度 。高 等 教 育 是 非 义 务 教 育 , 教 育 者 个 人 分 担 一 定 比 受
相 对 较 低 。高 校 的招 生 指 标 分 配 制 度 加 剧 了 高 等 教 育 入
学 机 会 的不 公 平 , 生 因其 出 生 地 的 不 同 , 一 定 程 度 上 考 在
就 决 定 了其 高 等 教 育 入 学 机 会 的 大 小 , 是 教 育 政 策 所 导 这

教育公平_内涵_标准与实现路径_刘成玉

教育公平_内涵_标准与实现路径_刘成玉

收稿日期:2009-06-12作者简介:刘成玉(1964-),男,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蔡定昆,男,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3期教育公平: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刘成玉,蔡定昆(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610074)摘 要:教育公平指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目标,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还存在许多误区。

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科学解读,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公平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会;义务教育;教育政策中图分类号:F 08;G 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9)03-0010-05目前,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对教育公平的说法更是耳熟能详,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往往过于理想化,甚至还存在诸多误区。

本文将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切合实际的解读,提出更符合教育公平实质、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教育公平的内涵和评价标准探索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路径与对策。

一、正确理解教育公平本文将教育公平定义为: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这个定义与主流的定义有所不同。

(1)教育公平主要是理论上的公平。

我们强调的教育公平主要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权利述求,因此,人人拥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只是一种理想目标。

受条件、能力和需求的影响,人们实际受教育的程度不可能均等。

(2)教育公平所强调的是制度公平。

我们认为,研究制度性因素(比如户籍制度)对于教育不公问题的治理更有主动性和现实意义,因为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客观因素总是存在,永远没有办法消除。

由于客观条件导致的教育不均衡也是一种不公平,但却不能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它只是社会不公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烟防火阀摘要:在我国大力倡导社会公平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对实现社会公平具有基础作用,而教育起点公平又是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基石。

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对教育公平的内涵、结构、特性进行阐释,并结合当前国情分析得出教育起点公平是现阶段解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最后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相关解决教育起点公平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资源1理论依据1.1教育公平的概念及内涵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能够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教育公平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概念,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哲学等进行多元化审视。

就教育哲学而言,教育公平问题有以下丰富的内涵。

首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发展、社会阶层、人口发展等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

因此,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任何国家都存在教育公平问题,即使美国——世界上头号教育强国,目前都没有真正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又因为教育公平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紧密联系性,其解决刻不容缓。

其次,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因素存在,绝对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我们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时,必须重视我国的基本国情,重视城乡、区域间的巨大差异,换言之,即要注重教育公平问题中的起点(机会)公平。

第三,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任何时代,公平的状况都只能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价值体系相适应。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呼吁“共同富裕”,主张先富带动后富,而政治制约着教育,全中国的教育投资主要发展了东部地区,之后,我国经济建设大发展,将主要力量集中到中部崛起,提出城乡建设一体化,教育的中心转而又致力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开始关注教育起点公平问题。

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将努力由教育大国变身为教育强国,这也引证了教育公平问题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纵观世界,同样,发达国家随着资本主义民主化和公共教育大发展,将教育公平注重起点和过程公平转向注重与教育质量紧密相关的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的结果公平上来。

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内涵我们不难得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效仿发达国家跳过解决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转向注重结果公平,而应该在民主化进程和公共教育大发展的时代,立足我国国情,理清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深入了解教育公平本身的相对性和动态发展的特点,将解决教育起点公平问题作为解决我国当前教育公平问题的重中之重。

1.2教育公平问题各组成部分的联系教育公平问题的组成部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

根据教育的不同阶段,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其中起点公平是指国家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又称为机会公平。

其实质就是让每个成员具备相同或者相似的竞争能力,是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稳固的奠基石和重要前提条件。

过程公平是指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中,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管理将公平贯穿始终,其实质就是长时间稳定的维护公平,确保公平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继续保持。

无疑,过程公平是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果公平就是社会各阶层占有教育机会的相对数额和该阶层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相对额保持或接近一致。

其实质是各人都获得份额相当的教育资源。

诚然,结果公平是一种理想的状态,需要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作为基础才可能达到相对的结果公平,达到相对的结果公平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有实现了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才有可能实现。

而过程公平虽然历时最长,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也要以良好的起点公平作为基础,若起点不公平,要想实现过程公平势必难上加难。

纵观教育公平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时间上有着前仆后继的联系,逻辑上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

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还需从起点公平着手,扎实根基方能水到渠成。

1.3教育公平问题显著特性:历史性和动态继承性公平的状况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性质。

每个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公平的问题都在变化,并且是具体的并不是抽象的。

又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性,教育公平问题并不可能根本消失,它的解决需要依靠人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前人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并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提出适宜的方略。

比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生产力高于我国,这些国家在注重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之后,随着自由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始将目光投向结果公平,致力于一部分社会成员教育资源缺乏的教育补偿。

而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人均GDP较低,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明显,导致教育公平的起点和过程公平都难以解决彻底,结果公平无从谈起。

教育公平始终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民主进程和公共教育推广程度不断演进,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中国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教育公平问题必须重点解决起点公平,待我国生产水平提高,教育公平问题自然会转向解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轨道。

2现状分析2.1我国教育公平存在问题之一: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城乡差距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它分为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部分。

就初、中等教育而言,城乡差距突出表现在:①生均教育经费差异。

仅以2003年为例,农村学生的生均消费低于全国生均消费235.11元。

而农村学生总数却占全国学生数的大半,以此类推,农村学生享有的教育经费匮乏之极,这几年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仍将十分突出;②软硬件资源配置差异即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悬殊。

硬件设施配置方面:校舍面积城乡差距不大,但是生均微机室面积,生均语音室面积城市却远高于农村。

软件资源配置方面:由于农村学生的人数多于城市学生,在小学阶段,一个农村普通小学教师比一个城市普通小学教师多负担不到1个学生,但到初中阶段演化为3个左右,高中则更多。

另一方面,以2005年为例,农村初中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的只占全部农村中学教师的24%,而城市同期则达到62.4%。

高等教育的城乡差距则突出表现为:①高等学校入学机会的差异。

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990-1999年10年的招生城乡比例计算得出,所招收农村学生只占全部学生的20%左右,又由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可推之,农村学生进入这两所国内顶尖大学的比例仅仅是城市学生的1/10;②城乡高等学校层次的差异。

来自城市的学生多倾向分布在重点大学,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多倾向分布在非重点大学。

类似的,来自农村的学生所占比率随着学校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少,而来自城市的学生所占的比率随着学校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③城乡学生专业选择上的差异。

艺术类,工商管理类这些学费相对较贵的专业绝大部分就读的都是城市学生,而农村学生则倾向选择实用性强且学费相对较低的理工类专业。

地域差距可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看待,仍旧同分析城乡差距的方法一样从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维度来考虑。

综合初、中、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得出,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尤其以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匮乏问题最为突出。

区域差距的问题将成为继城乡差距之后的第二大问题。

2.2我国教育公平存在问题之二:性别、阶级、民族差距性别差距由来已久,自中国古代开始,女子受教育权利远远弱于男子,至今农村中女子学历往往低于男子学历,甚至相当一部分比例女子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因为经济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和家庭因素等等而终止受教育权利。

阶级差距可视作一种新型的教育公平表现形式,表象上农民工子女得到了更多的入学机会,但是上重点学校的学生中中低收入者子女所占份额偏少,在重点学校的重点班中,中低收入者子女人数更是寥寥无几。

在高等教育中阶级差距尤为明显,学习管理、艺术、经济等专业的多为中高收入者子女,而中低收入者子女多偏向于师范、理工等专业。

民族差距是一个较为隐性的差距,尽管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若干关于少数民族中高考的优惠制度,但少数民族多地处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当紧缺,生产力落后,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其差距的隐性存在,只是被种种优惠政策掩盖、弱化而已。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即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还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性别、民族、阶级等,但归根究底这些特征和形式的变化都来源于起点不公平。

因此,在明确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刻不容缓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明确解决起点公平才是彻底解决我国当下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之道。

3解决对策我国的经济条件是制约我国教育大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育公平问题正是伴随着经济和教育发展变化的。

因此,要想解决其公平问题必须首先提高我国教育投资所占GDP比重。

有投资经费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的实施将事半功倍。

全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总额4.4%,而我国只占到2.8%左右。

足以证明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可以弥补我国教育经费的短缺问题。

在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之后,我国必须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本身着手,辅以相关的制度加以强化。

因为在诸多的影响教育公平问题的因素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都是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只有改进教育制度本身并合理配置增加了的教育资源,才能使教育公平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中有效解决。

我国的教育可以分为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类,在实施教育起点公平的过程中也应分别对待。

3.1促进初﹑中等教育起点公平的对策首先,增加初﹑中等教育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起点公平。

初、中等教育阶段是受教育人数最多的教育阶段,而在所有受教育人群中,中西部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以往,在初、中等教育资金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相当大比重资金仍投放至城镇和东部地区,导致在教育起点上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严重不公平,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教育问题。

因此,加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是实现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

随后,加大对教育部门的软硬件设施投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确保教育过程公平。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响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培养建国人才的号召,在教育界形成了扶持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现象,在培养了一大批建国人才的同时也为新时期教育资源发展的严重失衡埋下了隐患。

因此,加大支教人员的优惠政策,使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弱化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形成大范围的地域公平、城乡公平、民族之间的公平。

进一步再弱化义务教育中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培养风气,形成小范围的校际间的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