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3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3低层
3 低层住宅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3.2.5 院落空间 1.住宅院落分类 1.住宅院落分类 按使用分:私有独院, 1)按使用分:私有独院,半私有独院 按空间关系分:宅院, 2)按空间关系分:宅院,庭院 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一户住宅,建筑在内, 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一户住宅,建筑在内,院 子在外, 字形—— ——开放 子在外,“回”字形——开放 庭院: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不少于三面围合) 庭院: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 室外环境,建筑在“ 院落在“ ——封闭 室外环境,建筑在“外”,院落在“内”——封闭
3 低层住宅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3.2.2 房间组合 组合类型: 组合类型: 1.平房式低层住宅 1.平房式低层住宅 避免入户主要路线穿过家务院和K 避免入户主要路线穿过家务院和K,W,C等辅助部分 2.户空间占 户空间占2 2.户空间占2 ~ 3层的低层住宅 主要特点1 1)主要特点1:安排楼梯户内位置 形式: A)形式:平行双跑楼梯 转折楼梯 直跑楼梯
3 低层住宅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3.1.2 特点 缺点: 缺点: 1.不利于节约用地 1.不利于节约用地 2.低顶面积多 增加了地基与屋顶的处理量, 低顶面积多, 2.低顶面积多,增加了地基与屋顶的处理量,影响住宅建设 经济性 3.较大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人口密度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 3.较大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人口密度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 的道路,管网, 的道路,管网,其它设施的使用效益
3.户空间占一层的集合型低层住宅 3.户空间占一层的集合型低层住宅
3 低层住宅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3.2.3 垂直交通 • 楼梯23°~ 45° 楼梯23 23° 45° • 局部爬梯45 ° ~ 90 ° 局部爬梯45 • 少数坡道10 °以下 少数坡道10 分类: 分类: • 公用楼梯,户内楼梯 公用楼梯, • 处理方式: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无顶盖) 处理方式: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无顶盖) • 梯间处理: 梯间处理: 封闭式(梯间式)楼梯:梯段独立, 封闭式(梯间式)楼梯:梯段独立,以实体隔开 开敞式楼梯:一边或两边无实墙,梯段与其它空间( 开敞式楼梯:一边或两边无实墙,梯段与其它空间(一 般是客厅) 般是客厅)相通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57. 住宅入口方式:前入口、后入口
59.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1从空间角度来讲, 外部空间是指由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的一切活动领域。2从环境方面认识,外部环境就是作用于有生命生物的外界影响力量的总和,也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体验和感知的外界之总体。
45. 1)消防电梯:(与客梯区别)是专供消46. 住宅设计规范》关于高层住宅设置电梯数量的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二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二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二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43.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面积应不小于4.5m2,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4.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1.单元式住宅 1)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2)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 3) 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4) 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2.通廊式住宅 1) 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2) 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领域,它涉及到空间规划、结构设计、采光通风等多个方面。
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以创造一个舒适、实用且美观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一些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和理念。
首先,住宅建筑的功能性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了解住户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以确定合适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例如,厨房与餐厅的位置应该考虑到食物的运输和准备,卧室应设计为安静和私密的空间,客厅则应提供一个开放和社交的环境。
功能性设计原则还包括方便的交通流线、足够的储物空间和灵活的分隔区域等。
其次,住宅建筑的舒适性是其设计的关键。
舒适性包括室内外气温的调节、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系统、噪音的控制等方面。
例如,南北朝向的房间可以获得更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同时,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和隔音技术来降低噪音的传递。
此外,合理使用自然光和照明设计也是提高住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美观是住宅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学原则和设计规划的合理性相辅相成。
设计师需要注重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和比例关系等细节,以创造出一个独特而又和谐的居住环境。
同时,住宅外观的美观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兼顾个人喜好与社区风格。
此外,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也日益重要。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能源消耗、材料选择、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例如,选择能源效率高的设备和材料,利用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可以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最后,住宅建筑的社交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社交性设计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设计师可以通过开放的起居空间、共享设施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创造一个促进社交的居住环境,增进住户之间的交流和社区凝聚力。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涉及到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可持续性和社交性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和理念,以创造一个既符合住户需求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居住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
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
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1.功能性原理2.空间布局原理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需考虑隐私和功能分区等因素。
此外,住宅建筑的布局还要与户型尺寸和建筑形态相协调。
3.比例原理住宅建筑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更加协调和美观。
此外,住宅建筑的比例也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邻近建筑物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
4.材料选择原理住宅建筑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材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美观性和成本因素。
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5.色彩运用原理色彩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例如,浅色调可以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和宽敞,而暖色调则可以增加温暖和舒适感。
6.可持续发展原理7.灵活性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可调节的隔板和可拆卸的家具可以使房间的功能和布局更加灵活多变。
8.安全性原理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等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居住者的安全。
例如,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防火措施可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
9.基本美学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美学原理包括比例美、色彩美、形态美等。
住宅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10.人性化原理住宅建筑应该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居住者感到舒适和愉悦。
例如,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人性化的布局可以给居住者带来便利和舒适。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综合了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建筑。
因此,设计师需要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平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优秀作品。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程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 4、住宅的发展战略:
要以“人”为本从物质和文明两个方面出发来全面满足人的 家庭生活需要,要建立人——建筑——环境互相统一协调的整体设 计观念,建立充分重视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设计观念,建立为未来 的发展而节制消费资源的观念,要充分考虑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利 用的支撑能力。
近年来,住宅室内决定装修材料时尽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空间环境。
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作为居住空间环境的住宅套型对居住者的心理存在着刺激和影响。同时,居住 者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要求。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心理要求,改善、调 整和提高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是套型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 (一)人与居住环境
(二)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1.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2.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3.工作学习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4.餐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三)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1.房间门 2.阳台门 3.壁橱门 4.窗 (四)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户型: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
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 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
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人口构成:
(一)户人口规模 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版 重点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
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
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
住宅建筑设计与原理复习要点
住宅建筑设计与原理复习要点一。
住宅的分类1、从材料划分:砖、木、混凝土等2、从结构划分(1)砖混结构(一般在5层、6层以下)“砖”: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普通砖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混”:钢筋混凝土(2)框架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空间灵活,抗震性能差)(3)剪力墙结构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往往较大,造成建材用量增加,地震力增大)(4)框架—剪力墙结构即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3、从层数划分低层、多层、中高层与高层(1)低层住宅:1~3层(2)多层住宅:4~6层(3)中高层住宅:7~9层(4)高层住宅:10层以上二、住宅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砖混、框架、剪力墙、框剪,每种要能够理解砖混:适用于5—6层以下框架: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轻质板才隔墙分户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空间较灵活抗震性差剪力墙:用钢筋混凝土的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框剪:是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体系的结合,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的剪力墙三、居民形式的种类长江流域,阑干式建筑黄河流域,木骨泥墙房屋木架建筑日趋成熟,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木结构(里弄住宅.居住大院。
竹筒屋)四、住宅的开间、进深、层高和净高1。
住宅的宽度(长边方向的面阔尺寸)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
因为是就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称为开间.(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3。
0米、3。
3米、3。
6米、3.9米、4。
2米)2。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一)住宅套型设计1.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二划分的住户类型。
2.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3.户人口规模指的是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4.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
5.家庭人口结构指住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
6.窗地比,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房间名称窗地比备注卧室、起居室、厨房1/7窗洞口上沿距楼地面不宜低于2M,距楼地面高度低于0.5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楼梯间1/127.所谓成套,就是指各功能空间必须组成齐全。
这些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厨卫、交通及其他三大部分。
8.在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国内规定,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二)低层住宅设计1.低层住宅分类:&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指在城市范围内以集中形式建造的低标准低层住宅,它所具有的“集合性”,反应在统一的建造方式、较高的人口聚集密度,以及筑群体中,建筑之间有较明确的组合关系等方面。
&别墅:别墅的原本含义为“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修养的园林式住房”,是一种除“正宅”以外的“副宅”。
2.低层住宅的性质和特点:&在居住行为方面,低层住宅使住户较为接近自然,在低层一般都附带室外院子,有些还可在顶部形成较大的生活型露台;&在居住心里方面,低层住宅的低层数和小体量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住户的生活空间接近自然,建筑造型较为灵活;&在整体环境的协调上,低层住宅体量和尺度较小,与自然环境有较好的协调性;&建筑物的自重较轻,地基处理的费用较低,结构、施工技术简单,土建造价相对较低。
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密度较低;&与多、高层住宅相比,低层住宅底层和顶层的面积较多,增加了地基和屋顶的处理量,通风和防潮一级住宅唔该的保温与隔热均需加强处理,影响建筑的经济性;&较大的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的人口密度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及其他设施的使用率。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多层住宅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多层住宅设计一、多层住宅设计概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多层住宅作为一种高密度住宅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层住宅设计的原理和概念,以及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二、多层住宅设计的背景多层住宅设计源于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需要。
在城市规划中,多层住宅被视为一种高效利用土地的住宅形式,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多层住宅设计的原则1.功能合理性:多层住宅设计应考虑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合理布局空间功能,提高居住舒适度。
2.空间利用效率:设计应尽可能减少走廊和公共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实现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平衡。
3.采光通风:合理设置窗户和通风口,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光线充足,改善居住环境。
4.绿化景观:在多层住宅设计中,应考虑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加居住者的舒适感和生活品质。
5.安全考虑:设计应符合建筑安全规范,设置逃生通道和消防设施,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多层住宅设计的实践案例1. XXX小区多层住宅设计XXX小区是一座位于城市中心的高档住宅小区,设计理念注重绿化和景观布局,多层住宅建筑融合了现代风格和传统文化元素,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2. XXX城市新建多层住宅项目XXX城市新建的多层住宅项目采用了新颖的建筑设计理念,结合了智能系统和节能环保技术,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五、结语多层住宅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多层住宅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上是关于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多层住宅设计的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2.房间尺寸与家具布置 ▪ ①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主卧室: 双人床 (小孩床) 、 床头柜、衣柜等。 净面积:不小于 10.0 m² 开间:3300 ~ 3900 进深:3600 ~ 5100
兼起居的卧室使用面积≥12 m² 次卧室: 单人床、衣柜、桌椅等必要家具。
净面积:不小于 6.0 m² 开间:2700 ~ 3300 进深:3300 ~ 4800
②复式住宅
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 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将家具尺度与空间利用结合起来, 优点: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缺点:有些空间较 狭小、拥挤。
③跃层住宅
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 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 空间。
第三节 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确定套型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户型是住宅套型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依
据之一。 二是考虑住宅所在的自然环境。(气候、
地形、地质、 地震、绿化等) 三是可发展余地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1.户内功能分析
会客、家人团聚、娱乐、休息、就餐、炊事、学习、 睡眠、洗盥、便溺、晾晒、储藏等。 2.户内功能分区 ①公私分区(内外分区) 私密性空间:卧室、书房、卫生间等 半私密空间:起居室、家务室等 半公共空间:会客室、餐厅、客用卫生间等 公共空间:室外走道、平台、公共楼梯间等 ②动静分区 动区: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家务室等 静区:卧室、书房等
1/7;楼梯间1/12。 通风: 卧室、起居室、明卫生间1/20。(厨房
1/10,不得小于0.6 m²) 两个外墙角,有利于家具布置;与立面造型相关。 室内有多个门窗 ,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 完整墙面。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二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常用家具尺寸(MM)
单人床
双人床
中餐桌
西餐桌
大 2000X1050X 2000X1500X
450
450
中 2000X900X420 2000X1350
X420
小 2000X850X420 2000X1200X
三、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五)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设 备等课程
例:如何达到合适的热环境? 采用隔热或保温技术措施:控制体型系数,屋顶
处理,墙体处理,门窗处理,绿化的处理等
总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建筑的发展,又 可 能限制建筑的创造。
第一节 概述
三、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绪言
一、定义
–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 的物质空间。
二、分类
– 按住宅层数分
• 低层住宅 1~3层, • 多层住宅 4~6层, • 中高层住宅 7~9层, • 高层住宅 10层以上。
– 按住宅套型组合关系分
• 非组合式住宅 • 组合式住宅
绪言
三、涉及规范
–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JGJ 47-88
四、涉及学科
–住宅社会学, –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学科,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 –环境生态学 –社会经济学等。
绪言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功能性: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如住宅、商业、文化、教育等。
建筑师需要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空间规划来满足这些需求。
2.适应性:建筑设计应该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地的特点和要求。
建筑物的形状、布局和使用材料等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师需要研究建筑物所处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设计中。
3.结构性: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
建筑物的结构应该能够承担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建筑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将结构设计融入到整体设计中。
4.美学性:建筑设计的美学要求建筑物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比例、形状、色彩和材料等方面,以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作品。
建筑物的美学要求还应与其功能和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物的外观与内部空间相一致。
5.实用性:建筑设计要强调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筑师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功能区划、通风采光等,以提供舒适、便利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6.经济性: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建筑师需要在保证设计质量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材料和资源,并合理规划使用费用。
经济性还包括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以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不良影响。
7.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要强调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建筑师需要考虑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源效率、实施废水处理和废物回收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功能性为基础,同时兼顾适应性、结构性、美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把握好平衡,创造出功能完善、美观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品。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试题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试题1. 简述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目标。
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以满足人们生活和住宿需求为核心,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空间、功能、美学、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通过合理的布局、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手段,创造出安全、舒适、美观且富有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2.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原理是什么?空间布局原理是指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合理安排和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包括:- 功能合理性:不同功能区域的布置应高效、便利,并符合居住者的实际需求。
- 私密性和公共性:合理划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平衡居民的私密性和社交需求。
- 层次感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开间设计,形成明确的空间层次感和连贯性,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和深度感。
- 光线和通风:合理设计窗户和门的位置和尺寸,以获得足够的采光和通风。
3.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原则是什么?材料选择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原则包括:- 安全性和耐久性:选择经久耐用、无毒害、符合安全标准的建筑材料,确保住户的安全和居住质量。
- 舒适性:选择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性能的材料,提高住宅的室内舒适度。
- 可持续性:倾向选择可再生、可回收、低能耗的绿色建材,降低环境影响并节约能源。
- 美观性和风格统一:根据建筑风格,选择与整体设计和环境融合的材料,创造出美观且统一的外观效果。
4.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计原则有哪些?结构设计原则是确保住宅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其中主要原则包括:- 荷载平衡:合理分布荷载,以保证结构平衡和稳定。
- 构件强度: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构件材料和尺寸,确保承载能力和强度。
- 抗震设计:考虑住宅所在地的地震情况,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
- 连接和固定:合理设计构件的连接和固定,确保结构的协调和稳定。
- 施工可行性: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技术要求,设计结构方案。
5.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原则是什么?节能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节能设计的原则:- 保温性能:在建筑外墙、屋顶和地板等部位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减少能量损失。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一、定义: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起来的。
2、住居:在住居学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以居住为核心的活动及行为,从空间构成上,住居不仅指单幢建筑,而且包括相关的外部环境,即庭院、房与房间空隙、屋外场地等。
——《日本的住居学理论》(二、住宅分类:1、按楼宇形体分:板式住宅、塔式住宅2、按居住单元组合: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单元式住宅3、按建筑层数:低层住宅(≤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超高层住宅(≥100层)三、影响住宅建筑的建造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条件因素3、国有土地资源状况、市政设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4、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设备等因素四、【五、研究方法:1、人类学2、社会学:社区邻里、老年人住宅、相对平穷地区住宅3、行为学:行为建筑4、生理学:人体尺度与比例5、生态学:生态住宅六、传统居住:1、^2、坑居3、穴居:①为了便于升降②墙壁4、木结构建筑:①位于地面上,面积扩大;②外墙内使用密集的小木桩,同时为稳定木架、外墙加厚(1m厚土墙);③室内木桩加粗,室内用隔墙●夏商时期——土墙●周、春秋战国时期:①中轴线对称平面形式;②用木桩将门一分为二;③堂面积大于居住部分的房与室;④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①小型住宅:变化丰富。
有方形、长方形、曲尺形、平行房屋、组合住宅;②中型住宅:有明显的中轴线,以四合院为单位组成建筑群。
建筑技术发展:木结构、砖墙、屋檐。
●两晋、南北朝时期:①住宅与园林初步结合;②室内家具发生变化,椅子出现。
●隋唐时期:①均衡对称;②中轴线。
#●宋辽金时期:①四合院的发展,出现街市的形式;②穿堂;③廊屋代替回廊;④园林与住宅紧密。
●元明清时期:①各地域民居逐渐成熟;②窑洞建筑出现;③清末集体住宅出现——客家楼;④住宅与园林的结合达到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优点1、与多层和低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土地利用率高,在占地率较低的情况下能达到较高的容积率,从而有条件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建设较大的室外公共空间和设施。
2、高层住宅上层住户视野开阔,空气质量较好;3、因设置电梯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建筑管线集中可节约市政工程的投资,还有双路供水、供电系统等,为住户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4、此外高层住宅还有利于组织规模化的管理服务,提供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以及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等优势。
高层住宅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1、比如公摊面积大,得房率低,造价高,运行成本高,体形尺度巨大等。
2、高层住宅为了做到明室、明厅、明厨、明卫并兼顾各种套型的主要房间尽量朝南等,所以容易出现不规整形状的套型,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还可能将主要房间布置在不利朝向上,降低了住户的居住条件。
3、相比之下多层住宅性价比高,公摊面积少,居住成本低,且房型一般都比较规整,较易获得理想朝向。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因特殊的结构、设备和交通组织给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带来的影响,使得高层住宅的设计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1)电梯的设置在高层住宅中电梯取代楼梯成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方式。
根据规范的要求,7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 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为了提高垂直公共交通体系的使用效率,需要组织安全、迅速、方便、舒适而又经济的电梯高层住宅的标准层通常围绕以电梯井道和楼梯间等组成的交通核心进行设计,所以电梯的数量和规模对建筑平面的布置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层建筑中电梯的设置台数关系到住宅建筑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到住宅的居住标准。
要准确、合理、经济地确定电梯的数量、容量和速度,可依据电梯所要服务的乘客人数、乘客候梯时间和平均行程时间等合理选用,并应满足消防要求。
电梯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应考虑到住户的使用方便和结构安全。
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以方便住户,也允许隔层设站,但设站间隔不超过两层核心体的位置随标准层平面形式和套型组织方式而定,常用的两种形式:中心核偏心核中心核核心体位于标准层中心位置,平面各向均衡对称,结构稳定性好,可使四周的居住用房获得最多的采光面.为使各户和核心部位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常在“核”的四周加开“凹槽”,这种布置可适于各种平面形式,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调性,综合经济效益好。
尽管有部分住户可能处于不利朝向,一般还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调节,用户也能接受,因而采用得较多。
偏心核:核心体位于标准层平面一侧,左右均衡对称,各住户围绕核心体三面布置,各单元都能得到最好的朝向和最佳的景观。
同时,核心体靠一侧外墙布置,有利于组织自然采光、通风和排烟。
竖向筒体靠外墙,可用自然通风来解决筒体内的消防排烟问题,节省了机械通风的设备投资,节约建筑空间和面积。
这种布置方式还可以避免在不利朝向或方位布置住户。
单面布房其走道净宽不小于1.3m,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双面布房则净宽必须大于1.4m;规范中还限定了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如果住宅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则疏散距离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最大距离应少于20m高层住宅的垂直疏散由楼梯和消防电梯组成。
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是专供消防人员携带消防器械迅速从地面到达高层或灾区的专用电梯。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0m。
,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6.OOm。
消防楼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楼梯的设置要兼顾安全和方便两方面。
楼梯的数量与高层住宅的户数、层数及其平面形式有关。
根据规范高层住宅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都不应少于两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设一座。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b)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c)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栏杆垂直净距不应大于0.1lm。
净高不应低于1.10 m。
封闭阳台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杆净高要求。
中高层、高层住宅在寒冷、严寒地区其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
一是防止冷风灌入室内,二是防止栏杆缝隙坠物伤人。
结构体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框架结构体系布置特点。
2)剪力墙结构体系布置特点3)地下室设置及利用框架结构体系布置特点a使内部分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由于框架体系刚度不大,建筑越高这一b其抗风荷载和抗地震的能力也较低,因而往往在框架结构体系中的适当部位增加剪力墙,以辅助框架结构的不足。
此外,框架柱尺寸较大,通常会影响到用户的家居布置,而改用异形框架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剪力墙结构体系布置特点剪力墙的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既可预制也可以现浇,墙体具有较大刚度。
这是抵抗高层建筑风荷载及地震力水平荷载的有利条件。
高层住栋平面类型及特点高层住宅的平面布局受到结构选型和消防要求的制约,其灵活性不如多层住宅,交通面积较大,得房率较低。
其平面类型通常可分为下列几种。
(1)单元组合式高层住栋(2)通廊式高层住栋通廊式也是高层住宅的一种主要平面形式,可分为内廊式外廊式跃廊式等2)外廊式。
利用外廊作为住户的主要入户通道,规范规定在高层住宅中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做封闭外廊。
由于沿外廊一边常常布置厨房、卫生间,需要良好通风,同时考虑防火排烟,故规定封闭外廊应有能开启的窗扇或通风排烟设施。
3)跃廊式。
为节省交通面积,提高电梯运行速度,将走廊隔层设置跃廊式高层分为内跃廊式住宅和外跃廊式住宅,以公共交通通道在平面中的位置确定。
塔式住宅是指标准层平面在长宽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其平面尺寸的高层住宅。
塔式高层住宅围绕以楼梯和电梯等组成的垂直交通核心布置套型空间。
与板式高层相比用地灵活和节省塔式住宅的标准层平面有以下几种方形井字形蝶形。
“Y”形风车形塔楼组合中高层住栋平面类型及特点中高层住宅土地利用率比多层高,相对占地面积小,尺度尚为宜人,减小了高层住宅给人的压迫感,能在高容积率的条件下塑造较为宜人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同时中高层住宅相对高层住宅其造价和技术要求较低,属于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一种居住形式3.1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一、单元划分与组合1、什么是单元,如何划分①梯间单元划分②户或相邻开间划分,再配以楼梯间单元③单元咬接,以楼梯间为划分2、单元设计法: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形多样的组合体的方法称为单元设计法3、单元组合规划:4、单元组合拼接方式: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为适应住宅建筑大规模建设,简化大规模,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间,这种标准间叫单元⏹住宅楼栋是由各种空间形式和面积标准的住宅套型按一定规模进行组合而成的整体,简称住栋。
它可由一套住宅成栋,也可由数百套住宅组合而成。
它的建筑规模、高度、长度和空间形态是由所处基地的总体规划确定的。
⏹按住栋的高度(或层数)分类⏹1)低层住宅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规定住栋高1~3层的为低层住宅,日本与俄罗斯等国规定2层以下为低层住宅。
低层住宅还可按各户拼联方式不同分为独户式、并联式、联排式、群集式和叠拼式等类型。
⏹2)多层住宅我国将4~6层的住栋定为多层住宅;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限定为3~5层。
多层住宅垂直交通可以不用电梯。
超过此限即需设置电梯。
一般对结构形式与消防设施无特殊要求(详见3.3)。
⏹3)中高层住宅我国将7~9层住宅定为中高层住宅,楼栋垂直交通需设简易型(经济型)电梯。
其结构形式与消防设施要求稍有提高。
此类住宅又称小高层住宅。
⏹4)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我国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高度100m以下)为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极少使用,尚无专门规定。
高层住宅均需设置电梯,解决垂直交通,楼梯主要作消防疏敞使用。
高层住宅结构形式与消防设施的安全技术要求大幅提高。
塔式住宅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设住户客用电梯外,还需设消防电梯。
⏹按进入住宅套型空间的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接地型住宅2)准接地型住宅3)非接地型住宅:我国多层及高层住宅都采⏹用此种组合,其中又可分为三大类:(A)梯间式。
(B)公共走廊式(C)跃廊式。
⏹按套型拼成住栋的组合方式分类由住宅套型拼合成住栋,有如下几种组合方式(A)由套型空间直接拼合而成住栋。
(B)由套型空间与交通空间系统整体拼合组成住栋。
(C)由套型空间与分组交通空间拼合组成住栋单元,然后再由多种形式的住栋单元拼合组成住栋整体的组合方式。
⏹住宅楼栋设计的基本要求(1)聚居的可居性要求1)舒适性要求(a)选定适度的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以确保用地内足够的绿化率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b)确保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安静私密的休息环境和相应的配套设备设施。
(c)选择有利于环境融合的空间布局,提供开放的居住空间环境。
2)便利性要求(a)确保公用交通空间宽敞、通达,方便住户聚散和大型物件搬运。
(b)确保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自行车、汽车停放,垃圾收集等空间。
3)安全性要求(a)满足建筑结构的防震,减震设计要求。
(b)满足消防安全疏散和防范刑事犯罪的空间要求。
(c)采取防止高空物件坠落的措施。
(d)实施适应老年人和残疾者的无障碍设计4)灵活适应性要求(a)充分利用与发挥住栋底层、顶层和尽端、转角等特殊部位,增进空间构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b)充分利用屋顶形式变化的功能和景观效果,增进外观造型的艺术性和多样化需求。
(c)优先采用具有组合、分隔灵活的弹性空间结构体系,适应套型空间和套型组合形式改变的可能性。
⏹(2)环境协调性要求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a)住栋空间与造型形式应与基地周边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有利互动、共存。
(b)住栋建筑的建设不应对周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日照、通风、财产、生理、心理)。
(c)注意与群体规划要求协调,建筑外观特征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明显的可识别性。
(3)空间与造型要求(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系列化,以促进住宅供应的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4)经济性要求(以确保可居性为基础,充分考虑住栋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材和投资的经济性。
)⏹低层住宅的特性-优点(A)居住空间接近自然环境。
各户接近地面,均可拥有室外院落,日常起居活动可充分利用室外庭院绿化空间,有利于增进邻里交往,并方便老人、儿童和残疾者出入活动(B)空间形态最具有理想家园的亲近感。