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测量

合集下载

高中电学实验第一讲:电阻的测量方法及原理

高中电学实验第一讲:电阻的测量方法及原理

高中电学实验第一讲:电阻的测量方法及原理一、伏安法测电阻1、电路原理“伏安法”就是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 R= U/I 的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

电路图如图一所示。

如果电表为理想电表,即 R V=∞,R A=0用图一(甲)和图一(乙)两种接法测出的电阻相等。

但实际测量中所用电表并非理想电表,电压表的内阻并非趋近于无穷大、电流表也有内阻,因此实验测量出的电阻值与真实值不同,存在误差。

如何分析其误差并选用合适的电路进行测量呢?若将图一(甲)所示电路称电流表外接法,(乙)所示电路为电流表内接法,则“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和电路选择方法可总结为四个字:“大内小外”。

2、误差分析(1)、电流表外接法由于电表为非理想电表,考虑电表的内阻,等效电路如图二所示,电压表的测量值 U 为ab间电压,电流表的测量值为干路电流,是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与流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故:R测 = U/I = Rab = (Rv∥R)= (Rv×R)/(Rv+R) < R(电阻的真实值)可以看出,此时 R测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 Rv 的分流作用,其相对误差为δ外= ΔR/R = (R-R测)/R = R/(Rv+R)( 2)、电流表内接法其等效电路如图三所示,电流表的测量值为流过待测电阻和电流表的电流,电压表的测量值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之和,故:R测 = U/I = RA+R > R此时R测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RA的分压作用,其相对误差为: δ内= ΔR/R = (R测-R)/R = RA/R综上所述,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大内";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小外”。

3、电路的选择(一)比值比较法1、“大内”:当 R >> RA 时,,选择电流表内接法测量,误差更小。

第一讲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一讲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一讲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新知讲解】1.时间与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意义: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2)时间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停表,日常生活中常用钟表。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 1h=3600s(3)长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刻度尺。

日常生活中通常用直尺、卷尺等。

(如下图)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同米的关系是:lkm=l000m=103m ldm=0.1m=10-1m lcm=0.01m=10-2mlmm=0.001m=10-3m lμm=0.000001m=10-6m lnm=0.000000001m=10-9m【例题解析】例1.单位换算:3.6km=_______m=_______dm=______cm。

45min=h,0.3h= s思路点拨:单位换算题,在换算过程中,单位前面的倍数不变,后面单位进行换算。

大单位化小单位时,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时乘以进率的倒数。

变式训练:57cm=_________m=_______km。

例 2.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米( ).A.一支铅笔的长度:0.175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D.一名同学的身高:16.4思路点拨:考查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最好能在身边找到1m、1dm、1cm及1mm的长度并形成认识。

变式训练:下列数字后面添上恰当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 ;学生课桌的宽度80 ;壹圆硬币的直径为25 ;我国万里长城全长约6.7×106;张红同学的身高是1.65 。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读数和记录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沪科版八年级预习学案 第1讲 测量专题剖析

沪科版八年级预习学案   第1讲  测量专题剖析

测量专题剖析漫画释义知识互联网思路导航一、长度的测量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物体的轻重、体积的大小、温度的高低……单靠感官的判断,能做到准确无误吗?如图中甲、乙所示,观察比较图中线段AB 和CD的长短。

AB和CD是平行的吗? EFGH是正方形吗?哈哈,眼睛是靠不住的,刚才你看到的既是等长的,也是平行的,还是正方形的!1.测量及其单位:就是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⑴测量需要有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⑵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__。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 m)、纳米(nm)等。

⑷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km=_____m,1dm=_____ m,1cm=_____ m, 1mm=______ m,1μm=_____m,1nm=______m。

2.闲聊单位的重要性:单位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单位,那么他没有社保。

一个物理量没有单位,那么它没有意义。

例如“有位同学从家到学校路上走了20!这句话你能听懂么?走了20米?20cm?20公斤?20年?20分钟?没有单位就没有意义3.各种长度单位所对应的经典物体:纳米~分子,微米~体细胞,毫米~笔芯,厘米~指头,米~身高,千米~大山,地球周长4万千米,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约8光分),太阳系~30天文单位(3光小时),太阳距比邻星~4.2光年,银河系约10 万光年(约2000亿颗恒星~约合15卡车的大米的数量),宇宙~~~4.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⑴观察刻度尺会认: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它的量程是_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 ______;⑵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从实际工作来看,法制计量主要涉及与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和贸易结算等有利害
关系或需要特殊信任领域的强制计量。
■计量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量和单位;计量器具(包括计量基准、标准及工
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 以及计量管理等。
1.4 [可测量的] 量 [measurable] quantity
■其他相关概念 (1)误差绝对值:(∣ △ ∣) 不考虑正、负号的误差值。是误差的模。 例如:绝对误差为△=-3mg ,误差绝对值为∣ △ ∣= 3mg (2)修正值(c)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 值。 c=- △ 由(1)x。 = x- △ = x+ c
■ 由于修正值也含误差,故测得值虽经修正后,仍然不是真值。另外错误的修 正(符号或大小弄错)反而会得到更坏的结果
C、计量标准器所复现的量值:高一级标准器允许误差为低一级标 准器或普通计量仪器(被测对象)允许误差的1/3~1/10时,高 一级标准器具所复现的量值就作为约定真值。 D、计量学约定真值: 国际计量大会决议通过基本量的单位(例如,长度单位—米是 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国际 常数委员会所公布推荐的基本物理常量(数)(例如,阿伏加 德罗常量NA =6.0221367(36)X10 ….);法定计量单位中所规定 的数值(如,标准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等均作为约定真值。 例1:用2.5级压力表测量某压力值为1.60MPa,用另一只0.4级精密压 力表测得压力值为1.593MPa,求该压力值的绝对误差。 解: △= x-x.=1.60-1.593=+0.007MPa
1.2 计量 metrology

热控仪表知识培训 基础知识

热控仪表知识培训 基础知识

热控仪表知识培训周亚明第一讲基础知识第一章、测量1.仪表主要由传感器、变换器、显示装置、传输通道四部分,其中传感器是仪表的关键环节。

2.测量过程有三要素:一是测量单位、二是测量方法、三是测量工具。

3.按参数种类不同,热工仪表可为温度、压力、流量、料位、成分分析及机械量等仪表。

4.根据分类的依据不同,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什么叫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示值与实际值的代数差,即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实际值之比的百分数相对误差=p×100%第二章、检测第一节、温度检测:1.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标志。

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

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温度测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

接触式测温法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后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

这种方法优点是直观可靠,缺点是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接触不良等都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温度太高和腐蚀性介质对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

接触式仪表主要有: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热电偶、热电阻及半导体二极管温度计。

非接触式测温法非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是通过辐射进行热交换,故可以避免接触式测温法的缺点,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

此外,非接触式测温法热惯性小,可达1/1000S,故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讲-测量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讲-测量

第1讲 测量1.1 学习提要1.1.1 测量的历史人们认识事物时经常要对事物进行比较,测量就是一种比较。

从古到今,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贸易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总离不开比较和判断。

例如,比较事物的大小、轻重、冷热、快慢。

我们知道,单凭人的感官来比较、判断事物间的差异,有时既不准确也不可靠。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

因此,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单位;其次,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测量的单位和工具的发展历史,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

古代,人们经常把自己肢体的某些部分作为长度的单位。

例如,我国曾用“步”作为长度单位,“百步穿杨”中的“步”就是一种长度单位,英语中的“feet ” (英尺),就起源于脚的长度。

直到今天,我们还时常用这些“随身带着”的工具来估测长度。

时间的单位起源于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四季和昼夜交替现象。

四季轮回的周期叫做年,月圆月缺的周期叫做月,昼夜交替的周期叫做日,一日又分为24个小时。

我国古代将一天平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8个“刻”。

在《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中,就常用时辰来作为时间单位。

不同的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往往使用不同的量度单位。

单位的不统一给贸易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于是就有了统一量度单位的需要。

我国古代秦王朝第一次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这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现在,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量度单位,称为国际单位制(SI )。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

最初规定通过法国巴黎的地球经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1 m ,并按照这个长度用铂-铱合金铸成一根“米原器”,存放在巴黎的国际度量衡局里, 作为全世界统一使用的1 m 基准。

现在,已改用更精确、更稳定的标准,即规定真空中光在 1/299 792 458 s 内传播的距离为1 m 。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

受古代巴比伦天文学的影响,秒、分、时均采用60 进位制。

第一讲:长度测量与单位换算

第一讲:长度测量与单位换算

第一讲:长度测量与单位换算一、 长度测量的几个突破点:(一)、测量值的分析: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1、 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12.36cm ( ) 36.2cm ( ) 1.785m ( ) 结论:测量值的倒数第二位数字的单位就是最小分度值单位。

(二)、测量值的记录:本块长度是:本块长度是:本块长度是:(三)、特殊测量方法:1、累计法 2、替换法1、累计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出累计100张或200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张数得出。

) 测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绕上100或50圈,测出绕圈的长度,再将这个长度除以圈数得出。

如图)2、 替换法:(1)硬币直径 (2)圆锥的高度 (3)球的直径(4)圆柱体的周长、地图上测铁路线的长度等。

cm二、长度单位换算的规范与熟练掌握:一、换算关系:1、大单换小单:1m=10dm=102cm=103mm=106μm =109nm2、常单换主单:1km=103m 1dm=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二、预备练习:1、将下列数字换写成科学记数法:100() 10000() 45000( ) 0.005( ) 0.00086 ( ) 2、单位递换练习1dm= mm 1dm= μm 1dm= nm 1μm= nm 1mm= μm 1mm= dm 1μm = cm 1nm= dm 1cm= km 1nm= mm 三、单位实际换算:例1、 0.2km= m 30dm= μm因为1km=1000m 所以0.2km=0.2×1000m=200m=2×102m因为1dm=105μm 所以30dm=30×105μm =30×105μm =3×106μm例2、50μm= m 9800 nm= cm因为1μm=10-6m 所以50μm=50×10-6m =5×10-5m因为1nm=10-7cm 所以9800nm=9800×10-7cm =9.8×103×10-7cm =9.8×10-4cm总结:实际单位换算步骤——1、写出单位换算关系 2、用实际数字去乘以换算关系式 3、演算得出结果(如果是多个零的小数或整数要写成科学记数法)四、随堂练习:500m=_____ __μm 42cm=_____ _ _nm200km= dm 0.5mm= m0.6cm= m 9μm = cm0.2nm= dm 15km= m= cm。

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运动的描述

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运动的描述

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运动的描述Part 1、长度的测量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2、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m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C.物理课本的长100cm D.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8m B.普通中学生身高约为2m C.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6、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A. B C.D.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8、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3m,分度值1mm9、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 5.50cm B.1cm、8.30cmC.1mm、8.30cm D.1mm、2.80cm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A.1.25cm B.3.25cm C.0.225mm D.2.25cm11、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____________12、一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做出了五次记录结果,12.5cm,12.6cm,12.8cm,13.2cm,1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______cm.1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____________14、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科学 物理部分
主题I 力学
第一讲 测量
一、长度测量
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图1):
(1) 认对
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的量程是多少?
③它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最小刻度尺是指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
尺的准确程度。


(2) 放对:刻度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3) 看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4) 读对: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5) 记对: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国际单位制(主单位):米(m )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光年。

1光年=151046.9⨯米、1纳米=9
10-米 二、体积的测量
常用的测量工具:量筒、量杯。

(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1) 测量前:首先要看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 测量时:①放正确: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看正确:实现最低处相平。

(3) 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下一位估计值。

(4) 记正确:测得的数据后加上单位。

三、温度的测量
1、 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3、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1)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2) 使用方法:
①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再
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书。

(3) 对记录的结果会读:如某天深圳的市区最高温度为“31℃”,读作“31摄氏度”。

4、 体温计
(1)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最小刻度是0.1℃。

(2)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使用前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体温计头部后在使用。

四、 质量的测量
1、 质量: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物体的质量不随着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和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1吨=310千克,1千克=310克,1克=3
10毫克
3、 测量工具:实验室用天平。

4、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①测量前,必须调节平衡螺母使中央刻度线指向0刻度处平衡;
②测量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用镊子在右盘里增减砝码并并移动游标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
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标所对应的示数之和;
③测量后,将物体和砝码放回原处,整理器材。

五、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包括时间间隔和时刻。

时间的测量也有两个方面:时间间隔的测量和时刻的测量。

2、 时间单位:秒、分、时,国际单位是秒,常用的时间单位:天、星期、月、季度、年世纪等。

1小时=3600秒,1分钟=60秒,1天=24小时。

3、 现代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秒表、机械表、石英表、原子钟等。

4、 秒表的使用:
①使用前: 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上紧发条
②使用时:
分为开始、停止、秒表清零 三步:
1 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
2 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 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
3 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指针复位.
③秒表的读数:
例、秒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钟;大圈内表示秒,最小刻度为0.1秒。

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

因此图中秒表读数应为 分 秒。

解题分析:
秒表的种类有很多,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住规律即可。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小圈
内的读数为3分,分针在后0.5分内,所以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读为48.62秒。

注意估计一位。

【课堂考点练习】
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 .1.65m
B .1.75m
C .1.85m
D .1.95m
2、如图3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甲的示数位 ,读作 ,
乙的示数为 ,读作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的质量变小
B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的质量大
C 、玻璃杯打碎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但质量不变
D 、一杯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4、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是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的11.2
C 、科学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5、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科学课本的厚度为8.2 ,课桌的宽度为
0.65 。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不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 。

4、6105.2 毫克可能是( )
A 、一头象的质量
B 、一个小学生的质量
C 、一只兔子的质量
D 、一只蚂蚁的质量
5、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仿佛处于悬浮状态,有关宇航员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质量变小了
B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质量变大了
C 、宇航员的质量究竟怎样变化很难说
D 、宇航员的质量不变
6、一瓶普通的矿泉水饮料的体积最接近于( )
A 、50毫升
B 、100毫升
C 、500毫升
D 、1000毫升
7、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
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移动;当他用天平
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
中 (增加/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 、20g 和5g
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
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8、体温计可以在离开人体后读数,主要原因是在于( )
A 、测量的范围比普通的温度计小
B 、读数的准确度高
C 、离开人体后,细玻璃管内的液面位置下降不多
D 、玻璃管内径有一小段弯曲处做的特别细 9、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
A 、0℃的冰比较冷
B 、0℃的水比较冷
C 、冷热程度相同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在被测液体中,应立即读数
D 、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相平
11、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同学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为( )
A 、0.8秒
B 、0.08秒
C 、0.6秒
D 、1.33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