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概说定稿剖析

合集下载

唐诗概论

唐诗概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诗】
李白、杜甫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贾岛、孟郊、韩愈等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诗鉴赏总说
一、唐诗发展概况
•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唐诗也是我国五 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
• 唐以前,形式上比较自由的诗歌,叫 做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 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 杂言体。 • 唐以后出现的,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对仗等都 有严格规定的诗,叫做近体诗。
近体诗
• 近体诗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这两类中又各包括五言和七言。
【唐诗】
《唐诗品汇》把唐诗分为四期:“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 吴经熊《唐诗四季》: “春”(如四杰、陈子昂、王维、李白等) “夏”(如杜甫等) “秋”(如元、白、韩、柳等) “冬”(如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唐诗】

唐诗分析与理解

唐诗分析与理解

唐诗分析与理解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婉约、豪放的风格和千古流传的精神内涵,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唐代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融入到这些优美的文字之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诗的分析与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从唐诗的体裁入手,了解其不同风貌。

唐代诗歌的体裁丰富多样,例如乐府、绝句、律诗、长篇诗等等。

其中,乐府是一种表达民间音乐和舞蹈的诗歌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而绝句则是四言诗或五言诗的一种形式,常常表达诗人的感慨和抒发情感。

律诗则是严格按照音律造句的一种诗体,具有独特的音律美。

而长篇诗则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诗歌形式,通常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掌握这些不同的体裁对于理解唐诗的意境和内涵非常重要。

其次,唐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唐代诗人擅长运用各种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花鸟山水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而音韵是唐诗的重要元素之一,诗人们通过巧妙的音韵安排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此外,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也能使唐诗的意境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再者,唐诗所展现的生活与情感的真实性也是其卓越之处。

唐代诗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为素材,将生活中的琐事和心灵的感悟融入到诗歌之中。

这使得唐诗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杜牧的《秋夕》这首诗就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感慨,让人们读后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和家人。

最后,唐诗还能够给予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唐代诗人们不仅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入思考,也常常运用文字来抒发他们的哲理和人生观。

这使得唐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智慧和思想的结晶。

读者在欣赏唐诗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与诗人共鸣和思考,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之,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仅因为其华美的艺术形式,更因为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思想。

三说 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三说 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三说三十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我将从这三大点9小点依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说课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学生提出了五方面的目标要求:“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综合来看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形成了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文化观。

说课标的内容标准:由于高中语文的《新课标》没有明确“内容标准”的表述,而是将其融合在阅读鉴赏方面的目标要求中,所以我将体现诗歌教学的内容标准提炼为四点:1了解体裁:了解诗歌体裁特征,明确诗歌发展脉络。

2 感受形象:发展想象能力,感受艺术力,提升审美境界。

3品味语言: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领悟内涵:理解内容价值,体会民族精神。

二说教材二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为了更好的说明人教版教材,下面我将以苏教版、粤教版教材为参照,对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进行说明。

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说教材的内容结构:具体到今天所要研说的唐诗单元,其内容结构是这样的: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蜀道难》正是其成名作,一首极具浪漫风格的古风佳作。

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这三首诗是其晚年流寓夔州之作,集中显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白居易,中唐最著名的诗人,《琵琶行(并序)》是其歌行体叙事诗的代表作,以其经典的音乐描写和咏叹“天涯沦落”的悲慨著称于世。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璀璨明星,开启了中国朦胧诗的先河。

《锦瑟》用典工整,《马嵬》深稳健丽,两首诗可谓情致深蕴。

由此可见,教材编者选取的这七首唐诗,是唐代近五万首诗歌中从作家、文体到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说教材的立体整合:先来横向把握教材:将七首诗从内在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横向整合,可归类为两种文体样式、三种表现形式、两种艺术手段。

唐诗概说

唐诗概说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幕客愁新。 移舟泊烟渚,日幕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011-1-6 10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1、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 、社会安定、 活的物质条件。 活的物质条件。 2、盛唐思想文化的相对开放,使士大夫文人 、盛唐思想文化的相对开放, 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道家、 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道家、佛家山水田园意识的影 隐逸成风,漫游成风,佛道盛行, 响,隐逸成风,漫游成风,佛道盛行,促进了山水 田园诗的发展。 田园诗的发展。 3、艺术各门类如绘画、音乐的艺术经验对山 、艺术各门类如绘画、 水诗创作的渗透,促使了山水诗创作艺术的提高。 水诗创作的渗透,促使了山水诗创作艺术的提高。

2024唐诗说课稿范文

2024唐诗说课稿范文

2024唐诗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诗》。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唐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经典。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古代文学并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中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唐诗的特点和韵律,掌握常识和重要的唐诗诗句。

②能力目标:能够欣赏和背诵唐诗,能够运用唐诗知识进行文学解读。

③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唐诗,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学习唐诗这个内容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唐诗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学法是:阅读理解法,朗读演绎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唐诗歌曲,以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韵律和美感。

我还准备了一些唐诗的课文和解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的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

本着这个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听一首著名的唐诗歌曲《静夜思》,并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我会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唐诗这个主题,并介绍一些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环节二、学习古诗,欣赏文化。

在这个环节,我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唐诗,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分析诗的韵律和意境。

我会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核心词语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内涵。

环节三、背诵唐诗,演绎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并进行朗读和演绎。

通过背诵和演绎唐诗,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

环节四、文学解读,抒发情感。

唐诗宋词浅析

唐诗宋词浅析

唐诗宋词简析唐诗宋词,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因其独具的文化因子而呈现出特有的柔媚香艳的风格特征。

所谓"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等等,都是在强调"词别是一家",与传统的诗歌不同,婉约派也因此而被视为词坛之正宗。

虽然在艳情诗中同样也存在着"浓艳香软"的内容,但"诗庄词媚"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可见问题不在于诗歌是否能写媚艳的内容,而在于诗歌是否具有如同词一样的能够充分展现那种特有的媚艳情趣的"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积淀。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来把握诗词的表现功能,并进而阐释"诗庄词媚"的成因,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整齐的五七言为代表的"齐言"是最典型的形式。

因为它是以整齐规范的外观与灵活多变的内在结构相结合而建构起的既具有稳定的形态又具有活泼的生命的艺术形式。

稳定的形态与活泼的生命构成的对立统一正与"中庸"的人生宗旨相一致。

因而它也就成为最能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态的艺术形式。

在诗歌中,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的获得。

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古体诗歌中,只有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诗歌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

这是因为:第一,自诗经时代开始,大部分民歌便是以四句歌词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

因为这种结构形式最易于被民间歌手掌握。

过短,难以表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过长,则难以驾驭。

文人诗歌从一开始便自觉地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二,在远古,歌乐本是一体。

演唱四句歌词的长度正应该是乐曲的基本长度。

因而诗歌又必然地要受到乐曲长度的限制,维护从四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传统。

第三,通过对比来说明抽象的情感与事物,是远古时期最常见的语言表述形式之一。

唐诗宋词名篇剖析

唐诗宋词名篇剖析

唐诗宋词名篇剖析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境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剖析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探寻它们背后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唐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而脍炙人口。

诗人以床前明月光为切入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明月的光辉照亮了大地,仿佛是一层薄霜,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而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他在异乡漂泊的思乡之情。

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读者在静夜思之中感受到思乡的忧愁与寂寞。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首宋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以其豪放的情感和悲壮的意境而广为传诵。

词人以一曲新词酒一杯为引子,勾勒出了一幅旧时亭台的景象。

夕阳西下,词人不禁思索起往昔的时光,不禁问道:“几时回?”然而,他却无可奈何地看着花儿凋零。

这里,词人通过描绘旧时的景象和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读者在欣赏这首词时,不禁会被其中的忧伤和无奈所触动。

最后,我们来品味一首唐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其豪迈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而广为传诵。

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开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然后,他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够穷尽千里目,登上更高的楼阁。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自己的追求,展现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被其中的壮丽和豪情所感染,也会被其中的哲理所启发。

通过对这几首唐诗宋词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不仅在语言上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且在情感和思想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唐宋诗词鉴赏》之唐诗宋词概说

《唐宋诗词鉴赏》之唐诗宋词概说

《唐宋诗词鉴赏》之唐诗宋词概说上编唐诗第一章唐诗概述1.《全唐诗》及其补编共收诗50000余首。

作家3600多人,著名诗人几十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通俗诗人白居易为世界公认的大诗人。

2.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派、奇险诗派、通俗诗派。

3.“四唐”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4.初唐诗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宫廷官员为主,主要是魏征、李世民、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一类以下层文士为中心,主要有“四杰”、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

此外还有一类是隐士和侍诗僧,主要是王绩、王梵志。

5.初唐诗以陈子昂的成就最显著。

6.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

7.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8.盛唐时期有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派,前者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为代表;后者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9.“二张”张说、张九龄;“三王”王幹、王湾、王之涣;“二崔”崔颢、崔国辅;“一贺”贺知章。

10.晚唐诗人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奇险诗派(亦称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通俗诗派(亦称元白诗派)。

主要诗人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

11.晚唐时期诗人:杜牧、李商隐。

12.简答:唐诗兴盛原因。

答:(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伟为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1)思想文化政策相对地有利于文化学术的繁荣。

(2)各种学术、艺术的繁荣对诗歌的繁荣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前代文学成就伟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初唐诗歌1.王勃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中》2.骆宾王代表作《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于易水送人》3.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

5.沈佺期、宋之问,人称“沈宋”。

沈佺期代表作《杂诗》;宋之问代表作《渡汉江》。

6.陈子昂是唐朝诗坛上得诗歌革新旗手。

7.陈子昂有《伯玉集》著名的有《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有关唐诗概说教学教案

有关唐诗概说教学教案

有关唐诗概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唐诗的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唐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与特点2. 唐诗的历史背景3. 唐诗的基本流派4. 唐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5. 欣赏和分析唐诗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诗的定义、特点、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教学难点:欣赏和分析唐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定义、特点、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唐诗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唐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定义、特点、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对唐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唐诗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唐诗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欣赏和分析唐诗方面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唐诗文本:准备唐诗的经典作品,包括诗文和注释,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唐诗的相关内容。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唐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第二课时:讲解唐诗的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第三课时:分析具体唐诗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对唐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唐诗宋词见解剖析

唐诗宋词见解剖析

唐诗宋词见解剖析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一辈子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关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因此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予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表达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那么。

2、从军行塞上听吹笛王昌龄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

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简答:什么缘故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②字面上,看起来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唐诗概说(解说词)(13)

唐诗概说(解说词)(13)

唐诗概说(解说词)(13)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的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

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想象,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音来描绘琴声,就嘎然而止,此外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写的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容山主人》。

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

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交加的夜晚,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

而把自己想像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

日暮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

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

他有这样一首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到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是唐诗选本必选的名篇。

这首诗有几点值的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道来明白如话;第二,诗的意境恬淡平和,说明诗人是名利比较淡薄的人;第三,从身多疾病想回家隐居又舍不得俸钱,可是拿着俸钱而自己管辖的地区内,百姓还在流亡,又不能不感到惭愧,可以看出诗人是个有良心的地方官。

唐诗概说(解说词)(1)

唐诗概说(解说词)(1)

唐诗概说(解说词)(1)唐朝是“诗的唐朝”,还能有哪个王朝能够当得起“诗的王朝”之名呢?从帝王到布衣,从闺中女子到沙场男儿,从文人雅士到贩夫走卒,只有唐朝才拉得出这么一支庞大的诗人队伍。

初唐初具风貌唐初的宫廷诗,上官仪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自成一体——上官体,是唐朝第一个以诗人命名的诗体。

然而,可怜的上官仪被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上官仪的死却是强制的收束了“江左余风”。

于是,四个天才少年意气风发的闯入了诗坛。

王、杨、卢、骆,并称初唐四杰。

怀才易遭人妒,四杰非但不收敛风芒,反而更高的挑起了睥睨一代孤高一代的旗帜。

那是一个产生天才同时又让天才饱受磨难的时代。

四杰的诗作中,离别的题材是最多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但四杰的离别诗又迥然不同的是,他们在文人式的凄悲之中,加进了豪士的爽朗,这种浩气、大气,冲淡了原本的悲凉和无奈。

于是,悲凉中有悲壮,感伤中更有感奋,深情与豪情相伴,泪水与微笑相映。

诗坛上陈子昂的大名,一首《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曾令多少文人志士为之感慨为之流泪为之欷歔。

诗到唐朝,产生了一种新体,这便是七律。

说到七律,又不能不提宋之问和沈佺期,正是他二人使七律渐渐趋于成熟。

这两人虽然“文人无行”,但唐人并没有因人废诗。

从长安的宫廷中走出,是宋之问的梦醒时分。

前往万里之遥的岭南,宋之问可曾想到这是一条不归路?或许,早发大庾岭的他方显出一分诗人本色,令人为之恻然;沈佺期为人上稍好一些,但其才又果真不如宋之问。

德与才在他们身上开了一个玩笑,竟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有四杰的清傲,有子昂的慷慨,有沈宋的雅致,还有像刘希夷、张若虚那样的幽静,唐诗终于丰满起来。

盛唐如日中天时至开元,大唐王朝如日中天,经济繁荣,生活富足,思想解放,个性张扬,雄视四邻八方来朝的盛唐。

如果把盛唐的诗人们组成乐队,则歌者之中,有边塞诗人豪放的黄钟大吕,有田园诗人清逸的天籁雅音,还有李白男高音一般高亢激昂的嗓调,共同演绎了一幕磅礴大气的盛世长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唐诗 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
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 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 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 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 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极浪漫的热 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 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表现的内容转向了现实和社会。 而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熟完美的境界,也为中唐诗 人在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上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中唐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出现了竟 相创新的局面,诗人及流派的创作“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 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市民 化、通俗化倾向也明显加强。
初唐诗 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任务是要批判 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 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初唐的前五十年,是宫廷诗的时代。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 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 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宫廷作家群,而 “以 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 的诗风代表。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方纲《石洲诗话》 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 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 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 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 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 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 总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 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古典诗歌体裁
律诗
分类:五律、七律、排律 结构: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押韵:一韵到底,偶句押韵,首句自由。 对仗:颔颈必对,首尾不拘。
绝句(律绝)
分类:五绝、七绝 结构:四句 押韵:限押平韵,第三句不押 对仗:不甚严格
诗歌示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体—— 七言律诗 韵脚—— 森、音、心、襟 对仗——
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
1、力图改变南朝宫廷诗歌功颂德绮丽华美之文风; 2、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与君离别意, 海内存知己, 无为在歧路, 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 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人 夜 月 时 闲 静 出 鸣

桂 春 惊 春

花 山 山 涧 落, 空. 鸟, 中.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李白:《将进酒》、《蜀道难》等 杜甫:《春望》、“三吏”、“三 别”
李商隐:感伤的、低沉的。 《锦瑟》《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韦庄: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歌预习什么?怎么预习?
一、朗读——读准字音 二、抄写——写对字形 三、旁批——最喜欢的诗句 四、反思——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
哪些唐诗(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诗歌基本知识
韵脚
韵文句末押韵之字。例如: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押韵
诗歌词赋某些句子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例如 上面的《静夜思》押ang韵。
对仗
对偶(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 对苍穹。…… )
平仄
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音有入声——平上去入)
边塞诗人: 王昌龄、岑参、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塞诗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映阶-隔叶 碧草-黄鹂 自 -空 春色-好音
三顾-两朝 频烦-开济 天下-老臣 计 -心
初唐四杰: 初唐 陈子昂、张若虚 山水田园诗人: 盛唐 边塞诗人: 双子星座: 中唐 :韩柳、元白 晚唐 :小李杜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
陈子昂、张若虚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盛唐 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 双子星座:大李杜(李白、杜甫) 中唐 :韩柳(韩愈、柳宗元)元白(元稹、白居易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中唐:安史之乱
杜甫:《春望》、三吏、三别 韩愈:开创奇绝险怪诗风,韩孟诗派。 (指韩愈和孟郊) 白居易:《草》《琵琶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平易浅近。
晚唐诗 文宗开成元年(836)――哀帝天祐四年(907)
晚唐七十年,是唐诗的晚秋时节,但并非一片萧瑟。 总的看来,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反 映现实的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晚唐之翘 楚。他们都有过济世报国之志,诗中也或显或隐地陈世事、刺时弊,表 达他们伤世之情。但时乱世衰,他们不复有元白韩柳当年的改革锐气和 信心,所以在仕途淹蹇后,都不同程度地追求声色感官的刺激。他们的 诗歌,渐从江山社稷移到歌楼舞榭,写男女之情乃至狎妓游冶者增多, 追求感情表达的深细幽曲、意境的朦胧凄迷,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都具 有杰出的成就。 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也都各有特 色。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 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残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他们在反映政局 动乱、民生凋敝的同时,或隐逸山林,或寄情声色,以寻找慰藉解脱。 因而他们的诗中都笼罩着衰飒悲凉凄冷的情调和气氛,这是晚唐诗风委 靡,以纤巧为美的主要原因。

总结:诗歌在唐代达到鼎盛的原因
唐诗繁荣诸因素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繁荣提供了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 创作环境。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环境 的宽松、活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唐 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 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 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杜 甫
陈子昂: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诗 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
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 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他们以互不相同的风格,加 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 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 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 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 总的说来,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 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 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 典型代表。“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 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伟大的诗人杜甫,以 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 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新变的开启者,在 整个唐代诗歌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成为整个中国古 代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

唐诗创作的繁荣
体裁全面 据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 所作统计,其中五、七言古诗7244首,五、七言绝句9210 首,五、七言律诗15474首,排律2004首。这个统计占《全 唐诗》的7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人诗歌体裁运用之多样。 影响广泛 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上自帝王将相, 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 好。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 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胡应麟《诗薮》外编 卷三) 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白居 易曾说他的诗被人“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 酒茗”(《白氏长庆集序》),说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普 遍喜爱。不仅如此,唐诗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 周边国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
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
唐代诗歌
618 — 907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
唐诗创作的繁荣
数量众多 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收录诗人2200 余人,诗48900余首,共900卷。其中有别集者691家,这个收 录并不完备,尚有不少遗逸。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在吸收 近现代唐诗辑佚成果的基础上,续收唐五代逸诗6300多首。 徐俊的《敦煌诗集残卷辑校》又新辑唐人逸诗近千首。三书 共收唐五代诗歌约55000多首,如果再加上散佚不传的,数量 应该更加可观的。所以,在有唐一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 诗歌创作取得如此巨大的收获,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 伟的奇观。 艺术精湛 唐诗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上,也取 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 大诗人,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 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整 体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